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汇编(完整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汇编(完整版)资料.doc(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汇编(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不适用于饱和及高含水量的黏性土与黄土地基。1.2 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
2、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24-9-9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 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1.3 术语和符号 地基处理 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松散砂土的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强夯法 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符号 fak承载力特征值; Es压缩模量; Eo变形模量; H有效加固深度。1.4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1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3、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现疑问及时和设计方取得联系。.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策划,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3 测量准备 根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的基准点与技术资料,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测设施工测量控制网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测量控制网应能够满足在
4、施工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要求。.4 强夯试验 a) 强夯处理地基大面积施工前,宜先进行强夯试验(试夯),通过试夯确定强夯机具、夯锤(重量及锤底静压力)及夯锤落距单点总夯击能(或夯击数)、夯点间距及每遍夯击间歇时间、夯击遍数、有效加固深度、夯后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值、压缩模量Es值或变形模量Eo值等参数,同时提供参考的工程经济指标。 b) 试夯区应选择在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并应考虑上部建筑荷载与建筑特征,不同工程地质情况应不少于一处,一般试夯区面积不应小于20m20m 。 c) 试夯宜采用单点试夯与群点试夯相结合的方法,当地质条件简单或有强夯地基处理经验的地区,可只进行
5、单点试夯。 d) 试夯前应编制试夯方案(或试夯大纲)。.5 强夯夯能确定 a) 根据地基土的类别、上部建筑类型、荷载大小及处理深度要求等因素,选择单位面积夯击能。 b) 根据单位面积夯击能及布点确定单击夯击能。 c) 做单点夯击能试验,确定单点最佳夯击数或夯沉量控制标准。 d) 平夯能量根据单击夯击能确定。.6 夯点布置 a) 夯点布置可采用正方形、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等形式。 b) 夯点间距根据单夯点的侧向影响范围以及相邻夯点侧向影响确定。.7 地基土总夯沉量 试夯前与试夯结束(碾压)后,均应测量试夯区地基土的高程,以获得试夯区地基土的总夯沉量。.8 试夯中的测试工作 a) 地基土中孔隙水
6、压力的消散情况以便确定每遍夯击时间间隔。 b) 为确定最佳夯击能以及夯击数(或夯沉量控制标准)应观测夯坑体积及夯坑周围地面变形情况。 c)强夯振动对试验结果并无影响,但施工产生的振动对相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测试强夯的振动对预防振害有实际意义。 d) 测试试夯前后地基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 e) 检测地基土的承载力、地基加固影响深度、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变形模量等。 f) 其他需要观测的项目。.9 试夯结束后,应对试夯前选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校正。 物资准备.1 测量放线用木桩、线绳、铁丝、钢钎、石灰等。.2 场区表面硬化处理:片石、杂土或建筑垃圾。.3 雨季施工时应
