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重大疾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养殖重大疾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水产养殖重大疾病诊断与防控技术水产养殖重大疾病诊断与防控技术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病毒病防控岗位科学家农业部长江流域水生动物疫病重点实验室 联系电话:(实验室)(手机)电子邮件:水产养殖病害问题的深远影响n直接经济损失巨大;n水环境严重恶化;n水产品质量安全下降;n人类健康受到威胁;n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受到影响。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l外界因素:病原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敌害;环境因子:水温、溶解氧、PH、化学物质、浮游生物;人为因素:放养密度、混养比例、饲养管理、操作方式;l内在因素:品种退化,免疫力抵抗力下降。鱼病诊断要点与程序n采样与送检样品;n现场调查与询问(水环境、发病
2、史、水质检测、鱼种放养、鱼种来源、投饵施肥、生产操作、养殖管理等);n病症检查(体表、鳃丝、内脏等);n显微镜观察(体表、鳃丝、肠道等);n实验室诊断;如何尽早发现鱼病n看鱼的游泳行为发现鱼病:如果鱼离群独游、池边聚集周游、打转狂游、烦躁跳跃等现象,即可判断鱼病正在发生;n看摄食发现鱼病:摄食突然下降或突然猛增,预示鱼有可能发病;n看养殖环境发现鱼病:如果水环境恶化、氨氮增高、水质恶化、蓝藻暴发、溶氧下降,预示鱼病可能发生;n看体表症状发现鱼病:如体表发黑、体表或软组织出血充血、表皮或鳍条或鳃组织溃烂、肛门红肿、腹部膨大、体表有明显溃疡、身体变形、鳞片竖立、体表赘生物等症状,即可判断鱼病在发生
3、;n根据季节变化发现鱼病:许多病有适宜的发生和流行季节,根据季节变化、水温变化等可以及时预测和发现鱼病;鱼病的预防措施(2)l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进饲养管理方法:提早放养、合理密度、“四定”投饵、日常巡查、细心操作;l水质调控与生态预防;l培育抗病品种l人工免疫草鱼出血病疫苗;草鱼细菌病疫苗;主要淡水鱼出血病疫苗;鮰鱼疫苗;鲟鱼疫苗;国标渔药(常用)n消毒药物:复合碘溶液、高碘酸钠溶液、过氧化钙粉、过氧化氢溶液、生石灰、聚维酮碘溶液、硫代硫酸钠、戊二醛溶液、三氯异氰尿酸;n杀虫药物:阿苯达唑粉、苯扎溴铵溶液、甲苯咪唑、精制敌百虫粉、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硫酸锌粉、氯硝柳胺粉、溴氯海因粉、盐酸氯苯胍
4、粉、吡喹酮;n杀菌药物: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磺胺类药物、硫酸新霉素粉、诺氟沙星粉、盐酸多西环素;n代谢:维生素、盐酸甜菜碱;n天然植物药物给药方式n口服法;n药浴法;n注射法;n涂抹法;n挂篓法;给药剂量的确定1、商品药的给药剂量按渔药制剂产品说明书为准。2、外用给药量的确定:水体计算:水体积(m3)=面积(m2)平均水深(m);计算出用药量用药量(g)=需用药物的浓度(gm3)水体积(m3);3、内服药给药量的确定:用药标准量:指每kg体重所用药物的g数(gkg);药物添加率:指每kg饲料中所添加药物的g数;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内服药的给药量。n溶解不完全:药物没有充
5、分发挥效力,鱼食用药物颗粒导致死亡;n泼洒不均匀:没有能彻底杀灭或控制传染源;n没有对症下药:诊断不准确导致用药错误;n用药疗程不足:一般一个疗程要用完,有的甚至还要23个疗程;n用药过量:超出了鱼的忍受限度导致大量死亡;n疾病本身难以治愈:如病毒性疾病等;n新疾病:新出现的鱼病缺乏系统的基础研究,没有现成的治疗方法。鱼病治疗不见效的主要原因(2)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n设施工程化;n技术现代化;n生产机械化;n管理工业化;(一)大宗淡水鱼类重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防治方法:1、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清塘消毒;2、切断病原传播(鱼种来源);3、免疫预防:用病毒疫苗通过注射或浸泡途径免疫草鱼;4、发病季节
6、的药物预防;5、治疗时:采用碘制剂泼洒,每立方米水体0.5毫升,连续泼洒2次,隔天1次;中草药内服(天然植物病毒克星复方、天然植物病毒克星药饵等):每公斤鱼体重0.5-1.0克,连喂45天。2、草鱼烂鳃病n草鱼烂鳃病由于细菌的感染引起(“乌头瘟”,鱼害粘球菌、柱形黄杆菌)。(1)、生石灰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3040克;(2)、含氯消毒剂、醛制剂是常用的水体消毒剂;(3)、常规的抗生素有很好的疗效,注意给药方式和交替使用;(4)、中草药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细菌感染;(5)、配合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如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等。(6)、草鱼烂鳃病可以采用免疫的方法进行预防;3、草鱼肠炎病n草鱼肠
