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音》课程教学大纲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语音》课程教学大纲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doc(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英语语音课程教学大纲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英语语音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内容课程名称英语语音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28理论学时14实践学时14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教学方法英语语音课程是英语技能的一门单项训练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技能训练为主,要以掌握的基本知识进行严格的模仿训练。先修课程无课程教材英语语音教程(第二版),王桂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参考书目纯正美语语音突破,姜镔主编,西南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英语语音教程(English Pronunciation & Intonatio
2、n for Communication)为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使用的教材为英语语音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学习的内容含三大部分:英语的辅音和元音的发音、英语节奏规律和英语的语音语调。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正确标准的英语发音、节奏规律和语调,学会使用自然得体的英语语音语调表达思想,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同时,本课程将语音的训练与学生英语听能和口语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强调学习英语语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语言交际:能对所听到的英语语篇进行解码,没有障碍,轻松自如;能流畅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思想,流利顺畅,要点突出,使人听起来清晰明了,从而帮助学生在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
3、语音学习学会进行更为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三、理论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根据训练的侧重点的不同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Unit 1 【教学内容】1英语语音的音节要领。2英语语音的重音要领。3英语语音节奏要领。【基本要求】1掌握英语单词、句子的音节、重音及节奏等知识。2养成良好的英语语音习惯。第二部分 Unit 2-Unit 7 【教学内容】1英语的辅音。2英语的元音。【基本要求】1掌握各个辅音的发音技巧。2掌握各个元音的发音技巧。3能听辨出不同音。4积极参与发音、口语训练。第三部分 Unit 8-Unit 12【教学内容】1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2句子重音。3强度式与弱读式。4连读。5英语
4、节奏。【基本要求】1能区别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2能掌握句子重音。3能区别强度式与弱读式。4掌握英语连读技能。四、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的教学强调其实践性:一是课堂内的实践-语言实验室的实践,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完成某项交际任务的实践;二是通过开展“讲故事比赛”语音语调大赛-语音语调模仿、演讲、电影配音等旨在通过比赛改善学生的英语发音,提高学生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一个展现个人才能的舞台,在学生中营造一个多听,多说,多练英语的活泼的学习气氛,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
5、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大量实践与课后自主学习为主导,辅以教师的理论引导与指点,练习采取以听辨入手、听与说的训练齐头并进,促进学生实现英语语音体系的构建从而达到学会使用英语语音语调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英语语音课程采取的是讲座-语音实验室实践-课后练习-课堂总结相结合的上课模式,即课程学习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1. 讲座 - 明确学习要求2. 勤练习 - 在老师指导下自我模仿练习 3. 多探索 - 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课后练习4.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小结/总结,检查学习情况五、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科目,期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期考成绩70%组成。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平时成