7、准备:塑料布或其他防雨材料。 施工设施准备.1 施工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起重机、推土机、夯锤等。.2 工具用具 主要工具用具:卡环、自动脱钩器、钢丝绳、水泵等。.3 监测装置 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等。 作业条件准备.1 施工前完成拟强夯场地平整工作。.2 强夯前应清除场地上空和地下障碍物。 a)清除地下管线、树根等障碍物,埋深大于2/3处理厚度的地下坑穴应事先处理,埋深较浅的地下坑穴及局部松软地基,应在地面作出明显标记,施工时应注意加强夯击。b) 强夯点距离地面建筑物的水平距离:单击能量距离(不小于)4000kNm宜进行相应的测试确定注:对于土坯建筑、特种要求建筑另当别论。 c
8、)当单击夯击能再增大时,距离还要适当增加或进行相应的震动影响测试。.3 对振动、噪音以及粉尘有特殊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4 雨季施工时现场应设置排水沟或集水井。1.5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本工艺流程见图1-1。图1-1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 操作要求.1 清理平整场地 a) 推土机平整夯击场地表面。b) 用压路机或推土机自身行走压实现场表面。.2 测量放线 a) 强夯施工前,应将施工测量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地。 b) 建立现场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 c)施放强夯区域线或单体夯区边线。 d)夯区角点放线偏差不大于20mm,夯点定位允许偏差应为50mm。 e) 测放第一遍夯点位置,标出中
9、心点及圆圈线并测量夯前场地高程。 f) 第一遍夯完整平后施放第二遍夯点位置,重复c)项工作,其他遍数依次类推。.3工艺设计及试夯 a)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1-1预估。 b) 平均夯击能 强夯加固场地施加的平均夯击能,应取决于地基土的特性、加固深度、建(构)筑物的荷载与上部结构对变形的要求等因素,可按表1-2选取。 c) 夯点位置与间距1) 夯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少。对出现深度较深或单击
10、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加。2)夯点间距可按表1-3选取。表1-1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单击夯击能(kNm)碎石土、砂土等粗颗粒土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细颗粒土10005.06.04.05.020006.07.05.06.030007.08.06.07.040008.09.07.08.050009.09.58.08.560009.510.08.59.0800010.010.59.09.5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表1-2 平均夯击能土的名称一般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不包括块石)人工填土、块石、湿陷性黄土等平均夯击能E(kNm/m2)15002
11、500800150020003000注:场地平均夯击能不包括满夯能量。表1-3 夯击点间距(m)土的名称单击夯击能(kNm)8001000200040006000中、粗砾砂3.03.53.54.04.04.54.55.0粉土、细砂、粉砂、湿陷性黄土3.03.53.04.03.54.04.04.5一般黏性土、碎石土等3.54.04.04.54.55.04.55.0 d) 夯击遍数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3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e) 夯击间歇时间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
