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备课教案纸质模板(共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备课教案纸质模板(共7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备课教案纸质模板(共7篇)篇:数学备课教案数学备课教案模板【篇1:小学数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教材分析:a()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习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b是小学数学课本第册(修)的第章“”的第节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
2、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活动,认识(),理解,掌握(),探究和发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展。b(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或
3、理解并掌握),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
4、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数学学习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新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性渐进原则和直观性原则。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
5、的思维能力。学生学法: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人人学数学的目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等学具。)等教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教学过程:a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首先,我播放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多媒体动画,引出课本主题图。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
6、与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师指出本课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是:。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引入,更接近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
7、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练习题组设计如下: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
8、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第四环节:质疑,反思评价。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同学表现如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b(一)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评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
9、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探索新知这一程序主要安排()个教学环节:(评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实践应用(评价: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四)反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1、知识与技能。认识自然数,知道自然
10、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了解自然数的规律以及奇数和偶数规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一数,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经历发现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感受。教学准备:七彩泡泡一瓶,幻灯片(电影院图片、练习题),小试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大家看是什么?教师出示七彩泡泡。请一名学生来吹泡泡。其他同学注意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生开始吹泡泡。吹了一会儿,师喊停。问: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有的学生说一共12个泡泡,有
11、的说10个,还有的说13个师:这样吧,让这位同学重新吹一下,我们大家一起大声的数出来。一生吹泡泡,其他人数:1、2、3、4、5、6、7、8、9、10、11、12、13、14、师板书。师写到20多的时候停了下来。说:我太累了,什么时候能数完?生:数到10000。师:数到一万还能接着数吗?生:能。10001,10002生:永远也数不完。师:永远也数不完我应该用什么号结束?生:省略号,代表还有无数个数。师拿起七彩泡泡说:我也会吹。结果一个也没吹出来。这应该用几表示?生:0.师板书。二、探索建模探索自然数的规律。师揭示:像0、1、2、3、4、5、6、7、8、9、10、11、12、13这样数出来的数我们
12、把它们叫做自然数。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自然数。自然数除了可以这样一个一个写出来,还可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师在黑板上画数轴表示。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自然数有哪些特点?学生讨论。全班汇报。师在学生汇报时注意帮学生完善语言,适时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幻灯片出示):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3、再次体验。小游戏数一数。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接着数。幻灯片出示数轴,学生填空。(幻灯片出示)选一选哪些是自然数,哪些不是。4、找一找生活中的自然数。学生自由发言。如日历,电话号,车牌号书页5、探索奇数和偶数的规律。师:自然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请看老师找
13、到的图片。(幻灯片出示电影院的座位号)同学们读一读,师板书。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这些数有什么特点?生:都是单数。师:对,我们把生活中的单数叫做奇数。奇数有哪些特点?学生讨论,汇报。最后(幻灯片出示)师总结这都是刚才大家自己总结的: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的奇数。奇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相邻的两个奇数相差2.奇数的个位分别是1、3、5、7、9.同样的方法认识偶数。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偶数的规律。6、小游戏。抢答:快速判断老师说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100045、2000140、3000019说一说怎样快速判断。生:就是看个位。个位是1、3、5、7、9的数
14、是奇数。个位是0、2、4、6、8的数偶数。应用实践小试卷1、选择自然数,奇数,偶数,填到合适的圈内。2、填数轴。3、填数列。全班订正同桌互判。全课小结。小学数学四年级自然数精选备课教案模板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自然数。2.认识自然数的6种含义。3.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自然数,及自然数的一些含义。教学重难点:认识自然数的6种含义。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看图编题。出示图片、学生编题小结:自然数0、1、2、3、4、5等,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揭示课题认识自然三、新课探索(一)探究一:自然数1.数苹果,看个数。(1)出示:1个苹果。提问:现在你看到了什么?回答:1个苹果。
