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一).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一) 摘要:古希腊罗马的形而上学史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其线索特殊的清楚。古希腊罗马哲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起先的一段时间是为形而上学作打算的;然后,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尤其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得以正式建立;亚里士多德之后直到罗马哲学,形而上学则处于一个衰亡和解体的过程。 关键词: 古希腊罗马;哲学;形而上学 中图分类号:B502 文献标识码:A 绪论 一、缘由及线索 数年以前,我打算写一本西方形而上学史,准备从古希腊始终讲到现代,但是至今还是一个安排,唯有希腊部分已经完成了十来万字的初稿。这次的讲演就是在那个稿子的基础上稍作整理,给大家作一个
2、关于希腊罗马哲学的大致贯穿。 古希腊和罗马的形而上学史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这就是说它的线索特殊的清楚。古希腊哲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起先的一段时间是为形而上学作打算的;然后,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尤其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得以正式建立起来;亚里士多德之后直到罗马哲学,形而上学则处于一个衰亡和解体的过程。我的这次讲演,想着重谈一谈古希腊罗马的形而上学思想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如何酝酿,如何形成,最终又是如何衰落的。这种讲法的背后有一种历史感,有一个主题。希腊哲学有那么多的主题,我们怎么样能够用一个主题将其贯穿起来?这就是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形成、鼎盛和衰亡。 二、对西
3、方哲学中几个基本问题的介绍 (一)“哲学”的概念 这个形而上学思想,在它的前期,供应了很多的条件和材料,最早也是形而上学思想的核心东西,就是我们所谓的“存在论”,(ontology),或者也可以翻译为“本体论”。西方的“本体论”其实可以在古希腊那里找到它的源头。但是在这个“本体论”或者说“存在论”定型之前,古希腊人已经做了众多的其他方面的探究和打算性的探讨。一个最集中的话题就是西方“哲学”这个概念的形成,这就是所谓的“爱才智”。在此,我要首先谈一谈“才智”和“爱才智”在希腊人那里原委是怎么一回事情。 我们一讲到西方哲学,尤其是希腊哲学,学过一点哲学的人都知道,哲学这个概念其实就是“爱才智”(p
4、hilosophia),“philo”是爱的意思,“sophia”表达才智的含义。对它的中文翻译,我们借鉴了日本人的译法,将它翻译为“哲学”。当时在日本这个词也是几经反复,有一段时间译作“爱知学”,最终才定为“哲学”的。我们则将其与中国古代传统中的“哲人”、“大哲”、“圣哲”这些讲法联系起来,这些人都是才智之人,“哲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才智之学”。但是,这个“才智之学”的理解其实不太符合古希腊“爱才智之学”的内涵,因为当我们说“哲学就是才智之学”的时候,我们忽视掉了“爱”(philo)。哲学并非仅仅为“才智之学”,而是“爱才智之学”,在古希腊那里,应当这样理解才比较精确。 既然是“爱才
5、智”,那么什么是“才智”呢?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才智”在古代希腊有着两种含义,一种是理论的才智,另一种是实践的才智。理论的才智涉及到学问,而实践的才智则涉及到技术。当然,这里所谓的“技术”是广义的,包括人生的技术、政治的技术,也包括与人相处的技术和工匠的技术。但是必需留意到,才智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学问和技术,而是最高层次的,既不能归结为学问,也不能归结为技术,而是才智本身,它才是最高层次的。所以,在古希腊的早期时代,哲人和智者都是受到人们仰慕的,有才智的人才能被称为“智者”。但是,此后味道就渐渐产生了改变。起初,智者学派使才智达到顶峰,他们自称为“智者”,在他们那里,“才智”是一个最高的概念
6、;但是接下来这个称呼却为“爱才智”所取代,人们认为,真正的哲人是爱才智者而非才智者。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了“爱才智”这一概念,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代这一概念才得以正式地确立下来。在苏格拉底那里,“智者”成为了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概念。我们看苏格拉底的对话集,他总是找那些有才智的人谈话,但是他却发觉这些人其实并没有才智。苏格拉底自称没有什么才智,不过是“自知其无知”。知道自己的无知,这表明苏格拉底是一个“爱才智者”,而不是一个“智者”,真正的才智是属于神的。所以,从苏格拉底之后,“智者”这个词就成了一个贬义词,它被用来指代那些诡辩者和油嘴滑舌的人。真正有才智的人则被称为“爱智者”。 前面探讨了“才智
7、”,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爱”这个概念。在“爱”这个概念上面,体现了希腊哲学家的一种反思精神。他们将才智归之于神,人不过是一个“爱才智者”。这表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人的才智的有限性。人的才智是有限的,因此还不能称为“智者”。人不过是一个“爱才智者”,这表明人对于自己的相识、对于自己的精神,有着一种反思的精神,既虚心又不知足,要去追求,追求一个永恒的东西,追求才智的大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反思的精神很重要,它体现了人的一种反省性和一种能动性,也就是反过来考察自己:自己作为一个据说是有才智的人究竟有多少才智?这种反省的实力体现了一种自觉的实力,一种能动性的实力,能够自己考察自己,自己追究自己。所以西方哲
8、学在古希腊那里,尤其是在苏格拉底之后,就经验了一个历程,这就是说,每一代的哲学家对于自己的才智都不是肯定信任的,都要对其才智加以考察,都要对才智加以进一步的追求,真正的才智存在于彼岸。这在古希腊,无论是在苏格拉底那里,还是在柏拉图那里,乃至到中世纪,都是如此。在中世纪神学中,才智乃是上帝的专利。所以上帝禁止亚当和夏娃吃才智的果子,人没有权利吃才智之果,否则就犯了罪。人既然吃了才智果子,就有些像上帝。但是才智之果终归不是人能够吃的,人通过他的罪行触犯了禁忌,所以他们将才智放在很高的地方,人的有限性是不行能穷尽它们的。西南政法高校学报邓晓芒: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一) 由此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学问有一
9、种反省,这教育着人们,不要以为自己穷尽了一切,不要认为万物都在自己心中,只要“反省而诚”,就能乐莫大焉,整个宇宙都在你心中,这样的观念在西方到苏格拉底以后就不这样看了,人是有限的。 前两年国内有人探讨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个假问题,因为它首先就没有将“哲学”的概念搞清晰。其实,真正的问题应当是:中国“爱才智学”的合法性问题。因为假如将西方“哲学”的概念还原为西方的“爱才智”,那么中国是没有的。中国有才智、有智者、有贤人、有真人,有才智之学,但是却并非“爱才智”。哲人不是爱才智之人,而是要用自己的才智去达到别的目的。比如说“治国平天下”,比如说听从自然的规律、天道,以解除人生的苦痛,
10、都是一些关于人生的很好用的目的。但是对才智本身,中国人是不爱的,相反还要清除这种爱、清除这种反思,只要有这种反思,就表示你不真诚了。最真诚的人,在中国人眼里是不反思的人,是与天道自然合一的人。中国传统就有这样一些特点,当然我们今日还讲“中国哲学”,乃是在一种很宽泛的意义上。假如将哲学理解为“爱才智”之学,那中国人当然没有,中国只有“才智之学”。假如更广泛地扩展一下,哲学不仅是才智之学,哲学还是聪慧之学,或者说哲学还是一般的关于人性或宇宙的高层次思索,那就不光中国有,即便是最原始的民族也都已经有了。因而,假如我们谈中国有没有哲学,那就应当将哲学的概念先限定一下,我们谈的是在哪种意义上的“哲学”。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