6、绩根据学生参加讲座和辅导课、小组活动和其它教学活动的情况以及课外发音练习完成的情况综合评定。期末考试为口试,含朗读和按指定内容进行的连续发言(Oral Presentation)。作业安排:由于语音课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因此老师要布置大量的模仿朗读作业,可以采取课下练习, 课上抽查的形式。抽查的重点可以放在语音,语调,节奏,重音等方面。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采取自录音,然后抽查的办法。其中抽查的成绩要记入平时成绩。六、学时分配表章 次内 容学时学时分配讲授实践导论部分Pretest and Unit 1211第一部分Units 2-71266第二部分Units 8-12844第三部分Uni
7、ts 13-15422复习部分Revision211合 计281414英语语音教程含15个单元,每个单元大概需2个课时,可用28个课时完成。具体如下:导论部分:含完成Pretest与Unit 1的学习,主要介绍英语语音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英语的重音及其表现形式,英语语流的特征及规律,目的在于将重音与语流的训练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中,使语音准确性的训练与流利程度的训练同步进行,从而提高训练的效果,将语音的训练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熔为一体。学习与实践课时:2课时第一部分:含Units 2-7,主要介绍英语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进行辨音能力、模仿能力综合训练。学习与实践课时:12课时第二部分:含Uni
8、ts 8-12,主要介绍英语的单词重音及语句重音基本规律、表现形式及表意功能,英语语流的节奏规律基本特征、基本要素、强弱读式,进行辨音能力、模仿能力综合训练。学习与实践课时:8课时第三部分:含Units 13-15,主要介绍英语所特有的语音语调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交际中的运用,进行辨音能力、模仿能力综合训练。学习与实践课时:4课时复习部分:Revision,主要介绍。学习与实践课时:2课时 编写教研室: 基础英语教研室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职护理助产类专业一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健康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具有同等地位。健康心理学采用心理和行为可为的临床咨
9、询,组织方法,他和临床咨询,职业工业和社会心理学有很多相同之外。健康心理学是在一个业务机构里执行的,这种机构有明显的康复名称和标志。健康心理学服务时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受过充分练的心理学专业人员表承#。健康心理学专业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为伤,病,残者提供心理学方面的服务,以促进其适应工作,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过程,而从最大限度的减轻其#和残疾程度。健康心理学贯穿患者功能康复的整个过程,并且在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矫正和健康护理等方面,心理学健康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 、课程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健康心理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心理学的理论,
10、掌握心理健康技术和方法,并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健康护理过程中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心疾病障碍的问题,而达到优质健康的目标。在能力了目标中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指导各类人群的健康,诊断和评估健康状况提高临床能力的培养,学会心理健康的常用技术,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用于健康技术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对营养知识理解,记忆,总结和健康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升入研究问题的习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目标上,掌握心理健康的常用技术。常用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心理应给予应激障碍。心理健康,多种临床病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神经系统疾病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心#疾病的心理康复,儿童患者与老年患
11、者的心理康复,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城建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康复。熟悉康复心理学基础。了解健康心理学概述。在情感目标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意识,应用人际沟通技能,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技巧,同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培养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高度和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三 、课程教学时数分配和教学形式教学时数分配表模块内容学时分配教学形式第一章绪论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2有讲授第二章康复心理学基础8有多媒体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应激障碍2有案例分析第四章心理康复的常用技术8有角色扮演第五章心理康复2第六章多种临床病症患者的心理康
