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完整版)实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完整版)实用资料.doc(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汽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教改探微益生产管理、TPM 全面生产管理”、“5S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和企业现场管理5要素(人、机、料、法、环等管理。在实训基地管理中,该专业充分引入企业的管理理念,运用 “3T ”、“5S ”的管理方法,完善工学一体化场地管理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其三,扮演员工角色,强化职业技能和素养。为使实训教学进一步和现代企业接轨,学校的工作学习过程采用“车间组织”等教学模式,实施小班化教学。3、充分考虑教学工作模块之间的衔接,优化有效的空间利用,便于网络化在线管理。该专业按照实际情况,建
2、设了13个工作学习模块专区,初步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备、资源共享、高效利用、有机管理”的汽车维修工学一体化式综合工作学习中心。4、考虑将来新增教学模块的预留后备空间。由于工作教学模块划分的相对性,市场技术产品的飞速发展,工学一体化教学场地必须考虑有足够的调整弹性和新增扩容空间。二、一体化教材编写(一基本思路。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二具体实施。根据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流程采集、设计、编写教材。第一步,通过职业和
3、工作分析采集素材。通过企业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主要是为了解企业现场管理、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结识一批企业实践专家。第二步,确定典型工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汽修专业工学刘承志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目的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一、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建设要求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同时满足现代企业高效、环保、人性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规划思路。在规划过程中,该专业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充分参考企业专家意见,将
4、现代汽修企业工厂规划设计的要素融合进去;二是营造完整真实的职业氛围;三是充分考虑教学模块之间的衔接,优化有效的时间空间利用,便于网络化在线管理;四是考虑将来新增教学模块的预留后备空间。(二具体实施。1、充分参考企业专家意见,将现代汽车维修企业规划设计的要素融合进去。通过专家座谈会,广泛征求企业技术专家的意见,按照企业生产管理、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要求,分成工作区、教学交流区、成果展示区、信息工作站区,并布置相应的安全标识、行为标识、管理制度等,重新布局工学一体化场地,实现工作、学习交流、成果展示和信息中心等四大功能。2、营造完整真实的职业氛围。其一,结合CIS 标准,构建企业文化环境与氛围。CI
5、S 系统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企业大规模化经营而引发的企业对内对外管理行为的体现。其二,引入企业理念,推行“3T (TQM 全面质量管理、TPS/LP 精 作任务。主要是组织实践专家访谈会,提取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在汇总归类代表性工作任务基础上,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第三步,学习领域描述。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培训和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学习领域的描写。第四步,课业设计。选择企业中的代表性工作任务,与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相结合,进行教学化处理和二次开发,形成教学项目,以课业的形式予以表现和描述。第五步,设计课程评价与课业。(三教材特色建设。该专业汽修专业在编写工学一体化教材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尽量在教材的形
