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屯昌屯城休闲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屯昌屯城休闲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海南省屯昌屯城休闲农业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前言2第一章发展背景及必要性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第三章项目概况.8第四章公司加农民合作模式.9第五章主要建设内容.10第六章项目建设分期进行12第七章组织管理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2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第九章财务分析.17第十章效益性分析19结论21前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元旦、春节、五一、十一、清明、中秋、重阳等假日大幅度延长,“5+2”的生活方式渐渐地成为习惯,丰富多彩的休闲度假形式正在逐渐为中国百姓所接受。乡村休闲旅游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以产业支撑为特色的休闲农业,促进了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协调发展,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2、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具有显著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乡村旅游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而随着乡村旅游休闲化升级步伐的加快,乡村旅游产品也经历着从“观光”和“休闲”,从“农家乐”的简单模式到“休闲度假”的体验模式,从传统乡村旅游到现代乡村旅游的转变。第一章发展背景及必要性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成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等6大战略定
3、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专门论述了乡村旅游和森林旅游,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展示、田园观光、农业生产体验、瓜菜采摘、农家旅馆、特色餐饮、垂钓捕捞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等。应对国际旅游岛建设,屯昌发展休闲农业具备了客观条件。热带观光休闲农业在全国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使它对岛外的大陆各省及海外旅游具有吸引力。一是回归生态、回归乡村思潮的兴起、游客对休闲农业具有现实的需求。二是海南旅游景点众多,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休闲农业景点发展。三是交通运输日趋发达,海屯高速即使开通为休闲度假提供了方便。四是私人汽车的普及扩大了居民的出行半径,自驾游成为新的休闲方式。通过考察海口市加乐
4、湖村、龙鳞村、田心村等农家乐项目发现,许多因服务项目过于单一而遭遇“只有休闲,没有乐趣”的瓶颈,90%以上的游客都是白天游玩,晚上返回,到村里只能吃吃饭,看看风景,钓钓鱼,而没有任何其他好玩的项目,没有互动性的活动和更多娱乐项目,让游客感受不到农家乐真正的乐趣。农家乐都是村民自主开发经营,小打小闹,难成规模,引入企业经营规模化发展,来提升规模和档次,农家乐才能真正地“乐”起来。如何让游客真正“乐”起来,这是发展农家乐旅游值得深思的问题。据了解,江苏、山东、河北、云南、浙江、上海、天津、四川、贵州等地的乡村农家乐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当地政府在公共设施特别是道路、停车场等方面投入都很大,并帮助做了
5、详细规划,农家乐已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主力品牌,有些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个富有特色的景区。经济的繁荣,带给了人类丰富的物质享受,但同时也生产了体验乡村生活的渴望。这种现象在越是城市化的地区,其需求越大,由于紧张劳累的都市生活,使城市居民得不到宁静和安逸,“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休闲农庄”的民俗特色游逐渐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热点。随着“绿色环保”新观念的普及,人类渴望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心态日益迫切,这样的想法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因而加速了旅游者向往乡村生活的情景。2011年7月,屯昌县出台屯昌县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本项目正是基于这一市场开发热点应运而生,并依托屯昌的资
6、源促成本项目的建设。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作为推动消费结构、农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转变的最佳产业结合点,作为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的有效载体现代农业产业的休闲、旅游、度假、娱乐、种、养殖等多种功能,对于加速城乡经济社会融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适应就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近年来,伴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困难。而农产品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的持续下降,进一步弱化了农民在“农内”增收的潜力,致富农民必须到“农外”寻找出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只有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步调整就业结构,减少农业人
