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铜合金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磷铜合金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磷铜合金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咨国联出品二二三年五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概要11.1.1项目名称11.1.2项目建设单位11.1.3项目建设性质11.1.4项目建设地点11.1.5项目负责人11.1.6项目投资规模11.1.7项目建设规模21.1.8项目资金来源21.1.9项目建设期限2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21.3编制依据31.4 编制原则41.5研究范围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41.7综合评价5第二章 项目市场分析72.1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72.2我国磷铜合金行业发展状况分析72.3我国磷铜合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82.4市场小结9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103.1
2、项目提出背景103.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13.2.1有利于促进我国磷铜合金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113.2.2提升技术进步,满足磷铜合金行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123.2.4符合中国制造2025 “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123.2.5提升我国磷铜合金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的需要133.2.6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133.2.7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143.3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43.3.1政策可行性143.3.2技术可行性153.3.3管理可行性163.4分析结论16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174.1地理位置选择174.2区域建设条件174.2.1区域地理位
3、置174.2.2区域发展定位184.2.3区域空间布局184.2.4区域产业规划184.2.5区域交通条件194.2.6区域经济发展条件19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205.1总图布置原则205.2土建方案205.2.1总体规划方案205.2.2土建工程方案215.3主要建设内容22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225.4.1给排水225.4.2供电245.5道路设计265.6总图运输方案265.7土地利用情况27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27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27第六章 产品方案及技术方案286.1主要产品方案286.2产品质量指标28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28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286.5项
4、目生产工艺简述29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296.5.2工艺技术流程及简述29第七章 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307.1主要原材料供应307.2主要设备选型307.2.1设备选型原则307.2.2主要设备明细31第八章 节约能源方案32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32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328.2.1能源消耗种类32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32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33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33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348.5.1工业节能348.5.2节水措施348.5.3建筑节能358.5.4企业节能管理368.6结论36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消防
5、措施389.1设计依据及原则38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389.1.2设计原则389.2建设地环境条件38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39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39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40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40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40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419.5绿化方案429.6消防措施429.6.1设计依据429.6.2防范措施439.6.3消防管理449.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44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4610.1 编制依据4610.2概况4610.3 劳动安全4610.3.1工程消防4610.3.2防火防爆设计4710.3.3
6、电力47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4710.4劳动卫生4810.4.1防暑降温4810.4.2卫生4810.4.3噪声4810.4.4照明4810.4.5个人防护4810.4.6安全教育及防护48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5011.1组织机构5011.2劳动定员5011.3人力资源管理5011.4福利待遇51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规划5212.1建设工期的规划5212.2建设工期5212.3实施进度安排52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313.1投资估算依据5313.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5313.3流动资金估算5413.4资金筹措5413.5项目投资总额5413.6资金使用和管理56第十四章
7、财务及经济评价5714.1销售收入及成本费用估算57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5714.1.2产品成本5814.1.3平均产品利润5914.2财务评价59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59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5914.2.3不确定性分析6014.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62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6415.1项目风险因素64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6415.1.2市场风险6415.1.3资金管理风险6415.2风险规避对策64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6515.2.2市场风险规避对策6515.2.3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65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6616.1结论6616.2建议66磷铜合
8、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版仅供参考或编写过程中格式借鉴使用,不作为实际项目投资使用。本报告中所发表的观点和结论仅供报告持有者参考使用;报告编制人员对本报告披露的信息不作承诺性保证,也不对各级政府部门(客户或潜在投资者)因参考报告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报告的持有者和审阅者应当完全拥有自主采纳权和取舍权,敬请本报告的所有读者给予谅解第 5 页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磷铜合金生产线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沈阳市中XX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是辽宁省沈阳市中1.1.5项目负责人XX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
9、总投资为27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840.00万元(装修改造工程费用为400.8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1296.00万元,其他费用为91.36万元,预备费51.8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860.00万元。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22000.50万元,年均销售收入为20680.47万元,年均利润总额952.27万元,年均净利润714.20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119.71万元,年增值税为704.63万元;投资利润率为35.27%,投资利税率65.80%,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7.38%,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4.05年。1.1.7项目建设规模本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2744