6、式和内容上体现工学一体化的特色。一是内容与实际任务所需要的能力高度融合。二是教材的编写,内容与实际任务场景高度融合。三是实际任务与工作成果评价高度融合。四是课内学习训练与拓展学习训练高度融合。三、一体化教师培养(一能力要求。普通的工学一体化教师必须具备两种能力,即专业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所谓专业工作能力,指的是教师拥有专业工作所要求的理论理念和实操运作管理能力。所谓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等能力。优秀的骨干工学一体化教师需要更多的能力,除了专业和教学能力,还需要科研、考评、工种开发、校企合作等能力。(二培养措施。该专业汽修专业采用了多元化的培养工学一体化师资的方案:1、教学
7、过程中,以老带新。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骨干一体化教师主讲,后备一体化老师助理,实施传帮带。2、采取到对口企业培训、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培训和参加国内知名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等措施,对教师进行轮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学校实施“学院一现场”互动型“访问工程师”制度。教师到企业现场进行挂职锻炼,带领学生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共同完成技术服务、管理咨询,在现场全面熟悉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实训基地的优势,加大教师校内培训力度。3、引进大批经验丰富的现场专家、能工巧匠进入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技术水平和企业工作经历,确立了高学历型人才与高技能型人才并重的选人用人标准。先后引进了如全国技术能手、广
8、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贺玉兵等一体化骨干教师。截止目前,该专业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全系教师的60%。4、在教研中培养师资。教研技术开发本身要求密切与相关企业合作,这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学习一体化的过程。该专业汽修专业与企业紧密合作,先后研制出多项适合汽修企业使用、汽车专业教学、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设备;每年从企业生产中挖掘出的课题,共同合作,学习开发,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多篇,不少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优秀教研成果奖。(三建设成效。1、初步形成特色教学方法。其一,在工学一体化教学中,成功地将“讲、做、考、评、写“结合起来。该专业认为在一项完整的工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全面体现“听、看、做、说、写、
9、想”的要素,它是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精髓所在。其二,分类指导教学。综合实训强化技能课程的老师,常年对汽车维修中级、高级、技师多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2、专业建设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深业汽车集团在全国引以为自豪的汽车车身维修流水线项目,也被该专业老师列为共同开发、教师企业实习内容,提高了该专业老师的市场、科研、管理能力以及与企业合作的能力。学生在学习阶段就直接使用了最新的设备、工艺、流程、材料,毕业后实现了与企业无缝连接。3、教学科研水平得以提升。该专业连续几年的教学科研项目都紧贴工作学习一线,开发出手动空调试验台架、奥迪太阳能环保天窗教学试验台、汽车传感器综合测试台、汽车ESP性能测试台等一批集教学
10、原理功能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训练、技能鉴定考评功、企业实际生产使用于一体的优秀教研成果。4、专业教学课堂得以延伸。工学一体化教学除了体现在课堂时间内的内容外,还会延伸到第二课堂。汽车运用综合基础课程内容中包含了很多学生必须在第二课堂体验的内容。5、运用竞赛检验教学效果。该专业一年一度的技能节是检验该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效果的良机。该专业专业的全部技能节比赛项目,都直接出自工学一体化教学内容。同时邀请大批企业一线专家,直接按照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评议,计入学习总成绩。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山东公司实施方案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2021年2月目录一、实施背景 (1二、实施目标 (1三、实施范围 (2(一功
