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书.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xxxxx能源股份有限公司xxxxx煤矿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依据2第二章 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3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3第二节 主要生产系统4第三章 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9第四章 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概述13第一节 矿井地质概述13第二节 地层及构造14第三节 煤系地层21第四节 水文地质22第五章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24第六章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39第一节 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39第七章 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43第
2、一节 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43第八章 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47第九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50附 图 目 录 1、 水文地质图(1:5000)2、 充水性图(1:2000)3、 涌水量曲线图4、 水文地质剖面(1:2000)5、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前 言 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严格科学管理,以适应煤炭生产发展的需要。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本着合法、科学、公正的原则对通化矿业集
3、团道清煤矿北斜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程度进行划分。本次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程度划分,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的煤矿防治水规定以及道清煤矿北斜井地质报告、矿井水害评价报告及其它有关图纸资料,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对该井给出符合实际的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程度划分报告。第一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依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主要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井下充水情况及其相互关系出发,根据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富水性,补给条件,单井年平均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采掘活动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项,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
4、复杂、极复杂四个类型。(见下表)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表:分类依据类 别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空隙、裂隙、岩溶含水层,补给条件较差,补给来源少或极少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空隙、裂隙、岩溶含水层,补给条件一般,有一定的补给水源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主要是岩溶含水层、厚层沙砾石含水层、老空水、地表水,其补给条件好,补给水源充沛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是岩溶含水层、老空水、地表水,其补给条件很好,补给水源及其充沛,地表泄水条件差单位涌水量qL.s-1.m-1q0.10.1q1.01.0q5.0q5.0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无老空积水存在少量老空积水,位置
