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控制器(专变)回路巡检及负荷辨识组合模组通用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145754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5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控制器(专变)回路巡检及负荷辨识组合模组通用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能源控制器(专变)回路巡检及负荷辨识组合模组通用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控制器(专变)回路巡检及负荷辨识组合模组通用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控制器(专变)回路巡检及负荷辨识组合模组通用技术规范.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能源控制器(专变)回路巡检及负荷辨识组合模组通用技术规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二二二年一月 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序号名 称1能源控制器回路巡检及负荷辨识组合模组专用技术规范目 录1. 总则51. 软件架构52. 结构62.1 一般要求62.2 外壳及其防护性能62.3 状态指示62.4 金属部分的防腐蚀63. 技术要求73.1 气候环境条件73.2 工作电源83.3 接口要求83.4 功率消耗93.5 兼容性要求93.6 模组主要性能指标93.7 系统及软件要求93.8 功能要求103.9 可靠性要求133.10 绝缘性能133.11 电磁兼容性要求133.12 安全要求144. 试验要求1

2、44.1 结构试验144.2 气候影响试验144.3 功耗测试154.4 兼容性试验154.5 功能测试154.6 绝缘性能174.7 电磁兼容性试验174.8 协议一致性检验194.9 检验报告195.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195.1 技术服务195.2 现场安装调试相关要求195.3 出厂测试数据205.4 设计联络会205.5 工厂检验和监造20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模组外观尺寸21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功能模块接口22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模组上电流程27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负荷辨识的计算配置参数格式28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非介入式负荷辨

3、识模组协议扩展28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设备属性分类33附 录 G (规范性附录) 负荷辨识准确度计算及评价方法34G.1 负荷辨识准确度计算方法34G.2 负荷辨识准确度评价方法36附 录 H (规范性附录) 负荷辨识准确度测试方法37H.1 负荷辨识准确度试验要求37H.2 负荷辨识能力测试实验方法37附 录 I (资料性附录) 负荷运行工况的模拟量录制采样与负荷工况设计规范38I.1 负荷运行工况模拟量录制采样说明38I.2 负荷工况设计要求38I.3 模拟量录制采集要求38附 录 J (资料性附录) 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检测标准库39J.1 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检测标准库特性描述39J.

4、2 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检测标准库标注39J.3 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检测标准库的来源39附 录 K (资料性附录) 试验项目明细表401. 总则1.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有限系统(以下简称“公司系统”)能源控制器(专变)回路巡检及负荷辨识组合模组的招标采购,它包括结构、工作环境、基本传输特性、电气安全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技术要求、验收要求以及供货、质保、售后服务等要求。1.2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凡本技术规范中未规定,但在相关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或IEC 标准中有规定的规范条文,投标人应按相应标准的条文进行设备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1.3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

5、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招标人认为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如有异议,都应在投标书中以“投标人技术偏差表”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1.4 本技术规范所建议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投标人应按更严格标准的条文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1.5 本技术规范经招标、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1.6本技术规范主要的技术依据为以下规范,这些规范的内容与本技术规范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若有不一致之处,以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为准),投标产品应满足下述规范的要求:表1 引用的标准标准号标准名称Q/GDW XXXXX能源控制器(专变)技术规范1. 软

6、件架构模组软件架构组成见图1,分系统层和应用层,系统层包括统一嵌入式操作系统、硬件驱动、系统接口层,操作系统通过系统接口层为应用层提供系统调用接口和硬件设备访问接口;应用层主要是负荷辨识软件,负荷辨识软件主要有基础模块和业务模块两大功能模块。基础模块主要包含数据采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日志模块和特征计算和存储模块,业务模块包含协议模块和算法模块,业务模块是通过动态链接库的方式动态加载到负荷辨识软件中。图1 模组软件架构2. 结构2.1 一般要求回路巡检及负荷辨识组合模组(以下简称“模组”)的尺寸和接口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2.1.1 模组尺寸模组的尺寸为:118.5 mm(高)29.8 mm(宽