12、复4第七章神经系统疾病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6第八章心神疾病的心理康复2第九章儿童患者与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2第十章残疾人的心理康复2第十一章常见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康复2合计40四 、教学内容要点要求第一章 康复心理学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康复心理学概述,健康心理学发展。2. 理解康复心理学的地位,作用及任务。3. 掌握康复心理学和研究对象及内容。建议学时 2学时教学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康复心理学概述。第二节.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三节.康复心理学发展。第四节.康复心理学相关学科与心理学派别。 第五节.康复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重点:第二节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难点:第五节康复心
13、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4.布置作业。第二章 康复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节心理现象及实质2. 理解:第二节心理过程中的情感过程。第三节人格中的人格心理特征3. 掌握:第三节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第三节人格中的人格倾向性建议学时:8学识教学内容:1.第一节心理现象及实质(一.心理现象。二.心里实质) 2.第二节心理过程(一.认知过程。二.情绪与情感过程。三.人格心理特征) 3.第三节人格(一.人格概述。二.人格倾向性。三.人格心理特征)重点:第二节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难点:第三节人格中的人格倾向性建议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法,举例医院和社会大量实例。 2.参考课外书,网上知识多媒体教学。
14、3.启发和讲解相结合,加强互动。4.布置作业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应急障碍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节心理应激中的应急理论模式2. 理解第一节心理应激中的应急反应和第二季急性应激放映3. 掌握第二节应急障碍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第三节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建议学时:2学识教学内容:1第一节心理应激(一.应激概述。二.应激反应。三.应激理论模式。四.应激的外理方法。)2. 第二节应激障碍(一.急性应激反应。二.创伤后应激障碍。)3. 第三节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一.心理防御机制。二.应对。三.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的关系。四.心理防御机制及应对策略与健康。)重点:第二节 应激障碍中的急性应激反应难点:第三节 心理
15、防御机制与应对建议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举例生活中的挫折打击的案例2.参考课外书,网上知识,多媒体教学。3.启发与讲解相结合,加强互动4.布置作业第四章 心理康复常用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第三节心理咨询概述。第三节心理治疗概述。2. 理解:第一节心理评估的主要功能,和临床常用心理评估方法。3. 掌握:第二节心理咨询和第三节心理治疗。建议学时:8学识教学内容:1.第一节心理评估(一.心理评估概述。二.心理评估的主要功能。三.心理评估的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四.临床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2.第二节心理咨询(一.心理咨询的概述。二.心理咨询的范围和形式。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16、的区别。四.康复心理咨询的程序。)3.第三节心理治疗(一.心理治疗概述。二.康复心理治疗特点。三.常用心理治疗技术。)重点:第一节心理评估的主要功能,第二节心理咨询。难点:第三节心理治疗建议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法,角色扮演法2.参考课外书,多媒体教学。3.启发与讲解相结合,加强互动4.布置作业第五章 心理康复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节心理康复的概念,意念。2. 理解:第二节康复患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及第一节心理康复体系3. 掌握:第三节康复治疗技术与患者康复心理建议学时:2学识教学内容:1第一节概述(一心理康复的概念与意义。二心理康复体系。)2. 第二节卡功夫患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及特征(一康复患
17、者的心理问题。二康复患者的心理特征。)3. 第三节康复过程中的治疗关系(一治疗关系概述。二康复治疗技术与患者康复心理)重点:第一节心理康复体系。第三节康复过程中的治疗关系概述。难点:第二节康复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特征建议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法,用医院案例引入课堂2.参考课外书,多媒体教学。3.启发与讲解相结合,加强互动4.布置作业第六章 多种临床病症患者的心理康复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节肥干症患者的心理康复2. 理解:第一节疼痛患者,睡眠障碍患者的心理康复。第二节器官移植患者的心理康复3. 掌握:第一节言语,吞咽障碍患者的心理康复及其它。第二节手术患者的心理康复,器官移植患者的心理康复。