5、、范围、积水量清楚存在少量老空积水,位置、范围、积水不量清楚存在大量老空积水,位置、范围、积水不量清楚矿井涌水量 m3.-1正常Q1最大Q2Q1180(西北地区Q190),Q2300(西北地区Q2210)180Q1600(西北地区90Q1180),300Q21200(西北地区210Q2600)600Q12100(西北地区180Q11200),1200Q23000(西北地区600Q22100)Q12100(西北地区Q11200)Q23000(西北地区Q22100)突水量Q3m3.-1无Q3600600Q31800Q31800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采掘工程不受水害影响矿井偶有突水,采掘工程受水害影响,
6、但不威胁矿井安全矿井时有突水,采掘工程、矿井安全受水害威胁矿井突水频繁,采掘工程、矿井安全受水害严重威胁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防治水工作简单防治水工作简单或易于进行防治水工程量较大,难度较高防治水工程量大,难度高第二章 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xxxxx煤矿1996年2月开始建井,1998年10月投产。矿井设计能力9万吨/年,2003年核定能力15万吨/年,2005年经重新核定为18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片盘斜井,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采煤,全井划分为二个水平,+445+200m标高为第一水平,+200-200m标高为第二水平。现在煤层开
7、采主要在四下、五煤层,三、六煤层没有动用储量。截至目前第一水平在2003年底以前已经结束;第二水平的-150m标高以上已经开采完毕,-150m标高以下尚未开拓。截止到2011年末矿井地质储量(2011年储量核实报告)资源储量:3748kt,其中查明的基础储量(111b):2071kt,(122b):403kt,推断的资源量(333):1274kt。 二位置、交通xxxxx能源股份有限公司xxxxx煤矿位于六道江勘探区一区,行政区隶属白山市八道江区六道江镇所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261830,北纬:415245矿区在白山市250方向,直距约14公里左右,矿区南有国大(连)鸭(园)线级铁路,距矿
8、区东南方向约4公里有老营车站,可通往全国各地。另有鹤(岗)大(连)路段在矿区北约1公里处通过,有乡村公路与矿区连通。交通便利。矿井周边四邻关系:该矿井西部有东村井,相距2km,两井间有40m的隔离煤柱,北侧为浑江江堤,其它方向均为农田;于1999年左右东村煤矿擅自越界开采,在不同程度上煤柱已遭破坏,井下有联通关系。该矿2010年年末闭坑封井。三地形、地貌本井田地处长白山脉支脉龙岗山与老岭山脉之间的浑江河谷南岸冲积平原的近河一级阶地地区,地形平坦。井田内最高标高445.2m,最低标高442.5m。四地震情况矿区位于长白山地区,长白山地区属于沉睡期地震带,据白山地震台统计,每年地震次数达到百余次,
9、但震级微小,人体感觉不到。 第二节 主要生产系统1、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片盘式开拓。各井口地面标高:主井+445.8m,副井+445.6m。2、采煤方法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3、通风系统通风方式为中央式负压通风。由地面主、二段暗斜主井及三段暗主井到-200入风,新鲜风流通过东、西两翼采区后,工作面乏风回到-150、-100东西两翼大巷,分别由副井主扇排到地面。4、运输系统现生产水平-200标高,集中运输大巷布置在-200底板岩石中。行人:地面副井至+200车场采用15型一节斜井人车运输,二段暗斜主井至+200车场采用15型一节斜井人车运输,-150至-200三段暗副井车场采用15型一节
10、斜井人车运输,各水平大巷至采区工作面为步行。5、供电系统xxxxx煤矿地面设66KV变电所一处,电源取自66KV六道江南分线及六道江北分线电网。双回路供电,一条线工作,一条线备用。变电所内安装SF7-12500/66/6.3型及SF7-10000/66/6.3型主变各一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6、排水系统、+200为一段斜井井底标高,设200D-437型水泵四台,排水能力288m3/h,电动机型号JS147-4,电机功率360KW。副井井筒设排水管路两条,管路型号2198,通过地面副井直排地面,长度2600米。水仓仓容2610m3,其中主仓1460m3、副仓1150m3。、-6水平设主排水泵房
