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145522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2023年春季期高中二年级期中四校联考质量评价检测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涂黑;作答非选择题,必 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2、5题. 材料一: 在唐以前的古代文学中,以忧患感为基调的作品是很多的。这些作品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所体现的主要是对于自己及亲友的命运而引起的忧患感,如宋玉九辩。第二类则是内 涵更为深广的忧世之作,例如诗经中的载驰正月。这后一种倾向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 学中最优秀的传统之一,其代表人物是屈原。 屈原的作品,无一例外地蒙着一层浓重的忧惑情调。关于离骚诚如司马迁所云,屈原“忧 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关于九章,从首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 发愤以抒情”,到末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忧惠之感与离骚完 全相同。屈赋对读者的强烈感染力主要来自它所蕴涵的忧患感,这种忧患感当然

3、包含着诗人“信 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美人迟暮”的惆怅,但是更重要的则是诗人对于国家、人民的命 运的危机感:“曾不知夏之为丘兮,敦两东门之可芜”,“宁造死而流亡兮,恐祸陕之有再”。 那么,在屈原的时代,楚国是不是已经岌发可危了呢?据史书记载,它当时还是一个“地方 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强国。在屈原生前,楚国虽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几次失利,但并未浙于灭 亡的危险。屈原作品中那种仿佛大难已经迫于眉睫的气氛,与其说是反映了当时是国的实际形势, 倒不如说是反映了诗人心中基于对现实的预感而产生的忧患意识,而这种预感和比患意识正来源 于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强烈的责任感。 屈原曾经被楚怀王委以重任,但是他

4、不久就受到一连串的诬陷、疏远、放逐。在那个拼士四 处奔走、朝秦暮楚的时代,屈原却情愿在“乃猿秋之所居”的流放地行吟泽畔,仍然以“虽九死 其犹未悔”的坚毅精神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时时刻刻把国家、人民的命运放在心上,仍然强烈地 感到自己对于国家、人民的责任:“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典之败绩!”芒至当他要想以身殉国 时,仍念念不忘国家的政治,并以古代的贤臣作为自己的榜样:“既英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 2023年春季期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2023 年春季期高中二年级期中四校联考质量评价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屈原的忧患感是其所有作品的主基调

5、”夸大程度,材料一只说“屈原的作品,无一例 外地蒙着一层浓重的忧患情调”。 故选 B。 2.B 【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B.“屈原上下求索着自我拯救之路,这是离骚后半部分的主旨”错,根据材料二“诗 人紧承前半之骚之忧而写离,写为离开忧愁、解脱痛苦上下求索的不懈 奋斗,写为实现美政理想而求帝求女的幻想经历”,可知屈原求索“离忧”之路、 实现“美政”之路,并非“自我拯救之路”。 故选 B。 3.A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认为屈原对国家、人民的命运充满忧患感和责任感。BCD都提到屈原对国家的责任 感。A只是评价屈原的文才,

6、与材料一观点最不相符。 故选 A。 4.第一问:该段属于离骚的前半部分。(1分) 第二问:内容:该段写屈原品行高洁,坚守正道,尽忠尽职,而遭到群臣排挤、君主疏 离的情况;(1 分)情感:抒发了他的失望、忧伤、孤独、愤懑的情绪,以及他刚正不阿、 保持清白节操的坚定意志。(2分)(内容上写到“被罢黜的原因及其高洁的品性”亦可得 1 分;情感上能写出相近意思,表达正确亦可得分)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及课文内容的能力。 课文第 3段围绕诗人被黜的原因写其高洁的品行(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走投无路的处境(謇朝谇而夕替/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吾独

7、穷困乎此时也)以及失望、忧伤、孤独、愤懑的情绪(怨灵修之浩荡兮/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 穷困乎此时也),同时也表达了他刚正不阿、保持清白节操的坚定意志(宁溘死以流亡兮,余 不忍为此态也/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该段属于离骚的前半部分。 5不冲突。(1分)材料一的忧患感是指屈原觉察到当时政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隐 患而产生的忧虑,其责任感是指屈原时时关心国家、人民,认为自己对国家、人民具有不可推 卸的责任。(2 分)材料二中的“忧患”是指屈原面临仕途失意而产生的忧愁,“离去现实 忧患”是指摆脱这种忧愁。(2分)两个材料的“忧患”所指不同,“离

