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期末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期末复习资料.pdf(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期末复习资料(一)、与朱元思书1.注意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缥(pi&o)湍(tu台 n)轩(xu台 n)泠(ling)泠(Hng)嘤(ying)嘤(ying)转(zhuan)莺(yuan)戾 纶(Itm)窥(kuT)M(ke)3.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2、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6.争高直指,干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4.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的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2.简单赏析以下句子的写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答: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3、方法(2 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答: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答:第 一 问:作 者 发 出 了“莺 飞 戾 天 者,望 峰 息 心;经 纶 世 务 者,窥 谷 忘 反”的感 慨。第 二 问:表 现 了 作 者 鄙 弃 名 利 的 思 想。(忘 情 山 水、淡泊名利)5.文 章 理 解。(5分)文 章 在 总 写 中,用“从 流 飘 荡,任 意 东 西”表 现 了 作 者 悠 然 自 得 的 情 态。在分写“异 水”时,用“水 皆 缥 碧,千
4、丈见底”一 句 夸 张 地 表 现 了 江 水 极 深、极清的特 点。在 分 写“奇 山”时,通 过 泉 响、鸟 鸣、蝉 转、猿 叫,反 衬 了 山 的 幽 静 的 特点。之 后,通 过“莺 飞 戾 天 者 窥 谷 忘 反”的 抒 情 短 论,表现了作者 忘情山水,淡 泊 名 利,避世归隐 的 思 想。最 后,文 章 别 具 匠 心 地 描 绘 了 山 中 的 又 一奇 景,突 出 了 树 多 的 特 点,与 前 文“夹 岸 高 山,皆生寒树”一 句 相 照 应。6.句子水 皆 缥 碧,千 丈 见 底。游 鱼 细 石,直 视 无 碍。的 意 思 是 水 很 清 澈。三峡 中 与 之 异 曲 同
5、 工 的 语 句 是 素 湍 绿 潭,回 清 倒 影。(4分)7作 者 对 富 阳 至 桐 庐 沿 途 景 色 的 总 体 印 象 是 天 下 独 绝(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 作 答),并且重点从 山奇 和 水异 两 方 面 进 行 了 描 绘。8.文章由景生情,因 情 明 志,作 者 不 由 发 出 感 叹 的 句 子 是 鸯 飞 戾 天 者,望峰息心;经 纶 世 务 者,窥 谷 忘 反。(用课文原句填空)9.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 视 无 碍。10.“莺 飞 戾 天 者”与“经 纶 世 务 者”分 别 指 什 么 人?(2分)答:“莺 飞 戾 天 者”与“经 纶 世 务
6、 者”指 追 逐 名 利 的 人 和 热 衷 于 官 场 的 人。11.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 同 学 们 开 动 脑 筋,从 积 累 的 古 诗 文 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 写“水”的 诗 句。答:写“山”的:“千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山 重 水 复 疑 无 路,柳暗花明又 一 村。”“采 菊 东 篱 下,悠 然 见 南 山。”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 河 入 海 流。”“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二)送 东 阳 马 生 序 1.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嗜(shi)砚(yan)怠(dM)逾(y。)叱(chi)咄(du6)俟(si)卒(z。
7、)箧(qi6)曳(y。)屣(Xi)般(jUn)至 省(shi)媵(ying)衾(qTn)被(pi)容 臭(xiCi),烟 网 编(ytin)3.翻译下列句子。1.家 贫,无 从 致 书 以 观,每 假 借 于 藏 书 之 家,手 自 笔 录,计 日 以 还。*家 里 穷,没 有 办 法 得 到 书,就 经 常 向 有 书 的 人 家 去 借,亲 手 用 笔 抄 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以 是 人 多 以 书 假 余。因 此 人 们 大 多(愿 意)把 书 借 给 我。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到了成年
8、,更加羡慕圣贤的学问。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4.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表明自己求学的艰难?得书、从师、求学2.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3.谈谈宋濂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3 分)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尊敬老师等方面回答,注意要结合实际,言之成理。(不结合原文和自己实际谈,酌情扣分)4.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
9、值得学习?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5.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 分)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6.从本文第一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各 1 分)7.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 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 分)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8.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 分)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9.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
10、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2 分)答: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坚守学习信念 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10.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答j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意对即可。)11.选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答:记叙、议论本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写得生动、感人,这样写不仅充分表现了作者“勤且艰”的读书生活和苦学态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刻苦学
11、习的目的。12.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13.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石潭记-、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M(huang)尤(y6u)ift(chi)屿(yii)蟆(k)n)参(c6n