7、炎病由于细菌感染引起(肠型点状气单胞菌)。(1)、生石灰、漂白粉可以交替使用;(2)、含氯消毒剂、甲醛、碘制剂是常用的水体消毒剂;(3)、常规的抗生素如大蒜素、土霉素等有很好的疗效,注意给药方式和交替使用;(4)、中草药制剂可以有效预防细菌感染;(5)、配合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如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等。4、草鱼赤皮病n草鱼赤皮病由于细菌感染引起(荧光假单胞菌)。(1)、生石灰、漂白粉可以交替使用;(2)、二氧化氯、强氯精、醛制剂是常用的水体消毒杀菌剂;(3)、内服抗生素药物,如土霉素、恩诺杀星、氟苯尼考等,连服34天,注意交替使用;5、白鲢鲫鱼细菌性暴发病n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
8、、鲁氏耶尔森氏菌、豚鼠气单胞菌等;n症状:全身出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水、肝脾肾肿大;n感染对象:鲢鱼、鲫鱼、鳊鱼等;6、鲤春病毒血症n病原:鲤弹状病毒;n流行情况:在欧洲广为流行,死亡率可高达8090,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鲤鱼,鱼苗、鱼种很少感染,只流行于春季(水温1320),水温超过22时就不再发病,所以叫鲤春病毒血症。病鱼、死鱼及带病毒鱼是传染源,可通过水传播;病毒侵入鱼体可能是通过鳃和肠,鲺和蛭也有可能是其媒介者;n主要症状:病鱼呼吸缓慢,沉人池底或失去平衡侧游;体色发黑,常有出血斑点,腹部膨大,眼球突出和出血,肛门红肿,贫血,鳃颜色变淡并有出血点;腹腔内积有浆液性或带血的腹水,肠壁
9、严重发炎,其他内脏上也有出血斑点,其中以鳔壁为最常见;肌肉也因出血而呈红色;肝、脾、肾肿大,颜色变淡,造血组织坏死,心肌炎,心包炎,肝细胞局灶性坏死。主要症状n体表有出血斑点/块;n内脏(尤其是鱼鳔)和肌肉出血斑点/块明显;n继发细菌感染;突眼突眼鳔充血鳔充血从鲤鱼稚鱼体内检出鲤春病毒500bp7、鲤鱼疱疹病毒病n病原:锦鲤疱疹病毒;n传播途径:垂直感染、水媒感染、接触感染等;被感染鱼死亡率可达100,尤其在水温1323之间极快;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or Aeromonas spp.常与KHV一起感染鳃部。鱼苗、幼鱼及成鱼均可被感染。n日本的研究发现,野生的鲤鱼在
10、水温1516时,大部分死鱼均为成鱼,成鱼比幼鱼易受感染;而病毒可生存于5 28,发病水温主要在1728。n主要症状:(1)患病鱼游泳行为异常;(2)鳃和表皮有不规则的颜色出现;(3)鳃的坏死现象严重,鳃外表分叉;(4)患病鱼表皮出血;(5)眼睛偶有凹陷的现象及充血现象。n防治方法:(1)生石灰清塘消毒:每亩75100公斤;(2)鱼种消毒:1520ppm高锰酸钾浸泡20分钟;(3)养殖期间交替使用含氯消毒剂或生石灰或铜铁合剂消毒杀菌杀虫;(4)治疗时除使用碘制剂全池泼洒23次,隔天1次;(5)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药物,如恩诺杀星、氟苯尼考等,每公斤鱼体0.05-0.1克,连续投喂34天;(6)中草
11、药内服4-5天(天然植物病毒克星复方、天然植物病毒克星药饵等,0.81.0g/Kg);抗病毒药物(病毒灵、病毒唑等,1030mg/Kg)内服2-3天。8、青鱼肠炎病病原:由肠型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突出,轻按腹部有淡黄色脓状液体流出,剖腹见肠道发炎充血发红。流行情况:对当年青鱼鱼种和一龄青鱼鱼种危害最大。流行季节49月,其中有两个高峰期:57月主要是12龄青鱼发病;89月当年青鱼鱼种发病。并且常与烂鳃病等并发。预防与治疗n预防:n1、每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30克;n2、保持水深2米以上,夏季每10天加注新水一次;n3、适当施用微生态制剂;n4、每公斤鱼
12、体大蒜头0.5克,食盐0.2克,拌饵投服,连用3-4天;n治疗:n1、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30克;n2、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0.3克;n2、大蒜素,每公斤鱼体用大蒜素0.1-0.2克,连续投喂5天;3、内服抗生素: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每公斤鱼体重0.05-0.1克,每天2次,连喂3天。n(治疗期间投饵量降低至70左右)9、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症n近年出现,呈暴发趋势;n病原: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n症状:全身广泛性出血,以鳃、腹部最为严重;n流行季节:510月;n诊断方法:症状、流行特征与实验室诊断;n防控:水体消毒、内服天然植物药物、配合杀虫、杀菌。10、大宗淡水鱼肝胆综合症 肝脏和
