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届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 2023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裴枢,字纪圣,御史大夫裴寅子,咸通十二年登进士第。宰相杜审权出镇河中,辟为从事,得秘书省校书郎,再迁蓝田尉,直弘文馆。大学士王铎深知之,铎罢相失职,枢亦久之不调。从僖宗幸蜀,中丞李焕奏为殿中侍御史,迁起居郎。中和初,王铎复见用,以旧恩徙为郑滑掌书记、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入朝历兵、吏二员外郎。龙纪初,擢拜给事中,改京兆尹。宰相孔纬尤深奖遇。大顺中,纬以用兵无功贬官,枢坐累为
2、右庶子,寻出为歙州刺史。乾宁初,入为右散骑常侍,从昭宗幸华州,为汴州宣谕使。初,枢自歙州罢郡归朝,路经大梁,时朱全忠兵威已振,枢以兄事之,全忠由是重之。及枢传诏,全忠皆禀朝旨,献奉相继,昭宗甚悦,迁兵部侍郎。时崔胤专政,亦倚全忠,二人因是相结,改枢吏部侍郎。未几,换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其年冬,昭宗幸华州,崔胤贬官,枢亦为工部尚书。天子自岐下还宫,以枢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出为广南节度使。制出朱金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崔胤诛,以全忠素厚,相位如故。从昭宗迁洛阳,驻跸陕州,进右仆射、弘文馆大学士、太清宫使,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哀帝初嗣位,柳璨用事
3、,全忠尝奏用牙将张廷范为太常卿,诸相议,枢曰:“廷范勋臣,幸有方镇节钺之命,何藉乐卿?恐非元帅梁王之旨。”乃持之不下。俄而全忠闻枢言,谓宾佐曰:“吾常以裴十四器识真纯,不入浮薄之伍,观此议论,本态露矣。”切齿含怒。柳璨闻全忠言,寻希旨罢枢相位,和陵附享,拜尚书左仆射。五月,责授朝散大夫、登州刺史,寻再贬泷州司户。六月十一日,行及滑州,全忠遣人杀之于白马驿,投尸于河,时年六十五。初,全忠佐吏李振曰:“此等自谓清流,宜投诸诃,永为浊流。”全忠笑而许之。 史臣曰:枢因盗而振,盗憎而亡,宜哉!君子守道远刑,盖虑此也。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三列传第六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4、项是(3分) A.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 B.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 C.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 D.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幸蜀”指到蜀地,“幸”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而君幸于赵王”中的“幸”意思不同。 B.“见用”指被任用,“见”与孔雀东南飞中“
5、君既若见录”中的“见”意思相同。 C.“兄事”指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此与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的“兄事”意思相同。 D.“投诸”指投之于,此与愚公移山中“投诸渤海之尾”句中的“投诸”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枢中进士后得到权贵人物杜审权、王铎、李焕、孔纬等的赏识,升官一直很顺利,很快做到了给事中、京兆尹等职。 B.裴枢结识朱全忠以后受到赏识,先后担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及工部尚书等高级官职。 C.崔胤在朝廷专政,依靠朱全忠,而这时裴枢与朱全忠交好,故裴枢同崔胤二人相交很好,崔胤被贬后,裴枢依然身居高位。 D.裴枢虽因朱全忠而身
