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培训ppt课件.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9152842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X 页数:79 大小:6.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培训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培训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培训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培训ppt课件.pptx(7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1.1地质灾害勘查目的和任务 1.2地质灾害勘查分级和阶段划分1.3地质灾害测绘1.4 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1.5 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主要内容22.1 地质灾害勘查目的和任务2.1.1 地质灾害勘察目的 地质灾害勘查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地确定灾害地质体的特征、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为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性,论证地质灾害防治的可行性和比选防治工程方案,最终确定是否需要治理、采取躲避方案或实施防治工程等不同对策提供依据。地质灾害勘查的最终成果能够满足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对地质资料的需求。32.1.2 地质灾害勘查的基本任务和内容(续1)1.勘查基本任务l(1)查明地质灾害体

2、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自然演化过程或人为诱发因素,即查明勘查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l(2)分析研究地质灾害体的成因机制,建立其地质概念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即解决为什么的问题。l(3)预测地质灾害体的发展趋势,评价其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危险性,即回答未来怎么样的问题。42.1.2 地质灾害勘查的基本任务和内容(续2)2.勘查内容l(1)灾情调查l(2)区域调查l(3)具体地质灾害体的勘查l(4)室内外试验l(5)成因机制分析、研究模拟和稳定性评价l(6)进行防治工程可行性论证,提出防治工程规划方案。在以上几方面中,工作重点是(3)、(4)和(5)三部分。52.2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和阶段划分2

3、.2.1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 中国地质调查局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中根据危害对象的等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将调查分为重点和一般调查区,并规定了调查的基本工作量。危害对象等级62.2.1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续1)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72.2.1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续2)地质灾害调查分级表重点调查区:采用点、线、面相结合,以遥感和野外调查结合的方式进行。对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大比例尺地面和剖面测绘,辅以必要的物探、钻探、山地工程等验证。一般调查区:采用遥感调查和线路核实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对危及县城、集镇、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安全的灾害点须全部核查,并进行大比例尺剖面测绘。82

4、.2.2 地质灾害勘查阶段 将地质灾害勘查阶段划分为5各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勘查的目的和任务不同 92.2.2 地质灾害勘察阶段(续1)102.2.3 地质灾害勘查方法选择 地质灾害勘查与一般事物的认识过程相同,遵循由表及里、局部全局、点线面相结合的一般过程。在认识过程看,从现象-本质,从局部现象-全局的本质,从点上现象到面上本质;从系统角度看,认识地质灾害是从表象的功能变化到内在的结构演化,从局部要素变化到全局的演化;从方法角度看,认识过程是“面线点线面”。1.勘查方法选择原则(1)针对性。(2)实用性。(3)简便高效。(4)经济合理。112.2.3 地质灾害勘查方法选择(续1)常见勘查方法

5、如下:地质灾害调查:遥感调查、地质测绘、资料分析等;地质灾害勘查:钻探、槽探、平硐、物探、原位试验、室内试验、物理模型试验等。方法多样,如何合理的组合、部署是关键!122.3 地质灾害测绘l(1)查明致灾地质体(滑坡)及其邻近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l(2)核查、检验遥感解译成果。l(3)查明致灾地质体(滑坡)是否存在(古滑坡)的依据。l(4)初步查明致灾地质体(滑体)的物质组成(岩质或土质)、变形阶段、性质、形成机理和时代。l(5)初步调查致灾地质体的形状、位置和规模,为地质灾害稳定性计算和危险性评估提供边界条件。l(6)指导钻探、坑探、物探、取样、试验、监测工作的布置。l(7)查明地质灾害的空

6、间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2.3.1 地质灾害测绘作用132.3.2 地质灾害测绘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体及其发育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两大方面。1.地质灾害体(1)灾害地质体 构成灾害地质体的要素有: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外部形貌,从专业术语来说,即为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下水、地质构造、地形地貌。(2)地质营力 地质营力有自然和人为因素两大类,包括:震动作用(地震、爆破等)、地表水、降水、地下水、风力、重力、人类活动等。(3)动力地质作用地质营力与地质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4)危(受)害对象142.3.2 地质灾害测绘的内容(续2)2.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

