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pdf(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主 角(节选)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不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没戏演的十多年里,他的裤子晾在院子,大家都笑话:不知哪是裤长,哪是裤腰呢。因为裤长才二尺九,而腰围是三尺三。直到要演 鬼怨 杀生,他的腰围猛减到了二尺五以下。彩排的时候,他发现,穿上李慧娘的衣裳,小肚子有点不好看,就又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而皮肤就塌陷了。所以在化妆时,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今天观众特
2、别多,连过路道都占满了人,都在说,十多年前在五福戏楼演了三个月 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是深深记着师父的。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中,她师父出场了。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服,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还是她。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了。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起身子时,苟老师是用了一个“
3、卧鱼”动作。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在易青娥心里数到一百一十下时,他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尽管如此,剧场里还是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杀生是 比 鬼怨难度更大的一折戏。“秦腔吹火”就是这一折戏的灵魂,也是秦腔这门艺术的绝活。苟老师说过一句话:“秦腔吹火,那个苦就不是人能干的事。那是鬼吹火,只有鬼才能拿动的活儿。不蜕几层皮,你休想吹好。”的确,松香一旦点着,变成明火,立马就会产生浓烈的烟雾。吹几十口火下来,无论什么地方,都会变得相互看不清脸面。一趟火吹下来,苟老师不仅嗓子密实了,眼睛睁不开了,而且呼吸也会极度困难起来。易青娥每练一次,都是要从房中跑出去
4、,透好半天气,才能再回来吹的。第1页 共4 7页易青娥明显感到,师父今晚的气力有些不够用了。但他一直控制得很好。她知道,他是要把最好的力道,用在最后那三十六口“连珠火”上的。她按师父的要求,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 口火吹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那一晚,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 杀生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了。终于,师父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个三十六口“连珠火”。师父依然控制着气力,一口,两口,三口,四口
5、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 到“连珠火”将贾府变成一片火海。继而天地澄净,红梅绽开。乐队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大镜、吊镶全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涌上了舞台。就在台上贾府人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他已经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他浑身颤抖着在呼唤:“青娥,青娥”“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娃,娃,师父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要,要自己磨 自己拌。记住比例”1.第段加点短语“蜕几层皮”在文中的意思是2.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精心化妆准备演出f-表 演 杀生成功吹火一 _3.对第段中插叙的作用分