6、居高位,却又终因朱全忠而遭遇杀身之祸,可见依附朱全忠这样的“盗”并非全身远祸的良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顺中,纬以用兵无功贬官,枢坐累为右庶子,寻出为歙州刺史。(5分) (2)吾常以裴十四器识真纯,不入浮薄之伍,观此议论,本态露矣。(5分) 10.(3分)C 11.(3分)B【解析】见录表示“对我如何”,“见”相当于“我” 12.(3分)A【解析】得赏识是真的,升官并不顺利,受王铎、孔纬影响不能升职或贬官都有过。 13.(1)(5分)大顺年间,孔纬因为用兵无功被贬官,裴枢受牵累获罪任右庶子,不久出任歙州刺史。( “以”“坐累”“为”“寻”各1分,句意1
7、分) (2)(5分)我曾经认为裴十四度量见识纯正,不是浮华轻薄之辈,看他的这些议论,本性暴露无遗了( “以”“器识”“浮薄”“本态”各1分,句意1分) 附:参考译文: 裴枢,字纪圣,御史大夫裴寅的儿子。咸通十二年考中进士科,宰相杜审权外调镇守河中,征用为从事,任秘书省校书郎,二次升任蓝田尉。任弘文馆直学士。深为大学士王铎所赏识,王铎被免去宰相之职,裴枢也长期得不到调任。随从唐僖宗前往蜀中,中丞李焕上奏任他为殿中侍御史,改任起居郎。中和初年,王铎重新被任用,因为过去的恩情升任他为郑滑掌书记、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召入朝历任兵、吏二部员外郎。 龙纪初年,升任给事中,改任京兆尹。宰相孔纬尤其器重他。
8、大顺年间,孔纬因为用兵无功被贬官,裴枢受牵累获罪任右庶子,不久出任歙州刺史。乾宁初年,召入任右散骑常侍,侍从昭宗前往华州,任汴州宣谕使。当初,裴枢被免去刺史从歙州回朝,路过大梁,当时朱全忠的兵势已壮大,裴枢以兄长的礼节事奉朱全忠,朱全忠因此器重他。等到裴枢传达诏命,朱全忠都听从朝廷的旨意,贡献不断,昭宗非常高兴,于是升任裴枢为兵部侍郎。当时崔胤当政,也倚靠朱全忠,二人因此相交结,改任裴枢为吏部侍郎。不久,改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这年冬天,昭宗前往华州,崔胤被贬官,裴枢也任工部尚书。天子从岐下回宫,任命裴枢为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出朝任广南节度使。制书颁下后朱全忠保举他,说裴枢有经国济世之才,不
9、应该抛弃到岭南,不久重新拜任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多次升任兼吏部尚书,判度支。崔胤被杀,因为朱全忠与裴枢交情深厚,仍然像以前一样当宰相。随从昭宗迁往洛阳,途中住在陕州,升任右仆射、弘文馆大学士、太清宫使,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哀帝初即位,柳璨当政,朱全忠曾经上奏任用牙将张廷范为太常卿,诸位宰相商议,裴枢说:“张廷范是功臣,最好任用为方镇节度使,哪里用得着任太常卿?恐怕不是元帅梁王的旨意。”于是争执不下。不久朱全忠听说了裴枢的话,对僚属说:“我曾经认为裴十四度量见识纯正,不是浮华轻薄之辈,看他的这些议论,本性暴露无遗了。”对裴枢愤怒得咬牙切齿。柳璨听说了朱全忠的话,不久迎奉他的旨意免去裴枢的宰相职位
10、,和陵陪祭,拜任尚书左仆射。五月,受罚贬任朝散大夫、登州刺史,不久二次贬任泷州司户。六月十一日,行至滑州,朱全忠派人在白马驿杀了他,把尸体投入黄河,时年六十五岁。当初,朱全忠手下官吏李振说:“这些自称自己是清流的人,都应该投他们到黄河中,永为浊流。”朱全忠笑着答应了。 史臣曰:裴枢因盗贼而得高位,又因受贼的憎恨而死,罪有应得!君子遵守道义远避刑罚,就是担忧这样的事情。 2023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良祐,字天与,婺州金华人。年十九,预乡荐,间岁入太学。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调兴国军司户,未上
11、,有荐于朝者,召除太学录、枢密院编修官。中丞汪澈荐除监察御史,累迁军器监兼邓王府直讲。隆兴元年,出为福建路转运副使。丁父忧,服阕,乾道三年,除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迁起居郎。寻除左司谏。 首言会子之弊,愿捐内帑以纾细民之急。上曰:“朕积财何用,能散可也。”慨然发银数万两收换会子,收铜版勿造,军民翕然。未几,户部得请,改造五百万。又奏:“陛下号令在前,不能持半岁久,以此令民,谁能信之?”既而又欲造会子二千万,屡争之不得。 上锐意图治以唐太宗自比良祐言太宗政要愿赐省览择善而从知非而戒使臣为良臣忽为忠臣上曰卿亦当以魏征自勉。 时左相丁外艰,诏起复,良祐言:“起复非正礼,今无疆场之事,宜使之终丧。”遂