7、形地貌、水文气象、区域稳定性和地质构造条件、地层岩性及岩土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15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 调查对象大体可划分为滑坡区、滑坡体、滑坡成因、滑坡危害和滑坡防治五方面内容。古老滑坡、新滑坡、孕育的滑坡和潜在滑坡,所保存和发生的滑坡迹像不同,其测绘内容和重点是不同的。1.滑坡地质测绘 16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1)17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2)(1)古滑坡测绘 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滑坡存在与否,判别滑坡堆积体与第四系(坡残积、坡洪积、崩坡积)和断裂带及风化带的区别。18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3)(1)古滑坡测绘 查明古滑体

8、外围的地层岩性,并进行详细分层。查明古滑坡体的岩土类型、破碎程度及空间分布。圈定可能古滑体的边界及周界微地形。两侧非动体层状地形(阶地、剥夷面等)的分布高程和延展稳定性。古滑体井泉位置及分布。19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4)(2)新滑坡测绘 查明滑面(带)的形态、滑体物质组成及工程性质、滑体内部结构、厚度、边界、规模,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滑坡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性质、褶皱、断裂、水文地质条件。滑体的宏观形态及规模、边界特征、表面微地貌形态等形态要素,内部岩土体类型结构和破碎程度,裂隙发育等。20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5)(2)新滑坡测绘 查明滑面(带)

9、的形态、滑体物质组成及工程性质、滑体内部结构、厚度、边界、规模,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滑动面(带)形态、位置、数目及物质组成。滑床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影响滑坡的动力因素。滑坡所造成的危害。21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6)(3)孕育的滑坡测绘 对于滑坡完整单一循环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蠕动(滑)滑移 剧滑 稳定滑坡发生前形态 6月3日前缘小坍滑6月15日滑坡发生后22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7)(3)孕育的滑坡测绘 变形体(可能滑体)后缘裂隙发生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开始发生的时间及在发展演化过程与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关性。变形体前缘局部小型崩塌、滑坡现象。变形体表面及其

10、古墓、树木、各种工程建筑物等变形迹象。通过以上调查,判别滑坡的演化阶段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预测滑面(带)的位置、形状和性质,以及稳定性演化趋势。23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8)(4)潜在滑坡测绘 测绘任务:查明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各种动力因素,预测最危险滑动面的组成、位置、形态,进一步预测斜坡的稳定性。对土质斜坡主要查明第四系的成因、土的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土体结构、各土层的厚度及空间分布。对岩质斜坡主要查明地层岩性的类型、工程地质性质、厚度和空间分布,进行岩体结构面详细测量。根据测绘资料构建和预测斜坡最危险性滑动面(带)的形状和位置。24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9)

11、(4)潜在滑坡测绘 基岩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模式(据李铁锋)25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10)2.崩塌灾害测绘 26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11)2.崩塌灾害测绘(1)不仅对崩塌危岩体和潜在危岩体进行调查测绘,同时,对崩塌堆积体也应进行调查测绘,并分别评价它们的稳定性和危险性。(2)崩塌区宜以地面测绘为主,可采用拍照录像及其室内解译。(3)进行岩体结构面详细测量,对于长大节理裂隙,测绘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单独编号。(4)在岩体结构面详细测量基础上,分析岩体结构和坡体结构的特征,建立危岩稳定性评价地质模型。(5)据坡体的结构特征和受力状态,分析危岩破坏的形式(滑移、倾倒、坠落)

12、。(6)综合分析区域地理地质环境条件,查明崩塌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27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12)3.泥石流灾害测绘28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13)3.泥石流灾害测绘29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1滑坡的识别(1)识别滑坡的方法 利用遥感资料解译,如航片、彩红外照片;通过现场地面调查测绘;采用勘探方法(钻探、井探山地工程等)。30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2)识别滑坡的一般标志 微地形标志滑体分布区及其纵坡坡度比两侧非动体低,整体呈上凹下凸的坡形,与非动体地形不连续;滑体后缘常呈圈椅形,前缘外凸,逼近河岸或将河流向对岸推移;滑坡台阶(缓坡)、反坡岩阶