6、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交代苟老师为这一次演戏努力减肥的过程。B.表现苟老师的敬业,为故事结尾埋下伏笔。C.彰显苟老师”要对得起观众”的职业道德。D.说明皮肤塌陷之由,呼应开头化妆的情节。4.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5.标 题“主角”在文中指的是老艺人苟存忠,为什么文章还要多处描写易青娥的言行与心理活动?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母亲的诗和远方十月的风再次有了重量感,像园子里那些成熟了的豆荚和茄条。园子是离青春很第2页 共4 7页远的母亲的领地,四季葱茏,青春逼人。母亲说,草木的芳香净化空气,提神醒脑。进城十几年,她常常莫名烦躁,直到有了这个园子。除了葡萄、橘子、无花果树以及我特
7、意要求的月季、百合、茉莉等花草外,还栽了一些浓青的薄荷,一些牵藤的豆荚。几盆散淡的多肉也被养得肥而不腻,爆出盆沿。每次进园子,都感觉她把故乡带了过来。不管外界多少纷扰,母亲只顾园子什么该收藤了,哪些该下种了,与益虫私语,对害虫愤怒。她早晚都在园子里翻、捡、摘、除,修篱、种花,时不时捧些瓜果回来。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她,土粒就是她的珍珠,每一颗都接受了她的抚摸。遇到天气好,就坐在吊椅上,打开音乐一边做着手中的针线活儿,一边有一眼没一眼地看周围的花草。那些做给重孙的,绣着万字格、太阳花的小鞋小帽挂在枝条上,像结出的丰硕果实,看着感觉特别安稳踏实。母亲不信佛,不知道百丈禅师倡导的农禅生活。但她谨遵
8、着“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她觉得不劳动就等于废人,更享受自己那些无农药无化肥的天然果实。在她的节奏里,生活并不复杂,一园闲花时蔬,数条青藤垂窗,穿梭其间,全然不顾流年的变幻。这不是心如止水,也不是落寞孤寂,相反,在这稳、静、淡中,摆弄好了一家生活、四季烟火、五谷杂粮,也守护着心中的诗和远方。母亲这一生,少有聪明伶俐的举动,更不懂权衡利弊的奥秘,但又是一个常常避开世俗偷偷浪漫的人。你看她,在鞋面上绣花,在白纸上画鸟,栽菜摘叶的时候哼着小曲,面对小猫小狗一脸宠溺。她还曾把空鸟笼打开,说是有鸟儿路过,愿意歇息的话有个落脚处。屋子与园子,母亲更偏爱园子,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她都要去待一会儿。下雨要把多
9、肉遮住,雨大担心淹了嫩苗,雨小又怕没把土淋透。要是遇到好太阳,就搬了家里一些吃的穿的,展开来晾晒。春秋天气温暖,她会躺在吊椅上打盹,还不忘打开缓缓流淌的音乐。在她匀净的呼吸中,音符和花草都温柔了起来,岁月静好填满了她的皱纹。对母亲来说,除了园子里的瓜果蔬菜,仍有许多东西放不下,比如散布在各地的满堂儿孙,所以她学会了用智能手机。这样就可以把她满园子的诗意随时分享到远方一一番茄的软、橘子的甜,还有三角梅垂下的枝条,即使儿孙们只能隔着屏幕听她讲述。母亲终于有了清静自在,又免不了牵肠挂肚,问了孙子的生意又要看重孙的视频。刘禹锡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母亲习惯了园子里的荣枯浓淡,只为新生的嫩芽开
10、心,不为老去的荒凉伤感。她说,熟了的,总要落地。6.第段划线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7.母亲这一生,少有聪明伶俐的举动,更不懂权衡利弊的奥秘,但又是一个常常避开第3页 共4 7页世俗偷偷浪漫的人。(说 说 句 中“浪漫”的含义)8.但 她 谨 遵 着“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结合文章内容,对句子作简要赏析)9.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她”在叙事上有什么作用?10.把选文标题“母亲的诗和远方”换 成“我的母亲”,好不好?为什么?阅 读 试飞英雄,完成问题。试飞英雄聊起试飞员们的时候,飞行大队政委丁玉清一直咳嗽着,这是职业病。这让他的叙述显得断续与困难,但关于大队各位试飞员的任何事迹,丁玉清都能纤毫不差地
11、忆起,并且娓娓道来。梁万俊的那次只有短短8分钟的试飞,更是在他的讲述中如电影般重现。2004年 7 月 1 日 13时 40分,西南某机场。随着绿色信号弹的发出,试飞员梁万俊驾驶座机直冲云霄,蓝色的天幕上迅速划出一道银色的弧线,像谁在泼墨挥毫这是一次新机的定型试飞,梁万俊驾驶的是一架多用途科研样机,价值上亿元。险 情 在 1.2万米高空突然出现。发动机漏油,仅仅两分钟,油量表指针就指向了“0”刻度。没有了油,发动机就完全失去动力。这是一级空中特情!地面指挥所内的空气凝结到了冰点。时间在那一瞬间似乎变得无比漫长,每个人都明白,摆在试飞员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一一跳伞或迫降。跳伞意味着放弃飞机,凝聚科
