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选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选考)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习效率检测历史(选考)试题一、选择题i.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周王朝政治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叙述出处国有大事,则集万民于王门。一日询国危,二日询国迁,三日询立君。周礼司寇吴之入楚也,使人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日:”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 人从田,无田从党。”左传哀公元年周厉王虐,国人谤王王喜,告召公日:“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日:“防 民之口,甚于防川。”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国语A.君主权力受到原始民主传统制约B.儒家民本思想对当时社会影响大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渐趋衰落D.国家治理具有“家国同
2、构” 色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有大事,则集万民于王门”“怀公朝国人而问焉”“周厉王虐,国人谤王”可知,国家遇 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 权力有制约作用,A项正确;儒家民本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秦朝才建立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排除C项;“家国同构”体现在分封制和宗法制,而材料强调原始民主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A项。2.西汉时,朝廷的主计机构是丞相与御史府。皇帝想要向郡国上计吏了解情况,则要遣近臣问询。东汉初 年,计吏到京向司徒、司空上计后,还要面见皇帝应对提问,还有可能被授予官职,部分计
3、吏还要负责转 呈刺史的奏事。这一变化反映出()A.察举选官制度日益完善B.大一统国家治理的优化C.官员考核程序渐趋复杂D.郡国计吏获得了监察权【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西汉时期,皇帝想要向郡国上计吏了解情况,则要遣近臣问询;东汉时期,计吏到 京向司徒、司空上计后,还要面见皇帝应对提问。这就减少了皇帝问询的环节,是国家治理的优化,B项 意义: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有利于中国 的和平和中华民族影响力的增强。【解析】【详解】(1)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维新派兴民权的主张和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思潮的 兴起等说明“富强”内涵变
4、化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战败,洋务派看到了西方军事技 术的先进,欲借西方物质文明来维护清王朝统治;甲午中日战争后,洋务运动最终破产,受西方政治制度 的影响,维新派欲借开民智,实现兴民权的民主政治;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实 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2)先据材料中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更加富裕走和平发展道路等说明“富强”包括了 民族复兴、人民富裕和维护世界和平等新内涵,再结合这些新内涵,从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促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等方面说明意义。即新变化:富强既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还要保障人民富裕和维护世界和平。意义:
5、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成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和中华民族影响力的增强。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古早期的动乱在毁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文化。这时的教育和文化知识为人数不多 的教士所垄断。教会学校教授的内容是源自古典文化的“七艺”,但教会并不热衷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 解古典文化,学术活动集中在对圣经的烦琐考证上。当时的哲学和神学是二位一体,完全脱离实际经 验,被称为“经院哲学”,许多哲学家沉迷在炼金术和星象学之中。建筑方面盛行哥特式教堂建筑物,高 耸入云的教堂尖塔和透过彩色玻璃从高处射进教堂内部的阳光象征着教徒接近上
6、帝并最终进入天堂的愿 望。摘编自吴于屋、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早期欧洲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早期欧洲文化的特点形成的原因。【答案】(1)特点:遭到战争的破坏而陷入停滞;文化教育被教会垄断;文化的神学色彩浓厚;学术上侧重 为圣经考证,脱离实际。(2)原因: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以及中古早期的战争严重地破坏了文化的发展;经济的破坏和长期落后;基 督教势力的膨胀;世俗政权的衰弱。【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中古早期的动乱在毁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文化”可分析出遭到战争的破坏而陷 入停滞;根据材料“这时的教育和文化知识为人数不多
7、的教士所垄断”可分析出文化教育被教会垄断;根据 材料“教会并不热衷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可分析出文化的神学色彩浓厚;根据材料“学术活动 集中在对圣经的烦琐考证上”、“当时的哲学和神学是二位一体,完全脱离实际经验,被称为经院哲 学”可分析出学术上侧重为圣经考证,脱离实际。【小问2详解】原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以及中古早期的战争严重地破坏了文化的发展;结合中世纪的 欧洲史实可分析出经济的破坏和长期落后;根据材料“这时的教育和文化知识为人数不多的教士所垄断可 分析出基督教势力的膨胀;结合中世纪的史实可分析出世俗政权的衰弱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
8、千年的发展和沉淀而成的,具有相当成熟、相当稳定的形态,但是到了 近代,经过不到一百年时间,它就大体上转变成为近代型文化。一些学者,特别是一些西方学者,非常强 调西方文化“冲击”的作用,他们认为,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内部缺乏活力的惰性体系, 它长期停滞不前,只有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才被迫作出反应,被迫向近代转变。从“师夷长技”开始的 物质层面文化的近代化,到制度层面文化的近代化,再到心理层面文化的近代化,每一步都留有西方文化 的深刻影响。诚然,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西方近代文化,当西方文化涌来时,它常表现出相当顽固的拒斥态度。但 是它并不是只有拒斥的一面,在它的内部也存在着某些与西方近代