12、)差(cT)彻(chV)怡(yi)俶(chu)翕(xT)4(ddu)套(cT)互(hii)寂(ji)寥(liGo)悄(qi台o)怆(chuang)(you)邃(sui)二.文学常识:本 文 选 自 柳河东集,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二、掌握下列词语和划线句子的意思。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砍竹取开辟道,下见看见小潭,水尤格外清冽。全石以为作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斑,为屿,为蝮,为岩。青树翠蔓,蒙络缠绕摇缀,参差长短不一披拂。潭中鱼可大约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呆呆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
13、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像北斗星一样折蛇像蛇一样行,明灭可见。其它的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嫄。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使寒骨,悄怆幽邃。以因为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它,代小石潭而去离开。三、问答。1.课文第二段的描写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答:突出水的“清澈”,侧 面 描 写。2.下面的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潭中鱼/可百许头其岸势/犬牙差互5.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14、: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6.赏析句子:怡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 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8.文章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潭)水 和(游)鱼。9.理解填空。(2分)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是面,“为垠、为屿、为峨、为岩
15、”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答:全石以为底俶尔远逝鱼水10.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答: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12.作者抓住小石潭的 特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答:幽静。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3.读 了 第 段 文 字,你最深的感受是:答:示 例:看 到 游 鱼 的 怡 然 自 得,我 的 灵 魂 仿 佛 得 到 了 净 化。14.古 诗 词 中,有 许 多 像
16、本 文 一 样 将 思 想 情 感 融 入 自 然 景 物 描 绘 中 的 名 句,请写出 你 最 喜 欢 的 相 连 的 两 句,并 简 要 赏 析。答:示 例:山随平野尽,江 人 大 荒 流。用“随”“入 晒 字 将“山”、“江”、衅 野”、“大荒”四 个 意 象 贯 穿,抽 绘 出 气 势 磅 礴 的 万 里 长 江 图,抒 发 了 诗 人 离 家 渐 远、乡情渐 浓 的 思 乡 情。15.本 文 是 一篇借景 抒 情 的 山 水 游 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答:观 鱼 和 游 览 结 束 时 的 不 同 心 情,一 乐-忧 似 难 相 容。而 本 文 中,乐是忧的另一
17、 种 表 现 形 式,凄 苦 才 是 作 者 感 情 的 主 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 抑 郁 的 心 情,但 这 种 暂 时 的 欢 快 一 经 凄 清 环 境 的 触 发,忧 伤、悲凉的心境乂会流露出来16.从 小 石 潭 记 的 选 文 中 找 出 描 写 潭 水 十 分 清 澈 的 语 句。答:“下 见 小 潭,水尤清洌”或“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 布 石 上,怡 然 不 动”。17.柳 宗 元 借 小 石 潭 的 景 色 表 达 了 被 贬 之 后 的 苦 闷 抑 郁 之 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 心 志 的 文 言 名 篇 有 很
18、多。请 联 系 醉 翁 亭 记 、岳 阳 楼 记 和 桃 花 源 记 等 篇 章 中 的 一 篇,以“小 石 潭凄寒幽静”为 上 句,写 出 下 句 使 之 成 为 一 组 对 偶 句。(2分)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下 句:答:例(1)琅 珊(王 牙)山 蔚 然 深 秀 例(2)岳 阳 楼 壮 美 雄 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18.简 要 分 析 第 段 景 物 描 写 的 特 点。(3分)答:动 静 结 合、情 景 交 融、衬 托。(-)岳 阳 楼 记 一、掌 握 下 列 生 字 的 读 音。谪(zh6)属(zhCi)衔(xign)汤(s&ng)汤(sang)晖(huT)骚(s台o)
19、S(yin)霏(fi)浊(zhu6)H(yao)(qia n)橘(qiUng)倾(qTng)楫(ji)摧(cuT)冥(mMg)冥(ming)谗(chUn)芷(zhi)汀(ting)偕(xi6)二、文 学 常 识:本 文 选 自 范 文 正 公 集,作 者 是 北 宋 政 治 家、文 学 家 范 仲 淹。四、问答1.文 章 抒 发 了 作 者 怎 样 的 理 想 抱 负?答: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全文的中心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C.全文体现
20、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3.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答:范仲淹忧国忧民。4.本 文 表 达 了 作 者 _”的忧乐观。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形成了对比。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迁客骚人6.“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21、1分)。7.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答:人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个人私利,而应该像范仲淹一样在为人民创造精神或者物 质8.财富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9.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选文第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 0.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
22、文回答。答: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1.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答: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或为写法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12.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 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岳阳楼记道出了许多任人志士的心声,即旷达的胸襟、远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
