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氟酸安全使用技术说明书最新文档.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9169567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74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氢氟酸安全使用技术说明书最新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氢氟酸安全使用技术说明书最新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氢氟酸安全使用技术说明书最新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氟酸安全使用技术说明书最新文档.doc(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氢氟酸安全使用技术说明书最新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最新文档,欢迎下载)氢氟酸安全技术说明书1 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志1.1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氟酸;1.2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fiuoricAcid。1.3危险性类别:腐蚀液体。1.4企业名称:XXX。1.5企业地址:XXX。1.6安全技术说明书编码:101。1.7生效日期:2021.12.15。2 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氢氟酸。3 危险性概述3.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3.2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氟化氢,可引起眼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

2、甚至发生反射性窒息。眼接触局部剧烈疼痛,重者角膜损伤,甚至发生穿孔。氢氟酸皮肤灼伤初期皮肤潮红、干燥。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紫黑色或灰黑色。深部灼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本品灼伤疼痛剧烈。 慢性影响: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有鼻衄,嗅觉减退。可有牙齿酸蚀症。骨骼线异常与工业性氟病少见。3.3危险信息:可腐蚀金属;引起严重眼睛损伤;怀疑可致遗传性缺陷; 可能损害生育力或胎儿;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吸入致死。4 预防措施4.1不要吸入本产品蒸汽。4.2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4.3戴呼吸防护装置,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4.

3、4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作业后彻底清洗身体。4.5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4.6仅在容器中保存。5 事故响应5.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喷雾状水、蒸汽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露物。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5.2环境保护措施: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

4、燃材料覆盖泄露物。大量泄漏要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砂土、惰性物质或蛭石吸收大量液体。用石灰(CaO)、碎石灰石(CaCO3)或碳酸氢钠(NaHCO3)中和。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5.3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 小量泄露时紧急隔离30米,白天疏散至200米以外,夜间疏散至600米以外。大量泄露时紧急隔离125米,白天疏散至1.1公里以外,夜间疏散至2.9公里以外,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6操作处置与储存6.1操作处置: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5、,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玻璃制品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6.2储存:安全储存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储存技术措施: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禁配物:应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玻璃制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包装材料:聚合材料塑料桶,如聚乙烯吨桶、蓝圆桶、加仑瓶等。 7急救措施7.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7.2眼睛接触:立即

6、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7.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7.4食入:用水漱口,禁止催吐。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灼伤初期皮肤潮红、干燥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紫黑色或灰黑色。深部灼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本品灼伤疼痛剧烈。眼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角膜穿孔。接触其蒸气,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7.5对施救者的忠告:取防护措施以保护施救者自己。7.6医生的特别提示:务必让医务人员知道所涉及的物质,并采取防护措施以保护他

7、们自己。保持观察患者,需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休克、呼吸困难、痉挛等延迟症状的发生。及时的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8消防措施采用二氧化碳、干粉、雾状水等灭火剂进行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器。 特别危险性: 本品不燃,但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而引起爆炸。遇发泡剂立即燃烧。腐蚀性极强。 9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9.1程控制方法: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9.2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9.3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眼

8、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9.4皮肤和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9.5特殊防护措施: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10理化特性10.1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有臭味液体,有刺激气味。10.2熔点():-35;相对密度(水=1):1.26(75% 25)。10.3沸点():1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27(75% 25)。10.4主要成分:纯品。10.5不相容物质:强碱、活性金属粉末、玻璃制品10.6主要用途:用于原子能工业、制元素氟、氟化物,也可作催化剂、氟化剂等用于有机或无机氟化物的制造,也用于不锈钢、非铁金属酸洗、玻璃器皿磨砂和酸洗、磨砂灯

9、泡的处理等。11稳定性和反应活性11.1稳定性:稳定。11.2聚合危害:不聚合。11.3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12毒理学资料12.1急性毒性:LC50:1276PPM/1小时(大鼠吸入);大鼠经皮50%(3min),重度损伤;人经眼:50mg,重度损伤12.2刺激性:家兔经眼:3950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395mg,轻度刺激。12.3致突变性:DNA损伤:黑腹蝇吸入1300ppb/6周。性染色体缺失和不分离:黑腹蝇吸入2900ppb。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1 mg/m3/6H/24D(间断性) 13生态学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14废弃