7、口,才能使农民获得平均的社会报酬,因此,转移农民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必然选择。一般而言,农民转移就业有两种途径:一是向“农外”的二、三产业转移;二是向“农内”的二、三产业转移。但是由于受到农民个体素质、知识差异、技术门槛和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二、三产业很难下沉到传统的农业领域,因而给传统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了难度。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找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的最佳结合点,为农民利用农田、农舍和山水生态资源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是促进传统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很好途径。特别是屯昌地处海南中部地区,只以农业为主,种(养)殖为辅,无重工业和矿产业支柱。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现代
8、农业产业是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休闲旅游产业,它的发展拓展了农业的功能,为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开辟了通道,增强了农村三次产业的综合发展能力。项目的建设适应了屯昌县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作为关联度很大的产业,它对优化农业产出结构,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对丰富农业功能,调优农村产业结构都具有积极意义。适应消费结构调整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攀升,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也随之不断升级。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用于居住、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高层次消费的支出则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到农村品味清幽闲适、纯朴自然的田园生
9、活,寻找一种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新鲜感觉。本项目充分利用了周边村镇丰富的资源,把旅游产业延伸到农村区域,迎合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拓展了旅游市场,丰富了旅游产品,创新了旅游内容,增加了旅游产业的供给层次,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和商业养老的社会需求。适应社会结构调整的需要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区域、农业领域,流向城市和二、三产业,城乡间的要素流动、人员流动、信息流动日趋频繁,经济联系越来发挥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城乡社会各阶层加速分化与融合,社会结构步入快速调整期,城乡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本项目作为一项沟通城市与农村、市民和农民、农
10、业与休闲旅游业的复合型产业,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农业、贴近农民、认识农村的机会,也为增进农村居民对现代文明的了解和认知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城乡交流,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第三章项目概况屯昌屯城休闲农业示范园位于屯城镇海屯高速出口海榆中线,离县城2公里,交通便利。作为本地企业海南屯昌玉海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现已拥有可自主开发土地160亩,公司与周边可用地300亩共同开发建设。远期建设规模460亩,首期建设规模118亩。首期建设项目包括农家乐木屋、特色餐饮、珍贵树种种植示范园、特色果树种植示范园、体验蔬菜种植示范园、趣味垂钓、野外拓展、体育休闲
11、等项目。项目主要体现在观光、休闲、度假三个方面。第四章公司加农民合作模式屯昌屯城休闲农业示范园主要采用“公司+农民”合作模式开发,以公司投资为主,将农业经济合作社的劳动力资源和本地特色资源引入项目中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能确实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公司长期租赁规划农用地为固定开发资源以及租赁农业经济合作社土地,农民以土地租金入股农家乐项目,参与农家乐项目的利润分成。同时,在农家乐项目还没有收益的建设初期,企业承诺保证农村土地租金的固定收益。二是雇用当地农民参与农家乐项目的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受益。三是大力扶持农民就近就业,通过培训和雇用当地农民,安排农