13、胆囊的生理生化功能:n肝脏和胆囊是鱼类的重要消化腺,起消化、代谢、解毒等作用。n肝细胞分泌胆汁,通过肝管进入胆囊管再到胆囊储存。胆囊通过在其末端的胆管与肠道相连;当胆囊壁平滑肌收缩时,胆汁经胆管进入肠道。n胆汁是无机盐、有机盐和消化酶的混合液,主要成份为胆汁盐;n胆汁盐能沉淀经胃消化而产生的蛋白胨,使其停留在小肠,让消化作用充分进行;胆汁盐还能促进脂肪分解、通过乳化作用促进维生素吸收;n胆汁盐以及其它胆汁成份可被肠道重新吸收进入血液,然后返回肝脏,完成肠肝循环。n病因:近年来,出现了一种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水体环境恶化、强化投饲、乱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酸败
14、变质,以及饲料营养成分的失衡、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n症状: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检查肝胆病变情况时,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即可初步确定为
15、肝胆综合症。n流行情况:肝胆综合症近年来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危害的对象主要是鲤、鲫、草鱼、团头鲂、青鱼、罗非鱼,也见于鳖。由于普遍误诊为其它鱼病,用药不对症,死亡率可达50-60,甚至可达60-90。n防治方法:n1科学养殖与投喂:对肝病的预防要严格按照科学养鱼的要求,培育良好的水质,配制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饲料,科学投喂;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变质。如果饲料原料脂肪发生变性,可产生毒性很大的醛类物质,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若麦麸、玉米、菜籽粕、花生粕等受潮发霉,其产生的黄曲霉素、亚硝基物,对肝脏有很大损害。n2正确用药:不要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16、不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渔药,更不能用国家禁用渔药或以农药代替渔药施放于水体中。治疗原则是解毒、补肝、强肝,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胆功能恢复正常。选用具有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中药组成方剂防治肝病,以下处方可以参考使用:当归、白芍、丹参、郁金、柴胡、黄芪、党参、板蓝根、甘草等,该方剂具有抗脂肪肝、解毒、抗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抑制肝硬化发生等作用。n3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一是补充维生素的不足。发生肝病时,由于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加之肝脏受损,一些能在肝脏合成的维生素量减少。因此,补充维生素可以改善鱼体的营养状态;二是维生素本身具有治疗作用,能加强鱼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肝
17、脏损伤的修复和肝细胞的再生,促进机体康复。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甜菜碱、氯化胆碱、肉毒碱、甲硫氨酸、磷元素等,可以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含量,对防止脂肪肝的形成有明显效果。(二)其它主要养殖对象的重要病害1、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n病原: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CCVD);n流行情况:该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水温30时发病,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下的鱼种,34月龄的幼鱼也会感染。病程一般为37天。死亡率可达95100%,残存鱼生长缓慢;n主要症状:患病鱼食欲下降,甚至不食,离群独游,反应迟钝;有20%50%的病鱼尾向下,头向上,悬浮于水中,出现间隙性的旋转游动,最后沉入水底,衰竭而死。病
