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效益分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2012年安徽省XX市X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XX县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项目单位(盖章):XX县XX茶叶专业合作社项目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项目建设地点:安徽省XX县XX镇申报时间:二一一年十月3目 录一、合作社基本情况11.1 合作社概况11.2 运营状况31.2.1.主业发展情况31.2.2主导产品生产及销售、盈利情况41.2.3 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41.3 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5二、项目立项背景62.1必要性分析62.1.1 项目建设是完善产业链、促进茶产业化发展的需要82.1.2项目建设是
2、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102.1.3 项目建设是实施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12.1.4项目建设是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需要122.2 优势分析132.2.1 自然资源优势132.2.2 原料品质优势132.2.3 产业政策优势142.2.4 技术优势152.2.5 基础设施优势162.3 市场分析162.3.1 市场发展前景162.3.2市场风险分析192.3.2.1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192.3.2.2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192.4 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20三、项目目标21四、项目建设方案224.1 主要建设内容224.1.1 项目建设地点2
3、24.1.2土地类型224.1.3来源方式224.1.4建设面积224.1.5 主要建设内容234.2 技术路线(农艺措施)及流程244.2.1茶园建设农艺措施244.2.2加工技术工艺流程264.3 设备购置294.3.1 设备方案294.3.2 设备选配方案294.4 设施建设294.5 科技措施304.6 主要技术参数324.6.1原料基地建设324.6.2项目产品技术参数344.7项目环境影响354.7.1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354.7.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354.8 项目组织与管理384.8.1 建设期机构设置及职责384.8.2 运营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384.8.3 进度安排39
4、4.8.4 管理措施40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445.1总投资估算445.1.1 投资估算依据445.1.2 投资估算445.2资金来源455.2.1 中央财政资金455.2.2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465.2.3 自筹资金及来源465.2.4 银行贷款及筹措465.2.5 其它资金465.3 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465.3.1 财政补助资金主要支持的环节465.3.2 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475.4 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47六、效益分析486.1经济效益486.1.1项目投入产出情况486.1.2 成员增收情况506.1.3 可分配盈余及分配情况516.2 社会及生态效益516.2.1项目建设对
5、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516.2.2 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536.2.3 增加植被覆盖率、促进了生态持续健康发展546.3带动农户及农民增收效果分析546.3.1带动基地建设556.3.2带动农民增收55XX县XX茶叶专业合作社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一、合作社基本情况1.1 合作社概况1.1.1 项目单位名称:XX县XX茶叶专业合作社1.1.2企业性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1.3合作社理事长:1.1.4办公地点:安徽省XX县XX镇XX村1.1.5发展历程:XX茶叶专业合作社位于XX县XX镇,XX村是由原郑桂村、胜利村合并成立,农业整体资源以林茶为主,全村现有410户、1478人,土地面积
6、2010.36亩,现有茶园2000余亩,板栗4500亩,毛竹1100亩,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2004年,由本村张小红作为发起人,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成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综合服务、民主管理的XX茶叶专业合作社,吸收本村社员153户,社员出资总额65300元,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定了合作社章程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社员管理联系制度资产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项目投资管理制度社务公开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于2008年6月进行了工商登记注册。合作社办公地点位于安徽XX县XX镇XX村,现有办公及加工场所800平方米,合作社从事经营活
7、动至今,产权明晰,运行机制合理,章程规范,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独立核算。本合作社运行规范效益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多次获得县市级表彰,合作社主导产品牯牛降野茶、佛茶、XX毛峰等多次获得XX茶叶节名优茶评比优质奖。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成立合作社后,严格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社务公开制度、议事决策记录制度等内部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1.1.6主营业务:红、绿茶、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农业生产资料服务。1.1.7管理模式:市场+合作社+农户1.1.8人员结构:现有社员153户,全部为农民社员,以货币出资形式入股,其中初中文化以上人员109人,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人
8、员2人,销售管理工作人员3人。1.1.2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法人代表张小红,1972年出生,初中毕业,中共党员,现任XX镇XX村委会委员。该同志事业心强,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做大做强意识,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具有很强的社会关系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信用良好,无破产记录,无银行欠款;无财政部门及审计机关处理处罚,无行业通报,媒体曝光等违规失信行为。2004年XX县委授予全县“双培双带”先锋称号,2006年XX县委授予全县“双培双带双带”先锋称号,2006年XX市全民创业先进个人,2007年XX市农民致富创业带头人称号。1.2 运营状况1.2.1.主业发展情况合作