12、民到农家乐项目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花草管理、保安以及专项项目工作人员等岗位,解决50名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第五章主要建设内容项目主要以屯昌热带特种养种植场为依托和大同水库周边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综合开发。用地情况及主要建设内容:租地:160亩休闲农业:开辟农家乐、休闲垂钓、开心农场、疗养康复、农养培训基地等体验乡土情趣。附属设施建设,如园路、花坛、亭子、水池、池塘、四季果园等。1、特色餐饮:依托屯昌丰富特色的野菜、黑猪、虫草鸡、特种淡水鱼等特产,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2、珍贵树种种植示范园:在园区路网周边种植高效益乔木,分区套种兰草、南药等草本植物。(1)珍贵乡土树种种植含沉香园、花梨
13、(降香黄檀)、丁香等其他珍贵乡土树种混交种植。(2)果树种植含龙眼、荔枝、菠萝蜜等特种热带水果种植。(3)套种香草兰、紫罗兰、牛大力等热带珍稀草本植物。3、技术培训:农业技能、特种养殖。4、体育休闲:建设水库垂钓、水上休闲乐园和环湖环山的休闲。5、农家竹木屋:利用新材料,建设可自由移动、低碳无污染的度假木屋,做到既能游玩赏景又能度假住宿,充分享受屯昌优美风景和负氧离子空气。6、体验种植:种植各类果树、蔬菜瓜果、珍贵树种、香草等特色植物,供游客种植、采摘和观赏,体验农业乐趣。主要建设项目表建设项目数量占地面积(亩)竹、木结构休闲会所、特色餐饮120员工住宿12钓鱼场1060户外拓展基地140体验
14、种植区16珍贵苗木种植区132园区主干道设海南珍贵林木栽培,即景观林荫道。休闲餐饮农家28处,垂钓区10个。在风光带上游客既可以观赏涟水河田园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享受独具风味的农家特色餐饮,同时也可怡然垂钓。第六章项目建设分期进行第一期2012年3月2012年10月,总投资559万元。先期已投入先期流动资金投资77万元,用于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费、设计费、监理费、前期费、预备费。准备建设内容及面积:水电、道路修建;特色餐饮建设,占地20亩;生态鱼塘建设,占地60亩;休闲商务项目建设和百果园种植区,占地38亩。预算投入资金482万元。第二期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总投资278万元。与周
15、边农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扩大经营面积。主要建设无公害种植和良种养殖疗养康复中心,环水库的休闲项目,增加经营项目,最终完成对现有自然村进行改造,带动农民共同富裕。预算投入资金278万元。第七章组织管理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组织管理结构采取直线式职能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和逐级管理,逐级考核的直线分层次管理体系。下设生态园区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保卫消防部、环卫部、市场营销部、中央商务区管理部、生态农业观光区管理部、特种农产品展示区管理部、户外运动休闲区管理部。公司组织构架图总经理:负责主持中心全面工作;行政副总经理:分管办公室、财务部、保卫消防部、环卫部、修缮部、人力资源部;经营副总
16、经理:分管市场营销部、中央商务区管理部、生态农业观光区管理部、特种农产品展示区管理部、户外运动休闲区管理部;办公室:负责中心日常接待、对外协调、车辆管理、一般园内设施维修,文电收发传送等工作;财务部:负责内部财务计划制定、财务管理、会计事务、资金调度(包括融资操作)及外部收费管理;人力资源部:负责园区行政、人力资源管理、职工技术培训等工作,制定薪资方案;保卫消防部:负责维持正常秩序、日常环卫、防火安全等;环卫部:负责维护景区内停车场、广场、林道、公路、休闲区等日常卫生、垃圾清运、田园及绿地管理等;市场营销部:负责市场行情、产品定位、营销计划、旅游策划、广告宣传等;农技指导部:包括农业技能、特种
17、养殖培训中心、垂钓池等管理;生态农业观光区管理部:负责蔬菜园、百果园、农家采摘园、优质苗木种植基地管理;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估算范围及依据8.1.1估算范围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分区对具体建设内容按有关标准和实际情况逐一估算(包括绿化工程、安全卫生与环保、娱乐设施、服务设施、基础设施)。8.1.2估算依据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发改委投资20061325号);2、土建工程:以海南省2010建筑工程概算定额为依据,并参考当地同类工程建造价格估算指标进行概算;3、预备费用按照工程费用总额的5%进行计算;4、仪器设备以厂家报价和市场询价估算;8.2投
18、资估算项目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估算。8.2.1固定资产总额估算本项目的建设投资由建筑工程费、土地征用及租赁费、设备购置费、工程预备费、工程勘察设计费、建设期利息和培训等其他费组成1、建筑工程费生态农业园区功能区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需要投资482万元。2、土地征用及租赁费包括租地费、征地费和上缴规费。经估算,租地160亩,费用均价0.05万元/亩.年,租赁期为30年,建设期6个月,本项投资额共计482万元。3、设置购置安装费其中包括信息平台、给排水、消防、电力、通讯等所需设备的购置,需要投资121万元。4、预备费按工程费用进行计算,需预备费36万元。5、工程勘察设计费按工程费用进行计算
19、,需预备费37万元。6、其他费包括培训费及宣传广告费和其他客户费等,估算为4万元。7、建设期资金来源本项目全部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自筹资金和国家扶持资金组成。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760万元。8.2.2流动资金估算流动资金属于铺地性质的流动资产,它将被长期占用,只在项目终结年一次性收回,一般采用公司自筹方式解决。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行业流动资金占用比例估算项目建设流动资金投资估算,一般情况下,本项流动资金投资额约为482万元。8.2.3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前期费用+第二期开发费用+第三期开发费用77+482+278837万元8.3资金筹措8.3.1企业自筹及财政扶持企业自筹437万元,争取