12、研人员无数心血的战鹰会坠毁,故障原因难以准确查找,新机型的推进也可能因缺乏依据而延宕迫降?可能机毁人亡!没有任何犹豫,梁万俊便对地面指挥员雷强传达了自己的抉择:“我要滑回去,尽一切可能把样机保住!”梁万俊对自己的选择有信心。试飞员被称为“悬崖边的舞者”。飞行试验涉及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航空发动机、自动控制、航空电子等多个学科专业。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试飞员,梁万俊刻苦钻研军事科技和航空技术理论,搜集整理了上百万字的航空资料、上千张飞机结构图片。现在,他已经成为熟练驾驶6 种机型的高素质试飞员,有数篇文章在国内外航空杂志发表。多年的试飞生涯中,他先后遇到惯导故障、航电故障、供氧故障等数十次险情,
13、但最终都化险为夷这一次,他也一定要将飞机完整地带回地面。雷强迅速查看着各种监控数据,人们在他拧紧的眉头上仿佛看到了步步逼近的危机。同在塔台的研究所的老总眼里含着泪,声音颤抖地说:“雷头,跳伞吧一一”他哽咽着没有说出下半句。第4页 共4 7页雷强的眼睛血红,脾气刚烈的他的音很大地吼了一声:“听我的!”巨大的飞机向机场上空逼近。机场上,所有应急车辆全部到位,所有人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儿。指挥塔台里静得让人窒息,只听见指挥员下达指令的声音:保持好飞机状态,控制高度、速度,做好迫降准备。”失去动力控制的飞机在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没有人能够预测得到。梁万俊心里很明白,要想将飞机空滑回去,必须准确地通过高度来
14、换取速度,用势能来换取动能,这一切必须十分精准,百分百的精准。正常的飞机降落,可以修正方向和速度,实在不行,还可以拉起来复飞。但失去动力的飞机没有可控余地,稍有差池,便没有任何挽回的可能。飞机滑到机场1400米上空。蓝蓝的天空,隐隐传来一阵空气的撕裂声。转瞬,一架失去动力的战机蓦然闯来!霎时,机场上,塔台里,数百人仰头,一双双眼睛焦灼地盯住飞机!在所有人心跳如鼓的当儿,雷强的声音听上去还是那么沉稳:“保持好状态!”梁万俊冷静沉着地调整飞机的状态,在指挥员的指挥下,小心地修正速度和高度偏差,为迫降争取每一秒的时间。“可以下降高度了,放起落架。”雷强下令。“好的。”梁万俊下降高度,放起落架。“起落
15、架很好,对正跑道。”雷强指挥道。“好的。”梁万俊对正跑道。“再对正一点,左翼”“好的。”话筒里,梁万俊的语气平平静静,声音高低大小几乎完全没有变化。一般情况下,人在紧张的时候呼吸会急促,指挥员们都听到过从话筒里传来的呼呼的喘气声。但梁万俊没有,一声也没有。地面指挥所内,人们的心略微安定了些。近了,更近了转眼间,梁万俊驾驶的战机俯冲直下。下落航线与跑道呈70度夹角,但此时飞机的速度在400公里/小时左右,远远大于正常值。大速度落地,飞机冲力过大,但凡操作上有丁点儿失误,飞机就可能冲出跑道,翻滚坠毁。地面上,飞机设计师、生产人员、试飞指挥员、地面保障人员一齐屏住了呼吸。13时44分,战鹰陡然降落,
16、接近跑道的一刹那,机头一昂,“哧!”轮胎下飞出两股白烟。“放 伞!”雷强及时喊话,声音加大。第5页 共4 7页他的话音未落,一朵伞花在飞机尾部猛然绽开。然而,飞机冲势只是略减,依然朝跑道尽头狂奔。“拉应急!”雷强的指令一连串跟上。“刹 爆!”一阵刺耳的尖啸,轮毂在水泥跑道激起两条刺眼的火龙!巨大的速度下,一侧轮胎爆破。千钧一发之际,梁万俊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一系列操作程序,时间、方向、力度把握精准。人们绷紧的心里有了小心翼翼的期待。500米、800米、1000米.飞机一气儿冲出1700米,在距离跑道尽头300米处戛然停住。跑道上,留下两道464米的黑色擦痕。“成功了!”“成功了一一”人们欢呼着从各
17、个角度向机场冲去。梁万俊走下座舱,飞机总设计师与他紧紧拥抱,激动地说:“你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2005年2月,“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仪式在中央电视台隆重举行。演播大厅里,当主持人念到梁万俊的名字时,一个身穿飞行服的清瘦年轻人走向前台,他神情安详宁静,脸上一缕微笑仿佛清风。主持人的声音在偌大的大厅回响,这段堪称经典的颁奖词多年之后仍然被人们反复提起:“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优秀的飞行技能。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静,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次飞行像彩虹一样辉煌。生 死8分钟,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为你骄傲!中国军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中国军人