11、一处。水泵型号200D-436型,数量三台,排水能力288 m3/h,电动机型号JS138-4,功率300KW。铺设排水管路2条,长度2600米,采用2198钢管经二段暗副井排至+200水仓。-6水仓仓容1750 m3,其中主仓930m3、副仓820 m3。、-150水平设主排水泵房一处。水泵型号200D-434,数量三台,排水能力288 m3/h,电机型号YB315L1-4,电动机功率160KW。铺设排水管路2条,1596,长度2300米。由二段暗副井排至-6水仓。-150水仓仓容1650 m3,其中主仓880m3、副仓770 m3。、-200水平设主排水泵房一处。水泵型号200D-434,
12、数量2台,排水能力288 m3/h,电动机型号YB315L1-4,电机功率160KW。排水管路型号1596钢管,数量2条,由三段暗副井排至-150水仓。-200水仓仓容总计1840 m3,其中主仓990m3、副仓850m3。最大排水能力:+200标高:28880%2台=460.8m3/h;-6标高:28880%2台=460.8m3/h;-150标高:28880%2台=460.8m3/h;-200标高:28880%1=460.8m3/h;矿井最大排水能力1843.2 m3/h。该井于2016年矿井最大涌水量为170.0m/h,所以现有排水能力能够确保井下防突水需求。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六十条规定
13、:“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应当能容纳8h的正常涌水量”。+200水仓仓容2610m,主排+200m标高涌水,其正常涌水量205m8=1640m。-6水仓仓容1750m,主排-150m标高及-200m以下标高涌水,其正常涌水量(167m)8=1336m。完全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六十条规定。第三章 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一该区于1982年10月由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O二队提交浑江煤田六道江区一区详终地质报告,1996年5月6日吉林省煤炭工业局以吉煤生字1996第227号文批准,批准地质储量:929.4万吨;井田内有102队施工的勘探钻孔12个,钻探工程量5434.5m。经过多年的开采,开采面积
14、30万m,共采出煤炭168万吨,截止2011年底,保有地质储量158万吨,可采储量128.5万吨。第四章 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概述第一节 地层及构造该井田大地构造单元位于中朝准地台()辽东台隆(),太子河浑江陷褶断束(),浑江上游凹陷断束(),铁厂八道江复向斜的中部。 一、地层 该区地层由老至新有:下古生界:奥陶系(O2)、上古生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2s)、中生界侏罗系上统林子头组(J3e)、新生界第四系(Q)。各岩系组合特征分述如下:1、奥陶系(O2)岩性深灰色厚层灰岩,部分为角砾灰岩,夹灰绿色页岩薄层。厚度不详。2、
15、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部:以灰色中细砂岩,黑色泥岩及海相泥岩,夹薄层灰岩透镜体,靠上部夹1、2层薄煤,均不可采。中部:以杂色、灰、灰绿色页岩为主,局部紫红色,铝土质泥岩,粉砂岩为主,中夹黑色泥岩及薄煤12层,本层厚度41.44233.77m。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灰褐色中砂岩粗砂岩和煤层组成,含煤三层(4、5、6),其中4、5层煤由于受火成岩侵入部分可采,6层煤煤层厚度不稳定,局部可采。本层厚度12.9789.34m。4、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由灰白色砂岩,黑色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煤三层(1、2、3)大部分为薄煤层,仅3层煤局部可采,本层厚12.5469m。5、二迭系上
16、统下石盒子组(P2s)上部:以杂色、紫红与灰绿色交替,泥岩及粉砂岩为主,夹紫色砂岩,泥岩多含铝土成份,呈花斑状夹有灰绿色、灰紫色夹层。下段以杂色巨粗粒砂岩为主,灰绿与酱紫色交替出现,层中见紫红、灰绿、黑色泥岩或粉砂岩夹层,偶而含植物化石碎片,本层厚度31.71233.12m。下部:以灰绿黄绿色巨粗粒砂岩为主,局部为中砂岩,含砾粗砂岩中夹3-5层黑色泥岩或粉砂岩富含植物化石,并夹数层紫红色泥岩(含铝土质呈花斑状)砂岩等。本层厚度10.4117.22m。6、侏罗系上统林子头组(J3e)上部:灰紫、灰绿色凝灰岩、角砾状、凝灰岩中夹紫红色粉砂岩。中部:绿色浅灰色凝灰岩、凝灰质泥岩或粉砂岩,黑色泥岩及炭