15、(板书:1)(2)逐步的一个一个添加苹果。提问:现在有多少只苹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1、2、3、4、5提问:这里的1、2、3、4、5表示什么?回答:苹果的个数。(板书:表示个数)2.找名次,看序数。(1)出示:刘翔110米栏比赛后的领奖的情景提问:谁得了冠军?冠军还可以怎么表示呢?回答:第1名。(板书:1)提问:那亚军和季军又可以怎样表示?(板书:2、3)(2)提问:这里的1、2、3表示什么?回答:表示比赛的名次。小结:比赛的名次是一种有序的排列。1、2、3也可以表示这样的序数板书:表示序数3.小结:像1、2、3这些用来表示计数编序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被称为自然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
16、起来深入地了解自然数。(出示课题:自然数)4.认识自然数。(1)提问:谁能说说看你在平时生活中的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自然数表示?(2)学生举例回答(3)小结:所以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做自然数。(二)探究二:自然数所表示的6种含义1.自学。2.交流反馈。学生逐步归纳自然数的6种含义。3.小结。表示序数如第3个。表示个数如3个。表示代码如:邮政编码中的3,3号运动员等。表示量数如:“多长?多大?多重?”。表示计算结果如:2+1=3.表示重复计算的次数如:2重复加3次:2+2+2=32=62重复乘3次:222=23=8探究三:“0”的认识1.提问:“0”是自然数吗?说说你的理由。(1)学生介绍说理。(
17、2)小结:从历看,国内外数学界对于0是不是自然数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0是自然数,另一种认为0不是自然数。建国以来,中国的中小学教材一直规定自然数不包括0。目前,国外的数学界大部分都规定0是自然数。为了方便于国际交流,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11-2.9)第311页,规定自然数包括0。所以在近几年进行的中小学数学教材修订中,教材研究编写人员根据上述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即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3)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叫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4)板书:0是自然数。2.提问:
18、有比“0”更小的自然数吗?(1)回答:“0”是最小的自然数。(2)提问:的自然数会是几?(3)回答:没有的自然数。(4)板书: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3.小结。0是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0加1得1,1加1得2,2加1得3,这样继续下去可以得到任意一个自然数。而从自然数的排列顺序可知,后面一个自然数比前面一个自然数多1.因此,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合并而成,所以1是自然数的单位。0可以看成是由0个1组成的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合。如果把任意一个自然数用字母n表示,那接在这个自然数后面的一个自然数可以表示成“n+1”。板书:每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接在它的
19、后面。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四、课内练习1.找出下面哪些是自然数。18100.01010000000-92.判断。(1)从1开始的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2)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都是自然数。()(3)没有的自然数,也没有最小的自然数。()(4)接在自然数18后面的自然数只有1个。()(5)在4.2和8.5之间有4个数。()3.有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的一个数可以表示为(a1),那么另外两个自然数可以表示为()和()。五、本课小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自然数有哪些深入地了解呢?1.0是自然数。2.每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接在它的后面。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
20、3.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六、课后作业找找身边的自然数,说一说它所表示的含义。小学数学四年级自然数精选备课教案模板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的设计重视自然数、奇数、偶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真实的生活素材开展数学学习。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情景比较熟悉,在认识自然数上并不陌生。但是奇数、偶数的特点总结方面可能会欠缺一些。设计思路通过用谜语星星引发后面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打开智慧之窗。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深深体会到数学的价值。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
21、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认识奇数和偶数。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2、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教学难点: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索自然数的特征。师:老师发现,天空有几颗非常明亮的星星,它们一共是4.5颗,你觉得老师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生:我觉得星星的颗数不能用4.5来表示。师:那你
22、觉得用什么数来表示才好呢?生:我觉得用像1、2、3这样的数来表示好。师:说的非常好!我们平时数东西的时候,就像这样1,2,3,4,5一个一个地数,这些数都叫自然数。(板书:自然数)课件出示问题:0是自然数吗?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结果。小结:0也是自然数,它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师:自然数不但可以用数的形式来表示,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的内容。)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直线上的数,(手势)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观察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教师指名回答。师: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自然数的特征
23、,大家跟老师一起再来概括一遍,“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的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三、认识奇数和偶数。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十位同学到前面来。学生举手,教师请十位学生到前面站成一排报数:1、2、3师:请报单数的向前一步走。师: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交流。生1:我发现10名同学的报数不是双数就是单数。师:刚才我们提到了单数和双数,单数都有哪些数?双数又有哪些数?谁给举一些例子?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单数又叫做奇数,(板书:奇数),注意字的读音。双数又叫做偶数。(板书:偶数)值得说明的一点:0也是偶数。师:现在,谁能举出几个奇数和偶数的例子呢?四、尝试应用。1、师:我们在生