23、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答:前人之述/备矣。然则/何时而乐耶?14.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答: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5.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答: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16.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答: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
24、下千古绝唱 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17.岳阳楼记与 醉翁亭记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_”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 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 发 自 己 的情怀。答:忧醉与乐18.从 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先天后天19.文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文章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比20.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答: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不畏列强艰险,力主禁烟,遂有虎门销
25、烟的壮举,践行了自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誓言。21.范仲淹在 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 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范 仲 淹 :欧 阳 修 (,答:范 仲 淹 为 天 下 先 忧 后 乐。欧 阳 修 与 吏 民 同 醉 同 乐。2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后 天 下之乐而乐”的 政 治 抱 负。B.醉 翁 亭 记“句 句 记
26、 山 水,却 句 句 是 记 亭,句句是记太守”。C两 文 都 体 现 了“以民为本”的 思 想。D.两 文 在 景 物 描 写 上 都 采 取 了 情 景 交 融 的 写 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 磅 礴。23.在 下 面 句 中用横线画出直接抒发“二者之为”的 词 语。(2分)(1)登 斯 楼 也,则有去 国 怀 乡,忧 谗 畏 讥,满 目 萧 然,感 极 而 悲 者 矣。(2)登 斯 楼 也,则有心 旷 神 怡,宠 辱 偕 忘,把 酒 临 风,其 喜 洋 洋 者 矣。24.第五段“或 异 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 承 三、四 两 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 包 含 的 具 体
27、 内 容。(2分)一 是 遭 遇 阴 暗 凄 凉 的 景 象 而 心 生 悲 凉;二 是 看 到 清 明 亮 丽 的 景 物 而 其 喜 洋 洋。25.本 文 要 表 达 的 主 要 观 点 是 什 么?答:作者要表达的 主 要 观 点 是“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后 天 下 之乐而乐”。26.读 了 本 文,你 可 能 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伟 大 人 物,请 举 出 一 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答:示 例:杜甫“安 得 广 厦 千 万 间,大 庇 天 下 寒 士 俱 欢 颜!”或“
28、何 时 眼 前 突 兀 见 此 屋,吾 庐 独 破 受 冻 死 亦 足!”27.岳 阳 楼 记 甲 写 登 楼 所 见,醉 翁 亭 记 乙 写 登 山 所 见。除 此 之 外,两段 文 字 所 写 的 景 物 还 有 哪 些 不 同?答:甲 是 写 水 景,乙 是 写 山 景;甲 写 了 朝 暮 之 景,乙 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 了 四 时 之 景;甲 写 景 突 出 其 阔 大 壮 观,乙 写 景 突 出 其 秀 美 多 变。28.第段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分 别 照 应 哪 些 语 句?(4分)“不以物喜”照 应:“不以己悲”照 应:答:(1)第 段中的“登 斯 楼 也,则 有 心 旷
29、 神 怡,宠 辱 偕 忘,把 酒 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2)第段中的“登 斯 楼 也,则 有 去 国 怀 乡,忧 谗 畏 讥,满 目 萧 然,感极而悲者矣”。29.岳 阳 楼 记 成 为 千 古 不 衰 的 名 篇,主 要 原 因 是 什 么?答:语言美:多用对偶句,骈句与散句结合;精神美:思想境界高尚,具有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情感丰富;叙述、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三)醉翁亭记一、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滁(ch。)壑(畸 琅(后ng)部(跑 潺(chgn)潺(chgn)辄(zh6)霏(挹i)暝(m ing)晦(h ui)忸 yU)偻 他)洌(1 论)藏(sCi)酣(h&n)弈(y
30、 i)觥(gdng)筹(ch6u)颓(tu i)翳伊)二、文学常识:本 文 选 自 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的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四、问答:1.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答: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2.“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答: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3.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答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段考时我数学
31、成绩不理想,但我没有气馁,乐观面对,刻苦钻研,最后成绩明显提高。4.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答: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5.欧 阳 修 醉翁亭记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第二个“乐”的意思是,第三个“乐”的意思是答:动词:以为快乐 名词:快乐(乐趣)6.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
32、酒之中。7.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珊。答:世外桃源与民同乐8.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答:人民生活安逸。民风淳朴。人与人和乐相处。9.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10.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11.选文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具 体 描 写 了、太守宴、和 四个场景。(用原文回答)答:滁 人 游 众