17、质页岩,常夹镜煤透镜体或煤线,偶含植物化石碎片。下部:以灰绿色凝灰质泥岩、粉砂岩为主,靠上部夹凝灰岩及黑色泥岩,紫色粉砂岩,靠下部为杂色砾岩、砾石成份较杂,以石英岩、灰岩、砂岩为主,次为页岩,胶结疏松,磨园度较差,厚度20.510.0m。7、四系(Q)上部为腐植土及亚砂土层,下部为砂砾石层,厚度2.35m。 二、井田构造本煤矿处于浑江煤田铁厂八道江复向斜的中部的六道江勘探区的北西翼。总体为一走向北东,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浅部陡,倾角3545左右,深部倾角缓在3215。区内断层构造较发育,并伴有岩浆岩侵入。现将该区地质构造情况简述如下: 1、断层本井田位于六道江复式向斜盆地的北西翼。总体为一走
18、向北东,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浅部陡,倾角3545左右,深部倾角缓在3215。区内断层构造较发育,并伴有岩浆岩侵入,按断层性质、展布方向,断层可分为K组合R组两组断裂。分述如下:(1)、R组断层由分布于井田东部边界的一条走向为南北方向的断裂R13正断层和一组北东走向的R1断裂组成,R1断层分布在井田的西北部,走向60-70左右,倾向西北,倾角70左右,断距为50m左右。R13断层分布在本井田东部,为井田境界断层,倾角70左右,断距70m左右。(2)、K组断层该组断层主要由井田南部边缘K2、K22断裂和井田中西部K1组成。 K1号正断层,走向北东,向南东倾斜,倾角5070,断距5090m。K22
19、号断层走向北东,向南东倾斜的正断层,倾角6573,断距4590m左右。K2号南侧的边界断层。为正断层走向北东,向北西倾斜的正断层,倾角6070,断距5070米。见井田断层一览表(表-1)。 井 田 断 层 一 览 表 表-1 断裂代号断层编号分布位置产 状断距(M)实见依据及可靠程度性质倾 向 倾 角实见钻孔可靠程度R组断裂R1 井田西北正断层33560-7050巷见可靠R13井田东部边缘290707021-6可靠K组断裂K1井田中西部正断层15050-7050-90巷见可靠K22井田南部边缘正断层1626245-90巷见可靠K2井田南部边缘正断层34060-7050-7010-3可靠2、岩浆
20、岩本区岩浆岩活动是北强,南弱的趋势。本区岩浆岩有辉绿岩和安山玢岩两种。辉绿岩呈不规则的岩床或岩珠产出,对煤层破坏性较大,使煤质在垂直变化和平面分布上跳动无常,无规律可找,干扰了煤质区域变质的规律,影响了煤种的分布,辉绿岩入侵层位总的来看是在四下层、五层煤为多,将四下煤部分变为天然焦,其主要侵入通道有 R1,K1,K22,K2四条断层。安山玢岩侵入于上二叠纪地层中,呈较规则的岩墙产出,对煤层破坏较大,使局部煤层变质为天然焦(如四下煤层在24-1号孔附近,天然焦厚度为2.06m)。现将辉绿岩及安山玢岩岩性描述如下:一、辉绿岩:辉绿色,侵入煤层时颜色变迁,呈浅灰色至百色,呈微晶隐晶质结构。常见黑绿色
21、矿物及浅色矿物微粒。二、安山玢岩:绿黑色,斑状结构,斑晶多而大,呈短柱巨斑状,晶体边缘光滑清晰,基质为黑灰色,致密,为隐晶质。产状为较规则的岩墙。 第二节 本部区煤系地层该煤矿井田内煤系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和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主采煤层为太原组(C3t)五层煤,其它煤层仅局部可采。 一、煤系地层和煤层 1、含煤地层:该煤矿井田内煤系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和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岩性主要为灰、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黑色页岩及煤层组成,太原组最大厚度89.34米,最小厚度12.97米,平均厚度51米左右,山西组最大厚度69米,最小厚度12
22、.54米,平均厚度41米左右。与上覆地层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2s)及下伏地层本溪组(C2b)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煤层:本井田内含煤11层,太原组(C3t)由下至上共含煤6层,分别为六下层、六层、五下层、五层、四下层、四上层。山西组(P1s)含煤5层,由下至上分别为三层、三上层、二层、一下层、一上层。 二、煤层特征现将可采煤层特征由下往上叙述如下:六层煤:煤层走向长520米,倾向宽220米,赋存标高为-200 +290,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厚度0.243.72m,平均厚度1.98m。煤层结构简单一复杂,由1-3层夹石组成,夹石最大厚度0.87米,最小厚度0.14米,平均厚度0.4米,夹