18、第三节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第四节创伤及烧伤患者的心理康复建议学时:4学识教学内容:1第一节临床常见病症患者的心理康复(包括:疼痛、睡眠、言语、吞咽障碍。肥肝症、排泄障碍、性功能障碍等患者的心理康复)2. 第二节手术及特殊治疗患者的心理康复3. 第三节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4.第四节创伤及烧伤患者的心理康复重点:第一节临床常见病症患者的心理康复。第四节创伤及烧伤病人心理康复。难点:第二节手术及特殊治疗患者的心理康复。第三节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建议教学方法:1.引用临床案例加深理解,角色扮演增加心理治疗技术2.启发与讲解相结合,加强互动3.布置作业第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教学目标:
19、1. 了解:第一节脊骨损伤患者,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心理康复2. 理解:第一节脑血管意外疾病患者心理康复。第二节人格障碍患者心理康复。3. 掌握:第二节精神病性障碍的心理康复,抑郁障碍心理康复。建议学时:6学识教学内容:1第一节神经#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脑血管意外,脊骨损伤患者心理康复)2. 第二节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精神病性障碍,抑郁性,神经症性,人格障碍的心理康复)重点:第一节脑血管意外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第二节精神病性障碍的心理康复难点:第二节神经症性障碍的心理康复建议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法引入教学中,加深理解2.参考课外书,多媒体教学。3.启发与讲解相结合,加强互动4.布置作业第八
20、章 心#疾病的心理康复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节心身疾病的心理康复的概述2. 理解:第一节心身疾病的康复原则3. 掌握:第二节常见心身疾病及心理康复建议学时:2学识教学内容:1. 第一节概述(一 与心身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二 心身疾病的康复原则)2. 第二计入常见心身疾病及心理康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重点:第一节心身疾病的康复原则难点: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的心理康复建议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教学中。加深理解2.参考课外书,多媒体教学。3.启发与讲解相结合,加强互动4.布置作业第九章 儿童患者和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节儿童患者的心理特征2. 理
21、解:第一节儿童患者的心理康复3. 掌握:第二节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第三节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心理康复。建议学时:2学识教学内容:1. 第一节儿童患者的心理康复2. 第二节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3. 第三节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心理康复重点:第一节儿童患者心理康复难点:第三节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心理康复建议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法,加深理解2.参考课外书,多媒体教学。3.启发与讲解相结合,加强互动4.布置作业第十章 残疾人的心理康复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节残疾后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2. 理解:第一节残疾人的心理特征。第二节藏几人相关心理问题及康复方法3. 掌握:第三节残疾儿童的心理康复建议学时:2学识教学内容
22、:1. 第一节残疾后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2. 第二节残疾人相关心理问题及康复方法3. 第三节残疾儿童的心理康复重点:第一节残疾后的心理应对方式难点:残疾儿童的心理康复建议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以加强对课堂的理解2.参考课外书,多媒体教学。3.启发与讲解相结合,加强互动4.布置作业第十一章 常见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康复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节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征2. 理解:第二节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康复3. 掌握:第二节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特征。第三节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建议学时:2学识教学内容:1. 第一节结核病患者的心理康复2. 第二节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康复3. 第三节艾
