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司法所20xx年规范化建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通用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司法所20xx年规范化建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通用3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县司法所20xx年规范化建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通用3篇)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2324号)、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晋发202320号)、晋中市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晋中市质量大会精神,全面提高质量,推动我县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经研究,决定在我县范围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2324号)、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
2、晋发202320号)精神和晋中市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晋中市质量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我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重要路径,紧紧围绕我市“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系列决策部署,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县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加快培育贴合太谷实际、彰显太谷特色、凝聚太谷精神的国际国内竞争新优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质量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以质量第一
3、为价值导向。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坚持优质发展、以质取胜,注重以质量提升减轻经济下行和安全监管压力,真正形成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把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持续提高产品、工程、服务的质量水平、质量层次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我县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不断融入全国供给体系。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水平。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4、提高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质量意识和质量素养,打造质量标杆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坚持质量强县和品牌创新战略定位。将质量强县战略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将质量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实施品牌创新战略,积极引导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向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端集聚,提升质量和品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质量发展和品牌建设水平。(三)主要目标到2023年,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建设质量强县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质量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中高端产品供
5、给不断增加,高附加值和优质服务供给比重不断提升,太谷制造、太谷建造、太谷服务、太谷品牌的国内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产品方面,主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规模以下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工程方面,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交通建设工程交工验收率达到100%,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服务业方面,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价值链升级,战略性新
6、兴产业的质量效益特征更加明显,服务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快,以技术、技能、知识等为要素的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一批质量效益俱佳的产业集群。质量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夯实。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并有效运行,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省内、国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治理、质量提升的支撑更加有力。二、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等各领域质量(四)提升农产品优质供给调优农业种植结构,抓好农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大力度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逐步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标准和土壤质量维护责任制度,建立耕作和栽
7、培技术规范,控制、减少农用化学制品使用,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干鲜果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着力推进红枣、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全县农产品优质供应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到2023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90%,有机肥资源利用率达到60%,机械施肥占比达到40%,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化肥施用实现零增长,总量控制在10.28万吨以下,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全县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重大农作物有害生物一般发生区为害损失率稳定控制在3%以内,重发生区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5%。鼓励试点残膜等农业
8、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可降解农膜研发和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创新和农产品销售模式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水平创新。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引进推广物联网和智能化控制、熊蜂授粉、天敌杀虫、果树防冻防裂等100项国内外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以及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的“三品提升”行动。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农业标准化进程,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率达到20%以上。创建“智能控制、质量追溯、远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农业系统。推进农产品产地与市场的质量安全对接,规范、推广使用产地质量证明,建立产地准出机制,逐步实现农业从传
9、统种植模式到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从分散种植到集约经营的转变、从低端产品到高端品牌的转变。着力开展农谷建设,各项工作做好示范引领作用,效益辐射周边。(责任单位:县农委、县畜牧局等)(五)推进制造业质量提升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推进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先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环节的集成应用,加快生产管理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积极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培育一批先进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质量水平。到2023年,累计推动10家以上规模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信