23、石为灰色细矿岩,黑色炭质页岩。煤层走向在45-65之间变化,一般在55左右;最大倾角51、最小倾角18,平均倾角34左右。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局部见有黑色粉砂岩,该层泥岩细腻呈块状沥青色,是六层煤标志层,厚0.9米-24.71米,平均厚8.4米,煤层底板为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五层煤:煤层走向长710米,倾向宽410米,赋存标高为-200 +290,煤层较稳定,全区可采,厚度0.9513.2m,平均厚度7.08 m。煤层由1-7个煤分层组成,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由1-6层夹石组成,夹石最大厚度5.51米,最小厚度0.1米,平均0.78米,夹石为灰色细砂岩,黑色炭质页岩。煤层最大倾角59,最小
24、倾角15,平均倾角37左右,煤层走向在43-65之间变化,一般在50左右。煤层伪顶为黑灰色炭质细纱岩含有植物碎片厚度0.3-0.5米左右,煤层直接顶为沥青色、块状泥岩,青灰色矽质胶结的砂岩,煤层顶板厚度8-12米左右,平均厚度9米左右。本层煤与六煤层间距为8米左右。四下层煤:煤层走向长690米,倾向宽480米,赋存标高为-160 +290,煤层较稳定,全区可采,厚度0.236.96m,平均厚度3.60m。煤层由1-2个煤分层组成,煤层结构简单,由1-2层夹石组成,夹石最大厚度0.37米,最小厚度0.2米,平均厚度0.28米,夹石为灰黑色泥岩,黑色炭质页岩,煤层最大倾角59,最小倾角20,平均倾
25、角39,煤层走向在310-50之间变化,煤层顶板为黑色页岩,灰黑色细砂岩,煤层顶板厚度4-10米左右,平均厚6米左右。本层煤与五煤层间距为5.2米左右。四上层煤:煤层走向长200米,倾向宽160米,赋存标高为-120 -70,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厚度0.603.28m,平均厚度1.94 m。煤层结构较复杂,煤层最大倾角37,最小倾角24,平均倾角31,煤层走向在310-50之间变化煤层顶板为岩浆岩侵入呈岩床状厚度4.87-0.9米,平均厚度2.3米左右,顶板岩性为灰色、灰黑色细砂岩,粗砂岩、硅质胶结局部有粗粒砂岩厚度48.12-10米,平均厚29.2米。本层煤与四下煤层间距为16.7米左右。
26、三层煤:煤层走向长300米,倾向宽95米,赋存标高为-120 +70,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厚度0.272.00m,平均厚度1.14 m,煤层由1-3个煤分层组成,煤层结构简单一较复杂,由1-2个层夹石组成,夹石最大厚度1.34米,最小厚度0.13米,平均厚度0.65米,夹石为灰黑色泥岩。煤层最大倾角43,最小倾角36,平均倾角40左右。煤层走向40一63之间变化,一般在50左右,煤层顶板为灰色粗砂岩,硅质胶结,夹有石英、长石、黑色泥岩、含有植物化石碎片。本层煤与四上煤层间距为53.6米左右。 第三节 水文地质 一、气象本矿区处于老岭山系,浑江南岸低山丘地带,海拔标高+440m+4500m,本
27、区夏季多雨,平均气温+22,极值+35,冬季寒冷多雪,最低气温-36,平均-12,全年平均气温3.7。本区降雨时间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5%,年降雨量为8501100mm。年平均蒸发量为1136mm左右。最大积雪深度24cm左右,结冰总日数为177日。冻结深度113cm左右。二、水系本区分布的地表水体主要有浑江及其支流老营沟河,浑江从井田西北部边缘向西南流过,流量随季节变化,最小流量0.63m3/h,最大流量814m3/h,洪水位标高最高为+440m。老营沟河在井田南部,由东向西贯穿井田注入浑江,流量(0.26-1.08m/h)随季节变化,属于季节性河流。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440
28、m。 第五章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 和特征 一、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1、含水层井田内含水层依其岩性、地下水类型和垂直层序和含水空间特征可分为:A、第四系砂砾石孔隙含水层(Q)根据钻探资料,上部为腐植土及亚砂土层,厚度1.5m3.5m,下部为砂砾石层,厚度0.8m1.8m分布于浑江南岸,一级阶地之上,覆盖全井田,含水层厚度0.3m0.5m。该含水层富水性强具有透水性,靠近浑江河岸附近富水性较强,与浑江有相互补给关系,汛期时江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浑江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则地下水补给江水。B、基岩裂隙水(1)风化裂隙含水层(J3e)分布于整个井田内的浅部中生代上部基岩风化