8、去现实忧患”在离 骚正文中一直无法实现,正是由于他强烈的责任感,“乱曰”部分所提出的终结解脱也 是作为忠贞贤臣的无奈之举,也是其责任感的体现。(1分)(能写出两则材料中“忧患”分 别指的是什么,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得 4分)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的观点的能力。 依据“在屈原生前,楚国虽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几次失利,但并未濒于灭亡的危险。屈原 作品中那种仿佛大难已经迫于眉睫的气氛,与其说是反映了当时楚国的实际形势,倒不如说是 反映了诗人心中基于对现实的预感而产生的忧患意识,而这种预感和忧患意识正来源于诗人对 于国家和人民的强烈的责任感”“虽然屈原的忧世预言与历史的实际进程相符合的程度

9、不一 致,但是,他怀着对国家、人民的命运的巨大关切,具有对于现实生活的深邃的洞察力,因而 能够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当时政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隐患。这种对于历史演变的深刻预感和忧 患感是难以为常人所理解的,所以屈原的忠谏始终不被楚王采纳”可知,材料一的忧患感是指 屈原觉察到当时政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隐患而产生的忧虑,其责任感是指屈原时时关心国 家、人民,认为自己对国家、人民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依据“政治斗争的严重挫败,现实与理想的悬殊背离,给屈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深巨的 忧愤。他抑止不住满腔的愤懑,反复诉说着自己无比失望、孤独、幽怨、狐疑的情绪,重重的 忧郁、怨望、苦闷、彷徨,重重地压在心头”“前

10、半部分的基本内容和感情基调,就是一个 骚字,就是司马迁所说的忧愁幽思”可知,材料二中的“忧患”是指屈原面临仕途失 意而产生的忧愁。 虽然两个材料的“忧患”所指不同,但结合“诗人紧承前半之骚之忧而写 离,写为离开忧愁、解脱痛苦上下求索的不懈奋斗,写为实现美政理想而 求帝求女的幻想经历”“诗人不顾女婆的劝说,否定明哲保身的逃避,而满怀虔 诚的期冀,踏上上下求索的征程”可知,“离去现实忧患”在离骚正文中一直无法实现, 正是由于他强烈的责任感。而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乱曰”部分所提出的终结解脱 也是作为忠贞贤臣的无奈之举,也是其责任感的体现。 所以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冲突的。 6.D(“象征丽菊与命

11、运抗争的最终胜利”错。) 7.B(没有对比) 8.“小菜一碟”是小饭馆的名字,经营的是家常便饭(1分);“小菜一碟”喻指轻 而易举对付的小事情,大伟夫妇经营饭店游刃有余(1分);作者希望普通人面对困难时也 能像大伟夫妇那样乐观、肯吃苦、讲诚信,从而轻松走出困境(2分)。(评分建议:本意 1 分,喻意 1分,目的 2分。) 9.展现小人物的善美情怀:大伟夫妇自立自强、相互扶持、诚信经营、积极还账(答出 任一点得 1分,意思对即可);木耳商热忱帮助困境中的大伟夫妇,体现他淳朴、友善(1 分);同行在大伟夫妇危难时没有趁火打劫(1分)。叙事能力强:小说运用悬念的手法, 以等待木耳商巧设悬念,使情节跌

12、宕起伏。(手法 1分,分析 2分) 评分建议:第点从大伟夫妇、木耳商、同行三个角度答题,每个角度 1分,共 3分。第 点答“运用插叙的手法,在叙事中插叙两人的奋斗历程及事业失败缘由,使叙事富于变化” 或“情节安排详略得当,略写大伟夫妇打工的过程和丽菊秦皇岛被骗的情节,详写与木耳商见 面的经过”或“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大伟夫妇为在城里安家而拼搏的过程是快节奏叙事,木耳 商在店里喝水、抽烟、续水、交谈的情节是慢节奏叙事”或“运用对比手法,如闺蜜诈骗和大 伟夫妇诚信作对比等”亦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A(正确标点:大理寺少卿戈谦言事过激,吕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颇厌之。杨士奇以主 圣臣直,从容