12、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小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f)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 1/2 至 2/3,并不宜小于3m。 g) 试夯 依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4 确定强夯参数 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5 第一遍点夯 a) 强夯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起重机吊起夯锤回转移动应保持起重机的稳定,夯锤
13、对准夯点位置,同时应检查夯锤重心是否处于形心,若偏心时应采取在锤边焊钢板或增减混凝土块等办法使其平衡,防止夯坑倾斜,强夯水平偏差应小于200mm。b)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夯前应测量锤顶高程,填写强夯施工记录,计算每一击的夯沉量。用水准仪测量时,水准仪应距夯点有一定距离,以防止夯击震动对水准仪的影响。 c)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进行夯击。吊车吊起夯锤自由落下,为一次夯击。 d) 测量锤顶高程 测量每次夯击后锤顶标高时,塔尺放置的位置应与夯前测量时一致。e) 重复夯击达到规定的单点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后,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吊车和夯锤移位到下一个夯点,重复步骤a)至
14、d),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随即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6 第二遍点夯 a)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5步骤完成第二遍点夯。 b) 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击时,夯击点中心位移偏差应小于150mm。当夯坑底倾斜大于30时,应将坑底部填平后再继续进行夯击。.7 平夯 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然后进行低能量满夯夯击,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8 推平碾压 用装载机或推土机碾压平整场地。.9 测量场地标高 测量场地标高时应同夯前测量时的方法和位置一致,以便计算强夯之后地面下沉的平均值,评价强夯加固的效果。 季节性施工.1 雨季施工 强夯施工,雨前、班后应将夯坑推填平,并使夯击区具有良好的排水条
15、件;雨后对现场积水要立即排除,夯前需测定地基土的含水量。.2 冬期施工 强夯施工在整个冬期均可施工,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强夯施工时,施工技术参数应根据加固要求与地质条件在场地内经试夯确定。 b) 不应将冻结地基土或回填的冻土块夯入基础的持力层。 c) 在黏性土或粉土的地基上进行强夯,宜在被夯土层表面铺设粗颗粒材料,并应及时清除粘结在锤底上的土料。 d) 及时推填夯坑并平整场地,推填料不得有冰雪及其它杂物。1.6 质量控制标准 主控项目.1 强夯地基主控项目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4的规定。表1-4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地基强度设计要
16、求按规定方法2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一般项目1夯锤落距mm300钢索设标志2锤重kg100称重3夯击遍数及顺序设计要求计数法4夯点间距mm500用钢尺量5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离)设计要求用钢尺量6前后两遍间歇时间设计要求.2 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强度、承载力,消除湿陷程度及液化程度。 一般项目.1 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施工中应检查夯锤落距、夯击遍数及顺序、夯点间距、夯击范围、前后两遍间歇时间等。.2 强夯地基一般项目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4的规定。 其他质量控制要求.1 强夯施工前不允许地表水存在,并应挖去含水量较大的土方。.2 强夯过程中发现橡皮土现象,
