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农大植保专业的授课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9154138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害农大植保专业的授课学习教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水稻病害农大植保专业的授课学习教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病害农大植保专业的授课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害农大植保专业的授课学习教案.pptx(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计学 1水稻(shudo)病害农大植保专业的授课第一页,共50页。概述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zhngzh)面积在全国居于第一位,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第2页/共50页第二页,共50页。水稻病害有100多种,我国正式记载的就有7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20多种。目前(mqin),从全国来看,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仍然是水稻的三大病害,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第3页/共50页第三页,共50页。近年来,稻曲病发生日趋严重,某些地区已成为第一大病害。该病害不仅影响产量,对品质影响也很大,威胁着人类健康。胡麻(hm)斑病是一种常发性,在各稻区普遍

2、发生。第4页/共50页第四页,共50页。条纹叶枯病近几年在我国各稻区暴发 条纹叶枯病近几年在我国各稻区暴发(bof)(bof),损失较,损失较大。大。第5页/共50页第五页,共50页。第一节 稻瘟病 RICE BLAST RICE BLAST稻瘟病是世界性分布、危害最重的病害(bnghi)之一,尤其在东南亚、日本、韩国、印度和我国发生特别严重。流行年份,一般发病田块损失在 10%30%左右,如不及时防治,局部田块会颗粒无收。第6页/共50页第六页,共50页。一.症状(zhngzhung)Symptom:第7页/共50页第七页,共50页。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有发生,根据受害(shuhi)时期和部位不

3、同,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苗瘟:发生在3叶期以前。初期在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色,严重时病苗枯死。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灰绿色霉层。第8页/共50页第八页,共50页。叶瘟:发生在3 叶期以后。随水稻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条件的不同,病斑分为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和褐点型等4 种症状类型。白点型:白色,多为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在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上发生时。急性型:病斑暗绿色,多数近圆形,针头至绿豆大小,后逐渐发展为纺锤形。正、反两面(lingmin)密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典型的慢性型病斑呈纺锤型,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

4、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病斑自外向内可分为中毒部、坏死部和崩溃部。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多局限于叶脉间,中央为褐色坏死部,外围为黄色中毒部,无分生孢子,常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叶瘟白点型急性(jxng)型慢性型褐点型第9页/共50页第九页,共50页。稻瘟病(右图)与胡麻斑病(左图)比较普通型叶瘟与胡麻斑的区别:病斑大小、颜色(yns)、坏死线、霉层第10页/共50页第十页,共50页。节瘟:主要发生在穗颈下第一、二节上,初为褐色(hs)或黑褐色(hs)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潮湿时,节上生出灰绿色霉,易折断。常因水分和养料的输

5、送受阻,影响谷粒饱满;发生早而重时,亦可造成白穗。第11页/共50页第十一页,共50页。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及向上下扩展,病部因品种不同呈黄白色、褐色或黑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白穗。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发病早的谷壳上,病斑大而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可延及整个谷粒,造成暗灰色或灰白色的瘪谷。发病迟的则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严重(ynzhng)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第12页/共50页第十二页,共50页。稻瘟病无论(wln)在何部位发生,遇潮湿条件后,病部一般可产生灰绿色霉状物,而胡麻斑病产生黑色霉层第13页/

6、共50页第十三页,共50页。二.病原(bngyun)物(Pathogen):1 1 病原学名和分类地位:病原学名和分类地位:有性态为灰色大角间座壳 有性态为灰色大角间座壳 Magnaporthe Magnaporthe grisea grisea,属子囊,属子囊(znng)(znng)菌亚门大角间座 菌亚门大角间座壳属。壳属。无性态为稻梨孢 无性态为稻梨孢 Pyricularia oryzae Pyricularia oryzae,属 属半知菌亚门梨孢霉属。半知菌亚门梨孢霉属。第14页/共50页第十四页,共50页。病原形态分 生 孢 子 梗35 根 成 束 或 单 生,从 病 部 气 孔 或