9、社所在地XX县属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基地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现已建立高效生态茶园11万亩,全县茶园整体通过无公害认证,XX县是全国贫困县,农业劳动力价格低廉,因而生产成本较小,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合作社成立以来,合作社实行“市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会员的建议和广大茶农的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订单形式签订种植、收购保护价、茶叶加工等各项合作协议,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体;建立了财务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对入社社员的户产值、产量和产品购销量及股金进行了二次分配,对合作时间长
10、、信誉度高的农户,采取了加大投入、提高收购价格等方式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农资配送、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服务等;加强培训和指导工作,开办田间学校,结合农时和生产关节点做好新技术引进和推广,购置茶园修剪采收机,组建服务队,向社员提供技术及设施服务、上门服务。合作社和农户收益分成各按40、60结算,同时对合作时间长、信誉度高的农户,采取加大投入、提高收购价格等措施紧密关系,让更多的茶农获得产业化经营的效益。逐步形成“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新型农村合作经济模式,增加茶农收入、壮大合作社的实力,从而实现合作社与农户双赢。1.2.2主导产品生产及销售、盈利情况本合作社以生产“牯
11、牛降”牌香芽、毛峰及佛茶系列产品20余个,所有原料均来自于基地及合作社茶农,生产过程精益求精,所产茶叶具有独特的地域香和野花香,内含物质丰富、耐冲泡,其色泽萃润,肉质高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绿明,以其形而诱人、以其香引人,产品投放市场以来,供不应求,急需扩大生产。目前,合作社购置了茶叶初制机械、机剪机采设备10台套,已发展茶园基地1000亩,直接带动合作社员153户。合作社通过提高收购价格、合作社茶农人均收入增加社员收益,2010年合作社年终返利29.81万元,比2009年14.93万元增加14.88万元,合作社社员年人均收入由2009年不到3100元,发展到2010年的4500元,
12、辐射带动丁香、XX等乡镇茶农2000余户、年增收100万元以上。2005、2006、2008年多次被评为XX市供销合作社联社“先进专业合作社”。1.2.3 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2010年末,合作社总资产209.39万元,销售收入为220.85万元;截止2011年9月30日,合作社总资产233.3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76.50万元。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具体情况,详见下表1-2:表1-2 项目单位2009、2010年度主要财务指标一览表单位:万元 年度指标名称20092010资产总额(万元)177.48209.39固定资产(万元)126.98145.01流动资产(万元)50.5064.38负
13、债总额(万元)101.74105.01所有者权益(万元)75.74104.38实收资本(万元)6.536.53营业收入(万元)185.47220.85净利润(万元)24.9349. 69净资产收益率(%)32.9247.60社员分配收益(万元)14.9329.811.3 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2008、2009、2010年以来,先后获得各级财政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总计6.5万元。二、项目立项背景2.1必要性分析茶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优势农产品,绿茶是国内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国内就采用蒸青方法加工绿茶;我国绿茶产区分布广,凡有茶叶栽培、有茶叶生产的地方,几乎都有
14、绿茶生产。近年来,国际、国内茶叶市场发展迅速,尤以“有机茶”为代表的纯天然、高品质、安全的绿色饮料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茶业已成为丘陵、山区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项目区XX市XX县地处长江中下游皖南山区,生态环境优越,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境内自然条件优越,空气和土壤质量较好,适宜发展无公害、生态茶、有机茶,所产茶叶不仅品质好,而且无污染。历史上是全省重要的产茶区,如“九华佛茶”、“XX香芽”、“雾里青”、“仙寓香芽”曾一度享誉省内外。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山区投入相对较少,加之受交通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丧失了许多发
15、展机遇,经济受到很大的制约,发展缓慢,财政困难,经济落后。XX被列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之后,为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时山区缺乏必要的脱贫技能和手段,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差,农民守着丰富资源过着艰苦日子,生态环境持续破坏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XX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81%,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典型山区县。XX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是历史名茶主产地,是全国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茶叶)
16、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进入新世纪以来,XX县委、县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尊重XX实际,因地制宜提出“绿色XX、皖南茶乡”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发展“三农”的机遇,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大力推动茶产业化进程,实施名优茶振兴工程,建成生态茶园11.2万亩,茶业生产和加工茶叶总量4500吨,产值2.16亿元,茶叶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加工能力不断增强,茶叶品质逐年提高,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全县90%农户做茶叶事、吃茶叶饭,农民人均收入50%来自茶叶,XX人均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收入均居全省前列,成为XX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主要的途径。随着化肥、农药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茶叶生产得到了很大
17、发展。但是由于在生产上投入了大量的高能物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农业耕作制度不合理,农用化学品投入依赖性强,农业面源污染时有发生,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恶化,使土地和农产品受到污染;一方面冲击了茶园生态系统,破坏了这个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另一方面是促进了茶园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浪费,产品质量下降。加之XX山区茶农多数依赖于传统技术和加工方式,茶园较分散,良种茶园不多,管理不够精细,茶业产业化程度低,茶叶利用仍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度开发,名优茶加工设备较少,加工技术及品位较低,产量未成规模,导致在价格上不能体现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中不足,茶产业整体科