17、应停止对该区域的施工,挖去该部分土方并填以含水量符合要求的土方重新施工。.3 强夯施工时,夯击点中心位移偏差应小于15cm。.4 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抽查,严禁少打多记或多打少记。.5 雨天禁止强夯施工,晴天时,夯坑尽量裸露晾晒,使土层含水量加速蒸发。严禁夯坑内带水作业。.6 强夯后,夯坑内出现地下冒出的积水,应采用水泵等措施予以排除。.7 强夯施工,当坑底倾斜大于30时,应加料将坑底填平,再进行施工。.8 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9 强夯锤底面积A和锤底静压强p参照表1-5选用。表1-5 强夯锤底面积A和锤底静压强p参照表土的名称湿陷性黄土一般黏性土、粉土砂土、
18、碎石土、人工填土等锤底面积()463424锤底静压强(kPa)2535354040451.7 产品防护 做好现场的测量控制桩、控制网的保护工作; 强夯竣工后,要防雨水浸泡,做好排水工作; 防止重型车辆碾压; 及时移交。1.8 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1 施工作业前要对所有人员进行作业环境因素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等策划,教育员工树立环保意识。.2 防治施工噪声污染,对产生噪声和振动的施工机械、机具的使用,应当采取消声、吸声、隔声等有效控制降低噪声。.3 防治施工照明污染,夜间施工对施工照明器具的种类、灯光亮度严格控制。 危险源控制措施.1 建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2 进行安
19、全技术交底。.3 班前班后检查强夯机械的安全性。.4 施工过程中,夯锤下落后,在吊钩尚未降至夯锤吊环附近前,操作人员不得提前下坑挂钩。从坑中提锤时,严禁挂钩人员站在锤上随锤提升。.5 强夯产生的振动危害要有相应措施。.6 夜间施工要有充足照明,油库房、材料仓库要做好明显的禁火标志,并配备灭火器,专人保管。.7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夯能小于3000kNm时须站在离夯点30m以外,当夯能大于3000kNm 时安全距离应大于50m。.8 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基本原则,必须采用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必须采用两级漏电保护和两道防线。.9 对于夯区附近的道路、房屋要采
20、取保护措施,应设立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10 施工现场布置六牌两图。1.9 质量记录 执行本标准应形成以下质量记录: A1015 强夯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04-B1008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批表 04-B1010 桩基、人工地基处理、人工地基检测报告结论及建议、深基坑支护及监测结论 04-B1016 施工图纸会审记录 04-B1019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C1114 强夯施工记录 C1115 强夯施工记录 C1116 强夯施工记录表 C1203 施工放线验收记录 注:以上表式采用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配套表格所规定的表式。复合玻纤风管施工工艺一、复合玻纤风
21、管主要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1、准备工作 风管系统制作安装前,应进一步核实风管等部件的标高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并检查土建预留的孔洞、支吊架、设备接口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注意风管与风口的配合尺寸、风管与设备的配合尺寸,并按图纸在现场绘制加工草图。2、复合玻纤风管的制作安装风管制作安装采用板材搭接和承插连接的方法,制作安装应符合相关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行业标准。1)板材开槽的种类及尺寸 板材开槽的种类有三种:一块板开槽法、二块板开槽法、四块板开槽法。应根据图纸风管的尺寸和板材的规格采取合理的开槽方法,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要求尺寸误差和形状误差在许可范围内。三种开槽方法的具体尺寸如下:(1)一块板开槽法