7、)39 mm(厚)。2.1.2 模组颜色模组外壳颜色卡号:PANTONE Cool Gray 1U。2.2 外壳及其防护性能模组应满足:a) 外壳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PC+(102)% GF材料,不应使用回收材料;b) 外壳表面加细磨砂纹,应耐腐蚀、抗老化、有足够的强度,模组安装在能源控制器上,整体防护性能应符合能源控制器技术规范的要求;c) 非金属外壳及端子应符合GB/T5169.11-2017的阻燃性能要求,试验温度为750,试验时间为30s;d) 外壳的导光柱,应采用透明度好、阻燃、防紫外线的聚碳酸酯(PC)材料(不允许使用回收材料),导光柱与模组应无缝紧密结合;e) 外壳不应有

8、明显的凹凸痕、划伤、裂缝和毛刺;f) 模组标识信息激光刻印于外壳表面,应清晰、耐久。2.3 状态指示模组状态指示灯如图2,指示灯含义如下。图2 模组状态指示灯运行灯模组运行指示灯。绿灯,上电常亮,模组以1秒的频率闪烁表示模组与终端之间通信正常。通信灯模组通信指示灯。红绿双色,红灯闪烁表示模组与外部通信时接收到通信数据,绿灯闪烁表示模组发送数据,无通信功能时处于熄灭状态。2.4 金属部分的防腐蚀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可能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3. 技术要求3.1 气候环境条件3.1.1 温度范围功能模组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条件见表2。表2 气候环境条件分类级别空气温度

9、湿度范围最大变化率a/h相对湿度b%最大绝对湿度g/m3C1-5+450.5 59529C2-25+550.5 10100C3-40+70135CX-45+70a 温度变化率应取 5 min 时间内平均值。b 相对湿度应包括凝露。3.1.2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裸露的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它带电部分之间,应具有表3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对于工作在海拔高度2000m以上的终端的电气间隙应按GB/T 16935.12008的规定进行修正。表3 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额定电压V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mmUn2511.525Un602260Un25034250Un380453.1.3 机械影响模组设备

10、应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机械振动强度要求:a) 频率范围:10 Hz150 Hz;b) 位移幅值:0.075 mm(频率60 Hz);c) 加速度幅值:10 m/s2(频率60 Hz)。3.1.4 热插拔模组应具备热插拔功能,功能模组热插拔时不应损坏。3.1.5 温升要求在额定工作条件下,电路和绝缘体不应达到可能影响模组正常工作的温度。外表面的温升在环境温度为40时应不超过25K。3.2 工作电源模组工作电源由能源控制器本体提供,电压应满足(50.5)V。3.3 接口要求模组与能源控制器本体通信接口包括上行通信接口和计量数据传输接口。模组上行通信接口

11、应采用23双排排针作为连接件,接口定义如图3,定义说明如表4。图3 上行通信接口定义(俯视图)表4 上行通信接口定义说明引脚编号信号类别信号名称信号方向(针对模组)说 明1电源VCC输入终端本体提供直流电源,输出范围为5V0.5V,纹波100mV,供电接口稳态输出不小于800mA,瞬态带载 1.2A(40ms)2电源VCC输入3电源地GND输出电源地输入,要求对应管脚的插针比其它管脚长0.5mm0.7mm4电源地GND输出电源地输入,要求对应管脚的插针比其它管脚长0.5mm0.7mm5信号USB_D+输入输出USB 信号 D+6信号USB_D-输入输出USB 信号 D-模组计量数据传输接口采用

12、27(间距2.54mm)双排插针作为连接件,接口定义如图4所示,接口定义说明见表5。图4 计量数据传输接口定义(俯视图)表5 计量数据传输接口定义说明模组对应引脚编号信号类别信号名称信号方向(针对模组)说 明1信号SPI_0_CLK输出扩展接口SPI时钟信号(模组为主设备,3.3V电平)2信号SPI_0_MOSI输出扩展接口SPI数据发送(模组为主设备,3.3V电平)3信号SPI_0_MISO输入扩展接口SPI数据接收(模组为主设备,3.3V电平)4信号SPI_0_CS0输出扩展接口SPI片选信号0(模组为主设备,3.3V电平)5信号SPI_0_CS1输出扩展接口SPI片选信号1(模组为主设备