9、文化相沟通、相衔接的因素,例如经世 思想、变易思想、民本思想等,这些因素是富有活力的,它们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 并且经过转型而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民族危机引发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解决这个危机的过程,也就是中 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它的内容,它的特点,也都是由这个危机和解决这个 危机的要求所决定的;它对西方文化的选择,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都是为解决这个危机服务的。一 代代志士仁人,都是围绕着挽救民族危机这个主题,苦苦探索,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 法”,到“排满革命”,到“马克思主义”,种种选择,都是
10、为了这一目的。摘编自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评论材料中关于中国文化转型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答案】观点一: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是西方文化冲击的结果。评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长期隔绝的环境中发展缓慢,停滞不前,没能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从“师夷长技”开始的物质层面文化的近代化,到制 度层面文化的近代化,再到心理层面文化的近代化,每一步都留有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用史实说明, 侧重于西方侵略的冲击和转型内容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综上所述,西方文明在促成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进程中起
11、了重要作用。观点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评论:例如经世思想、变易思想、民本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强烈的忧患意识等无论是资产阶级的 新文化,还是无产阶级的新文化都吸收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史论结合说 明)观点三:中国文化转型的决定因素是近代中国深重的民族危机。评论: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出现,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为了抵制外国侵略而倡导学习西 方科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 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12、,实行君主立 宪,以挽救民族危亡;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半殖民地化,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 实行民主共和,就是因为不忍亡国灭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促使中国民族意识进一步高涨,新文化 运动由追求个性解放转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正是民族危机推动的结果。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决定了对中西文化内容的选择、变迁的方向,它是中国文化近代化的根本 动力。【解析】【详解】题目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必须是材料中关于中国文化转型的。观点一:根据材料“一些学者,特别是一些西方学者,非常强调西方文化“冲击”的作用”“在西方文化的冲击 下,才被迫作出反应,被迫向近代转变”可得出观点
13、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是西方文化冲击的结果。评论:围绕观点陈述相关史实,用史实说明,侧重于西方侵略的冲击和转型内容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并展 开评价。根据材料“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内部缺乏活力的惰性体系,它长期停滞不前”可得出中国传统文化 在与西方文化长期隔绝的环境中发展缓慢,停滞不前,没能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根据材料“但是到了 近代,经过不到一百年时间,它就大体上转变成为近代型文化”可得出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是从鸦片 战争以后开始的。根据材料”从“师夷长技开始的物质层面文化的近代化,到制度层面文化的近代化,再到 心理层面文化的近代化,每一步都留有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可得出从“师夷长技”开始的
14、物质层面文化的 近代化,到制度层面文化的近代化,再到心理层面文化的近代化,每一步都留有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最 后进行总结,呼应观点,西方文明在促成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观点二:根据材料“这些因素是富有活力的,它们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并且经过转 型而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得出观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在中国文化近代化 的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评论:史论结合说明。根据材料“例如经世思想、变易思想、民本思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例如经 世思想、变易思想、民本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强烈的忧患意识等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还是 无产阶级的新文化
15、都吸收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观点三:根据材料“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民族危机引发的”“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它的内 容,它的特点,也都是由这个危机和解决这个危机的要求所决定的”可得出观点是,中国文化转型的决定 因素是近代中国深重的民族危机。评论:根据材料“它对西方文化 选择,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都是为解决这个危机服务的”“都是围绕 着挽救民族危机这个主题,苦苦探索,从师夷长技以制夷,至维新变法,至排满革命,至小马克思主 义,种种选择,都是为了这一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展开论述,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出现,魏源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为了抵制外国侵略而
16、倡导学习西方科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 深,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以挽救民族危亡;20世纪初,辛丑 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半殖民地化,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就是因为不忍亡国灭种;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促使中国民族意识进一步高涨,新文化运动由追求个性解放转为广泛传播马克思 主义正是民族危机推动的结果。最后总结,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决定了对中西文化内容的选择、变迁的方 向,它是中国文化近代化的根本动力。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选官制度和官员考核制度,排除A