11、能范围 (2(二区域范围 (3四、组织结构 (3(一领导组 (4(二工作组 (4五、职责分工 (5(一发展策划部 (5(二运维检修部 (5(三营销部(农电工作部 (6(四电力调控中心 (6(五科技信通部(信通公司 (7(六国网山东计量中心 (7(七各市县公司 (8六、实施内容 (9(一总体实施策略 (9(二实施步骤 (10七、实施计划 (16(一总里程碑 (17(二详细计划 (17八、风险管理 (25(一系统集成风险 (25(二关口计量采集质量风险 (25(三营配调贯通数据校验风险 (26(四线损协同管理效率风险 (26九、质量控制 (26(一进度控制 (26(二质量控制 (27(三问题控制
12、(27(四沟通控制 (27(五风险管理 (28(六成果控制 (29(七变更控制 (29十、保障机制 (30(一人员保障 (30(二制度保障 (30(三后勤保障 (31(四安全保障 (31(五应急保障 (31(六运维保障 (32一、实施背景线损产生于输电、变电、配电、售电各个环节,线损率作为衡量电网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综合反映了公司规划计划设计、调度、运维和营销的技术管理水平。受传统抄表手段限制,供、售电量不能同步发行,导致线损月度间剧烈波动,“大月大”,“小月小”的问题无法解决,掩盖了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其在电网企业管理中本应发挥的监控、指导作用。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
13、建设全面实施,“两个转变”全面深化,对线损精益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优化线损管理流程,消除专业管理壁垒,推动调度、运维、营销业务融合,解决专业管理中的盲点问题,实现线损管理相关业务和资源的集中运作和高效管理,充分利用调度、运维、营销等系统数据资源,打造以“技术线损优先,管理线损最小”为目标,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的线损管理平台十分重要且迫切。二、实施目标根据国网的统一安排部署完成项目上线目标,建设标准化、智能化、精益化的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1.从一体化线损与管理系统的基本业务出发,为关口管理、拓扑管理、档案管理、统计线损管理、同期
14、线损管理、理论线损管理、线损监控与分析、全景展示、信息发布等各应用提供必要的横向集成数据支撑。 2.保证省级公司数据中心通过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完成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实现总部和网省的纵向贯通;3.保障发(供、售电量和线损管理分析业务的顺利开展,使用户通过系统进行电量源头自动采集和指标自动生成、异常监控,满足省、地市、县(区各层级业务人员日常线损管理应用。三、实施范围(一功能范围实施功能范围包括基础管理、专业管理、高级应用、智能决策4大功能模块,关口管理、统计线损管理、同期线损管理、理论线损管理、指标管理、电量与线损检测分析、电网结构信息、线损报表管理、异常工单、电量计算与统计、档案管理等33项功能
15、类。(二区域范围完成山东省电力公司35 千伏及以上分压、分线同期线损管理,济南供电公司和青岛供电公司实现10 千伏及以上分压、农网分线和分台区同期线损管理。四、组织结构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工作是一个关系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多层级多部门,多个应用系统和厂商的高复杂性工作,因此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管理有力、沟通高效的项目组织是完成项目实施的关键。根据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项目的特点,成立以省公司领导及各业务部门领导组成的项目领导组和工作组,总体指导项目实施工作。工作组下设由发展部负责的业务管理组,以及实施厂商成立的项目实施组,开展系统的具体实施工作。具体组织机构见图1: 图1
16、:组织机构(一领导组参与部门:省公司领导、省公司发展部、省公司运检部、省公司科信部、省公司营销部、省公司调控中心、信通公司、省公司经研院。领导组负责统筹、协调并督导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实施工作,对项目重大事务进行决策和跨部门协调,对总体工作进行指导、对项目资源进行部署,定期听取工作组的汇报。(二工作组分设业务管控组、系统技术组、数据治理组、建设实施组四个小组。1.业务管控组参与单位:省公司、各地市公司、经研院、电科院部门:省公司发展部、电科院、营销部、省公司运检部、省公司调控中心、各地市发展部业务管控组负责开展项目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并对出现问题进行研究、沟通、协调等,负责项目计划执行跟踪
