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三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新理论课件.ppt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9152861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三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新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三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新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三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新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三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新理论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新理论第一节:西方传统贸第二节:西方国际贸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 了解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主要观点及分析方法,并比较其异同 了解要素禀赋论主要观点 了解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观点 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方法(二)技能目标 比较优势的分析计算 第一节 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学说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一、重商主义学说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代表欧洲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是该理论的基本观点,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体来看,它实行奖出限入的保护关税,

2、扶植出口,发展航运及渔业,提倡人口发展及剥削劳工以降低工资成本,推行殖民政策以垄断殖民地贸易,禁止优秀技师、工匠擅离国境。晚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Thomas Mun)历史背景是工厂手工业开始产生所催生的货币信贷事业的发展 该观点认为增加国家财富的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并严格遵循出口额高于进口额这一准则 货币与商品不再是绝对的对立面,而是“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这样相互联系的两方面 晚期重商主义还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本国工业的发展从而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理论评价 不管是早期重商主义,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以一国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拥有量作为判断富裕程度的标志,将金银看作

3、财富的唯一形态,强调财富来源于对外贸易,并通过各种限制手段实现贸易顺差,完成财富的积累。但其始终将货币与财富视为一物,认为货币是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志,从而错误地得出对外贸易就是财富的源泉、对外贸易就是为了从国外取得货币的结论,忽视了国际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二、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于18 世纪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在斯密所处时代,重商主义的极端保护主义政策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了束缚新兴资产阶级成长的桎梏。在1176 年出版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斯密从产业资产阶级的立

4、场出发,批判了重商主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分工之前英国生产酒的绝对成本比较低,而美国生产小麦的绝对成本比较低。这意味着英国生产酒、美国生产小麦具有绝对优势。因此按照绝对优势理论,两国应该进行专业化分工,英国专门生产酒,美国专门生产小麦。在实行分工之后,英国投入200 个劳动日产酒400吨,美国投入200 个劳动日产小麦240 吨。结果是小麦的总量维持240 吨不变,而酒产量则从原来的200 吨增至400 吨,说明国际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利益。理论评价 关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等观点,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另一方面,斯密错误地认

5、为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把交换作为人类固有的本能。而实际上,分工先于交换而出现,是交换产生的前提。此外,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绝对优势理论也不能解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的国家能否通过对外贸易获利这个重大问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比较优势分工表分工之前 1单位酒 1单位毛呢英国葡萄牙120人(劳动1年)80人(劳动1年)100人(劳动1年)90人(劳动1年)分工之后 1单位酒 1单位毛呢英国葡萄牙/170人(可产170/80)=2.125单位酒220人(可产220/100)=2.2单位毛呢/理论评价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从理论上有力地支持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贸易

6、自由。但比较优势理论简单地把动态的经济世界抽象为静止的世界,因而理论中所得出的参加贸易各国所获得的利益都是短期利益,没有说明这种利益是否符合一国的长远利益。而且该理论也没有考虑到当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时贸易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的情况。此外,比较优势理论也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些实际情况。因为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的差异越大,发生国家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按照这一说法,国际贸易最可能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事实上国际贸易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开展的,比较优势理论无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四、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是瑞典的两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

7、(Heckscher)和伯蒂尔奥林(Bertil Ohilin)提出的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理论评价 赫克歇尔、俄林是用等量产品不同货币价格(成本)比较两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认识到了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在各国进出口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要素禀赋论所依据的一系列假设条件都是静态的,忽略了国际国内经济因素的动态变化,使理论难免存在缺陷。如果按照这一理论,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中永远处于不利的地位,其贸易结构也将保持不变。而实际上一个国家采取合

8、理的贸易战略,是可以实现贸易结构的转变和优化的。小资料里昂惕夫之谜美国出口品中的资本含量比进口品少30。这意味着,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第二节 西方国际贸易新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Theory of Economies of Scale)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与艾瀚南(Helpman Elhanan)合著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1985)一书中提出的学说。规模经济是指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企业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主要

9、观点 规 模 收 益 递 增 为 国 际 贸 易 直 接 提 供 了 基 础,当 某 一 产 品 的 生 产 发 生 规 模 收 益 递 增 时,随 着 生 产 规 模 的 扩 大,单 位 产 品 成 本 递 减而 取 得 成 本 优 势,由 此 导 致 专 业 化 生 产 并出口这一产品。理论评价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家的贸易利益主要是由生产要素禀赋的国际差异孕育而成。规模经济学说则提示了规模收益递增是贸易利益的又一重要来源。规模收益递增的存在意味着,即使是两个经济情形相似的国家之间也可以从贸易中获利,这种新型贸易利益可以区别于任何利益而独立存在。国际经验也表明,一国缺乏规模经济或只在国内