24、活中也经常用到奇数和偶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奇数和偶数?生1:电影院的座位号分奇数号和偶数号;生2:上体育站队报数。2、观察数列,初探奇数、偶数的规律。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试着按要求写出奇数和偶数。(1)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奇数。(2)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偶数。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写的。你给大家读一下好吗?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两组数,有什么新发现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讨论。学生讨论。师:哪个组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五、课堂练习。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自然数?(出示题目:6、25、1、47、0.01)2
2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3、在圆圈里填上奇数偶数。4、数字游戏。(学生手中拿着奇数和偶数的数字牌根据老师口令做游戏)六、全课小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呀?(学生交流)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这有一道拓展练习想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拓展练习:教室里有一盏亮着的日光灯,淘气的小明一连拉了8下开关。聪明的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判断,这盏灯是否还亮着?如果拉9下呢?拉100下呢?)师:看来,自然数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吧!第3篇:小学数学备课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青岛市教研室刘仍轩老师组织青岛市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及我市在实验三小黄莉老师开放课堂教研活
26、动中,都进行了如何进行教案撰写的培训。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案格式要求:目标明确流程清晰预设充分意图明显行文严谨回顾全面教学内容。要写明所教学的内容是哪个版本第几单元(第几信息窗)第几页。教材简析。要写明本节教材的来龙去脉,即本节的知识基础和为哪些后续知识做准备(即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信息窗所呈现的素材意图。教学目标。三维目标都要兼顾,不仅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要找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5)教学过程1教学环节要清楚明白。每一个大环节、每一个大环节中的
27、每一个小环节都要层次清楚,目标明确。2.重要知识不要遗漏,尤其要注意练习环节。以前老师们往往不注重练习环节的设计,只是呈现练习题的内容,而对于练习过程的预设、练习题的处理没有一一写明。现在要求要把练习的的每一个环节呈现出来,要充分预设。3要注意和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实录的形式一般是师:生:,教案撰写则要运用诸如谈话、引导、提问、小结等用语。4.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设计意图,即这一环节你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5.预设要充分。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个环节会出现什么情况,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分别应采取什么措施,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这
28、样就会达到心中有学生的境界。6.回顾要全面。课堂“总结回顾”时,不能走过场草草了事,也要充分预设,要引导学生对全课的所学知识点、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进行梳理归纳,在交流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前的知识进行前后的联系,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提升。7.撰写教案时行文要严谨。包括教案的的格式、字号、大小标题的序号写法、标点符号等等都要非常规范。教案撰写的水平,体现了老师理解教材的水平以及灵活调控课堂的能力,从而为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圆的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3页94页的内容【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
29、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圆的大小;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能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圆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半径和直径概念。【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对于圆,相信同学们一定不会
30、陌生。想一想生活中你哪里见到过圆呢?看来,圆无处不在。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出示图片)多媒体呈现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学生欣赏。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板书:圆)【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老师呈现生活中美丽的圆,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第一次尝试画圆谈话:同学们都认识圆,那你能画一个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试着画一个圆吧。(学生可能用瓶盖、两个半圆、线绳、圆规画圆)请学生上来展示画出的圆和画的过程。谈话: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画出了圆,比较一下,你最喜欢哪一种
31、?大多数学生喜欢用圆规画的圆。小结:看来用这些工具画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圆规来得方便,这正像我们俗话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没有圆规就画不出一个既大小合适又比较规范的圆。【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第一次自己尝试画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体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体会用圆规画圆的准确性。(2)第二次尝试画圆谈话:下面就用大家喜欢的圆规再试着画一个圆好不好?(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可能出现圆画的不完整、不圆滑等情况)追问:看来要画一个规范的圆,一定要掌握方法。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能说出针尖不能