17、分析,为项目实施提供业务指导。2.系统技术组参与部门:省公司发展部、省公司科信部、信通公司系统技术组负责协调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与各专业信息系统对接工作,为项目实施提供系统上的业务指导,配合项目实施组开展工作。3.数据治理组参与单位:省公司、各地市公司、各县公司、实施厂商部门:发展部、营销部、运检部数据治理组按照实施方案和数据集成方案对相关专业信息系统开展基础数据档案治理完善工作。4.建设实施组参与单位:省公司、实施厂商部门:省公司发展部按照领导组和工作组的工作部署,建设实施组负责编写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和数据集成方案,具体实施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五、职责分工(一发展策划部1.负
18、责编制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方案。2.组织开展专业协调工作。3.按工作周期对各单位和实施厂商的工作进行考评。4.负责梳理电量与线损同期管理技术标准,优化完善线损管理业务流程,总结建设典型经验。(二运维检修部1.加快推进PMS2.0系统应用工作。2.负责电网设备台账运维工作,完善提升设备基础档案数据质量。3.负责协调PMS2.0等系统厂家配合开展前期数据调研、数据治理、系统集成和数据测试等相关工作。4.与营销部配合先行开展营配贯通梳理工作。5.与调控中心配合先行开展调配一体化工作。6.参与业务流程和制度标准优化完善工作,组织修订完善PMS2.0系统基础数据治理业务流程和制度标准。(三营
19、销部(农电工作部1.指导各单位提升各类计量点日均采集成功率,确保同期统计日采集成功率和数据质量满足国网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系统要求。2.负责厂站计量采集档案和营销客户档案台账运维工作,完善提升厂站计量采集档案和营销客户档案数据质量。3.负责组织营销业务系统厂家开发售电量月末日抽取功能,营销系统月发行电量按双段发行(除抄表例日表底外,还需月初零点表底,实现统计线损与同期线损的售电量同源,满足同期线损管理和监控需要。4.负责协调厂站电能量采集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SG186系统和营销业务基础数据平台等系统厂家配合开展的前期数据调研、数据治理、系统集成和数据测试等相关工作。5.与运检部配合开展营
20、配贯通梳理工作。6.参与业务流程和制度标准优化完善工作,组织修订完善营销SG186系统、厂站电能量采集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营销基础业务平台的基础数据治理业务流程和制度标准。(四电力调控中心1.负责提供220kV及以上电网结构数据,能够在省级数据中心提供完整的电网结构数据。2.负责相关电网运行设备台账和电网拓扑关系档案运维工作,完善提升电网运行信息和拓扑信息等基础数据质量。3.负责协调SCADA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OMS厂家配合开展前期数据调研、数据治理、系统集成和数据测试等相关工作。4.与运检部配合先行开展调配一体化工作。5.参与业务流程和制度标准优化完善工作,组织修订完善调度管理系统和S
21、CADA系统的基础数据治理业务流程和制度标准。(五科技信通部(信通公司1.负责协调结构化数据中心、海量数据平台和电网GIS平台等系统厂家配合开展前期数据调研、数据治理、系统集成和数据测试等相关工作。2.组织省级数据中心的四大平台厂家与各业务信息系统厂家进行数据集成调研与接口联调工作。3.组织省级数据中心的四大平台厂家与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实施厂商进行数据集成调研与接口联调工作。4.按照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软硬件要求,协调部署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开放相关端口和权限,保证系统部署后的稳定运行。5.参与业务流程和制度标准优化完善工作,修订完善结构化数据中心、海量数据平台和电网GIS平台的基础
22、数据治理业务流程和制度标准,以及与其他专业信息系统对接工作技术标准,确保省级数据中心平台数据的准确实时更新。(六国网山东计量中心1.具体负责提升营销基础平台和厂站电能量采集系统中厂站计量基础档案信息和电量采集信息的数据质量。2.负责及时处理省级关口计量点采集异常,保证省级关口采集成功率;指导各单位对各类关口计量装置档案的进行清理,为全面深化系统应用做好准备工作。3.参与业务流程和制度标准优化完善工作,具体负责修订完善营销基础平台和厂站电能量采集系统基础数据治理的业务流程和制度标准。(七各市县公司1.按照本工作方案的时间节点要求具体实施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前期数据调研、数据治理、数据迁移、系
23、统上线、系统验收等工作。2. 负责提供110kV及以下电网结构数据,能够提供完整的电网结构数据。3. 负责相关电网运行设备台账和电网拓扑关系档案运维工作,完善提升电网运行信息和拓扑信息等基础数据质量。4.负责协调SCADA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OMS厂家配合开展前期数据调研、数据治理、系统集成和数据测试等相关工作。5.具体负责开展营销售电量双段发行实施工作。6.具体实施开展营配贯通工作。7.具体实施开展调配一体化工作。8.各单位的发展、科信、运检、营销和调控等专业部门技术人员具体负责本专业信息系统数据治理业务流程和制度标准的编写工作,形成数据治理标准化作业指导手册。六、实施内容(一总体实施策略针
