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提供全套毕业设计,欢迎咨询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 业 论 文题 目: 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入 学 年 月 2010年4月_ 姓 名_ _ 学 号 1000 专 业_ 会 计 _学 习 中 心_ 校本部 _ 指 导 教 师_ _完成时间2014年4月13日目 录摘要2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基本理论3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3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动机41、权益筹资动机52、管理者提高报酬动机53、提升公司形象动机64、避税动机65、满足债务契约动机7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手段81、资产重组82、收入确认93、会计政策选择94、关联交易10五、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盈余造假)的防范措
2、施111、提高管理层职业道德水平112、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123、完善治理层对管理层的监管124、完善会计准则135、改进盈余管理惩罚机制13参考文献15致 谢16摘要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历来都是广大财务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也饱受争议,同时也是世界财务管理类公认的难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机制的成长阶段,产权结构和市场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广大市场投资者还不成熟,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控制、管理腐败、财务欺诈的规范和约束机制和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因此,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第一,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广大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有利于维护社
3、会经济秩序,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第二,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有利于丰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评估绩效与报酬计划、证券市场监管等理论与实务问题解决提供了依据;为会计准则的更好执行、完善和修订具有参考意义。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产生了各种经济衍生物,本文将研究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也属于其范畴。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的决策信息含量,使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盈余管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且容易误导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损害他们的利益,造成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4、。我们必须承认,盈余管理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同时认知它是一把双刃剑。本文将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产生作为研究起点,并对盈余管理的产生动机进行介绍及研究,并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对如何避免盈余管理成为利润操纵的手段以及如何正确和有效利用盈余管理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提出观点和建议。关键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措施。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一、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基本理论 “盈余管理”历来都是广大财务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也饱受争议,同时也是世界财务管理类公认的难题。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国内外会计界专家们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目前相对权威且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有两种定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给出的定义:盈余
5、管理是指在GAAP(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种定义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给出的定义: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会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一项会计行为,但其手段并不仅局限于会计方法,同时也涉及到上市公司管理当中所具有的其他职能。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会计准则的范围内,上市公司管理人员为了实现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和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研究盈余管理,必须结合上市公司管理的其他职能。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借助于合理合法的会计手段来实现的,目标是得到一
6、种令管理当局满意的财务报告结果,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务成果是否满意的重要参数。因此公司管理当局为了明确或解除受托经济责任和减少各种债务约束的限制,必然会通过借助盈余管理来实现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或管理人员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总目标,进一步让公司获得未来生存、获利和长期发展的潜力。正因如此,盈余管理表现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一项各国公司财务理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二、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盈利预期的压力,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中国经济实
7、践证实目前,在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已经非常普遍。但是,部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运用超过了合理的界限,即已经超出了会计准则、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这种“过度”的盈余管理,使得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危害资源有效配置等等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积极作用。截止2012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2494家比2011年底增加152家,第一股东持股份额显著高于第二、第三股东,脱胎于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改制与转制的脱节问题依然存在,第一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支配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现象屡见不鲜。证券市场发展不够完善使得上市公司成为众人争抢的“香饽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谋利的愿望