13、、水田、沼泽、池塘;双沟同源;滑坡鼓丘;滑体前缘、后缘、中部及两侧运动中产生的不同性质的裂缝。滑体岩土特征及破碎程度 地物变形标志房屋、道路、坟墓等形变;马刀树,醉汉林。31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2)2.滑动面识别(2)判别方法l 勘探方法(钻探、山地工程、物探);l 变形观测,如钻孔测斜仪观测;l 据现场调查测绘资料分析,大致确定滑面的位置和形状,以便初步计算评价滑坡的稳定性;或据此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工作的布置和设计。这里只介绍根据现场测绘资料,采用作图法确定滑面位置和形状。(1)判别的标志l 滑带土的物质组成和性质与其上部滑体和下部滑床的不同;l 滑面(带)出露位置及其产状。322

14、.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3)33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4)顺向岩质坡,已知沿层面呈单平面滑动,在滑坡主轴剖面上已知滑面任一点的产状(倾角),沿该点滑面产状(岩层产状)延伸至与原地面线相交,即为所求之滑面位置。34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5)岩质顺向坡沿层面和后缘同向陡倾结构面(如断层、长大节理裂隙)组成的滑面滑动,当已知滑坡剪出口位置和后缘陡倾结构面的位置时,在滑坡主轴剖面上,由A点沿岩层层面上延,由B点沿结面倾角下延,二者相交于C点,则ACB即为所求之滑面位置。35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6)判别方法可在现场沿破碎带追索,对于露头不良的部位可用探槽揭露,若沿破

15、碎带走向延至坡顶乃至穿越地形分水岭时,则为断层;碎破带走向发生变化,并未穿过地形分水岭时,可能为滑坡边界破碎带。3.滑体侧边界破碎带与断层破碎带的判别36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7)4.滑坡形成时代的判别(1)滑坡运动中破坏的最新地层;或被滑坡堆积覆盖的最新地层,则滑坡形成于该最新地层之后。(2)根据滑坡剪出口的位置判断滑坡形成时代。当滑坡剪出口位于河谷河床或斜坡的坡脚附近时,则形成的时代较新;若剪出口位置在谷底或坡脚以上不同高程时,则滑坡形成时代不定,须借其他方法判别。(3)据滑体上的房屋、基础设施工程、坟墓、古塔的变形破坏情况,判断滑坡形成的时代。如已知滑坡体上房屋建筑时代不同,有

16、的房屋变形破坏,而有的没有变形破坏,则滑坡形成时间在这两类房屋建筑的时间之间。(4)据马刀树、醉汉林中最小树木的栽培时间和树岭,来判别滑坡的形成时代。37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8)38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9)5.古老滑坡体与第四纪堆积物的区别 古老滑坡体由于遭受长期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其变形破坏迹象和微地形特征已消失贻尽,与第四纪沉积物(残坡积物、坡洪积物、冲洪积物等)的鉴别仅靠地面调查常是较困难的。古老滑坡体与第四纪堆积物的区别的区别在于:(1)存在滑动面;(2)滑体异常破碎,结构松散,有时岩块成架空现象;(3)岩性与滑体范围内相同,一般无外来岩石混杂;(4)大致

17、保持原来的层序。39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0)6 滑坡力学性质的判别 滑坡按力学性质可分为牵引式、推移式和平移式三种滑坡,对这几种滑坡性质的判别,可通过滑体变形破坏的特点作为依据。l如滑体前部横向张裂缝发育,说明该滑坡为牵引式滑坡(如巴东某滑坡);l若滑体前部形成“鼓丘”隆起地形,则为推移式滑坡。l对于潜在滑坡力学性质分类可通过“滑坡源”(始滑点)位置的预测,当滑坡源位于滑坡前缘(下部)时,可能为牵引式滑坡;当滑坡源位于滑坡后缘(上部)时,可能为推移式滑坡。40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1)41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2)7.破碎带的多解性问题 在滑坡勘探中,常将