18、”,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骄傲的称谓,它代表着忠肝义胆、铁血柔情。而在丁玉清的讲述中,它浓缩为试飞大队里一位位试飞员的名字,这些亲切而闪亮的名字背后,意味着奉献与担当!“鹰隼试翼,风尘吸张。”这群搏击在蓝天的雄鹰,他们怀揣着强国的梦想,用青春与生命在蓝天上完成着最执着、最勇敢、最壮丽的飞翔!(根据张子影的 试飞英雄改写)1 1.文章围绕梁万俊如何处理“一级空中特情”展开情节,一步步地呈现梁万俊的“英雄”形象。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处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L 2万米高空,梁万俊决定将失去动力的样机滑回去,毫不犹豫。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9、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005年2月,梁万俊出席“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仪式,安详第6页 共4 7页宁静。12.文章画线句中雷强所说“听我的”意味着他
20、将做出怎样的选择?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13.本文主要是通过展现矛盾冲突、细节刻画人物、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转述等写作方法来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请从文中任选一处运用了某种写法的文字,设计一个问题,供大家探讨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所选之处:(摘抄或概括)你的问题:14.在给梁万俊的颁奖词中,称 谓 由“他”到“你”再 到“中国军人”,简要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妈,我是你的小六儿“我们家小六儿就爱吃韭菜合子。”老人满嘴的牙都掉光了,两片干瘪的嘴唇深深地凹进去,说话吐字不清,我要很努力地支着耳朵才能听清她的唠叨。那是个周末,我去找一朋友叙旧,却正赶上他外出,他九十多岁的
21、老母亲在家接待我。“你来我家干什么?你是谁啊?”跟她唠了半天了,她忽然停下来,满脸的警戒之色。“我们家小六儿可是跟我说了,千万不能给不认识的人开门”“大妈,我是你家小六儿的老朋友啊,好久没见他了,来看看他。我大声给老人解释。“哦,你认识我家小六儿啊。我家小六儿是好孩子哦,听话”老人长长地松一口气,继续低头择她的菜。那把可怜的菜,已经快被她扔光了。“你不认识我们家老七吧一年到头也不来看看我不孝啊,狼心狗肺,好几年没来看看我了,说是工作忙工作再忙,也不能不要老娘啊”“是啊,是啊,工作再忙也得抽空回家看看娘啊”“对了,你是谁啊?你来我家干什么?”我额上的汗渗出来。那一会儿工夫,这个问题,她已经问了我
22、不下十遍了。好在,朋友回来了,替我解了围。他去菜市场了,红红绿绿拎了一大包回来。“你是谁啊?你来我家干什么?”见朋友大包小提地拎着东西进屋,老人又慌了,第7页 共4 7页她攥着手上一把快择光的韭菜就从小椅子上站起来。“看俺的老娘啊,又忘记啦,我不是你的小六儿吗?”朋友笑,走过去扶母亲重新坐下。“哦,小六儿啊,你下了班别忘了买韭菜我包合子给你吃”“好好,买回来了,一大捆呢。”果真从袋里又掏出一大捆嫩嫩的韭菜交到母亲手上去了。老人笑得脸上开花。坐下来,又开始折腾那捆新买回来的韭菜择完手上的菜,老人说在屋里闷了。朋友遂背她下楼去转。四十多岁的男人,眼角已经起了细密的皱纹,两鬓已生星星的白发。九十多岁
23、的老母亲趴在儿子的背上,瘦小得像一片秋天的老叶子,又乖顺得像一个弱小的孩子。“你是谁啊?你怎么背着我啊?我家小六儿呢?”那 个“小六儿”一遍又一遍向背上的母亲重复:“我就是你的小六儿啊这不正背着你下楼吗?”“哦,你就是小六儿啊。小六儿是个好孩子。不像老七”“老七也挺忙的,等忙过了这段时间他会来看你的”听着那对母子杂乱无章又温情无比的对话,我的眼睛忽然酸涩无比。曾经不止一次听朋友在外面谈起他的母亲。开会休息的间隙,觥筹交错的饭局上,甚至在一起出差去外地的车子里。他给她打电话,问她喝水了没有,吃饭了没有,在客厅里练习走路了没有。电话的那端,年老的母亲小学生一样向他汇报:吃了一碗米饭,喝了两杯水,在
24、客厅里走了三遍。末了,却又常常爆出一句让朋友哭笑不得的问话:“你问我这么多干什么?你又不是我家小六儿?”朋友就耐心地在电话里跟母亲一遍遍讲:“妈,我是你的小六儿啊”朋友的母亲一生养育了七个儿女,朋友是家里最小的一个。母亲嘴里那一声亲昵的“老七”,曾经是他生命中最温暖幸福的记忆。可那一声亲切的呼唤,如今已被一声声“小六儿”代替。朋友的六哥,在母亲八十八岁那年出车祸去世,老人像往常一样做好了他爱吃的韭菜合子等他下班回来,等回来的却是一幅黑白的照片母亲的大脑受刺激,从此再没有清醒过。冬日午后的阳光,斜斜洒落,落在小区花园里的长椅上,落在老人的身上。阳光下,她眯着眼睛,盯着朋友的脸,又恢复了那片茫然:
25、“你是谁?你也认识我家小六儿吗?“妈,我就是你的小六儿啊”(选 自 课外阅读,有删改)15.阅 读 全 文,完成下面的表格。第8页 共4 7页1 6.文章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1 7.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内容情节“我”的情感态度跟“我”唠嗑,又 问“我”是谁听朋友母子杂乱无章的对话回忆老人惦记“小六儿”的原因是啊,是啊,工作再忙也得抽空回家看看娘啊妈,我是你的小六儿啊18.试分析文章倒数第三段的插叙内容有什么作用?19.读完本文后,作为中学生的你会有哪些收获?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受。现代文阅读II将军岭刘建超将军离休,按待遇是可以到干休所修养的。将军不去干休所,硬是拽着喷
26、着嘴老大不愿意的夫人回了豫西老家,一个叫秃岭的山村。正是深秋,将军和夫人坐着铁钻辘牛车,慢慢腾腾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颠簸着进了村。夫人看着光秃秃的山岭,看着眼前墙壁班驳、瓦片零落的房子,坐在车上就哭了。将军夫人可是生长于大城市的人,原本是想留在城里安享晚年的,没想到让将军带回了穷乡僻壤的山村。将军却很兴奋,他说:“老婆子,你想想,有房子住,有地种,这可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啊!”夫人抹着眼泪,开始拾掇屋子。村子里的人听说将军回了故乡,都围拢到他的屋里拉呱。将军抽着乡亲卷的“喇叭筒”说:“我回来就是想拼上后半辈子植树开荒,把咱这光秃秃的山变成绿洲。”村里人打着呵呵,一笑了事。谁信啊,秃岭干旱缺水,几辈
27、人都在熬穷日子,谁能改变得了。在外边享完福了,回来净说大话。将军还保持着军人的习惯,每天清晨起床,跑步出操,早饭后就扛着铁锹去岭上挖树坑,说自己是“锹头部队”。坡岭地石头多,一锹铲上,冒着火星,震得虎口出血。将军不皱眉头,晚上收工就像打了胜仗一般,嘴里还哼着军歌。将军画了一幅秃岭的地图挂在墙上,挖成一个树坑就画上一面小红旗,将军说这叫持久战,终有一天红旗要插满山头。第9页 共4 7页冬日黄昏,将军和夫人围坐在炉火旁。将军说:“挖好的十八个树坑,明年开春就可以种树了。”夫人点点头。I各军说:咱这干旱少雨,光靠天吃饭不行。我找专家看过了,咱岭上也能找到水源,打几口机井就能解决问题。”夫人点点头,拉
28、开皮箱,把存折放在将军手里。I各军找来打井队,凿出了三眼机井。当哗啦啦的水浇灌进干裂的土地时,暖暖的春阳照见了将军脸上的欢笑和夫人眼中的泪花。节假日,将军把在城里工作的儿女们召回村里,一起上山挖坑种树。儿女们手上打了血泡,望着荒凉的秃岭发呆。将军说:“知道当年我为什么去当兵吗?”儿女们互相看了看,都没有回答。I冬军笑了,说:“当兵,就是为了能填饱肚子。”这秃岭村十年九不收,年年都要逃荒要饭。十五岁那年,将军讨了一块玉米饼子,不想却被地主家的孩子抢走扔给了狗。将军打伤了那孩子,不敢回家,就去参加了八路军。连里发给他一把铁锹,班长说,在南泥湾开荒种地,打粮食吃饱饭,也是为抗战。别看将军年纪小,但体
29、格健壮满把子的力气,开荒种地的表彰大会上,将军被评为劳动模范,领导亲自给他戴上了大红花。I夺军说:“当年那么艰苦恶劣的环境,我们都能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陕北好江 南 现 在 生 活 条 件 好 了,我坚信能让这秃岭变成花果山。”日子在将军的手掌间摩擦,墙上地图插上的红旗越来越多,栽种的果树开始挂果T o村民看到了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将军的“锹头部队”。I夺军的老战友来看望他。走进村口,向正在清理猪粪的老农打听将军,老农笑着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战友们这才看清满面黝黑、一身泥水的老农就是他们的老首长啊。晚上,他们坐在院子里,吃着新摘的水果,回忆着峥噪岁月,高 唱 着“解放区呀么呵嘿,
30、大生产呀么呵嘿”,直把月亮震得躲进云里。酬 军 的 孙 子 大 学 毕 业,跟随将军的脚步,回乡创业,要把秃岭建成农业生态园。颂冬军欣慰地笑了,他对儿孙说:“我能留给你们的只有这张还没插满红旗的地图。你们把这块土地摆治好,让秃岭村的人脱贫致富。”现在要去秃岭村可好走了,坐上旅游大巴,沿着最美乡村公路往南三十里,走到果木葱茏的山脚,就看到生态园的招牌了,不错,就是它一一将军岭生态园。(有删改)2 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夫人被将军拽回条件艰苦的老家,多次哭泣流泪,说明她贪图享受、不能吃苦。B.村民拜访回乡的将军,听了他的豪言壮语,虽觉得他说大话,但还是迎合奉承。C.离休
31、回乡,将军未改变军人习惯,跑步出操、唱军歌,言行举止还是军人风范。第1 0页 共4 7页D.将军说服了夫人、儿女、孙子和乡亲们,发动他们一起努力,把秃岭变成绿洲。2 1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坑洼的土路、光秃的山岭、破败的房子,荒凉的环境描写奠定小说悲伤的基调。B.“锹头部队”,一语双关,既指将军是用铁锹劳动,也指他率先去植树的行动。C.对将军形象的塑造,除正面刻画外,还通过描写村民、战友等人物来侧面衬托。D.小说语言质朴,亲切自然;掺 入“拉呱”“摆治”等口语化词语,有地方特色。2 2.小说画横线部分插叙了将军的往事,请简析这段文字在情节方面的作用。2 3.小