24、对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特点,通过强化沟通、以数据集成为实施主线,确保资源投入、积极实践,推进项目实施工作。1.强化沟通(1与总部管控组及主管部门:按项目管控统一工作目标、计划及工作要求、做好项目实施各项工作;定期将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进展情况、需协调问题及解决情况等工作向管控组及主管部门汇报。(2与各业务部门:实施厂商与发展、科信、运检、调度、营销部门项目接口人保持常态化沟通协调工作;当出现需要与各业务部门协作解决的问题时,及时与各接口进行沟通协商,制定解决方案,达成一致,并及时反馈给项目相关干系人。(3与项目实施公司:收集现场需求、存在问题等,协同项目实施建设单位及时反馈到总部项目管控组、
25、开发商等相关干系人。(4与开发厂商:及时将实施过程中现场调研情况、业务需求、系统功能缺陷等问题反馈给开发厂商。(5与集成厂商强化沟通:实施厂商与海量数据平台、数据中心、电网GIS平台等建设厂商接口人保持常态化沟通工作;就数据集成方案、集成任务计划等方面达成一致;做好任务计划跟踪,及时沟通任务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反馈给项目干系人协商解决。2.以数据集成为实施主线:(1开展调研工作:根据数据需求在项目实施单位调研数据存储分布情况、数据同步频度、数据同步方式等,并反馈调研结果。(2制定集成方案: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数据集成方案研讨及编制工作;(3数据治理与集成:实施厂商根据项目需要,配合各业务部门进行数
26、据核对、数据治理、数据贯通工作:(4数据联调测试:实施厂商与各相关厂商进行数据集成的联调测试工作;(5数据初始化:在上线前进行系统必要数据的配置及初始化工作,满足上线数据需求。(二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省公司组建项目建设组织,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管理职责和沟通机制,召开推广动员会议,全面部署工作。(发展部牵头,2021年1月底完成(1省公司分管领导牵头,组建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明确各专业分工;召开建设动员会,部署各项工作,落实工作人员,办公场所,设备条件,启动各项工作。(2发展部会同各专业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各专业、各市县公司以及大型供电企业单位的工作要求,报总部备案;落实专人负责,运
27、检部、营销部、调控中心、科信部(信通公司根据总部各专业要求和省公司工作部署,做好专业准备和配合工作。(3科信部(信通公司组织实施人员进场,协助编制系统实施方案。(4实施组编制启动会材料、配合省局召开启动会,跟进部署环境准备情况。2.业务调研省公司组织各项目实施单位统一梳理各层级供电关口、智能表覆盖等情况,开展各相关硬件基础、线损业务流程、各专业系统信息化等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制定相关改造计划。(发展部牵头,2021年3月中旬完成(1省公司组织深入梳理本单位各级供电关口、智能电表安装、采集覆盖等情况,确定改造升级需求;(2省公司运检部、营销部、调控中心分专业针对性制定安装、改造计划;(3实施
28、组和省公司发展部会同各专业开展调研,摸清电网情况、用户及用电分布情况、变电站采集覆盖、智能电表安装采集、线损四分管理等情况,分析业务系统、数据平台、线损自建系统等信息化现状,最终由实施组按照统一模板要求完成调研报告。3.系统开发结合调研情况优化系统功能设计,完善系统功能,确保系统性能满足大范围推广应用要求,功能满足各层级、各专业应用需求。(信通产业集团牵头,2021年6月底完成(1实施组协助省公司发展部会同运检部、营销部、调控中心开展本单位个性化业务需求梳理,形成需求调研报告,组织本单位业务专家参与总部需求论证、评审等相关工作;(2省公司科信部(信通公司按照系统集成方案开展本单位方案比对工作,
29、对个性化改造需求提交总部审核,组织线损相关系统平台厂商开展对侧接口改造工作;(3实施组根据省公司科信部(信通公司要求组织开展省级部署系统的相关测试工作,并形成测试报告。4.基础完善加快关口采集全覆盖,优化提升计量以及营配调数据质量,加强公司公共平台数据更新维护,完成营销电量双段发行工作,保障数据源头接入。(各专业部门牵头,2021年底完成(1省公司调控中心会同营销部、运检部梳理变电站、窜补站、开闭站、线路联络点、环网柜、站用电、办公用电、无功补偿设备、公用台区等内部考核关口的采集覆盖情况,及时开展设备加装、采集消缺和主站功能完善;(2省公司营销部加强现场基础管理工作,提高计量档案数据和营配贯通
30、数据准确性,提升采集覆盖率、采集成功率;(3省公司加快双段发行电量相关系统、手持终端等设备改造,完善双段算费功能,开展双段电量报表应用,并于2021年6月起推送明细用户双段电量;(4省公司运检部落实设备资产精益化管理要求,由实施组协助核实设备台账数据,提高营配贯通数据质量。(5省公司科信部(信通公司对线损相关业务系统、平台、线损自建系统进行梳理,按照集成规范对数据质量、数据集成、数据共享全面核查,开展数据完善工作。(6实施组协助各专业进行数据质量的分析,并由实施组对数据的治理情况进行跟踪。5.系统部署落实软硬件环境,开放系统端口,完成系统部署、调试和用户权限初始化,开展用户培训工作。(科信部、