10、.00平方米,场地为租赁,进行装修改造后即可投入使用。其中生产车间7452.00平方米,绿化地改堆场2490.00平方米,公共用地2802.00平方米。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人民币2700.00万元,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从2017年4月2017年9月,建设工期共计6个月。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制生产家用空调和军用制冷设备的专业化公司,是国家军用、民用特种制冷设备骨干企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军用、民用特种制冷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机电产品出口重点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专、精、特、新”企
11、业、合肥市创新型企业,已通过了军民品质量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认证、装备承制单位认证、国家家用空调3C认证、国家制冷设备产品生产许可证认证,拥有机电设备安装资质以及外贸进出口自营权。公司主要从事军用制冷设备、特种制冷设备、中央空调、舰船空调、航空机载制冷设备、水冷却设备、热泵热水设备、家用空调和铜铝连接管制冷配件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和服务,是国内极少数全面进入制冷空调领域的生产厂家。被授予“中国首届十大国产名牌空调”光荣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中消协推荐商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名牌产品”,2011年被国家商标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多次获得
12、安徽省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中航工业科技成果特等奖,国家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3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 沈阳市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4. 磷铜合金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5. 中国制造2025;6.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7. 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8. 现代财务会计;9. 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10. 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11. 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
13、准。1.4 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注重环境保护,设计中注重建设垃圾处理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
14、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行业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经营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年设计产能万吨/年0.002总占地面积(租赁场地)7452.003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2700.003.1场地装修改造工程费万元400.803.2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1296.00
15、3.3其他费用万元91.363.4预备费用万元51.843.5铺底流动资金万元860.00二主要数据1达产年年产值万元22000.502年均销售收入万元20680.47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952.274年均净利润万元714.205年均增值税万元704.636年教育税金及附加万元119.717年均所得税万元238.078项目定员人909建设期月5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35.27%2项目投资利税率%65.80%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7.38%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35.75%5税后财务净现值(ic=13%)万元1,709.146税前财务净现值(ic=13%)万元2,792.877投资回
16、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4.05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3.359盈亏平衡点%27.13%1.7综合评价本项目重点研究“磷铜合金生产线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当前磷铜合金消费市场的极大需求,推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建设有积极的积极促进作用。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且该项目投产后,可以带动本地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符合沈阳市中规划的相关要求。该项目选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能达到清洁生产水平,项目营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污染治理措施能够满足环保管理的要求,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均能实现达标排放和安全处置
17、。项目的实施符合我国产业发展政策,是推动我国磷铜合金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举措,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项目将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利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乃至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综上所述,该项目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因此,项目可行且必要。第二章 项目市场分析2.1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园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五大产业。201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2.6亿元,同比增长60.3%;全口径税
18、收80.4亿元,增长48.2%。推进项目共计310个,总投资2079.5亿元,其中已落地171个,投资额632亿元。到2025年,园区将建成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际级制造业集聚区,引进一批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德国及欧洲中小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德国及欧盟企业达到50%以上,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才培养、园区管理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2.2我国磷铜合金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作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的磷铜合金工业,在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中国磷铜合金工业当前
19、在国民经济中仍保持着稳定地位,并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全球磷铜合金产业格局的进一步调整,我国磷铜合金工业发展正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中国磷铜合金工业正处于由大而强的关键转型期。当然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实施,作为中国传统支柱产业的中国磷铜合金行业在传统磷铜合金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也在进行着一场变革。随着磷铜合金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发布,中国磷铜合金行业正式迈进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当中。磷铜合金行业发展空间从产业发展层面看,磷铜合金工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深度融合对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产业的创新发展
20、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推动信息技术在磷铜合金行业设计、生产、营销、物流等环节的深入应用,将推动生产模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由传统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数据、云平台、云制造、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发展将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大环境、消费者需求、成本等多重因素变化影响下,中国磷铜合金行业也在逐渐发生新变化,主要分为“创新速度加快”、“消费需求多元”、“智能深度融入”三点:面对我国磷铜合金工业发展环境和形势的深刻变化,相关企业须积极把握需求增长与消费升级的趋势,利用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推动我国磷铜合金工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2.