18、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茶农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等,制约了当地茶产业比较优势的发挥,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和茶农增收。所以我们茶叶行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扩大有机茶生产、努力拓宽国内外市场,实现茶业增效、茶农增收。近年来,XX茶叶专业合作社围绕XX县委县政府打造“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总体目标,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运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用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按照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猪沼-茶(林果)生态种养模式和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按照标准化、特色化、科技化建立高
19、效茶园示范基地,提高茶园单位面积的效益、带动茶农增收;引进相关设备、先进生产线和加工工艺,不断扩大生产加工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走生态农业产业化之路。2.1.1 项目建设是完善产业链、促进茶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本项目的实施后,以发展优质茶原料基地为支撑,将分散的茶农组织起来,做好茶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联结,按照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的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了产业从基地种植到加工的良性循环、发展。一是按照“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组建茶叶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管
20、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实行订单生产,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将农民连接起来,有利于形成茶叶种植规模化、加工专业化、经营一体化,实现农户与合作社利益“双赢”;二是及时按市场价收购收购鲜叶加工,不仅彻底解决茶农卖茶难,而且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农民从繁杂的制茶劳作中解脱出来,建立优质原料基地;三是通过引进的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用科学技术提高农户的种茶效益。增强茶农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把科技进步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提高茶农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引导农户逐步摆脱传统的种模式,向依靠种植新技术,逐步提高综合效应。随着在项目种植区不断发展,从而形成市场
21、连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格局,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建立系列化服务体系,发展订单农业,确保了原料的供应和质量;经深加工成优质生态茶产品,延长了产业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了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不断地赢得产品市场,大大推进了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带动使当地茶产业真正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促进茶叶产业迅速壮大崛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功立业。2.1.2项目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就业门路狭窄,增收渠道单一。茶产业采收、加工、销售
22、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农户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和有效组织生产,存在很大盲目性、风险性。只有利用本地可用资源开发各类社会需求的产品,促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内联基地、外扩市场,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引导和带动山区丰富的特色茶产业向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一村一品”示范基地。通过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实施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及二次返利等反哺基地。项目以生产市场畅销的生态绿茶为目标,大力推广生态绿茶优质高效种植加工技术,可构建起优势产业绿色群体,进一步将皖南山区茶产业做大、做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茶产品档次
23、,对XX县乃至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将发挥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通过企业的发展,市场、加工产品销售及需求信息,合理配置农业资源,解决了产后收购、加工、销售等系列问题,随着产前、产中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增就业岗位20人,辐射带动项目区400余农户人均年增收798元,农民从产业化合作中利益不断得到提高、保障,种植比较效益得到提高,形成了产业从基地种植到加工的良性循环、发展,形成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是项目区广大干群的迫切愿望,是库区、深山区XX县茶农脱贫致富途径。2.1.3 项目建设是实施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因茶园过度开发,导致了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
24、受到严重破坏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XX县作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安徽省旅游经济强县,2010年被多国驻华使节授予“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XX,皖南茶香”和“内抓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外抓飞地建园培植财源”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把生态保护作为我们各项工作之重。近年来合作社大力推广和应用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和工艺,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设备工艺,工艺布置做到紧凑合理、物流畅通,运输路线便捷,提高设备加工效率,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挡次,形成了名优茶、大宗茶、功夫红茶等不同结构的系列产品,根据不同的等级
