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146054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第I卷(选择题)个选项中,只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距今约8000年前,中国原始农业产生(“南稻北粟”)早期农业体系需要精准 的农时,催生出早熟的天文学、敬天观和祖先崇拜,产生了 “天圆地方” “天人 合一”的宇宙自然观。这表明,我国的原始农业()A.促进了早期科技文化发展B.形成了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C.催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D.加速了阶级和早期国家出现2 .考古人员在清理汉代海昏侯墓(江西南昌)随葬品时发现多种玉器,经分析, “约240件加工成器中,约70%为和田玉”(5号墓);此外,漆木盒

2、中的虫草的 外形与今青藏地区冬虫夏草一致;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采取了骆驼造型。这 些随葬品()A.是中央直接管理西域地区的有力证据B.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C.反映了汉代内陆与边疆交流较为密切D.说明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久3 .下表为史书中南朝开国皇帝的记载,材料主要反映出南朝时期()史料记载出处宋武帝刘裕自幼家贫,投身北府军为将。凭借着巨大的军 功,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后代晋自立。宋书齐高帝萧道成兰陵萧氏,其父为刘宋时期著名武将(以军功起家)o齐书梁武帝萧衍兰陵萧氏,曾参与抵御北魏入侵,后建立南梁。梁书陈武帝陈霸先出身低微,初为乡间里司,后任广州府中直兵 参军,平定“侯景之乱”,败北齐,后废

3、梁帝 自立。陈书A. 士族政治日渐式微B.政权更迭频繁统治黑暗C.南北对峙持续强化D.以军功为主要选官标准4 .下图为明代官方科技文献作者群体地域分布图。它反映出()【答案】A【解析】据材料“撤并了一些工业管理的部委,加强和充实了经委、审计、税 务、司法、工商管理等机构”可知,改革的方向是放松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健全 经济发展的配套服务机制,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故选A项;据材料“撤 并了一些工业管理的部委,加强和充实了经委、审计、税务、司法、工商管理等 机构”可知,精简机构实现节约开支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服务, 排除B项;现代企业制度是在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

4、革目标之 后才逐步建立的,排除C项;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排除D项。【答案】B【解析】据材料“一种新的政治感觉促使某些人文主义者拒斥古希腊罗马典籍中 的历史认知和道德哲学”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文主义者们并不是把古希腊罗马文 化全盘拿来使用,而是依据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的现实需要进行选择,故选B项; 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者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态度,而不是文艺复兴的原因, 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者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排斥的一方面,而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是他们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原因的一方面,所以C选项和材 料主旨不符,

5、排除C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适用于当时的欧洲,I, 排除D项。【答案】B【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 馆浪潮读者还可以享受娱乐设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图书馆的建立能够提高国民文化水平,满足人才需求,同时 娱乐设施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故选B项;公共图书馆的建立是社会公共 服务的组成部分,但不能标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公共图书馆的服 务对象是整个公民群体,而不只是精英群体,排除C项;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共 服务完善的表现,不属于基层政府自治,排除D项。【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30

6、年代初拉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转变,由于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独立后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遇到了困境, 故其开始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其目的是增强本国的经济自主能力,减小对他国的 依赖,故选C项;拉美国家是想改变国内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改变国际贸易秩序 无关,排除A项;“加强政府干预”为经济发展手段,而设问“旨在”表拉美国 家的目的,排除B项;据材料“为了全部或部分地替代以前从国外进口的货物, 以国内市场为主发展本国工业”可知,拉美的目的在于尽力减少国际市场对拉美 国家的经济影响,而不是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排除D项。【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较

7、高,但粮食 的产量效果不佳,说明生产关系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发挥,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需要对经济体制进行 改革,故选A项;降低劳动者积极性的是计划经济模式,而不是机械化,排除B 项;美苏争霸格局形成于50年代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苏联机械 化水平较高是工业化的结果,但粮食的产量不高,说明效果不佳,排除D项。第n卷(非选择题)11. (25 分)【答案】(1)特点:工赈工程预先筹划,区别轻重缓急;执行过程因地制宜;重视对工赈官员 的监督。(每点2分,共6分)(2)不同:发挥了民间救灾组织的作用;借助了欧美国家力量和赈灾经验。(每点2 分