21、3我国磷铜合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成为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产品档次的主要动力。磷铜合金行业将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磷铜合金先进生产力建设。主要包括“三大创新”:科技创新、经营管理创新、产业链整合创新。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将会有力地推进我国磷铜合金行业的结构调整,大大提高我国磷铜合金工艺技术水平,提高我国磷铜合金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ERP企业资源计划、PDM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加快磷铜合金企业商品的购、销、存等流转过程,进一步规范企业运作流程,加速企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磷铜合金行业将
22、逐步适应国际消费趋势的主流,由生产低档次产品向高品质、高档次及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逐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迈进。2.4市场小结综上可以看出,我国磷铜合金业及磷铜合金产品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市场需求十分旺盛。随着国内外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必将带动磷铜合金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拉大。因此,项目正是适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产品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前景可观。第 9 页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3.1项目提出背景 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十三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磷铜合金行业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依靠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和产品升级,全行业经济运行总体
23、平稳,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运行指标保持增长。为应对国内外磷铜合金市场的变化,政府大力推动并加快磷铜合金工业转型升级,磷铜合金产业产品结构逐步由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移,目前高端市场需求激增,磷铜合金市场需求上升,供不应求。项目方结合我国磷铜合金行业发展较好的行业背景、磷铜合金等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以及当前项目公司及项目实施地具备多方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提出的“磷铜合金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企业将充分利用建设地资源、能源、人力成本优势以及产业基础优势,将该项目打造成当地颇具规模的磷铜合金开发生产基地。本次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快沈阳市中磷铜合金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带动当地国民经
24、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该项目建设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推广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采用的技术成熟,环境零影响,运行费用少,抗风险能力强,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具有明显的投资优势和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恰合时宜且意义重大,项目建设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将为项目方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
25、力。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3.2.1有利于促进我国磷铜合金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磷铜合金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生态文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6、随着现代磷铜合金工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连续化和高效化已成为现代磷铜合金业生产的主要方向,以减少中国磷铜合金品生产设备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而加大力度引进先进的磷铜合金设备和技术,注重消化与吸收,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使磷铜合金品生产向创新之路发展。本次项目建设将大力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建设设施完善的现代化车间,通过先进的磷铜合金加工技术和装备,促进我国磷铜合金工业在新时期继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是加快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适时且必要。3.2.2提升技术进步,满足磷铜合金行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搞好磷铜合金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27、对于磷铜合金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并发挥优势要素,做大做强。沈阳市中XX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磷铜合金磷铜合金的生产,技术已相当成熟,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已取得很大的成绩,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弥补我国磷铜合金尖端技术的空白,还可有效满足磷铜合金行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从磷铜合金企业来说,生产高端磷铜合金既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是磷铜合金企业“做精”的战略选择。随着磷铜合金行业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从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开发高档次、高品位、高附加值产品,为行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注重从加工生产向前
28、端设计研发、后端市场终端控制延伸,引导并创造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高品质产品开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面对一个变化迅速、日新月异、多元化、流行周期短的市场,项目企业将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在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生产效率来生产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快速生产出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先机,从而满足当前市场对磷铜合金的市场需求。3.2.4符合中国制造2025 “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其中特别提出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中央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
29、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生产制造业是国家实施新能源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因此,项目实施符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部署。3.2.5提升我国磷铜合金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的需要本次项目以节能减排和提升品质为导向,实施多品种、系列化磷铜合金研发生产,是与国家产业政策密切相关的高端、高附加值、具有很好市场前景的产品研发制造,公司坚持
30、以产品创新为动力,加快研发高端磷铜合金,在产品定位上,本项目将主要向低排放、低能耗、高智能化控制、多功能综合使用、先进制造工艺、人机工程化设计等方向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对推进沈阳市中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夯实全省磷铜合金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根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2.6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随着近年来国内磷铜合金行业的蓬勃发展,项目企业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优势资源,深挖潜力提升项目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本次“磷铜合金项目”将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与人才优势,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购置先进的技术装备,采用规模化生产经营,提
31、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全力对磷铜合金进行研发及生产,以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企业做大磷铜合金的生产主业,延伸企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实现突破。本次项目建设将大力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建设设施完善的现代化车间,此举是项目公司长远战略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能量,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适时且必要。3.2.7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除少数的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项目公司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将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
32、我国磷铜合金及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3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3.3.1政策可行性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明确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中央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推动技术改造相关立法,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体系。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
33、、轻工、磷铜合金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研究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和重点项目导向计划,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传统领域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磷铜合金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重点,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形成发展