8、。例如:2010年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随意更改业绩、虚构客户等方式粉饰财务报告、虚增资产和利润,从而达到“迎合上市需要”;浙江东方2004年实现利润19143.6万元,净利润10201万元,正常经营利润5339万元,其中处置资产产生收益3236.87万元,占公司当年净利润的31.7%。公司2002年、2003年、2004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59%、10.29%、10.34%,连续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在10%以上,2004年顺利配股; ST寰岛是通过与关联方的资产置换和股权转让实现“摘星”在2007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兼并、资产剥离、资产出售和股权转让等各种资产重组方法优化
9、资产、提高利润,在2007年中报上果然出现了净利润3725.05万元的大跨度转亏,这无疑是资产重组的贡献。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动机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所是涉及的财务关系相当复杂,上市公司财务关系是指上市公司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与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与债务人的财务关系,上市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上市公司与职工的财务关系,上市公司与税务机关的财务关系,上市公司与社会的关系。由此产生的财务关系方即为:权益人,债权人,债务人,政府,职工,内部各单位,税务机关等。不
10、同的财务关系对盈余有着不同的要求。通过评估和考量他们不同的需求,因此上市公司盈余的管理也有着大相径庭的动机。1、权益筹资动机权益筹资动机这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而言的。上市公司筹资后,债权人有三个层次的要求:首先要求上市公司能够归还本金,这是债权人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偿还本金的要求得不到保障,那么债权人利益受到了最严重的侵害。其次要求上市公司能够按照约定偿还利息。最后希望上市公司能够即时的以现金付款。事实上,上市公司处于盈利状态时也有可能保证不了有足够的现金来偿付本身的债务本息。一旦上市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不能维持正常的支出,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权益筹资动机是我国上市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11、的主要动因。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包括向社会公开募集和向原股东配售)应当符合如下条件: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率平均不低于10%,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若发生重大的资产重组,则不得低于6%。若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达不到要求,而又希望上市筹资,便存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况且,经过盈余管理粉饰的报表看起来盈利能力很强,能够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因而能够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实际上,多项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现象,尤其当上市公司有权益筹资的动机时。财务报表分析者可以结合上市公司未来几年内的融资计划,另外考察其他一些异常情况来判断是否存
12、在盈余管理。2、管理者提高报酬动机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和激励方案是建立在税后收益的基础之上。在国外,还有很多上市公司将高层管理者报酬与股票价格相联系,即便如此,股票的价格也是与上市公司的税后收益密切联系的,所以都可以归结为将报酬建立在税后收益的基础上。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这种激励机制为委托代理关系设立了一种激励相容约束,有利于使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按照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去努力工作,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这样,理性的经理人便会千方百计使利润最大化,当实际的利润达不到合同的规定时,经理人便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以使利润符合“标准”,从而使个人收益最大化。当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时,
13、企业也会进行盈余管理。一种情况是一些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经营者为避免被解雇进行了盈余管理;另一种情况是即将退休的高层管理人员,常常会采取使报告收益最大化的策略,以增加他们的奖金;第三种情况是新上任的高层管理人员会进行大冲洗,注销一笔巨大资产以提高未来盈利的可能性,这种情况在我国己经出现。公司首脑更换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清理不良资产,处理坏账和存货,这一方面是为了摸清家底、盘实资产;另一方面是为了明确责任界限,既对新的决策层负责,又对股东负责。同时,清理的结果是当年公司出现大额亏损,但也为来年的盈利打下基础,这类公司一般也称为“主动亏损”公司。3、提升公司形象动机公司上市对公司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提高
14、了企业知名度,许多公司在上市以前默默无闻,无人知晓,无人关注。但上市之后却成为证券市场上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热点,股价高涨、公司的知名度大幅提高。公司股东和高层管理者的声誉和能力也与上市公司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形象往往与上市公司的形象俱荣俱损。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不佳或出现亏损公司的股票就会进入“垃圾股”的行列,公司的形象也随之受损。因此,可以说证券市场是展现公司形象的重要舞台,公司的盈利及其他利好消息都有利于吸引投资者,提升股价,树立公司良好形象,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上市公司的股价与各方面的利益直接相关,股价上涨会给公司经营管理者、公司职工及其投资者带来极大的好处,他们持有的股票价值
15、会急剧上升。为了提升公司形象,一些上市公司便会对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进行盈余管理。4、避税动机避税动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避税动机是十分明显的,报告的收益少了,自然税收也就少了。即便税收法规对上市公司的收益费用的确定有严格的规定,但它还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因而若能“合理”地减少利润,上市公司便会少交税收,从而使所有者的权益增加。在我国,运用盈余管理进行“合理避税”更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完善;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选择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税法对有的上市公司在一定年限内实行优惠税率,那么该上市公司便可以在该优惠期内,尽量调增利润,按低税率纳税,待以
16、后适用高税率纳税时,再调减利润,从而达到少交税的目的。对于盈余管理,所得税可能是一个最明显的动因。然而,由于税务部门是采用税务会计的规定来计算应纳税款的,因此,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上市公司操纵的空间。但是,对存货发出成本计算方法是用后进先出还是先进先出法的选择可以算作是一个例外。有研究表明:希望减少税负的上市公司通常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财务报告。当价格上涨时,相对于先进先出法,采用后进先出法通常可以降低报告收益和减少税负。但我们也会发现在价格上涨时,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选择用后进先出法。事实上,上市公司既可以选择后进先出法降低盈利、减少税负、增加现金流量,也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提高盈利、增加税负、减少
