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公式大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公式大全.pdf(1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基本的力和运动I 0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受力分析的基础”重力:G=mg(g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弹簧的弹力:F=KxA滑动摩擦力:F滑=?N-gm,m2万有引力:F弓|=G ru电场力:F电=qE=qd一 夕2库仑力:F=KL(真空中、点电荷)磁场力:(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F=BIL(B?I)方向:左手定则(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f=BqV(B?V)方向:左手定则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
2、是一种短程强力。I io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匀速直线运动 F合=0 V0#0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初速不为零,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合 与V0的方向关系)但F合=恒力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向心力的来源)简谐运动:单摆运动,弹簧振子;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III O物理解题的依据:(1)力的公式(2)各物理量的定义(3)各种运动规律的
3、公式(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IV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V o知识分类举要1.力的合成与分解:求F、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折+尸+2FF,COS8F2 _ _ _ _ _ _ _ _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s i n,F 1tan?二月 +6 cos6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2)两个力
4、的合力范围:?F1-F2?F?F1+F2(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F=0 或?Fx=0?Fy=0推论:口 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三力平衡:F3=F1+F2摩擦力的公式:(1)滑动摩擦力:f=?N说 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对
5、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3.力的独立作用和运动的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6、运动时,其中任何一个运动不因其它运动的存在而受影响,物体所做的合运动等于这些相互独立的分运动的叠加。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以分解加速度,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常常能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VI.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型:1.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基本公式(规律):Vt=VO+at S=vo t+-a t2 及几个重要推论:(1)推论:Vt2-V02=2as(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匕(2)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t/2=2 t (若为匀变速运动)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2=*2_ 小匕 SN.+SN+V:
7、Vt/2=V=2=i=2T=VN?Vs/2=2匀速:Vt/2=Vs/2;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Vs/2l_ l_(4)S第 t 秒=St-S t-l=(vo t+-a t2)vo(t 1)+-a(t1)2=VO+l_a(t1)(5)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在Is末、2s末、3s末.ns末的速度比为1:2:3n;在Is、2s、3sn 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在第I s 内、第 2 s内、第 3s内.第 n 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l);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企D:y3 V2).(1)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右:百 6(6)匀减
8、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实验规律:(7)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此方法称留迹法。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只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就具有下面两个很重要的特点: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aT 2 (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运动的依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 段 时 间 的平均速度(运用方可快速求位移)注意: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s =aT 2_ L Si+SN V=V=VQ+V,=s =sn+l+sn求的方法V N =I=2 T 1/2一平一 2 一
9、2 T 求a方法:?s =aT 2 =3 丁2 SmS n=(m-n)aT 2画出图线根据各计数点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a;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右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M i n s-)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或 t /0 T 2T 3T4T 5T 6以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 i、s 2、s 3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_ 2+$3速度V:如”方(其中记数周期:T=5 X 0.0 2 s=0.
