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33300PPT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学与气候学33300PPT学习教案.ppt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计学 1气象学与气候学33300第一页,共36 页。2023/5/26 2 一、大气(dq)环流的概述(一)大气环流:具有行星尺度、规模比较大的空气(kngq)运动。即有平均状况也有瞬时状况,并代表全球大 气的基本运动状况 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第 1 页/共 36 页第二页,共36 页。2023/5/26 3(二)大气(二)大气(dq)(dq)环流的尺 环流的尺度:度:名 称 水平尺度(chd)活动时间 例 子大环流 2000km 一周(y zhu)东风波、西风带中间环流 2000-200 2-3天 季风、气旋、反气旋中环流 200-2 1 天 地方性风(山谷风、海陆风)小环流 2km 12
2、小时第 2 页/共 36 页第三页,共36 页。2023/5/26 4二、影响大气(dq)环流的因素(一)太阳辐射(ti yn f sh)(二)地球自转产生(chnshng)的地转偏向力1、海陆分布2、地形最基本的因子(三)地表性质作用第 3 页/共 36 页第四页,共36 页。2023/5/26 5(一)太阳辐射(ti yn f sh)假设条件:1、地表(dbio)性质是均匀的 2、地球不自转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对大气运动的影响3、太阳直射点不移动单一(热力(rl)的环流圈消除海陆及地形的影响第 4 页/共 36 页第五页,共36 页。2023/5/26 6n n太阳辐射对地气系统的加热不均是
3、大气太阳辐射对地气系统的加热不均是大气产生产生(chnshng)(chnshng)大规模运动的根本原大规模运动的根本原因,而高低纬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是产因,而高低纬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是产生生(chnshng)(chnshng)和维持大气环流的直接和维持大气环流的直接原动力。原动力。n n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RsRs)n n350N350S Rs350N350S Rs0 0 净得能量区净得能量区n n350N350N以北、以北、350S 350S以南以南 Rs Rs0 0 净得能量区净得能量区第 5 页/共 36 页第六页,共36 页。2023/5/26 7(二)地球(dqi
4、)自转作用假设条件:1、地表是均匀的 消除海陆分布及地形的影响2、太阳直射(zh sh)点不移动三圈环流及气压(qy)带风带第 6 页/共 36 页第七页,共36 页。2023/5/26 8 行星风系(三风行星风系(三风(sn fn(sn fn)四四带)带)由于三圈环流的形成,产生了近地面上相应的气压(qy)带和风带,即三风四带。赤道低压带:5N5S 成因:空气受热上升而致。因A 小,气 流基本不发生偏转。特点:因对流强烈,云多,降水多,多对 流雨。第 7 页/共 36 页第八页,共36 页。2023/5/26 9 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goy)(goy)带:带:30N(S)30N(S)成因
5、:赤道上空流动的空气在此堆积而致 特点:气流下沉,多晴天,空气干燥,沙 漠多。副极地低压(dy)带:60N(S)成因:中纬来的西风与极地流来的偏东风 相遇,形成锋面而致。特点:气旋多。第 8 页/共 36 页第九页,共36 页。2023/5/26 10极地极地(jd)(jd)高压带:高压带:90N(S)90N(S)成因:空气冷却下沉而致。特点(tdin):气温低,空气层结稳定信风带:0 30N(S)成因: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 的风,受到地球地转偏向力的影 响,北半球偏成东北风,南半球 则偏成东南风。特点(tdin):风向、风速基本是稳定的第 9 页/共 36 页第十页,共36 页。20
6、23/5/26 1 1西风带:西风带:30N(S)30N(S)60N(S)60N(S)成因: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极地的气流在地转 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形成西南风,南半球而形成西北风。特点:暖湿气流北上或南下,多锋面和气旋。极地东风(dngfng)带:60N(S)90N(S)成因:空气从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偏成东北 风,南北半球则偏成东南风。特点:空气温度极低第 10 页/共 36 页第十一页,共36 页。2023/5/26 12气压(qy)带的成因及属性气压带名称 成因温压场特征气流运动方向温湿属性赤道(chdo)低压带热力(rl)热低压上升湿热副热带高压带动
7、力暖高压下沉干热副极地低压带动力冷低压上升 湿冷极地高压带热力 冷高压下沉干冷第 1 1 页/共 36 页第十二页,共36 页。2023/5/26 13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纬 度90 90 60 30030 60500 10001500 2000年降水量(mm)N S低压控制(kngzh)降水多高压控制(kngzh)降水少全球降水量随纬度(wid)的分布曲线第 12 页/共 36 页第十三页,共36 页。2023/5/26 14第 13 页/共 36 页第十四页,共36 页。2023/5/26 15第 14 页/共 36 页第十五页,共
8、36 页。2023/5/26 16n n 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n n 导致(dozh)行星风带、气压带发生季节性移动第 15 页/共 36 页第十六页,共36 页。2023/5/26 17小结(xioji)假设(jish)地表(dbio)是均匀的地球不自转条件1:太阳辐射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单一环流圈条件2: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三圈环流和风带气压带条件3: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第 16 页/共 36 页第十七页,共36 页。2023/5/26 18(三)地表(三)地表(dbi(dbio)o)性质作用性质作用1、海陆热力差异作用(zuyng)由于海陆本身