8、,共4分)评价:实现了救灾目的,传播了西方救灾与防灾理念,促成了北方地区道路设施面貌的 改变;(5分)但是囿于民国局势动荡,救灾效果有限,而且具有半殖民地的时代烙印。(2分)(3)趋势:“以工代赈”从防灾减灾向侧重于扶贫转化;国家对“以工代赈”的支持 和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以工代赈的规模和成果愈加丰硕。(每点2分,共4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以工代赈”反映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是国家治国理政能力 不断提高的重要证据;极大推动了农村社会面貌的改善,助力乡村振兴。(每点2分, 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解析1(1)据材料一 “工赈工程之修举,先事像筹,别其缓急轻重,遇灾则欲办工赈无难, 次第举行”可知

9、,工赈工程预先筹划,区别轻重缓急;据材料一 “在工赈具体执行中, 各地官府可因地制宜加以调整可知,在执行过程因地制宜;据材料一 “为避免下层官 吏在工赈中贪污腐败中饱私囊,朝廷明确规定基层工赈官员必须从有收之家,即生活尚 能维持的人户中选择”可知,在过程中重视对工赈官员的监督。(2)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二“1921年,各地华洋救灾机构进行合作,促成了华洋义 赈总会的成立”可知,发挥了民间救灾组织的作用;据材料二“以此税为抵押,向欧美 各国贷借外债,用以办理工赈工程款项”可知,借助了欧美国家力量和赈灾经验。第二 小问评价,据材料二“华洋义赈总会除了在国内外劝募赈款,还把防灾寓以救灾的 理念贯穿在

10、救灾活动中可知,传播了西方救灾与防灾理念;据材料二“华洋义赈会仅 在陕西、甘肃两省就修建公路700多英里”可知,其促成了北方地区道路设施面貌的改 变;据材料二“但工赈的进行受制干资金、工程选取等因素,并非是可以完全取代 急赈的全能救灾办法”可知,由于局势动荡,救灾效果有限,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的时 代烙印;最后,通过政府的措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救灾的目的。(3)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一 “1978年以来实施的工赈项目,仍包含救灾减灾的政策 设计,但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扶贫措施可知,“以工代赈”从防灾减灾向侧重于扶贫 转化;据材料三“中央和地方总投入以工代赈资金335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型基础建设、 林

11、田草场建设等项目共计2. 5万个。提供短期就近就业岗位110多万个”可知,国家对 “以工代赈”的支持和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以工代赈的规模和成果愈加丰硕。第二小问 认识,这一类作答可以从原因、作用、现实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改革开放以来的“以工代赈”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的反映,也是国家治国理政能力不 断提高的表现,它也极大推动了农村社会面貌的改善,助力于乡村振兴。12. (15 分)【答案】【示例】(15分,信息4分,论题2分,论述9分)信息:“反工业文化”“从1880年起,美法德俄对外贸易增长率都超过英国。英国在 新兴的化学、电力、汽车等行业中落伍”论题:反工业文化使英国在第二

12、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通过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创立了近代工厂制度,极大地 提高了生产效率。掀起技术革命浪潮,推动工业化纵深发展。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终结 了实行数百年的重商主义,宣告了自由贸易时代的来临。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 解放,实现了社会财富的飞跃增长,推动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到19世 纪中期,英国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 实的“世界工厂”。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德国。英国在新兴的化学、电 力、汽车等行业中落伍。“反工业文化”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13、 如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社会的贫富分化,城市化带来的脏乱差等,引起人们对工 业化的批判;另一方面,英国的贵族制度和贵族精神影响巨大,“向上流社会看齐”是 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从19世纪70年代起,英国逐渐丧失工业独霸全球的地位,发 展速度放缓。到20世纪初,美国、德国迎头赶上并超过英国。解析1据材料信息“反工业文化”“从1880年起,美法德俄对外贸易增长率都超过英国。英 国在新兴的化学、电力、汽车等行业中落伍”可得论题:反工业文化使英国在第二次工 业革命中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然后进行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第一次工业革 命对英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

14、进行分析。 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通过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创立了近代工厂制度,极大地提 高了生产效率。掀起技术革命浪潮,推动工业化纵深发展。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终结了 实行数百年的重商主义,宣告了自由贸易时代的来临。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解 放,实现了社会财富的飞跃增长,推动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到19世纪 中期,英国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 的“世界工厂”。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德国。英 国在新兴的化学、电力、汽车等行业中落伍。“反工业文化”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工 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