29、裂隙含水层,在长期风化作用下形成2030m的风化裂隙,构成浅部裂隙含水带,向下部裂隙不发育,风化裂隙含水层的上部富水性较强,下部富水性较弱,据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376 l/s.ml/s.m,属弱富水。该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2)古风化裂隙及侏罗系底砾岩含水层(J3e)。赋存于侏罗系林子头组的底部,砾石以灰绿色为主,偶见灰紫色,砾径在1030 mm,有少量大者为100200 mm,厚度20.0510m,分布在上石盒子组风化层面上,为弱含水层,据邻区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3250.0041 L/s.m,该层接受上部风化裂隙含水层的补给。属弱含水层。(3)
30、二迭系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P2s)该层分两段,上段上部以杂色、灰绿、紫降色为主的粗砂岩,黑色泥岩组成,厚31.71233.12m。下段以黄绿巨粗粒砂岩为主,含砾粗砂岩及灰色鲕状铝土岩,砂岩组成厚10.40117.22m,据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137 L/s.m0.00192 L/s.m,为弱含水层。C、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复杂含水层(O2)本区出露为中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该层由深灰色厚层灰岩,角砾灰岩组成,厚度不详,分布在井田南北两翼和煤系地层的下部,在井田南北两翼裸露地表,井筒下延+230m标高位置揭露有灰岩,颜色为深灰色、灰色、灰褐色,层理明显,没有岩溶溶蚀现象,据邻区抽水试验
31、,单位涌水量为:00.0456 l/s.m。渗透系数K值01.05 l/s.m,其富水性较弱,但奥灰水条件复杂,开采时应先进行探放。D、构造裂隙含水带井田内发育2组断裂构造,断层破碎带两侧构造裂隙发育,形成构造裂隙含水带。构造裂隙含水带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当构造裂隙含水带未沟通地表水体和强含水层时矿井涌水量不大,当构造裂隙含水带与地表水体或强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矿井水量将骤增,矿井将发生突水,造成淹井事故。(1)K组断裂:该组断裂沿煤层走向发育倾角5070,位于井田北部的K1号断层为正断层,被R1断层切割,与上部地表及水体无联系,不具备导水能力。K22、K2号断层为正断层在井田南部与煤层斜交,K
32、22走向72,倾角62,K2断层走向70左右,K2倾角60左右,与水体无联系不具备导水能力。(2)R组断裂:该组断裂一条沿煤层走向发育、切割K1号断层,另一条斜切煤层、断层。R1号正断层走向6070,倾角6070,巷道实见北倾远离浑江水体。R13正断层钻孔所见,在井田东部边缘,断层没有出露煤系地层,与侏罗系弱含水层无水力联系,导水的可能性小。2、隔水层A、二迭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隔水层(P1s+C3t)该层由灰白色砂岩、黑色粉砂岩、泥岩、火成岩及煤组成,厚度分别为12.5469m,12.9789.34m,该隔水层为含煤地层B、石炭系本溪组隔水层(C2b)该层上部以灰色中细砂岩、黑色泥岩及海相
33、泥石、铝土质泥,夹有二层薄煤组成,该层厚度41.44233.77m。该隔水层分布在含煤地层和奥陶系灰岩之间,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小于0.001l/s.m。对奥陶系灰岩岩溶水起阻隔作用。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在天然条件下,矿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降水一部分在地表流向浑江,老营沟河等沟谷中排泄,一部分渗透地下岩层裂隙中。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在井田内上部分布有隔水层,而在井田的南北两翼裸露地表,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奥陶系灰岩岩溶水经地下渗流后,在灰岩和其它岩层的接触带以泉的形式排泄。由于第四系含水层,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与含煤地层间均有隔水层分布,在开采初
