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乐府的歌辞性质.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146003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乐府的歌辞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新乐府的歌辞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新乐府的歌辞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乐府的歌辞性质.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新乐府的歌辞性质学界关于唐代“新乐府”与“新乐府运动”尚有诸多争议。 如裴斐、罗宗强、周明、王启兴、王运熙、黄耀堂等学者或从“运 动”概念,或从“新乐府”概念的角度,质疑新乐府运动的存在。 与之相反,卞孝萱、朱炯远、蹇长春、邱燮友、何诗海、朱安群、 赵乐等学者则予以肯定。葛晓音关于广义、狭义新乐府概念的说 法最为包容,对新乐府运动的说法也比较融通。考诸家争论的焦 点之一就是新乐府的入乐问题,如“新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没有 古乐府的音乐的标志”(周明论唐代无新乐府运动)。现从 新乐府的音乐角度,试分析之。第一,文人乐府普遍遵循“先诗后声”的歌辞创作规则。说“先诗后声”,是因为汉魏六朝古乐府最初也

2、并不一定入 乐。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 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 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 章之歌。”这里提到汉代乐府诗的两个来源,一是采地方之诗, 二是用文人之诗赋。从源头来看,两者最初皆不入乐:地方之诗 都是以“诵”的形式演唱,用的是各地方原生态的唱法;文人之 诗则须经乐师配乐以后再演唱。方回“夜诵”考认为前者是 瞽蒙配乐配曲的唱诵,因为皇帝听不懂四方之音,必须由乐师用“乐语”翻唱。这实际上还值得商榷。采诗官在记录地方歌诗时, 已然有一个翻译的过程,必是用当时的“官话”记录之后,再献 给朝廷。最重要的是,音

3、乐本身仍保留着“赵、代、秦、楚之讴”, 可见并不一定需要经过乐师合乐。据刘向说苑记载,春秋时 期产生的越人歌就是将越语翻译成楚语,而仍用越声演唱的。 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未经乐师合乐的“诵”也就成为 先秦诗歌最普遍的表演方式,如文献所载“口诵”“诵读”“唱 诵”,或有弦乐器伴奏的“弦诵”等。总之,“诵”不一定非要 入乐,其本身就是一种抑扬顿挫的徒歌或清唱。唐代的新乐府多由文人创作,最初也常以“唱”“诵”等形 式表演。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 居易),“杜拾遗,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任 华寄杜拾遗)等。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乐府诗在进入乐府 机关(后来称为

4、太常寺、教坊等机构)演唱之前,都曾是以“诵” 的形式存在。为什么后人会认为乐府诗必定是入乐的呢?这种观点恐怕 是对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中的相关论述产生误解,其云:“陈 思称李延年闲于增损古辞观高祖之咏大风,孝武之叹来迟, 歌童被声,莫敢不协。子建土衡,咸有佳篇。并无诏伶人,故事 谢丝管,俗称乖调,盖未思也。”曹植、陆机都有“佳篇”,但 因为没有召伶人来配乐,没有进入乐府机关演唱,所以人们认为 是曹、陆所作乐府“乖调”,导致不能入乐演唱。刘勰认为这种 看法是“未思也”,换言之,如果有像李延年那样“闲于增损古 辞”的乐师配乐,亦可演唱。但后人忽略了刘勰对“未思”的批评,只关注到“乖调” 一 说。如清人

5、冯班据此条文献即认为“文人乐府亦有不谐钟吕,直 自为诗者矣”(钝吟杂录)。之后,陆侃如、钱志熙、王立 增等学者先后延续此说,认为以辞藻为主的文人乐府,已非真正 的乐府诗了。这显然忽视了文人乐府的歌辞性质。值得一提的是,唐前文献中一些称为“乐府歌”的,也只是 准备入乐的歌辞。据晋书刘聪载记云:“卿为豫章王时, 朕尝与王武子相造。武子示朕于卿,卿言闻其名久矣。以卿 所制乐府歌示朕,谓朕日:闻君善为辞赋,试为看之。朕时 与武子俱为盛德颂,卿称善者久之。”当年刘聪是以辞赋见 赏于时为豫章王的晋怀帝,其“试为看之”的“乐府歌”,也只 是乐府文本形式的歌辞,并不是已入朝廷乐府机关演奏的乐歌。 也就是说,当

