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山西省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研究.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9161640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山西省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山西省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山西省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山西省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研究.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专业全套优秀毕业设计图纸学年论文山西省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研究 专业名称: 经济学 班 级: 经济121601班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 要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整个经济结构而言,它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地区结构等许多内容。这些都很重要,也都面临着调整的任务。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重要。因为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就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产业的优化升级成为山西省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本文就山

2、西省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理论研究与数据分析,对山西省的发展现状、发展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山西省产业布局的进展和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为后文对问题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随后结合山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对山西省结构布局调整提出了产业关联度和外向程度低等问题。文章最后针对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山西省产业调整与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发展现状;持续发展目 录1 引言12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 22.1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2.2 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2.3 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3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23.1

3、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展43.2 山西产业结构布局存在的问题 84 制约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分析 94.1 生产力水平低导致农业发展落后 94.2 布局不协调制约第二产业发展114.3 经济落后阻碍第三产业发展 125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145.1 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145.2 适度放慢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速度 145.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45.4 加强旅游业的开发投入 155.5 大力发展山西优势产品、潜力产品 15结 语 17参考文献 18附录 19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速了世界范围内商品、资本、劳务、人员的自由流动,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4、依赖,既联合、合作又相互竞争的局面将进一步增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是,我国的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主要问题表现在:三大产业之间不能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结构、产业地区结构失调;生产要素不能有效流动,产业之间缺乏关联机制等等.由于历史的日积月累,改革开放后政策向东部地区的倾斜,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以及中、西部地区的问题等,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等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解决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西部大开发作为地区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了

5、区域平衡发展的目标: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为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创造条件,实现西部地区居民生活福利的改善和共同富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国土的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实现国内经济一体化。 山西省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特征上与西部地区相类似,而且在地理上位于中国北部黄土高原,处于黄河流域的中部,与东、西部都有密切的联系,适于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因而,西部大开发必然会给山西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山西的实际情况看,要把这次难得的机遇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就必须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2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一个

6、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整个经济结构而言,它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地区结构等许多内容。这些都很重要,也都面临着调整的任务。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重要。因为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就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就山西省来讲,产业结构问题是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山西省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也极大地影响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后劲。因此,可以说,调整产业结构是振兴山西省经济的关键。2.1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加快山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山西经济“一煤独大”,发展方式粗放,抗

7、风险能力较差。在山西实施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试验,有利于创新资源合理开发、资源产品价格形成和收益分配、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等体制机制,解决长期积累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有效防范周期性波动,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 是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产业结构升级,是整个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内容。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就必须准确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行政手段进行压缩和控制,效力是有限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高水平的项目把低水平的项目挤出市场,淘汰落后的东西要把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结合起来,通过产业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新的良性循环。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是经济结

8、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解决。2.3 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山西省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关系着山西人民的福祉,也关系着全国经济是否可以持续健康地发展。对于这样一个以煤炭、有色金属作为主要经济资源的大省,如何实现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如何实现经济结构转轨,如何转变其环境污染状况,已经成为我们这些在外求学的山西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对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进行一些阐述。3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山西省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已经取得一定进展。3.1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展山西的产业结构是以能源和原材料

9、工业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这个结构建立在国家能源需求、地区资源优势和本省产业传统的基础之上,是山西省产业发展长期选择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地区间比较经济优势和全国空间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产业结构的演进呈现良性发展趋势,在优势的能源产业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各行各业都有有了相应的发展,演进的方向是健康的,它符合全国总体发展战略的需要。看表1.1。 表2.1 山西省主要年份三大产业产值图 单位:亿元19901995200020032005200820102012第一产业80.8168.7179.9215.2262.4505.5554.5698.3第二产业210.4487.1858.4

10、1389.32357.04179.75234.06371.6第三产业138.4378.1807.5852.11611.12370.53412.44863.0总产值429.61033.91845.82456.64230.57055.79200.911932.9 从表2.1可以看出,山西省自1990至2012年之间,GDP总量在不断增加,从429.6亿元增加到11932.9亿元,总量翻27倍。而且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增长也十分迅速,其中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最大,其总量增长了30倍,是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山西的三大产业的发展也各有特色。山西得天独厚的煤及其它矿产资源优势和地处中部的地理位置,形成

11、了山西煤炭工业的比较经济优势。而我国能源、原材料供应长期紧缺的善又加速了这种优势的发挥,形成了山西雄厚的能源工业基础。多年来的重点建设则促使山西原材料和重型制造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山西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总体来说,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在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在逐年上升,从图2.1中可以看出:图2.1 山西省1990年-2012年三大产业比重图 从图2.1中可以看出,在1990年,山西省三大产业比重为18.8:48.9:32.3,第一产业对经济贡献率还是很大的。到了2012年,三大产业比重为5.8:55.6:38.7,第一产业的经济贡献率明显