18、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胀,并有淡黄色渗出液(腹水)。鳃苍白或出血,一侧或双侧眼球突出,如解剖检查则可以见到肌肉组织、肝、肾和脾有出血区。脾脏呈浅红色和肿大;胃膨大有黏液状分泌物。肠灰白色,无食物。n防治方法:消毒与检疫是控制CCVD流行的最有效方法;注意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碘制剂消毒鱼卵;亲鱼免疫;发病季节碘制剂泼洒;抗病毒中草药或化学药物内服;2、斑点叉尾鮰呼肠孤病毒病n病原:斑点叉尾鮰呼肠孤病毒(CCRV);n流行情况:该病有高度的传染性,水温2530时发病,主要危害14厘米以下的鱼种,34月龄的幼鱼也会感染。病程一般为3-7天。死亡率可达70-100%。防治方法:1、生石灰或漂白
19、粉等彻底清塘消毒;2、注意传染病原在放苗时传入,药浴后下塘;3、免疫预防:用病毒疫苗通过注射或浸泡途径免疫草鱼;4、发病季节的药物预防;5、治疗时:采用碘制剂泼洒、中草药内服(大黄、板蓝根、鱼腥草,等,1.0克/Kg体重)、抗病毒药物(病毒灵、病毒唑等,1030mg/Kg)内服等措施。3、肠道败血症(爱德华病)n病原:爱德华菌;n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夏冬季也偶有发生,发病适宜温度22 28。对班点叉尾鮰的各个阶段均能感染,其中对鱼种的危害最大;n主要症状: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病鱼头朝上尾朝下悬挂于水中,有时呈痉挛式螺旋游动,继而死亡;死
20、鱼腹部膨大,鳍条基部眼部腹部颌部可见细小的充血,出血斑;腹腔内有大量液体,流出腹水不易凝固,肝肿大,质脆有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斑点,脾肾肿大出血,胃膨大,肠道扩张,粘膜水肿充血;头部形成一个空洞性病灶,即”头穿孔”.ascites4、柱形黄杆菌病n病原:柱形黄杆菌(柱状屈桡杆菌);n流行情况:此病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末至秋初为多发季节。幼鱼或在高温、密度过大、机械损伤、水质恶化时更易感染,并会引起批量死亡n主要症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色,并有轻微出血。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鳃组织也是常见感染部位,通常鳃丝
21、末端首先出现褐色坏死,后逐步扩展至基部。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真菌可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这些病变部位。5、鮰鱼肠套叠病 n病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病毒?n流行情况: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各种年龄的斑点叉尾鲴都可发 病;主要在春夏,39月是其发病的时期,但以35月高发,一般是每年的3月下旬或4月初开始发病,发病水温多在16以上,并随水温的升高病程缩短。发病急,死亡快,病程短,一般病程在25天,发病率在90%以上,死亡率90%以上,严重的达100%。n主要症状:病鱼主要特征为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满清亮或淡黄色腹水.肝肿大,颜色变淡质地变脆.脾、肾肿大,淤血,呈紫黑色.肛门红
22、肿,外突,肠道充血,出血,肠腔内充有大量含血的粘液,肠道发生痉挛或异常蠕动,常于后肠出现12个长度为0.52.5厘米肠套叠,部分鱼还见前肠回缩进入胃内的现象。有的鱼出现脱肛现象;n防治方法:(1)在饲料中添加病原菌敏感的药物投喂,如新霉素、头孢唑啉、丁胺卡那、氧氟沙星和强力霉素等,一般在12个疗程即可控制该病;(2)切忌过度投喂;(3)可采用饲料拌抗病毒中草药投喂;6、中华鳖鳃腺炎病n病原:病毒(未分类);n症状:病鱼脖子肿大、鳃组织糜烂、充血或出血、内脏肿大或出血;n防治方法:1、避免水质恶化;2、含碘制剂泼洒;3、内服抗病毒药物和中草药;7、中华鳖白底板病n病原:病毒;n症状:病鱼肿厚、底
23、板苍白失血、内脏肿大、肠道充血或失血;脂肪呈白色;n预防和治疗:1、投喂优质饲料、维生素、免疫促进剂等;2、含碘制剂水体消毒;3、内服抗病毒药物和中草药;8、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病n病虾活力低下,附肢无力,无法支撑身体,大多分布于池塘边;部分头胸甲处有黄白色斑点;解剖可见胃肠道空,一些病虾有黑腮症状;部分尾部肌肉发红或者呈现白浊样。最大的特点是先死大虾,后死中虾,再死小虾。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防控方法:1、池塘消毒,可以采用杀灭细菌和病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碘制剂最为理想,如聚维酮碘、季氨盐络合碘等;2、小龙虾摄食正常时,可以采用口服途径投喂抗病毒中草药(如板蓝根、大黄、鱼腥草等),药