31、发展部牵头,2021年4月底完成(1省公司科信部(信通公司落实软硬件资源、开放相关端口权限,由实施组跟进落实情况;(2省公司科信部(信通公司牵头,由实施组完成线损系统省级服务部署、调试和系统的菜单、用户权限的配置等初始化工作。(3实施组负责培训方案的编制和组织开展市县层级系统应用培训,并考核培训效果。6.系统集成完善线损系统与3大专业、6大系统、4大平台的集成方案,确定接口改造计划,完成接口联调,实现电网拓扑、设备台账、用户档案、采集数据等信息的全量接入与实时更新。(科信部牵头,2021年5月底完成(1省公司科信部(信通公司、发展部、实施厂商根据实施方案,会同运检部、营销部、调控中心开展差异分
32、析,结合各单位信息化现状,形成各单位的集成方案;(2实施组督促各专业系统接口改造进度及线损系统集成进度,采用“省级公司数据中心”模式进行集成。(3实施组按照统一集成规范、实施单位集成方案要求与SCADA、PMS、用电信息采集、营销SG186、GIS、电能量采集等各专业系统集成数据,进行对接联调,确保接口联通、数据完整。(4实施组通过接口获取各平台数据,生成系统基础档案,做好数据初始化准备工作。7.模型配置省公司组织各单位深入梳理分区、分压、分线供电关系,确定供电关口和模型配置原则,开展四分模型配置,完成分区、分压统计报表数据迁移与核对工作,确保模型配置准确。(发展部牵头,2021年4月底完成(
33、1实施组协助省公司发展部和科信部(信通公司组织开展用户培训和业务宣贯工作;(2实施组协助省公司发展部会同调控中心、营销部组织开展35kV及以上线路关口配置工作;(3实施组协助省公司运检部、营销部开展10kV线路线损模型配置工作;(4实施组协助省公司营销部开展台区线损模型配置工作。8.数据治理针对系统数据质量和线损计算结果深入开展数据治理工作,总结数据校验方法,完善校验工具,丰富典型案例经验库。各专业部门牵头,2021年6月底完成(1实施组协助省公司发展部会同运检部、营销部、调控中心、科信部(信通公司等部门制定分专业治理方案,统筹营配调贯通工作进度,开展专项数据治理工作,实施组验证治理结果;(2
34、省各级单位针对异常线损持续开展关口、计量、用户、台帐等数据综合治理工作,实施组按照调度双重命名原则整理设备台帐、关口信息,验证“站线变表”关系,确保数据质量;(3实施组协助省公司各层级单位总结数据治理经验和方法,并定期上报总部。9.应用上线制定上线运行方案,开展实用化评价;应用同期线损系统成果,进一步开展四分线损管理等工作,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发展部牵头,2021年5月起开始应用(1实施组协助省公司发展部、科信部(信通公司组织开展用户培训;(2实施组提前预估系统上线过程中及上线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保证系统上线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系统上线后的稳定运行;(3建立运维机制、相关管理规范
35、及流程。包括问题管理流程、需求变更流程、配置及文档管理要求、版本升级管理、工单部署申请规范、数据及接口维护规范,现场服务支持工作等。(4实施组协助省公司发展部会同各部门开展四分线损管理工作,对异常工单进行督办考核;制定异常排查手册。10.系统验收制定统一的验收标准,按“档案100%接入、拓扑100%准确、电量100%完整、线损100%合理、监测100%有效”要求验收,总结实施经验,编写验收材料,丰富同期线损管理经验库。(发展部、科信部牵头,2021年12月底完成(1省公司发展部、科信部(信通公司依据总部下发的验收工作方案,分阶段制定验收计划,编制验收材料,开展自验收工作,上报至总部;(2省公司
36、发展部协同其他专业部门总结并编制系统建设、数据治理等经验,上报至总部。七、实施计划(一总里程碑(二详细计划整个项目实施分为前期准备、业务调研、系统开发、基础完善、系统部署、系统集成、模型配置、数据治理、应用上线、系统验收10个主要阶段。详细工作计划及里程碑节点如下:八、风险管理(一系统集成风险风险分析营配调贯通基础信息整治工作量大,存在整改不到位的情况,信息未能及时与电网结构同步调整,与同期线损管理要求存在差距。应对措施建立以同期线损指标为核心的校核和验收机制,完善电网拓扑、设备台账、用户档案、计量表计等基础数据质量,建立同步更新机制。(二关口计量采集质量风险风险分析关口采集装置老旧,主站标准
37、化程度较低,内部考核关口普遍存在表计不全等情况。受限于表计故障、采集方案设计不合理、通信不稳定等问题,个别电表采集成功率不高。应对措施需完善供电关口表计改造和采集覆盖,制定关口采集标准,完善变电站典型设计,规范关口表计安装要求。(三营配调贯通数据校验风险风险分析营配调贯通基础信息整治工作量大,如无有效的日常运维和校核机制,信息未及时与电网结构同步调整,将无法满足同期线损管理要求。应对措施需完善供电关口表计改造和采集覆盖,制定关口采集标准,完善变电站典型设计,规范关口表计安装要求。(四线损协同管理效率风险风险分析线损管理涉及多专业、多层级,如果项目实施单位重视不足,横向协调不够,纵向指导不力,对