34、新动能,创造竞争新优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初步建成磷铜合金强国。在国家及项目当地政策的倾斜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科技、资本、土地、人才等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中介平台、融资体系建设、创新机制、人才引进等方面将有新突破,从而为该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因此,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发展项目,符合国家大力发展产业链的战略部署,项目建设具备政策可行性。3.3.2技术可行性本项目拥有专业研究机构和国际一流技术团队,从理论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形成多种技术路线研究应用体系。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应用阶段,该工艺适合我国的国情。本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可行。项目公司已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拥有
35、国内一流的技术队伍,资金实力及人才优势较强。项目建成后将紧跟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步伐,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周期,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本项目技术水平的先进地位。3.3.3管理可行性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3.4分析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的相关产业政策,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建设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类的建设项目,有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实施,项目符合当地产业规划的工业产业布局建设要求,项目设
36、计可靠合理,是一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可见,本项目的社会及经济评价可行。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第 16 页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4.1地理位置选择本项目建设地址选定在辽宁省沈阳市中。项目区域所在位置示意图4.2区域建设条件4.2.1区域地理位置中德装备园位于沈阳市铁西区。铁西区地处沈阳市区西南部,由城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区域组成,面积4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7万。铁西对德开放合作具有良好基础,2012年被商务部和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联合授予“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2014年成为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区域内聚焦了宝马、采埃孚、SEW、巴斯夫、贺
37、利氏、麦德龙等德国汽车、机械、电气及零售企业近30家,其中宝马沈阳铁西工厂的建设,成为中德合作的样板和典范。4.2.2区域发展定位园区发展定位为拉动沈阳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合作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引领区。4.2.3区域空间布局园区按照“产城融合、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的规划概念,构建” 一轴、两片、多簇群“格局。” “一轴”即沿细河规划带状公园,构建连续的公共开敞空间,并串联起商业、教育、科研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东西贯穿的公共服务轴。 “两片”即沈阳四环路以西的生产功能片区,四环路以东的服务功能片区。
38、 “多簇群”即两个功能区内多个功能簇群。生产功能片区主要打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战略新兴产业等簇群;服务功能片区主要打造总部基地、教育培训、居住配套、国际商务等簇群。4.2.4区域产业规划中德装备园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部,规划面积 48 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 20 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重点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增材制造、智能硬件产业、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工厂技术等。高端装备重点发展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装备、特种用途机械、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及器材等。汽车制造重点发展整车及新
39、能源汽车,以及动力总成、车身及内外饰、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行走系统、汽车电子等。工业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对外贸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职业教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物联网、云计算、工业软件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增材制造等领域,发展新型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充分结合德国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优势,在相关技术研发方面积极开展合作。4.2.5区域交通条件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距沈阳铁路站22公里,距高铁站20公里,连接园区与市中心的沈阳地铁3号线已列入近期建设规划。园区横跨沈
40、阳四环快速路,距高速公路入口10公里,京哈、沈海等高速公路在园区周边交汇。园区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约35公里,距东北地区最大的货运港营口港约180公里。4.2.6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园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五大产业。201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2.6亿元,同比增长60.3%;全口径税收80.4亿元,增长48.2%。推进项目共计310个,总投资2079.5亿元,其中已落地171个,投资额632亿元。到2025年,园区将建成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际级制造业集聚区,引进一批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德国及欧洲中小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德国及欧盟企业达
41、到50%以上,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才培养、园区管理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5.1总图布置原则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生产的环境空间。2、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3、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应适应工艺布置要求,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合理改造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5、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节约建设资金。6
42、、建筑风格与区域建筑风格吻合,与周边各建筑色彩协调一致。7、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5.2土建方案5.2.1总体规划方案总平面布置的指导原则是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适当预留发展余地。厂区布置工艺物料流向顺畅,道路、管网连接顺畅。建筑物布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满足生产、交通、防火的各种要求。本项目总图布置按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动力区和办公生活区。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能美化环境。按照厂区整体规划,厂区围墙采用铁艺围墙。全厂设计两个出入口,厂区道路为环形,主干道宽度为9m,次干道宽度为6m,联系各出入口形成顺畅的运输和消防通道。本项目在厂区内道路两旁,建(构
43、)筑物周围充分进行绿化,并在厂区空地及入口处重点绿化,种植适宜生长的树木和花卉,创造文明生产环境。5.2.2土建工程方案本项目建构筑物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文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 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轻钢框架结构。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
44、方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结构设计方案地基及基础根据地质条件及生产要求,对本装置土建结构设计初步定为:生产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结构选型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及当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生间拟采用全钢结构。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5.3主要建设内容本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2744.00平方米,场地为租赁,进行装修改
45、造后即可投入使用。其中生产车间7452.00平方米,绿化地改堆场2490.00平方米,公共用地2802.00平方米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5.4.1给排水一、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2014年版GB5001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17二、给水设计A、水源本项目工程水源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引入管采用管径DN150。B、室内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直接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标准。给水管道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消防给水系统设有室内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米,确保同层任何部位都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点。消火栓采用SG24/65型室内自救式消火栓,消火栓口径为DN65,水龙带长25米,水枪喷嘴为DN19。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钢管。C、室外给水系统室外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水源为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给水管网系统布置成环状,主要管径由DN150组成,室外设有地上式消火栓。三、排水设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