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新课改--新高考--新挑战--新策略.pptx

上传人:xz****d 文档编号:9151573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新课改--新高考--新挑战--新策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课件】新课改--新高考--新挑战--新策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新课改--新高考--新挑战--新策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新课改--新高考--新挑战--新策略.ppt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课改新课改 新高考新高考 新挑战新挑战 新策略新策略有关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思考 高考招生制度为中国众多学子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拓展了社会流动的通道,对中国的教育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最大程度地维护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信力最高的国家考试。近年来广遭社会诟病,改革呼声日趋强烈一.高考改革的动因与目标 二.高考改革的走向与任务 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四.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应对一.高考改革的动因与目标(一)适应教育发展现实需求 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毛入学率42.7%,高考录取率80%高校分层、分类;人才选拔标准、方式多样化 基础教育普及

2、程度不断提高 课程改革、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发展 打破标准单一、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 科学选拔合适人才进入高校深造(综合评价)服务和引导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指挥棒”)一.高考改革的动因与目标(二)公平性受到严峻挑战 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背离了制度设计初衷 高考加分、考试舞弊、招生录取 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产生,公平性面临新挑战 “异地高考”,弱势群体入学机会,“高考移民”社会流动的阶梯,关系社会稳定和公正 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农村考生跨越城乡二元结构 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不断遭到侵蚀 政策调整,综合改革,促进入学机会公平一.高考改革的动因与目标(三)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

3、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 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促进入学机会公平 优化人才选拔标准和评价方式,科学选拔合适人才 引导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 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权,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策略 高教与基教、高校与中小学、教育系统内外部协调改革 遵循规律、试点先行、协同改革、稳妥推进一.高考改革的动因与目标二.高考改革的走向与任务(一)调整招生计划分配 缩小省际高考录取率差距 增量动态调整,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调整部属大学招生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 “国家农村

4、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二.高考改革的走向与任务(二)改革入学考试制度 改革入学考试方式 分类考试;注册入学;一年两考;自选三科;异地高考 分散备考压力,增加增加考生的选择机会 改革入学考试内容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突出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 能力、综合素质的考察 探索文理不分科,扭转基础教育过度强调应试和学生偏科的现象 提高高考命题质量 命题专家队伍建设,考试规律和标准研究,考试科目试题库建设 提高试题信度和效度,保证保证全国和分省命题质量二.高考改革的走向与任务(三)招生录取机制的改革 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 强化高校质量建设主体地位,引

5、导高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机会 建立和完善考生综合评价机制(两依据,一参考)高考统考成绩、等级考成绩、综合素质测评档案 评价方式更科学、内容更丰富,全面评价学生素质与能力 建立和完善高校多元录取机制 自主录取、注册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 清理和规范加分政策,完善自主招生 招生对象,考核内容、方式、时间;构建公平录取政策环境二.高考改革的走向与任务陈宝生十九大谈新高考改革: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的高考制度。全面建立新的高考制度。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2014年启动,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

6、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四川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川府发201620号)二.高考改革的走向与任务增加了考增加了考试科目的科目的选择1增加了考增加了考试次数的次数的选择2增加了高校增加了高校录取取专业的的选择3增加了增加了综合素合素质评价的个性化价的个性化选择4高考新政的本高考新政的本质是增加是增加“选择”机会机会增加了普通高校和增加了普通高校和职业类院校的院校的选择5二.高考改革的走向与任务高中高中阶段是孩子段是孩子l 自我意自我意识的的觉醒期醒期l 自我自我成成长目目标的确立期的确立期l 自我自我专业发展展的的选择期期为什么要在高中什么要在高中阶段段“选

7、择”?二.高考改革的走向与任务l为接受高等教育做准接受高等教育做准备l为将来的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生涯做准备l为适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做准未来社会生活做准备高中高中教育要教育要为孩子的孩子的未来做好三未来做好三项准准备二.高考改革的走向与任务对学校及教学校及教师是是发展机遇展机遇还是洪水猛是洪水猛兽?对学生及家学生及家长是是“福利福利”还是是“困惑困惑“?“选择”积极极应对是是“福利福利”,被,被动应付成付成“困惑困惑”!二.高考改革的走向与任务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成效一:贯彻中央指示精神,高考改革试点平稳落地 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育分到育人的共识正 在形成,尽管改变的势能储备还不

