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系隐患排查体系作业指导书优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体系隐患排查体系作业指导书优质资料.doc(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双体系隐患排查体系作业指导书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隐患排查治理作业指导书 单位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2021年 11月目 录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24.1 健全机构24.2 完善制度24.3 组织培训24.4 落实责任25 隐患分级与分类25.1 隐患分级25.2 隐患分类36 工作程序和内容3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36.2 制定排查计划46.3 隐患排查46.4 隐患治理67 文件管理78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79 持续改进8附录A (资料性附录)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9附录B (资料性附录)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2、10附录C (资料性附录)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11附录D (资料性附录)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帐12附录E (资料性附录)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框图131 目的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中元自动化设备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隐患分级和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的效果、持续改进等。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山东中元自动化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指南的编制。2 规范性引用文件(1)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决定(省政府令第303号)(3)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
3、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2136号)(4)省政府安委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2116号)(5)关于印发非煤矿山等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通知(鲁安监发202165号)(6)淄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转发省安监局关于印发非煤矿山等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通知的通知(淄安监发202151号)(7)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体系通则 DB37/T 2883-2021(8)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体系细则 DB37/T 3
4、011-2021(9)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 2974-2021(10)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21 (11)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21版)3 术语和定义3.1 事故隐患hidden risk of work safety accident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3.2 隐患排查screening for hidden risk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3.3 隐患治理elimination of hidden risk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3.4 隐患信息hidden risk information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4 基本要求4.1 健全机构公司应建立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牵头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主要负
6、责人作为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保证隐患排查治理的资源投入,其他部门及人员应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确保隐患得到治理。4.2 完善制度公司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相关记录文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生产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专业、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4.3 组织培训公司应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与标准、工作程序、方法等,并保留培训记录。4.4 落实责任公司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
7、核及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5 隐患分级与分类5.1 隐患分级5.1.1 基本要求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5.1.2 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5.1.3 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 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危害程
8、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涉及重大危险源且不能立即排除整改的隐患;涉及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且长期滞留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场所,存在不能立即排除整改的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涉及液氨制冷、粉尘防爆、有限空间、冶金煤气和高温熔融金属等危害和整改难度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认定的。5.2 隐
9、患分类5.2.1 基本要求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5.2.2 生产现场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设备设施; 场所环境;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消防及应急设施; 供配电设施;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辅助动力系统; 现场其他方面。5.2.3 基础管理类隐患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安全生产投入; 应急管理;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6 工作程序和内容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6.1.1 基