32、 说 以“将军岭”为题,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现代文阅读I迷途的山阳李海庆当两个异乡人找到山阳的时候,山阳正紧贴着树身仰头眯眼望着树冠。树顶枝叶繁茂,时而传来乌雀欢悦的喟啾声山阳和着乌雀吹起悦耳的口哨,动听婉转的声音传向密林深处,经久不息。山阳吹着口哨,心里想着那支横笛。那天,他在山下的乐器行里,一眼望见柜台里那支古香古色的横笛,脚步便那躅了。他摩字着玻璃窗向里看,目光灼灼,当他看到横笛下方标签的价格时,长长地叹了口气。鄢横笛的样子便恒久地镌刻在山阳的心里了。山阳时时梦到横笛长出双翅,像鸟雀一样飞到自己身边。当两个异乡人拿出几张红彤形的纸币后,山阳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那
33、几张纸币足以买下那支横笛。山阳接过纸币,紧紧地理I型,然后揣进内衣口袋,生怕纸币会飞走。两个异乡人要山阳带着他们进入山林,再把他俩带出来,这要求再简单不过。山阳山里生,山里长,是地地道道的山娃子。山阳是山中的活地围,每一道沟壑,每一片山林,都深深地烙在山阳的心里。爹娘都出了山村去外面打工,只有爷爷伴着山阳留在山村 爷爷会带山阳去山林里采蘑菇、拾干柴、摘山果。山林里的每一处林荫路,都留下过山阳的脚印。这山林称得上是山阳的家呢!山阳走向通往森林深处的小径,两个异乡人背着硕大的背包,紧随其后。在这片山林里走了十几年,山阳从不知道累。走了几里山路后,两个异乡人就开始气喘吁吁了,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山阳
34、诧异他俩体力不行,为何进山还背那么大的背包?又走了几里山路,山林逐渐浓密,树林阴翳,鸟雀也渐渐多了起来,林间回荡着悦耳的喟啾声,感觉很远,又感觉很近。两个异乡人忽的停下脚步,竖耳倾听。听了好一会儿,两个异乡人对视一眼,微笑着点了点头。他们就地蹲下,放下背包,取出里面的东西-个鸟笼,还有数张折叠起来的网。第1 1页 共4 7页俩人直起身,在鸟雀的嘈杂处绕着圈开始围网,不一会儿,便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山阳站在大圆的中心,环视四周,无论往哪个方向看,都会看到无数个洞,那无数个洞看似出口,却是一个又一个陷阱。山阳张大嘴巴,宛若一只惊恐的鸟雀,不知该如何是好。数张网结在一起,铺天盖地围过来,把这片山林围
35、了个水泄不通,天瞬间暗下来,像一个长长的黑夜就要来临,让人窒息得喘不过气。异乡人身边的一只黑匣子里,传出各种鸟雀的欢叫声,那呼朋引伴的声音,让山林比先前更加热闹。山阳忽的明白了,那黑匣子里的声音是诱饵!果不其然,黑匣子传出的声音宛如一声声召唤,树梢上的鸟儿展开双翅,向大网低低地飞过来。山阳着急地跑过去想伸手阻拦,却被异乡人猛地拉住。山阳眼睁睁地看着一只又一只鸟撞到网上,被网兜住,挣扎,凄声啼叫。山阳闭了眼,一滴眼泪划过脸颊。-只,两只,三只每一只鸟撞到网上,山阳的心便有种被刀子扎痛的感觉。山阳被异乡人紧紧地掘住,动弹不得,他也如撞到网上的鸟儿,想大声呼喊,却没了丝毫力气。两个异乡人带着笑,观望
36、着自己的战利品。一个异乡人对另一个异乡人说,看,那只红羽白嘴的,卖一只就够咱哥俩一年的花销了。另一个异乡人感叹,不虚此行啊!山阳也看到了那只红羽鸟,翎羽鲜艳夺目,像一团火,在烈烈地燃烧,灼痛了他的双目。两个异乡人心满意足地将网住的鸟雀装进鸟笼。踏上归途,山阳双脚沉重,似挂上了重物。怪了,原本对山林了如指掌的他,发现山路忽然变得错综复杂,无法判断是哪条路通往山下。山阳迷迷糊糊地在山里绕了好儿圈,两个异乡人不满地嘟嘎他,却又无可奈何。山阳的心乱了,脚步乱了,乐器店里的横笛长出双翅飞走了,那只红羽鸟扇着双翅飞进了他的心。走着走着,山阳的脚步忽的加快,踏在碎叶上沙沙直响,两个异乡人踉踉跄跄地紧随其后,
37、满身是汗。山阳越走越快,有了飞一般的感觉,像长了双翅。终于,他的身影消失在两个异乡人的视野之中。异乡人怒骂山阳,追踪他的踪迹,大汗淋漓地寻找着出路。终于,他们看到了明亮的光,是山林的出口,出口处有几个人站在那里,他们的身后是一栋房屋,门口挂牌上写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两个异乡人瘫坐在地上。鸟笼的门打开,背包里的东西散落一地,几张红彤彤的纸币,粘在网兜上。红羽鸟飞回天空,盘旋,欢唱。第1 2页 共4 7页山阳吹起了口哨,口哨声动听婉转,像极了悠扬的笛声。山阳吹得泪流满面。(选 自 小小说月刊2 0 2 1年 第2期,有改动)2 4 .通读全文,说 说 题 目“迷途的山阳”的含义。2 5 .第
38、段详细地介绍山阳与山林的关系,有何用意?2 6 .第段属于 描写,其作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插叙,交待了山阳毫不犹豫答应带异乡人进山的原因。B.第段划线句子写异乡人背着大背包,为下文写其布网捕鸟埋下伏笔,前后照应。C.小说自始至终都