18、岩体的异常破碎、泥质含量较多、颗粒受磨光、擦痕等现象,当着滑带看待。滑体中的破碎带不仅滑坡可以形成,断裂、卸荷、风化作用也可以形成,即破碎带存在多解性,判断破碎带是否滑面,不仅要查明是否存在破碎带,还应查明破碎带产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及破碎带两侧岩体的运动方向,并分析其与构造断裂产状的关系。42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3)8.滑坡局部变形与整体变形破坏的关系(1)在地形较陡、岩土体强度和稳定性较差的部位,可能产生局部变形破坏现象,但整体是稳定的。如滑坡体中冲沟两侧的局部崩滑现象。(2)地表局部变形破坏现象是整体变形破坏现象的外观表象。如滑体表面产生的裂缝、鼓丘隆起等现象,是滑坡整体变形破

19、坏时各部位移动速度不同所致。(3)局部变形破坏可能是整体变形破坏的前兆。如已经处于稳定阶段的滑坡,其前缘不断遭受河流的侵蚀,或因人工切坡而产生局部变形破坏,当其继续发展可能诱发滑坡整体复活。43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4)10.泥石流堆积与冰碛的鉴别沉积构造角度鉴别:1)是否存在流动型各种构造,冰碛中不存在任何类型的流动构造;2)冰碛的沉积构造主要是以冰川固体性质有关的,如倾斜层构造、带状构造等同生构造和与推挤有关的各种次生构造;流动的泥石流内部存在着差异性运动,碎屑可以左、右、上、下交叉混合,不会形成带状构造;3)泥石流中所发现的圆度较好的土类泥球(泥球构造)在冰碛中是没有的,在冰

20、川强有力的推挤下任何土类都会被压碎;4)冰川沉积存在沉积旋回,但泥石流沉积旋回更为发育,泥石流频率比冰川进退频率高得多。泥石流旋回是通过冲刷砾石层、底泥层反映出来的,是特有的。44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5)45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6)地形地貌及环境角度鉴别:泥石流:切割强烈的地貌,不同的气候环境,更多的是热带亚热带冰川:高原地貌,寒冷的气候;U形谷,冰斗,羊背石,冰臼等标志性地貌。植被(化石)类型不同462.4 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 勘探常用的手段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及地球物理勘探三类。钻探和坑探工程是直接勘探手段,能较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一

21、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可以简便而迅速地探测地下地质情况,且具有立体透视性的优点。但其勘探成果具多解性,使用时往往受到一些条件的局限。布置勘探工作时应综合使用,互为补充。2.4.1 常见勘探方法和适用条件 47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1)48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2)平硐竖井石门浅井探槽探坑斜井常用坑探方法示意图 1.坑探49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3)名称 特点 适用条件探槽在地表深度小于3-5米的长条形槽子剥除地表覆土,揭露基岩,划分地层岩性,研究断层破碎带;探查残坡积层的厚度和物质、结构 试坑从地表向下,铅直的、深度小于35m的圆形或方形小坑 局部

22、剥除 覆土,揭露基岩;作载荷试验、渗水试验,取原状土样 浅井从地表向下,铅直的、深度515m的圆形或方形井 确定覆盖层及风 化层的岩性及厚度;作载荷试验,取原状土样 竖井(斜井)形状与浅井相同,但深度大于15m,有时需支护 了解覆 盖层的厚度和性质,作风化壳分带、软弱夹层分布、断层破碎带及岩溶发育情况、滑坡体结 构及滑动面等;布置在地形较平缓、岩层又较缓倾的地段 平硐在地面有出口的水平坑道,深度较大,有时需支护 调查斜坡地质结 构,查明河谷地段的地层岩性、软弱夹层、破碎带、风化岩层等;作原位岩体力学试验及地 应力量测,取样;布置在地形较陡的山坡地段 石门(平巷)不出露地面而与竖井相连的水平坑道

23、,石门垂直岩层走向,平巷平行 了解河底地质结构,作试验等 50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4)2.钻探 钻探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直接观察岩心和取样,勘探精度较高;能提供作原位测试和监测工作;勘探深度大,效率较高。与一般的矿产资源钻探相比,地质灾害钻探有如下特点:(1)钻探工程的布置,不仅要考虑自然地质条件,需重点考虑地质灾害的特点,以揭露地质灾害重点部位岩土结构为主要目的。(2)除了专门地质问题钻探外,常采用小型、轻便的钻机。(3)钻孔多具综合目的,不能盲目追求进尺。钻探除揭露地质灾害体的岩土结构,还需考虑钻孔内原位试验等工程的布置,关键层位需取原状样等。(4)在钻进方法、钻孔结构

