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的研究.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9162415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的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的研究 题目: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 教师观 学生观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萌生,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正确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在目前的教育事业中是相当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摈弃旧的教育观与学生观,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重新认识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当注重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教师行为的转变。尊重学生并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有差异的人、

2、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只有理解并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育工作者。1 前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正确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在目前的教育事业中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应当注重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教师行为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摈弃旧的学生观,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重新认识学生这一主体。尊重学生并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有差异的人、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只有理解并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育工作者。2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

3、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中小学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地位和角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地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 探索者。因此,积极能动的教师形象取代了消极被动的教师形象。2.1 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2.1.1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

4、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1.2 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2.1.

5、3 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2.1.4 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2.2 教师行为的转变2.2.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

6、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缺点和过错的学生。其次,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最后,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2.2.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观和做人。2.2.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

7、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2.2.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这种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作为课程实施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平台”呢?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笔者认为,只有正确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共性特点和个体特征,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针对性,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有效帮助,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全面和谐发展。观念是行为的灵魂,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学,我们应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是一个结构性的概念,它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

8、等。教师树立怎样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制约着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取得;同时,它又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教师来讲,树立正确、科学、合乎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观是十分重要的。3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学生观3.1 对传统的学生观的质疑 3.1.1 “学生要服从老师 ” 这种认识的思想根源在于:一是“师道尊严”的历史传统;二是以学习前人经验,认同社会文化为主的教育模式。不少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必须听从教师的教导,服从教师,这样。在教师于学生的关系上,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出路在

9、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一变师长为朋友,把教师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二变知识的传授者为研究创新的指导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的研究探索活动,又完全不能代替学生,只能当好引导者和研究伙伴。三变教师权威为尊重学生。教师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进步,可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来源。 3.1.2 好学生太少了 这种认识的思想根源在于:一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把考试分数作为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二是教育发展还不能为大多数人提供升学机会的精英教育的产物。我国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还不够发达,考试竞争激烈,它直接影响对学生要求要的思想观念。三是教学方法手段的落后。教学方法手段严重滞后于社

10、会发展的要求是当前教育实践中的普遍现象。 “好学生太少了”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往往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人,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学生观。要走出这个误区,就必须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按照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首先,要改革不合理的考试制度,全面评价学生。其次,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解决教育供求的矛盾。 3.1.3 现在的学生不好教 产生这种认识确实有一定的实际基础。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加上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确实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存在不少去点毛病。如果一切求全责备,那你可能找不到一个完人;如果要沙里淘金,那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点”。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就的发展中的人,有巨大潜能,都是好学

11、生。因此,认为学生尽是缺点的,也是一种学生观上的误区。要走出这种误区,关键在于树立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优秀人才的观念,而不是对学生求全责备。首先,要积极赏识学生,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和成绩。其实,还要善于发扬学生的长处和优点。3.1.4 学生不会学习 这种认识的思想根源是多方面的:一是对学生发展特点的片面认识。有些人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必须依靠教师的帮助才能有效地学习。二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对教会学生学习重视不够,仅从掌握知识来看教师讲授。三是现有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和师范教育的不足。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是从实践中摸索和向其他教师模仿获得的,阻

12、碍了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学习,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要认为他们不会学习,而要加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其次,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我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锻炼提高。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2 释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3.2.1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人,也就意味着他们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在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都还处于变化之中,趋向与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承认他们与成人有质的区别,不能求全责备,

13、更不能施以讽刺、挖苦、辱骂,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要理解他们的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更要善待他们,用教师的一颗爱心去温暖和感化他们,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点,才能以一种培养的观点去对待学生,积极发挥教育的作用。 3.2.2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应该看到,现实生活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存在着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因此,教育要促进学生心理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必须牢固树立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全面的人的观念。 3.2.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以学习为其主要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这种特点区别于日常生活和工

14、作中的学习,也是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动机、性格、气质和思想基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探究的人,忌讳教师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教师应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吸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3.2.4 学生是有差异的人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都处在各自的发展水平线上,都是独特的,

15、在知识、智能、兴趣、特长、性格、个性品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提倡个别化或个性化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知识、智能、兴趣、个性、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也是现代科学学生观很重要的基本内涵。 3.2.5 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世界。教育工作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责任,在课程的开设及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切实考虑学生的社会性需求和社会性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除了包括兴趣、爱好、愉悦、成功感、理智感等非社会性体验,还包括自尊、关怀、公开、公正等社

16、会性体验。社会性体验是新课程背景下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学习方式上进行合作学习,体验角色转换,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也是具有责权的个体。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评价的设计中都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愿望。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责任的个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换言之,即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要对他们有制约,不能放任自流,使之逐步学会负责。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一个有责任的个体,也是一个有权利的个体。在新课程背景下承认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是有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

17、现代教育所要求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4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观与学生观的重建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萌生,而旧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方式依然顽固地存在。重建是在新旧观念斗争中进行的,只有对旧有观念进行反思、批判,才能孕育出新的观念。我们对原有的教师观与学生观进行批判,在扬弃的基础上重建新型的教师观与学生观。 4.1 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往的学校教育注重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而新课程除此之外,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着力点更多地落在形成的过程中而非结果上

18、。这就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意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并创造获取成功的条件和机会。4.2 尊重学生人格,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人,他具有与教师平等的人格,因此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要赞赏每一位学生,教师要设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过去那种“学生毕竟是学生”,教师处于长者的地位,强调“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是“弟子”、“门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要“听话”,尊重

19、教师的权威,这样的观念已经完全过时了。现在新型的师生关系完全是平等的,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指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讨教学的问题,师生双方始终保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课堂气氛,以求得新的发现。 4.3 在教学方法上建立起新型的学习方式 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构建起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个性的发展目标,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

20、究发现、合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4.4 切实转变教师的角色身份 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这也是确立新型学生观的具体体现。作为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努力做到这样几个转变:第一,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第二,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第三,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知识的研究者 。 4.5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施教 人的成长其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给学生知识和本领,强调在尊重学生发展多样性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要,提供多样的发展空间和资源,为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形成提供最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发展,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