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9165124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考试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的含义(概念):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 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

2、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 即是:土地资源包含于土地。土地的特性(简答或填空)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

3、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6个方面)(1)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四种)(1)(土地)系统分析方法 (2)现代技术应用方法。(3S技术:GIS、RS、GPS)(3)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4)社会经济分析方法构成土地

4、资源的自然要素: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地学因素(填空)主要是一种区域性因素地学因素往往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的重新组合分配土壤要素特征分析有7个指标 土壤剖面 土层厚度 土壤质地 土壤有机肥 可容性盐类 土壤PH植 土壤石灰质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评价某一地区的太阳辐射条件可用: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无霜期在农业上较有意义的温度衡量指标有:0农耕期;5喜凉作物的起始温度;10喜温作物的起始温度,又称活动温度;15喜温作物的安全生长期积温:连续大

5、于等于某一温度( 0 、 10 )起到连续小于等于某一温度( 0 、 10 )止的时期内每天平均温度的和,称某一温度的积温。具有重要意义的几条10积温的等值线 :1 700等值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属冻土层的南界,此线以南耐寒喜凉作物可以生长3 500等值线,沿长城线,相当于冬小麦的北界,一年 一熟,此线以南可种冬小麦4 500等值线,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以北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6 500等值线,南岭一线,以北可年两熟到两年五熟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400mm等降雨量线自大兴安岭起,经通辽、张北、呼和浩特、榆林、兰州、玉树、那曲、日喀则。以西

6、、以北为牧区,以东、以南为农业区 800mm等雨量线东自青岛起,向西到淮北,然后循秦岭经川西到青藏高原东南角。以北旱作(雨养)农业,以南水田农业 地学要素为区域性因素,主要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分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地下水类型:滞水(土壤水、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土壤剖面森林土(4层):有机残落物层、腐殖质表土层、沉淀心土层、母质层耕作土(3层):腐殖质表土层、沉淀心土层、母质层土壤剖面及理化性质:土壤剖面、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壤土最佳)、土壤有机质、可溶性盐类、土壤PH值、

7、土壤石灰质土壤类型分布(1)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温度 (2)土壤经度地带性分布降水(3)土壤垂直地带性度地带性分布海拔 (4)不同区域的土壤地域性分布地形、地貌、地质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的总称,其研究对象涉及小到遗传基因,大到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各级生命实体,最主要包含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狭义生物多样性) 广义生物多样性除上述三个外,还包括景观多样性。植被是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包括森林、草地及农田栽培作物。植被对土地利用作用主要体现在植物类型、植物生产力、生态调节等方面。 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保护环境(3)防

8、风固沙,保护农田 (4)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地制度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土地所有制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使用制度的核心和内容是确定独立于土地所有权的土地使用权。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益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即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因素限制定律:土地生产力受最小影响因素所支配。 影响土地经济生产潜力的人工控制因素主要有:灌溉、排水

9、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作物栽培技术和化肥等武陟投入、作物品种的改良及其优化组合、田间经营管理水品土地分类: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等,并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归并,从而划分出若干土地类型。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源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它们的划分依据是:土地类型根据景观形态特征、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根据土地属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土地类型强调综合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强调可利用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包括了土地资源类型。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

10、的生产力、适宜性等。中国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新: 一级三个 :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旧: 一级8个 耕地 林地 园地 牧草地 居明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土地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纬向地带性分布、经向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彼此间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常见的有条带状、重复式组合、 环状、扇形、树枝状结构等。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对比 关系。或土地类型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表示方法有:面积比、频率比、分异度、多样性、优势度等。土地类型的演替是指

11、土地类型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地理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当各种自然,人为因素作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或作用时间到达某一时段时,土地类型属性发生变化的过程,由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原因:自然演替、认为演替 性质:时间和空间的演替方向:正向和逆向演替 过程:节律性和非节律性演替土地资源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技术,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调查所得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主要用于综合农业区划、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土地资源的

12、科学管理等。土地资源质量: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统平衡、食物安全、人类健康等)、特定用途(包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效果的优劣程度。其最大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多面性。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凋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主要是对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等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监测。土地资源评价: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