7、表 皮 伸 出,不 分枝,有28 个 隔 膜,基 部 淡 褐 色,上 端 色 淡;分 生 孢 子 梗 顶 端 屈曲处,有分生孢子脱落的疤痕。分 生 孢 子 梨 形,初 无 隔 膜,成 熟 时 通 常(tngchng)有2 个 隔 膜,顶 细 胞 立 锥 状,基 部 细 胞 钝 圆,有 脚 胞;分 生 孢 子 密 集 时 呈 灰 绿色。有性态少见。水稻(shudo)稻瘟病菌1.分生孢子梗2.分生孢子3.子囊4.子囊孢子第15页/共50页第十五页,共50页。病原生物学:菌丝体发育适温2628 C。分生孢子形成温度适温2528 C。孢子萌发温度与孢子形成相同,附着胞形成适温24 C,28 C以上不能

8、形成。病菌(bngjn)侵入适温2430 C。适温下,孢子附在植株表面1620h便可完成侵入。分生孢子在适宜温、湿度下,经68h就可以形成,其中饱和空气湿度最适;相对湿度降至90%以下,形成大大降低(10%)且不能萌芽;在80%以下时,几乎不能形成。相对湿度96%以上且有水滴存在时,孢子才能良好萌发;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形成,有效波长范围为290410nm的近紫外光能诱发孢子大量形成。但直射阳光或光线则抑制孢子萌发,芽管及菌丝生长。第16页/共50页第十六页,共50页。病原菌致病性分化:稻瘟病菌菌株有不同的生理(shngl)小种或类型。我国目前鉴定出43个小种。来源于水稻上的稻瘟菌除侵染水稻

9、外,还可侵染小麦、大麦、玉米、狗尾草、稗、早熟禾、珍珠粟、李氏禾和雀稗等23属38种植物;来源于21种禾本科植物上的病菌亦可侵染水稻。第17页/共50页第十七页,共50页。三 侵染(qn rn)循环 Diseases cycle越冬(yudng)传播(chunb)侵入再侵染第18页/共50页第十八页,共50页。1越冬与初侵染来源:over-winter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冬。因此,病稻草和病谷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未腐熟的粪肥及散落在地上(dshn)的病稻草、病谷也可成为初侵染源。2传播spreading:在草堆、草房等处越冬的病菌,当第二年气温回升到20 C左右时,遇

10、降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昆虫也可传播。三侵染(qnrn)循环DISEASECYCLE第19页/共50页第十九页,共50页。3侵入infection孢子接触稻株后,遇适宜(shy)温、湿度,萌发并直接侵入表皮。病菌以表皮上的机动细胞为主要侵染点,也从伤口侵入,但不从气孔侵入。4再侵染re-infection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可引起多次再侵染。第20页/共50页第二十页,共50页。四 流行(lixng)因素(Epidemiology)1.1.品种抗病性2.2.气象(qxing)因子 3.3.栽培条件4.4.地理条件 发生和流行(lixng)与哪些因素有关?第21页/共50

11、页第二十一页,共50页。1品种抗性及生育期:一般籼稻较粳稻抗病,耐肥力强的品种其抗病性也强。水稻品种之间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差异极大。品种的抗病性因生育期而异,一般成株期抗性高于苗期。苗期(四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chusu)初期为感病时期。同一生育期叶片抗病性亦随出叶后日数的增加而增强。出叶当天最感病,5d后抗病性迅速增强,13d后就很少感病。第22页/共50页第二十二页,共50页。品种 品种(p(p nzh nzh ng)ng)抗性抗病机制 抗性抗病机制 一般株型紧凑,叶片水滴易滚落,可相对降低病菌的 一般株型紧凑,叶片水滴易滚落,可相对降低病菌的附着量,减少侵染机会。附着量,减少侵染机会。