12、下降,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上升到55.6%,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在上升,达到了38.7%。而且从图中也可以直观的看出,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在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比重有较小起伏,但总体来说在21世纪,都维持在55%左右,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造成这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山西一直以来的市场定位:能源型大省。再加上煤炭的开采对土地也有很大破坏对第一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山西省三大产业发展至今,也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产业比重明显不合理。看图2.2。图2.2 2012年山西省与全国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图比较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2012年,山西省的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全国48.7%的平均水平,第一产

13、业与全国平均水平几乎相持平,第三产业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图一的原因一样,这也是由于山西长期以来的市场定位所导致的。现在国家提出经济发展转型,从上图我们得出,山西的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3.1.1 山西农业发展进程说到农业的发展,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状况。纵观山西的地形,我们不像河南那样一马平川,山西的地形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两山夹一盆”,左手是吕梁山,右手是太行山,中间是盆地,山西又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看表2.2。表2.2 山西省主要年份农林牧渔总产值 单位:万元总产值农业林业牧业渔业19901247781889037782752761704299199529967512033

14、892133136817463122602000322354421833031272588966671631620054837972281738416515314858822694520064418484292154315342011940342333920074983892322648217585614018043488120085959205366160520240518536774232020099087428556335266704723094255260420101047848366899376500892508360610972011120756867671421734651295

15、692775187由表2.2可以看出,山西省近年来第一产业总产值增长迅速。这其中,农业的规模最大,总产值最高,所占第一产业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仅次农业的就是牧业,总产值比重接近1/3。再次之就是林业和渔业。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山西省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山西为北方省份,地形多山,多盆地平原,所以种植业比较发达,多山的地形也使得山西的牧业和林业发展迅速。 山西的农业为山西第一产业主要的支柱产业。山西农业品种繁多,主要以小麦、玉米和各种杂粮为主。看图2.3 图2.3 山西农业及农业区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小麦和玉米主要分布在山西的中南部地区,谷子一类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这主要是由

16、于山西的地势等原因造成的,山西南部运城地区主要为大盆地平原,地势比较平坦。 图2.4 山西省主要作物种植比例及其产量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发现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作为粮、饲兼用的玉米种植比例逐年上升,而支柱型粮食作物-小麦近年来种植比例逐年下降,这是一个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必须遏制小麦播种面积下降的现象。主要作物单产量都在逐年提高,但由于受播种面积下降的影响,谷子、棉花总产量处于下降趋势,其余作物总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就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扩大小麦播种面积,科学调整粮、经作物种植比例,合理配套农耕、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尽可能满

17、足作物需水要求,以保障21世纪粮食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3.2 山西第二产业的发展成就3.2.1 第二产业独具资源优势作为一个能源重工业大省,山西发展靠工业助推,山西转型的关键也在于工业。原煤、洗煤、焦炭、生铁、粗钢、钢材、原铝、氧化铝、水泥、发电量1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除焦炭下降3.1%外,其余9种保持增长。2013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煤产业投资完成2206.9亿元,同比增长28.6%,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73.4%。相比之下,煤炭工业投资完成799.5亿元,同比下降10.9%,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26.6%,山西产业结构正朝着合理化方向迈进。 工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全省

18、正在向煤、电、油、气多元能源的格局转变。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将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壮大了一批地方企业,潞矿、长钢、天脊、防爆、潞宝、常平等龙头企业,有力地支持了工业发展,形成了煤炭、炼焦、化工、钢铁、机械、电力六大主导行业共同拉动经济的局面。 产业集中度有所提升。随着资源整合的进一步加快,山西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全省煤矿数量由2600多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企业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保留矿井70%规模达到了90万吨以上,并且要求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3.2.2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年,发改委制定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七大产业。山西也根据山西发展的实情,制定出了山西的九大战

19、略性新兴产业,它们分别是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生物产业、煤层气产业、新闻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看图2.5.图2.5 2012年山西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经济贡献率由图2.5可以看出,在2012年以进装备制造业、建材工业和特色食品工业为主新兴产业均保持较快增长,它们对山西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超过12%,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3年,我省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进程,工业投资内部结构发生明显转变。其中,装备制造业是山西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山西省最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产业。3.3 山西省第三产业后来居上3.3.1 发展历程山西省