10、1 s)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二y_ ($4+$5 +$6)-Q i+$2 +S 3)利 用“逐差法”求a:一 彳利用v-t图象求a:求 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注意:点a.打点计时器打的点还是人为选取的计数点距 离b.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纸带上选定的各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周 期c.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5 0 H z,打点周期0.0 2 s,常以打点的5个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即区分打点周期和记数周期。d.注意单位。一般为cm例:试通过计算出的刹车距离5的表
11、达式说明公路旁书写“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 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原理。解:(1)、设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匀速行驶的位移大小为鸟;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为5 2,加速度大小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有:V oS =%+-由以上四式可得出:2/g)超 载(即 ,增大),车的惯性大,由5 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会增长,遇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刹车、停车,危险性就会增加;同理超速,。增大)、酒后驾车(。变长)也会使刹车距离就越长,容易发生事故;雨天道路较滑,动摩擦因数将减小,由 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越长,汽车较难停下来。因此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公
12、路上行车安全,在公路旁设置“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警示牌是非常有必要的。思维方法篇1.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As%+V,y-用 定 义 式:加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v=2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巧选参考系求解运动学问题3.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方法: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追及条件:追者和被追者V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讨论: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
13、运动物体。两者V相等时,S追S被追 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有最小值 若S追s被追、丫追=丫被追恰好追上,也是恰好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追 被 追若位移相等时,V追V被追则还有一次被追上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一个极大值2.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的间距 位移相等时即被追上4.利用运动的对称性解题5.逆向思维法解题6.应用运动学图象解题7.用比例法解题8.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题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段时间中时刻的即时速度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一个恒量位移=平均速度x时间解题常规方法:公式法(包括数学推导)、图象法、比例法、极
14、值法、逆向转变法2.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初速为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上升最大高度:H=nL(2)上升的时间:t=上(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乂(5)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一间:t=2 gl_(6)适用全过程 S=Vbt?g t2;Vt-Vog t;Vt2Vo2-2gS(S、V t的正、负号的理解)3.匀速圆周运动s 2 n R 0 27r-=2/线速度:V=f=7=?R=2fR 角速度:?=,T 追及问题:?AtA
15、=?BtB+n2 n向心加速度:a二及 寸 2f2Rv24/=m co K=向心力:F=ma=m R 2 R=m 广 014-n2 R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4.平抛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1)运动特点:a、只受重力;b、初速度与重力垂直.尽管其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但其运动的加速度却恒为重力加速度g,因而平抛运动是一个匀变速曲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
16、2)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等时性.(3)平抛运动的规律:以物体的出发点为原点,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建成立坐标。a x=O.D a y f.水平方向 v x=v O .竖直方向v y=g t.x=v O t.y=?g t 2.tan/?=v*v)V y =V o t g?V o =V y c t g BV =+匕 V o =V c o s?V y =V s i n P在V o、V y、V、X、y、t、?七个物理量中,如果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证明:做平抛运动的
17、物体,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此时沿抛出方向水平总位移的中点。证:平抛运动示意如图设初速度为V 0,某时刻运动到A点,位置坐标为(x,y),所用时间为t.此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夕,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水平轴的交点为 x,L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为。.依平抛规律有:速度:Vx=VOx-x位移:Sx=Votlg5%由得:t a n(7 =t a n 0所以:X=x式说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此时沿抛出方向水总位移的中点。5.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圆周运动实例)火车转弯