33、宾 欢 太 守 醉12.“乐亦无穷”在选文中指何而言?答:朝暮四时游玩之乐13.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 是 由 于 和答:.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14.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答: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5.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山 水 之 乐B.与民同乐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16.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 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旷达胸襟。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7.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34、答: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哪山;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18.文中用 衬托游人之乐,又 以 游 人 之 乐 衬 托-o答:禽鸟之乐;太守之乐。19.欧阳修笔下的琅崎山风光无限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展示给你的画面。答:早晨,日出东山,阳光奔泻大地,薄纱般的雾气经阳光一照就散开了,树林清新翠绿;傍晚,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4分。元景物描写,按文言句翻译只给2分)。2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 与民同乐”的理想。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或欧阳修的理想。(4分)示例二:欧阳修 与民同乐 的思想,是
35、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欧阳修在官民隔阂的时代还能做到 与民同乐”,生活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时代的我们,更应和人民心连心,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五柳先生传2、五柳先生传是东晋朝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著名诗人.5、写出文中描写五柳先生家贫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也宴如6、五柳先生的称呼从何而来?(宅边有五柳树)7、五柳先生的吃,住,穿是怎样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8、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如何?(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9、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
36、酒,著文章)1 0、五柳先生传中“传”读 作 z h u d m,意为传记。1 1、文章引用黔娄之妻的话的作用?(一方面与前面的不慕荣利呼应,一方面再次点出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1 2、从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中我们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可以看出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展合污的性格特点)1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也宴如也”这对写五柳先生有什么作用?(写出五柳先生生活之贫苦,然而他却安于这样的生活。这是以环境描写展示人物性格)1、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广泛涉猎,但不在一字一句过分深究,他读书不是为追求功名利禄,
37、而是自娱。)1 5、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独立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马说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作者借此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情。6、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 )A天下无马。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 1、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知人善用,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1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 3、千里
38、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1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1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 6、食 马 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 7、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 8、表 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 9、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 0、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 想 到 马说的一句话:千
39、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 1、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 2、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 3、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 4、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 5、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 6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 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 一 食或尽粟一石。2 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40、也。2 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 马说 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2 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 0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 文 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 指“千里马”指 人 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3 1 .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3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含
41、义:显露或表现食之不能尽其材_ 材_ 通_ 才_ 含义:才能其真无马邪一邪一通一耶含义:吗,表疑问食马者食通饲含义:喂饲养 送东阳马生序3、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4、你 觉 得“先达”对 弟 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2)可取。我 认 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 能 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