10、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贯彻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鼓励食品制造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推进太谷饼等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杂粮方便食品和速冻肉食等现代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加强乳制品、肉制品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食品质量监管,提高企业标准化生产能力。鼓励药品制造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对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在2023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其中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在2023年底前完成一致性
11、评价。(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经贸局、县市监局等)(六)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主体责任,“两书一牌”(质量终身责任、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覆盖率达到100%。严格执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图审、检测等各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制。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活动,实施样板引路制度,组织开展工程结构质量评价。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提高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效能。重点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部位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中小学教学楼工程的监管力度。推进建筑工程“双优”(主体结构优良和省级优良
12、工程)评定工作,打造太谷精品工程。健全工程质量检测体系,推进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建设。开展工程质量监理报告制度试点工作。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和“强化政府监督”两个重点,健全工程质量预控、过程监控和事后验控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监理体系。继续开展重点工程跟踪服务的新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水平,确保全县农村公路监督覆盖率达到100%。严格安全施工强制性要求,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质量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零”发生。实行差别化监督,把对大型桥梁、隧道、重点工程、重要部位、关键工序的监督作为监督重点,加大过程监督频率和力度,严格主要原材料抽检把关,强化过程监督,确保实体工程质量。(
13、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等)(七)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和服务质量测评体系,推动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银行保险、商贸流通、旅游住宿、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重点领域企业和组织全面实施国家服务质量标准。依托第三方社会机构,研究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模型与方法,建立统一测评标准。开展大规模用户调查与现场测评,定期向社会发布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利用市场机制倒逼质量水平提升。培育10家服务标杆企业,总结推广标杆企业在创新发展、集成分工、技术研究、质量提升、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着力改善旅游市
14、场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道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大力发展旅游客运、包车客运,进一步拓展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直通车客运服务。推行车牌分离改革,提高农村客运企业经营自主权,全县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车全覆盖;提高货运组织化、集约化水平,全县50辆以上规模的货运企业稳定在10户以上,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加快实现传统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推动现有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邮政快递、供销等网络设施融合发展,加快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建成10个农村物流功能突出、服务“三农”效益显著的网络节点。提高生活性服务品质,完善社区、养老、家政、大众餐饮等服务体系。提升银行服务、保险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和服务质量。
15、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文旅委、县交交通局、县经贸局、县市监局、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供销社、县银监办等)(八)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启动外贸企业孵化中心建设,完善外贸服务平台,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制定我县鼓励进口产品目录,支持开展先进设备进口融资租赁。加快建设外向型综合信息平台,汇集和发布商品贸易、投资、劳务、国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诸多信息。扩大特色服务贸易,提升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占有率。提
16、升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能力,引进国内外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落户我县。培育扶持一批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打造优势出口基地。深化建设玛钢、医药、特色农产品等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引导产业集群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加快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营销等环节拓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外贸”、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外贸方式。(责任单位:县经贸、县市监局、县农委等)(九)促进各领域全面质量提升认真落实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市政办发202376号),加快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加快钢铁、水泥、焦炭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石墨等特色资源高
17、质化利用。提升油品供给质量,全面做好国标准车用汽、柴油升级工作。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市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和优质职业教育供给,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水平。提升医疗、文化、供电、供气、供热、供水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市监局、县教科局、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文旅委、县政务大厅、县规划局等)三、推进质量提升八项工程(十)推进质量攻关工程组建由企业为主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
18、校、行业协会(学会)为协同的质量攻关小组,分别针对产品制造、工程建造、服务领域的我县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围绕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产品缺陷,增加生产效率开展活动,重点是改进生产工艺、解决技术难点;围绕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开展活动,重点是改进节能技术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帮扶各类型企业申报质量攻关项目,特别是科技型企业、新兴行业企业破解难题,增强企业竞争力。到2023年,全县实施质量攻关项目3个,质量攻关成果应用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市监局等)(十一)推
19、进质量标准工程扶持和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建立标准体系规划和路线图,提升标准化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合度。加快推动专利与标准相融合,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布团体标准,进一步增强团体标准对产业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全面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到2023年,全县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到80%以上。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积极参与晋中市企业标准“领跑者”试点工作,推动我县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提档升级。积极开展国家、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新型能源、智能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循