18、汽车过拱桥、凹桥3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万有引力一一卫星的运动、库仑力一一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一一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一一锥摆、(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1)火车转弯:设火车弯道处内外轨高度差为h,内外轨间距L,转弯半径R。由于外轨略高于内轨,使得火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F合提供向心力。八 2由 F=mg tan,*mg sin 0-mg =m 合L R得“=用,
19、为 转 弯 时 规 定 速 度)玲=瓢 而(是内夕卜轨对火车都无摩擦力的临界条件)2(当火车行驶速率V等于V0时,F合=F向,内外轨道对轮缘都没有侧压力-二?_当火车行驶V大于VO时,F合F向,外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v2m 合+N=R当火车行驶速率V小于V0时,F合F向,内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v2m F 合-N=R即当火车转弯时行驶速率不等于V0时、其向心力的变化可由内外轨道对轮缘侧压力自行调节,但调节程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轨道。(2)无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临界条件:由mg+T=mv2/L知,小球速度越小,,丹绳拉力或环压力T 越小,但 T 的最小值只能为。;。.
20、1零,此时小球以重力提供作向心力,恰能通过最_ m脸图点。即mg=R结论:绳子和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可理解为恰好通过或恰好通不过的速度),只有重力提供作向心力,临界速度V 临=而能过最高点条件:V2 V 临(当V 2 V 临时,绳、轨道对球分别产生拉力、压力)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4-71 _ _(M=P V J=P 3 r3)s 球面=4%r2 s=%r2(光的垂直有效面接收,球体推进辐射)s 球冠=2Rh3 理解近地卫星:来历、意义万有引力七重力=向心力、r 最小时为地球半径、最大的运行速度内第一宇宙=7.9km/s(最小的发射速度);T 最小=84.8min=1.4h4 同步卫星几个一
21、定:三颗可实现全球通讯(南北极仍有盲区)轨道为赤道平面 T=24h=86400s 离地高h=3.56 x 104km(为地球半径的5.6倍)V 同步=3.08km/s V 第一宇宙=7.9km/s?=15o/h(地理上时区)a=0.23m/s25 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区别6 卫星的能量:1 增n v 减小(EK减小Ep增加),所 以 E 总增加;需克服引力做功越多,地面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应该熟记常识:地球公转周期1年,自转周期1天=24小时=86400s,地球表面半径6.4 x 103km 表面重力加速度g=9.8 m/s2月球公转周期30天力学助计图受力力学模型及方法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
22、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7 -7/fr J-F(5-1二7 1 72 _ _ _ _ _ _ _ 1,A B tg。物 体 静 止2于斜面tg。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一cos。)3.轻绳、杆模型 A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 向 及 任 意 方 向的力。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
23、决定只有。=arctg(I)时才沿杆方向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若小球带电呢?、/c/1 /I L、-,;假设单B下摆,最低点的速度 G_ 1 2VB=&小 =m g R=2 1 1R 1-2 1 12 mv r H mvJ整体下摆2 m g R=m g 2 +2 2VB3 A =VA=J I .VB=2VA=V B=7 2 所以AB杆 对B做正功,AB杆 对A做负功若V Os=m+M M/m=Lm/LM载人气球原静止于高h的高空,气球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若人沿绳梯滑至地面,则绳梯至少为多长?7.弹簧振子模型:F=-Kx(X、F、a、v、A、T、f、EK、EP
24、等量的变化规律)水平型和竖直型8.单摆模型:T=2万(类单摆)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9.波动模型:特点: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介质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各质点都作受迫振动,起振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离源近的点先振动,没波传播方向上两点的起振时间差=波在这段距离内传播的时间波源振几个周期波就向外传几个波长。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频率不改变,波 速v=s/t=/T=4f波速与振动速度的区别波动与振动的区别:波的传播方向=质点的振动方向(同侧法)知波速和波形画经过 t后的波形(特殊点画法和去整留零法)物理解题方法:如整体法、假设法、极限法、逆向思维法、物理模型法、等效
25、法、物理图像法等.模型法常常有下面三种情况(1)物理对象模型:用来代替由具体物质组成的、代表研究对象的实体系统,称为对象模型(也可称为概念模型),即把研究的对象的本身理想化.常见的如“力学”中有质点、刚体、杠杆、轻质弹簧、单摆、弹簧振子、弹性体、绝热物质等;(2)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排除外部条件中干扰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次要因素,突出外部条件的本质特征或最主要的方面,从而建立的物理模型称为条件模型.(3)过程模型:把具体过理过程纯粹化、理想化后抽象出来的一种物理过程,称过程模型其它的碰撞模型:动量和能量1.力的三种效应:力的瞬时性(产生a)F=m a、=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牛
26、顿第二定律时间积累效应(冲量)I=F t、=动量发生变化=动量定理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 s=动能发生变化=动能定理2.动量观点:动量:p=m v=V2mEK 冲量:I =F t动量定理: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公式:F合 t =m v *m 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I=F 合 t=F l t l+F 2 t 2+-=A p=p 末-P 初=01 丫 末-m v 初动量守恒定律:内容、守恒条件、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P =P ;邳=0;P 1 =-绿 2P =P (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P=o (系统总动量变化为0)如果相