12、寝。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同知贡举,除给事中,兼直学士院,迁吏部侍郎。寻除尚书。 时议遣泛使请地,良祐奏:“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将帅庸鄙,类乏远谋,对君父则言效死,临战阵则各求生。有如符离之役,不战自溃,孰可仗者?此臣所以未敢保其万全。且今之求地,欲得河南,曩岁尝归版图,不旋踵而又失,如其不许,徒费往来,若其许我,必邀重币。经理未定,根本内虚,又将随而取之矣。向之四郡得之亦勤,尚不能有,今又无故而求侵地,陛下度可以虚声下之乎?况止求陵寝,地在其中,曩亦议此,观其答书,几于相戏。凡此二端,皆是求衅。内视不足,何暇事外?迩者未怀,岂能绥远
13、?” 奏入,忤旨,贬瑞州居住,寻移信州。九年,许令自便。淳熙四年,起知徽州,寻除敷文阁待制、知建宁府,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四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锐意图治以唐太宗自比良祐言太宗政要愿赐省览择善而从知非而戒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卿亦当以魏征自勉 B.上锐意图治以唐太宗自比良祐言太宗政要愿赐省览择善而从知非而戒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卿亦当以魏征自勉 C.上锐意图治以唐太宗自比良祐言太宗政要愿赐省览择善而从知非而戒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卿亦当以魏征自勉 D.上锐意图治以唐太宗自比良祐言太宗政要愿赐省览择善而从知非而戒使臣为良臣勿为忠
14、臣上曰卿亦当以魏征自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寻除”意思是“不久任命为”,“除”与陈情表“除臣洗马”的“除”字含义相同。 B.“发银”意思是“散发银两”,“发”与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发”含义相同。 C.“启衅”意思是“引发嫌隙、挑起争端”,“启”与孔雀东南飞“堂上启阿母”的“启”字含义不同。 D.“庸鄙”意思是“平庸鄙俗”,“鄙”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的“鄙”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良祐十九岁时,预先由州县荐举应试进士,一年后进入太学。后来考中进士。调任兴国军
15、司户,还未上任,有人又向朝廷荐举他。 B.陈良祐首先谈论会子的弊端,希望捐国库里的钱财来缓解普通百姓的急难。皇上赞同,此命令得以持久执行,军民一致称颂。 C.朝廷商议派使节要求割地,陈良祐认为派遣使节要求割地是引发嫌隙、挑起争端的原因,如果因此导致敌人的骑兵侵犯边境,会带来更多的祸患。 D.反对派遣使节的奏章呈入,陈良祐因违逆旨意,被贬谪到瑞州居住,不久移居信州。后来朝廷允许他自由行动之后又起用他担任徽州知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左相丁外艰,诏起复,良祐言:“起复非正礼,今无疆场之事,宜使之终丧。”遂寝。(5分) (2)凡此二端,皆是求衅。内视不足,何暇
16、事外?迩者未怀,岂能绥远?(5分) 10.D (原文:上锐意图治,以唐太宗自比,良祐言:“太宗政要愿赐省览,择善而从,知非而戒,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卿亦当以魏征自勉。”) 11.B (A.“寻除”的“除”是“授官、任命为”之意,“除臣洗马”的“除”也是“授官、任命为”之意,二者含义相同。说法正确。B.“发银”的“发”是“散发”之意,而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发”是“打开粮仓,赈济百姓”之意,二者含义不同。说法不正确。C.“启衅”的“启”是“招致、引发”之意,而孔雀东南飞“堂上启阿母”的“启”是“禀告”之意,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D.“庸鄙”的“鄙”是“鄙俗”的意思,烛
17、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的“鄙”字是“以.为鄙”“把.当作边邑”之意,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 12.B (“此命令得以持久执行”错。原文“陛下号令在前,不能持半岁久”的意思是“陛下号令在前,不能坚持半年”。) 13.(1)当时左相遭逢父亲的丧事,守丧期未满朝廷下诏应召任职,陈良祐说:“守丧期未满朝廷应召任职不是正常(正规)的礼法,如今边境上没有战事,应该让左相服满三年之丧。”于是事情停止。(“丁外艰”“起复”“寝”各1分,大意2分。) (2)凡是这两种主意,都是故意制造事端,引起冲突。国内都没有治理好,哪里还有空闲到国外去生事?近的地方还未安抚好,怎么能安定远方? (“二端”“何暇”“绥远