20、环经济、文化旅游等标准化试点和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服务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到2023年,完成国家、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个。(责任单位:县市监局等)(十二)推进质量创新工程全面落实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品牌创新战略的意见(市政发202345号),围绕质量(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自主品牌创新,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品牌创新成果落地。按照市局“百企百人”提档升级计划,推进质量管理创新,积极扶持10家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小组活动和以“顾客满意度”为核心的第三方质量评价活动,组织10名企业家、企业高管参加国内知名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学会)开办的质
21、量管理高级培训班。围绕支柱产业和主打产品,加大政府质量科技投入,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质量改进和技术改进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重点突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质量创新基地。适应消费需求升级趋势,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开展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生产,全力提升消费品质量。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建立高端、专业、特有的重点检验检测实验室,参与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国家、省级科技计划、质检行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和示范应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完善知识产权运用促进机制,
22、加强专利许可、转让、质押、保险、投融资等服务,推动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市监局、县教科局等)(十三)推进质量管理工程推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善计量检测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等综合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采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按照晋中市精益管理和标准创新分级评定管理办法推进实施精益管理和标准创新分级评定工作,带动全县企业(组织)实行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精细化管理等先进、高效的生产及管理方法,加强质量投入,
23、夯实质量基础,向管理要质量。推动企业建立覆盖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进货验收、生产控制、出厂检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整合生产组织全过程要素资源,纳入共同质量管理、标准管理、供应链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体系,促进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实现质量水平链式提升。在企业广泛开展QC小组等多种形式的质量改进、质量攻关群众性活动,推动质量技术万众创新。借助国家认监委“百万家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平台”,组织开展GB/T19000(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先进质量管理工具方法的学习宣贯活动,大力提升全市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到2023年,全县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
24、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方面均实现显著突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市监局、县中小企业局等)(十四)推进质量监管工程加强全面质量监管,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严肃查办制假售假大案要案。深化“双随机”抽查制度,加快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制定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充分发挥新业态下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产品伤害监测和服务质量监测制度,加强信息共享、风险监测、舆情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实行行政约谈、区域整治、集中整治、挂牌督办等措施,监督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抓住质量诚信
25、这个“牛鼻子”,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关系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食品、药品、农产品、电子信息产品、汽车配件等突出问题,推进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市监、公安、住建、环保、经贸等部门深入开展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整治,以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重点监管,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加大媒体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坚决曝光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决不让个别企业的违法行为,破坏太谷企业的整体形象。大力宣传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优秀企业和质量过硬的名优产品,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质量、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质量强县工作向纵深发展。(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经贸局
26、、县环保局、县市监局、县住建局等)(十五)推进质量品牌工程要大力实施品牌创新战略,构建“政府倡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品牌建设服务平台,开展产品品牌培育和产业集群品牌试点,推动知名品牌创建。紧紧围绕玛钢铸件、医药材料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产品升级、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品质,打造一批在省内国内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以特色工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园区,培育更多的本土区域名牌产品。同时,加快建立太谷品牌评价机制,兑现品牌奖励制度,积极引导、鼓励“太
27、谷制造”、“太谷建造”、“太谷服务”争创省级、国家级品牌称号。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推动建立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建设质量品牌专业化服务平台,构建质量品牌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开展“中国品牌日”活动,搭建交流平台,鼓励品牌企业讲好太谷品牌故事,形成“品牌太谷”协同效应。(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经贸局、县市监局等)(十六)推进质量共治工程构建质量共治共享新格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运用市场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发挥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的作用,鼓励企业树立以质取胜的理
28、念,把对法律负责、实现企业盈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升产品质量。完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第三方机构等的沟通交流、互动合作机制,构建联合监管共治体系;强化信用管理,加强信用结果运用,加快融入社会信用体系;注重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调动社会各方参与质量治理的积极性;突出质量提升成果的新闻宣传,引导人民群众更大范围地共享质量提升的成果,营造质量安全共治共享氛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市监局、县中小企业局、太谷报社、太谷电视台等)(十七)推进质量基础工程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推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