20、各级财政资金扶持400万元。其中:前期企业自筹359万元,已投入先期流动资金投资77万元,用于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费、设计费、监理费、前期费、预备费;第一期预算固定资产总投资482万元:企业自筹282万元;需要各级财政资金扶持200万元。在第一期建设完成后试运行,会产生一定利润,可满足企业一部分自筹资金。在项目初具规模后,第二期预算投入现代农业生态示范项目总投资278万元:企业自筹78万元,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扶持200万元。8.4投资计划项目建设期2年,项目资金分两年投入。第一年投入559万元,其中已投入流动资金77万元;新投入固定资产资金482万元;第二年新投入现代农业生态示范项目资金278万
21、元。第九章财务分析9.1评价依据本报告依据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条)及国家现行的财会税务制度,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介。9.2基本数据9.2.1建设期的确定项目建设期6个月,项目计算期拟定为10年,其中第一年6个月为建设期,第一年底全面进入生产营业。9.2.2生产负荷预测第一个生产年负荷80%,年营业额500万元。第二年生产负荷100%,年营业额625万元。9.2.3收入预测项目建成投产后,年营业经营收入800万元。休闲商务区:580万元/年;生态农业观光区:80万元/年;农业技能培训:60万元/年;户外休闲区:20万元/年;其他:60万元/年。9.2.4总成本费用估算总成本费用
22、估算按10年合计计算1、水电费:估算150万元;2、环保费:估算80万元;3、维修维护费:估算为80万元;4、工资及福利费:估算为500万元;5、折旧及摊销费:估算为296.11万元;6、育林费:估算为186万元;7、财务费(利息):估算为300万元;8、管理费:估算为201万元;9、不可预测费:估算为240万元;10、消防费:估算为90万元;11、苗木购置费:估算为140万元;12、游客保险费:估算为80万元;13、其他费用:估算为300万元。总成本费用(包括建设期1年)估算3480万元。9.3税金和税后利润利润总额销售总额总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企业所得锐应纳税所得额税率。税后利润利润总额企
23、业所得税。1、税金:销售税及附加按销售收入的5%计算(按税法规定税率为8%),所得税按利润总额的25%计算。公积公益金按15%提取。本项目10年为国家创所得税779.03万元,销售税及附加226万元,合计为1005.03万元,年平均税收100.503万元。2、税后计算期利润为2734.1万元,年均273.41万元。第十章效益性分析屯昌屯城休闲农业示范园项目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把屯昌土地资源和优良自然环境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开发土地价值,建成后将成为屯昌乃至中部旅游的亮点,增加农民收入,公司在获得长足发展后也能反哺当地。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
24、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迎合了大众消费心理。2、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二、三产业交叉渗透深,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的变现速度加快。3、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
25、步伐。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善结合拓出新路子、找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4、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5、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农业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
26、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农业休闲生态园是一个新概念的休闲农家乐形态,我们将取众家之长,在以往同行的经验基础之上更进一步,超前思维,将生态园打造成为一个纯正的农业休闲生态园。结论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同时符合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建设充分发掘当地自然资源及人文文化,对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当地人民收入等具有积极意义,社会效益显著。从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年利率,财务净现值大于零,表明项目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从财务不确定性分析看,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项目从财务上将是可行的。河西村休闲农业园区创意成果 河西村休闲农业园区是按果园景观化、园区公园
27、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布局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体验活动区、亲水休闲活动区、民俗休闲活动区等功能区块,以河西村花果长廊、农家第一为目标,打造集“科学生产、农业观光、活动体验、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及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度假基地。 一、园区发展背景介绍 园区位于石台县横渡镇河西村,该村坐落于距石台县城东9公里处,面积23.4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组,总人口1785人,耕地面积647亩(其中水田616亩),山场总面积12000亩,茶园面积645亩。2006年,该村被确定为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石台、皖南茶乡”目标,从上个世纪开始,河西村民依靠地形和气候优势,尝试栽种果