18、”各1分,大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良祐,字天与,婺州金华人。十九岁时,预先由州县荐举应试进士,一年后进入太学。绍兴二十四年,考中进士。调任兴国军司户,还未上任,有人向朝廷荐举他,(朝廷)征召任命为太学录、枢密院编修官。中丞汪澈荐举,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多次升迁后担任军器监兼邓王府直讲。隆兴元年,出京担任福建路转运副使。遭逢父亲的丧事,服丧期满,乾道三年,被任命为起居舍人代理中书舍人,升任起居郎。不久被任命为左司谏。 (陈良祐)首先谈论会子的弊端,希望捐国库里的钱财来缓解普通百姓的急难。皇上说:我聚集财富有什么用,能够分散给百姓是可以的。慷慨地散发银子几万两兑换会子,没收制造会子的铜版
19、不再制造会子,军民一致称颂。不久,户部所请获准,又制造会子五百万。(陈良祐)又上奏说:陛下号令在前,不能坚持半年,用此这种办法来号令百姓,谁能相信您的号令? 不久朝廷又想制造会子二千万,(陈良祐)多次争论这件事但没成功。 皇上意志坚决地想把国家治理好,把自己比作唐太宗,陈良祐说:希望陛下把唐太宗的政要赏赐给大臣们观览,选择做得好的地方学习,省悟以往的错误引以为戒,使大臣成为良臣,而不是成为忠臣。皇上说:您也应当用魏征来勉励自己。 当时左相遭逢父亲的丧事,守丧期未满朝廷下诏应召任职,陈良祐说:守丧期未满朝廷应召任职不是正常(正规)的礼法,如今边境上没有战事,应该让左相服满三年之丧。于是事情停止。
20、(后来陈良祐)升迁为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和同知贡举,被任命为给事中,兼任直学士院,升任吏部侍郎。不久被任命为尚书。 当时朝廷商议派使节要求割地,陈良祐上奏说:如今派遣使节(要求割地)是引发嫌隙、挑起争端的原因,万一敌人的骑兵侵犯边境,那么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困于缴纳赋税,州郡疲于征调征发,战争、灾祸连续不断,没有停息的日子。将帅平庸鄙俗,大都缺乏深远的谋略,对天子就说舍命报效,到了战场阵地上缺各自谋求活路。如同符离之战,不战自溃,谁可以依靠?这就是我不敢保证万无一失的原因。况且如今要求割地,想得到河南,往年河南曾经归国家的疆域,时间极短又失去,如果敌国不答应,白白地耗费往返,如果敌国答应我们(割
21、地的要求),一定会谋求厚赠(重金)。经营治理还没安定,(敌国)又将紧跟着随而夺取它。过去也多次得到四郡,尚且不能长久拥有,如今又没有任何理由地谋求被侵夺的土地,陛下估计可以凭借虚假的声势拿下它吗?况且只是谋求要回陵寝,土地在其中,从前也商议过此事,看看他们回答的书信,几乎(近于)戏弄(嘲弄)我们。凡是这两种主意,都是故意制造事端,引起冲突。国内都没有治理好,哪里还有空闲到国外去生事?近的地方还未安抚好,怎么能安定远方? 奏章呈入,(陈良祐)违逆旨意,被贬谪到瑞州居住,不久移居信州。乾道九年,朝廷允许他自由行动。淳熙四年,起用担任徽州知州,不久被任命为敷文阁待制、建宁府知府,去世。 2023届四
22、川省绵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之善军者,以刑使人,以赏使人,以怒使人。而其中必有以义附者焉。不以战,不以掠,而以备急难。韩【注】之战,秦之斗士倍于晋,而出穆公于淖者,赦食马者也。 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孤寡。治众者法欲繁,繁则士难以动;治寡者法欲简,简则士易以察。不然,则士不任战矣。惟众而繁,虽劳不害为强。 以众入险阻,必分军而疏行。夫险阻必有伏,伏必有约。军分则伏不知所击,而其约携矣。险阻惧蹙,疏行以纾士气。 兵莫危于攻,莫难于守,客主之势然也。故地有二不可守;兵少不足以实城,城小不足以容兵。夫惟
23、贤将能以寡为众,以小为大。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虽告之曰此无人,彼不信也。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时令老弱登埤示怯,乘懈突击,其众可走矣,何患城小? 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故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背城而战,阵欲方,欲踞,欲密,欲缓。夫方而踞,密而缓,则士心固,固而不慑。背城而战,欲其不慑。面城而战,阵欲直,欲锐,欲疏,欲速。夫直而锐,疏而速,则士心危,危则致死。面城而战,欲其致死。 平居与人言,一语不循故,犹在愕而