13、,3.3V电平)6信号SPI_0_CS2输出扩展接口SPI片选信号2(模组为主设备,3.3V电平)7信号SPI_1_CS输入扩展接口SPI片选信号(模组为从设备,3.3V电平)8信号SPI_1_CLK输入扩展接口SPI时钟信号(模组为从设备,3.3V电平)9信号SPI_1_MOSI输入扩展接口SPI数据接收(模组为从设备,3.3V电平)10信号SPI_1_MISO输出扩展接口SPI数据发送(模组为从设备,3.3V电平)11信号地GND输出信号地输出,要求对应管脚的插针比其它管脚长0.5mm12信号地GND输出信号地输出,要求对应管脚的插针比其它管脚长0.5mm13信号CT_PW_EN输出模组通

14、知主控控制组合互感器电源(3.3V电平)推挽输出,高电平开启供电,低电平关闭供电14信号地GND输出信号地输出,要求对应管脚的插针比其它管脚长0.5mm3.4 功率消耗静态功耗应不大于1W,动态功耗应不大于2W。3.5 兼容性要求模组与能源控制器匹配,满足功能、通信和互换等兼容性要求。3.6 模组主要性能指标CPU主频不低于800MHz,内存不低于512MB,数据存储器不低于8GB。3.7 系统及软件要求3.7.1 统一嵌入式操作系统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具体要求如下:a) 与上层应用软件、底层硬件解耦,兼容各类APP和硬件接入;b) 系统占用存储空间不超过于1.5GB;c) 具备进程管理、内存管

15、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功能;d) 支持本地查询模组设备硬件信息,至少包括设备名称、硬件版本信息、内存信息、存储信息;e) 支持本地/远程查询模组设备软件信息,至少包括应用软件版本信息;f) 应能提供统一的系统调用接口;g) 支持日志管理功能,并对日志文件进行统一管理。 日志应至少包括用于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的系统日志、用于记录用户所执行的所有操作记录的操作日志和记录用户登录、注销等活动的安全日志,日志记录不可篡改,支持采用循环记录方式自动定期清理过期日志; 应支持查询日志的详细内容,查看备份的日志时不能影响当前的日志记录; 日志存储时间至少为7天。3.7.2 应用软件应采用应用软件实现模组的基

16、本功能和业务功能,基础模块主要包含数据采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日志模块和特征计算和存储模块,业务模块包含协议模块和算法模块,具体要求如下:a) 协议模块和算法模块符合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b) 与硬件解耦,支持独立开发,支持相同功能模块互换;c) 协议模块和算法模块采用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动态加载到应用程序;d) 协议模块和算法模块接口参考附录B;e) 支持查询应用软件信息,包括应用软件版本等信息;f) 支持应用软件异常日志记录功能,包括应用软件重启、协议模块和算法模块加载异常日志;g) 支持应用软件本地升级和远程升级。升级过程中支持断点续传。3.8 功能要求3.8.1 功能配置表6 功能配置项序

17、号功能项功能说明1通信功能负荷辨识模组应具备与能源控制器(专变)通信的功能,以异动事件及启停事件的方式主动上报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数据信息,支持算法参数及辨识场景参数配置功能。2特征计算功能负荷辨识模组应具备计算分相电压幅值、电流有效值、2-31次整次谐波等特征数据功能。3负荷辨识功能负荷辨识模组应具备目标负荷运行状态变化辨识、运行周期辨识、设备属性辨识、设备名称辨识、分项电量计算能力。4云边协同功能负荷辨识模组应具备云边协同功能,将未知类设备关键特征上传到云侧进行辅助辨识,得到未知类设备的参数,并支持对负荷辨识模组内算法参数进行更新。5软件标识功能负荷辨识模组应具备唯一性软件标识功能,支持在线读