42、,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5、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6、作者写富家子第衣饰华美,写自己蕴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更突出了自己虽然衣、食、穿、住与同舍生相比甚远,但仍自得其了,因为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这才是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生活。)7、文中作者记叙自己青年时代的求学艰难与刻苦,用意何在?(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8、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
43、诀?(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小石潭记3、文章第二段主要描写潭水和游鱼,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表现了潭水的清澈。这一段采用了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表现了欢悦的心情。4、文章是按照先写发现小石潭,再写潭中的景物,接着写小潭源流,最后写潭中气氛的写作顺序来写,文章抓住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抒发了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5、写出表现鱼在清澈透明的水中游动姿态的一句?(空游无所依)6、形容溪身形状的句子?(斗折蛇行)7、形容溪身岸势峭拔多姿的句子?(犬牙差互)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 面 又 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
44、作背景,作简要说明。(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9、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10、找出下
45、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并解释。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斗折蛇行,明 灭 可 见(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牙那样)凄神寒骨,悄 怆 幽 邃(凄:使 感到凄凉寒:使 一寒冷)岳阳楼记3、回答问题:说说你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悲喜的感情不要为外物和个人得失左右)4从文中找出对偶的句子?(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5课文第五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6 第二段中,从空间角度写洞庭湖湖面广阔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时间角度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总领下面
46、三、四段文字的句子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7 文段中“前人之述备矣”是指文中的那一句话?(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8阅读三四段回答下列问题(1.从段中找出与段下列词语相对应的词语:霭雨霏霏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_ _ _ _ _ _ _ _ 日星隐耀2.画面突出了景色的画面突出了景色的3 .两个截然相反的画面,反映了登楼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请分别选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_ _ _ _ _ _ _ _ 4 .请分别选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这种心情。登斯楼也,登斯楼也,_ _ _ _ _ _ _5 .作者写这两个画面的不同景色和由此而引起的两种不同感情,其目的是()A.说明了
47、环境对人的思想感情的影响之大。B.强调了景色不同,登楼者的思想感受也截然不同。C.突出了“古仁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D.突出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参考答案1.(1)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倾皓月千里,静影沉壁,渔歌互答。2.阴森恐怖,悲凉凄苦风和日丽,安 静 舒 适 3.悲 喜 4.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5.D)9阅读第五段回答下列问题(1.对上文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睹 作法 在先 没有B.孰 心情 在 先 微 小 C.睇 作 法 在 之 前 轻 微 D.瞭 心 情 在 之 前
48、没 有2 .从文中找出四对反义词。答:(1),;(2),;(3),;(4),o3 .“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的句式特点是(与现代汉语的次序有什么不一样?)()A.宾语前置B.判断句C.介词结构后置D.定语后置4 .“古 仁 人 之 心”是 怎 样 的?(用 原 文 回 答)答:5 .“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感极而悲者,喜洋洋者。6 .“何哉?”这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问题?文中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答:7 .“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有两个“忧”字,依次说明“忧”的是什么?(根据前文来回答!)答:忧,忧8 .抒发作者宽大情怀和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49、()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o 9.“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的正确读法是(先从语法结构)()A.先天下之/忧/而/忧B.先天下/之/忧而忧C.先天下/之忧/而忧D.先/天下之忧/而忧1 0.本段文字使用的表达方式是()A.记叙 B.议论 C.抒情1 1 .本段文字节选自,作者是,字,朝的文学家,是他的谥号,课 文 选 自 。1 2.是 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 的“进”,是照应上文的 一句;“退”照应上文的 一句。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A.做朝官或赴外任都忧国忧民B.当官为民都忧虑重重C.顺境逆境都悲观失望D.
50、时时处处都担惊受怕1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答 案 限1 5字之内)答:_1 4 .本段首句中的“二者之为”指什么?(默写)“二者之为”的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是什么?他 们 与“古仁人之心”的区别是什么?答:。1 5 .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当联系全文来思考!)()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怅。1 6.对本文写作目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应朋友之托,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B.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