24、忌。敌以形形我,恬而不怪,亦已固矣。是故,智者视敌有无故之形,必谨察之,勿动。疑形二:可疑于心,则疑而为之谋,心固得其实也;可疑于目,勿疑,彼敌疑我也。是故,心疑以谋应,目疑以静应。彼诚欲有所为邪,不使吾得之目矣。 (摘编自苏洵权书) 【注】韩,韩原,地名,在今山西省河津、万泉两县交界处。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B. 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
25、/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C. 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D. 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治寡者法欲简”中“简”与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含义不同。 B. “不然,则士不任战矣”中“然”与逍遥游“虽然,犹有未树也”的“然”含义相同。 C. “当敌之冲”的“当”与苏武传“匈奴使来,汉
26、亦留之以相当”的“当”含义相同。 D. “亦已固矣”中的“固”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固止之”中的“固”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善于治军的人,会使用多种方法让士兵效命,但其中都有符合道义的内容;他们还认为军队不是用来发动战争和进行掠夺的工具。 B. 率领人数众多的军队进入艰险环境,要分散兵力并缓慢行进,分散兵力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缓慢前行的目的则是扰乱敌军计划。 C. 在背靠城墙进行防御作战时,要让士兵认为阵形牢不可破,以此坚定信心;在进攻时,要使士兵觉得有危险,这样他们更会拼死作战。 D. 在战场上,敌人会故意用一些行为迷惑我方,这时
27、我们需要冷静观察,切勿盲动,因为敌人真要有所行动,是不会让我们轻易发现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 (2)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 【答案】10. A 11. C 12. B 13. 军队如果人数太少就容易遇到危险,如果人数太多就容易发生叛乱;没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多的军队更困难,没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少的军队更危险。 推测敌人袭击我军的地点,暗中部署兵力进行防备,敌人想不到我们的部署,就会以为我们还有富余的兵力,那为什么还要担心军队人数少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
28、力。 句意:古时候善于进攻的人,不把全部兵力用来攻打防守坚固的城池;善于防守的人,不把全部兵力用于守备敌人出击的地方。把全部兵力用来攻打防守坚固的城池,就会挫伤锐气浪费粮食而延缓取胜的时期;把全部兵力用于防守敌人出击的地方,那样士兵就不能再分开作战,敌人就会秘密行动,偷袭我们没有设防的地方。 “古之善攻者”“善守者”,为陈述对象,放在句首作主语,后面都要断开,“不尽兵以攻坚城”“不尽兵以守敌冲”结构一致,各自断开,排除BD; “尽兵以守敌冲”和前面“尽兵以攻坚城”句式对称,句意相关,要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CD。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简明;选拔