18、取。6模块验证功能负荷辨识模组应具备对算法模块和协议模块进行合法性验证功能。7时钟校时功能负荷辨识模组应具备时钟校时功能,能够接受管理模组的时钟设置。8数据存储功能负荷辨识模组应具备数据存储功能,能够存储三相电压幅值、电流有效值、2-31次整次谐波等特征数据。9日志记录功能负荷辨识模组应具备日志记录功能,能够记录模组软件升级相关信息。10软件升级功能负荷辨识模组应具备接收主站软件升级的功能。3.8.2 通信要求模组与能源控制器的通信,采用DL/T 698.45,模组与能源控制器的上电交互流程见附录C,模组的配置参数见附录D,协议扩展见附录E。3.8.3 特征计算模组根据采样信息进行特征数据计算

19、,应具备电流、功率因数、整次谐波相角及幅值、间谐波幅值等特征数据的计算要求,不少于表7中14类特征数据的计算。表7 特征数据列表序号特征类别特征项1电流类各相电流有效值2电流类各相电流峰值3电流类基波各相电流有效值4功率因数各相功率因数5功率类各相全波瞬时有功功率6功率类各相全波瞬时无功功率7功率类各相基波瞬时有功功率8功率类各相基波瞬时无功功率9电压类全波各相电压有效值10电压类各相电压峰值11电压类基波各相电压有效值12整次谐波类各相电流整次谐波实部(不小于31次)13整次谐波类各相电流整次谐波虚部(不小于31次)14间谐波类0-2000Hz间谐波频率幅值(数据精度0.25Hz)3.8.4

20、 负荷辨识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模组应具备目标负荷运行状态变化辨识、运行周期辨识、设备属性辨识、设备名称辨识、分项电量计算能力,具体包括:a) 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模组应实现对目标类负荷运行状态发生变化(如开机、停机)的感知,输出对应的状态变化时间信息(如开机时间、开机时长、停机时间、停机时长)。在用户内部设备平均运行功率占用户容量20%情况下,主要设备开机及停机事件辨识正确率70%;b) 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模组应实现对状态变化时间点前后的关键特征量计算并上报,包括秒级全波分相有功功率;c) 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模组应实现目标设备属性辨识功能,应辨识的设备属性包括电子类、电热类、电机类、混合类。在用户内部设备

21、平均运行功率占用户总功率20%情况下,设备属性辨识正确率70%;d) 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模组应实现目标设备运行周期辨识功能,在用户内部设备平均运行功率占用户总功率20%情况下,运行周期辨识正确率70%;e) 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模组应实现具体用电设备名称辨识功能,当无法实现用电设备名称辨识时,模组应支持将关键特征量进行上传,在云侧实现二次辨识;f) 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模组应实现具体用电设备分项电量的计算功能;g) 当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模组无法实现用电设备名称或设备编号辨识时(上报的辨识结果为“未置信类”),模组应支持将关键特征量进行上传,在云侧实现二次辨识。在用户内部设备平均运行功率占用户总功率20%情

22、况下,设备名称和编号辨识正确率70%;h) 用电设备类别及代码见附录F;i) 负荷辨识准确度应满足表8的要求,计算及评价方法见附录G,测试方法见附录H。表8 负荷辨识准确度要求辨识能力最低等级要求混叠单一场景辨识能力A总体辨识能力B3.8.5 回路状态巡检回路状态巡检模组可实现TA二次回路阻抗参数采集、TA二次回路状态监测和计量用电流互感器误差在线监测功能。回路状态巡检的识别率要求见表9。表9 回路状态巡检的识别率要求功能要求TA二次回路阻抗参数采集准确度优于5%TA 二次回路正常识别率达到100%TA 二次回路开路识别率达到100%TA 二次端子分流识别率达到100%TA 一次分流识别率达到