13、为上言之,且曰:“谦虽昧于大体,盖亦感恩图报耳。”) 11.B(“谦词”错误,应为敬词,根据原文可以推知。原文是大臣对皇帝说的话,其中出 现皇帝的行为时不可能用谦词,只会用敬词) 12.A(“采纳杨士奇等人建议”错误。根据原文,“命礼部、鸿胪寺不作乐”是仁宗自行 决定的,杨士奇等人只是对此表达了赞同支持) 13.(1)你一向清廉正直,一定要替我彻底查办这件事,不要怀有疑虑害怕的想法。 “素”,副词,一向、向来; “其”,表示命令语气,一定; “穷”,彻底。 (以上各词各 1分,句意 1分。意思答对即可) (2)安抚百姓宁可过多一些,作为天下之君,怎么可以跟百姓斤斤计较呢! “恤”,动词,安抚、

14、体恤; “宁”,名词,宁可、宁愿; “锱铢”,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本句意为斤斤计较。 (以上各词各 1分,句意 1分。意思答对即可) 14.文中明朝皇帝的庙号为“仁宗”,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他“仁”的具体表现。 下诏罢除山场、园林等处监管,让百姓自由采伐; 听闻地方百姓困境后,采取紧急措施免税安抚; 告诫边将珍惜民力,不要贪功; 痛恨贪官污吏,派人查办扰民的官员; 命令戈谦彻查在四川采集木材骚扰百姓的事件; 虚心采纳大臣意见,并告诫他们若自己有行为不当之处可直言相谏,不必害怕自己不 接受。 (3 分,每点 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明仁宗洪熙元年春正月初

15、一,皇帝驾临奉天殿,接受群臣朝拜,下令礼部和鸿胪寺不要配 备礼乐。在这之前,礼部尚书吕震向皇帝请命,认为皇帝应该按照朝廷的礼仪,配备礼乐接受 朝贺,皇帝不答应。吕震坚持请命,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黄淮、金幼孜都说皇帝说的对。吕 震说:“四方各国的使者,远道而来朝拜新国君,都希望能见到天子的容颜,圣上确实对先皇 极为孝诚,但也应该尽量顺从下情。”皇帝看着杨士奇等人说:“礼仪过度了吧。”杨士奇等 人回答说:“确实像圣上所言,如果一定要顺从众人的心愿,也不一定非要配备礼乐。”皇帝 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第二天,皇帝召见杨士奇等人并告诫说:“为君要把接受直言作为明智, 为臣要把敢于直言作为忠诚。从今以后,如

16、果我的行为有不当之处,你们尽管直言相告,不要 担心我会不接受。”分别赏赐他们钞文币。仁宗向全国颁布诏书,取消山场、园林、湖池、坑 冶的管制,听凭百姓开采获利,完全按照洪武年间的先例办理。大理寺少卿戈谦陈述事务言辞 过激,吕震等人纷纷上奏,认为他沽名钓誉。皇帝非常厌恶他。杨士奇把君主圣明大臣才敢直 言的道理耐心地讲给皇上听,并且说:“戈谦虽然在大的道理上比较糊涂,但他这样做也只是 感恩图报罢了。”于是皇上仍像当初那样对待戈谦,并要求百官不要把戈谦作为警戒。不久皇 帝召见戈谦,任命他为副都御史。当时有在四川采集木材骚扰百姓的太监,皇帝召见戈谦并告 诫说:“你一向清廉正直,一定要替我彻底查办这件事,