29、。句意:治理人数少的军队,军法要简明。/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 B.都是代词,这样。句意:不这样,士兵就不能担当起作战的任务。/虽然这样,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C.“含义相同”错误。“当敌之冲”“当”意为“面对”,“汉亦留之以相当”的“当”意为“抵押”。句意:面对着敌人的进攻。/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D.鄙陋;坚决。句意:这就太鄙陋了。/蔺相如坚决阻止他们。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分散兵力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缓慢前行的目的则是扰乱敌军计划”错。原文为“军分则伏不知所击,而其约携矣。险阻惧蹙,疏行以纾士气”,应是分散兵力是扰乱敌军计划
30、,缓慢前行的目的则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或”,如果;“叛”,发生叛乱;“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状语后置句,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多军队更困难,没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少的军队更危险。 “度”,推测;“潜”,暗中;“彼不我测”,宾语前置句;“谓”,以为;“患”,担心。 参考译文: 古时善于治军的人,用处罚的方法使士兵效命、用赏赐的方法使士兵效命、用激发愤怒的方法使士兵效命。但其中一定都正义在里面。不是让他们发动战争,不是要他们去掠夺,而是要让他们应付国家的危难。在韩原大战中,秦国的勇士比晋国多一倍,然而把秦穆公从泥沼中解救出来的,
31、却是当年他赦免的吃他的马肉的普通百姓。 军队如果人数太少就容易遇到危险,如果人数太多就容易发生叛乱;没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多的军队更困难,没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少的军队更危险。所以治理人数多的军队,军法要详细,军法详细,士兵就难以随便行动;治理人数少的军队,军法要简明,军法简明,士兵就容易明了。不这样,士兵就不能担当起作战的任务。人数众多而军法详尽的军队,即使任务繁重,也仍然不失为一支强大的军队。 率领人数多的军队进入艰险阻塞的环境,一定要分兵而缓慢行进。艰险阻塞之地必会有敌人的伏兵,伏兵一定事先有约定。我军分兵前进,那么敌人的伏兵就不知道攻击我军哪里,这样敌人约定好的计划也就被瓦解了。在艰险阻塞的环
32、境中行军,士兵易产生恐惧心理,军队缓慢行进,来消除士兵的恐惧。 用兵没有比进攻更危险的,没有比防守更困难的,进攻与防守的态势本来就是这样。因此城堡有两种情况是不便防守的:一种是士兵太少,满足不了守城的需要,一种是城堡太小,不能够隐蔽防守的士兵。只有贤能的将领才能运用少数兵力来取得多数兵力的效果,运用小城来取得大城。面对着敌人的进攻,没有人会不知道固守的,但我们若运用疑兵,敌人就会惊愕不敢前进,即使告诉他们说这里没有人,他们也不会相信。推测敌人袭击我军的地点,暗中部署兵力进行防备,敌人想不到我们的部署,就会以为我们还有富余的兵力,那为什么还要担心军队人数少呢?收卷军旗,停止击鼓,军队没有一点声音
33、,严令约束士兵,敢大声说话的斩首,不时让老人和儿童登上城墙表示胆怯,然后乘敌人松懈突然攻击,敌人就会被打得逃散,又为什么忧虑城小呢? 古时候善于进攻的人,不把全部兵力用来攻打防守坚固的城池;善于防守的人,不把全部兵力用于守备敌人出击的地方。把全部兵力用来攻打防守坚固的城池,就会挫伤锐气浪费粮食而延缓取胜的时期;把全部兵力用于防守敌人出击的地方,那样士兵就不能再分开作战,敌人就会秘密行动,偷袭我们没有设防的地方。所以说进攻时应该攻击敌人不设防的地方,防守时也应该防守敌人所不攻打的地方。 背靠城墙打仗,军队适合用方的阵形、横列展开的阵形、密集的阵形和利于缓慢前进的阵形。这样的阵形可以使士兵觉得牢不
34、可破;觉得军阵牢不可破,就不会产生恐惧心理。背城而战的时候,就是要让士兵不感到恐惧才行。面向城墙打进攻战时,军队要用直的阵形、前尖后宽的阵形、稀疏的阵形和利于迅速前进的阵形。这样的阵形可以使士兵觉得面临危境;觉得面临危境,就会拼死作战。面城而战的时候,就是要让士兵拼死作战才行。 平时同人谈话,有一句话不符合常理,会引起惊愕猜忌;敌人用可疑的表现迷惑我们,反而安然处之不觉得奇怪,这就太鄙陋了。所以,聪明人看到敌人有不合常理的表现,一定谨慎观察,切勿盲动。可疑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使我们内心产生疑问,有疑问,就应进行谋划分析,这样就可以得知敌人的真实情况;一种是故意用虚假的行动使我们看到从而产生疑问