34、期,正常开采条件下上述三个含水层不能直接向矿井充水,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不会发生改变。当开采揭穿导水断层时,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将直接向矿井排泄。xxxxx煤矿以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和裂隙水为间接充水来源的水文地质条件,所以所以水文地质条件为以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和裂隙水为间接充水来源。 综上所述,按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所划分的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本区矿床分为二类二型。即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不排除局部地段有岩溶裂隙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隙充水矿床,其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虽不大于0.1升/秒米。但因地质构造复杂,导致局部地段构造裂隙水的复杂化。4、充水因素分析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论述后,可以看出
35、,井田主要充水来源有构造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前者受复杂的构造控制,水量不稳定,具有方向性和脉状特点不易掌握,如井田内的K组断层,从通化矿区生产井几次突水涌水情况看,多数与构造有关,通过构造裂隙可将原本是间接充水的含水层,改变为直接充水。所以构造是突水涌水的重要条件,后者受构造和沉积环境及地下水的影响,其岩溶发育具有独特性,不整合面和断裂带通常为岩溶发育创造了条件,如井田东西边界的R13断层。断层切割灰岩地层与煤层直接接触,岩溶水易通过断裂带向煤层直接充水。此种充水类型对矿井威胁甚大,要有足够重视并应采取措施。井田中部对煤层充水有直接影响的煤层顶底板和煤系本身,由于在厚度中生代岩层的覆盖,富水性
36、很弱。据在该段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一般小于0.005升/秒米,属微弱的含水层。在无构造联通有补给源的含水层时,矿井涌水量将保持一个正常量。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及浅部裂隙含水带,富水性较强。除在煤层露头冒落裂隙影响范围内,可向矿井直接充水外,其它部分则是间接充水,对矿井涌水影响不大。5、矿井涌水量预测根据井田充水因素的分析,第四系砂砾层及浅部裂隙含水带,是井田的强和中等含水层,对井田有间接充水作用,建井初期井筒涌水量将会较大,直接充水的煤系地层富水性弱,其含水特征与邻井道清北斜井在冒落带高度未达到地表时的水文地质条件基本相似。xxxxx亦属裂隙充水矿床,位于浑江河谷的一级阶地上,井田上部亦为侏罗系
37、岩层所覆盖。井口标高445.8m,开采面积11600,年产量18万吨,富水系数为1.0,巷道送在本溪组的中上部,裂隙水多来自北西向。xxxxx煤矿1997年初建井,1998年10月投产,现开采标高在-200m以上,矿井涌水量最大170m3/h,正常为116m3/h,最小为77.5m3/h,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开采深度的延伸,水量也相对增大。(1)分析涌水量构成情况,+377m主要大气降水补给和孔隙补水给,在雨季时补给浑江,枯水季节时江水补给孔隙+200m、-150m、-200m,主要是老空水,大气降水通过顶板裂隙导入老空中,通过煤层底板渗入老巷中。(2)该井田位于浑江南岸一级阶地,主要有两条河
38、流,浑江河水流量1000m/h0.63m/h,洪水位+442m;西部老营沟流量0.26m/h1.08m/h,7、8、9月雨季、暴雨时采取对浑江、老营沟河坚持巡视制度,和井下撤出人员。(3)本井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纪孔隙水,强含水层是中生系20-30m,风化裂隙含水层。从+377m水仓抽水试验最小涌水量31.2m/h,最大涌水量120m/h。(4)本井+200m、-150m、-200m大巷涌水量都是老空水滴水而成的。(5)现在没有发现构造附近有涌水和滴水现象。(6)工业用水主要是第四纪强孔隙水和风化裂隙富水屋的水用工业用水,主要是冲刷巷道、降尘、浴池和生活用水。(7)东村矿于2012年4月被我矿收购