15、,社会的贫富分化,城市化带来的脏 乱差等,引起人们对工业化的批判;另方面,英国的贵族制度和贵族精神影响巨大,“向上流社会看齐”是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从19世纪70年代起,英国逐渐丧失工 业独霸全球的地位,发展速度放缓。到20世纪初,美国、德国迎头赶上并超过英国。13. (15 分)【答案】(1)画图:A:西欧一北美;B:非洲一北美;C:中国一北美。(3分)原因:A:西欧一北美: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西欧与北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任意两点即可)B:非洲一北美: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减少;西欧殖民者为积累资本而进行 奴隶贸易。(2分)C:中国一北美:中国战乱动荡、经济落后;北美资

16、本主义迅速发展;列强获得掠卖华工的特权(或:北京条约允许华工出国)。(2分,任意两点即可)(2)共同影响:改变人口或种族分布(或:推动族群混合);(2分)促进迁入地区的开发与发展;(2分)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解析1(1)第一小问路线,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条移民路线分别是:西欧一北美 (标记A)、非洲一北美(标记B)、中国一北美(标记C),标记如图。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西欧一北美是由于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以 及西欧推动了北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非洲一北美是由于西欧的殖民扩张,美洲 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减少,故西欧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将非洲的黑奴贩卖到美

17、洲,客观上推动了人口迁移;c:中国一北美是由于当时的中国战乱动荡、经济相对落 后,其次,北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缺乏劳动力,故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贩卖 华工。(2)据材料一 “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及材料二的三条移民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人口的迁移会促进迁入地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其次,不同民族的人口进行混合,会改变 人口和种族的分布(或推动族群混合);同样的,人口迁移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 过程,故可以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30%25%20%15%10%5%0%A.科技发展受区域经济影响C.政府弱化对科技扶持力度B.农耕文明制约了科技发展D.科技创新的社会基础薄弱5 .史料记载,明清时期,

18、珠江三角洲地区“弃田筑塘,废稻种桑”“旧原有稻田,今皆变为基塘,民务农桑,养蚕为业。女善巢丝。”“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 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这表明该地区()A.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开始解体B.农业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C.农民经济负担得到有效缓解D.农业生产出现了衰退现象6 .辛亥革命前后,很多报刊大量辟有“社论”“社说” “论说”“时论”等栏目, 且报刊舆论篇幅所占比例有全报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一部分报纸在版面上辟有专 门刊头的副刊,如中国日报的“鼓吹录”、国民日报的“黑暗世界”、申 报的“自由谈”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报刊宣传()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B.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C.得到社会

19、各界广泛认可D.提出了国家治理新方案7 . 1912年4月,中华民国第一届责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在临时参议院发表演讲时 称:“从前社会趋势,专讲究文字而不研究实业,以致地大物博之中国几变为世 界最穷之国家,以致非借外债即不能办兴利之事务,新政府成立后即分设农林、 工商二部嗣后国家之发达全在于此。”唐绍仪的此番言论()A.反思了传统中国的落后性B.强调了发展实业的重要性C.肯定了制度变革的必要性D.宣传了改善交通的紧迫性8 .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他指出社会主义是时代 的旗帜,研究问题必须有主义作指导。针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指出,仅仅依靠“一 点一滴的改良”是不行的,社会问题“必

20、须有一个根本解决”。这场争论()A.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社会共识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将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相结合9 .竺可桢在日记里写道,“五月廿六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上 海全部解放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守门 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该日记可用于研究()A.建国初经济的恢复情况B.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C.新生政权如何得以巩固D.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10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时政漫画(尾巴上文字:东四省(黑吉辽热河),该漫画的主旨是()A.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呼吁国际

21、社会援助中国抗战C.反映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的绞杀D.揭露日本策动华北“自治”阴谋11 . 1982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将原有98个机构撤并为52个,直属机构由 41个撤并为10个,人员由4. 9万减少为3. 2万,主要是撤并了一些工业管理 的部委,加强和充实了经委、审计、税务、司法、工商管理等机构。这一改革 举措()A.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意在精简机构实现节约开支C.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D.完善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12 .有学者认为并非所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文主义者都推崇古希腊罗马 典籍。事实上,早在14纪末就出现了一种“全然改变的态度”,即不是复兴而是 拒斥古希腊罗马文明遗产

22、的态度。一种新的政治感觉促使某些人文主义者拒斥古 希腊罗马典籍中的历史认知和道德哲学。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B.文艺复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运动C.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还不够充分D.古希腊罗马文化不适用于当时的欧洲13 . 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 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 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A.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B.是工业革命时代产物C.满足了精英群体文化诉求D.是基层政府自治体现