39、写到鸟鸣声,用鸟鸣声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山阳由渴望到绝望的情感变化。D.最后一段写山阳的口哨声“像极了悠扬的笛声“,照应开头山阳想买一支横笛的情节,首尾呼应,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2 8 .根据提示完成表格。现代文阅读材料品析加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探究结果山阳接过纸币,紧紧地程I型,然后揣进内衣口袋,生怕纸币会飞走。迷途的山阳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 豆 便 排 出 九 丈 大 钱。孔乙己“排”字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心理。屠户把银子撮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中举董家子女有一天,鲍医生跟家
40、属谈完话回来,对我长叹一声:“主任,这 6床 ,真是史上最麻烦的病人!又来了一堆子女!谈完了不算,还要再进来看看。”正在电脑前打医嘱第1 3页 共4 7页的赵医生和正在填写病历的金医生马一上一起点头:“前天值班时就是这个样子,一遍一遍有亲戚按门铃来询问病情,他家的人真多!”接着就看见,董家的老大带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批一批进来,在老董床前站立片刻。6床老董,是 个8 5岁的老爷子,两天前突发脑出血,脑内的出血量非常大,根本没有机会手术,人很快进入深度昏迷状态,靠呼吸机和升压药维持生命。病人已享高寿,治疗过程中感知不到痛苦,病情又已成既定事实。此时,一般家庭都会很快接受现实,开始准备老人的后
41、事。董家子女却好像面临很大压力。-得知病情,就立刻提出要请上海的专家进行会诊,看看病人还有没有存活的可能。我的困惑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董家的老大和老二都知书达理,已经完全了解病情,态度也温和客气,并没有给我留下不信任医生的感觉。既然董家强烈要求,我们就请了国内顶级脑外科专家来会诊。专家会诊得出的结论简单而肯定:病人没有存活的可能,可以让老人安静地离开了。董家的老大和老二频频点头,接受专家的建议。但是旋即,又带了一堆子侄来看老董。董家的子侄都是扶老携幼来一大家子。-会儿是来自北京的夫妻俩,一会儿是来自广州的一家三口,第二天又是全家带着小孙子从加拿大特意回国的。这些亲属都是远道而来,风尘仆仆,面容疲
42、倦,估计下了飞机都没有来得及梳洗。还有从南半球回来的,冬衣都未来得及准备好。病人的确时日无多,负责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和护士不断地通融,放远道而来的亲属进来探视。董家的老大,总是点头哈腰,谦逊万分,就怕打扰护士和值班的阿姨,引起工作人员的不满。老董那些远道而来的亲属,在探视完之后,会反复询问老董的主治医生,问病情,问预后,问到自己失望叹息为止。一个星期没到,家属再次提出会诊,并且,一 个“学医的女儿”借了 C T片,电邮给广州自己的导师寻求帮助。重症监护室门口的秩序,维持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家要求探视,其他病人的家属也会效仿,否则会质疑这个病人是不是特殊人物,享受特殊待遇。鲍 医 生说老董是
43、“史上最麻烦”的病人,大家都非常认同。一个星期来,重症监护室门口人来人往,其中最多的就是董家的“亲戚”。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家庭啊?我终于忍不住好奇,问出了口:“你们这么多人,真的都是老董的子女吗?”老董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沉默地点点头,表示认可。那 个“学医的女儿”开了口:“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家境富裕,一直行善积德,收养了很多穷孩子,供他们上学读书。所有这些人,都是幼年时受他恩惠的苦孩子啊。“第1 4页 共4 7页老董的大儿子说:“由他养大的孩子,都像他的亲生子女,跟他特别亲。所以,我们弟兄俩根本不敢擅自做主,要等他所有的 孩子 都来了,见见他,才能决定怎么办。”年纪比董家老大还年长一些的高个儿男
44、人说:“我是老大,老爸既然已经这样了,我来做主,我们兄弟姐妹一起给他过8 5岁的寿辰“这 个“老大”是举家从加拿大回来的,还抱着自己的小孙子,天天在监护室门口停留很久,似乎只是为了离老董更近一点。此时,老 董 的“孩子们”或沉默,或点头。这真是一个让人震惊的真相!瞬间,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原谅了这一个星期来不胜其烦的谈话和探视;瞬间,不再有人视这一家子为“需要特殊对待的特殊病人家属”。令人敬仰的善行,让人无法割舍的养育之恩,已是最好的解释。我们的重症监护室在角落里有一个单独的房间墙上贴的是类似家里的杏色壁纸,有碎花被褥和真皮沙发及接近日光的照明,温馨而安静。老董的8 5岁生日,就是在那里过的,他的