23、100%TA 回路串接整流设备识别率达到100%计量用电流互感器误差在线监测识别率达到80%3.8.6 云边协同模组具有云边协同功能,对设备名称或设备编号辨识为“未置信类”进行模组算法云边协同辨识:a) 当模组对目标设备无法正确辨识时,模组应将支持云侧辨识的关键特征量进行上传;b) 云侧基于设备关键特征进行云侧辨识,模组能够根据云侧正确辨识后下发的参数进行算法更新,完成分类属性辨识为“未知类”或型号、编号辨识为“未置信类”设备的正确辨识;c) 非介入式负荷云侧辨识程序应协同模组算法程序配套提供,由招标方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提出相关技术要求。3.8.7 软件标识模组应具有唯一性软件标识,支持在线读取

24、,标识代码见表10。表10 软件标识代码厂商代码软件版本号软件版本日期由4位ASCII码字符组成,代表厂商代码由4位ASCII码字符组成,代表软件版本号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软件版本日期3.8.8 模块验证模组操作系统应支持对算法模块和协议模块安装进行数字签名校验,由授权的专业机构发布并管理。3.8.9 时钟校时时钟校时应满足:模组应接受管理模组的时钟设置,实现时钟同步。3.8.10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应满足:a) 模组应存储3.8.3的内容;b) 存储数据项支持配置;c) 模组在掉电的情况下,模组内已存储数据应至少保存3年。3.8.11 日志记录日志记录应支持记录模组的软件在线升级总次数、

25、升级时间、以及最近10次升级前、升级后版本信息。3.8.12 软件升级模组软件在授权后可升级,升级过程中不能影响能源控制器及模组的正常工作,模组中至少需存储当前程序及待升级程序两个版本,同时必须有对应的日志记录。软件升级可分为升级准备阶段、升级文件下载与确认、执行升级与结果查询三个过程,要求软件要有良好的向下兼容性。升级应满足:a) 能源控制器对模组软件升级应同时支持点对点传输及组播传输;b) 模组应支持通过能源控制器主控单元转发进行软件下载、软件更新的功能,对启动传输命令、文件下载完整性及是否执行升级等进行合法性判断与处理;c) 启动传输命令中应包含待升级文件的版本信息和升级文件校验信息,模

26、组可根据版本信息辨识待升级程序是否与模组厂家、软件、硬件等参数匹配,可根据校验信息进行升级文件的整体校验;d) 执行升级前应进行真实性与完整性检查,防止升级包数据被篡改;e) 程序下载与更新过程中,不应影响能源控制器的正常工作;f) 收到启动升级命令后,如果判断升级包不完整,则异常应答;g) 程序下载完成后,应具有立即启动或定时启动更新流程的功能;h) 程序更新过程中掉电,上电后应能重新启动更新程序;i) 升级过程中应具备断点续传功能;j) 模组应具备升级过程及升级后升级结果查询功能。3.9 可靠性要求模组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低于8.76104 h,模组应该具备自检自恢复机制。3

27、.10 绝缘性能3.10.1绝缘强度模组电源回路对地应耐受500V(低于60V直流电源回路)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3.10.2 冲击电压电源回路、信号输入回路、信号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11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表11 冲击电压峰值试验回路冲击电压峰值(V)试验回路冲击电压峰值(V)直流电源对地500信号输入回路对电源回路4000信号输入对地500信号输出回路对电源回路4000信号输出对地500信号输入回路对输出回路5003.11 电磁兼容性要求模组应承受表12所示的电磁干扰的影响,设备无

28、损坏,并能正常工作。表12 电磁兼容性要求电磁干扰源严酷等级干扰施加值施加端口射频辐射电磁场310V/m整机430V/m整机静电放电48kV外壳和操作部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31.0kV(耦合)通信线44.0kV电源端口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310V电源端口浪涌21.0kV(共模)信号输入/输出端口44.0kV(共模),2.0kV(差模)电源端口3.11.1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在表12所列严酷等级的射频辐射电磁场影响下,模组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3.11.2 静电放电抗扰度在表12所列严酷等级的静电放电干扰下,模组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允许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3.11.3 电快速