23、滋病患者的心理康复重点:第二节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康复难点:第三节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建议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法,加深理解2.参考课外书,多媒体教学。3.启发与讲解相结合,加强互动4.布置作业五 、随堂实训内容实训项目一:音乐疗法建议学时:2学识实训内容:1.音乐疗法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自然疗法”,它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2.学会掌握音乐处方:开郁类、安神镇静类、止疼类、激昂类、健脑益智类。3.音量的控制,有小到逐渐曾强,是要学会恰到好处。4.治疗时间,2040分钟为宜实验报告要求:掌握音乐疗法和主要病症音乐疗法和临床作用实训项目二:访谈技术建议学时:2学识实训内容:1.访谈技
24、术是康复治疗师与患者进行有目的会谈2.掌握患者的一般情况(家庭背景,个人成长史)3.掌握访谈的技巧和策略实验报告要求:写出疾病史的非定式访谈检查表实训项目三: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建议学时:2学识实训内容:1.扮演心理咨询师与一位失恋与残疾的大学生2.掌握咨询师的咨询技巧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特性心理治疗的范围2.写出#特性心理治疗的主要形式实训项目四:截肢患者的心理康复建议学时:2学识实训内容:1.掌握支持性心理治治疗的方法。2.掌握认知重建的原理3.放松疗法的应用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支持性心理治疗方式2.放松疗法的种类和方式六 、成清考核评价1.成清考核评价的原则: 根据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
25、更具实践技能掌握的程度2.成清构成:理论成清50% 、技能考核占30% 、作业20% 七 、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康复心理学,主编周都秋,人民卫生出版社2.参考教材:护理心理学主编张桂平,科学出版社3.参考教材:医学心理学主编姜乾金,人民卫生出版社健康心理学教学大纲健康心理学HealthPsychology课程教学大纲(保留版权)健康心理学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健康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影响人健康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了解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健康心理学的相关技术,分析与处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健康心理问题。
26、课程总教学时数为50小时,课堂讲授占80%,实习占20%课程考核方式分两部分,一是学科结业闭卷考试,100分钟,占学科总分70%;二是平时作业思考题或小论文,占30%。主要参考教材PhillipL.Rice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郑晓边著:心灵成长-校园生活中的健康心理与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论一、健康1大众对健康的解释2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解释“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完善状态,而非仅仅是疾病和虚弱的缺乏”(WHO,1947)。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三分法观点,将健康限定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而非仅仅是疾病的缺乏。3
27、汤纳特尔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的解释4整体健康观5健康的水平(1)格林伯格提出了健康的五级观点。(2)汤纳特尔的三级健康水平模式6结论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对健康的理解表现在三个方面:健康由三个方面组成,即生理、心理和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都不能称之为健康。健康的特点二、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处在科学的婴儿期。1、定义:是对促进和维护健康、防治生病、辨别健康、生病和相关功能失调的病因和诊断联系、以及对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形成的融教育、科学和心理学学科专业贡献为一体的结合体。该定义特征:包括教学、研究、干预三大职业活
28、动。2、健康心理学的对象健康心理学的对象是与人的健康有关的行为,或者是达到健康状态有关的心理现象。3、健康心理学的目的健康心理学的根本目的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健康的关系,研究两者之间联系的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使人们达到最佳健康水平。具体而言,健康心理学的目的有两个方面:消除消极的健康行为。倡导积极的健康行为。4、健康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健康心理学者的职责作为教育者:从学校到社会与政府。作为研究者:识别影响健康维护或增加疾病危险的心理过程,教育与干预角色与效果评估。作为临床医生:参与评估、诊断与治疗。6、健康心理学的专业培训目标7、健康心理学的未来三、健康行为健康行为:一个人为了预防疾病、保