24、物煮水后拌饲料投喂;饲料中可添加适量抗病毒西药制剂(如病毒灵等)。3、饲料中添加免疫促进剂,如寡聚糖、壳聚糖、多种维生素等,可提高小龙虾的抗病毒免疫力;4、无公害处理死亡小龙虾(深埋、焚烧、集中消毒处理等),可以防止该病的继续传染;5、改善水质环境,保持适当水量,防止高温,可以提高小龙虾的抵抗力;6、养殖操作要符合卫生防疫操作规范,切断病原传播途径,疫病水体、工具、器皿、人员需要消毒杀菌处理;7、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尽量减少人为干扰,避免引起小龙虾应激反应;8、加强养殖管理,科学选择饲料和投喂方式。防病治病期间最好投喂精制配合饲料,便于给药或小龙虾摄食。9、河蟹病毒病n病原:副粘病毒样病毒、对虾
25、白斑病毒、呼肠孤病毒;n症状:人称“颤抖病”、“抖抖病”。胸足痉挛,不能爬行,病蟹上岸、上草,不摄饲;在受到光或声音的刺激后,胸足抖动,腹部尖端内抠,吐出的水泡先呈黄绿色,后变为棕黑色。此病死亡率在70%以上。n防治方法:n1、改善养殖环境与水质;n2、泼洒生石灰或含碘制剂;n3、内服抗病毒药物盐酸马啉呱,每公斤蟹0.1克,连喂45天;n4、内服中草药制剂,大黄、板蓝根、鱼腥草、黄芪合并粉碎后煮水拌饲料投喂,剂量每公斤蟹体重1克,连喂56天。10、黄颡鱼出血病n病原:爱德华氏菌;n症状:病鱼体表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腹部膨大,肛门红肿;病鱼头部充血、严重时穿孔;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腹腔淤积
26、大量血水或充满黄色液体;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肝脏土黄色,脾肾坏死。n防治方法:保持良好水质,池水溶解氧含量5毫克/升以上;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每立方米水体用强氯精0.3-0.5克加水全池泼洒,隔12天1次,连用23次;在添加氟苯尼考制成药饵投喂,每公斤鱼体重0.05克,每天,连续天;(5)使用爱德华菌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11、黄鳝出血病n病原:嗜水气单胞菌(?);n症状:体表充血、口出血;n防治方法:1、泼洒含碘或含氯制剂;2、内服抗生素氟苯尼考;3、内服中草药制剂;4、保持水质环境优良;5、控制放养密度。(1)改善养殖池水质,每半月用生石灰对池水进行消毒;定期施用水质保护剂,并注意在养殖
27、期内经常清除残剩饵料;(2)拌饲投喂维生素、VB1、VB2、烟酸、维生素K、胆碱等单体维生素;(3)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并尽可能在有效期内用完;(4)用每毫升0.25IU的金霉素浸洗鳝体。12、鳜鱼脾肾坏死症n病原:鳜鱼虹彩病毒n症状:病鱼呈鳃苍白、肝苍白、内脏局部充血、腹水、肠内充满黄色粘稠物等典型症状。以上病鱼混合感染细菌、寄生虫而呈多样化症状,交杂着红肿、多粘液、溃烂等症状,个体的病症有的为鳃白、肝红、肠黄伴壁红;有的鳃红、肝白、肠黄等。n流行情况:该病每年月中下旬水温约以上可发生,至月中下旬水温降低时不治自愈,发病高峰期多出现在月间。该病具有显著的传染特征,疾病由始发池经同一水源呈辐射状
28、蔓延。病原具有垂直传播的特性,通过鳜鱼亲鱼携带病原越冬并传给子代。疫区鳜鱼携带病毒率高,正常情况下病毒在鱼体内处于潜伏状态,当受到外来刺激时才引起机体病变。气温是鳜鱼病毒致病的限制因子,水温约以上可发病。气候突变、水质恶化、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感染以及近亲繁殖种质退化。饵料鱼营养不平衡,管理不善如用药不当、饵料鱼未经消毒、投放量过大等,均可成为病毒致病的诱发或协同因子。携带病毒的鳜鱼在发病季节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这是疾病呈急性型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M 1 2 3 4 520001000500250100根据真鲷虹彩病毒(RSIV)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单位(RNRS)基因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P1:5 GCATGTATGCTGTTTAGACA P2:5 AGCATCAAGCAGGCGATCTG;PCR扩增预期条带大小为187bp;13、鲟鱼病害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软骨炎细菌性软骨炎病毒性出血病病毒性出血病卵甲藻病卵甲藻病孢子虫病孢子虫病养殖鲟鱼病害防控技术n养殖鲟鱼易患多种疾病,包括病毒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以及营养性代谢疾病;n水温、养殖环境、营养、人为操作等因素影响疾病的发生;n水体消毒可杀灭水体中传染性病原体;n内服药物可杀灭或抑制病原菌增殖;n适当的投喂免疫增强与代谢改良药物对鲟鱼养殖重要;n免疫预防是最为有效的途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