10、本要求工贸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点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排查项目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6.1.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至少包括:排查范围(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参见附录A。6.1.3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以各类基础管理项目为基本单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至少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参见附录B。6.2 制定排查计划工
11、贸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6.3 隐患排查6.3.1 排查类型排查类型主要包括:。a) 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负责人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b) 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排查;c) 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对工艺、设备、电气、自控仪表、建筑结构、消防与公辅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排查;根据行业特点对涉氨制冷
12、、有限空间作业、粉尘防爆、冶金行业高温熔融金属吊运作业、煤气作业等所涉及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所有作业及管理活动进行的专项隐患排查;在连续运行装置开停车前、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行等时期进行的专项隐患排查;d) 季节性排查是指根据各行业季节特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春季以防雷、防火、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等为重点;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超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等为重点;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等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防中毒等为重点。e) 节假日隐患排查主要是指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
13、急预案等进行排查,特别对节日期间各级管理人员、检修队伍的值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及物资的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排查;f) 专家诊断性检查是指技术力量不足或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欠缺的企业委托安全生产专家排查隐患; g)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或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排查。6.3.2 排查要求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6.3.3 组织级别工贸企业应根据排查类型结合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排查组织级别包括公司级、车间级、岗位级。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岗位级;综合性隐患排查
14、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6.3.4 排查周期.1 公司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特点,确定日常、综合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具体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由各岗位进行,每天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由公司级每月组织一次;车间级检查每周组织一次;.2 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企业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项隐患排查: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6.3.5 确定
15、排查项目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排查类型、组织级别及排查周期,在排查项目清单中确定具体排查项目,结合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21版)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形成各种排查类型的隐患排查表,由各组织级别按照排查计划定期进行隐患排查。6.3.6 排查结果记录各相关层级的组织部门和单位对照确定的隐患排查表进行隐患排查并记录,生产现场类隐患宜保留影像记录。6.4 隐患治理6.4.1 隐患治理要求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
16、,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公司应保证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6.4.2 隐患治理流程隐患治理流程包括:a)通报隐患信息。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建议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通报方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b)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对于当场不能立即整改的,由隐患排查组织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按照管控层级下发至隐患所在位置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员进行整改。对于日常排查出的隐患,班组及岗位应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或者超出整改能力范围的按照程序上报,由上级责任部门下发隐患整改通知。隐患