27、互作用的系统由两个物体构成,动量守恒的具体表达式为P 1+P 2=P 1 +P 2 (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m l V l+m 2V 2=m l V l,+m 2 V 2 P=-A P (两物体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实际中应用有:m l v l+m 2v 2=m i V|+m 2V 2 ;0=m l v l+m 2v 2m 1 v 1 +m 2v 2=(m 1 +m 2)v 共原来以动量(P)运动的物体,若其获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动量(一P),是导致物体静止或反向运动的临界条件。即:P+(-P)=O注意理解四性:系统性、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矢量性:对一维情况,
28、先选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速度取正,反之取负,把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相对性:所有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惯性参照系。同时性:表达式中v l 和 v 2 必须是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的瞬时速度,v 1,和 v29必须是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解题步骤:选对象,划过程;受力分析。所选对象和过程符合什么规律?用何种形式列方程;(先要规定正方向)求解并讨论结果。3.功与能观点:功 W=Fscos?(适用于恒力功的计算)理解正功、零功、负功功是w FS 能量转化的量度W=P t(=p=t=t=Fv)功率:P=i(在 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P=Fv(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
29、;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即时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P 一定时,F 与 V 成正比)_-mv2=动能:EK=2 2m 重力势能Ep=mgh(凡是势能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公式:W 合=W 合=亚 1+W2+Wn=?Ek=Ek2 一 Eki=gw;匕 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守恒条件:(功角度)只有重力,弹力做功;(能转化角度)只发生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只有重力做功”不 等 于“只受重力作用”。在该过程中,物体可以受其它力的作用,只要这些力不做功,
30、或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就可以认 为 是“只有重力做功”。列式形式:E1=E2(先要确定零势面)P减(或增尸E增(或减)EA减(或增尸EB增(或减)m ghl+2-2 或 者?Ep 减=?Ek 增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外,其它力做功改变机械能;滑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做功W=fd路程=E内能(发热)4.功能关系:功和能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有两层含义:(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2)做功的多少决定了能转化的数量,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强调:功是一种过程量,它和一段位移(一段时间)相对应;而能是一种状态量,它与一个时刻相对应。两者的单位是相同的(都是J),但不能说功就是能,也不能说“功变
31、成了能”。做功的过程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变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 量.即1 2 j 2卬 合=2W V2 一 万 叫=4 2 -41=/与势能重力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相关力做功=导致与之相关的势能变化负值.即 WG=EP1EP2=AEP弹簧弹力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即 W 弹力=EP1EP2=AEP分子力分子力对分子所做的功=分子势能增量的负值电场力电场力做正功,电
32、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力 口。注意:电荷的正负及移动方向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电荷电势能增量的负值(3)机械能变化原因除重力(弹簧弹力)以外的的其它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物体机械能的增量即WF=E2E1=AE当除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时,即机械能守恒(4)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物体系内,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EK2+EP2=EK1+EP1,如2喇=如,+哂 或 AEK=AEP(5)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2)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互相转移,而没有机械能与其
33、他形式的能的转化,静摩擦力只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3)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所做功的和总是等于零.滑动摩擦(1)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力做功特点做功;“摩擦所产=滑动摩擦力跟物体间相对路程的乘积,即一对滑动生的热”摩擦力所做的功(2)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对系统所做功的和总表现为负功,其大小为:W=fS相对=Q对系统做功的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S相对为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的相对位移;若相对运动有往复性,则S相对为相对运动的路程)(7)一对作用(1)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力与反作用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作用力做负