29、、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四大基础”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保持“四大基础”的系统完整,推动质量提升工作稳步加强。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让“标准化+”效应在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生态文明、消费升级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充分彰显。要围绕太谷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位一体”检验检测体系,创新“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完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和应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太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质量基础支撑。开展“计量精准服务企业行”活动,建设“中小企业计量服务平台”,开通“计量服务网上绿色通道”,实施“中小企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为全县中小
30、企业的质量提升、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紧扣地方经济发展和重点领域建设需求,改造提升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完善量值传递和计量溯源体系,科学规划并建设计量科技基础服务体系、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区域计量支撑体系,开展产业园区“计量检测一站式服务”。加强产(商)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完善检验检测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质量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验、产品合格率抽查等投入力度。大力宣传推动节能、低碳产品、有机绿色产品等认证,落实好国家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和标识体系。(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农委等)四、完善质量提升的政策制度保障(十
31、八)加强质量制度建设研究探索质量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县质量法规政策制度体系,从政策法规层面创新质量发展的制度设计,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央、省、市要求、又切合太谷实际的质量发展路径,为国家和我省的质量立法提供更多的经验。坚持促发展和保底线并重,围绕产品、工程、服务等领域,建立并完善质量促进和质量提升的制度体系,强化对质量创新的鼓励、引导、保护。落实“放管服效”政策,完善市、县两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质量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建立多部门质量执法联动机制,健全处置重大质量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建立质量品牌监督员制度,充分发
32、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各种质量品牌纠纷调解机制。(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市监局等)(十九)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完善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工作领域。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县财政统筹安排资金用于质量提升行动,主要包括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质量工作领域。持续支持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的科研立项。将质量水平、标准水平、品牌价值等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和贷款发放参考因素。推广产品质量保险,支持企业运用保险手段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新产品推广应用。建立优质优价的政府采购机制。鼓励政府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优质服务。加强政府采购需求确定和采购
33、活动组织管理,将质量、服务、安全等要求贯彻到采购文件制定、评审活动、采购合同签订全过程,形成保障质量和安全的政府采购机制。严格采购项目履约验收,切实把好产品和服务质量关。加强联合惩戒,依法限制严重质量违法失信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各地要为质量提升行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推动形成支持质量提升的多元投入机制,在技术标准研究应用、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平台服务、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质量奖励与品牌培育、质量监督抽查与执法打假、质量检测与风险预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质量提升行动顺利开展。(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等)(二十)健全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将质量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
34、。加强中小学质量教育,开展质量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中小学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开办“太谷品质大讲堂”,推动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质量教育网络。加强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行企业质量与品牌官制度,实施企业质量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参加“晋中工匠”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发挥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作用,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青年质量提升示范岗创建、青年质量控制小组实践等活动。(责任单位:县教科局、县总工会、团委、县市监局)(二十一)健全质量激励制度完善我县质量激励政策,树立质量标杆,弘扬质量先进。加大对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在金融、信贷、项目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
35、立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和个人先进质量管理经验的长效宣传推广机制。(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金融办、县市监局等)五、加强质量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二十二)加强党对质量工作领导县委县政府要加强对质量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统筹质量发展规划制定、质量强市建设、质量品牌发展、质量基础建设,建立各部门面向党委的质量工作报告制度。要加强质量管理和队伍能力建设,认真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二十三)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建设质量强县。研究编制质量强县战略纲要,明确质量发展目标
36、任务,统筹各方资源,持续开展质量强县示范活动,争创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城市。(二十四)狠抓督察考核建立质量督察工作机制,强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市政府已将质量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质量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二十五)加强宣传动员大力宣传党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以及省、市质量工作精神要求,深入报道我县质量提升的实践成就、先进典型,讲好太谷质量故事,推介太谷质量品牌,塑造太谷质量形象。加强质量公益宣传,提高全社会质量、诚信、责任意识,丰富质量文化内涵,促进质量文化传承发展。把质量发展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教学计划,让质
37、量第一成为党委和政府的根本理念,成为领导干部工作责任,成为全县各界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时间进度要求,组织相关行业和领域,持续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确保各项工作举措和要求落实到位。根据省司法厅和南充市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方案的文件要求,认真贯彻省司法厅孔详贵副厅长和南充市政法委单木真书记在南充全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示精神,要求在2023年底前完成乡乡建司法所的工作任务,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1.2023年11月底前,完成全市37个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任务,落实司法所工作人员,彻底消除我市无人所、无房所。2.截止11底前,完成司法所信息化专网设施
38、设备建设,实现全市37个司法所电子政务外网联通全覆盖,完成司法所网上业务办公。二、实施步骤1.对市司法所业务用房摸底情况进行梳理核实。形成全市司法所业务建设用房台账,2023年5月底前完成。(牵头领导:徐晓丽责任股室:基层股)2.积极向阆中市市委、市政府请示汇报,以“两办”正式文件出台协调解决司法所办公用房问题,以达到司法所建设用房要求。2023年5月底完成。(牵头领导:赵勇责任股室:办公室)3.确保司法行政政法专项编制管理“专编专用、满编运行”。对全市司法行政政法专项编制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梳理,对借用的政法专编人员及时收回,确保实现“专编专用,满编运行”。2023年6月底前完成。(牵头领导:赵