25、的鲜叶原料和品质,可制成不同级别茶产品。将春茶生产名优茶及有机茶等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将碎末和碎渣也可以加工成袋泡茶,提高茶叶原料加工利用率和优质率,将茶粉尘、茶渣等加工成茶饲料,添加到动物饲料中;或将茶废弃物等堆沤成有机肥,用作粮食、茶园、果园及农业生产的高效植物肥料,最大限度减少废茶及加工过程浪费,延长产业链,从而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引导茶农,改变传统耕作模式等措施,合理规划,建立良好的蓄水、排水系统和道路系统,实施茶园覆盖技术,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通过项目实施,大力推广和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工艺流程采取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工艺布置做到紧凑合理
26、、物流畅通,运输路线便捷,提高设备加工效率,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设备工艺,提高皖南山区茶叶加工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挡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茶叶原料加工成品率和优质率,开发,生产名优茶及有机茶等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优化茶产品结构,使茶粉尘、茶渣等生产抹茶及茶食品,提高茶叶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废茶及加工过程浪费,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引导茶农,改变传统耕作等措施,进行合理规划,注意分散建园,建立良好的蓄水、排水系统和道路系统,增加地面覆盖有效控制农民对茶园的过多开发,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
27、失。2.1.4项目建设是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对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项目单位致力推进茶产业化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广大茶农组织起来,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规模化经营,以良种化、产业化、品牌化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广优质、高产、稳产管理等实用技术,按照标准化、特色化、科技化建立优质原料基地,提高茶园单位面积的效益、带动茶农增收;特别是核心龙头企业的自主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成功地解决了加工初期产品质量问题,提高茶产品质量和制茶品质,技术创新能力进入先进行列,专业合作社现有的生产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
28、扩大生产。为了实现XX县茶业提质增效,促进茶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提高茶农种植技术和生产水平和茶农组织化水平,促进山区传统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传统加工向采用先进技术的转变,把当地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地解决“小群体”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实现一村一品集约化经营,发展壮大了山区特色主导产业;既提高了农民发展组织化程度,又壮大了合作社的实力,使XX茶叶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在合作社的协调和服务中,扬优避劣,更好地开拓国内外市场,广大茶农积极参与、企业尽力推动,对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财政增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承办单位尚处于成
29、长阶段,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因此,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补助,可解决项目建设的最大难题。同时在接受国家农发办的指导和监督下,项目的建设将为XX县茶产业发展锦上添花。2.2 优势分析2.2.1 自然资源优势XX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深山区扶贫重点开发县,属亚热带季风润气候区,年均气温略高于16,无霜期234天,年均日照时数1731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05千卡/cm2,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气候温和,光照富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高达81%。项目区属典型卡斯特地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宜茶叶生长,
30、为项目提供了肉质肥厚鲜嫩的茶叶原料、富含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素,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名优绿茶主产地。2.2.2 原料品质优势项目所在地XX市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XX县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基地县。安徽省特色农业示范县及安徽省重点产茶县。农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得天独厚。XX县现已建立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1万亩,全县茶园整体过绿色食品原料认证。XX县人均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农收入居全省第一。资源优势突出,生产资源丰富,具有项目开发的全部农业条件。项目区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工业欠发达,土壤、水质、大气受污染程度低,
31、所产茶叶有效成份含量高、纯度高、低农残的自然品质优势。通过合作社技术培训和推广,中低茶园改造、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等措施,保证原料品质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注重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产品质量,管理规程和绿茶国家标准(GB14456-2008),产品极具质量优势。2.2.3 产业政策优势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都鼓励支持发展茶叶的产业化经营,鼓励支持发展茶叶的设施化生产,制定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组织,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将优质茶产业开发列入重点扶持对象,属准许和鼓励发展项目。安徽是产茶大省,为推动安徽省茶叶产业化健康发展,省政府
32、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安徽省茶叶产业化发展规划,鼓励引导茶叶产业化经营和茶业经济结构调整,推广茶叶生产先进技术,大力扶持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牵动力强的省级龙头企业。2009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快茶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山区、丘陵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加快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具有重要意义”,茶产业“241”振兴工程已经全面启动,计划用5年时间,新开辟茶园20万亩,并将无性系良种茶园在安徽省的比重提高到40,以使安徽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翻一番。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基地建设、壮大龙头企业、加强茶叶品