34、功、不做功时,反力做功的特作用力亦同样如此.点(2)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系统所做功的总和可以是正功,也可以是负功,还可以零.(8)热学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W与气体从外界所吸收的热量外界对气体Q的和=气体内能的变化W+Q=AU(热力学第一定做功律,能的转化守恒定律)(9)电场力做W=qu=qEd=F电SE(与路径无关)功(10)电流做功在纯电阻电路中亚=皿=1的=泉(电流所做的功率=电阻发热功率)(2)在电解槽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率=电阻发热功率+转化为化学能的的功率(3)在电动机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率=电阻发热功率与输出的机械功率之和P 电源 t=ult=+E 其它;W=IUt?小(11)安培
35、力做功安培力所做的功对应着电能与其它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即亚安=4 电,安培力做正功,对应着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电动机模型);克服安培力做功,对应着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模型);且安培力作功的绝对值,等于电能转化的量值,W=F 安 d=BILd=内能(发热)(12)洛仑兹力永不做功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13)光学光子的能量:E 光子二 h y;一束光能量E 光=N Xhy(N指光子数目)1 2在光电效应中,光子的能量hy=W+Em”(14)原子物原子辐射光子的能量h y=E初一E 末,原子吸收光子功和能的关系贯穿整个物理学。现归类整理如下:常见力做功与对应理的能量卜丫=末一
36、E初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15)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对于所有参与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其中每一个物体的能量的数值及形式都可能发生变化,但系统内所有物体的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合保持不变能的关系常见的几种力做功能量关系数量关系式力的种类做功的正负对应的能量变化情况重力mg+减小-里 刀 外 目 匕b r增加mgn Er弹簧的弹力kx+弹性势能E弹性减小W 弹=-AE弹性-增加分子力F分子+工、工 执 台 匕T7人 工减小W分子力=-增加E分子电场力Eq+减小qU=-AE 电势-增加滑动摩擦力f-内能Q增加fs相对二Q感应电流的安培力F安培-电能E电增加W安培力=E电合力F合+动能Ek增加W
37、 合=Ek5.求功的方法:单位:J ev=1.9X10-19J=kwh=3.6X 106J-减小重力以外的力F+机械能E 机械增加WF=E 机械-减小lu=931.5Mevw FS。力学:W=Fscos a W=P,t(np=1=1=Fv)动 能 定 理 合=亚 1+2+011=41E内能(发热)与势能相关的力做功特点:如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它们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基本概念理解。物体动能的增量由外力做的总功来量度:亚 外=忆 这 就 是 动 能定理。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由重力做的功来量度:W G=-A E P,这就是势能定理。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由重力以
38、外的其他力做的功来量度:亚其=八机,(W其表示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功),这就是机械能定理。当W其=0时 一,说明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一对互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摩擦力做的总功,用来量度该过程系统由于摩擦而减小的机械能,也就是系统增加的内能。f怒d=Q(d为这两个物体间相对移动的路程)。热学:AE=Q+W(热力学第一定律)。电学:WAB=qUAB=F电(1=4(1 n 动能(导致电势能改变)W=QU=UIt=I2Rt=U2t/R Q=I2RtE=I(R+r)=u 外+u 内=u 外+Ir P 电源 t=uIt+E 其它 P 电源=IE=I U+I2Rt。磁学:安培力功W=F安d=B
39、ILd=内能(发热)R R。光学:单个光子能量E=hy 一 束 光 能 量 总=N hy(N为光子数目)?r1 2E.mvnt光电效应 2=h y W0 跃迁规律:11丫=末*初 辐射或吸收光子。原子:质能方程:E=mc2 E=A m c 2注意单位的转换换算汽车的启动问题:具体变化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关键是发动机的功率是否达到额定功率,恒定功率启动口 速度v tF=V =a二尸1T (vT m当a=0即F=f时,V达到最大VmM 保持Vm匀速I f f f变加速直线运动f 一 一-*f f f I f f 匀速直线运动f I -匀加速直线运动f f f f I f f f 变加速(a I
40、)运动f-一|f 匀速运动f(2)特别注意匀加速起动时,牵引力恒定.当功率随速度增至预定功率恒定加警详F-La 定 二-学额定功率下口即 F 一定P t=F,av 1即P 随 V的当P=P*时翳用V还要增大也运武的规律理 夕vT弹凯娜逗m-当a=0时,V达到最拗“增此后匀速大 而 减 小.求 解 时 不能用匀变:时的速度(匀加速结束时的速度),并 不 是 车 行 的 最 大 速 度.此 后,车仍要在额定功率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这阶段类同于额定功率起动)直 至a=0时速度达到最大.动量守恒:内容: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研究对象:
41、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守恒条件:系统不受外力作用。(理想化条件)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全过程的某一阶段系统受合外力为零,该阶段系统动量守恒,即:原来连在一起的系统匀速或静止(受合外力为零),分开后整体在某阶段受合外力仍为零,可用动量守恒。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P=P;AP=0;刈1=-邳2 (各种表达式的中文含义)实际中有应用:mlvl+m2V2=mM+m2V2 ;0=mlvl+m2v2mlvl+m2V2=(m 1 +m2)v 共注意理解四性:系统性、
42、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系统性:研究对象是某个系统、研究的是某个过程矢量性: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进行矢量运算;在同一直线上时,取正方向,引入正负号转化为代数运算。同时性:v l、v2是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的速度,v l;v7是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速度。同系性:各速度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系解题步骤:选对象,划过程;受力分析.所选对象和过程符合什么规律?用何种形式列方程(先要规定正方向)求解并讨论结果。历年高考中涉及动量守量模型题: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O从长木板的一端开始在木板上滑动,直到离开木板.滑块刚离开木板时速度 为V0/3,若把此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其