22、25mm厚板材展开长度=(W+D)2+200(mm)(2)二块板开槽法25mm厚板材展开长度=(W+D)2+230(mm)(3)四块板开槽法25mm厚板材展开长度=(W+D)2+290(mm)注:W风管内径宽度尺寸(mm)。D风管内径高度尺寸(mm)。2)板材开槽的方法:手工开槽应使用专用的手工开槽刀具进行手工开槽,开槽尺寸应根据风管内径尺寸再加上展开的搭接长度尺寸和密封盖舌尺寸;开槽完成后的板材将形成可搭接的折边及供密封时用的密封盖舌以及风管内径部分。开槽时应注意搭接折边和密封盖舌以及板材铝箔层的保护。工作台面要求平整无毛刺。手工开槽刀具及开槽形状:1#开槽刀 2/4#开槽刀 3#开槽刀3)
23、直线管道的制作(1)将已开好槽的板材槽口刷上专用粘接胶,然后折起以制成管道,注意应使管道两端需要承插的雌口端和雄口端缘平齐。两段风管相对的雌口端和雄口端基本尺寸应相同,尺寸误差和形状误差在许可范围内。(2)将管道倾斜约300,用装订针将密封盖舌固定,装订针应与接口平行或略带角度,装订针间距为50mm。(3)用专用的密封胶带根据工艺规范进行密封。4)900弯管的制作(1)在开好槽的板的雌口处划出放置导流片的位置尺寸线及支管分接口(A板)的尺寸线=(A板的尺寸=风管内径+35mm或55mm)(2)根据划线用导流片切割刀开孔,并将A板割下。导流片间距为150mm。(3)插入玻璃纤维导流片或镀锌钢板导
24、流片(导流片长度为风管内径加上35mm或60mm)(4)使A板的雌口端位于弯管的下游开口处,根据工艺规范贴上胶带接片,并密封。注:*玻纤导流片的使用长度不得超过750mm,金属导流片可替代玻纤导流片。*导流片非加固的替代品,应根据管径和压力进行正确的加固。*连接弯管的支管管道的长度不得小于其管道的宽度的1/6长。5)三通(T形管道)的制作(1)在开好槽的板的雌口处划好放置导流片的位置尺寸及支管分接口(A板、B板)的尺寸线,(A板、B板的尺寸=风管内径+35或55)。(2)其他详细工艺参见900弯管的制作方法。6)迂回管道的制作(1)用直角刀沿管道外表四周切割,作侧板切割时要注意保持角度的一致性
25、。(2)切割的角度是所需迂回的角度的一半。(3)将一端管道旋转180。(4)在管道的平接口上打上粘胶剂。(5)根据工艺规范贴上胶带接片,进行密封。注:*通常小于900的迂回管道无需导流片。*根据规范作为直管无需加固,但某些迂回管道可能仍需加固,需根据现场情况而定。7)高度变径管道的制作(1)变径管尺寸变化=上下游末端高度之差(2)延虚线用直角刀切割,如图。(3)休整二边,留下50盖舌。(4)若变径板端面短10以上时,在变径管上游处可插入一块有雌雄口的填板(长度大于150)。(5)根据工艺规范进行密封。注:*变径时所需的长度范围为变化值的26倍。*根据规范作为直管无需加固,但某些变径管道可能仍需
26、加固,需根据现场情况确定。8)宽度变径管道的制作(1)变径管尺寸变化=上下游末端宽度之差(2)沿虚线用雌雄切割刀切割,如图所示保持其雌雄搭接口。(3)休整二边,留下50盖舌。将玻纤保温层从盖舌上除去。(4)其他详细工艺参见高度变径管的制作方法。注:*变径时所需长度范围为变化值的26倍。*根据规范作为直管无需加固,但某些变径管道可能仍需加固,需根据现场情况而定。9)高度、宽度均有变化的大小头管道的制作(1)可以由平板作起,如图所示:(2)如上图做出四块管板后,将A和B、C和D、AB和CD针上针,根据工艺规范进行密封。注:*根据规范作为直管无需加固,但某些变径管道可能仍需加固,需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27、10)靴子形支管道的制作(1)如图所示,对一已成型的直管用直角刀沿虚线进行切割,作侧面切割时应保持角度的一致性。(2)将A管道如图旋转。(3)根据工艺规范进行密封。注:*根据规范作为直管无需加固,但某些变径管道可能仍需加固,需根据现场情况而定。11)系统末端闷头管道的制作(1)闷盖尺寸:风管内径加上板材厚度(2)根据规范贴上胶带接片,并进行密封。注:*根据规范作为直管无需加固,但某些变径管道可能仍需加固,需根据现场情况而定。12)与设备、阀门部件的连接 (1)金属法兰连接法: 先根据风管的内径尺寸用镀锌钢板作一个长约60的内管道,用铆钉将此内管道与金属法兰连接;再用专用垫片、螺丝将镀锌管道与玻
28、纤风管的一头相连接;安装时,金属法兰与设备或阀门法兰用螺栓连接紧固;安装完毕后再对阀门进行保温。此法建议使用于设备或需单独支吊的阀门部件。(2)内套作法:此种方法适用于小型的、无法兰的、无需单独支吊的阀门。在玻纤风管成型时,将阀门植入风管内,用刀具在风管壁上开出一个阀门操作手柄的小孔,并将阀门的操作手柄安装在风管外,便于阀门开启。13)与散流器、格栅的连接(1)连接风口的支管与主干管道密封,立管与风口需单独支吊。(2)当风口的面积不大于0.09无需单独支吊,可直接用轻钢龙骨固定在风管上。 14)风管管道之间的连接(1)将两块组装好标准风管内管四个边角打好密封胶,密封胶应涂刷均匀。(2)将准备对