33、牌建设和拓展市场销售空间等方面促进茶产业升级。茶产业属于生态农业,发展茶产业有利于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XX市为国家级的生态经济示范区,XX县是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的试点县及国家扶贫开发县。XX市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及本地区的特点与实情,将茶产业列为经济开发的重点。XX县实施“151强龙工程”,将茶产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和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全力推动。本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符合XX县发展规划;生态茶加工项目扩建,属于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对象,是鼓励发展项目。具有政策优势。2.2.4 技术优势近年来,合作社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成员都有着多年茶叶生产的先进经验,县茶叶局作
34、为技术指导单位能及时提供茶叶生产的各类技术指导,茶叶种植技术成熟,合作社采取“五统一分”的经营机制,即“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和公户管理”,对农户进行生产扶持和保护价收购,促进优质的稳定原料基地建设,资源丰富、品质优,即可保证了加工所需的优质茶原料,也降低了运输成本,有明显的成本优势。2.2.5 基础设施优势项目区位于省道325线,厂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距XX市、安庆市仅70公里,至合肥294公里,安庆长江大桥、沿江高速、铜九铁路已经建成通车,九华山旅游机场完成项目选址,县城距沿江、合黄高速,铜九铁路、九华山机场在50公里范围内。为项目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运输条件。项目
35、区基础设施完善,通过建设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640公里,100%的行政村通车,通向项目区道路实现的黑色化、硬化,便于基地种植和产品收购运输。一个以县城为中心,省道为骨架,县道为连接的城乡公路网已基本形成。项目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通信设施齐全,通讯畅通。为产品、原材料的运输以及对外开放创造了便利条件。2.3 市场分析2.3.1 市场发展前景生产现状:茶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是最世界上大的产茶国、消费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之一。目前,我国茶园面积约占世界的50%,居世界第一,而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31%,2009年,我国茶园面积约2800万亩、产量约
36、130万吨、产值近300亿元。安徽省茶园开采面积172万亩,生产各类茶叶7万吨,其中绿茶6.1万吨,占87。2008年,全省茶园面积、产值均居全国第6位,但茶叶产量在全国的位次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第3位下滑到目前的第7位。XX县位于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的皖南山区XX市,XX县种茶历史悠久,据文献通考载,宋代全国有名片茶26种,其中“仙芝”、“嫩蕊”产于石埭县(今XX县),是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产茶县,是历史名茶“祁红”、“雾里青”的发源地和主产地,先后被列为是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国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
37、(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安徽省特色农业示范县及安徽省特色蔬菜基地县。2010年建成生态茶园11.2万亩,茶业生产和加工茶叶总量4500吨,实现产值2.16亿元,产量基本持平、产值增加5%,其中,名优茶近800吨、产值9000余万元,增长8.6%,名优茶生产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格局。XX人均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收入均居安徽省前列,全县90%农户做茶叶事、吃茶叶饭,农民人均收入50%来自茶叶,茶业成为XX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主要的途径。需求现状: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料越来越受各国消费者青睐并在和咖啡、可可等饮料的竞争中占有优势。从全球来看,饮茶之风日盛。近年国际市场茶叶需求量
38、为280万吨左右,而且还在以每年2.9%的速度递增。国内茶消费速度以两位数快速递增,2003年突破了50万吨,到了2009年达到了98万吨,绿茶保持出口龙头地位、市场呈现产销两旺态势。不受污染的纯天然的生态茶、有机茶食品,更是满足了当今广大消费者追求健康安全的消费需求,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稳步增长,在产地及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拥有了较大的市场,出口表现更为良好,出口欧美的优质绿茶价格比普通的茶高出200%,市场正以年20%增长,总体上市场供不应求。特别是国内加大了农残控制、产品质量管理等,提高了茶叶品质,茶叶内销、出口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我县近年来茶叶产销统计资料,XX县主导产品生态茶因得
39、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生态农业栽培模式,产品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畅销国内外市场,生态茶、有机茶的销售价格较一般常规茶叶销售价要高30-50%。特别是名优茶是普通绿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如,XX天方公司的雾里青500g(下同)达到了2880元,XX合作社开发的香芽类达到了1000元,就是普通的毛峰类茶均价在100元左右。“生产的系列名优茶具有独特的地域香和显兰花香,滋味鲜爽,内含物质丰富、耐冲泡。产品自开发以来,深受广大消费都喜爱,远销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大中城市,市场供不应求。市场前景:近年来世界主要产茶大国都出现了内需明显增长的趋势,而同期的产量并未明显增加。世界粮农组织分析,近十年世界
40、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在2.9%左右,由于绿茶饮用价值高于其他茶类,消费量增长更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茶文化底蕴的挖掘和弘扬,绿茶消费增长达5-8%,做工细、品质优的生态茶市场开拓空间大。国内也是绿茶消费量呈现快速递增发展态势,国内饮茶人口占总人口的20%,人均消费茶叶仅0.33公斤;同期世界净饮茶人口2.6亿,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为1.54公斤,若国内消费量提高到0.5公斤,则年消费量增加到4万吨以上,市场挖掘潜力很大。受劳动力紧缺和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茶叶产量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世界市场供求紧张状况将加剧。开发纯天然、高品质的生态绿茶,正好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市场前