29、持自身健康所采取的活动。1、汤纳特尔的四级健康行为模式(JDonatell,1988)。2、决定健康行为的因素(1)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评价,认为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越高,其自我效能就越好;(2)控制焦点:是人的一种基本观念,即是什么在控制自己的命运(命运归因);(3)健康控制焦点:是指人们在健康归因方面的观念,即什么在控制自己的健康。如认为人的生死是上天注定的,与自己行为方式没有关系。多行善事会增福添寿。这样的信念差异必然促使人们产生相应的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3、健康行为的表现4、哈恩的观点5、格林伯格的五维模式6、健康行为的三维结构(1)生理健康是通过特定行为获得的生理健
30、康。(2)心理健康包括精神健康。(3)社会健康(4)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四、心理健康标准1、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2、心理健康标准依据(1)理论标准:(2)实践标准。3、心理健康标标准争论(1)常模参照(2)杰出者推论(3)适应与健全发展(4)判断中的价值(5)文化适应性4、如何看待心理健康状态(1)心理健康诊断(2)心理健康态度5、健康水平的评价方法1社会常模评价: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与他所在的文化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进行比较,如果不如这个群体,那就说明其健康水平是比较落后的。32专家评价:
31、以医生、心理学家等专家的评价为标准,如果这些专家认为某个人的健康存在问题,那么他就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3综合测评:使用评价根据,对人的健康水平做综合评估。实际上这个方法采用的仍然是社会常模。思考题1、名词解释:健康、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2、你认为怎样才能促进人的健康水平?3论述健康心理学在当代人类生活中的作用。*4如何确立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二章健康心理理论方法理论是知识领域的地图,它概括综合了那个领域的信息。一个好理论的四个基本标准:可以检验;充分说明和解释大多数相关数据;简约性;启发性。健康心理模式是指健康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基础。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一、健康的生物医学基础疾病:是身体的
32、物理功能失调;生病:是指一种痛苦和患病的状态;人身体没有任何病理损害,仍可能表现出生病行为。1、早期的医学思想2、希波克拉底的疾病物质学说3、器官病理学4、组织病理学5、细胞病理学6、病细菌学理论7、现代生物医学理论和病理学二、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基础1、人类疾病中精神和情感的作用2、心理与躯体的关系1)相互作用观点2)哲学家的常识性看法3)认知科学领域的功能主义观点4)神经科学家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模型Engel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型”(BPS模型)来代替生物医学理论,对健康和疾病的了解不仅仅包括对疾病的生理解释(生物医学),还包括了解病人(心理因素)、病人所处的环境(社会因素)和帮助治疗疾病
33、的医疗保健体系(社会体系)。BPS模型为健康心理学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观点。BPS模型更像是一套信念,没有固定的理论假设,也不曾真正被验证过。三、健康与疾病的社会生态理论1、社会习俗与疾病2、不同专业团体的研究3、流行学调查4、社会学理论1)病人角色理论:2)健康信念模式:3)社会综合理论:4)社会生物学:社会行为的生物基础研究5、卫生服务系统四、健康心理学干预技术1、三级预防初级预防:力图减少某一疾病在人口中的影响的任何努力。二级预防:在疾病早期症状尚未加重前进行治疗。三级预防:通过限制症状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来减少某一疾病的残留影响。2、各种疗法的共同点1)治疗者本身的特质与行为:热情、同感、
34、积极关注与支持、倾听理解来访者处境与问题的能力。2)医患关系与治疗过程:平等关系,使来访者的各种恐惧与不安全感暴露与脱敏,提供有用的信息、指导与建议。3)来访者特点:求治动机、疾病类型、失常程度,对治疗成功的期望。3、短期精神动力学疗法:关注情感4、认知疗法:关注思维5、行为治疗:关注可观察的行为6、临床药理学:关注神经化学五、健康心理学研究策略1、个案研究:个体的深入分析2、现场研究:建构可信的解释3、调查研究:广泛取样4、事后回溯研究:回顾过去5、相关设计:测量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程序。6、临床研究:干预前后设计7、因素设计:合并自变量8、流行病学:9、元分析:对分析的分析10、项
35、目评估:对系统的评价思考题1、名词解释:医学模型、安慰剂、BPS模型、病人角色理论、健康信念模式、初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多模型治疗、个案研究、元分析、项目评估2、评价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优劣。*3、举一例说明社会习俗与疾病的关系。4、对某健康与疾病研究领域提出一套研究设计方案*5、比较健康心理学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P76第三章压力、挫折与应对一、压力1压力(应激)含义压力(stress),又称应激,对它的定义繁多。综合压力定义: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的情景中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模式,它是个体的生理、心理反应和刺激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应激成分2压力的种类(1)正压力与负压力正压力(eus
