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工作汇报(共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虫病工作汇报(共3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包虫病工作汇报(共3篇)篇:包虫病包虫病1.简介在美丽的中国西部高原地区,多为藏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和劳作的地方,由于恶劣的高原气候,闭塞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我们西部广大农牧区一种被称为“第二癌症”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包虫病,犹如草原“瘟神”时时威胁和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给包虫病患者带来了深深痛苦,严重制约了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牧民的脱贫致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包虫病的防治工作,安排技术人员和专项资金,积极开展了包虫病的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包虫病又名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
2、和经济问题,是畜牧业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棘球蚴在人体和家畜体内寄生时,由于虫体逐渐增大,对周围组织呈现剧烈压迫,引起组织萎缩和机能障碍。当肝脏肺脏有多量虫体寄生时,由于肝肺实质受到压迫而高度萎缩,甚至引起死亡。2.流行分布包虫病呈全球性分布。重要流行国家有东亚的中国、蒙古;中亚的土耳其、土库曼斯坦;西亚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南美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非洲北部、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国家。中国是包虫病高发国家之一,其中以新疆、西藏、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四川等7省(区)最为严重。其次是陕西、山西和河北的部分地区。另外,在东北3省、河南、山东、安徽、湖北、贵州和云
3、南等省有散发病例。包虫病主要有泡型包虫病和囊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又被称为“虫癌”,是高度致死的疾病,分布范围多见于青海、西藏、甘肃、四川、新疆的部分地区。在中国以囊型包虫病为主,主要流行于西北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家犬是主要的传染源和终宿主。受草地畜牧业固有生产模式的限制,农牧民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畜牧业生产和产品的加工等过程中无法实现有效的监控和处理,造成包虫病的广泛流行危及人畜健康。动物患包虫病后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动物品种的选育和畜种改良,严重阻碍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由于牛、羊等家畜包虫病给中国畜产品造成的年经济损失多达数亿元。调查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区各地的人群感染率
4、和患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由于各地区间肉类和其它牲畜产品的流通等原因,包虫病已由牧业区向农业区和城区扩散,并呈由西部和北部向东部和南部蔓延的趋势。包虫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和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搞好包虫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对我省西北部高原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农牧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3.病原形态包虫病是由棘球属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目前被公认的虫种有细粒棘球颖虫、多房棘球绦虫、伏氏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其形态、宿主和分布地区略有不同,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常见。细粒棘球绦虫虫体很小,仅2-7mm长,由头节和3-4个节片组成。细粒棘球蚴为一包囊构造,内含液体,
5、形状与大小因寄生部位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4生活史和感染途径包虫病的流行与传播存在家养动物循环和野生动物循环两种形式,家养动物循环是指狗与牦牛、绵羊等的细粒棘球蚴循环,野生动物循环是指狐狸、狗与与啮齿类动物的多房棘球蚴循环。犬是包虫病的终末宿主,犬参与棘球蚴循环并传播,据统计,家犬棘球绦虫的平均感染率为35%。犬日排棘球绦虫虫卵量约为20-200万个,在排出成熟节片及大量虫卵时,污染草地、水源、家居环境,或附着在其毛皮上,食草动物和人均因食入虫卵而被感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于人与犬的密切接触,在包虫病的传播过程中,犬作为传染源的危害明显大于狼、狐狸等野生动物。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孕卵节片随终末宿主