17、整改通知内容应包含隐患描述、隐患等级、建议整改措施、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治理期限等内容;c)实施隐患治理。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参考治理建议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和应急措施或预案,估算整改资金并按规定时限落实整改;d)治理情况反馈。隐患存在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治理完成情况反馈至隐患整改通知下发部门验收,未能及时整改完成的应说明原因与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协同解决;e)验收。按照“谁排查谁验收“的原则,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6.4.3 一般隐患治理由工贸企业各级(公司、部门、车间、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能够立即
18、整改的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及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6.4.4 重大隐患治理.1隐患评估经判定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工贸企业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2治理方案工贸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将治理方案报告给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治理的目标和任务;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d)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e)治理的时限和
19、要求;f)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3治理实施工贸企业应当按照隐患整改通知和治理方案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治理资金从安全费用支出,治理时,应当采取严密的防范、监控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前或者治理过程中,无法保证生产安全的,工贸企业应当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6.4.5 隐患治理验收.1 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实现闭环管理,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C、附录D。.2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并将治理结果向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7 文件
20、管理7.1 工贸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7.2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报告,治理方案、整改验收等应保留纸质记录,单独建档管理。8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价、分级,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21、; 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机构,健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要求结合企业各类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编制完整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制定完整的可执行的排查计划并有效落实,形成完整的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隐患治理及时,保证整改措施、资金、时限、责任、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重大事故隐患编制评估报告书及治理方案并实施治理,治理方案和治理结果按规定上报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9 持续改进9.1 评审企业应适时和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
22、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对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评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更新时应及时组织评审。应保存评审记录。9.2 更新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影响,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隐患等级和类别、隐患信息等内容,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 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 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企业生产工艺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增减、使用原辅材料变化等; 企业自身提出更高要求; 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其它情形出现应当进行评审。9.3 沟通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隐患信息,
23、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企业应主动识别内部各级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培训需求,并纳入企业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训。企业应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使其熟悉、掌握隐患排查的方法,消除各类隐患,有效控制岗位风险,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当企业发生变更或者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更新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应及时更新 。附录A (资料性附录)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日常检查综合性检查编号类型名称风险点等级责任单位作业步骤(检查项目)管控措施交接班巡检车间级公司级序号名称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1工
24、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2.注:1.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等。2.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3.根据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进行勾选。AA附录B (资料性附录)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综合性检查公司级排查周期/组织级别1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3安全生产责任制456注:1.排查类型主要包括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等。2.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