38、线损数据异常结果处理缓慢、整改效率不高,专业投入不足,过程管理不到位,将影响系统的实施进展和使用效果。应对措施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线损系统异常工单作用,强化专业协同和指标考核,落实线损责任,提高线损管理效率。九、质量控制(一进度控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表中设定的时间节点对项目的进度进行管控。实施项目周例会和周报制,双周发布简报,及时向领导组、工作组、实施单位报告项目进展。(二质量控制针对国网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山东实施项目,在项目组内专门设立了质量管理组,配合中电普华质量管理部,对本项目从前期准备、业务调研、数据治理、系统集成、安装部署、系统培训、系统测试、数据迁移、系
39、统上线、系统验收、技术支持等各环节全过程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三问题控制详细记录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现场可以处理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针对疑难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解决的,需要及时与相关的业务及技术专家沟通,获得问题处理的方案,并将问题及时处理掉。(四沟通控制为了规范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工作交流、任务传递、消息共享、问题商讨的方式方法,提高沟通效率,建立以下几种沟通机制:联络机制、邮件沟通机制、周例会机制、专项会议机制及周报机制等。对于比较重要的沟通内容事先制定沟通计划并指定相关的责任人,按照计划沟通落实。1.联络机制建立信息联络员机制,设立信息联络员(包括:
40、姓名、联系方式、工作职责等,由项目工作组负责明确各方职责分工、维护和发布联络员名单。2.邮件沟通机制申报专用邮箱作为工作邮箱,通过专用邮箱完成各种通知、会议纪要、工作任务、协调沟通问题等书面信息沟通。工作邮箱须由专人负责管理,确保邮件得到及时处理和反馈。3.周报机制按照总部项目周报模板,填报项目实施进度及情况,并于每周五18:00前提报总部。按照省发策项目周报模板,填报项目实施进度及情况,并于每周五18:00前提报省发策部。4.周例会机制项目周例会:每周四16:00开始召开周例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下周工作安排、需解决及协调问题。5.专项会议机制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41、,需不定期召开专项会议,会后及时向参会人员发送会议纪要,并跟踪问题解决情况。(五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所造成的不利结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建设目标实现的管理过程。1.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可从人员、组织、技术、资源、安全等方面进行分类,通过访谈、头脑风暴、检查清单综合进行风险识别,针对每个风险确定风险类别,明确风险来源,确定风险概率,分析风险影响,纳入风险管理计划,进行管理。2.风险应对对于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参考风险优先级,提出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减小风险影响的各
42、种规避措施,提前制定应急计划和应急措施,建立相应的应急储备,以降低风险发生带来的冲击和影响。3.风险监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已识别出的风险状态进行跟踪,监控风险发生,更深入地分析已识别出的风险,继续识别项目中新出现的风险,及时对风险的规避措施和应急措施进行调整。(六成果控制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操作手册、系统的建设方案、部署方案等各类文档,统一收录存档,方便以后的取用。在实施的过程中定期总结亮点,提报国网管控组。(七变更控制系统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系统升级及需求的变更等事项需要做具体的安排。针对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需求变化变更,按照统一的流程填写需求变更
43、说明书,说明变更的需求,明确责任人,统一管理。十、保障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在人员、制度、后勤、安全、应急、运维等方面进行做好保障,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推进。(一人员保障加强参与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项目实施工作的人员投入和管理,确保人员配置合理,队伍稳定。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项目单位、实施厂商、相关源系统建设厂商、集成厂商各负其责的人力资源保障组织体系;2.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项目实施厂商、相关源系统建设厂商、集成厂商、运维厂商等参与各方指定专职联系人,建立联系通讯录。3.参与人员确定后原则上不允许更换,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变动,需提交书面申请,并做好工作交接;对于不符合要求人员采取