17、C项;郡国的计吏并没有获得监察权,排除D 项。故选B项。3. 12世纪中叶,英国亨利二世出台了 “盾牌钱”政策,即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一一盾牌钱,以免除 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在军事上对骑士的依赖。“盾 牌钱”政策的出台()A.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B.标志着英国骑士制度的瓦解C.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D.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盾牌钱”政策减少了国王对骑士的依赖,国王通过招募雇佣军提升对军队的掌控能 力,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C项正确;”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 “盾牌
18、钱”政策推动了骑士制度的瓦解,但并不是骑士制度瓦解的标志,排除B项;12世纪中叶英国商品经 济有所发展,推动了“以钱代役”的“盾牌钱”政策的出台,该政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 当时资本主义尚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4.1913年5月,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合并为进步党,以“出而组阁,抵制国民 党”。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为当选正式大总统,又收买近百名国会议员,成立公民党,为大选拉票。据此 可知,这一时期()A.资产阶级政党的局限性初显B.政党已沦为专制统治工具C.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加剧D.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袁世凯为了自
19、身统治的合法性,试图利用政党政治扩大影响力,D项正确;材料与 资产阶级政党的局限性无关,排除A项;政党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与北洋军 阀内部派系纷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 .北宋儒士撰写的吕氏乡约中写道:“德业相劝患难相恤”;明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的“六谕”, 其中写道”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儒学士人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康 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引用大清律例。该材料反映了()A.儒学士人积极投身基层教化以推广儒学B.儒家思想逐步融入法典,体现礼法结合C.乡约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维系稳定的工具D.儒学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
20、层百姓宣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北宋儒士撰写的吕氏乡约中写道:德业相劝患难相恤”“明后期乡 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 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可知,从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从儒士倡导逐渐到政府推广, 手段从主教化逐渐到主训诫,带有强制性,内容也从规范乡民道德行为到宣扬君主圣谕,从强调互勉到强 调顺从,逐渐带有专制主义色彩,可见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维系稳定的工具,c项正确;宋代乡约体现了儒 学士人积极投身基层教化以推广儒学,但明清时期的乡约由于政府的推广而带有强制性,成为统治阶级维 系稳定的工具,排除A项;“儒家思想逐
21、步融入法典,体现礼法结合”在宋代之前就已实现,与材料内容 无关,排除B项;明清时期乡约宣讲的内容主要是君主的圣谕,而不是直接宣讲儒学,排除D项。故选C 项。6 .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 国的官方语言。这种现象有利于()A.欧洲语言的规范B.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C.启蒙思想的传播D.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 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
22、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 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宗教势力的衰弱和民族认同观念的兴起, 英、法等国民族语言的地位逐渐上升,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D项 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欧洲语言的规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语言,并非自由平等思 想,排除C项;启蒙思想17、18世纪得到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依据如表中的历史记载,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史料出处朱薯产吕宋国,被野连山,不待种植,夷竞食之。万历中,闽人移蔓以归。种之,数 日即荣,寿卤沙岗皆可植。粪之,加
23、大。泉人资以充饥。(注:昌宋国是菲律宾)明代谈迁枣林杂俎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 海。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万历中,闽人得之(番薯)外国,瘠土砂砾之地,皆可以种。初种于漳郡,渐及于 泉、莆,近则长乐、福清皆种之。清代周亮工闽小记A.原产地为菲律宾B.来源于朝贡贸易C.于明代传入中国D.最早种植于清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万历中,闽人移蔓以归”“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万历中,闽人得之(番薯)外国”可 知,三则史料都提到番薯是明代传入中国的,c项正确;只有第一则史料提到番薯产自菲律宾,属于孤 证,排除A项;
24、三则史料都未提到番薯是通过朝贡贸易传入中国的,排除B项;万历属于明朝后期的年 号,因此最早种植于清代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8.旧时民间流传一首商号用字歌: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春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 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泰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福厚长。我国一些老字号名称即取自上述商 号用字歌,如“全聚德”“同仁堂”“恒源祥”“亨达利”等。以上材料反映了 ()A.传统义利观发生了根本转变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期许D.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商号用字【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号用字多是一些吉祥、喜庆、和谐的字,体现我国传