25、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3.根据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进行勾选。BB附录C (资料性附录)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计划过程排查过程整改过程验收过程编号类型名称风险点等级责任单位作业步骤(检查项目)管控措施排查类型排查周期责任单位责任人排查结果隐患描述隐患级别排查人排查时间形成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单位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资金额验收时间验收人验收情况序号名称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1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2CC附录D (资料性附录)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帐计划过程排查过程整改过程验收过程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
26、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责任单位责任人排查结果隐患描述隐患级别排查人排查时间形成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单位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资金额验收时间验收人验收情况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附录E: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框图仪表安装、检修作业指导书 目的 为了使工业自动化仪表检修、维修和安装施工的各工序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完全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适用范围 适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自动化仪表安装、检修、维修工程。3 工作程序3.1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a)按要求及时参加图纸会审;b)会审后,编写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质量控制点
27、,并报有关人员、部门审批;c)依据施工文件及有关标准和规范,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做好记录;d)提出材料计划表,报主管经理批准,若建设单位供料,还应由建设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批。 机具、材料准备a)根据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措施准备施工用机具及材料;b)根据材料计划表领取工程用料,并做好检验,填写有关检验报告;c)对到货仪表设备进行验收,做好标识,并填写有关验收报告、记录等。3.2 工程施工过程3.2.仪表安装检修过程流程图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机构建立;人力分配;图纸会审;设计交底;施工准备;技术、安全、质量交底;机具设备准备;材料检验;相关项目报验;仪表单校、金属结构及管线预制;办理各种相关作业
28、票;仪表支架、槽架、底座安装;仪表盘、柜、操作台、箱安装;仪表阀门、套管等打压试验;一次元件安装;仪表管线及设备安装;仪表电缆敷设及绝缘、导通测试;仪表防爆部件安装、布线、接线;仪表管线打压、吹扫、脱脂;仪表联调;投用保镖;封相关工作票;资料整理;工程交接 。 仪表设备、材料现场验收、办理相关施工工作票。 仪表单台调校:仪表在安装和使用前,应在室内进行检查、校准和试验,仪表试验的电源电压应稳定,交流电源及60V以上的直流电源电压波动不超过10%,60V以下的直流电源电压波动不应超过5%;仪表用气源压力应稳定。仪表校准和试验用的标准仪器仪表基本误差的绝对值不宜超过被校仪表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3;
29、单台仪表校准点应在仪表全量程范围内均匀选取,一般不应少于五点。 仪表盘、箱、柜、操作台及盘装仪表安装:仪表盘、柜、操作台的型钢底座的尺寸,应与盘、柜操作台相符,其直线度允许偏差为1mm/m,当型钢底座大于5m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mm;安装固定不应采用焊接方式。单独盘、柜、操作台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mm/m水平允许偏差为1mm/m;成排的仪表盘、柜、操作台安装同一系列规格,相临、柜、台的顶部高度允许偏差为2mm,相临两正面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1mm,两相临盘、柜、操作台之间的接缝间隙不大于2mm;仪表箱、保温箱、保护箱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mm,水平度允许偏差为3mm;仪表盘、柜、台、箱在搬运和安装
30、过程中,应防止变形和表面油漆损伤。安装及加工中严禁使用气焊方法。 仪表管线、支架、槽(盒)架的预制与安装:.1 仪表保护管的安装:保护管弯曲后的角度不应小于900,采用螺纹连接时,管螺纹长度应不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埋设时宜采用套管焊接,管子的对口应在套管的中心位置;焊接应牢固,并应做防腐处理;埋设的保护管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mm,埋设的保护管引出地面时,管口宜高出地面200 mm当从地面引入落地式仪表盘、柜、箱时宜高出盘、柜、箱内地面mm。.2 仪表管道的安装:仪表管道埋地敷设时,应经试压合格和防腐处理后方可埋入。直接埋地的管道连接时必须采用焊接,在穿过道路及进出地面处应加保护套管。
31、金属管道的弯制应采用冷弯,并且一次完成。直径小于mm的铜管和不锈钢管,宜采用卡套式接头连接,也可采用承插法或套管法焊接;支架的间离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管:水平安装.m,垂直安装:.m;铜管、铝管、塑料管及管缆:水平安装:.m;垂直安装:.m。.3 支架的制作与安装:支架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电缆槽及保护管安装时,金属支架间的距离宜为.m,在拐弯处、终端处及其他需要的位置,应设置支架。直接敷设电缆的支架间距宜为:当水平敷设时为.m,当垂直敷设时为.m。.4 电缆槽的安装:电缆槽不宜采用焊接连接,当必须焊接时,应焊接牢固,不应有明显的焊接变形,电缆槽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应在管道的侧面或上方
32、,对于高温管道,不应平行安装在其上方。电缆槽的直线长度超过m时,应采取热膨胀措施。 仪表管线、阀门、套管、玻璃板仪表的脱脂和试压:需要脱脂的仪表、控制阀、管子和其他管道组成件必须按照设计规定脱脂,脱脂溶剂不得混合使用,且不得与浓酸、浓碱接触。脱脂合格后的仪表和仪表管道,在压力试验及仪表校准、试验时必须使用不含油脂的介质。采用擦洗法脱脂时,应使用不宜脱落纤维的布或丝绸。液压试验压力应为.倍的设计压力,当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分钟,再将试验压力降至设计压力。停压分钟后,以压力不降、无渗漏为合格。压力试验用的压力表应经鉴定合格,其准确度不得低于.级,刻度满度值应为试验压力的 .倍。 一次仪表,取源部件