29、接的雌雄口刷上专用粘胶剂,立即组对,应确保雌雄承接口组合紧密。(3)根据工艺规范对接口进行密封。建议:*在吊装前应尽可能多组装风管。为了保证接口处接缝的密封性,应将管道的雄接口四周切割休整好,并雌口朝下摆放整齐。*吊装时,如施工间隙过小,难以确保密封效果时,可在雌雄搭接口处涂上粘胶剂后再密封。3、密封密封材料的选用及其工艺规范在确保安装出合格、高效的玻纤风管系统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或不规范的操作,会影响系统使用效果或缩短系统寿命。风管系统建议使用的密封胶带有:热敏胶带、压敏胶带二种。1) 密封材料种类、性能及应用胶带名称热敏胶带压敏胶带规格76107m6354m压力限制无
30、500Pa以下温度限制无10以上密封表面要求对风管表面无特殊要求待密封表面应清洁干躁,无污染需要工具使用高温电熨斗使用刮刀密封要点熨烫时,当熨斗温度达到200左右,将热敏胶带熨烫平整无气鼓时,表示密封完成。密封时,用刮刀在胶带表面用力檫,直到胶带与板材铝箔表面完全粘牢。注意要点密封完成后,应待胶带冷却到手可触摸时,才表明接口以粘牢。1. 压紧胶带时不要让胶带产生皱。2. 不要刺破胶带。3. 如胶带存放在低于10以下的环境中,使用时,应预热胶带,恢复其密封效果。2) 管道密封前的固定装订在管道未用胶带密封前,应先使用专用的扒形装订针,对管道的搭接口进行固定,装订针的间距为50一个;装订时,装订针
31、应与接缝呈角度。注意:此针仅用于有盖舌的搭接口固定。若无盖舌或平接口时,应用胶带接片进行固定。3) 胶带接片工艺规范及应用胶带接片工艺规范:胶带接片的长度应不小于100,间距最大为300,每边至少一个。(1) 应用于搭接口时,当搭接口无盖舌时可使用胶带接片工艺(2) 应用于平接口时在平接口处涂上专用的粘接胶,再应用胶带接片工艺进行密封。(3) 应用于管道安装时,水平安装风管时,让管道向一边斜,以便在一侧粘贴胶带接片进行固定,然后完成密封。4、加固1) 加固的方法、种类当风管系统内部的静压负载使玻纤风管管道出现1%的饶度时,就需要对风管管道进行加固。因此,根据系统的压力及管道尺寸,选用正确的加固
32、方法,对风管系统的使用寿命是至关重要的。风管系统的管道可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加固:一是使用通丝、套管的拉杆加固法;二是使用轻钢龙骨的框架加固法;三是使用轻钢龙骨的抱合加固法。注意:拉杆加固通常使用在500Pa以下的正压加固中。框架加固可用在正压及500Pa以下的负压加固。而抱合加固仅仅是前二者加固的补充加固法,使用在拉杆加固和框架加固无法应用的某些特殊管道上,如900弯省、三通、闷头管等。(1)拉杆加固采用的材料2镀锌钢丝、64640.8()垫片131.5PVC管拉杆长度=风管内径+90(2)框架加固法采用的材料38#轻钢龙骨 410铁铆钉 440自攻螺钉正压时轻钢龙骨长度=风管外径周长+100
33、负压时轻钢龙骨长度=风管内径周长+100(3)抱合加固法采用的材料所用的材料与框架加固法一样2) 拉杆加固法加固表静 压Pa风管内径宽度或高度横向拉杆数根纵向最大间距每节管道拉杆总数根0150090009251195160021200160026004162520003600620252400460081502500600062580016002825119516002120016002600416252000360062025240046008250500039504006001600262580014002825119514002120016002400416252000340062025
34、240044008注:*当正压超过500Pa以上时,应采用框架加固法。*风管宽度超过1000时,应在雄接口处使用防下垂加固装置。*更详细的加固明细请参加见ISOVER内部使用的加固图表册。3)框架加固法加固表负静压Pa风管内径宽度或高度横向拉杆数根纵向最大间距每节管道拉杆总数根每节管道框架总数个01500750077512000600021255240006000215025006006251200060002122524002600222505000395400600060002625120004000312252400240023注:*采用框架加固负压风管时,应从风管的雄口100处开始安置
35、第一个轻钢龙骨框架。而加固正压风管则应从雌口处开始。*对于使用框架加固的正压风管,当风管宽度超过1200,应在雄接口处使用防下垂加固装置。*对于正压风管,如压力范围超过本手册所列加固表时,可根据具体压力和管径尺寸。正静压Pa风管内径宽度或高度横向拉杆数根纵向最大间距每节管道拉杆总数根每节管道框架总数个50064004950500100016002210251600260042162524003600622425300046008264075004950500100016002210251200160042122518002600421825240036008224253000460082750