25、统文化,D项正确;以儒家 为代表的传统义利观主张“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在古代商号用字中会出现“仁、义”等字样,说明商人受到 了传统义利观的影响,但“根本转变”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商号用字多表达人们对生意兴隆的期望, 体现不出商品经济的繁荣程度,也与美好生活关联不大,排除B、C两项。故选D项。9.17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加糖红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证。从17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糖 进口量成倍增长,到18世纪中期,英国民众的人均糖用量是法国人的8到9倍,与此相应,红糖和茶逐渐 惠及下层民众。以上变化反映了()A.工业革命改变生活方式B.英国逐步确立殖民霸权C.自由贸易有利糖的进
26、口D.启蒙运动促进社会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糖进口量成倍增长,人均糖用量远高于 法国,红糖和茶逐渐从上流社会的奢侈品转变为普通民众的日用品,反映出英国殖民霸权的逐步确立,促 进了其海外贸易和社会生活的发展,B项正确;英国的工业革命直到18世纪中后期才开始,排除A项;19 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实行保护主义而非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非启蒙运动对社会生 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0 .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经常面临干旱、洪涝、降雪等多元且频发的灾害,治理中总 结出“排蓄一体,以蓄为主”的治理目标,并创建
27、出以井、窖等非生态型为主的设施,区别于南方“排蓄一 体,以排为主”和以水系、基塘等生态型为主的治理模式。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村落形成发展B.北方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南方C.村落建设体现劳动人民智慧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咋形成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灾害,所以在治理中总结出了相应的 治理目标,而且与南方的治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这体现出村落的建设过程中结合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因 地制宜发展出不同的治理模式,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项正确;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理目标 和措施,但不能决定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决定性因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排除
28、A项;南北方因地制宜发 展处不同的治理模式,不能体现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南方和北方的不 同,不能说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11 .南朝齐所建慈善机构“六疾馆”,有学者认为当时可用以隔离患病之人。南宋真德秀任职泉州时,鉴于 “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历疫”,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这说明中国古代 ()A.最早设置专门机构来隔离病人B.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的意识C.具有丰富 临床诊疗疫病经验D.疫情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答案】B【解析】【详解】南北朝时期出现用以隔离患病之人的“六疾馆”,南宋地方官员为防范水灾引发病疫,兴工清理沟 渠
29、等,说明了中国古代已出现从公共卫生角度对疫病防和治,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最早”出现了 专门机构来隔离病人,排除A项;疫情导致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 不能说明中医药学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的经验,排除D项。故选B项。12.如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该表格反映出中华文化()中国戏剧京剧、秦腔、昆曲、湘剧、豫剧、河北梆子、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传统文学先秦诗歌、汉赋、汉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小说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结、泥人、千层底A.缺乏转型的根本动力B.维系了中国大一统局面C.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D.蕴含着明显的民族差异【答案】C【解析
30、】【详解】根据“京剧、秦腔、昆曲、湘剧、豫剧、河北梆子、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先秦诗歌、汉 赋、汉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小说”等内容可得出中华文明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所涉及的领 域广,成就突出,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动力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的内容与大一统无关,排除B项; 材料没有针对是哪个民族,排除D项。故选C项。13 . 17-18世纪,中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主营的瓷器等商品引发了欧洲装饰艺术中的“中国风”。他们从中 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这种“中国 风”的形成主要体现了()A.西学东渐的趋势B.全球贸易网形成C.商品的文
31、化价值D.殖民扩张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商品在欧洲掀起了“中国风。说明商品经济交流带动文化传播,体现了商品的 文化价值,C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学西渐,而不是西学东渐,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与全球贸易网无关,排除B项;当时中国并未受到殖民扩张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4 .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如图是某学者整理的埃及象形文字与字母 文字的演变对照表。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希腊是东西方文明沟通桥梁C.西方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古罗马B.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鼻祖D.埃及文化是对古希腊文化的借鉴埃及象形文字原始闪语腓尼