17、不要有疑虑害怕的想法。”夏四月, 有人从南京来,说徐淮、山东的百姓很多没有饭吃,但有关方面仍急着催交赋税。皇帝让杨士 奇草拟免除赋税、赈济饥民的诏书,杨士奇说:“这件事不能不让户部和工部知道。”皇帝 说:“稍后再说吧,拯救百姓如同拯救落水的人,不能有片刻的耽搁。有关官员担心国家开支 不够用,一定会犹豫不决。”于是让太监提供纸笔,杨士奇在西角门草拟诏书。皇帝看过后, 当即派遣使者带着诏书出发。这时皇帝对杨士奇说:“你现在可以告诉户部、工部的官员,我 把有关的赋税全免掉了。”有皇帝侍从说免除赋税应该有所区分,以免滥施恩德。皇帝说: “安抚百姓宁可过多一些,作为天下之君,怎么可以跟百姓斤斤计较呢!”

18、当时有身边侍臣进 言,认为现在堪称太平盛世,杨士奇进谏说:“现在还有流亡的人未能回归家园,有遭受灾害 的地方尚未恢复,远近各地仍然有生活艰难的百姓,应该再休养生息若干年,或许才能使得人 人安居乐业。”皇帝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又告诫蹇义等人说:“从前我赐给你们绳愆纠 谬的银章,只有杨士奇进献了五封奏章,其他人都没做什么,难道朝政真的没有任何缺漏, 百姓真的全都安居乐业了吗?”众臣叩头谢罪。每当守边将领向皇上辞行时,仁宗总是告诫他 们说:“百姓们很疲乏了,你们不要贪功。如果有敌人来边塞骚扰,把他们赶走就可以了。” 仁宗施法崇尚宽厚,但对于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经常告诫法司官员说:“国家体恤百姓,一定

19、 从铲除贪官污吏开始。”仁宗在位只有十个月,但各项政务都兴办起来了。 1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虚写歌声的美妙,实写歌女之美”错误,歌女演唱时能听到“清歌”,却“不见如花 面”,是虚实相生,“虚”指如花面,歌女的美貌;“实”指隔帘听到的“清歌”。 故选 B。 16凤栖梧主要运用典故来表现歌声之美。“梁尘”“梧桐”“孤凤”“玉山未 倒”等都属于用典,词人化用典故,不仅能引发读者的想象,而且使描写的歌声具有画面感。 (3分)【只答出用典手法 1分,点出用典手法又能结合诗句分析 3分】 李凭箜篌引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诗人用“昆 山玉碎

20、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等比喻句来描写琴声,以声写声,构思独特,具有形神兼 备之妙。(3分)(只答出比喻 1分,点出比喻又能结合诗句分析 3分;夸张、联想(想象) 通感,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凤栖梧写歌声之美,词人使用了大量的典故。“牙板数敲珠一串”一句,化用礼 记乐记描写歌声的:“累累乎端如贯珠。”“珠一串”形象化了歌女圆润流转、有板 有眼,再妙手拈来“牙板数敲”的打击乐器伴奏,较原典增加了节拍感和音响效果。“梁尘暗 落琉璃盏”一句,化用刘向别录“鲁人虞公发声清,晨歌动梁尘”,词人以“梁尘暗落” 渲染歌声的清脆和穿透力,再别出心裁增加了一

21、只晶莹剔透的“玻璃盏”,以这器皿来承接落 下来的梁尘,化虚为实,使虚拟的带有夸张意味的意象更具实感。“桐树花深孤凤怨。”一 句,虽没有直接运用前人写音乐的诗文,但“梧桐”、“凤凰”是古代诗文中习见的意象,而 且古代又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传说,柳永借助这些绘制了一个画面,极易引发读者对歌声的诸 多联想。“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一句,化用列子汤问秦青歌声“响遏行云”的典 故,词人加一渐字,就写出了歌声由细到壮、由弱到强不断增大的力度。最后“玉山未倒肠先 断”句“玉山未倒”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指人还没有喝醉。词人被那凄婉的歌声 感动得“肠先断”,以致于不忍卒听了。 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