10、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在开展贸易后都能获得国际规模的递增收益,本国制造业和某些服务业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消费者也能获得更多的福利。二、产业内贸易理论 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实践中又出现了一种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的新现象,即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Intra-industry Trade)。主要观点 产品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 产业内贸易

11、的影响因素 理论评价(积极)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定更符合实际。该理论不仅从供给方面进行了论述,而且从需求方面分析和论证了部分国际贸易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贸易格局的变化 规模经济是当代经济重要的内容,它是各国都在追求的利益,而且将规模经济的利益作为产业内贸易利益的来源 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心理收益,同时又提出了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概念,揭示了产业的国际分工和产业间国际分工的问题 三、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又称技术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 Gap Model),产生于1961 年,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M.V.波

12、斯纳(Michael V.Posner)他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是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由于技术变动包含了时间因素,技术差距理论被看成是对H-O 理论的动态扩展。假设条件 1)最初的技术进步必须建立在存在于某国经济中的一系列制度性内生变量的基础之上 2)技术成果的国际传递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顺利进行。主要观点 在 创 新 国(Innovation Country)和 模 仿 国(Imitation Country)的 两 国 模 型 中,创 新 国 一 种 新 产 品 成 功 后,在 模仿

13、 国 掌 握 这 种 技 术 之 前,具 有 技 术 领 先 优 势,可 以 向 模 仿国出口这种技术领先的产品。随 著 专 利 权 的 转 让、技 术 合 作、对 外 投 资 或 国 际 贸 易 的 发展,创 新 国 的 领 先 技 术 流 传 到 国 外,模 仿 国 开 始 利 用 自 己的低劳动成本优势,自行生产这种商品并减少进口。创 新 国 逐 渐 失 去 该 产 品 的 出 口 市 场,因 技 术 差 距 而 产 生 的国 际 贸 易 量 逐 渐 缩 小,最 终 被 模 仿 国 掌 握,技 术 差 距 消 失,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创 新 国 逐 渐 失 去 该 产 品

14、的 出 口 市 场,因 技 术 差 距 而 产 生 的国 际 贸 易 量 逐 渐 缩 小,最 终 被 模 仿 国 掌 握,技 术 差 距 消 失,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理论评价 创新国会出口新产品,强调在引进一种新技术对产品生产定位影响中的时间的重要性,认为新产品的生产和R D 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应该位于技术能力发达的国家。并且忽略了以下两个事实:其一是时间,时间会使产品趋于标准化,增加成本的重要性;其二是技术扩散,技术扩散会提高外国生产新产品和模仿现有产品的能力。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

15、蒙德 弗农(Raymond Vernon)1966 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 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转移到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上来,从而各国对国际竞争力、国家竞争优势的关注日益高涨。迈克尔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竞

16、争优势的构建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以及机遇和政府作用。波特钻石理论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全球名人对波特教授的高度赞誉 小资料雷蒙德,默克公司 总裁CEOJohn A.Young,John A.Young,惠普科技前总裁兼执行长 惠普科技前总裁兼执行长Neil Rudenstine,Neil Rudenstine,哈佛大学校长哈佛大学校长 英国英国People ManagementPeo

17、ple Management杂志杂志 全球权威财经杂志World Business 波特已经把他的理论渗透到商业和市场的各个方面,并且对许多公司与企业的战略和竞争产生直接、巨大的影响。他对经济的敏锐洞察力能够帮助广大型企业充分理解竞争的主要因素。雷蒙德,默克公司 总裁CEO 波特对战略规划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他帮我们澄清了应如何为客户提供价值,以及我们的组织应如何在市场上创造并维持竞争优势。John A.Young,惠普科技前总裁兼执行长 无论是作为一个思维敏锐的、富有想像力的思想家,还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一个天才的教师,迈克尔 波特被选为哈佛大学“最高荣誉大学教授”都是当之无愧的。他的研

18、究已经跨越很多领域,包括对全球竞争力的研究以及人类健康问题的探讨,现在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对于研究的旺盛精力和天赋将使得哈佛大学的许多研究专业都受益匪浅。Neil Rudenstine,哈佛大学校长 迈克尔 波特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大师经济学的本科生、正在攻读MBA 的学生、商学院的讲师将波特的著作奉为经典,而经理们希望从波特的著作中找到如何获取竞争优势的不二法门。英国英国People People ManagementManagement杂志杂志 波特几乎完全赞同国际经济学领域传世不朽的信条:比较优势原理。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他发展出了一个完备的竞争优势理论,他用这一理论教导众多的公司、城市、地区和国家以及协调行动的国家集团如何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展开竞争。全球权威财经杂志World Busine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