20、第三产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至现在,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第三产业活动单位以国有、集体为主,在产业层次上以传统行业为主。到80年代中期,我省第二产业比重超过了50%,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第二阶段:90年以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三产业随工业化的推进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由于1993年,我国实行电煤价格与市场煤价并存的煤炭价格双轨制,受此影响,我省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变慢,使得第三产业份额一度超过40%。第三阶段:2004年,供需双方可一定程度上协商确定电煤价格;2006年,电煤价格完全市场化。至此以后,我省第二产业又有了较快发展,使得第三产业增速反而有所降低。到2010年三次产

21、业结构调整为6.2:56.8:37。3.3.2 第三产业发展呈现新特点 (1) 第三产业发展不仅吸纳大量新增劳动力,还吸纳部分一、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图2.6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图 由图2.6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13年,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比例在不断增加,由原来的30.9%增加到46.8%。说明第三产业创造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吸纳的劳动力越来越多。 (2) 第三产业总体规模扩大,占GDP比重增大,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这一部分在山西省产业结构现状里面就有介绍,此处不再重复。 (3)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不但传统的第三产行业保持快速增长,一些新兴的行业如旅游、房地产等部门也发

22、展迅速。4 山西产业结构布局存在的问题 山西经济结构是以高度依赖煤炭资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具有典型的资源型、初级化特征,全省三分之二的县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现在山西产业结构中的潜在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并日渐突出,表现为结构档次低、效益不高、转换功能不强、适应市场能力弱、受控度高、出入市场的主动性差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结构向趋重演变,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增长赖以外迁扩张,运行质量不高,高购入、低产出,高速度、低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4.1 基础性产业地位不牢固 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很低,受自然力控制的成分大,作业方式原始,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改变,产业素质低下;交通运

23、输和邮电通讯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对山西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很难形成经济发展的科技推动和人才支撑。 4.2 支柱产业单一,置换缓慢 山西煤炭产业地位相当牢固,在工业总产值中占到25%左右。以煤炭为首的八大产业位置序列从未发生过根本性变化,受新能源工业的制约和影响,山西煤炭工业近年来已走向衰落阶段,发展乏力,这是山西经济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 4.3 产业关联度低 产业链短加工深度不够是导致山西产品的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主要原因。各产业内部结构失衡。农业始终没有解决好种植业与大农业之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的关系,工业的初级化程度持续扩张,以矿产品位主体的初级

24、产品和原材料产品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出的三分之二以上,轻重工业严重失衡。 4.4 产业的外向程度低对外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力或贡献率不高,传统的名优产品的市场准备不足,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结构趋向同化现象严重,山西地区与地区之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趋同不利于各地区之间各种经济资源、经济成分的优势互补。上述种种问题反映了山西产业结构低级粗放、效益不高的弊端,严重延缓了山西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过程,直接影响了山西的经济发展。4 制约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分析4.1 生产力水平低导致农业发展落后4.1.1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保障。虽然近年来我省基础设施得到

25、明显改善,全省粮食产量连续几年稳定增长。但是由于山西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山区和丘陵,水资源匮乏,中低产田所占比重较大,而且生产和气候条件紧密相连,自然灾害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主要包括:(1) 水库水总容量数量少,农业生产用水更少。 众所周知,山西是一个严重缺水的省份,山西从建国以来之修建了730座水库,截止到2012年,山西水库总容量达到69亿立方米。 图4.1 2012年山西以及周围四省水库总容量调查表(单位:亿立方米) 由上图可以看出,截止2012年,山西的水库总容量在周围

26、的省份中是最少的,河南由于小浪底水库和三门峡大坝二而使其水容量达到402亿立方米。同样缺水的陕西省水容量量也达到77亿立方米。图4.2 2011年我省三大产业生产用水比重 由图可以看出,我省的三大产业用水严重不均衡,尤其是第一产业,还不到10%,农业生产用水及其短缺。因为政府把大部分资源都投向第二产业,还有地下水超采严重和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也造成水资源严重不足,农业生产供水更少。(2)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业投入结构不合理 与其他国家相比,山西省截止2011年,财政农支持占全省财政总支出还不到8%,比例非常低,而同为农业大地区的泰国,越南的这一比例则占到了15%以上。欧盟的已经占到45