10、处置14.1残余废弃物:用过量石灰水中和,析出的沉淀填埋处理或回收利用,上清液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14.2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石灰水中和,析出的沉淀填埋处理。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15运输信息15.1危险货物编号:无;UN编号:2922。15.2包装类别:类包装(含氟化氢不超过60%)。15.3包装标志:腐蚀性物质,毒性物质。15.4包装方法:装入铅桶或特殊塑料容器内,再装入木箱中。空隙用不燃材料填充妥实。15.5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严禁与碱类、活性

11、金属粉末、玻璃制品、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16法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号令,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管理,作了相应规定; 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依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劳部发1996423

12、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安监总管202195号); 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21142号;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21); 气瓶的使用、运输和储存 1使用、运输和储存气瓶的单位,应根据本规程,按气体性质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管理,操作和运输人员进行专业安全技术教育。2气瓶的漆色必须保持完好并不

13、得任意涂改。 3气瓶的使用应遵守下列规定。 (1)禁止敲击、碰撞。 (2)瓶阀冻结时不得用火烤。 (3)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可燃性,助燃气体气瓶与明火离瓶嘴一般不得小于10米。 (4)不得用电磁起重搬运。 (5)夏季要防止爆晒。 (6)瓶内气瓶不得用尽,必须留有余压。(7)盛装易起聚合反应的气瓶,不得置于有放射性射线的场所。 4运输气瓶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1)旋紧瓶帽、轻装、轻卸、严禁抛滑、碰击。 (2)气瓶装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汽车装运气瓶应横向放置,头部朝向一方,装瓶高度不准超过车厢高度。 (3)夏季需有遮阳设施,防止爆晒,氢气适宜早、晚运输。 (4)车上禁止烟火,并配置一定灭火器材。

14、(5)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器,不得与氧气瓶或其它危险气体气瓶同车运输。(6)所装介质相互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不得同车合运。 5储存气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旋紧瓶帽,放置整齐,留有通道,妥善固定。气瓶卧放应防止滚动,头部应朝向一方,高压瓶堆放不得超过五层。 (2)盛装有毒气体的气瓶或所装介质互相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必须分室储存。并在现场配置一定防毒面具和消防器材。 (3)盛装易于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 (4)气瓶发生爆炸,瓶阀飞出,或因气瓶事故着火,中毒事故时,发生事故单位,必须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和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和领导。氧气化

15、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气(压缩的,含工业氧、高纯氧)化学品英文名称: Oxygen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氧气(含工业氧、高纯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 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气体,能引发肺充血障碍等症。环境危害: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燃爆危害:能使油脂剧烈氧化,甚至燃烧爆炸。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或静电火花时即发生燃烧爆炸。与空气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害眼睛接触:无害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并注意避开热源和明火,如呼吸停止,进

16、行人工呼吸。就医。食 入:无意义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本品助燃。高温下化学性质极活泼,能同许多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能使油脂剧烈氧化,甚至燃烧爆炸。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爆炸混合物。富氧环境(氧的体积分数超过23%)有火灾危险。与高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瓶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钢瓶破裂爆炸或瓶阀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成为点火源。有害燃烧产物:CO2、 CO、 O3遇火处理方法:尽可能将钢瓶移至空旷处或关闭泄露瓶阀,切断气源。并用分散水或把钢瓶浸入水中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水。灭火注意事项:禁用沙土覆盖钢瓶。消防人员必须在防爆隐蔽处操作。遇

17、大火须远离以防炸伤。避免强水流直接冲击钢瓶堆垛,以免引起再次爆炸。穿消防服。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少量泄漏时:隔离污染区,限制人员出入;切断火源;关闭瓶阀,切断气源,让其自然扩散。大量泄漏时:立即报警。迅速撤离泄漏区人员至安全区;切断火源或电源;尽可能关闭泄漏瓶阀;让泄漏气体自然扩散。应急处理人员穿一般棉制工作服,戴棉制手套(应干净无油)。注意事项:防止泄漏气体进入受限制的空间(如下水道等),以防发生爆炸;勿使泄漏气体与还愿剂、有机物(如油脂)、易燃物以及金属粉末接触;避免钢瓶震动、撞击和摩擦。在泄漏的富氧(含氧量23%)中的应急处理人员,应先在通风处停留15分钟以后,方可撤离。设