32、基字母希腊早期拉丁晚期拉丁AAAA【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埃及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的演变对照表”中的信息,可知,学者意在强调埃及象形文字 是字母文字形成和发展的源头,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及相关史实,西方文字源于古罗马,没有充分史实 依据及明确历史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学者认为腓尼基字母是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排除A 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字的演变,而非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15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 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这一时期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A.对世俗生活
33、追求B.工商业阶层壮大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D.天主教会的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 “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及所学知识可 知,中世纪的正统文学是教会文学,但11世纪反映骑士阶层道德和理想的骑士文学流行,骑士文学反映 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世俗生活的追求,A项正确;骑士文学主要反 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与工商业阶层的壮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文艺复 兴运动时期,发生在14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1世
34、纪仍处于中世纪,天主教会并未衰落, 排除D项。故选A项。16 .下列关于古代文明成就与文明区域对应正确的是()A.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洪水和神话、60进制一一两河流域文明B.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发明了 0古代埃及文明C佛教、种姓制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1到9的数字一一古印度文明D.方舟传说、悲剧和喜剧、首创“历史” 一词、修昔底德一一古希腊文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佛教、种姓制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1到9的数字属于古印度文明,C项正确;古埃及、古希腊的文化中有神话,两河流域文明成就中没有神话,排除A项;发明了 0属于古 印度文明,排除B项;洪水和方舟传
35、说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 .有同学为研究宋代科举制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科举出身人数占当年全国总人口比例时间科举出身人数占全国当年总人口比公元1100年35600 人%公元1200年64500人%摘编自余保中宋代科举制对社会分层和垂直流动的作用探析材料二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土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土人,使之俯就。摘编自【宋】朱或萍洲可谈材料三 是时天下学者,杨(忆)、刘(筠)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
36、 世,未尝有道韩(愈)文者。摘编自【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宋代科举制度的价值。(2)简述宋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科举制度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答案】(1)价值:材料一是宋代两个年份中举人数及其所占当年全国总人数的比例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宋代科举录取的规 模变化、社会阶层流动程度等问题。材料二是文人笔记中对科举后择婿的描述,可用于研究宋代科举对婚姻观念的社会影响,但要区别文人创 作与历史真实,需要其他史料进行印证。材料三是欧阳修关于科举对文化影响的评论,可用于研究科举考试的形式、内容及时人对科举问题的认 识,也可用于研
37、究宋代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情况。(2)影响: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大大冲击了传统门第观念;对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导向作用。(其他 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类型:考古资料、宋代话本小说等文学作品、宋代绘画资料、民间传说、宋代不同时期状元的文字 及文集、礼部组织科举的档案记录、地方和中央的科举考场及阅卷遗址及遗存等。(答出两点即可,其他 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详解】(1)可据材料一中的数据变化,得出可研究宋代科举规模的变化及社会阶层流动程度;据材料二 中“榜下捉婿”得出可研究科举对宋代婚姻等社会观念的影响;据材料三中的“时文”“未尝有道韩(愈)文者”,得出可研究科举对前代文学或文化传承的影响。(
38、1)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社会阶层流动、社会观念、文化传承等角度说明影响。具体如:促进了社 会阶层的流动;大大冲击了传统门第观念;对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导向作用。(3)用来研究历史的史料类型众多,可列出考古资料、小说等文学作品、民间传说等史料。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若夫西洋诸国,恃智力以相竞。我中国与之并峙,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 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今诚取西人器数之 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使西人不敢蔑视中华。摘编自1885年薛福成筹洋刍议变法材料二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
39、理劝学。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 少则国弱。土耳其天下陆师第一而见削,印度崇道无为而见亡,此其明效也。故今日之教,宜先开其智。 武科弓刀步石无用甚矣。摘编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材料三 我中国地大物博与美(国)同,而吾国家产之富、矿质之丰,比之美国过之无不及。劳力之 人工,我即四倍于美国。我国所欠缺者,资本也、才能也。偿我能得此两要素,则我之实业发达,不特可 与美国并驾,全当四倍于美国。摘编自孙中山中国实业如何发展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还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 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是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2013年1月28日)(1)简析材料一、二、三中“富强”内涵变化的时代背景。(2)指出材料四中“富强”内涵的新变化,并简述其意义。【答案】(1)时代背景:两次鸦片战争战败,洋务派看到了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欲借西方物质文明来维护 清王朝统治;甲午中日战争后,洋务运动最终破产,受西方政治制度的影响,维新派欲借开民智,实现兴民 权的民主政治;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2)新变化:富强既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保障人民富裕和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