17、现金流量。对于我国盈余管理的税收动机,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截然不同。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表明:私营上市公司大多表现为虚减利润,以达到税负最小的目的;而国有上市公司则大多表现为虚增利润,以形成代理业绩好的经营形象。上市公司因证券管理制度(如配股、挂牌)的存在,往往表现为将利润尽可能做大,以绩优股的形象出现。至于利润虚增引起的税收支出,不但不会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减少,而且会得到绩优公司的称号,还会给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带来声望和政治前途。5、满足债务契约动机债权人与债务人签订债务契约时,往往有某些限制上市公司可能损害债权人利益行为的条款,如对发放股利的限制,要求不得进行超额贷款和是大量增发新债,要求上
18、市公司计提偿债准备基金,或是对某些财务指标(如利息保障倍数)的要求。上市公司为了不违反债务契约,可能会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报酬有显性报酬与隐性报酬之分,这在我国特别明显。前者为公开的薪酬,后者则多指非金钱的好处,如声望、政治前途、在职消费等。尤其当上市公司是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时候,报酬制度与人事制度缠在一起。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而言,声望和政治前途也许是他们更为看重的报酬。当然,这些隐性报酬与公司业绩也呈正相关,而评价管理人员业绩在现阶段最重要的依据是会计盈余,故隐性报酬也是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时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诱发盈余管理的其他契约动因,其中一个主要的例子就是长期借
19、款合同。典型的长期借款合同中包含了保护性条款,防止经营者采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如果违反合同的代价是高昂的,公司经营者自然就会千方百计避免违约。实际上,他们甚至尽量避免出现违约的可能,因为一旦出现这种趋势,经营者的经营自由就会受到限制。因此,盈余管理就作为降低违反借款合同可能性的一种手段出现了。 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要把握的便是盈余管理的方向和程度,使上市公司盈余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分配,满足各方面的愿望和诉求,让上市公司向一个美好的未来前进。1、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拥有者、控制者与企业外部的经济主体进行的,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
20、重新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对设在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资产重组是上市公司为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实现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等行为。统计数据显示,一些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秘密往往在于资产重组。如1997年度,四川峨铁、深华源、莱英达资产重组带来的投资收益占其该年度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817.46%、353.39%、323.36%。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可以分为股份转让、资产置换、对外收购兼并、对外转让资产。股份转让:即上市公司将其持有的其他公司股权予以高价转让的行为。资产置换:即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与其他公司的优质资产置换,同时确认资产增值收益。对外收购兼并:即廉价
21、收购非上市上市公司盈利较高的下属上市公司。对外转让资产:即由上市公司以外的上市公司高价购买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由上述资产重组的手段,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经济行为的实质在于利用交易时间差,在会计年度结束前进行重大的资产买卖,确认暴利,或者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关联上市公司之间进行“垃圾换黄金”的不等价交换,将上市公司外部巨额利润注入上市公司内部,以及将亏损输出上市公司,实现利润转移。根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置换增加盈余的行为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注销巨额资产这通常出现在上市公司组织结构发生变动的时期,如组织内部的结构调整,上市公司兼并与上市公司合并,或是雇用新的首席执行官,另外,由于中
22、国证券市场独有的监管制度(如对某些公司进行ST),这时,如果上市公司不得不报告亏损,管理当局便夸大这一亏损额,计提一笔巨额的费用,把未来发生的费用列支当期,以便提高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因此,若财务报表表明有一些巨额的费用被列支,报表使用者应该提高警惕,这可能是存在盈余管理的信号。不过,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这种方式将得到极大的遏制。2、收入确认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中,日常经营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收入必须同时满足五个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
23、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第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三、收入的金额能可靠计量;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可靠计量。而这五个条件的判断和确认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某些特殊的收入其确认也需要特殊的认定,这些都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企业只有在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的时候才能确认收入,有的时候实物虽然已经转移,但是其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如产品的规格、质量等不符合合同的要求,或是上市公司把实际上应该视为代销的产品在实物转移时便确认收入,或是将某些伴
24、有退货条款的产品在销售时便确认收入,这些都属于提前确认收入。递延确认收入则是反过来,如上市公司有时为了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上市公司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依然不确认代销产品的销售收入,或是对附有退货条款的产品销售在退货期满时仍不确认收入,这样便会减少当期的收入,从而减少当期的利润,在此基础上的财务报表便做出了不实的呈报,因此可能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3、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其中,原则是是指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适合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原则;基础是指为了将会计原则应用于交易或事项而采用的基础,如计量基础(即)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25、、可变现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规定采用或选择的、适合本企业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具有选择性、强制性、层次性等特点。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盘点。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一、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二、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三、进行会计估计并不会削弱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可靠性。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一些会计政策的变更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合并范围的确定等与公司当期的会计盈余甚至未来期间的收益密切相关。盈