39、,期间对该矿两条井筒进行了充填,下部用混凝土发碹斜长5m,黄泥充填8m,形成井筒隔水层。自建矿以来,井下发生过一次突水,采掘工程受水害影响,但不危机矿井安全。据此划分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该矿从1998年开始在井下设站观测涌水量见涌水量成果表,19年来涌水量最大为265m/h(2010年8月2日),最小为77.5m/h。从历年平均涌水量看,矿井正常涌水量保持在105m/时左右,不受降水影响。2010年以后矿井正常涌水量则增加到4765m/时,并与降水有关,2010年矿井正常涌水量增加到96 m/时,2012年矿井正常涌水量增加到103.0 m/时,这表明随着开采面积扩大,延伸至地表的冒落裂隙增多
40、,与大气降水联系密切的结果。因此我们采用了比拟法公式预算矿井涌水量。依公式:Q=Q1计算结果,-200m水平矿井涌水量为160.0.0m/时。 第六章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第一节 本部区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1、矿井充水因素分析A、大气降水,雨季补给井下。B、石炭二迭系,二迭系基岩裂隙含水层水,因该层含水性弱,对矿井补给量不大。C、中生代裂隙含水层,因与煤层较远,涌水性不大。D、井下采空区产生的冒落裂隙,造成地表塌陷裂隙,雨季补给井下。E、东村煤矿汇水,对井下充水影响较重。F、底部岩层,中石炭系薄层灰岩,赋存有层间地下水,其水量不大。G、老巷积水。2、导
41、水构造特点分析该井田区内育有北东向R13号纵贯全区的正断层,随着矿生产的延深,越来越接近张性裂隙发育的轴部,张性断裂切入灰岩之处,有灰岩岩溶水导入井下的可能性。3.矿床充水水源地下水补给来源有三:A、大气降雨,融雪期的补给。B、地表径流的补给。C、丘陵地区不同时代的基岩裂隙水受侵蚀切割,流入区内补给。4.矿井涌水量根据矿井实际揭露,正常涌水量为122.3m3/h,最大涌水量为265m3/h(2010年)。 矿井历年涌水情况 表-1涌水量年份10111213141516Q大265156.0157.0169.6165.6168.0170.0Q小9385.379.681.986.382.577.5Q
42、正122.3106.2108.0111.0112.6113.4116.05、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xxxxx矿+200-150m标高均已回采完毕,从历年涌水量一览表可看出,开采降深对矿井涌水量影响不大。第七章 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第一节 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该矿井自然涌水主要来源于含水层含水,以及为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由于本区地层由老至新发育齐全,岩性的差异,自然地理条件的控制,对矿井的涌水有着密切关系。 2015年各标高水仓集水量观测情况 表-2水量时间+200-6-100-150-200合计15.1.2817.513.818.116.227.392.52.2818.013.320.2
43、14.227.693.33.2719.214.120.517.524.395.64.2820.320.331.230.225.0127.05.2529.626.317.240.136.6149.86.2530.531.624.244.440.5169.27.2650.252.170.656.278.9170.08.2530.223.521.026.030.1130.89.2426.420.610.621.626.3105.510.2722.119.311.921.025.199.411.2420.318.416.415.226.096.312.2518.013.515.114.726.387.
44、6根据经验观测法分析,涌水量为:最大涌水量Q大=170 m/h (19年)正常涌水量Q正=116.0 m/h 最小涌水量Q小=78.0 m/h 该矿井影响涌水的因素主要有:以浑江河两岸最为发育的第四系沉积层孔隙水,该沉积层含水量受地貌条件差异的变化影响较大。区域境内的基岩风化裂隙水,浅部水量大,深部水量小,岩层透水、含水性随开采深度、裂隙发育深度而变化。岩溶水,由于后期构造影响,该区地貌,富含岩溶水,水量丰富,很多地段以泉的形式泄出地表。根据矿井历年涌水量观测和井下各片盘水仓水量观察,矿井的涌水量变化不大,但有平缓上升趋势。第八章 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分析采掘活动造成旧采迹积水,存在着断层、钻孔导水、采空裂隙导水、顶板冒落造成上层老空区水导入以及排水设施及通道损坏、主排水能力不足、事故停电等水害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与井下开采活动的面积和深度有关。该矿井随着开采深度增加,井下受采掘工程影响的面积和深度不断增加,该矿采煤方法多为走向长壁,空区冒落高度大。因井下采空区而产生的冒落裂隙,破坏了相对的隔水层,使各含水层连通,有造成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