35、,这时切不可被迷惑,那是敌人迷惑我们。因此,心里有疑问,要用分析谋划的方法来对付,看到敌人的可疑行动,要冷静观察来对付。敌人果真要有所行动,就不会让我们看到。 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始皇既兼天下,大侈靡。即位三十五年,犹不息。厌先王宫室之小,乃于丰镐之间,营作朝宫,渭南山林苑中作前殿阿房,又兴骊山之役,方士韩客侯生,齐客卢生,相与谋曰:“当今时不可以居上乐以刑杀为威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以慢欺而取容谏者不用而失道滋甚吾党久居,且为所害。”乃相与亡去。始皇闻之,大怒曰:“吾异日厚卢生
36、,尊爵而事之,今乃诽谤我。吾闻诸生多为妖言,以乱黔首。”乃使御史悉上诸生,凡犯法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卢生不得,而侯生后得。始皇闻之,召而见之。大怒曰:“老虏不良,诽谤而主,乃敢复见我!”侯生至,仰台而言曰:“臣闻禹立诽谤之木,欲以知过也。今陛下奢侈失本,淫泆趋末,宫室台阁,珠玉重宝,锦绣文采,妇女倡优,钟鼓之乐,酒食珍味,衣服轻暖,舆马文饰,所以自奉,丽靡烂漫,不可胜极。黔首匮竭,民力单尽,尚不自知。又急诽谤,严威克下。下喑上聋,臣等故去。臣闻丹朱做虐好慢淫,不修理化,遂以不升。今陛下之淫,万丹朱而十昆吾桀纣,臣恐陛下之十亡也,而曾不一存。”始皇默然久之,曰:“汝何不早言?”侯生曰:“陛下
37、之意,方乘青云飘摇于文章之观,自贤自健,上侮五帝,下凌三王,弃素朴,就末技,陛下亡征见久矣。臣等恐言之无益也,而自取死,故逃而不敢言。”始皇曰:“吾可以变乎?”侯生曰:“形已成矣,陛下坐而待亡耳!若陛下欲更之,能若尧与禹乎?不然无冀地。陛下之佐又非也,臣恐变之不能存也。”始皇喟然而叹,遂释不诛。后三年始皇崩;二世即位,三年而秦亡。 (选自说苑反质,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今时不可以居上/乐以刑杀为威/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以慢欺/而取容谏者/不用而失/道滋甚 B. 当今时不可以居/上乐以刑杀为威/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
38、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以慢欺/而取容谏者/不用而失/道滋甚 C. 当今时不可以居/上乐以刑杀为威/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以慢欺而取容/谏者不用而失道滋甚 D. 当今时不可以居上/乐以刑杀为威/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以慢欺而取容/谏者不用而失道滋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厌先王”的“厌”解释为“厌恶”,与“夫晋,何厌之有”的“厌”的含义不同。 B. 御史,秦以后负责监察朝廷官吏。和“相如顾召赵御史”中的“御史”职能一致。 C. 文采,同“文彩”,文中指华美的衣服。“文采斐然”中的“文采”与此义不同。 D
39、. “文章之观”中的“观”,指的是楼台亭阁等建筑之美,也用来指道教的庙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穷奢极欲。比如他大兴土木,在丰地和镐京之间修建朝宫,在渭水南岸修建阿房宫,兴建了骊山工程。 B. 方士卢生和侯生认为,秦始皇日益骄横,大臣们因畏惧而欺骗取悦君王,这样的国家一定会灭亡,秦国不是久居之地,于是相约逃走。 C. 侯生被抓后,面对秦始皇的诘问,列举事实,引经据典,指出秦朝灭亡的征兆早已出现:奢侈淫佚,颠倒根本,劳民伤财,言路闭塞。 D. 秦始皇认为卢生与侯生诽谤,十分生气。听了侯生陈述的秦国的情况后,喟然而叹,下令释放了侯生。秦国
40、果然在几年后亡国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异日厚卢生,尊爵而事之,今乃诽谤我,吾闻诸生多为妖言以乱黔首。 (2)上侮五帝,下凌三王,弃素朴,就末技,陛下亡征见久矣。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我往日如此厚待卢生,给他尊贵的爵位并任用他,现在竟然诽谤我,我听说读书人常爱胡言乱语去迷惑百姓。 (2)(您)往上侮辱了五帝,往下侵犯了三王(目无三皇五帝),厌弃质朴,亲近浮华。您亡国的征兆出现已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看当今的时势,不能在秦国住下去了。皇上喜欢用刑杀设立威严;臣下惧怕加罪而只图保