29、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在表12所列严酷等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下,模组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允许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3.11.4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在表11所列严酷等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干扰下,模组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3.11.5 浪涌抗扰度在表12所列严酷等级的浪涌干扰下,模组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允许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3.12 安全要求模组功能应符合Q/GDW 13652021的要求。4. 试验要求4.1 结构试验4.1.1 一般检查进行外观和结构检查,模组应满足2.1的要求。4.1.2 外壳着火试验试验应按照GB/T5169.11-2017规定的方法进行,模拟

30、模组使用的材料应与被试模组的材料相同。灼热丝顶部的温度为(65010),灼热丝顶部施加在试验样品上,试验时间为30s。在施加灼热丝期间和其后的30s内,观察样品试验部位以及周围,试验样品应无火焰或不灼热;样品在施加灼热丝期间产生火焰或灼热,应在灼热丝移去后30s内熄灭。4.1.3 盐雾腐蚀试验试验应按照GB/T 2423.17规定进行试验。模组应安装在能源控制器上进行测试。将安装有被试模组的能源控制器以正常垂直方向放入盐雾箱,保持温度为(352),相对湿度大于85%,盐溶液采用高品质氯化纳溶液,浓度为5%1%(质量比),连续喷雾72h后在大气条件下恢复1h2 h。试验结束后检查模组金属部分应无

31、腐蚀和生锈情况,功能和性能应符合本规范要求。4.2 气候影响试验4.2.1 通用要求模组应安装在能源控制器上进行测试。每项气候影响试验后,模组应无损坏,无信息改变并能正常工作。4.2.2 高温试验按GB/T 2423.22008规定的Bb类进行,将被测模组安装在能源控制器上,在非通电状态下放入高温试验箱中央,升温至规定的最高温度,保温6h,然后通电0.5h,功能和性能应满足相关要求。4.2.3 低温试验按GB/T 2423.12008规定的Ab类进行,将被测模组安装在能源控制器上,在非通电状态下放入低温试验箱的中央,降温至规定的最低温度,保温6h,然后通电0.5h,功能和性能应满足相关要求。4

32、.2.4 交变湿热试验按GB/T 2423.32016的规定进行试验,将被测模组安装在能源控制器上。试验箱内保持温度(402)、相对湿度(933),试验周期为2d。试验结束前0.5h,在湿热条件下测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M。试验结束后,在大气条件下恢复1h2h,被测模组的功能和性能应满足相关要求。4.3 功耗测试给模组提供要求的工作电压,模组功耗应满足3.4功率消耗的要求。4.4 兼容性试验4.4.1 热插拔试验能源控制器施加参比电压、参比电流,在模组热插入的情况下,模组应能正常工作;模组热拔出后,模组不应损坏且内部存贮的数据和参数不应受到影响和改变。4.4.2 接口符合性试验模组插入相应的测试能

33、源控制器,测试能源控制器接入测试平台,施加参比电压、参比电流,测试平台以10s的时间间隔对模组进行抄读,共抄读5次,模组应正确应答。4.5 功能测试4.5.1 测试系统模组的测试系统如图5所示,测试系统模拟能源控制器的主控单元和计量单元与被测模组进行交互。被测模组通过USB通道与测试系统进行初始化配置与功能测试。通过SPI通道接受测试系统发送的用电设备负荷波形原始计量数据。图5 测试系统示意图4.5.2 通信测试通信测试按下述步骤进行:a) 连接模组与测试系统,上电;b) 测试系统下发配置计量参数报文,模组应正确响应并依据配置计量参数接收处理负荷原始计量数据;c) 测试系统通过USB串口发送通