13、、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程。土地资源评价的特点:(1) 必须有特定的目的 (2)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 (3)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 (4)评价要进行多因素分析 (5)评价的结果应该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原理:多样性原理、综合性原理、系统分析原理、相对性原理、可比性原理、限制性原理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1)土地资源的生产力 (2)土地资源的适宜性 (3)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直接法、间接法、归类法、数值法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和确定、土地用途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比配土地

14、生产力: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持续生产出被人类需要的生物产品的能力土地生产潜力:指在一定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是土地潜在的生产力。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方法1.定性法按土地对各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自然限制性因素的强弱程度排序,进行分级。以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为主。该评价系统分为 潜力级、潜力亚级和潜力单元。2.定量法定量法实际上是指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土地生产潜力发挥程度的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 比配: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或土地质量的

15、改造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 1、 实验法 2、典型调查分析3、机制法即根据作物生产力形成的机理,考虑光、温、水、土等生态因子及作物截光特征和光合途径的综合作用来估算作物生产潜力。它一般根据作物将自然界和人工投入的能源转化为化学潜能的层次,进行逐步“衰减”计算Pa=PfTWS =PTWS =PWS式中:Pa为土地生产潜力,下限值;T,W,S分别为温度、水分与土壤有效系数;Pf是光合潜力,理论值; PT是光温潜力,上限值; PW为光温水生产潜力或称气候生产潜力。机制法:温度有效系数的确定 Pt=Pff(t) 式中:Pt光温潜力 Pf光合潜力 f(t)温度有效系数或称温

16、度衰减系数 式中: T1为最低温度; T2为最高限温度; T3T4最适温度范围三基点温度是指:作物生长的最高温度、适宜温度、最低温度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分类系统:土地潜力级、土地潜力亚级、土地潜力单元土地自然适应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土地经济分级:按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性状,或生产力(产值)的大小,以评价为基础,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城镇土地、农用地的分等定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纲要评价系统分为四个等级适宜纲;适宜类;适宜亚类;适宜单

17、元 土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类和指标组有:土地经济效果(土地生产率)指标:土地经济效果(土地生产率)指标组土地经济分析指标类:生产资料消耗指标组、成本费用及资产占有指标组、土地利用及其结构指标组、社会经济条件指标组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类:技术效果指标组、生产耗费效果指标组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用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总量,可以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农业生态区法的内涵(AEZ法) :按相同比例尺,通过气候图、土壤图、地形图、水文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件的叠加,划分农业生态区,在根据各生态区作物种类及种植制度、耕地资源、灌溉

18、条件、投入水平计算生产潜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一个双重概念,既包括数量上的平衡,也包括质量上的平衡。通过“占一补一”的实施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耕地数量上的平衡容易实现,而质量平衡就比较困难,所占的耕地与所补的耕地在质量上保证等同比较困难。因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不仅只是数量上的简单占补平衡,它的实质是通过加快宜农耕地后备资源的整治和开发,“开源”与“挖潜”并进 。保护耕地的对策(简答)(1)树立正确观念,处理好建设与吃饭的关系、农林牧渔用地结构的比例关系; (2)加强耕地保护和宣传; (3)强化耕地的行政保护; (4)强化耕地的法律保护; (5)提高现有征地费标准; (

19、6)加强城市用地的产出率指标管理; (7)加大对耕地的投入。土地利用阶段及其阶段特征:原始型简单土地利用,人地之间是依存关系自给型有目的的利用、改造土地,人地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商品型以人为中心的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人地之间相互和谐的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利用(土地利用):指人类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为基础,对土地进行的开发、利用、改造与经营等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生产性原则、保护性原则、可行性、可承受原则。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将与土地

20、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土地生态系统:是由土地中的生物、环境等要素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土地生态系统的特征:(1)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系统;(2)开放的动态系统(3)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人类活动的基地;(4)具有自我调节和补偿的功能。土地生态设计:是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选择和优化。土地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