24、、观测编录等方面,均有特殊的要求。51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5)钻探方法钻进地层 勘察要求粘性土 粉土 砂土 碎石土 岩石直观鉴别、采取不扰动试样直观鉴别、采取扰动试样回转螺旋钻探+-+无岩芯钻探+-岩芯钻探+冲击冲击钻探-+-锤击钻探+-+振动钻探+-+冲洗钻探+-注:+:适用;+-:部分适用;-:不适用52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6)3.物探 物探是根据各种岩土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对岩土层进行研究,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勘探方法。其中,电法勘探以不同岩土具有不同的电学性质为基础的一种勘探方法;地震勘探利用振动方法使地基土产生振动,根据土的振动原理来勘探地基土的物

25、理力学性质。物探方法常用于解决下述工程地质问题:(1)查明地层界线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和变化;(2)查明基岩的埋藏深度和风化层的厚度;(3)探查岩溶、断裂破碎带的分布和发展规律;(4)测定地基土的动力特性;(5)查明地下水的水位、流速和流向等。53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7)4.勘探网部署的基本顺序和部署原则 通常情况,勘探工程需部署为线状和网状,勘探网的布置同样需要考虑地质和工程布局的情况,部署的顺序:主要勘探线勘探网控制性勘探点次要勘探线网一般性勘探点。先确定线网,再确定勘探点。下面是一般岩土工程勘查部署的原则:(1)勘探布置应随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总体轮廓、荷载作用的

26、特点以及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问题不同,有所区别。线型工程:勘探线垂直勘探剖面 房屋建筑与构筑物:按基础轮廓布置和基础型式 桥基以单个桥墩进行布置的梅花形型式。54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8)4.勘探网部署的基本顺序和部署原则(2)勘探布置应考虑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沿着地质条件等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密度应视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基准坑孔(深度比一般的大)地貌单元及其衔接地段: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界限,每个地貌单元应有控制坑孔,二个地貌单元之间过渡地带应有钻孔。断层:在上盘布坑孔,在地表垂直断层走向布置坑探,坑孔应穿过断层面。滑坡:沿滑坡纵横轴线布孔、井,查明滑动带数量、

27、部位、滑体厚度。坑孔深应穿过滑带到稳定基岩。河谷:垂直河流布置勘探线,钻孔应穿过覆盖层并深入基岩5m以上,防止误把漂石当作基岩。陡倾地质界面:使用斜孔或斜井,相邻两孔深度所揭露的地层相互衔接为原则,防止漏层。55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9)4.勘探网部署的基本顺序和部署原则(3)控制性勘探点类型如下:对控制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具关键作用和对选择场地有决定意义的点;建筑物重要部位。562.4.2 地质灾害试验内容 测试工作包括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试验。前者有室内的土工试验和水分析试验;后者包括载荷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大型直剪和水平推剪试验、地基土动力参数测定、桩基承载力测定和抽水试验等

28、。室内试验内容可参考土工试验规程,对于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室内试验的重点不尽相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滑坡为例,室内试验需获得必要的边坡稳定分析以及防治措施的参数。主要包括: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试验;三相组成;抗剪强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土的抗剪强度问题。室内试验还需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1)不同行业规范标准的适用性;(2)选样的代表性;(3)根据滑体、滑床、滑面位置的不同分布分别取样;(4)区分突然降雨、干燥状态、即将破坏、破坏后的土体的参数指标;(5)岩土材料的抗剪强度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较多:含水量与排水条件、固结状态、荷载条件等。572.4.2 地质灾害试验内容(续1)室内试验还

29、需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l(1)不同行业规范标准的适用性;l(2)选样的代表性;l(3)根据滑体、滑床、滑面位置的不同分布分别取样;l(4)区分突然降雨、干燥状态、即将破坏、破坏后的土体的参数指标;l(5)岩土材料的抗剪强度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较多:含水量与排水条件、固结状态、荷载条件等。l 降雨是滑坡的主要诱因,改变了土的饱和状态和重度;残余强度对可能再次滑动的坡体意义明显。582.4.3 常见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 1.滑坡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1)滑坡区勘探与水文地质试验 滑坡勘探的目的主要是查清以下几方面问题:滑体的组成物质和岩性;滑面的深度和滑床形态;滑带土的厚度、性状和抗