34、信报文,模组应正确响应;d) 测试系统通过SPI通道发送数据报文,模组应正确响应;e) 模组指示灯应符合2.3状态指示的要求。4.5.3 负荷辨识测试测试系统向模组发送负荷原始波形数据或二次计算特征数据,模组输出负荷辨识结果应满足3.8.4的要求。4.5.4 回路状态巡检测试模组功能测试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6 回路状态巡检模组功能测试示意图4.5.4.1 TA二次回路阻抗参数采集将模组放置于测试装置上,通过控制回路阻抗模拟单元模拟不同TA的标准等效阻抗,终端应能准确识别不同标准等效阻抗。4.5.4.2 TA二次回路状态监测测试将模组放置于测试装置上,测试主机控制回路状态模拟单元状态,回路状态模

35、拟单元分别模拟TA 二次回路正常、TA 二次回路开路、TA 二次端子分流、TA 一次分流、TA 回路串接整流设备五种状态,回路状态巡检模组应正确识别以上五种状态。4.5.4.3 计量用电流互感器误差在线监测 将模组放置于测试装置上,终端根据测量得到的标准等效阻抗数据,通过算法对等效误差进行计算,应能准确识别互感器标准模拟误差。按照4.5.4.1-4.5.4.3功能测试方法,改变电压回路和电流回路输入状态,测试主机控制回路状态/阻抗模拟单元状态,被测功能模组的识别准确率应满足3.8.5的要求。4.5.5 云边协同测试测试系统向模组发送负荷原始波形数据或二次计算特征数据,模组输出负荷辨识结果应满足

36、3.8.6的要求。4.5.6 软件标识测试测试系统向模组发送软件标识读取指令,模组正确响应并返回确认。4.5.7 模块验证测试测试系统向模组发送软件升级指令,模组正确响应并返回确认。4.5.8 时钟对时测试测试系统向模组发起对时,模组应正确设置时钟,并返回确认。4.5.9 数据存储测试测试系统向模组发送文件召测报文,模组应正确响应并回复对应数据报文。4.5.10 软件升级测试4.5.10.1 测试系统架构模组在软件升级管理系统下与能源控制器(升级管理站)配合进行软件升级试验,系统架构如图7所示。被测模组应支持采用点对点传输与组播传输相结合的方式。图7 软件升级测试系统架构4.5.10.2 软件

37、升级测试启动传输测试应按以下步骤进行:a) 升级管理系统下发与模组匹配的启动传输命令,模组应正确响应并进入可写升级文件状态;b) 系统下发升级文件,模组应能正确接收、存储并返回正确应答;c) 升级管理系统下发启动传输命令,模组应正确响应并进入可写升级文件状态;d) 系统下发错误或未授权的升级文件,模组应正确响应,待文件接收完整后,模组不能升级,并保存错误升级状态信息。4.6 绝缘性能4.6.1 绝缘强度模组电源回路对地应耐受工频有效值500V、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4.6.2 冲击电压模组直流电源对地、信号输入对地、信号输出对地、信号

38、输入回路对输出回路应耐受峰值500V冲击电压,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模组信号输入回路对电源回路、信号输出回路对电源回路应耐受峰值4000V冲击电压,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4.7 电磁兼容性试验4.7.1 一般要求电磁兼容性试验的一般要求包括:a) 通用试验条件适用于4.7中规定的所有试验,另有规定除外;b) 试验前,应在参比条件下测试模组的功能;c) 电磁兼容性试验过程中,模组应安装在能源控制器上,整机应作为台式设备进行试验,能源控制器在正常的工作位置,并盖上摇板和端子盖;d) 所有接地的部分应接地

39、;e) 对任一影响量或干扰试验项目,每项试验仅施加一个外部影响量;除非在有关试验条款中另外说明,所有其它影响应设置为参比条件。4.7.2 验收准则试验结果应依据模组在试验中的功能丧失或性能降低现象进行分类,电磁抗扰性试验结果评价等级如下表13描述。A级:试验时和试验后模组能正常工作,不应有任何损坏、死机、复位现象,数据采集应准确;B级:试验时模组可出现短时通信中断,其它功能和性能都应正常,试验后无需人工干预,可以自行恢复。表13 电磁兼容性试验结果评价等级试验项目试验结果评价试验时试验后静电放电抗扰度A/BA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AA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A/BA浪涌试验A/BA无线电干扰抑制A

