《小学数学教师听课笔记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听课笔记范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师听课笔记范文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这就是
2、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师:请你举例说明。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
3、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口答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7,-0.5,0,6,+1.5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例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04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
4、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练习及解答(略)附(部分板书)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符号相反相反分居原点两侧到原点距离相等通过这次七年级(三)班李红鸽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加油!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
5、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介绍天平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一)等式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观看课件,列式子。30+x=80x+20=702x=100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举例:60+x=8070+20=9050-20=30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5、举反例:5x293070是等式吗?学生:
6、不是。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听课意见:1、从生活
7、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课前谈话: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很好,都看着我啦。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
8、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请生上台指出来。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一)起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
9、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师:有什么问题?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生2:看成三角形。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不对?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为
10、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这节课之前,曾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发现和三角形类似。因此,麻老师对这种方法有了一些预设。看来,要想克服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盲点,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一些原发的思维。(2)组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再剪下来,拼成一个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师:怎么样?为什么说是类似于平行四边形?还是有点接近的噢!评:没注意到老师有否引导学生关注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转化的前提条件是问题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11、如果没有提到,那么为什么不在这里点出。4、回顾小结:两种方法,一种折一折,折成三角形的方法;一种是剪一剪拼一拼,把图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啊?(都是把圆形变成了其它的图形。)(二)承1、这两种方法变化后的图形尽管目前还不能直接看作学过的图形,不过还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继续研究下去看看。2、小组合作选择上面的其中一种方法继续研究下去。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1)组1:我们用第一种方法继续折,折成16份,每份就更像三角形啦。师:为什么要折成16份?组1:折得的份数越多,就越像三角形了。师:那么怎么样折会更像三角形呢?生:再折下去师:好折吗?那老师就用电脑帮大家折吧。课件演示1
12、6等分、32等分,并不断问:分像三角形吗?能更像吗?再分从视觉上看,就更像三角形了。把眼睛闭上,想像分的份数128份、256份,就能想像到吗?师又重复演示从四等分到32等分的过程。引导观察:这个三角形的底是这条圆弧。高是圆的半径。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会求吗?(底*高/2)那么这个圆的面积能求吗?评:操作、演示、追问、想像、贯通,层次分明。不过,为什么会越来越像三角形?看着32等分的扇形,学生能理解为什么最后可以把得到的这个扇形看作三角形吗?要知道这时候的圆弧弧度还是比较明显的。我想,第一要引导学生注意随着等分的份数增加,得到的扇形的圆弧,逐渐在变直,所谓化曲为直;第二要点出,当等分的份数无限地多下
13、去,那么最后得到的扇形也就无限地接近三角形。(2)组2:我们用第二种方法,把圆片平均分成八份,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像平行四边形了。另一组展示平均分成16分,更象了。师将学生作品一起展示在黑板上。问:如果要比它还接近平行四边形,怎么办?师课件演示32等分,拼成平行四边形。64份、128份。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像。按这样等分下去,会变成长方形。评:不知是听课时没注意,还是麻老师没有点出。按这样等分下去,最后还是平行四边形,只不过,如果把其中的一份再等分成两份,放在两头,整个拼成的图形才会变成长方形。其次,为什么一定要变成长方形呢?平行四边形不也挺好的吗?高与圆半径的对应也不会太难嘛。4、回
14、顾小结。(三)合1、我们已经把圆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图形,数学不仅仅只停留在操作上,你们能不能在刚才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师提供给学生辅助用纸(纸上印有圆一个、转化后图形各一个),生尝试推导公式。2、反馈:生1:讲述利用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师在其讲完后问:(1)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2)宽呢?(3)面积怎么计算?听明白了吗?再指生讲,原生配合在屏幕上指。师:把圆转换成长方形,面积是相等的。这样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求出了圆的面积。师再讲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板书过程,告诉学生面积的表示方法:S。生2:讲述折成三角形的方法,提出公式:(C32r2)32.师:除以32
15、是什么意思?生2:如果等分成32份,那么得到的三角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32分之一。所以用周长除以32.师:为什么除以2?生2:求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师:乘32又是怎么回事?生2:整个圆有32份。师表扬鼓励之后,问:式子有点烦,能不能改进一下呢?生4:C=2r,乘2除2抵消。师:也得到r2.那么如果是等分64份呢?128份呢?生:也是会抵消掉,结果也是r2.3、看来,不管是哪种方法,不管是几等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都是r2.三、巩固练习1、那么求一个圆的面积得知道什么条件?告知学生黑板上的圆片半径是10厘米,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计算。反馈校对。2、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或周长,我们怎么计算面积呢?时间关系,留到
16、下节课去讨论。评:有人说这节课练习量是不够的。但为什么要拘泥于练习呢?学生通过本节课在思维上的练习不是的吗?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总结思想方法,呼应课前谈话。心得:1、正如专家点评时所说,听麻老师的课,有一种震撼的感觉。之所以震撼,是麻老师的课是我们一直想要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数学课堂。这堂课有新课堂所应具备的所有元素:教师组织者、引领者,不越位代替学生的思考,大气洒脱;学生拥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自主探究、参与,数学之美、思维之美,体验得淋漓尽致。特别深刻的是麻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探究,通过讨论怎么变变得更接近怎么算的过程,经历提出设想尝试反思再深入实践沟通建构,对培养
17、学生的探究思想非常有益处。2、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课后互动时,麻老师提出谈了一点自己的困惑: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如何把握?其实他的课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的确非常有意义,相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而言,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具有普遍性。尤其是本节课中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有现实意义,花再多的时间也不过份。但是也不是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方说本课中的极限思想。麻老师处理本课时,“转化”是贯穿全课,并再三点出的,除了没告诉学生“转化”这一术语。“极限”只是适当地让学生想像一下。因此,渗透的尺度应是:根据小学生思维水平与特点,相机点明,不搞模模糊糊一大片,也不做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