30、剪强度;地下水的埋深、涌水量和分布规律;地下水的侵蚀性。滑坡勘探方法一般以钻探为主,配合少量坑探或槽探。条件合适时,可部分采用物探的方法,以减少钻探量。592.4.3 常见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续1)(2)勘探点的布置原则 可行性研究阶段 勘探点主要应布置在滑坡的主轴断面上(图2-14)。滑面平直时间距可大些,反之应密些。一般前后缘勘探点应密些,中部可稀些。少量钻孔可布置在滑体外,以便进行地层对比。602.4.3 常见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续2)初步设计阶段 主轴断面上勘探点应适当加密外,必要时可在主轴断面两侧增加勘探断面,以便了解滑动面横向的形态变化,并作为推力计算的辅助断面。另外,为整

31、治工程提供地质参数的勘探点,应视工程规模和工程位置按有关规范确定勘探点位置和数量。只有整治方案和工程位置基本确定时,才在初测阶段勘探中,兼顾整治工程的勘探,以达到一孔多用的目的。612.4.3 常见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续3)(3)钻孔和试坑中滑动面(带)的鉴定 确定滑动面是滑坡勘探中最主要的任务,但因滑带一般很薄(一般为210cm),在钻孔中不易觉察。一般可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鉴定:1)滑动面预测 根据不同类型的滑坡,预测滑动面的可能位置,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如堆积土滑坡,其滑面大都位于堆积物和基岩的分界面上;破碎岩石滑坡其滑面大多位于破碎岩体与完整基岩的交界面上;某些河湖相地层中的粘土滑

32、坡,常沿某一层粘土滑动。除此,某些渗透性明显不同的界面,如黄土层中的古土壤层面;黄土与其他粘土的交界面等,均易于构成滑动面。622.4.3 常见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续4)2)滑动面的主要特征是滑动擦痕和滑动带,并常有地下水和过湿带 擦痕所指的方向(走向)即滑坡的滑动方向:滑带一般不厚,常由紫红色、红色或灰绿色软粘土组成;滑带附近常有地下水或含水量逐渐增大,又逐渐变小的过湿带,含水量最大处一般就是滑面位置。区分滑坡擦痕和构造擦痕 对岩石滑坡和破碎岩石滑坡,要慎重区别是滑坡擦痕还是构造擦痕。前者擦痕面新鲜,条痕松软,倾角较缓;后者倾角较陡(多数大于30),条痕坚硬,已石化,并常附有铁锈色薄膜。

33、区分滑动带或软弱夹层 滑坡的滑动带是软层,但软层不一定就是滑带,两者肉眼不易区分。野外要根据预测的滑面位置和相邻钻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632.4.3 常见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续5)3)在试坑或基坑中鉴定滑动面 在试坑、探槽或基坑中找到滑动擦痕才能确定出滑面准确位置。当滑面位于松软土层中时,擦痕不易保存,这时可先找到湿度最大的部位。有时滑面上可看到两组擦痕互相交叉(图2-15)代表两个时期的滑动形迹。此时应注意区分新、老滑动擦痕,一般新擦痕不胶结,老擦痕微胶结。新擦痕压在老擦痕之上比较明显,近期滑动方向应以新擦痕为准。642.4.3 常见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续6)注意区分滑动面与滑带中的

34、张裂面 当滑带较厚时,由于滑带上下受到力偶的作用,而使滑带产生一组甚发育的张裂面(图2-16)。其特征为坡度陡于滑面,夹角小于45,裂面表面平滑无擦痕。探坑中遇到此类结构面时,表示已接近滑面,但不是主滑面。只有见到有明显显滑坡擦痕的面,才是真正的滑动面。652.4.3 常见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续7)(3)水文地质试验 滑坡勘探中,除了要查清钻孔内地下水位和水温变化外,还要探查地下水的流向、流量和渗透系数,为评价滑坡成因及地下排水工程提供依据和必要参数。因此,滑坡水文地质试验一般采用抽水试验、提水试验和回水试验等。岩土层渗透系数试验和地下水水位量测应符合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0212001