28、树,因品质好、口感佳,颇受县城居民青睐。近年来,通过项目扶持,河西村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开始大规模连片发展果树,并呈逐年递增趋势。目前全村已沿河成片发展桃、李等经果林3000亩,年产水果200万公斤,畅销江苏、江西及安徽不少大中城市,仅水果一项户均收入达8000元,经果主导产业已经形成,河西村也因此有了“十里花果长廊”美称。同时,推出了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和“农家乐”旅游,集游园采果、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游项目深受游人推崇,2006年3月被评为市级生态村,2007年底河西村被县政府授予全县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2007年12月,又被授予为省级生态村光荣称号。2008年被确定为省特色
29、林业村。2011年9月被授予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河西村坚持以沼气为纽带促进生态村建设,建有沼气池351口,成为全县最早的“百池村”之一。在全县率先推广“猪沼果(菜)游”生态模式,保护了环境,节约了成本,村水果(李)全部通过了全国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2010年又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现正进行有机食品认证的申报。 河西村整合各类支农资金,结合群众投工投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改变人居环境。建起了纵横交错的排水渠和果园步道,铺设了直连省道的“村村通”水泥路,95的村庄内部道路都已硬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16个村民组均已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清洁卫生的自来水通向河西村家家户
30、户。新建的油纸街移民新村既能避洪灾,更体现了生态理念,统一风格,每户都有庭院、沼气,二楼均按一至二间标准间设计建设,白墙、黑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群掩映在大片的花果丛中,成为一道风景线。座落于河西村的太阳能路灯在全市率先点亮,还按标准化建设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改善了居住条件,美化了村庄,保护了水资源,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 河西村生态休闲农业园所在地国道、省道相连,交通便捷通畅。园区3000亩果园林平整有致,背靠河西典型的低峰山丘,蜿蜒溪流半环绕串联其中。园区占地面积2000多亩多为桃李种植用地,此外,还有竹子、香樟、枇杷等资源,放养有本鸡、鹅、鱼等,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山林资源,开发观
31、光休闲农业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总体而言,为园区发展生态休闲、乡村旅游所需的农业景观与自然资源要素提供了保障。 二、园区发展资源定位 园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按果园景观化、园区公园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项目规划充分融入地域文化与特色民俗元素,以河西村花果长廊第一家为目标,打造集“科技生产、农业观光、科普教育、活动体验、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农业休闲基地。根据村里现有毛竹、水流、瓜果、花木等资源禀赋状况,导入乡村文化并结合河西当地习俗,按照挖掘特色的差异定位要求,确定以水果文化、养生文化为规划主线,将园区定位为以观光型农业休闲、团体型乡村度假为主的乡村大观园性质的生态园。 三、园区
32、分区规划 结合自然地貌与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山体和溪水为骨架,支撑整个园区布局体系,以鸿陵河流分布顺势而下的河流方向为园区的设计中心轴,形成了“一轴两翼四区”空间格局。两翼:中轴南侧为休闲农业体验功能区域,中轴北侧为水系体验活动区域;四区: 管理接待中心、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体验活动区、亲水休闲活动区、民俗休闲活动区。 1. 管理接待中心(1)入口大门采用开放式设计。(2)入口景观广场:铺设大面积草坪,种有绿化树,鸿陵吊桥做为观景平台组织视野内的景观序列。 2. 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体验活动区(1)四季水果采摘;绿色蔬菜生产。(2)农事活动项目、科普学习实践项目、乡村休闲生活项目。(3)活动小广场为
33、休闲活动集中场所,并配套布局景观亭、垂钓点等休憩设施。 3. 亲水休闲活动区(1)沿水系设置若干水上乐园节点,与沿河的垂柳、桃花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亲水休闲走廊。(2)竹林景观:规划布置富有新意的休闲活动。 4. 民俗休闲活动区(1)民俗长廊:让游客在此感受生动的农耕文化。(2)策划民俗节庆活动:如桃花节文化、茶文化、农耕体验活动、乡村文艺表演等。 四、园区发展旅游合作模式 河西村乡村旅游发展合作模式只要以“政府+旅游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该模式既能发挥政府的指导、协调作用,又能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解决资金、经营管理等具体问题。在各利益主体发挥所长的同时,各利益主体也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合理