40、A4.7.3 静电放电抗扰度功能模组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按GB/T 17626.22018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 严酷等级:4;b) 试验电压:8kV;b) 直接放电。施加部位:在操作人员正常使用时可能触及的外壳和操作部分,包括 485 接口;c) 间接放电。施加部位:功能模组各个侧面;d) 每个敏感试验点放电次数:正负极性各 10 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为 1s;e) 模组的外壳为绝缘材料,直接放电采用空气放电,试验时,模组安装于能源控制器上,并安装好摇板及螺钉。试验时模组可以出现短时通信中断,其它功能和性能应正常,试验后模组应能正常工作,存储数据无改变,功能和性能应符合相关的规定

41、。4.7.4 射频电磁场(电流电路中无电流)试验功能模组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按GB/T 17626.32016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 一般试验等级:1) 频率范围:80MHz1000MHz;2) 严酷等级:3;3) 试验场强:10V/m(非调制);4) 正弦波 1kHz,80幅度调制。b) 抵抗数字无线电话射频辐射的试验等级:1) 频率范围:1.4GHz6GHz;2) 严酷等级:4;3) 试验场强:30V/m(非调制);4) 正弦波 1kHz,80幅度调制。试验时功能模组应工作正常,功能和性能符合相关规定。4.7.5 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按GB/T 17626.42018的规定,并

42、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功能模组在工作状态下,试验电压施加于终端的供电电源端和保护接地端:1) 严酷等级:4;2) 试验电压:4kV;3) 重复频率:2.5kHz、5kHz 或 100kHz;4) 试验时间:1min/次;5) 施加试验电压次数:正负极性各 3 次。在对各回路进行试验时,可以出现短时通信中断,其它功能和性能应正常,试验后功能模组应能正常工作,功能和性能应符合相关的规定。4.7.6 浪涌试验功能模组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按GB/T 17626.52019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 试验等级:电源回路 4 级,交流采样回路 3 级,状态量输入回路 2 级;b) 试验电压:电源电

43、压两端口之间 4kV,电源电压与地之间 4kV,状态量输入与地之间 1kV,RS-485通信接口与地之间 1kV,交流采样各端口与地之间 2kV;c) 波形:1.2/50us;d) 极性:正、负;b) 试验次数:正负极性各 5 次;c) 重复率:每分钟一次。试验时,可以出现短时通信中断,其它功能和性能应正常,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功能和性能应符合相关的规定。4.7.7 无线电干扰抑制试验应按GB 9254-2008,在下列条件下进行:a) 作为 B 级台式设备要求;b) 对电压线路与每个连接器的连接,应使用长度为 1m 的无屏蔽电缆。在工作状态下,试验结果应符合GB 9254-2008规定的

44、要求。4.8 协议一致性检验模组应进行通信规约一致性的检查。与能源控制器的上行通信和计量数据传输接口的通信应符合要求。4.9 检验报告卖方应提供国内权威检测机构依据本规范出具供货产品的全性能检测报告。5.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5.1 技术服务5.1.1卖方应协助产品使用方进行现场试验调试、试运行和验收;若因质量问题导致产品不能正常运行,在产品整个寿命周期实行免费更换同类新产品;负责提供设备接线图以及必要的技术文件及图纸等;负责对用户维护人员、运行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提供培训资料;对软件进行定期更新并提供免费升级。5.1.2接到产品使用方的服务要求后,卖方应在12小时内作出响应,48小时内按要求派人到指定地点提供服务,并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解决方案。5.1.3对于不能及时提供相应服务的,应及时填写不良技术服务记录。5.1.4卖方保证本合同货物中提供的资料正确完整,应至少提供包括原理图、安装图、产品说明书、合格证、出厂报告、装箱单及其他相应技术资料。5.1.5卖方除提供合同所列出的货物之外,还应提供为保护货物的安全、稳定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