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超详细解析超详细解析答案.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9147013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超详细解析超详细解析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超详细解析超详细解析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超详细解析超详细解析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超详细解析超详细解析答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纪念银币。有关这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起义发生在公元前 3 世纪后期 B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C起义军在大泽乡建立了“张楚”政权 D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始终是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因素。了解战争的历史是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下面战役中属于以少胜多的是 长平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A B C D 3“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说明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政府重视农业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

2、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4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司马氏篡魏 B石崇、王恺斗富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5以下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A B C D 6下面是一位同学在中国古代史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两幅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B建筑艺术的发展 C道教在中国的传播 D雕塑艺术的成就 7下列物种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A B C D 8后汉书.皇甫嵩传)加载,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一记载与哪一事件有关()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

3、义 C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D八王之乱 9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蜀、西晋、北魏 B西汉、东汉、北魏 C蜀、西晋、南魏 D蜀、西夏、南魏 10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高祖为了改变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以法治国 B重用人才 C休养生息 D以德化民 11历史研究的原则是依据真实史料说话,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大量灰烬、烧石和烧骨等遗存,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A已经会使用火 B已经开始过定居生活 C已经有了私有财产 D已经开始过农耕生活 12下面思维导图中的

4、?处应填写 A秦灭六国 B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C秦的暴政 D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3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如今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A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部分不相符合 B社会主义价值观脱离了历史传统 C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D我们应该照搬百家争鸣的思想 1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要免除徭役,最佳最有效的办法是()A移民到其他的国家 B投靠高官显贵 C积极生产粮食与布帛 D从事工商业活动 15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中体现出春秋

5、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统一趋势进一步加强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周王室中兴,强化分封制 161899 年,北京的官员王懿荣因病在药店买药时,发现龙骨这味药上刻着符号。他认为这是古文字这里的”古文字“是指()A隶书 B甲骨文 C铭文 D小篆 17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e)”(如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展(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该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D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18原始农耕时代形成农作物种植“南稻北粟”局面的根

6、本原因是 A生产工具 B生活习惯 C劳动技术 D自然条件 19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下图()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女娲 20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汉武帝的这些举措最直接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材料分析题 21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

7、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商君”代表哪个阶级利益?“法令”中使土地私有合法化的措施是什么?(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联系?(4)材料四反映的制度由谁创立?其在地方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j)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

8、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摘自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西周)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摘自(美)斯

9、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地方管理制度有了什么新的变化?(3)材料二中的“新皇帝”是谁?根据材料二,概括他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3古代农业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粟、稻的种植,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材料三 (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

10、令郡国务劝农桑”材料四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令荆州)跨南楚之畜,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根据材料一,列举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表现。(2)材料二中的文物反映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怎样的变化?(3)材料三表明了汉景帝怎样的观点?为此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举一例说明。(4)根据材料四,简述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说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24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

11、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 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役;3 统一度量衡。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中土地制度出现怎样的变化?其哪一内容直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材料二: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新法”

12、对秦国产生的影响。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根据材料三概括他为“变北俗”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至少答两点)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4)结合材料四,请你归纳材料三“魏主”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详解】根据题干“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3、,大泽乡起义是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 209 年秋,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 900 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被称为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C项说法不正确,ABD符合大泽乡的内容和特点,所以答案选择 C。2D 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07 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著名战役是巨鹿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14、定了基础;383 年的 淝水之战 中,晋军大败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因此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选项D 符合题意;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大大地削弱了赵国,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 D符合题意;选项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 D。3C 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说明北方人来到南方后的改变,故 C符合题意;政府重视农业,在材料中未涉及,故 A不符合题意;自然条件优越,与题干无关,故 B不符合题意;社会环境安定,材料

15、未提及,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4D 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亡于最高权力的争夺,八王酣战未休,五胡又揭竿而起,遂演成著名的永嘉之乱,西晋王朝从此覆亡。由此可见,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八王之乱”,故 D符合题意;司马氏篡魏,建立了西晋,故 A不符合题意;石崇、王恺斗富,体现了统治阶级的腐败生活,故 B不符合题意;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故 C不符合题意;故选 D。5A 解析:A【详解】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三国分别是北方的曹魏、东南的孙吴和西南的刘蜀,故选 A;BCD三项关于三国的位置错误,排除。【点睛】6A 解

16、析: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明帝时期,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佛教传入中国,得到上层统治者的扶持,汉朝修建白马寺让其传教,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山崖上开凿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7C 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开始传入中原地区。符合题意;小麦不是从西域传入中国,不符合题意。所以 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 C项。8A 解析:A【详解】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时期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因此题干中记载的起义应发生在东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东汉后期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打击了东

17、汉王朝的腐朽统治,A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外戚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BCD排除。故选 A。9A 解析:A【详解】依据朝代更替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是蜀,因为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并立,220 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是西晋,265 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280 年灭吴,统一全国,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是北魏,316 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317 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420 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