21、程。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受水力侵蚀(简称水蚀)、重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等而随地表径流或土壤水分损失的现象。我国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地理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首先,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其次,我国又是一个季风气候的国家。第三,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古国,垦耕历史久远,随着人口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压力越来越大,导致耕地大量开荒,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土地沙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植被,地面失去覆盖,使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沙漠化防治必须通过增加地表粗糙度(如营造防护林等),降低近地面风速;固定流沙,控制沙源;改变

22、地表状况,如改变地表微起伏状况、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沙粒之间的胶结性等。其防治措施可以概括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栽培措施。生物措施是主要措施,主要是通过营造防护林带和防护林网。另外,种草或栽培低矮灌木,增加地面植被覆盖度也是有效的防风固沙措施。工程措施的作用基本上同生物措施,具有见效快的优势。耕作栽培措施,对于耕地,留茬免耕。对于放牧草场,控制载畜量。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由于人为活动不当,引起土体内和地下水中的水溶性盐类随土壤毛细管上升水流向上运行,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在土体内,尤其是在土壤表层累积,因而使原来非盐渍化的土壤发生了盐渍化,或增强了原土壤的盐化程度,从而影响一般植物的正常生长的过

23、程。次生盐渍化土地的防治措施一是健全排水系统,控制地下水位在临界深度以下,以防止含盐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达地表;二是控制合理的灌溉定额,发展节水灌溉,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地下水 位上升;三是控制灌溉水水质,避免因灌溉高矿化度水造成土壤积盐;四是在已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地方,排水洗盐,或种植抗盐作物;五是淡化地下水,特别是东部季风区的半湿润地区的盐渍化,可以采取雨季前大力抽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后,待雨季补充浅层潜水;六是采用平整田面,减少田面的不平衡的蒸发积盐面,同时采取农业措施,增加农田的作物覆盖,以减少田面蒸发积盐。基本农田的含义: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

24、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农田。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为依据,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调整改造综合整治,达到改善土地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和治理。土地整理的意义 :(1)土地整理是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 (2)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3)土地整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4)土地整理是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 土地整理的任务在农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数量和质量)、改变土地权属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发展

25、要求、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在城市:解决城市发展用地、改善城镇生活居住条件,减少城镇外延占地土地整理的内容农地整理:(1)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 (2)调整农田整治及道路、沟渠等基本建设 (3)农地改造 (4)复垦废弃土地、开发宜农荒地 (5)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6)规划地界、确定权属 (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城镇用地整理(1)内部挖潜,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建成区内的闲散地 (2)对已被利用的土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城市功能 (3)在用途、布局与产出率等方面重新进行优化配置土地复垦指对生态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 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 可供利用的状

26、态。土地复垦的对象占用农业用地和破坏土地:直接挖损的土地 、地表塌陷地、废弃物堆积压占而废弃的土地、化学污染而废弃的土地 、遗弃的土地 、荒芜工程地。土地复垦的标准:(1)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面(2)通过复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宜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3)恢复植被,保持其环境功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3.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方法的研究 4.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的研究 5.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6.加强土地保护,防止生态恶化 7.控制人口,实施计划生育 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1)完善土

27、地管理制度,如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立法执法、强化土地管理业务建设。 (2)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3)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护基本农田(4)增加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土(5)实施土地资源宏观生态开发: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长江的南水北调工程等)、实施防护林改造工程(三北防护林、长江北美洲防护林等)、草原建设。(6)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目标的关键措施建立有效保护耕地资源的机制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占用耕地的自我约束机制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建立土地开发整理的市场运作机制加强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引导和监督管理,形成合理有序的农用地结构调整机制 坚持依法行政,建立监

28、督和制约管理用地行为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建立由土地供给引导和制约土地需求的机制 依法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完善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制度强化土地管理业务建设健全土地调查制度和进行土地动态监测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地权制度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依靠高新技术,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造开发和保护有机结构的土地永续利用模式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提高土地环境质量土地整理和开发复垦后备土地资源 实施西部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实行特殊的土地政策,加快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立西部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试验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完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规