45、十几个儿女,拿着香槟色的玫瑰,围在他的身边,祝他生日快乐。老董,就静静地躺在那里,躺在悲戚和感念、感恩和铭记充盈着的花香中。(摘 自2 0 2 2年 第1 1期 读者,有删改)2 9 .董家的子女众多,下列选项在文章中叙述最少的是()A.董家大儿子和二儿子 B.来自北京的夫妻俩C.“学医的女儿”D.举家从加拿大回来的“老大”3 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起笔自然,迅速地把读者带到了特定的情景中。B.文章除了叙事性文字之外,还有少量抒情和议论性文字。C.文章构思巧妙,通过设置悬念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文章同时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叙述方式。3 1 .文 章
46、 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样写的好处。3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 说你对“老董,就静静地躺在那里,躺在悲戚和感念、感恩和铭记充盈着的花香中。”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你是排长我是兵总是想起老韩,人民文学的同事私下里也叫他“韩排”,因为他在部队当过排长。我当兵那年,老韩已经是排长了。我的排长是山东人,和老韩很是相像:皮肤髅黑,身量高挑,话也不多。排长日常和兵住在一起,如果是大通铺,会睡在炕头或炕尾。第1 5页 共4 7页他平常会斜挎一支带皮套的五四式手枪,在兵眼里,非常威风。我对排长由衷的敬慕,和他的这一英姿极为有关。晚上,他会把手枪挂在炕头的挂钩上,我
47、几次想把玩一下这支令我神往的手枪,只因排长不怒自威,没敢。怎么认识老韩的,记不清了,应该是在一次作家聚会上。反正,一聊天就生出几分敬畏。他与排长都姓韩,神情举止又酷似。于是,就像玩旋转木马,在我心里,一种距离一下子定格了:他是排长我是兵。那时,老 韩 是 人民文学二编室主任,已是极有名的作家。我也曾读过一篇他的散文,字字珠现、文采飞扬、大气磅礴。很少见老韩滔滔不绝,一 般 作“嗯”“啊”的点头状,间或发几句宏论,自带气场,总是一副很深沉的样子。我曾在一家刊物主事,刊物发行不好,眼瞅着要黄摊儿。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我策划了一个电视专题片进行营销,需请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出镜,为刊物说几句好话。我立即
48、想到了老韩。我很不好意思开口,因为一分钱劳务费都没有,加之老韩性格一向高傲,我担心他会不情愿。可急着录制,便向他讲了我们的窘况。“得,别说了,我去第二天他很早就来到杂志社,录制完已近中午。我十分过意不去,说:“老韩,中午请你吃饭吧。”老韩一笑:“穷得都叮当响了,请我吃什么饭呀,给你们杂志社省俩钱吧!”说完,一偏腿,飞身跨上自行车,疾行而去。我对老韩敬重有加,除了他与我的排长在形象上重叠,让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外,还有一个原因。那 是1995年初冬的一天,天朗气清。老韩突然给我电话,电话里风轻云淡地说,你写篇稿子吧。我喜出望外,立马投入采访,完成了报告文学 世纪之泣。在1996年7月 的 人民
49、文学发表后不久,老韩告诉我作品获奖了。我永远难忘那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分盛大的颁奖仪式。过后和老韩闲聊,我说我有一个“世纪三部曲”写作计划,老韩听了点点头,平静地说道:“你写吧,我都用。”他说话的语气波澜不惊,就像我当年在连队当兵,排长在晚点名时肯定了我两句。我的眼前展开了一幅诱人的画卷,我像一只即将放飞的雏鹰,对未来的世界心驰神往跃跃欲试。这以后,又给过老韩几篇稿件,也无一退稿。现在回想起来,上世纪90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各大名刊更是文学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对于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文学写作者来说,有“国刊”之 誉 的 人民文学会上门约稿,几次投稿都被采用,该是一份多么厚重的信任和荣幸!其实老
50、韩牛得很。老韩有两句“名言”:一 句 是“人民文学发一本也是大刊”;还有一句是“我从不轻易约稿,愿意写就给我,不愿意写决不强求”。1997年我调入 人民文学杂志社,和他在一个办公室,更是有机会领略到了老韩的磊落和风骨。一次他第1 6页 共4 7页接电话,只是简短的几句对话,听得出对方是因为一篇稿子和他套近乎。老韩表情有些不耐烦,应付了几句,见对方仍不挂电话,脸一下拉下来:“稿子用不用有标准,质量不行,你说出大天也没用。”挂断电话他“喊”了一声,眉峰一挑:“一切以质量说话。行,发;不行,谁来了也白搭!”老韩退休后,依然风风火火,经常看到他出席各种活动的信息,似乎更忙了。他就像一瓶陈年的老酒,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