41、持奉禄;没有人敢尽忠言。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而一天比一天骄横;臣下畏惧、屈从,以怠慢、欺骗来讨好皇上;进谏之官不用因而愈来愈背离正道。 “上”意为“秦始皇”,做“乐以刑杀为威”的主语,应在前断开,排除AD; “而取容”表示转折,其主语也是“下”,故“而取容”不能与前分开,而且“谏者”是下一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厌先王”句意:不满于先王(宫室太小)。“天晋,何厌之有”的“厌”通“餍”,满足。句意: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厌”的含义不同。 B.“职能一致”错误。“赵御史”的职能是记录历史的史官,选文中
42、的“御史”为监察朝廷官吏的监督官,职能不同。 C.“文采斐然”中的“文采”意为文学造诣;“文采斐然”,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文采”含义不同。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B.“这样的国家一定会灭亡”错误。原文“当今时不可以居,上乐以刑杀为威,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以慢欺而取容,谏者不用而失道滋甚。吾党久居,且为所害”,意思是“看当今的时势,不能在秦国住下去了。皇上喜欢用刑杀设立威严;臣下惧怕加罪而只图保持奉禄;没有人敢尽忠言。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而一天比一天骄横;臣下畏惧、屈从,以怠慢、欺骗来讨好皇上
43、;进谏之官不用因而愈来愈背离正道;如果我们长久住在这里,恐怕会被他杀害,只有逃走”,两人并未说明秦国一定会灭亡。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异日”,往日;“厚”,厚待;“尊爵”,给尊贵的爵位;“乃”,竟然;“黔首”,百姓。 (2)“侮”,侮辱;“凌”,侵犯;“上”“下”,名词做状语;“末技”,浮华的技艺;“征”,征兆;“见”,出现。 参考译文: 秦始皇兼并天下之后,大肆奢淫放纵。登天子位三十五年,仍然不停息。秦始皇又不满于先王宫室太小,就在丰、镐二京之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内营建朝宫。渭南山林苑中修建了阿房宫,在骊山大兴徭役。方士韩人侯生、齐人
44、卢生聚在一起商量:“看当今的时势,不能在秦国住下去了。皇上喜欢用刑杀设立威严;臣下惧怕加罪而只图保持奉禄;没有人敢尽忠言。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而一天比一天骄横;臣下畏惧、屈从,以怠慢、欺骗来讨好皇上;进谏之官不用因而愈来愈背离正道;如果我们长久住在这里,恐怕会被他杀害,只有逃走。”于是一起逃走了。秦始皇听到这件事之后果然大怒道:“我往日如此厚待卢生,给他尊贵的爵位并任用他,现在竟然诽谤我,我听说读书人常爱胡言乱语去迷惑百姓。”于是,他命令御史将这些儒生全部捉拿归案。当时儒生有四百多人,统统被秦始皇活埋了。卢生没有被抓到,后来侯生被抓住了,秦始皇听说后召见了他,十分生气的说:“老奴用心险恶,恶
45、意中伤与我,现在居然敢来见我!”侯生到了抬头说:“我听闻大禹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写谏言,以此知道得失。现在陛下奢侈而丧失根本,淫逸而追求末事;宫室、台阁接连扩建重修;珍珠、美玉等贵重宝物堆聚成山;侍奉的美女、歌妓、小丑,数以万计;钟鼓之类的音乐,美味佳肴,无休无止;衣服华丽,车马的彩绘装饰华丽奢靡,五彩缤纷,都用来给自己,极尽奢华,不计其数。结果百姓资财困竭,民力已经用尽,但是陛下自己还不知道。又因为有人把这些指为紧急严重之事,于是就用威严制服臣下遵从,下层不敢讲话,上层不明事理,因此我们才离去。我听说丹朱残暴喜欢浪荡遨游,不治理和教化国家,所以就没有太平。现在陛下这样没有节制,超过了丹朱的万倍,是昆吾、桀纣(夏桀王、商纣王)的十倍,我恐怕陛下有十条败亡的理由,却没有可以生存的理由。”秦始皇听之后沉默了很久,说道:“你为什么不早说?”侯生说:“陛下的心思高远,在楼台亭阁等建筑之美,自以为贤明,自以为强盛;上对五帝轻慢,下对三皇不敬;抛弃素朴,追求末技;陛下败亡的征兆其实已经出现很久了;我们怕说出来也没有用处,只有自寻死路,因而宁可逃走,也不敢陈说。”秦始皇又问:“我还能改变这种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