9、的物理性质的不同,使得同一纬度 的海陆间存在着热力差异。冬季:陆地冷源 海洋热源夏季:陆地热源 海洋冷源第 17 页/共 36 页第十八页,共36 页。2023/5/26 19海陆热力差异对大气环流(hun li)影响pp 对近地面环流的影响使完整(wnzhng)的气压带断裂,形成闭合的高压和低压。pp 对高空环流的影响波状环流(槽脊)pp 是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第 18 页/共 36 页第十九页,共36 页。2023/5/26 2022、地形、地形(dxng)(dxng)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动力(dngl)作用 爬流作用 绕流作用(2)热力作用第 19 页/共 36 页第
10、二十页,共36 页。2023/5/26 21三、大气三、大气(dq)(dq)环流平均环流平均状况状况(一)平均纬向环流东、西风带特点:1、高纬地区极地(jd)东风带2、中纬地区盛行西风带3、低纬地区热带东风带(信风带)第 20 页/共 36 页第二十一页,共36 页。2023/5/26 22(二)平均(二)平均(pngjn)(pngjn)经圈环流经圈环流三圈环流三圈环流n n 是指南北向沿经圈的垂直剖面上,由风速的平均(pngjn)南、北分量和垂直分量构成的平均(pngjn)环流圈。n n 在大气运动满足静力平衡和准地转平衡条件下,风速的南北分量和垂直分量都很小。n n 经圈环流比纬圈环流要弱
11、得多。第 21 页/共 36 页第二十二页,共36 页。2023/5/26 23n n 低纬环流圈 直接热力(rl)环流圈、正圈环流(哈得莱环流圈)n n 中纬环流圈 间接热力(rl)环流圈、逆圈环流(费雷尔环流圈)n n 高纬环流圈 直接热力(rl)环流圈、正圈环流(极地环流圈)第 22 页/共 36 页第二十三页,共36 页。2023/5/26 24(三)平均水平环流(hun li)nn 是指纬向环流受到扰动(海陆分布、地形(dxng)等作用)形成的槽、脊和高、低压环流。nn 高空环流波状环流(槽、脊相间)nn 地面环流闭合的高压、低压第 23 页/共 36 页第二十四页,共36 页。20
12、23/5/26 25大气(dq)活动中心nn 冬夏在海陆出现的闭合的高低压中心nn 永久性的:常年存在的(海上四个)nn 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夏威夷高压nn 大西洋: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nn 半永久性的:随季节出现的(陆地上的四个)nn 亚洲:蒙古高压、印度(yn d)低压nn 美洲:北美高压、北美低压第 24 页/共 36 页第二十五页,共36 页。2023/5/26 26nn 南半球40S以南,无论冬夏,等压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而40S以南:nn 冬季高压(goy)带环绕全球nn 夏季陆地是低压、海洋是高压(goy)第 25 页/共 36 页第二十六页,共36 页。2023/5/26 27
13、(二)高空的环流(二)高空的环流(hun(hun li)li)状况状况 高空受地面影响小,因此地面上的高低压闭合中心,在高空已不存在,取而代之(q di zh)的是槽脊形式。1、冬季:等高线密,三槽三脊 2、夏季:等高线稀,四槽四脊 第 26 页/共 36 页第二十七页,共36 页。2023/5/26 28将地面和高空 将地面和高空(gokng)(gokng)同时刻的气压图相对照:同时刻的气压图相对照:蒙古高压(goy)位于东亚大槽后的下方,北美高压(goy)位于北美槽后的下方。阿留申低压位于东亚槽前的下方 冰岛低压位于北美槽前的下方。第 27 页/共 36 页第二十八页,共36 页。2023
14、/5/26 29四、急流四、急流(jli)(jli)1、定义:是指高空风速大于30m/s的狭窄 强风带,其位置和范围基本(jbn)与锋 区相对应。2、分布:温带(极锋、北支)急流 副热带(南支)急流 热带东风急流第 28 页/共 36 页第二十九页,共36 页。2023/5/26 30第 29 页/共 36 页第三十页,共36 页。2023/5/26 31总结(zngji):nn 大气环流以三风四带(纬向环流)为主,同时(tngsh)也存在着经向环流,但比纬向环流弱,这是大气环流的基本规律。nn 纬向环流中包含着经圈环流,纬向主流上又叠加着涡旋运动。第 30 页/共 36 页第三十一页,共36
15、 页。2023/5/26 32五、大气环流五、大气环流(hun(hun li)li)的变化的变化(一)长期变化:主要(zh yo)通过西风带的槽脊及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的季节变化而体现的 1、冬季环流 特征:风带、气压带南移 高空:西风带、南北急流 低空:地面:蒙古高压、北美高压 海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副热带高压:南移、强度弱第 31 页/共 36 页第三十二页,共36 页。2023/5/26 332 2、夏季、夏季(xij)(xij)环流 环流 特征(tzhng):风带、气压带北移 高空:西风带北移、两支急流 低空:地面:印度低压、北美低压 海洋:亚速尔高压、西太平洋高压 副高:北移
16、、强度大第 32 页/共 36 页第三十三页,共36 页。2023/5/26 34(二)短期(二)短期(du(dun n q)q)变化变化 高空西风带中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的交替变化 经向环流:西风带中槽脊南北振幅大,冷暖 空气交换强 纬向环流:西风带平直,冷暖空气交换弱 经向转向纬向:天气稳定(wndng),西风平直 纬向转向经向:冷空气南下,产生大规 模的天气系统第 33 页/共 36 页第三十四页,共36 页。2023/5/26 35第 34 页/共 36 页第三十五页,共36 页。2023/5/26 36思考题1、画图说明三圈环流和“三风四带”的形成过程。2、海陆分布对地面的大气环流有何影响(yngxing)?3、以北半球中纬度冬季为例,说明海陆分布 对高空大气环流的影响(yngxing)?4、高大地形对地面上的环流有何影响(yngxing)?5、简述“三风四带”。6、北半球的大气活动中心有哪些?第 35 页/共 36 页第三十六页,共3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