34、分享利益,由于此种模式很好的将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各利益主体追求价值目标存在一定差异的前提下,有效地避免了当地乡村旅游旅游业的过度商业化,从而为石台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经营模式中,政府主要负责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公司创造良好的投资开发环境。这一举动的内在动力来源于政府职能的要求,任何一届政府都希望在自己执政期间能造福于当地百姓,充分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三统一。横渡镇政府果敢、务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精神为旅游结构加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旅游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2010年,当地政府部门意识到本地的农业文化以
35、及自然资源景观正是开发旅游业的绝佳资源,最后经过调查分析,当地政府提交了开发河西村乡村文化资源以发展旅游业的可行性报告。当年的5月,镇、村两级和“泰美乡居”旅游结构共同投资60万元组建了河西村“泰美乡居”旅游度假基地。由公司负责开拓市场,推广乡村旅游文化。石台县河西村作为一个示范基地与泰美乡居率先开展了合作,在短短的5-6个月的时间,通过其组织到河西村休闲度假的游客达到千余人,游客反映良好。 为了做大乡村旅游蛋糕和维护自身利益,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河西村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以及农家乐经营户以自愿的方式加入“泰美乡居”组织,成为会员,目前已经发展会员200多户。农民水果合作社主要负责处理村民
36、参与旅游开发的各项事务,如组织水果销售,组织村民参加果树种植和维护技能和知识等各项培训,纠正农民错误种植,并对村民进行素质教育和行为管理,同时,合作社还负责维护村里的社会治安和环境卫生等。石台县石桥步水果专业合作社为协调旅游公司和农户之间关系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泰美乡居”作为该模式的利益主体之一,能够充分利用其广泛的网络资源优势,组织客源。旅游公司与旅行社共处在一条利益链上,旅游公司的经营意图有时必须倚赖旅游目的地的配合,在利益共生的基础之上友好合作。在利益分配方面,由公司对园区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接待分配,负责整个园区内所需的费用开支,并对住宿收入进行再分配,即上交政府税收和公共性开支
37、、村委会管理费和日常开支费用、各种活动费用以及市场拓展金。上述几项之和占公司收入的40%,剩余60%作为公司运作的费用和投资人所得收入。收入的分配比例为:村委会10%,农民合作社30%,公司60%。实践证明,泰美乡居模式兼顾了各利益主体利益,成功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有效地推动着河西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五、合作机构“泰美乡居”旅游公司基本情况 “泰美乡居”源起于远见旅游发展机构所专注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本着“远见卓识,责任良知”的从业态度,以全国连锁的基地建设方式和会员制的管理模式突出乡村旅游的品牌化与特色化,以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环境和农业观光
38、为资源,吸引城市居民以休闲、度假、观光、娱乐、养生、体验等方式带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项目。推广对象是社区的中老年人群,旨在让城市老人以健康、闲适、疗养的惬意方式享受健康、温馨的幸福晚年,在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现实和历史的和谐共存。 (一)理念经营起点:1、年轻一族:忙于创业、工作,整日劳顿,没有闲暇照顾老人2、退休老年群体:时间充足,精力充沛,阅历丰富,有能力,素养高,缺乏关心与照顾3、都市生活成本:物价上涨是全球经济的大趋势。 4、都市老人生命质量: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食物多为非绿色食品,很难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健康状况、生命质量令人担忧。5、政府压力:在
39、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后,养老、医疗早已是政府财政支出的大项,由于城市空气质量的下降,大笔的养老、医疗支出,使政府负担日趋加重。6、能源:夏季水电能源紧张,能耗加大;夏季室内外温差大,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7、公共交通设施:老年人乘车免费等相关老年人优惠政策的出台,加之晨练的需求,导致了本就拥堵不堪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愈发紧张,尤其是早晨上班高峰期间。 (二)泰美乡居基地核选标准 1. 温度条件:该区域夏季室内最高温度不超过30度,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10度。无需空调。 2. 安全条件:无传染病隐患源和自然灾害历史。 3. 区位条件:距离航空/列车站点城市不超过2小时车程。 4. 游览条件:2小
40、时车程内有一定游憩资源,农居所在地具有明显的宜居特色。 5. 支持条件:当地县(区)级政府有对口接洽部门,且非常重视。 6. 社会条件:此地民风相对淳朴、好客,治安条件良好。 (三)泰美乡居预期效果1、充分利用村庄大量闲置的民居,增添配套设施,改建成干净、舒适的乡居,让城市老人体验田园幽居,候鸟养老。由此一来,在综合利用闲置民居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满足了城市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需求,一举多得。2、农村过剩劳力经过专业培训,能够有效的做到专业服务人员就地化,实现劳动力当地就业。3、居民自己种植的农副产品是真正的无污染绿色食品,在保证到来的城市老人吃上无公害食品的同时,实现农产品就地直销。4、对