29、范土地租赁制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建立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内在机制。 (一)判断题 1在地籍管理中形成的野外调查、测量或勘丈的记录,计算数据和成果检查验收、技术鉴定材料,以及土地权属调查、台账、证明文据、协议书、原由书、仲裁书和存根等,都要整理归档。() 2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3土地调查是对土地数量、质量、利用方式,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等各种数据进行的科学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 )4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5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6我国土地登记的分区主要是按自然区划分管辖区的。()7土地

30、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日常土地登记两种形式。( )8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 9变更土地登记的连续性是由于一宗地的变更,会涉及周围众多宗地的变化,当一宗地进行变更登记时,相邻宗地土地登记资料中的四至说明等相关内容必须随之变更。()10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和使用状况等调查。( )11村庄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集体单位用地和个人的宅基地均拥有相应

31、的集体土地所有权。()12土地登记只对国有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13土地登记的审核批准,是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登记人员的调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产权是否准予登记的法律程序。()14地籍资料是地籍档案的前身和来源,地籍档案是地籍资料的归宿。( )15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地籍档案同其他土地管理档案一起应分别由国务院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在业务上受国家和地方县级以上同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 )16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的规定,地籍档案与其他各类土地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长期保存

32、和短期保存三种。( )17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的保存价值的鉴定。( )18地籍档案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地籍资料的标准化和案卷组织的标准化两方面的内容。( )19、我国个人不能取得土地所有权。 ( )20、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在抵押期间的地上新增建构筑物也随之抵押。 ( )21、地籍管理是指国家研究土地的权属, 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 )22、土地登记可分为变更登记和总登记。 ( )23、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对需要依法作出决定的,报上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 )24、地籍最早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

33、或簿册。 ( )2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仍为集体所有。( )26、土地初始登记的通告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布。 ( )27、国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 ( )28、土地证式样由国土资源部统一制定。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地籍按功能分类的是(D)。 A税收地籍 B产权地籍 c多用途地籍 D常规地籍 2下列(D)不属于地籍管理的内容。 A土地调查 B土地登记 c土地统计 D土地规划 3城镇土地分类以用途为依据,全国城镇土地分为一级类和二级类的个数分别是(D)个。 A10和26 B12

34、和24 C12和24 D10和24 4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是(B)。 A县 B一宗地 c省 D某一级别土地 5下列属于土地自然要素调查的是(B)。 A交通状况调查 B地形调查 c供水设施调查 D能源调查 6下列属于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是(B)。 A水资源调查 B劳动力调查 c特种土宜调查 D植被调查 7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通过(B)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平面位置、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 A土地登记 B地籍测量 c土地统计 D地籍档案 8我国土地的基本登记机关是(C)。 A县级人民政府 B乡镇人民

35、政府 c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D省级土地行政管主管部门 9土地登记以(B)为基本单元。 A户B 宗地 c使用者 D街区 10初始土地登记开始,土地登记机关采用一定的形式如公告、通知等,说明申请登记匿的范围、对象和地点。土地登记是按照(C)进行的。 A用途不同划分后 B土地面积的大小 C行政辖区 D登记时间先后11下列不可以作为我国土地登记土地权利主体的是(C)。 A国有土地使用者 B集体土地所有者 C村委会 D他项权利者 12初始登记的基本环节是(B)。 A地籍调查 B土地权属审核 C注册登记 D颁发证书 1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C)为单位,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和利

36、用状况。 A宗地 B某一级别土地 C县 D省 14土地证书是要根据土地登记卡填写。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B)颁发。 A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5现阶段国家土地统计报表由(C)种报表组成。 A10 B12 C15 D18 16国家土地统计报表分为(C)和定期报表两类。 A月报 B季报 C年报 D周报 17土地统计报表每年的截止日期是(B)。 A9月30日 B10月31日 C11月30日 D12月31日 18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B)的鉴定。 A使用价值 B保存价值 C真实性 D完整状况 19(A)是地籍档