36、89003950400600160032625120026003212251800360062182524004600822425300056001523) 抱合加固法加固表静压Pa风管内径纵向间距L尺寸每端固定个数01500900092524006001001150250060006251200600100112251600600180216252000600250320252400600330425050003950400600600100162512004001801122516004002503162520004003304202524004004005抱合加固时轻钢龙骨的总长度为正压
37、时,长度=风管外径尺寸+2xL4) 特殊管道的几种加固法(1) 防下垂加固法:对于搭接口对于平接口(2) 变径管道的加固注:*因迂回管通常都采用平接口连接,所以切口处应使用粘接剂。*使用拉杆加固时,其至平接口处的拉杆间距最大为200。(3)迂回管道的加固注:*因迂回管道通常采用平接口连接,所以切口处应使用粘胶剂。*使用拉杆加固时,其至平接口处的拉杆荐举最大为200。6)粘胶剂的使用要点(1)所有平接口处均应使用由ISOVER认可的玻纤板材专用粘胶剂。(2)在使用玻纤导流片时,应使用粘胶剂。(3)对于900弯管、三通管道及有角度变化的变径管道等,在其连接口处,应使用粘胶剂。(4)对于使用倾斜表面
38、上的加固材料,如垫片、轻钢龙骨等,应涂上粘胶剂。5、吊架1) 材料及种类(1) 托底:60#轻钢龙骨60x1.0 50#轻钢龙骨50x0.5 38#轻钢龙骨38x1.0(2)吊杆:通丝2.68(3)紧固连接杆:螺栓、螺母2.682)吊距风管内径尺寸()最大吊架间距拖底标号宽度高度1000600120060#1000600150060#6001000600120050#1000300600180050#600300240050#600300240038#2) 特殊管道的几种支吊方法(1)900弯管的支吊当风管的管径超过630时,才需要增加此吊架。(2) 三通(T形管)的支吊(3) 水平迂回管的支
39、吊当迂回管的迂回部分长度超过500时,需要在其迂回部位增加一吊架。(4) 高度迂回管的支吊当迂回管的迂回部分长度超过1200时,需要在其迂回部位增加一吊架。(5) 变径管的支吊变径管的支吊架间距可能因管道变径的尺寸变化而变化。(6) 垂直立管的支吊6、破损修补 1) 轻微破损的修补如果是管道外表面很轻微的破损,可以用专用的密封胶带进行修补即可。如果是管道外表面有轻微破损,则可以用舒伯专用胶带进行修补。如果管道外表的铝箔层发生破损,而玻纤保温层未发生损坏,则可选用一片合格的铝箔片进行管道铝箔表面修补。2) 更换板材的修补如果管道壁的破损已达到玻纤保温层时,则可将破损的地方割下来,开出雌雄搭接口,
40、另选一块完好的板材,根据切割下来的破板尺寸切割好,留下雌雄搭接口,在四周接口上涂上修补胶及粘胶剂,根据工艺规范进行密封。3) 更换管道的修补如果管道的破损比较严重,且破损面积比较大,有可能会影响风管系统的正常运行时,就需要对管道进行更换修补,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7、存放要求室内存放 管板存放于有保护的地区同时要防潮的地方,最好靠近建筑物的中央。 离地并远离积水处存放。 为了防风可将管道竖直绑在一起,或用绳子沿数量大的管道缠绕一圈。室外存放 最好不要在室外存放。不可避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离地存放。 尽可能有遮蔽,将管材绑好后固定于一点,或用绳子缠绕管道,以防单个管道被风吹走。 用塑料薄膜或其
41、他防水材料将管材完全盖住(不仅仅是开口)。 确保防水物不被风吹走。 在搬运、储存或其他情况下出现材料的损坏都必须重新修理或替换。8、复合玻纤风管安装要点:严格施工规范,确保施工标准及质量,并配备详细设计图纸及说明。施工现场必须保持干净和干燥,并安置操作台。需装订时,钉子需同接缝平行或略呈角度。风管的连接密封必须使用合格的热敏胶带制品。在使用压敏胶带须用力刮平,内置的扒钉应清晰可见。风管每隔8米左右用38#轻钢龙骨抱合加固,防止风管变形。风管加固时,钢丝两头的弯固接点以垫片不晃动为宜,并垫片的面向需正确。且加强筋的安装必须笔直,并注意在送风管中,加固物应在雄搭接口处。成型风管及风管板材,切忌外力碰触,尽量避免损失,并妥善保管。如有损坏需正确修补。风管之间的连接无需法兰,接口处必须使用合格的修补胶和连接剂,要求确保其紧密性,尽可能组装好最大数量的管道用于吊装。设备处连接需加置法兰,紧固和密封,风口调节阀等必须单独吊挂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