36、tress)是一种积极愉快的满意的体验,如参加婚礼庆典、参加大型的体育活动竞争、参加戏剧节目演出等。负压力(distress)是有破坏性或不愉快的体验。是一种愤怒、恐惧、担忧和激愤状态,是消极的、痛苦的、想要避免的。(2)大压力与小压力大压力主要指灾难性的应激。小压力是指“令人激恼的、使人有挫折感的、令人烦恼的要求”,它具有持久性,不如灾难性应激强烈,是由日常生活小事件引起的应激。(3)家庭压力、工作压力和环境压力3压力的来源4、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1)压力对生理功能的影响(2)压力与人格(3)压力对身心影响的作用机制1)适应综合征理论。2)素质与压力互动模型。3)认知交互作用论。二、挫折1
37、、挫折界定挫折指干扰或阻碍意志行为的情景。挫折包含着三层涵义:一是挫折情境,即干扰或阻碍意志行为的情境,如学生由于考试过于紧张没有正常发挥而高考落榜;二是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这是产生挫折和如何对待挫折的关键。挫折情境能否构成挫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态度和评价,同一挫折情境由于个体的志向水平不同,感受挫折的程度也是有区别的。第三是挫折行为,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和攻击等。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同时存在时,就可以构成心理挫折。2、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情绪困扰。(2)不理智的对抗行为。(3)个性的变化。(4)诱发偏
38、常心理。挫折-攻击理论假说(1)受挫折驱力的强度。(2)受挫折驱力的范围。(3)先前遭受挫折的频率。(4)攻击反应可能受到惩罚的程度。3、挫折的调适与教育(1)进行认知调节(2)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3)运用心理策略1)缓减挫折影响之策2)积极战胜挫折之策3)间接战胜挫折之策三、自我调节1、概念与特征自我调节也可以称为自我调整。自我调节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参照自己的重要目标和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归因,并在需要的时候修正自己的行为的过程(Carver,1990)。也有人认为,自我调节是自我调整能量和紧张水平,使之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Thayer,1994)。自我调节是个体为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目标而自我
39、调整心态、认知、情感,以维持或达到心理健康的过程。自我调节特征:2、自我调节主要内容(1)心境的自我调节(2)情绪调节3、自我调节程序:四、应对1、应对定义拉扎勒斯和福克曼给出了概念:“持续的认知和行为努力,以处理被个体认为是超出了其个人资源的内部或外部要求。”应对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作出的认知或行为上的努力。2、应对研究状况首先,应对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累,是人适应能力的核心,是复杂的;其次,应对的压力问题不完全是个人能够解决的;其三,应对与性格密切相关,由于性格的改变是困难的,应对的改变相应也是困难的。3、应对方式(1)面对型,即直面引起压力的问题;(2
40、)隔离型,不再想或忘记它;(3)自我控制型,把压力事件控制住;(4)寻找社会支持,寻找朋友或他人帮助自己;(5)接受责任,自己感到自己应当对压力事件负责;(6)逃避-回避型,回避导致问题产生的人或事情;(7)计划问题解决型,改变一些事情,使事情出现转机;(8)积极再评价型,对情境进行积极的认识评价。4、应对机制(1)应对是与人格品质相联系的稳定反应方式。(2)应对是复杂的认知过程。五、自我调节能力培养1、有策略性的自我调节:2、自我调节能力3、自我调节原则思考题1、名词解释:压力、挫折、应对、自我调节2、你在生活中感受到哪些压力?3、你最习惯采用什么样的应对压力方式?3、怎样看待挫折?4、应对
41、与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关系如何?5如何提高心理健康自我调节能力?*第四章健康的饮食睡眠一、饮食心理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2、社会学习理论二、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关于饮食摄取的方式。1、中国人饮食构成的特点:(1)从成分构成上看,主要以米饭、面条等碳水化合物为主,但城乡、民族有别。(2)比例构成上表现为谷类食物降低,动物脂肪和油脂摄人量增加。(3)用盐较多。2、饮食构成的影响3、健康的饮食结构4、饮食方式饮食方式指对待一日三餐的态度。5、饮食偏好饮食偏好是指对食物喜好的倾向性。(1)饮食偏好的心理影响(2)食物偏好与情绪联系的原因(3)饮食偏好与饮食治疗三、饮食心理障碍1、肥胖症(1
42、)定义与类型肥胖症(obesity)是指体内有过多的脂肪,致使体重超过应有标准的反常现象。医学上,个人体重超出应有体重的20者为体重超常,超过应有体重50者为肥胖症。(2)肥胖的测量(3)肥胖的原因及其理论(4)减肥2、贪食症DSM-IV关于贪食症的诊断标准3、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是指体重明显下降25,对体重过分担忧,存在对自己身体形象的感知障碍。DSM-IV关于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种类型目前关于厌食症的理论模式4、异食癖患者会有一些奇怪的饮食行为,如吃土块、吃橡皮或吃纸屑等,其典型的表现特点四、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人们在饮食生活中所体现的物质和精神现象的总和,它与人们的心理健康密不可分。1、中国饮食文化的健康因素(1)平衡膳食。(2)饮食特色的区域性。(3)聚餐制。(4)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5)审美体验。(6)节制,适可而止。2、中国饮食文化的不健康因素(1)权贵与地位的象征。(2)注重形式,过于摆阔。(3)一醉方休,饮酒过度。(4)食不厌精,违背环保精神。(5)不良的社会风气。3、西方饮食文化与心理健康西方饮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