18、备器材:消防水带、喷射水以及钢瓶阀门,专用开关和活动扳手(注意无油)。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通风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其中重点强调:严禁过量充装和充装不合格钢瓶;钢瓶专用不得改装;钢瓶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对盛装气体进行确认;对钢瓶放至地点,不得靠近热源,距明火10米以外;钢瓶立放时应采取防倾倒措施;夏季防止曝晒;严禁在钢瓶上电焊引弧和用40。C以上热源加温以及敲击、碰撞钢瓶;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在使用设备上必须配置回流装置(如单向阀);操作人员穿一般棉制工作服和戴一般棉制皮手套。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器材。储存注意事项:贮存在阴凉、通风

19、的库房内;宜专库贮存;库温不超过。远离火种、热源、避免日光直射、雨淋水湿。严禁与各种易燃品、油脂、金属粉末、乙炔、氢气及各种易燃气体钢瓶混存、混运。作业时不得摔、震、撞击或地面滚动。库存中加强检查。库存数量不宜过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无监测方式:无工程控制:无呼吸系统防护:无身体防护:无手防护:无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熔点:().相对密度:(水):.(.,.a)沸点:().相对蒸汽密度:(空气):.(,.a)饱和蒸汽压(a):.(.)临界温度():.临界压力(a):.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爆炸上限():无意

20、义爆炸下限():无意义溶解性:微融于水和乙醇。主要用途:用于火焰加工和炼钢等其他工业目的。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还原剂(如氢气)、有机物(如油脂)、易燃物(如棉花)、金属粉末。避免接触条件:热源、明火、阳光曝晒、撞击、剧烈震动、腐蚀物品聚合危害:不能发生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中毒:ppm,h,不生发急性中毒。但当空气中的氧含量超过(),吸入h以上,能引发肺充血障碍等症。刺激性:无刺激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性:对水生物、陆生物、有益微生物都无毒性。生物降解性:在环境中能被生物降解(无资料)非生物降解性:光解(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工业

21、固体废物废弃处理方法:向大气排放废弃注意事项:在空旷通风处,气流避开人员或用管道伸出室顶排放。控制排放速度,应小于m/s。钢瓶废弃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要求处置,禁止随意废弃。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编号:包装标志:不燃气体包装类别:类(专指升以下的钢瓶)包装方法:钢质无缝气瓶(简称钢瓶);外包装木箱(专指升以下钢瓶),且不超过kg箱。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工具上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钢瓶戴好安全帽和防震圈。装车卧放时瓶头部朝向一方,垛高不准超过五层;立放时钢瓶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的,且钢瓶须妥善固定,以防倾倒。不得于易燃、易爆、腐蚀物品等公运。夏季运输要有遮阳设施。运输车、船不得在人口密集处停靠

22、。充气瓶的运输应严格遵守危险品运输的规定。第十五部分法规消息法规消息: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年月日国务院发布)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做了相应的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其划为第.类助燃气体。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年月日颁发),是对气瓶安全的基本要求。包括:气瓶的设计、制造、充装、储存、运输、经销、使用和检验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工业用氧()规定了产品的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等内容。第十六部分其他消息参考文献:、周国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

23、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出版社,。氩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氩气(压缩的,含纯氩、高纯氩)化学品英文名称: Argon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氩气(含纯氩、高纯氩)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 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吸入高浓度的气体有窒息危险,液体与皮肤接触可造成冷接触烫伤或冻伤。环境危害:无环境危害。燃爆危害:低温容器可能由于低温液体和气体的膨胀及容器和设备的冷缩和热膨胀引起机械事故(压力爆破、冷脆事故、冻漏、冷收缩事故)。暴露在火中可导致容器破裂或爆炸。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

24、新鲜处。保持体温并放松。呼吸困难时给氧,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就医。当溅入眼睛时应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当溅入皮肤上时切勿揉搓,应脱下或解开衣服用微温水给以适度稳定的加温。就医。皮肤接触:无害眼睛接触:无害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有窒息性.。受热、撞击或强烈振动时,瓶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钢瓶破裂爆炸或瓶阀漏气。与空气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有害燃烧产物:无有害燃烧产物遇火处理方法:尽可能将钢瓶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或打开钢瓶阀门,释放其中压力,并用分散水或浸入水中冷却钢瓶,直至气体放尽为止。当上述方法不能做到时,喷淋分散水冷却钢瓶,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水。灭火注意事项:禁用沙土覆盖。

25、消防人员必须在防爆隐蔽处操作。遇大火须远离以防炸伤。避免强水流直接冲击钢瓶堆垛,以免倒垛引起再次爆炸。佩带隔绝式呼吸器。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严格限制出入。关闭钢瓶阀门,让其自然扩散。大量泄漏时:立即报警。扩大人员疏散范围。防止钢瓶倒塌而相互撞击扩大事故,让泄漏气体自然扩散。应急处理人员穿戴隔绝式呼吸器,一般工作服和手套。设备器材:瓶阀专用开关和活动扳手。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通风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其中重点强调:严禁超压充装和充装不合格钢瓶;钢瓶专用,不得改装;钢瓶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对盛装气体进行确认;对