27、%以上。相比之下,山西省的比例及其低,农业发展得不到重视。4.1.2 劳动者素质低,农业科技转化率低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部分都是农民进行生产,他们共有的特征是文化素质低,心理素质弱,品德素质不完善,科技素质欠缺,身体素质较差。再者就是农业的科技化程度不高,这与上面所说的劳动者文化素质低也有一定联系。图4.3 山西省与全国农业平均科技贡献率比较由上图可以看出,2013年,山西省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为44.3%,而农业部公布的去年农业平均科技贡献率以达到55.2%,山西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1.3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落后山西省缺乏向蒙牛、伊利等大型产业化水平非常高的农产品企业,无法带动

28、农业的发展。图4.4 2010年全国龙头企业数量由上图可以看出,在2010年,全国共有1253家龙头企业,这其中山西仅占32家。可见山西的农业企业数量的确不多。另外,山西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大不强,规模偏小,辐射和带动力有限,这不仅影响了其的市场竞争力,还延缓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4.2 布局不协调制约第二产业发展4.2.1 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在工业结构方面,山西的轻工业和重工业比重的比例也存在不平衡问题。看表3-1。表4.1 山西省主要年份轻重工业产值及比重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亿元)比例(%)产值(亿元)比例(%)2000175.214.31041.785.72003205.812.51473.5

29、87.52005295.46.084555.593.92008458.64.589565.395.42010671.35.3811800.194.62011883.75.5415130.194.5 从表4.1中可以看出,虽然轻工业的产值在逐年增长,由2000年的175.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83.7亿元,但是其增长幅度要小于重工业的增长幅度,而且轻工业所占工业比重在逐年下降,由14.3%下降到5%左右。重工业的产值增长幅度很快,其所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也提高了将近10%。由此可见,山西的工业结构比例也存在着极大地不平衡。4.2.2 所有制结构亟待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

30、发展,但同发达省市相比,国有经济的比重还很大,非国有经济的规模不合理,调整所有制结构的任务依然很重。4.3 经济落后阻碍第三产业发展4.3.1 整体发展缓慢、层次偏低山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层次偏低,生活性服务业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较高层次上代表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技开发、金融保险、文化教育、法律、物流、信息咨询服务业等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的GDP占第三产业产值的较低,而较低层次的传统第三产业,即批发和零售、交通仓储、餐饮住宿和劳动服务业的GDP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较高。4.3.2 收入状况制约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多年来,山西在收入分配总体状况明显改善的同时,居民收入

31、增长缓慢且不同收入群体及其内部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的状况严重制约着山西第三产业的发展。虽有增长,但尤其农民收入亦然增幅缓慢。而引起广大民众普遍关注的是,不同收入群体及其内部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看表4-1。表4.2 山西人均GDP与城乡居民收入全国排名近年来山西人均GDP与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排名对比 年份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1517182006151519200714151920081418222009182322201018242320112024232012212524表4.3 山西城乡居民收入表收入构成2013年(元)比上年增长农村人均纯收入715412.5工资

32、性收入372517.3家庭经营纯收入25047.2财产性收入15510转移性收入7709.1城镇人均纯收入2245610工资性收入162168.3家庭经营纯收入122117.2财产性收入35919转移性收入62177.5 从上表可以看出,山西人均GDP属于中间,近年来虽有增长,但增长缓慢。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在个人收入差距中,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是较为突出的,我们一般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来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山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96:1,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起步于农村,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民劳动积极性的提高

33、,这一时期农民收入增长很快,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为1.66:1,在随后的几年里,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镇,城镇居民由此体会到改革给自己带来的实惠,199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为2.73:1,其后又缓慢缩小为1998年的2.2:1, 2000年为2.48:1,2005年为3.08:1。可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始终呈现出“扩大缩小”交替出现的格局。 从上表也可以看出山西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从2013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收入较高,可支配收入多,而农村纯收入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人们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也就没办法搞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依仗

34、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山西要想把第三产业搞上去,就要首先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5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遏制三次产业间的协调度下降的势头,在今后的产业调整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5.1 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必须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性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首先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观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增长,保证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引导农民进行多元投资。大力发展粮食水果和蔬菜加工业,为农业的中间产品创造新的市场,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 5.2 适度放慢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速度首先适度限制采掘业,重点转换工业

35、经济的增长方式和提高其经济效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要充分考虑山西的实际情况,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大力推进信息化,使工业化的发展与信息化能结合起来,互为动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5.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首先要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产业如:金融保险、通讯、房地产、信息、咨询等,提高第三产业在总产出的比重,其次继续完善各地区的法律法规,保证市场活动主体的公平。第三,通过高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提升。5.3.1 加大邮电运输旅游业的投入及管理,鼓励消费现阶段要想发展第三产业,就要加大邮电运