35、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1432003的规定。662.4.3 常见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续8)(4)滑坡试验 试验对象包括滑带、滑体和滑床的岩土体和地下水。1)室内试验 室内试验项目包括岩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岩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特征,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化学成分及对砼的侵蚀性和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详见表。滑带土抗剪强度,应根据滑坡现场含水情况和排水条件及实际受力状态确定,以获得相应的峰值和残余值的抗剪强度值。672.4.3 常见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续9)682.4.3 常见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续10)2、泥石流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1)地球物理勘探1)主

36、要任务 泥石流灾害勘查 防治工程的场地勘查。2)物探方法选择 泥石流灾害勘查在上游形成区一般采用浅层地震、电阻率法、自然电磁法。在堆积区一般采用浅层地震、电阻率法、地质雷达。防治工程勘测适宜使用的方法:浅层地震、电阻率法、地质雷达及声波探测。692.4.3 常见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续11)2、泥石流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2)钻探工程主要任务 在泥石流形成区(物源区)查明物源的数量。揭露堆积物组成、结构、厚度;基岩地层中揭露岩层的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和风化厚度。在泥石流堆积区,钻探查明堆积物的性质、结构、层次及粒径的大小和分布。在泥石流可能采取防治工程的沟段,钻探工程为划分不同的工程地质单元,

37、查明各类岩土的岩性、结构、厚度和分布。配合完成在钻孔中所需进行的原位测试工作。在钻孔中采集不同工程地质单元的岩、土、水试样。702.4.3 常见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续12)2、泥石流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3)坑探工程主要任务 配合钻探工程,更清晰揭示泥石流在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中不同部位的物质沉积规律和颗粒粒度级配的变化;准确掌握松散层、基岩层位、基岩风化程度和新鲜岩层的结构、构造。现场测定泥石流物质沉积后的天然容重、天然含水量、比重、颗粒分选等,为施工开挖基坑提供松散层的放坡和排、止水技术指标。直接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原状岩、土试样。712.4.3 常见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续13)2、泥

38、石流灾害勘探与试验要点(4)岩、土、水样测试要求 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分级及容重现场测试采样一般要求500Kg 左右。在坝址土体中,每层稳定土层中试样组数一般不少于6组。土试样试验项目测试数量等要求。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分析,应将2cm以上的颗粒在野外筛分,2cm颗粒送实验室进行颗分。泥石流灾害勘查中,对水样一般只要求作常规项目的分析:在防治工程中,由于大部分工程的基础置于地下水位之下,要求增加CO2的测定。721.5 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1.5.1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的工作任务 将所获得的众多原始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综合整理、数理统计和分析研究;查明所勘查地质灾害的地质要素、灾害情况、环境条件;

39、确定其地质模型、地质力学模型、力学参数、形成机制及变形破坏特征;评价其现状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危险性分析和灾情预评估;分析环境地质体特征,评价其防治条件,进行防治方案的选择和防治论证。1.5.2 野外验收前的资料整理 要求全面系统地核查资料的完备程度,检查其质量,整理野外工作手图,编写各单项勘查应提交的图、表和单项报告。对于资料的核查,应进行二级审签(校核、审查)。对疏漏错误的应进行现场调查补充修改,并记录在案。731.5.3 最终成果资料整理(1)在野外验收后转入内业整理时进行,要求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提高勘查成果的质量和水平。(2)对各单项勘查(如物探、试验、地质测绘等)

40、提交的资料与报告进行研究、汇总和系统分析,分析其互补性、互验性和相关性。(3)根据地质灾害的系统观(即地质灾害系统内部的相互有机联系的原则、整体性原则、有序的原则和动态原则),对勘查任务的具体要求,应逐一予以论述、阐明和确定,形成系统的分析研究。(4)建立本次勘查的数据库。(5)编制基础性、专业性图件,综合性灾害工程地质图和报告所附的平、剖面图。(6)对应提交的资料,按归档要求进行组卷、图纸折叠和案卷装订。(7)提交数据化资料。741.5.4 勘查报告基本内容组成 由于勘查报告在各个行业或各个灾种的要求不尽相同,附图的格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在实际编写时需参考相应部门的规范。例如:建筑场地的地质