26、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的区分就在一个“度”上。如何把握这个“度”要看措施运用得当与否。如果盈余管理运用不当或者没有把握好“度”不仅不会促进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还会使公司的经营困境进一步恶化对管理者本人和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尽管盈余管理运用不当会造成负面影响但只能将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规范和引导是可以防止盈余造假的。4、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一直是上市公司常使用的手段之一关联方之间的购销、租赁股权转让及置换、资产转让及收购以及担保抵押资金占用等,都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形式。也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
27、是否收取价款,如关联方之间的购销业务、代理和租赁等。同时新准则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上市公司合并中均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得关联交易更加有利可图。上市公司采取非关联化手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关联方交易一直是各方监督的重点,即使再隐蔽的手段也难免不被揭露,所以上市公司也有意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另一方面,是因为新准则修改后的导向,如新上市公司合并准则将上市公司合并为同一控制在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前者合并时使用账面价值处理,后者合并时使用公允价值处理。关联交易之所以成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也有其特殊的经济和政治背景。从上市公司的生成机制来看,在股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国有
28、上市公司改组而成。改制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另外,上市公司业绩是考核当地政府部门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上市公司与当地政府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利益。当上市公司在经营中遇到困难时,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政府管理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提供了繁衍的温床。同样是出于操控利润的目的,上市公司很可能隐瞒合并双方的真实关系。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主要有关联购销、资产重组、托管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资金占用费、费用转移等。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关联购销,包括虚构业务量
29、、低价收购原材料和高价销售产品等方式。(二)资产重组,这里专指关联方之间的资产重组,因前已述及,不再赘述。 (三)托管经营(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一种方式是上市公司受托经营关联方的不良资产,同时收取固定收益。另一种方式是上市公司受托经营关联方的优质资产,在获得大量利润的同时,还收取托管费。 (四)承包经营,即将不良资产承包给关联方,由关联方来承担亏损,同时还可获得固定承包收益。(五)租赁经营,即通过租赁关联方的优质资产,支付较低租赁费的方式,获取高额利润。第六,资金占用费,即通过向关联方提供利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巨额款项,获得高额利润。 (七)费用转移,即上市公司将一些费用项目转移到其母公
30、司账上。如母公司为上市公司支付广告费,其理由是上市公司做广告有助于提高整个集团公司形象。 综上所述,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其实质是通过合法不合理的方式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将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向上市公司转移,而亏损则转出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多反映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一些项目中。另外,关联上市公司之间的资产重组是盈余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非实质性重组很难带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良性转变。五、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盈余造假)的防范措施 1、提高管理层职业道德水平盈余管理的行为与企业管理当局的道德水平以及道德评价标准存在密切的联系,因为盈余管理会使得财务报表中掺杂许多人为操作的因素财
31、务报表使用者很难从财务报表本身来准确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而其利益会受到一定的侵害。因此,需要建立起适当的道德标准以对企业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进行评价。对道德评价结果应该适当采取惩罚手段、大众传播媒介、示范榜样等方式,使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始终置于公司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各个公司应该建立起上市公司的信誉数据库,把所有上市公司能够收集的相关信息进行归档,实时进行跟踪,把每个上市公司的生存状况向投资者进行公示。此外,企业盈余管理主体虽然是企业管理当局,但公司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起到出谋划策的作用。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直接责任人,其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公司
32、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避免盈余管理的重要环节。2、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由于上市公司出于权益筹资动机、管理者提高报酬动机、提升公司形象动机、避税动机、满足债务契约动机的影响,容易使得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公司某些动机的需求而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弄虚作假,有的甚至是勾结政府谎报公司虚假财务及业绩,使得原本亏损的财务业绩变正或是原本应该当年盈利的利润转到下一年,这些操作严重损害了公司除管理层以外的理由相关者的切身利益,从而导致其对公司进行投资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此盈余管理成为有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为达到个人目的或是少数人目的而损害广大投资者
33、利益的非法工具。虽然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注册会计师面临的上市公司具体情况是复杂多样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套路的隐蔽和巧妙往往是独立审计的风险因素之一,提高注册会计师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能力迫在眉捷。首先,改革上市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由独立的第三方接管上市公司审计服务的“发包”权力,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以保证其进行实质性测试时,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公允性。其次,应由职业经验较为丰富和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的注册会计师编制上市公司审计计划及审计工作底稿,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盈余管理方式。再则,对注册会计师出具失实的审计意见,应对
34、造成的经济后果加大其承担过失的法律责任,以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执业质量。 3、完善治理层对管理层的监管在现行公司体制下,公司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绝大多数公司所有者不会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为了使经营者能保证所有者的利益不受损害,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监控机构便应运而生,公司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最高的决策控制机构。董事会的重要职责是监控公司财务信息处理的全过程,促使公司披露真实公允的财务报告。为加强董事会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监控作用,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完善董事会独立董事制度,公司董事会能不能有效发挥内部的监控机制作用,关键是独立董事人员的选举和其是否能充分行使职权,是否能在实质和形式上保持其独立