41、于城市老人来讲,在如画的田园乡居,呼吸自由自在的纯净空气,享受绿色美味,收获健康和喜悦,同安享幸福晚年。老人身心愉悦,自然健康少生病,从而,大大减少医疗开支。5、如果长期有合适的乡居异地养老,城镇老人可以考虑将城市房子出租,解决房源紧缺,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又能解决养老资金问题。6、城市退休老人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良好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加上准确的商业信息,可以推动农村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提升农村文化氛围。充分挖掘质朴的民风、民俗,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四)合作模式项目规划设计:远见机构全面负责泰美乡居基地所在村的接待标准及环境改造提升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
42、:由远见机构对基地农家乐户接待设置配套与改造提供专门技术辅导。服务培训:泰美乡居负责人员对泰美乡居基地农家乐户的服务人员进行统一的规范化服务培训。集中营销:品牌统一、科学策划、独具风格营销。将泰美乡居基地纳入到远见泰美乡居度假养老交换系统,进入远见泰美乡居全国的客源交换平台。(双方进行统一营销)客源输送:基地项目验收培训后,组织客人前往基地进行体验消费。组织管理:政府部门成立专门的管理班子,对加入泰美乡居基地的民俗户进行统一组织与协调;基础配套:基地建设区域的水、电、路等基础配套建设由县政府承担,且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度早于泰美乡居项目进度。 泰美乡居作为一种回归自然、崇尚田园生活的休闲模式,筛
43、选具有生态条件、交通条件、人文条件优势的文明乡村作为养生度假基营地,搭建异地交换养生、疗养平台,让城市老人以健康、闲适、疗养的惬意方式享受健康、温馨的幸福晚年。袅袅炊烟唤起的是儿时那稚嫩、美妙的记忆,一杯清茶,屡屡馨香,空气里弥漫的满是焕发了生机的芬芳气息。同时在城乡之间搭建了文明之桥,这种文明的沟通与交流,既意味着旅行者对农耕文明的体味、了解与洞悉,也意味着乡村对现代文明的日趋开放与包容,更意味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各类农耕、乡土、民俗等文化得到了挖掘,传统的民风名俗及民间艺术得到了原汁原味地再现。 六、休闲农业区创建工作带来的明显效益 (一)组织领导,规划先行,扎实推
44、进休闲农业创建工作。 1、加强领导是创建生态村的组织保障。横渡镇党委政府和河西村两委一直重视农业观光旅游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河西村两委更是将创建省级休闲农业村和国家级生态村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专门成立领导工作小组,落实休闲农业创建中各项工作的具体任务,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休闲农业村创建工作能圆满完成。 2、编制规划为休闲农业村创建指明了方向。为确保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在县环保局和横渡镇政府的支持下,河西村聘请了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同林教授编制了规划,制订了河西村休闲农业村建设规划,系统、全面、完整地论证了河西村的现有资源、建设的重点项目,力争至
45、2015年把河西村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游客不绝的新兴旅游中心村,最终实现全村农业、旅游经济和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二)彰显亮点,发展旅游,打造独具魅力休闲农业村。1、 “新能源工程”扮靓徽派移民新村。河西村以新农村建设契机,将油纸街移民新村为农业旅游村建设重点,打造乡村旅游建设的亮点;彰显河西生态农业建设特色。因地势原因,河西村油纸街村民组历年来屡遭洪水袭击,居民苦不堪言,全组40户村民迫切实施移民搬迁。经省规划设计院考察设计,在距老街300米处开发建设油纸街新村,新村海拔高于老街约3米,具有皖南山区徽派建筑风格,住宅实用,功能完善,力求环保。此外,将本着“一户一宅、保护土地
46、”的原则,拆除破旧老房,实施复垦还林,使新村掩映在花果丛中。在县环保、农委等部门的支持下,河西村还在移民新村和石桥步组启动了“新能源工程”,在全县率先引进了先进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安装了一批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热水器,为进一步发展旅游奠定了基础。 2、沼气建设带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河西村近年来将发展循环农业作为创建生态村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国债、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项目资金,新建沼气池351口,成为全县最早“百池村”之一。通过沼气建设,在全县率先推广“猪沼果(菜)生态模式,即果树苗木期的果园里套种蔬菜,形成立体农业的格局,果园里套种的蔬菜成了猪饲料,猪粪产生沼气和沼液,沼气用于炊事,沼液用于施肥,在沼气的上游发展了养殖业,下游既满足了果树所需的有机肥料,又节省了治虫的农药。沼气综合利用既节约了薪柴,保护了山林,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水果品质;同时,以沼气建设为纽带,上带养殖业,下带种植业,促进了庭院经济和经果林的发展。为此,河西村先后被授予全省能源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市级生态示范村等称号。 3、具体措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