26、钢瓶放至地点,不得靠近热源,距明火10米以外;钢瓶立放时应采取防倾倒措施;夏季防止曝晒;严禁在钢瓶上电焊引弧和用40。C以上热源加温以及敲击、碰撞钢瓶;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不少于.a以上的气体;在可能造成回流的场合,在使用设备上必须配置回流装置(如单向阀);不得擅自更改钢印和颜色标志。作业场所严禁烟火。操作人员穿一般工作服和戴一般皮手套。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器材。储存注意事项:贮存在阴凉、通风的库房内;宜专库贮存;库温不超过。远离火种、热源、避免日光直射、雨淋水湿。与其他类化学危险品隔离贮存。作业时不得摔、震、撞击或地面滚动。库存中加强检查。库存数量不宜过多。配备相

27、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无监测方式:无工程控制:无呼吸系统防护:无身体防护:无手防护:无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熔点:().相对密度:(水):.(,.a)沸点:().相对蒸汽密度:(空气):.(,.a)饱和蒸汽压(a):.(.)临界温度():.临界压力(a):.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爆炸上限():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溶解性:微融于水和乙醇。主要用途:金属焊接、冶炼、照明灯泡。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无禁配物避免接触条件:热源、明火、阳光曝晒、撞击、剧烈震动、腐蚀物品聚合危害:不能发生分解产物:无分

28、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中毒:ppm,h,不生发急性中毒。但当空气中的氩含量超过(),即氧气浓度比平时减少到以下时,吸入会引起单纯窒息。刺激性:无刺激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性:对水生物、陆生物、有益微生物都无毒性。生物降解性:不被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性:不被非生物降解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废弃处理方法:向大气排放废弃注意事项:在空旷通风处,气流避开人员或用管道伸出室顶排放。控制排放速度。钢瓶废弃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要求处置,禁止随意废弃。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编号:包装标志:不燃气体包装类别:类(专指升以下的钢瓶)包装方法:钢质无缝气瓶(简称钢瓶);

29、外包装木箱(专指升以下钢瓶),且不超过kg箱。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工具上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钢瓶戴好安全帽和防圈。装车卧放时瓶头部朝向一方,垛高不准超过五层;立放时钢瓶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的,且钢瓶须妥善固定,以防倾倒。不得于易燃、易爆、腐蚀物品等公运。夏季运输要有遮阳设施。运输车、船不得在人口密集处停靠。充气瓶的运输应严格遵守危险品运输的规定。第十五部分法规消息法规消息: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年月日国务院发布)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做了相应的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其划为第.类,不燃气体。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年月日颁发),是

30、对气瓶安全的基本要求。包括:气瓶的设计、制造、充装、储存、运输、经销、使用和检验等做了明确的规定。纯氩()规定了产品的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储存与运输等内容。第十六部分其他消息参考文献:、 周国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出版社,。氮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氮气(压缩的,含工业氮、纯氮、高纯氮)化学品英文名称: Nitrogen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氮气(含工业氮、纯氮、高纯氮)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N

31、O.无无无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 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吸入高浓度的气体有窒息危险,可引起头晕、昏迷、甚至死亡环境危害:无环境危害。燃爆危害:无燃爆危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害眼睛接触:无害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给氧,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本品有毒,有窒息性.。受热、撞击或强烈振动时,瓶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钢瓶破裂爆炸或瓶阀漏气。酿成火灾或窒息中毒事故。与空气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有害燃烧产物:遇火处理方法:尽可能将钢瓶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或打开钢瓶阀门,释放其中压力,并用分散水或浸入水中冷却钢瓶,直至气体放尽为止。当上述方法不能做到时,喷淋分散水冷却钢瓶,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水。灭火注意事项:禁用沙土覆盖。消防人员必须在防爆隐蔽处操作。遇大火须远离以防炸伤。避免强水流直接冲击钢瓶堆垛,以免倒垛引起再次爆炸。佩带隔绝式呼吸器。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区人员至上风向,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关闭钢瓶阀门,让其自然扩散。大量泄漏时:立即报警。扩大人员疏散范围。尽量关闭泄漏阀门。防止钢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