33、及二次仪表安装。.1 在设备或管道上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和焊接工作必须在设备和管道的防腐、衬里和压力试验前进行,温度取源部件的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2 压力取源部件应选择物料流束稳定的地方,压力取源部件与温度取源部件在同一管段上时,应安装在温度取源部件上午上端。当测量温度高于度的液体、蒸汽和可凝性气体的压力时,压力表的取源部件应带有环行或型冷凝弯。.3流量取源部件:流量取源部件上下游直管段最小长度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并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在固定的直管段最小长度范围内,不得设置其他取源部件或检测元件,直管段管子内表面应清洁,无凹坑和凸出物。.4 物位取源部件:物位取源部件的安置位置应选在
34、物位变化灵敏,且不使检测元件受到物料冲击的地方,安置浮球式液位仪表的法兰短管必须保证浮球能在全量程范围内自由活动。.5 分析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压力稳定,能灵敏反映真实成分变化和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样品的地方,被分析的气体内有固体或液体杂质时,取源部件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仰角应大与度 电缆敷设、电缆(线)绝缘与导通测试、布线、接线、校线。.1 敷设仪表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下列温度值:塑料绝缘电缆;橡皮绝缘电缆;敷设电缆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固定时松紧应适当,电缆敷设后两端应做电缆头,对补偿导线进行中间或终端接线时不得接错极性。抽出电缆屏闭接地线时不应损坏绝缘。仪表信号线路、仪表供电线
35、路、安全联锁线路、补偿导线及本质安全型仪表线路和其他特殊仪表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的保护管。.2 仪表布线、接线:从外部进入仪表盘、柜、箱内的电缆、电线应在其导通检查及绝缘电阻检查合格后再进行配线。当明线敷设时,扎带间距宜为mm,接线前应校线,线端应有标号,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电缆与端子连接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3 电缆绝缘与导通测试:电缆的绝缘电阻用v兆欧表测量时不应小于兆欧;各种接地线电阻不应大于欧姆。 仪表供电、供液、供气系统调试、仪表调试、组态、功能试验、联调、投用、仪表保温系统投用、保镖、各种记录整理、验交.1 电源的整流和稳压性能试验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不间断电源应进行
36、自动切换性能试验,切换时间和切换电压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规定。.2 回路试验和系统试验:在检测回路的信号输入端,输入模拟被测变量的标准信号,回路的显示仪表部分的示值误差不应超过回路内各单台仪表,允许基本误差平方和的平方根值,现场不具备模拟被测变量信号的回路,应在其可模拟输入信号的最前端输入信号进行回路试验。通过控制器或操作站的输出向执行器发送控制信号,检查执行器执行机构的全行程动作方向和位置应正确,执行器带有定位器时应同时试验。.3 报警系统的试验:报警的消音、复位和记录功能应正确。系统中 有报警信号的仪表设备,如各种检测报警开关、仪表的报警输出部件和接点,应根据设计文件规定的设定植进行整定。在
37、报警回路的信号的发生端模拟输入信号,检查报警灯光、音响和屏幕显示应正确,报警点整定后应在调整器件上加封记。.4 程序控制系统和联锁系统的试验:系统中各有关仪表和部件的动作设定植,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整定;联锁点多、程序复杂的系统,可分项和分段进行试验,在进行整体检查试验;程序控制系统的试验应按程序设计的步骤逐步检查试验,其条件判定、逻辑关系、动作时间和输出状态均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系统试验中应与相关专业(计算机、电气、设备、工艺等)配合共同确认程序运行和联锁保护条件功能的正确性。 电气防爆和接地.1 安装在爆炸危险环境的仪表、仪表线路、电气设备及材料,其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文件规定。防爆设备应有
38、名牌和防爆标志,并在名牌上标明国家授权的部门所发给的防爆合格证编号。.2 防爆仪表和电气设备引入电缆时,应采用防爆密封圈挤紧或用密封填料进行密封;采用屏蔽电缆时,屏蔽层不应接到安全栅的接地端子上。.3 当电缆槽或电缆沟到通过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域的分隔间壁时,在分隔间壁处必须做充填密封;保护管之间及保护管与接线箱、接线盒之间,应采用圆柱管螺纹连接,螺纹有效咬合部分不应少于5扣,螺纹处应涂导电防锈脂,并用锁紧螺母锁紧。全部保护管系统必须密封。.4 用电仪表的外壳、仪表盘、柜、箱、盒和电缆槽、保护管、支架、底座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由于绝缘破坏而有可能带危险电压者,均应做保护接地。对供电电压不高
39、于36V的就地仪表、开关等,当设计文件无特殊要求时,可不做保护接地;仪表控制系统的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应共用接地装置。当仪表有防干扰要求时,多芯电缆中的备用芯应在一点接地,屏蔽电缆的备用芯线与电缆屏蔽层,应在同一侧接地。.5以上过程应符合相关文件、规范中的有关条款。3.4 检验过程(关键过程) 外观、规格型号、合格证、位号、材质、防爆部件、安装质量等检验。 吹扫、脱脂检验。在现场可根据脱脂对象的结构特点、操作难易程度和检验效果,选用检验方法。 耐压和泄漏检验。选用压力试验介质,既要考虑成本和方便,也要保证压力试验的质量,并防止压力试验介质对系统的设备及管道其腐蚀作用。 绝缘和导通性能检验。
40、仪表显示、报警、联锁、回路过程控制性能检验。 以上过程应符合相关文件和规范中的有关条款。3.5 校验、调试过程(关键过程) 单台仪表零点、量程、线性、积分、微分、比例、灵敏度、报警联锁点及报警类型、阻尼、偏差控制、显示画面等(单台仪表校验取5点校验法、系统校验至少选三点)调整及设置。 仪表供电系统调试:直流、交流、UPS、电源分配器、稳压电源、电流及电压源、逆变电源、开关电源等参数测试、调整及设置。 仪表供液供气系统调试:系统参数设置、检测和调试。 硬件调试:标准仪器仪表、安全栅、各类检测探头和传感器、转换器、变送器、累计器、电子卡件、仪表开关、显示单元、接口单元、计算单元、分析报警单元、执行
41、机构等的安装、设置及检测调试。 软件组态及调试:智能仪表程序的运行检查和组态。 计算机(DCS、PLC)、供电、工艺、设备、仪表系统联合调试。各控制、检测、反馈信号应通信畅通准确可靠,达到设计和工艺要求。 以上过程应符合相关文件,及特殊仪表安装使用说明和设计有关要求的条款。3.6 施工过程控制 一般过程按施工规范和施工组织设计、工艺文件及施工统筹进行控制。 对关键施工过程控制。a)明确关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加强控制力度,增加检查频次,由专职质检员检验,填写检验记录;b)严格控制作业环境,满足规范要求;c)计量器具、施工机具应符合有关规定,定期检修、检定,以保证具有一定的精度和完好性;d)明确
42、过程管理者、操作者的职责,严格过程交接,操作者必须经培训考试,取得认证部门认可,做到持证上岗。3.7 各过程均应有过程质检记录,并符合质量记录的有关要求。4 相关文件4.1 设计部门的施工图4.2 检修用户提出的检修计划4.3 过程控制流程图4.4 施工组织设计4.5 工程施工合同有关条款4.6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4.7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4.8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仪表分册4.9计量器具检定规程JJG(石油)1-144.10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252庆华集团新疆和丰能源化工5万吨/年非常规能源综合加工利用项目仪器仪表作业指导书2021年9月21日目录第一节日常巡检及维护作业指导书1第二节锅炉热电偶检修作业指导书1第三节锅炉给水调节阀的检修作业指导书2第四节锅炉液位计检修作业指导书3第五节压力表或铂电阻的检修作业指导书4第六节焦油槽雷达液位计检修作业指导书5第七节焦油槽液位自调阀门检修作业指导书6第八节泵出口锥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