39、勇责任股室:办公室)4.用足用好现有编制,司法局采用编岗分离、基层锻炼等方式下沉人员,进一步压缩机关人员编制,将新招录和50岁以下没有基础经历的干部安排到司法所锻炼,机关干部每人每年下沉驻所开展工作不少于一个月。长期。(牵头领导:赵勇责任股室:办公室)5.采取“大所带小所”的模式,充分整合乡镇综治、信访工作人员资源,每个司法所向社会购买1名司法辅助人员,充实司法所工作人员队伍,2023年11底前完成。(牵头领导:徐晓丽责任股室:基层股)6.司法所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向阆中市市委、市政府报告,争取市财政支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年。(牵头领导:赵勇责任股室:办公室)7.司法所装备配备保障机制,按照规
40、范化司法所建设需要,加大对司法所装备配备,确保装备配备落实到位。2023年11底前完成。(牵头领导:徐晓丽责任股室:基层股)8.注重运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效能。实现全市司法所电子政务外网联通全覆盖,完成司法所主要业务系统部署,网络宽带不少于50兆。2023年11月底前完成。(牵头领导:徐晓丽责任股室:办公室)9.强化教育培训,加强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关注关心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拓宽晋升领域,增强司法所行政队伍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全年。(牵头领导:徐晓丽责任股室:基层股)三、工作要求(一)压实工作责任。实行局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所工作责任制,负责办
41、公场地协调落实、督促司法所建设质量与进度。(二)认真组织实施。要充分认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重要意义,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市局将和相关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强化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确保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桂发20237号)要求,结合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32022年)精神,在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3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区乡村产业发
42、展,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特制定本方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乡村“形、实、魂”全面提升,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大板块,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改善乡村发展基础条件,有效增加乡村公共服
43、务资源,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广西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壮美广西打下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坚持必要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科学合理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加强项目安排与相关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分类分年度分步骤推进项目建设。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合理制定项目建设内容和投入标准,集中力量补齐乡村振兴短板,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和动力。竞争择优,绩效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对前期工作扎实的项目,优先安排项目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坚持绩效导向,对项目实施效果好的市县,在资金与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多元投入,保障重点。积极争取国家资金补助,整
44、合自治区各类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建管并重,确保质量。严格按照项目基建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进行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在项目设计、招标、施工等环节严格把关,提高效率,切实保证工程质量。(三)行动目标。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专项,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力争20232023年开工项目完成投资约7480亿元。到2023年,乡村产业加快发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及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二、主要任务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
45、提升三大专项行动,计划实施项目11000个以上,总投资约7480亿元。(一)产业发展专项行动。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支持,以“产业兴旺”为主导,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产业发展专项行动五大工程,计划实施项目2500个以上,总投资4200亿元以上。1.粮食安全保障工程。到2023年,建成320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37个高标准粮仓,完善108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计划实施项目780个,总投资约163亿元。(1)粮食安全应急设施。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进产
46、粮大县、“广西香米”主产地高标准粮仓项目建设,完善粮食收储网点;建设完善粮食应急供应和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支持应急配送中心、粮油加工应急企业仓储、应急供应网点、救灾物资储备库等项目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自治区粮食和储备局、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2)高标准农田。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开展农田整治、农田灌排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整修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糖业发展办、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2.现代特
47、色农业产业提质工程。到2023年,新建150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全区肉牛肉羊年产量达21万吨以上,生猪年产量达242万吨以上,渔业年产量达372万吨以上,力争培育和引进约5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超过1600家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15个骨干冷链物流中心、35个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1.7以上。计划实施项目1220个,总投资约3176亿元。(1)特色农业产业。支持各市县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富民产业,发展糖料蔗、油茶、坚果、水果、蔬菜、茶叶、蚕桑、食用菌、中药材、优质牧草等特色种植业;推动肉牛肉羊、生猪、渔业等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以及
48、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等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林业局、糖业发展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2)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优化农产品加工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快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3)现代农业流通体系。持续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县城冷链物流设施、地头冷库及“互联网+”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规范化示范项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商务厅、供销社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4)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持续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田园综合体及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等建设。加强农业产业招商引资,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大型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业产业带动能力。(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5)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实施现代种业创新工程,加强农业林业种质资源库、保种场、保护区、种质圃及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强收获机械、生态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