8、足,但趋势不可阻挡。上海市坚持综合改革,扎实稳步推进试点工作,为高考 综合改革的深化与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浙江省实现平安考试和平静录取,呈现出志愿填报率高、志愿投档率高、志愿满足率高、考生选考科目与高校专业 要求匹配度高、退档率低(不符合院校录取条件退档的约 0.35%)、无专业计划调整的“四高一低一无”的良好态势。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成效二:推动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中学校现代化进程 科目的设置和“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以及录取过 程学校与学生多次双向选择,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选课制、走班制、小班制,乃致导师制等应运而生,开始营 造高中教育改革的新生态,“千校一面”的格局

9、正在打破。上海普通高中以“大走班、中走班、小走班”等形式进行 “选课走班制教学”。浙江普通高中实行“必修课分层走班、选考科目选课走班”,均实现了“一生一表、走班上课”,将近80%的考生选择了 文理交叉的选考科目组合。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成效三: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 体系,促进科学选才 在国家高中课程新标准和新教材商未颁发的情况下(2018年 正式颁布),两地均采取了有效措施保障考试内容和课程改 革的衔接:如上海市教委组织高校教师、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 专家团队制定了高中教学指导方案;在语文等科目上增 加开放性试题,探索文理不分科后的数学科目命题;率 先将听说能力

10、测试引入外语考试等。浙江、上海均建立了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并 在高考招生中开始有效使用。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成效四:打破录取批次壁垒,改革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模式,实行高校与考生双向选择,提升学校和学生的获得感 两地在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方面,按“专业+学校”填报平行志 愿,合并录取批次、破除学校等级界限,学校按专业大类录取 并与学生多次双向选择等方面做了试点探索。上海:允许考生填报24个专业组,保障了考生的梯度选择;浙江:可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按考生成绩分三段填报和录 取。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成效四:打破录取批次壁垒,改革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模式,实行高校与考生双向选择,

11、提升学校和学生的获得感 多数高校受惠于此次高考改革,“专业+院校”等改革扩大了 学生的选择权,增加了考高分的可能性,提高了被录取的可能 性,减少了被“调剂”的可能性,改善了录取专业与个体兴趣 的匹配度,学生在高考综合改革中“获得感”明显提升。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成效五: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激发高校招生主动性,拓展多元评价的高考招生改革实践模式 高校自主确定各专业的选考科目,根据“两依据,一参考”原则,浙江省试行“三位一体”招生,上海采取 高考成绩(60%)+面试成绩(30%)+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0%)合成总分的录取方法。增加了高校人才选拔的自主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唯分数”单一评价方

12、式的弊端,拓展了多元评价的高考招生录取模式。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成效五: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激发高校招生主动性,拓展多元评价的高考招生改革实践模式 浙江省的统一高考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三位一体”招生 上海市的自主招生、春季招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等多元方式 并存的招生制度 实现了从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拓宽了高考招生评价与选 拔的路径,有利于学生向着既有全面素养又有专业特长的方向 发展,促进了高校由“招分”向“招人”的转变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挑战一:选考科目偏文弱理,选考物理人数明显下降,社会高度关注 选考难度较高的物理学科学生数量明显减少,且有不断下降趋 势,在薄

13、弱高中学校表现得更为明显;教师结构性失衡的“潮汐现象”,对高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 管理带来难题,更会导致中学科学教育和大学生理科基础弱化,与重视STEM教育的国际潮流相背离,将影响国民科学素养,对 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应对建议:通过对选考科目等级赋分制的技术改进,增强选科和赋分的 科学性。加强高校与高中校的合作,指导学生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根据 个人兴趣特长进行选科。探索优化选考科目的规则,有些建议限定物理和历史分别为 理科和文科的选考必选科目。政府引导和规范高校承担社会责任,合理设置必选科目,保证选才的科学性和适切性。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挑战二:

14、等级赋分制的区分度和公平性问题凸显,引发社会质疑 等级赋分制实施过程中,按人数比例划分等级,使得各等级的 实际划分标准受当次考生水平、参考人数、试题难度的影响,导致标准本身的不稳定性加强;加之将原始分经过两次转换,拉大分数之间的差距,公平性 受到质疑。引发“田忌赛马”式应对方式,考生成绩的取得,某种程度上 取决于与哪些人一起考,不一定是学得好。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应对建议:完善等级赋分制,通过标准设定与维护等手段,使等级划分 标准摆脱参考人数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确保学生个体在各考次 之间成绩的相对稳定性。利用已有选考数据进行模拟研究,完善和改进等级赋分办法,引导学生按照兴趣确定选考科目。将

15、当前按人数比例划分的方式,改为依据等级标准内涵相对 固定的划分方式,探索实施标准。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挑战三:多种考试安排挑战传统教学秩序,应试负担加重 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学考)、等级性考试(选考)、高考统考三种考试类型叠加之后造成高中学生考试次数的增加 和选考考试时间的提前,给两地教学秩序和管理带来较大挑战,应试压力加重,教师焦虑情绪明显,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应对建议:将选考(等级考)考试的时间调整到统一高考前或者同期进行;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省市开展试点,让英语“一年两考”向英 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方向积极推进。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挑战四:选课走班制实施不均衡,对学校基础设施和

16、教学管理带来挑战 选课走班对教学设施、教师学科结构和教学安排及班级管理都 提出了新的要求,两地实施情况校际差异很大,优质学校实施 条件较好,薄弱学校的设施、师资和管理面临很大挑战,需要 配套协调,进行因校而异的探索。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应对建议: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选科要求。优质中学积极探索分 层分类教学,因材施教;薄弱学校因校制宜,量力而行;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探索适合走班制的新型管理与原有行政班 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优化标准和方法,完善走班教学评价机制;加强投入保障,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与选 课走班制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挑战五:高考改革

17、与课程改革的衘接结合有待加强,考试内容改革亟待系统推进 由于高中新课改滞后于新高考改革,高中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尚未颁发,对高考命题改革形成制约。高考文理不分科,对文理交叉选科的命题难度把握,特别是 数学兼顾文科和理科考生的命题要求,存在所谓“文头理尾”、“平地起高山”等现象,学生难适应,教师难把握,仍需要 在实践中探索。应对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尽快出台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选考部分 的内容和要求;鼓励两地探索完善数学科目的命题方案,统筹 考虑考试难度和选拔功能。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挑战六:招生录取改革打破原有程序和格局,亟待建立 新的招生录取制度 沪浙两地在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方面,除了录

18、取批次改革之外,其他方面相对较弱:信息不对称,高校和学生之间沟通不够充分,高校与高中学 校、学生之间的联系有待加强;高校招生录取的组织和程序上,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院系和专 业人员参与度较低;在自主招生和执行“两依据、一参考”录取原则上,缺少实施 细则和相应规则,特别是综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高中综合素 质评价的认定和使用等。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应对建议: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录取机制改革,规范高校自主招生,逐步 扩大综合评价招生试点范围;建立高校招生委员会、院系招生委员会、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由各高校招生委员会负责招生决策,院系招生委员会负责招生、招生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学校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19、。高校、高中、专业机构协同制定综合评价,特别是高中综合素 质评价的相关规则和程序,适当延长招生录取时间,落实 “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原则。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05020607高考新政高考新政带来的八个来的八个难题及解决及解决对策策03080104缺少缺少对高高考新政的考新政的通俗解通俗解读缺少缺少对生生涯涯发展的展的指指导缺少学缺少学业问题督督导系系统缺少缺少对选考科目的考科目的指指导缺少智能缺少智能排排课系系统缺少智能缺少智能的分的分层备、授授课平台平台缺少缺少质量量评测分析分析系系统缺少学生缺少学生综合素合素质评价系价系统开开发新高新高考平台和考平台和解解读动画画建立生涯建立生涯

20、发展指展指导平台平台研研发学学业问题督督导系系统研研发六六选三三选科分科分析系析系统研研发智能智能排排课系系统研研发一体一体化学化学习平平台台研研发质量量评测分析分析系系统建立学生建立学生综合素合素质评价系价系统难题对策策系统化思考体系化构建三.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挑战四.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应对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既是国家意志,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抱怨也好、抵触也罢,但改革的步伐不可阻挡,与其被动适应,不如提前对接,尽管改革的方案还需探索完善,但我们必须坚信,唯有改革,才能让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中小学落地,才能推动发展素质教育,才能让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落实,才能推动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