43、它条件相同,求滑1 1 1 I 1 .L块离开木板时速度?1996年全国广东(24题)试在下述简化情况下由牛顿定律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系统是两个质点,相互作用力是恒力,不受其他力,沿直线运动要求说明推导过程中每步的根据,以及式中各符号和最后结果中各项的意义。1995年全国广东(30题压轴题)1997年全国广东(25题 轴 题12分)1998年全国广东(25题轴题12分)质量为M的小船以速度V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皆为m的小孩a和b,分别静止站在船头和船尾.现小孩a沿水平方向以速率v(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前跃入水中,然后小孩b沿水平方向以同一速率v(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后跃入水中.求小孩b跃出
44、后小船的速度.1999年全国广东(20题12分)2000年全国广东(22压轴题)2001年广东河南(17题12分)B 1 的 门 口Wk !2002年广东(19题)2003年广东(19、20题)2004年广东(15、17题)2005年广东(18题)2006年广东(16、18题)2007年广东(17题)碰撞模型:特点和注意点:动量守恒;碰后的动能不可能碰前大;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mlvl+m2v2=mvi+m2 V 272mEk,+72m2EK2=42m EK,+72m2EK2-mV,+-mvj=-mv,2+-rnvj yJ _ +3-=yj _ +y5-2
45、2 2 2(2)2 mi 2m2 2ml 2m2记住这个结论给解综合题带来简便。通过讨论两质量便可。“一动一静”弹性碰撞规律:即m2V2=0;2-=0代 入(1)、(2)式动量守恒:m 1 v 1+m2v2=m 1 v 1 +m 2v2动能守恒:2 j_ j_ j_2 mlvl2+2m2V22=5mlvl1 2+5m2V2 2m.一m 2m.-vi-v,联立可解:V1=mi+m2(主动球速度下限)V2=m+m2 (被碰球速度上限)讨 论(1):当 mlm2 时,vl0,v20 v l与 vl 方向一致;当 m lm 2时,v lv l,v*2 v (高射炮打蚊子)当ml=m2时,v1=0,v2
46、-vl 即m l与m2交换速度当 mlm2 时,vl0 v 2 与 vl 同向;当 m lm 2时,v l-v l,v2,-0(乒乓球撞铅球)讨 论(2):被碰球2获最大速度、最大动量、最大动能的条件为A.初速度v l一定,当m l m 2时,v2协2Vl2m1m2vI 2m)V)B.初动量p l一定,由p2=m2V2=+生 言+1,可见,当m lm 2 时,p2=;2mlvl=2plC.初动能 EK1一定,当 ml=m2 时-,EK2=EK1一动静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打击木块模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特点:碰后有共同速度,或两者的距离最大(最小)或系统的势能最大等等多种说法.m vOmvO
47、+O=(m+M)v v=m+M(主动球速度上限,被碰球速度下限)mv(m+M)v2 mv(m+M)v22 =2,+E 损 E 损=2 -2V=2(m +M)由上可讨论主动球、被碰球的速度取值范围g-m2)%mv()mv0 2mMmi+m2 v m+M m+M|弹钻入木块深度为d。求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的大小和该过程中木块前进的距离。解析:子弹和木块最后共同运动,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从动量的角度看,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从能量的角度看,该过程系统损失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系统的内能。设平均阻力大小为f,设子弹、木块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 l、s 2,如图所示,显然有sl-s2=d,1 2 1
48、2对子弹用动能定理:.对木块用动能定理:f d=“w:-(M+m)v=/-r v;、相减得:2 2 2(M +m).式意义:f/d恰好等于系统动能的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动能的损失应该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可 见/.=Q,即两物体由于相对运动而摩擦产生的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等于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相对滑动的路程的乘积(由于摩擦力是耗散力,摩擦生热跟路径有关,所以这里应该用路程,而不是用位移)。_ A 7加 说由上式不难求得平均阻力的大小:2(式+7至于木块前进的距离s2,可以由以上、寸 谷 相比得出: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出发,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试试推理。由于子弹和木块都在恒力作
49、用下做匀变速运动,位移与平均速度成正比:一 般 情 况 下 所 以s2d。这说明在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木块的位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就为分阶段处理问题提供了依据。象这种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相互作用,动量守恒,最后共同运动的类型,全过程动能的损失量可用公式:ivim 2*=2(M+m)V0.当子弹速度很大时、可能射穿木块,这时末状态子弹和木块的速度大小不再相等,但穿透过程中系统动量仍然守恒,系统动能损失仍然是A EK=f/d(这里的d为木块的厚度),但由于末状态子弹和木块速度不相等,所以不能再用式计算AEK的大小。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画好示意图,把各种数量关系和速度符号标在图上,以免列方程时带错数据
50、。以上所列举的人、船模型的前提是系统初动量为零。如果发生相互作用前系统就具有一定的动量,那就不能再用mlvl=m2V2这种形式列方程,而要利用(ml+m2)v0=mlvl+m2v2列式。特别要注意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化附:高考物理力学常见几类计算题的分析高考题物理计题型常见特算的常/占、考查的主要内容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见几种类型牛顿运(1)一般研(1)运动过程的阶段性(1)学会画运动情境动定律究单个物体分析与受力分析草,并对物体进行受的应用的阶段性运(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力分析,以确定合外与运动动。求a力的方向。学 公 式(2)力大小的 应 用 可 确 定,一般仅涉及力、速度、加速度、位 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