23、14 .拉美国家在独立后,无一例外地走上了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导的发展道路。20世纪30年代初,拉美国家的进口能力下降了 37%, 一些国家便开始发展进口 替代工业,即“为了全部或部分地替代以前从国外进口的货物,以国内市场为主 发展本国工业”。拉美国家实施进口替代工业政策旨在()A.改变国际贸易秩序B.加强政府干预C.增强经济自主能力D.扩大国际影响15 . 1952年,苏联的集体农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了 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 农作物达到了 70%,休耕犁耕机械化程度达到了 96%。然而,1952年粮食产量 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有时候还没有一战前的粮食产量高。这一现 象可说明苏

24、联()A.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B.机械化导致劳动者积极性降低C.在美苏争霸格局中处于劣势D.社会主义工业化成效十分显著第n卷(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共55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以工代赈”简称“工赈”,是清代重要的、辅助性的赈济措施。清乾隆 时期,“工赈工程之修举,先事豫筹,别其缓急轻重,遇灾则欲办工赈无难,次第举行”, “凡系官修者,俱照各省河工定例准给“。在工赈具体执行中,各地官府可因地制宜加 以调整。为避免下层官吏在工赈中贪污腐败中饱私囊,朝廷明确规定基层工赈官员必须 从有收之家,即生活尚能维持的人户中选择。摘编自周琼乾隆朝以工

25、代赈制度研究材料二1920年,面对西北五省的严重旱灾,北洋政府救灾不力,灾情十分紧急。 9月25日,北五省灾区协济会上大总统书,提议仿照国外设立“通行税”,以此税为抵 押,向欧美各国贷借外债,用以办理工赈工程款项。1921年,各地华洋救灾机构进行 合作,促成了华洋义赈总会的成立。华洋义赈总会除了在国内外劝募赈款,还把“防灾 寓以救灾”的理念贯穿在救灾活动中。华洋义赈会仅在陕西、甘肃两省就修建公路700 多英里,还与西北军共同负责,用工赈方式修建了西兰公路。但是“工赈”的进行受制 于资金、工程选取等因素,并非是可以完全取代急赈的全能救灾办法。摘编自杨延宇救灾与防灾的中间手段:民国时期的以工代赈材

26、料三1978年以来实施的工赈项目,仍包含救灾减灾的政策设计,但它更多的 是作为一种扶贫措施。目的在于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并为贫困者创造就 业和收入。“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央和地方总投入以工代赈资金335亿元,用于农村 中小型基础建设、林田草场建设等项目共计2. 5万个。提供短期就近就业岗位110多 万个。“十四五”期间,政府还将继续加大投资以工代赈项目,聚焦于巩固脱贫成果并 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摘编自朱玲以工代赈思想与实践的演进(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以工代赈”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与清代相比,概括20世纪20年代北方地区“以工代赈”的不同之 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

27、要评价这一时期“以工代赈”的成效。(1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以工代赈”的发展趋势,并对 此谈谈你的认识。(8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反工业文化”,工业巨子追求贵 族典雅的生活,羡慕乡绅们的田园生活。在18701913年间,英国工业产值增长1倍 多,而美国增长8倍多,德国增长4倍多。英国工业投资从1850年的7.5%下降到1914 年的4. 5%。从1880年起,美法德俄对外贸易增长率都超过英国。英国在新兴的化学、 电力、汽车等行业中落伍。从1851年到1900年,德国取得了 202项科技成果,而

28、英国 只取得106项。摘编自郭继兰企业家精神与英国经济兴衰 从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出观点, 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东1S南迁4 Jr1 jj1 -北方濯及正富材料二O虎多r芬希aiy nhat* z/ hZ dy r i/A JII/1A mJ/ 悔 okr 、:力jIf : i; pTk|东 (J 羯/*、I 3芦“,M1方mLyl|世界简图H 9(1)在世界简图中画出并用A、B、C标注近代史上迁入地为北美的三条移民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各指出每条路线移民的两条主要原因。

29、(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移民的共同影响。(6分)历史答案第I卷(选择题)【答案】A【解析】据材料“早期农业体系需要精准的农时,催生出早熟的天文学、敬天观 和祖先崇拜,产生了 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观”可知,原始农业 对天文历法和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故选A项;据材料可知,其主旨是南稻 北粟的种植格局带来的影响,而非强调种植格局本身,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而材料强调的是早期农业体系 及其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产 生,进而加速了阶级与国家的出现,材料中未强调私有制的出现及其影响,排除