21、四.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应对四.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应对新高考引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引力:高校的扩招,招生数量的快速增加发展方式:一批重点公办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外延扩展战略,一批老牌重点中学走精品化发展战略。民办高中的精品战略发展。结果:普通高中做大做强,出现了超级中学。公民办、重点普高和非重点普高的优质生源恶性竞争。学生总分数的竞争。2001-2016年的高考引力:新高考的改革,重点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发展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选课走班,使用“田忌赛马”规则,带动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结果:优质学校特色,优质特长学生。学生兴趣特长的竞争2017年后的新高考四.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应对普通高中学校转

22、型:特色办学过去“抑长补短”今后“扬长避短”具有办学特色的学科组合具有优势的学科组合学科优势学生兴趣特长四.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应对(一)课程的改革必修+选修国家课程核心课程必开、课时适度地方课程补充课程必开、课时可以缩短校本课程适合学生兴趣特长的特色课程(国家课程延伸拓展、大学先修课程)选修、课时可长可短四.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应对 新课程结构的调整:增加选择性必修课选修1选修2共同基础,毕业依据浙江从116学分减少到96分,占66.7%高考3+3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大学课程),生活实践类,艺术类选修。引引领学校教学方式的改革:学校教学方式的改革:选课走班走班如何科学如何科学选课、走班?、走班?1

23、、要有超前的引领:、要有超前的引领:盲目是一场灾难 20种选择会让孩子和家长无所适从,从发录取通知书开始。2、要有一段、要有一段认知期:知期:一个学期左右九科全开,感受一下各学科学习,也为合格考做准备!3、要设置、要设置两次两次预报:预报的过程是学习、引领、磨合、妥协、完善的过程。4、要、要制定制定科学的预案科学的预案:据首次预报结果,预设可能提供的套餐。套餐的制定根据学生的规划与实际,学校学科的优势,学校的师资条件,场地和设施情况。中等规模的学校能设置的套餐数占一半左右,基本可以照顾到专业的覆盖面及学生的多元智能。5、要科学制定合格考教学计划:、要科学制定合格考教学计划:太浅,考不过挫伤学生

24、的信心,打乱学生的节奏。太深,有过度用力之嫌。6、要科学制定走班方案:、要科学制定走班方案:根据选课情况,根据学情,根据师资、场地和设施情况选择走班方式。包括全走班、大走班、小走班、不走班。普遍做法:高一认知期:只分层,不走班。选科后:语、数、外只分层,不走班;其它科可选择大走、小走或不走。四.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应对四.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应对如何科学选课、走班?“全走班”模式即指语文、数学、外语和“7选3”或“6选3”的高考科目全部通过走班完成教学。“小走班”模式 所谓“小走班”模式,是指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即将三门或两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生走班教学。PART 01 PART

25、 03“大走班”模式所谓“大走班”模式,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可以保持原高一行政班不变,三门选考科目所有学生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不走班”模式所谓“不走班”模式,是指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三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PART 02 PART 04 四.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应对l清晰的自我认知(测试课)l充分的职业认知(职业探索课)l科学的生涯决择(规划课)l有益的生涯探索(体验课、访谈课)l有效的行动策略(学业督导课、励志课)引领学生生涯指导课程开发:让每一个孩子清晰规划愿景四.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应对l如果说上一轮改革,学校的位次基本排定,那

26、么,新一轮改革,既是挑战,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地区、学校将在新一轮改革当中,重新排位。位次的排定,与我们如何应对息息相关。我们准备好了吗?四.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应对l学习文件,领会精神,专家引领,转变观念l学习借鉴,为我所用,现场观摩,提供案例l持续追踪,少走弯路,集思广益,研究对策建议一:四.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应对l找准学校定为,打造自身办学特色l提早做好规划,主动积极对接l开展专题培训,提升课程开发力l重视生涯规划指导,精心设计选课走班l引进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效力l引领教师、家长参与,坚定必胜信心建议二: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是贯穿高中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高校招生考试改革、高校新生录取机制改革以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工程。必将推动校长、教师观念的革新,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必须加强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树立信心。结语感谢大家感谢大家欢迎指正欢迎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