18、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4 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所以 A 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点睛】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示意图信息“220 年魏、222 年吴”“东晋”“东魏、西魏”,判断历史事件所指“蜀、西晋、北魏”。审题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10C 解析: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民失作业,而

19、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汉高祖实行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 C符合题意;以法治国,在材料中未涉及,故 A不符合题意;重用人才与题干内容不符,故 B不符合题意;以德化民,是恩惠来感化百姓,让百姓服从,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11A 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发现大量灰烬、烧石和烧骨等遗存”可知,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遗存,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距今约 70 万年至20 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会使用天然火,他

20、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 A。12D 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创立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统一文字、统一车轨、开发南疆、修建长城等。D 正确;统一文字等是在秦灭六国之后。A错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表现为设立郡县制,与题不顾。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秦末暴政。C错误。综上故选 D。13C 解析:C【详解】由材料“我国古代儒家主张 仁 信、墨家主张 兼爱、法家主张以 法 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 和谐 诚信 友善 法治等内容等内容可看出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糅合了诸子百家思想,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之成果,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C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部分不相符合,A排除;社会主义价值观脱离了历史传统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我们应该照搬百家争鸣的思想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择 C。14C 解析:C【详解】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是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因为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故 C项正确;战国后期,各国纷纷变法,但以秦国变法最为彻底,故 AB项不是最佳办法,排除;战国后期的变法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国家压抑

22、工商业活动,排除 D项。故选 C项。15C 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周室衰微 政由方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室已经衰微,天子对诸侯国的支配权已经转移到“方伯”手中,诸侯取代周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统一趋势进一步加强的内容,排除 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周王室中兴,强化分封制”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BD。故选择 C。16B 解析:B【详解】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田地里挖到的兽骨和龟甲,卖给药店,这些兽骨和龟甲被称为“龙骨”,

23、是一种中药。19 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了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故选 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7A 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A项正确;B、C、D项是分封制中诸侯的义务,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故选 A项。18D 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原始农耕时代,由于不同的地理自然条件,南北方农耕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

24、。所以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所以 D 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 ABC 三项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 D。19B 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20A 解析:A【详解】根据“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可得出反映铸币权收到中央,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直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 A项正确;B项是董仲舒的新

25、儒学,排除 B;这一措施不能保障百姓生活,排除 C;D 项不是直接影响,排除 D。二、材料分析题 21(1)西周;分封制;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秦统一全国;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秦始皇(嬴政);郡县制。【解析:(1)西周;分封制;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秦统一全国;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秦始皇(嬴政);郡县制。【详解】(1)根据材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为了

26、稳定西周初年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2)根据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鞅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法令”中使土地私有合法化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根据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六国,材料二反映的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创立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这一朝代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首

27、先建立起了一套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 36 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实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2(1)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2)变化:由依据出身高低贵贱为官,演变为郡县长官不再世袭,由君主直接任命。(3)赢政(秦始皇);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解除由皇帝控制的 解析:(1)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2)变化:由依据出身高低贵贱为官,演变为郡县长官不再世袭,由君主

28、直接任命。(3)赢政(秦始皇);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解除由皇帝控制的军队之外的所有武装;迁徒旧贵族;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详解】(1)根据材料“西周 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j)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分封制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2)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可得出由依据出身高低贵贱为官,演变为郡县长官不再世袭,由君主直接任命。(3)根据材料“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 新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皇帝”是赢政(秦始皇);根据材料二“新皇

29、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得出秦始皇为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根据材料“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可得出措施:解除由皇帝控制的军队之外的所有武装;根据材料“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可得出措施:迁徒旧贵族;根据材料“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可得出措施:统一度量衡和货币。23(1)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粟、稻的种植;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2)出现

30、铁器和牛耕。(3)以农为本;实行休养生息重农桑、兴水利、轻税费 解析:(1)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粟、稻的种植;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2)出现铁器和牛耕。(3)以农为本;实行休养生息重农桑、兴水利、轻税费。(4)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方战乱,北方大量农民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粟、稻的 cl种植,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的信息可知,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表现是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

3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粟、稻的种植;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文物反映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的变化是出现铁器和牛耕。(3)依据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的信息可知,材料三表明了汉景帝以农为本的观点;为此他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实行休养生息重农桑、兴水利、轻税费。(4)根据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 荆城(令荆州)跨南楚之畜,扬州有全吴之沃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32、”的信息可知,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北方大量农民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4(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2)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成为第一强国(任意一点即可);(3)北魏孝文 解析:(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2)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成为第一强国(任意一点即可);(3)北魏孝文帝;穿汉服,

33、用汉姓,说汉语;(4)促进了民族交融;(5)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等(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据材料一“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可知,“商鞅变法”中土地制度出现的变化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直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由材料二“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确立县制;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

34、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成为第一强国。(3)据材料“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碎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孝文帝;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的措施是说汉话;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用文治移风易俗,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推行汉化措施,如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用汉制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发展。(4)根据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