12、寄主表皮细胞的硅质化和细胞的膨压程度与抗侵入、寄主表皮细胞的硅质化和细胞的膨压程度与抗侵入、抗扩展的能力呈正相关 抗扩展的能力呈正相关(xinggun)(xinggun)。另外,过敏性坏死反应是抗扩展的一种机制。另外,过敏性坏死反应是抗扩展的一种机制。第23页/共50页第二十三页,共50页。2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降雨、雾露、光照等对稻瘟菌的繁殖和稻株的抗病性都有很大影响。当气温在2030 C,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有利于稻瘟病发生。在2428 C范围内,湿度越高发病越重。稻瘟病的流行就决定于降雨的迟早和降雨量。天气时晴时雨(shy),或早晚常有雾、露时,最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此时不但孢子

13、数量大,发芽快,侵入率高,潜育期短,而且组织柔软,抗病力弱,病害容易流行。抽穗期忽遇低温,水稻的生活力削弱,抽穗期延长,感病机会增加,穗颈瘟较重。光照不足时,稻株光合作用缓慢,淀粉与氨态氮的比例低,硅化细胞数量少,植株柔软,抗病性下降,加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第24页/共50页第二十四页,共50页。3 栽培管理措施:4 施肥(shfi):5 偏施氮肥会造成稻株体内碳/氮比降低,游离态氮和酰氨态氮含量增加,硅化程度减弱,增加外渗物中铵含量,引起植株徒长、组织柔软、叶披垂、含水量增加、色浓绿、无效分蘖增多,使株间郁闭,湿度增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侵入。6 增施钾肥、硅肥可提高抗病性。第25页/

14、共50页第二十五页,共50页。灌溉:长期深灌的稻田、冷浸田以及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的黄黏土田,根系不能良好生长,影响稻株的氮、碳代谢,降低蒸腾作用和稻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使可溶性氮素增加,硅酸的吸收与运输减少,减弱叶片表皮细胞的硅质化,致使水稻抗病力降低。但田间水分不足(如旱秧田、漏水田)也影响稻株的正常发育,蒸腾作用减弱,减少对硅酸盐的吸收和运转,降低稻株组织(zzh)的机械抗病能力,也易诱发稻瘟病的发生。第26页/共50页第二十六页,共50页。4地理条件:山区地势高,因光照少、水温低、气流强、云雾多、结露时间(shjin)长,水稻生活力减弱,往往发病重于平原稻区。品种(pnzhng)布局

15、:感病品种(pnzhng)连片种植易导致病害大流行。不同品种(pnzhng)间隔种植可减轻病害发生。(生物多样性)第27页/共50页第二十七页,共50页。六 防治(fngzh)方法(Control)防治策略是:种植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减少菌源为前提,加强保健栽培为关键(gunjin),药剂防治为辅助。如何(rh)防治?第28页/共50页第二十八页,共50页。1.种植抗病品种 如吉粳57、吉粳60、京引127、龙粳8号等品种可推广使用。由于病菌群体易发生变异,因此要做到:抗病品种定期轮换。当抗病品种在一地种植 23年后,应及时地轮换下来,用新的抗病良种替换老品种,避免单一抗病基因长期种植。抗病品

16、种合理布局。在同一生态区内同时种植几个(j)抗病基因不同的品种。第29页/共50页第二十九页,共50页。2.减少初侵染来源:(1)不用带病种子。(2)处理病稻草。收获时,对病田的稻草和谷物应尽量分别堆放,室外堆放的病稻草应在春播前处理完毕,不用病草催芽和扎秧苗。如病草还田,应犁翻于水和泥土中沤烂。用作堆肥和垫栏的病草,应在腐熟后施用。(3)种子消毒:用1%石灰水浸种,时间长短因气温高低而异,1520 C浸3d,25 C浸2d并保持水层深20cm左右(zuyu)和不搅动水层,以便病菌在水层和石灰形成膜层下窒息而死;用80%402浸种23d。第30页/共50页第三十页,共50页。3.改进栽培方式,