6、时晋怀帝所作“乐府歌”,其实就是作为歌辞而言 的文人乐府诗。现在学界普遍将隋代以前的乐府诗称为“古乐府”,以便与 唐代的“新乐府”相区别。古乐府多入乐,这是事实。比如齐武 帝曾自创新题,写了一首估客乐,诗日:“昔经樊邓役,阻 潮梅根渚。感忆追往事,意满辞不叙。”让乐府令刘瑶配乐并教 习,但没有成功。后来精通音律的释宝月将其改制为四首就谐合 了,其一日:“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拔侬头上钗,与郎资 路用”。齐武帝原诗与释宝月改制的四首诗形成序与曲的组合形 式,将齐武帝诗中“意满辞不叙”之处动情地演绎出来。可见文 人之诗能不能入乐,主要是看乐师能不能增损以配乐。王僧虔技 录亦曰:“当时先诗而后声。

7、诗叙事,声成文,必使志尽于诗, 音尽于曲。”这样看来,在“先诗而后声”的创作实际中,文人 乐府基本上是处于准备配乐的歌辞状态。但并非古乐府都曾入乐 演唱,这也是显而易见的,毕竟这取决于乐师是否配乐。为什么 现当代的学者能够痛快地承认古乐府未必都曾被之管弦,却对新 乐府的入乐问题百般非难呢?第二,唐代新乐府具有歌辞性质,与其他诗体不同,概念明 确。认为新乐府概念不明而质疑新乐府运动存在的观点,主要源 于对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序”的误解:“新乐府者, 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常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人们在解读时,基本是将“常”通假为“尝”,认为是“未 尝被于声”。如2017年版中华

8、书局点校整理本的乐府诗集, 在其“出版说明”中直说新乐府辞是“辞拟乐府而未配乐”。有 的学者在引用该文献时,也是径直改为“未尝被于声”,如黄耀 些音乐与讽刺一一新乐府考等。据此理解就导致“唐世之新 歌”与“未尝被于声”互相矛盾,导致乐府与诗的边界也不清晰,“其未诏伶人者,远之若曹陆依拟古题之乐府,近之若唐人自撰 新题之乐府,皆当归之于诗,不宜与乐府淆溷也。”(黄侃文 心雕龙札记)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张煜新乐府辞研究指出,“声” 与“歌”在文献出现的不同场合有不同涵义,郭茂倩对新乐府辞 的界定是有其标准的,而“新乐府辞是当时已经入乐演唱的或是 清唱的乐府歌辞”。2017年,乐府学研究用力最深的

9、吴相洲先 生又对这段话重新进行解读,并在文学遗产发表论郭茂倩 新乐府涵义、范围及入乐问题,该文认为“唐世之新歌, 意为唐代乐府新歌辞,名称来自乐府新歌等歌录;辞实乐 府,是说其乐府性质确切无疑;未常被于声,意为不经常 表演,而非从不表演。”这就解决了郭茂倩关于新乐府的定义前 后矛盾的问题。从现存文献来看,乐府诗集所录新乐府,部分确有入乐 的记载。如李娇汾阴行,据孟某本事诗所载,云:“天 宝末,玄宗尝乘月登勤政楼,命梨园弟子歌数阕。有唱李矫诗者 云: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只今汾水上,惟 有年年秋雁飞。不终曲而起,日:李娇真才子也。” 其他如刘禹锡的泰娘歌捣衣曲等,李贺的乐府更是乐工

10、 常取以配乐,旧唐书李贺传云:“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 云韶乐工,无不讽诵”。因此,新乐府是以歌辞性质被收录于乐府诗集,这些歌 辞虽不常配乐演奏,但仍有被采入乐府机构演唱的机会,从而实 现乐府诗的相应功能,实现创作者的心理期待。白居易的新乐 府组诗正反复表达了这种被采诗的愿望。新乐府概念确定以后,就比较容易理解中晚唐这场旨在讽兴 时事、规刺教化的新乐府运动了。作为“唐世之新歌”的“新乐 府”,显然不止白居易创作的五十首“新乐府”。而从当时 新乐府创作实况来看,元、白等人的创作也是受到杜甫、元结等 人的启发。“新乐府自杜甫始之,元、白继之。”(明胡震亨唐 音癸签)“杜子美创为新题乐府,致元、白而盛。”(清冯班 钝吟杂录)因此白居易不能视为新乐府运动的发起者。但是, 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对新乐府创作进行了理论总结,且作品 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传播最远,是这场运动的领导者,则当无 疑义。而针对质疑“运动”是否能恰当概括这一文学现象的问题, 则有卞孝萱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上、下)和蹇长春新乐 府诗派与新乐府运动等文章已详细分析,兹不赘述。(作者:万紫燕,系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讲师)(202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