37、案管理的起点,是地籍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 A档案的收集 B地籍档案的整理 C地籍档案的分类 D地籍档案的立卷 20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土地权属和土地用途发生变化应依照(C)规定办理。 A土地权属登记 B土地初始登记 C土地变更登记 D土地抵押登记 21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中采用二级分类体系,包括一级类和二级类的数量分别是(B)个。 A8和48 B8和46 C10和46 D10和48 22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凡在(D)年内具有查考、利用、凭证作用的档案应长期保存。 A1020年 B2030年 C3040年 D3050年单项选择题(共60题)l. 地籍在我国历史悠久, 古代

38、主要为政府登记土地作为(A) 的簿册。A. 征收田赋依据 B. 征税登记 C. 课税对象 D. 课税对象登记2国家对各项地籍管理工作所做的各项规范化政策、法律规定、称(D )。A地籍调查规程 B土地登记规则 C土地确权规定 D地籍制度3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C )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A地籍图片 B地籍卡 C地籍资料 D地籍表册4. 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是 (B )。A. 权属调查 B 土地登记 C. 地籍测量 D 土地统计5. 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D )。A. 地块 B. 县 C. 村和街道 D. 宗地6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 C 两部分工作。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土地条件调查

39、C地籍测量 D. 土地登记7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一级地类共有_ C _个。 A10 B6 C8 D78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地类应确定为(C )。A旱地 B水浇地 C望天田 D灌溉水田9. 初始权属调查是调查人员对(C)某一行政辖区内申请登记的全部宗地进行全面现场调查, 以核实宗地的权属 , 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A. 村及村以上 B. 乡及乡以上 C. 县及县以上 D 省及省以上10. 初始地籍调查时, 调查人员应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 并对街道或地籍街坊按(D) 顺序统一预编宗地号。A. 从西到东、从南到北B.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40、C. 从东到西、从北到南D. 从西到东、从北到南11下列(B )内容不属于初始地籍测量。 A.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B界址调查 C面积量算 D界址点测量12地籍测量的核心是(C )。 A. GPS控制测量 B面积汇总统计 C地籍细部测量 D绘制宗地图13地籍测量以测定(B )为重点,实地无论有无明显界线,都必须查明、测量界址点线 并标定于地籍图上。A宗地 B界址 C. 界址点 D. 界址线14初始地籍测量是指在(A )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A初始权属调查 B初始面积量算 C初始土地登记 D初始土地统计15地籍测量与普通地形测量比较,不要重点测量的要素是(B )。A重要地物 B等高线 C土

41、地权属界线 D河流16GPS定位技术在测绘中已经得到应用和普及,近年来推出的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我们又称为(B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ATRKB. RTK CKTRD. TKR17当控制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即可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工作,计算步骤为(A )。坐标计算;数据整理;成果输出;边长改化;归档 A. B C D18测定界址点的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下列(D)方法在测定界址点中不太采用。A. 极坐标法 B距离交会法 C角度交会法 DGPS法19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解析法和勘丈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允许误差为(A )厘米

42、。 A10 B5 C7.5 D1520变更地籍测量宗地面积变更应当采取(B )原则。A新计算值代替旧计算值 B高精度代替低精度C产权人择优原则 D量算面积代替测量面积21地籍图上表示建筑物时,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非永久性建筑物如棚、简易房可舍去B附属建筑物如不落地的阳台、雨篷及台阶等可舍去C建筑物的细部如墙外砖柱等或较小的装饰性细部可舍去D大单位大面积的台阶、有柱的雨篷可舍去22一般在地籍图上不用注记的地籍号是(A )。A区县编号B街道号 C街坊号 D宗地号23基本地籍图分幅编号按图幅(C )坐标数编码。A东北角 B东南角 C西南角 D西北角24在地籍图上地籍号以分式表示,其中分母表示( A )。A地类号 B宗地号 C面积 D界址点号25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C )毫米。 A0.4 B0.3 C0.5 D0.7 26(B )是土地证书的附图,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时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A地籍图 B宗地图 C宗地草图D房产图27. 在地籍图上量取求积所需元素或直接在地籍图上量取图形面积的方法叫做( C )。A坐标面积计算法 B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