32、动、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等)小结:针扎的一点不能动,概况的说是定点,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就是要定长,最后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板书:定点、定长、旋转)师总结,课件演示圆的正确画法。【设计意图】:通过第二次试画,鼓励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然后教师呈现一个学生画的不太标准的圆,让学生交流在画圆时可能出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在通过交流注意的问题基础上,又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画圆方法。(3)第三次画圆谈话:已经学会了圆的画法,想不想再画一个试一试?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画一个圆。谈话:观察刚才我们画的圆,想一想圆与我们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
33、平面图形做比较)引导学生说出: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次画圆,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而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认识圆心谈话:我们每次用圆规画圆的时间都会留下一个针扎的眼,我们把这个针眼用个圆点点出来,同学们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圆心,o)圆心我们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2)认识半径谈话:能在你画的圆中用直尺将圆规两
34、脚之间的距离画出来吗?观察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能说出线段一个端点在圆心,一个端点在圆上。)教师讲解像这样的线段我们称它为半径。(板书:半径,r)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半径,并用字母来表示。(3)认识直径教师呈现一条直径。问还是一条半径吗?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能说出两个端点都在圆上,而且经过圆心。)师讲解,我们把这样的一条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d)请你在你画的圆中标出直径并用字母表示。(4)小练习:谈话:我们刚刚一起认识了圆的半径和直径。现在老师给你一组线段,你能从中找出半径和直径吗?(课件呈现练习题)【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自身画圆的体会以及通过老师必要的引导和讲解,认识圆心、半径
35、和直径。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后面追加的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使之掌握的更扎实。】2、认识圆的特征谈话:刚才我们了解了圆的那么多知识,圆里面还有很多奥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学生通过操作可能发现:圆的直径有无数条,且相等;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且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圆内,圆的直径相等、半径相等。总结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板书:d=2r,r=d/2)。决定圆大小和位置的因素。并通过课件演示验证。【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画、折、量、比等具体的
36、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了圆的一些主要特征。最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知识和方法,巩固了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1、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就有过对圆的特征的记载,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墨子曾经这样描述过圆:圆,一中同长也。谁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出示一中同长图片)(学生能说出一中就是指一个圆心,同长是指半径相等)小结:简简单单一句话,却概括出圆的主要特点,中国古代这一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一千多年。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2、谈话:中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不止这些。周髀算经里有这样的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的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
37、规画出来的,是由正方形不断切割而来的。(出示正方形切割成圆的过程)。提问: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圆的哪些信息?3、谈话:说起中国古代的圆,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这是阴阳太极图,它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小的小圆合成的,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都知道了什么?4、谈话:(出示交通工具图)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小结:“圆,一中同长”这个圆的圆心相当于车轴,车轴到地面的距离相当于半径。车轮在滚动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行驶起来又快又稳。5、回归生活,感受美丽谈话:最后让我们在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感受圆的魅力。(课件呈现生活中美丽的圆)【设计意图】:用课件向学
38、生展示了墨子的“一中同长”,“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太极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通过这个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圆的特征,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数学的文化历史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最后一题让学生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五、全课总结谈话: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完美的图形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能会谈到:1、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特征和关系。2、怎么画圆及圆规的使用。3、用什么方法探究发现这一系列知识的,圆知识的实际应用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梳理回顾,从而初步形成知识建构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提
39、升:今天我们认识了圆,大家学会了用圆规画圆,知道了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圆的基本特征。还知道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那就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认真学习,并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扩展学生对知识全面的掌握,并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新知,让学生从数学、历史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作业设置:解决实际问题:七月一日党的生日快要到了,我们市政府要在门前的广场上摆花坛,广场中心是以“万众一心”为主题的喷泉花坛,花坛直径60米,水池直