17、加强水肥管理抗感间作。朱有勇等利用与抗病品种生育期相当但高度感病的品种与抗病品种间隔一定距离种植,使高产、优质的感病品种病害减轻80%90%。合理施肥。不偏施和过多施用氮肥,注意氮、磷、钾配合,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酌情施肥。绿肥用量不宜超过45000kg/hm2,并适量施用石灰加速绿肥腐烂。灌水方面必须(bx)与施肥密切配合。做到: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水位,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第31页/共50页第三十一页,共50页。4.药剂防治用于防治稻瘟病的化学药剂较多,防

18、治苗瘟一般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d施药;防治穗颈瘟可于破口至始穗期喷施1次杀菌剂,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在齐穗期施第二次药。三环唑(黑色素合成抑制剂)是防治稻瘟病的专用杀菌剂。内吸性强,具预防保护作用,施药后能迅速被稻叶及稻根吸收,喷施1h后遇雨也不需补喷。在叶瘟初期或始穗期叶面喷雾。防治苗瘟可用药液处理秧苗根部,即将(jjing)洗净的秧苗根部浸泡在药液中10min,取出沥干后即可栽插,可预防早期叶瘟发生。其他药剂有:富士一号(稻瘟灵)、40%克瘟散和嘧菌胺等。第32页/共50页第三十二页,共50页。第二节 稻纹枯病 Rice sheath blightRice sheath blight n

19、n 世界性病害。我国发生普遍。世界性病害。我国发生普遍。n n 发 发病 病(f(f bng)bng)后 后叶 叶片 片枯 枯死 死,结 结实 实率 率下 下降 降,千 千粒 粒重 重减 减轻 轻,秕谷增多,一般减产 秕谷增多,一般减产1030%1030%,严重时达,严重时达50%50%以上。以上。n n 目前已成为我国水稻的发生面积最大的病害。目前已成为我国水稻的发生面积最大的病害。第33页/共50页第三十三页,共50页。一 症状(zhngzhung)Symptoms:nn 危害时期nn 危害部位(bwi)nn 症状类型nn 症状特点nn 病征第34页/共50页第三十四页,共50页。1 危害

20、时期:从苗期到穗期都会发生,以分蘖盛期到穗期受害最重,尤以抽穗期前后危害更重。2 2危害部位:主要危害基部叶鞘,也可危害叶片。严重时,可深入茎秆内部引起植株倒伏。在抽穗前如严重发生,可造成植株不能正常(zhngchng)抽穗而出现“胎里死”;当菌丝蔓延至穗顶,可造成瘪谷,有时形成白穗,甚至引起植株枯死。第35页/共50页第三十五页,共50页。危害(wihi)基部叶鞘危害(wihi)叶片第36页/共50页第三十六页,共50页。3 症状特点:4 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的病斑,最后病斑中部呈草黄色至灰白色,边缘呈褐色至暗褐色,经常几

21、个病斑相互愈合成云纹状大斑块。5 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相似(xins),但形状不规则。受害较重时,常不能抽穗,造成“胎里死”,或全穗枯死。第37页/共50页第三十七页,共50页。4 病征: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菌丝体匍匐于组织表面或攀缘于邻近植株之间,形成白色绒球状菌丝团,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菌核以少数菌丝缠结在病组织上,很易脱落(tulu)。5 5诊断要点:6 病斑为云纹状,7 后期病部生鼠粪状菌核。第38页/共50页第三十八页,共50页。二 病原菌 Pathogen1 1 学名及分类 学名及分类(fn li)(fn li):有性态为佐佐木薄膜革菌 有性态为

22、佐佐木薄膜革菌 Pellicularia sasakii Pellicularia sasakii,属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属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 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Rhizoctonia solani,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第39页/共50页第三十九页,共50页。2病原形态:菌丝体初期无色,老熟时变成淡褐色,直径为812 m,分枝与主枝成锐角,分枝处显著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菌丝能在寄主(jzh)组织内生长,也可蔓延于植株的病部表面。病组织表面的气生菌丝体可结成菌核。菌核单个呈扁球形似萝卜籽状,多个连结在一