30、 D项。【答案】C【解析】据材料“和田玉虫草与青藏地区特产冬虫夏草一致”可知,新 疆的和田玉、青藏地区的虫草均出现在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中,这说明西汉时期 的江西与新疆、西藏有往来,故选c项;和田玉也有可能是通过商贸往来传入内 地,故内地在汉代有和田玉并不能断言中央直接管辖西域地区,排除A项;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我国南方地区大多尚未开发,故“发展较快”不符合 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的地区为新疆和西藏地区,不能体现“中西”交流, 排除D项。【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刘裕自幼家贫,萧道成的父亲以军功起家,陈武帝出身低 微,这些均可以说明南朝开国皇帝大都出身低微,后以军功掌握政权,结

31、合所学 可知,这是对魏晋以家世门第为标准的士族政治的冲击,故选A项;表格中的史 料多为记载南朝开国皇帝的出身及崛起过程,这无法体现在这一时期“统治黑 暗”,排除B项;材料呈现的是南朝开国皇帝,没有对北方政权的描述,无法体 现“南北对峙”,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为南朝主要选官制度,家世门第仍是重 要标准,排除D项。【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明代官方科技文献作者中以江苏、浙江、江西、上海等南方 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为主,而山东、河南、河北等北方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的福建、 湖广地区所占比例较低,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了科技发展水平,故选 A项;材料反映的是科技文献作者的地域分布,不能体现整体中国科

32、技的水平, 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排除B项;材 料体现的是区域经济影响科技发展水平,没有体现政府对科技的扶持力度,排除 C项;材料体现的是区域经济影响科技发展水平,不能得知科技创新的社会基础 是否薄弱,排除D项。【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废稻种桑”“旧原有稻田,今皆变为 基塘,民务农桑,养蚕为业”,农民大量种桑养蚕,且大量种植荔枝、龙眼等经 济作物,农业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故选B项;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开始解体出现 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项;材料涉及农产品商品化,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不能反映农民经济负担是否缓解,排除C项;珠江三角洲桑

33、基农业的发展也说明 农业生产得到提高,并非出现衰退,排除D项。【答案】B【解析】据材料辛亥革命前后报刊栏目中“大量辟有社论社说论说时 论等栏目”可知这一时期报刊更加关注社会时事问题,由此可见,这时的报刊 宣传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题干时间为辛亥革命前后,排除A项;报刊宣传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不符合 基本史实,清政府不认同辛亥革命,广大偏僻的农村甚至对革命一无所知,排除 C项;材料中仅涉及报刊积极宣传时事,并非体现题提出国家治理的新方案,排 除D项。【答案】B【解析】根据“新政府成立后即分设农林、工商二部嗣后国家之发达全在于 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34、知,唐绍仪认为国家富强的关键在于发展实业,因此这是 强调了发展实业的重要性,故选B项;反思传统中国的落后性并不是唐绍仪的主 要目的,唐绍仪通过介绍传统中国的落后来突出发展实业的重要性,排除A项; 制度变革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而唐绍仪强调发展实业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排 除C项;材料中强调发展实业,并不等于改善交通,排除D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主张“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 帜”,社会问题必须用主义进行根本解决,而且李大钊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这 场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故选C项;五四运动使工人 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使无产阶级革命成

35、为社会共识”的表述过 于绝对,当时只是部分知识分子信仰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属于思想启蒙,但这场争论并 没有进行社会运动,排除D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五月廿六日上海全部 解放”指的是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上海解放时解放战争已经进入 胜利的最后阶段。根据材料”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 事”可知,解放军纪律严明,深得民心,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 材料时间是1949年5月,当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A项;“新生政权如何得以 巩固”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后,排除C项;1949年3月,中 共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会上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排 除D项。【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的信息“20世纪30年代”以及图画信息:巨龙代表中国,写 有东四省的尾巴被个口本军人剪掉,再结合所学,可知这幅漫画是揭露1935 年日本企图占领中国华北,其中一件事就是“华北自治运动”,故选D项;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共产党倡导的,排除A项;此时二战还没有全面爆发,所以 不可能呼吁国际社会援助中国抗战,排除B项;材料中的地方还没有建立抗日根 据地,排除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