40、径30米。同学们,花坛直径60米,水池直径30米,这么大的两个圆形,能用圆规画吗?回去想想,帮工人叔叔解决这个问题。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组成不等式组的不等式必须是一元一次不等式;(2)从数量上看,不等式的个数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3)每个不等式在不等式组中的位置并不固定,它们是并列的.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组: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就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这个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就叫解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41、:(1)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或口诀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也就是得到了不等式组的解集.三、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1.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应记住下面的规律: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的画实心原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2.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先画同各个不等式的解集,找出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的解集。公共部分也就各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的重合部分;3.我们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化简成最简不等式组后进行分类,通常就能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成如上四类。说明:当不等式组中,含有“”或“”时,在解题时,我们可以不关注这个等号,这样就这类不等
42、式组化归为上述四种基本不等式组中的某一种类型。但是,在解题的过程中,这个等号要与不等号相连,不能分开。四、求一些特解:求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整数解等特解(这些特解往往是有限个),解这类问题的步骤:先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借助于数轴,找出所需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考点分析】(1)考查不等式组的概念;(2)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在数轴上的表示;(3)考查不等式组的特解问题;(4)确定字母的取值。【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误区】(1)思维误区,不等式与等式混淆;(2)不能正确地确定出不等式组解集的公共部分;(3)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解集时,混淆界点的表示方法;(4)考虑不周,漏掉隐
43、含条件;(5)当有多个限制条件时,对不等式关系的发掘不全面,导致未知数范围扩大;(6)对含字母的不等式,没有对字母取值进行分类讨论。一、背景知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的第5节,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提出是从学生生活熟悉的情境入手,借助于气温的高低及数轴,得出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课本安排了做一做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体验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探索过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
44、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3、能正确运用符号写出表示推理过程中简单的因果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难点: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一)交流对话,探究新知1、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某一天我们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从常见的气温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能有些学生会说从中知道广州的最低气温10比上海的最低气温0高,有些学生会说哈尔滨的最低气温零下20比北京的最低气温零下10低等;不会说的,老师适当点拔,从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以下填空。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
45、高于或低于)广州_上海;北京_上海;北京_哈尔滨;武汉_哈尔滨;武汉_广州。2、画一画:(1)把上述5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2)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原点左边的数都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同时也发现5在0右边,5比0大;10在5右边,10比5大,初步感受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教师趁机追问,原点左边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吗?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进一步验证了原点左边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乐趣,在探究中不知不觉获得了知
46、识。)由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得出结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二)应用新知,体验成功1、练一练(师生共同完成例1后,学生完成随堂练习1)例1:在数轴上表示数5,0,-4,-1,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分析:本题意有几层含义?应分几步?要点总结:小组讨论归纳,本题解题时的一般步骤:画数轴描点;有序排列;不等号连接。随堂练习:P19T12、做一做(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对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2和7-6和-1-6和-36-和-1.5(2)求出图中各对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3)由、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
47、讨论后,代表站起来发言,口述自己组的发现,说明自己组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要点总结: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总结得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1)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3、师生共同完成例2后,学生完成随堂练习2、3、4.例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师生共同完成)(1)1与-10,(2)-0.001与0,(3)-8与+2;(4)-与-;(5)-(+)与-|-0.8|分析:第(4)(5)题较难,第(4)题应先通分,第(5)题应先化简,再比较。同时在讲解时,要注意格式。注:绝对值比较时,分母相同,分子大的数大;分子相同,则分母大的数反而小;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时,则应先通分再比较,或把分子化相同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