36、输旅游业的投入及管理,鼓励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假日外出旅游的人数将增多,这就需要有良好的运输网络,而且随着人们联系的日益紧密,邮电业也变得必不可少。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完善交通网,保护和管理好旅游区的环境,尽量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推动第三产业中的一些基础行业的发展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5.3.2 加大政府在基础配套设施等公共产品上的投入, 加大公共产品的投入,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即加大教育经费支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制度等等。积极推进市场化建设和扩大开放,政府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5.3.3 注重基本建设投资适当加大对社会的建设规模也即要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基本建设投资,基

37、本建设支出的多少以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大基本建设投资能消除经济中“瓶颈”问题。他的增加使建设总规模也进一步增大,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电力,能源,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然而面临我国现阶段投资过热的现状,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出路,才能较大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5.3.4 增加就业岗位,不断发展新的服务领域 因为第三产业实际上还可以说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所以可以增加许多就业岗位,不断发展新的服务领域,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参与到第三产业中来,这样不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我国的城市化速度,也能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由于第三产业

38、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政府也可以加大补贴,进行一些免费培训等形式采取第三产业就业优惠政策,激发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积极性5.4 加强旅游业的开发投入 尽快实现旅游资源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使山西成为旅游大省,旅游业集旅游、娱乐、商品消费于一体,对促进服务产业的水平,提高山西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山西在国内及国际上的声誉起着重要作用,山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人文资源丰富,历史遗迹、名人足迹星罗棋布,其中全国现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72%以上在山西境内,仅存的4座唐代木构建筑,全在山西境内,山西被史学界称为“中国地上博物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山西目前保存下来的各种不可移动文物有

39、35000多处,国务院先后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山西有五座,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6处,省内文物古迹景点可成为全国之最的约有60多处,从文物的数量与价值来说,山西在全国是相当突出的,谓之文物大省当之无愧,因此要大力宣传,深挖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5.5 大力发展山西优势产品、潜力产品 以潜力产品为切入点,选择具有潜在优势的产品为切入点这是调整产业结构大思路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优势产品和潜力产品的共同之处都是具有战略带动意义的产品,对一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一般都是规模效益比较突出的产品,其区别在于优势产品是目前已经成为现实的比较优势的产品,而潜力产品则是还没有成为现实的优势产

40、品,通过扶持扩大规模,就能转换为优势产品。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调整产业结构的逻辑思路应以优势产品为切入点,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山西的优势产品太少,不足以承担山西经济增长的重任,另外目前的优势产品是就山西现存的产业结构而言的,这样越扶持越调整很可能导致产业结构的越刚性化,因此应该选择那些不仅具有战略带动性,而且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技术先进、附加值高、规模效益突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潜力产品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切入点。 5.6 加速山西企业组织模式的改造目前条块分割的企业组织模式降低了山西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感应度,是造成山西经济“慢半拍”的重要原因。改造企业组织规模、实施产业链顺序组织企业集团是解决山西经济

41、“慢半拍”的有效措施之一。以往组建企业集团之所以收效不大,问题出在没有按经济规律办事,集团内部没有真正实现利益一致,许多是长官意志主导的“拉帮派”行为。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组建实质性的企业集团,尤其是应当鼓励山西企业与沿海企业、外资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只有当山西企业生产过程、经济利益与处于生产链前沿的企业融为一体的时候,山西经济“慢半拍”的现象才可以得到解决。结 语 加大第一产业的资金投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山西省的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过大而产值比重过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影响产业结构效益发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第一产业资金投入不足则是关键

42、。因此,应增加对第一产业的资金投入,促进第一产业资源结构的合理配置,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增强第三产业对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服务功能,提高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效率和发展潜力,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因此,促进第三产业的结构升级,要重点发展旅游、广告等现状服务业。适当加大对第一、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调整山西省三次产业间资本投入结构,促使产业间相对劳动生产率减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山西省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参考文献1鑫国区域城市“攻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第75页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北京:

4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233页3郭万清中国地区比较优势分析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第77页4周叔莲中国地区产业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 第95页5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第174页6中国统计年鉴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7中国统计年鉴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8山西统计年鉴2013 山西统计局9山西统计年鉴2012 山西统计局10姚士谋 汤茂林 陈爽区域与城市发展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第301页11李志强 山西蓝皮书: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张改枝 转型期间山西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012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3李卫东,彭建勋 循环经济:山西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社会出版社14 郭泽光 山西资源经济转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2014 2013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5杨家栋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探索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第3页16郅润明 山西旅游业发展研究 山西人民出版社17涅克拉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