35、性。以便其能够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责,有效防止公司大股东或管理层侵害小股东或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二、设立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相应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成员将全部由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应占大多数并担当委员会成员召集人,并且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方面的专业人士。4、完善会计准则不当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会计准则的理解不准,或故意曲解以及执行不力所造成的,因此,应当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的模糊性语言和概念,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检查。如制定比较合理、规范、严格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时,应当更加明确地规定资
36、产减值准备的提取方法和提取冲回时间,有利于提高不同公司之间的可比性和同一公司不同时点的一贯性,以降低公司管理层在资产减值时间分布上和空间上的操纵性。此外,有必要要求公司对大额的减值准备进行较详细的信息披露,对于资产减值准备冲回的,应特别披露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提高披露信息的有用性;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会计准则应对不同行业的共同业务做出统一的规定;对不同行业或不同规模的公司所特有的业务做出分类的规定,使某一公司只能适用于其中的一类情况。5、改进盈余管理惩罚机制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法律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使得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或经营
37、者为了到达一些不正当的目的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非法的盈余管理活动,从而“中饱私囊”,这也成为一些人进行非法集资的一种手段,其不但有损公司未来的利益也给公司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伤害,也不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完善证券法、公司法和注册会计师法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认定和惩罚条款,加大对审计造假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二、完善审计诉讼体制。在财务会计报表使用者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决策失误时,应提醒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除了向企业及管理层提起诉讼外还应向注册会计师进行诉讼,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风险,进而提高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质量。三、证监会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证
38、监会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加大对股东违法占用、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查处,切实保障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利益不受损害;加强对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促使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和控股股东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坚守规范运作底线,防止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违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损害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在国外财务管理人员看来是一种公司内部的秘密行为,是一种损害公司广大投资者利益而使某些人员得到利益的一种手段;而在国内财务者看来可以理解为公司在不违背法律、制度及准则的前提下出于某种动机对公司的盈余进行适当调节的一种手段,其动机可分为:权益筹资动机、管理者提
39、高报酬动机、提升公司形象动机、避税动机、满足债务契约动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可以分为:资产重组、收入确认、会计政策选择、关联交易等方式。盈余管理既能给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好处,也具有一定的弊端,有待政府和社会共同做出努力来完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制度,从而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也使得公司的未来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任春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制定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
40、3。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6)、钟劲松谈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J.经济论坛2004,(4)。7)、龚光明盈余管理研究的新思路财会月刊2007。8)、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0,(9)。 9)、许敏、王伟.公司治理结构下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05,(4)。 10)、王生年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公司治理视角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11)、陈云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2009(12)。12)、刘建英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监管研究, 财会通讯,2012。13)、杨英基于新会
41、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财会通讯,2012。14)、何晶磊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中国审计报,2012。致 谢尊敬的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老师们:您们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郑大远程教育学习生涯转瞬即逝。论文也要接近尾声了,心情很激动。在此我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更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新奇老师,本文是在王老师的辛勤指导下完成的,王老师给予很多的宝贵建议和意见,使得我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祝: 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各位同学学习进步,郑大远程越来越好! 会计本科: 2014年4月9日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姓 名学号学习中心校本部专 业会计学本科入学年份2010年4月题 目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指 导 教 师 评 语 及 成 绩 成绩:_ 指导教师签名:_ 年 月 日答 辩 小 组 意 见成绩:_ 组长签名:_ 年 月 日论文最终成绩 最终成绩评定为:_ _ 年 月 日注:1、此表附在论文后面;2、指导成绩和答辩成绩按百分制记;3、毕业论文最终成绩分优(90以上)、良(80-90)、中(70-80)、及格(60以上)和不及格五个等级。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