41、灾害勘查可以根据岩土工程勘查规范的成果整理提纲;铁路部门的需要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和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查规程;公路部门的需要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水利水电部门的需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规范;地质灾害调查可参考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5万。针对地质灾害也有其他的港口、市政等均有相应的规范。751.5.4 勘查报告基本内容组成(续1)将就勘查报告的组成进行综合,大体可概况为4部分。(1)绪论 该部分是对勘查场地基本条件、工程和勘查基本情况的综合介绍,该项工作是在资料收集和勘查之前就应该基本完成,待勘查后补充完善即可。1)自然地理:说明勘查场地的区位条件、交通情况(插入区位交通图)

42、;2)气象水文:气候特征,温度、降雨量、冰冻时间等(插入雨量统计图、冰冻范围、深度等图件);区内水系,流量、汛期水位(插入水系图、水位年季变化)等。3)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勘查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危害范围、程度、地质灾害等级等。4)勘查工作:勘查委托单位、承担单位情况、勘查阶段、勘查目的、勘查任务、勘查工作进展勘查方法(插入实际材料图)勘查完成工作量情况(插入完成工作量统计表)761.5.4 勘查报告基本内容组成(续2)(2)通论 该部分为地质灾害发育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地质环境的综合阐述,在规划、初勘阶段中占有重要地位,随阶段的深入比重减少。该部分内容来源于所收集资

43、料和勘查成果的总结分析。1)地形地貌:分析区内地形地貌的总体框架和地势特征,根据地貌的成因、类型进行分区,分别说明各区内地形和地貌特征。插入地势图、地貌分区图、典型地貌单元的剖面图等。2)地层岩性:区内岩土分布,根据形成时代详细说明地层岩性和组合关系。插入地层综合柱状图和地层岩性分布图。3)地质构造:阐述场地所属的构造单元,主要的构造类型和构造特征,断层、褶皱、节理、劈理等构造;插入构造纲要图、主要构造单元的剖面图、素描图和玫瑰花等统计图。4)场地岩土构成及条件:说明岩土组成、组合关系,综合原位测试和室内实验的成果,说明各土层参数的范围值等。插入剖面图、参数统计表。5)水文地质条件:说明场地地

44、下水类型、含水岩组、水文埋深;重点说明地下水腐蚀性、水量、水流等。(插入水文地质图、剖面图和相应的水质分析表)6)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变形破坏历史和影响性;(插入平面图和典型剖面图)7)特殊岩土体:类型、分布、特殊土的技术参数等。771.5.4 勘查报告基本内容组成(续3)(3)专论 报告书的中心,重点内容着重于地质灾害体、环境条件的阐述,对地质灾害稳定性和危险性的分析评价。对治理工程、监测工程或防灾减灾方案提出建设性论证意见。深度和内容与勘查阶段有关。该部分撰写需要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监测和治理工程类型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可按照相关规范资料整

45、理里分析部分的要求展开说明。1)地质灾害特征: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貌、岩土结构和物质、岩土力学参数、变形状况、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等。2)地质灾害体稳定性分析和危险性评价:地质灾害形成机制、地质力学模型、定性、定量的稳定性评价和危险性分析,需评价现状条件和未来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危害。3)防治、监测和防灾减灾方案论证:地质灾害灾情的评估、防治、监测工程实施的必要性、方案的论证。(4)结论 在论证基础上,对各种具体地质灾害作出简要、明确的回答。指出存在问题及进一步工作建议。781.5.4 勘查报告基本内容组成(续4)(5)系列图件和附表1)勘查实际材料图;2)地质灾害工程和水文地质平面图;3)勘探工程成果图(柱状图、物探剖面图、探槽展开图等);4)工程地质柱状图、剖面图或立体图;5)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图表;6)危险性分区、工程治理或监测方案的有关图表。7)稳定性计算简图及计算成果图表。8)其他图件和表格。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