23、起呈不规则形,附在病部的一面略凹陷。水稻纹枯病菌(示担子及担孢子)菌丝第40页/共50页第四十页,共50页。3病原生物学: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 C38 C,适温30 C左右,致死温度为53 C,5min。病菌侵入寄主的温度范围为2335 C,适温2832 C。在适温下,如有水分,病菌经1824h即可完成侵入。菌核(jnh)在1215 C时开始形成,以3032 C之间为最多,超过40 C就不能形成。第41页/共50页第四十一页,共50页。5 病原菌生理分化:6 根据菌丝融合亲和现象,病菌可分为 9个菌丝融合群(Anastomosisgroup,AG),其中AG-1群侵染水稻,专化性明显。7

24、按培养性状和致病力把水稻上的病菌划分为 3个类型,即 A、B、C型,致病力顺序为 ABC。8 病菌的寄主范围:9 极为广泛,在自然情况下可侵染 21科植物,包括(boku)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侵染 54科的210种植物。第42页/共50页第四十二页,共50页。三 侵染(qn rn)循环 Diseases cycle越冬(yudng)传播(chunb)侵入再侵染第43页/共50页第四十三页,共50页。1 越冬(over-winter)和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其他(qt)寄主和田边杂草上越冬。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入田间,成为次年或下季

25、的主要初侵染源。2 2传播(spreading):灌溉水是田间菌核传播的动力。第44页/共50页第四十四页,共50页。侵入(infection):春耕灌水后,越冬菌核飘浮于水面,栽秧后随水漂流附着稻株基部叶鞘上,在适温、高湿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fngx)处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或直接穿破表皮侵入。4再侵染(re-infection):病菌侵入后,在稻株组织中不断扩展,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蔓延至附近叶鞘、叶片或邻近的稻株进行再侵染。密植的稻丛是菌丝体再侵染的必要条件。除气生菌丝外,病部形成的菌核脱落后,可随水飘漂附在稻株基部,萌发产生菌丝,也能引起再侵染

26、。第45页/共50页第四十五页,共50页。四 流行(lixng)条件 Epidemiologynn 纹枯病发生与什么因素有关?在什么条件下容易(rngy)流行?nn 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受菌核基数、气象条件、稻田生态、种植密度、水稻抗病性和生育期,特别是水肥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第46页/共50页第四十六页,共50页。1菌核(jnh)基数Sclerotianumberorbase:田间越冬菌核(jnh)残留量的多少与稻田初期发病轻重呈正相关。上季或上年轻病田,打捞菌核(jnh)彻底的田块和新垦田,一般发病轻;反之,历年重病田区,上季或上年重病田,越冬菌核(jnh)残留量多,初期发病也较多。第47

27、页/共50页第四十七页,共50页。2气象条件(weather):纹枯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在适宜侵染发病的温度范围内,湿度越大,发病越重。田间小气候湿度为80%时,病害受到抑制;71%以下(yxi)时病害停止发展。一般平均气温稳定在22 C以上,水稻处于秧苗期或分蘖期即可发病。华北稻区在分蘖盛期,决定水稻纹枯病流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雨湿,其中以降雨量、雨日、湿度(雾、露)为最重要。雨日多,相对湿度大,发病重;反之,发病轻。高温、高湿、多雨、田间郁蔽等条件与水稻易感的生育阶段孕穗期至抽穗期相吻合,病害流行程度就更严重。第48页/共50页第四十八页,共50页。3水肥(shufi)管理:水肥(shufi)管理是决定发病轻重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深水灌溉,稻丛间湿度加大,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当稻田相对湿度在95%100%时,病害发展迅速;86%以下时病害发展缓慢。施氮肥过多、过迟,有利于病菌侵入,而且易引起倒伏,致使病害发生更重,氮素过多也使稻株茎叶茂盛,田间湿度加大,有利于发病。第49页/共50页第四十九页,共50页。感谢您的观看(gunkn)!第50页/共50页第五十页,共5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工具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