41、景广阔。项目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生产工艺独特、先进,产品具有品种好,品质优的特点,随着国内外经济不断好,不受污染的纯天然的生态茶、健康茶饮品,必然也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2.3.2市场风险分析2.3.2.1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一是项目区经济总量少、人均水平低,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发展速度横向比不够快;农业产业化总体进程较缓慢、农民快速增收困难;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增长依赖少数企业,自主创新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发展后劲不足,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民营经济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二是长期以来合作社产品销售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市场购
42、买力有可能因此减弱,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若国际市场发生大的变化,则会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三是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和规模化生产,另外农民先期种植投入成本太高,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2.3.2.2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一是项目单位要加强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加大对农户指导和培训力度,提高种植者生产技能、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二是项目单位要不断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实施技改增效、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特色品种,提高质量,创新工艺,发挥效率,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程度,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开发客户,建设营销网络,不断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同时通过与
43、竞争对手联盟、形成价格和运营机制的动态联合,保证各方能获得更好的利润。三是本项目为农产品基地及精深加工扩建设项目,是国家及地方政府所支持的产业,在宏观政策层面不具备较大的风险。要争取政策扶持,通过自筹资金、社会集资等方式扩大融资,加速企业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上层次、上台阶。四是该项目的实施,通过茶叶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茶农种植技能和水平,同时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合理开发,提高了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对高新技术在茶叶加工行业中的应用起到引领的作用。对于我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茶业精深加工水平、增强茶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2.4 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
44、支持情况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XX县XX茶叶专业合作社章程,在申报项目XX县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前,分别征求了合作社成员意见,并经合作社理事讨论通过,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调研,编写了XX县XX茶叶专业合作社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项目上报前于9月29日召开了合作社代表大会,全体参会人员对申请该项目具有的强烈的愿望,一致通过,同意项目申报和建设内容,同意项目资金筹措和收益分配办法,并形成决议。三、项目目标本项目以本地优势茶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依托,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通过推广茶叶种植技术成熟,开发优质茶资源、生产生态茶产品,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健全农村服
45、务网络体系,农产品信息更加通畅,培育产业化经纪人。壮大农民合作组织,促进XX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生产高附加值的系列生态茶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以销定产。结合合作社目前的资金、管理能力、人力资源及营销网络等,初步拟定项目方案表3-1:表3-1 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一览表序号产品名称生产规模(吨)市场价(万元/吨)预期产值(万元)预期销售(万元)1特级茶(香芽类、毛峰类)320.0100.01301202生态茶统货178.015.0180170合 计20310290在原有的1500多亩的茶园的基础上,新建高效生态茶园基地630亩,其中改造中低产茶园50亩,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0亩,建立有害生物综合
46、治理基地500亩;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广160人次;进行茶厂技改和清洁化改造,新建生产仓储设施300m2;改扩建名优茶加工生产线1条,开展公用工程配套建设,提高其生产加工能力,促进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通过项目建设,达产年新增茶叶生产能力20吨,新增产值310万元,可实现销售收入290万元,利税新增60.25万元。项目建成后,合作社茶叶加工能力达到100吨以上,加工产值500万元以上。四、项目建设方案4.1 主要建设内容4.1.1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安徽省XX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原料基地建设:在合作社所在地XX镇XX村。加工厂建设:在合作社现有茶叶加工厂内扩建。拟建地点交通相当便利
47、,是当地茶叶主产区。地势平坦,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周围环境对生产影响较小,并且供电有保证,地下水水量充足,水质较好,完全可以满足生产、仓储和销售的要求。4.1.2土地类型项目建设地为XX县XX镇XX,土建工程安排在合作社茶叶加工厂内进行,原料基地是合作社员茶园建设。4.1.3来源方式土地来源为农户、村集体提供,根据合作社章程,通过社员大会,由社员自愿方式加入。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开展一条龙服务体系,以订单形式发展。4.1.4建设面积项目建设地现有面积1500余亩,新建高效优质茶园基地建设面积630亩,根据项目建设的内容要求,依据每人社员发展意向和入社时面积,确定社员建设高效优质茶园面积。4.1.5 主要建设内容1、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围绕基地建设,引进优良品种3-5个;推广低产茶园改造、立体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科学修剪采摘、茶园合理耕作、地面覆盖、机剪机采等现代茶叶生产技术。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和基地农户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160人次。使得茶农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