22、泣露香兰笑”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 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 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正面写乐声,表现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17.(1)于是从散约败 争割地而赂秦 (2)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18翻天覆地 海纳百川 浓墨重彩(评分建议:每个词 1分。有其他符合语境的答 案也可酌情给分) 19该剧多维聚焦,全线出击,将蓬勃宏大的时代发展图景转换为真实生动、鲜活可感的 现实生活故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

23、时代。(评分建议:每改对一处得 1分, 全部正确得 4分) 20四个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体现了我们这十年创作题材之广、范围之大的特 点。凸显了该剧宏大的创作格局、多彩的时代图景和以点代面的艺术构思。(4分,意思答对 即可) 2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的“那”,代词,指代前文所说的物体。文中指代“形如小坛子模样”的东西,腊梅 的果实。 A.连词,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B.代词,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C.代词,指代前文所说的情况; D.代词,指代前文所说的物体,指代抽湿机。 故选 D。 22(1)秋叶几乎全部凋落 (2)而是为了吸引

24、传粉的昆虫 (3)腊梅为昆虫提供花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说“开花初期,枝头还有少量黄叶留存”,后文又说“只剩金灿灿的满树繁 花”,说明此时叶子几乎落光了,故此处可填“秋叶几乎全部凋落”。 第二处,前文说“腊梅令人陶醉的香气本意并不是为了吸引人类”,说明此处应填“而是 为了”,结合后文的“昆虫活动的减少”“飘散在空气中的花蜜气味,对于寒冬食物匮乏 型的昆虫来说,极具诱惑力”,说明腊梅散发香气是为了吸引传粉的昆虫,故此处可填“而是 为了吸引传粉的昆虫”。 第三处,结合后文的“而这些昆虫也帮助了腊梅传宗接代”,此处说的是“昆虫”和“腊 梅”之间的关系,再结合

25、前文的“飘散在空气中的花蜜气味,对于寒冬食物匮乏型的昆虫来 说,极具诱惑力”可知,腊梅为昆虫提供了花蜜,故此处可填“腊梅为昆虫提供花蜜”。 23.【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 材料第一段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 甘于泰献、不怕牺牲等光荣革命传统。第二段指出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如何对待革命传 统是值得广大青年深入思考的问题。材料引导当代青年思考如何对待革命传统的问题,学习历 史,不忘走过的路,传承革命传统,启负时代重任,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而不懈奋生。 参考立意:传承革命传统,肩负时代重任;以史为鉴,传承革命传统;传承革命传 统,不懈奋斗

26、;等等。 (二)写作任务和要求 1.立意 写作必须紧扣材料,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立意不准确的,不能评为一类文和二类文。 2.结合材料 材料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由材料引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明确文体 文体不限,自定文体,但要有文体意识,选择使用什么文体,就要符合相应的文体规范。 (三)题意评分解说 题意 评分等级 文章特征 A.紧扣材料,体现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立意准确。B.写作重 符合 一类文 点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充实,感悟深刻,表达精彩,亮 题意 50-60分 点突出。C.文体特征鲜明。 A.紧扣材料,体现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立意准确。B.写作重 点

27、较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较充实,感悟较深刻,表达 二类文 流畅,有一些亮点。C.文体特征鲜明。 48-53分 A.能扣住材料,体现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思考,立意符合材 三类文 料。B.写作重点不够突出,感悟不够深刻,内容和结构较完整,语 42-47分 言平淡,逻辑性一般。C.文体特征较鲜明。 基本 A.没有扣住材料写作,有自己的一此感悟,但立意不够准确。 符 四类文 B.写作重点不突出,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言不流畅,逻辑混 合题 36-41分 乱。C.文休特征不鲜明。 意 A.部分偏离题意的,酌情给分(21-35分)。B完全离题的的情给 五类文 偏离 分(0-20分)。完全脱离材料内

28、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没有文 35分及以 题意 体意识,仅选取材料,写作任务或写作要求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 下 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 (四)补充说明 1.错别字等扣分 缺标题扣 2分;每 1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2.字数等扣分 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50个字扣 1分)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200字以下的文意,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分或 2分,不评 0分。 只写标题的,给 2分,不评 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 内容可以打 0分。 完全空白的,评 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