44、劝退措施。(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项目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的宣贯和执行,确保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项目实施期间的各项工作平稳开展。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对现有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力度,如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等;2.规范各项工作管理,制定工作需要的新制度,如周例会、月度例会、考勤管理、厂商管理、问题反馈、项目管控组工作制度等,并加强制度的宣贯和执行。(三后勤保障各部门需提前做好后勤保障,为建设厂商人员驻场提供良好的工作场所和办公设施。具体措施如下:1.为建设厂商人员提供相对集中、固定、办公条件良好的办公场所,包含固定工位、人员出入证和专用会议室等;2.为
45、建设厂商人员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办公电脑、网络、 、投影仪、打印设备等设施;3.建立统一的办公资源使用规则,统筹管理办公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四安全保障1.数据安全方面系统数据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敏感数据要进行加密处理,保护数据的安全;数据操作只能由数据组人员处理;项目参与人员不允许随意将数据复制拷贝到其他介质。2.信息安全方面对建设厂商人员配备专用内网机器、安全介质,防止违规外联,将内部办公和信息发布两套网络物理分开,从根本上杜绝非法侵入事件的发生;对网络核心服务器的配置,应采取冗余设置,应用各种备份、灾难恢复方案,并且配备防计算机病毒软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更新密钥,加强密钥管理
46、,合理分配权限,限制越权操作。(五应急保障未雨绸缪,提前做好硬件、软件及源系统影响等方面的应急保障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确保信息系统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2.在硬件方面,确保服务器、交换机、安全设备、存储设备的有效保障,当在运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立即更换或替代,将应急处置时间降到最低;3.在软件方面,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项目程序升级部署、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项目接口联调、营销相关源业务系统数据接入及相关服务器维护时,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及恢复方案才能审批通过,最大程度上规避误操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六运维保障各单位应
47、高度重视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硬件、系统软件和通信设备的运维工作,确保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运转的有效支撑。各项目单位按照公司运维主体化、专业化、集中化的要求,指定专人在本次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实施中全程参与系统建设工作,为系统上线应用提供有力的保障。系统上线前,由厂商提前做好知识传递,确保系统上线后的运维支持工作顺利开展。系统上线后,应立即对系统管理员进行培训,开展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移交工作,确保系统从建设到运行的平稳过渡。实施724小时运维值班制度,通过监控系统运行状况,常态化督查、随机抽查等形式掌握各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隐患。严格执行工作票和操作票制度。强化停机检修计划制度的执行,减少非正常停机。建立定期数据备份机制,加强机房和设备巡检,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收稿日期:2003212230;修订日期:20042042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5009资助项目文章编号:100026893(20050120079205一体化电动静液作动器(EHA的设计与仿真分析马纪明,付永领,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