6、的粪便排出体外,孕节蠕动或破裂而污染牧草、牧地、水源、畜舍等环境物体,当中间宿主羊、牛、骆驼、猪、马等40多种动物随牧草、饲料或饮水吞食了这种虫卵时,即感染包虫病。虫卵在中间宿主寄生发育,临床上尤以肝脏和肺脏上的寄生较为常见,犬等终末宿主吃了病畜的肝、肺等内脏器官后,棘球蚴就进入肠道,约经3个月发育为成虫,成虫可在宿主肠道内生活6个月左右。多房棘球绦虫的虫卵随终末宿主(狗、猫、狐等)粪便排出,散落在地上、水中和植物叶茎上,被中间宿主(人、畜、鼠等)吞食,经血液循环被带到肝脏,在这里发育成泡球蚴,泡球蚴易转移到肺脏和大脑等器官。若受感染的中间宿主的肝脏等组织器官被终末宿主动物食入,泡球蚴在其小肠
7、内发育为成虫。人若误食虫卵也可感染包虫病,棘球蚴在人体内生长发育长达10至30年,最近研究证实,鹰类可以散播虫卵污染食物,对于棘球蚴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5临床症状和致病作用棘球蚴对中间宿主的危害依蚴体的大小、数量与寄生部位而有差异。棘球蚴几乎可以寄生于人和其他中间宿主的各个部位。根据有关资料的报道,棘球蚴病最常见的是肝包虫病、肺包虫病,此外,还有腹腔包虫病、脾包虫病、肾包虫病、骨包虫病、脑包虫病及心脏包虫病等。其致病作用一是对器官的压挤,二是分泌毒素。蚴体发育慢,在体积不大时,宿主长期无感觉。患者早期会有低热、食欲减退、腹泻、过敏性皮疹等现象出现,但是它的症状也会因包虫寄生的部位、囊肿大
8、小以及有无并发症而不同。主要有两类表现:(1)过敏反应,使宿主发生呼吸困难,体温体高,在人特别敏感,常见的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2)占位性病变,随着包虫囊的不断生长,被寄生的器官出现压迫性萎缩,影响功能或导致疼痛。绵羊对本病最易感,死亡率比其他动物高,严重感染时,消瘦、被毛逆立、易脱毛、肺部受侵害则连续咳嗽,卧地,病死率较高;牛感染包虫病时,营养失调、体瘦衰弱、反刍无力、常鼓气,叩诊浊音区扩大,触诊表现疼痛,肺则咳嗽,如破裂者全身症状迅速恶化,通常会窒息死亡;猪等家畜症状不太明显,有带虫免疫现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236-1998)生猪屠宰
9、操作规范A1.2.3进行内脏检验,动物剖解可见肝脏肺脏凹凸不平,切开肝脏肺脏可找到棘球蚴,可见有液体流出,有时能见到子囊,绝大多数泡状棘球蚴囊肿见于肝,一般呈单个距块型,有时为结节型,或两者兼有。终末宿主的棘球绦虫病一般无明显症状,当感染严重时,病狗表现腹泻、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肛门瘙痒等症状。6、造成包虫病高发主要原因:(1)农牧区特定的生态环境该病主要在农牧区流行,牧民家家养犬,家犬、野犬四处流窜,严重失控,狗粪也随处可见。严重污染了草场、水源以及街道、居民住宿区的环境。作为中间宿主、终末宿主的牲畜、犬啮类动物、狐、狼等动物间形成了自然循环传播链,都不同程度的感染两型包虫病,在流行病学中
10、均起着重要的传染源作用。(2)犬类动物管理无序犬是包虫病的终末宿主,犬参与棘球蚴循环并传播,据统计,家犬棘球绦虫的平均感染率为35%。犬日排棘球绦虫虫卵量约为20-200万个,在排出成熟节片及大量虫卵时,污染环境或附着在其毛皮上,食草动物和人均因食入虫卵而被感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于人与犬的密切接触,在包虫病的传播过程中,犬作为传染源的危害明显大于狼、狐狸等野生动物。但是,在牧区对犬只的管理不到位几乎是空白,犬类动物无序繁衍,野犬数量不断增大;而且牧犬和家犬绝大多数都是未加约束、自由活动。而牛粪作为牧区最主要的燃料,在收集、制作、翻晒等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与地面上的犬粪接触;最为关键的是,
11、农牧民宰食牛羊后,多将带虫内脏随意抛弃,任犬抢食,进而无意中使犬感染棘球绦虫,从而构成人畜间疫情灾难性循环。(3)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农牧区一般当地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发展滞后,卫生意识淡薄,受传统生活习惯和观念的影响,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对包虫病防治自我防护意识匮乏,从而成为导致广大农牧民群众包虫病患病率居高不下。此外,广大牧区牧民的居住条件差。农牧区人畜同居一室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更为突出,长时期与牲畜、犬共生于一室无疑增加了感染机会,也是造成包虫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在牧区大部分农牧民随地屠宰牛羊,随意堆放,肉品极易受到包虫虫卵污染,随时可以拿来生食,
12、这也是造成包虫病高发的原因之一。饮用水的不安全性也是高发原因之一。由于传染源犬类动物活动的不确定性,对其粪便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造成包括水源在内的环境污染,绝大多数农牧民的生活用水是在居住地附近自由取水,多取沟、溪、塘等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饮用,长期饮用被虫卵、孕节污染的水也会导致包虫病高发。7、包虫病的防治策略包虫病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健康养殖,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贯彻“切断病原循环链”方针,以动物与人类包虫病的发生流行的关系、规律为基础,从管理、教育和技术措施三方面入手,重点抓好驱虫,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综合防治。中国卫生部办公厅于2007年4月
13、颁布了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根据该技术方案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如下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1)切实做好家养犬的管理,推行拴养制度和定期驱虫制度推行家养犬拴养制度,严格控制犬的数量:建立犬驱虫登记卡,对流行区所有家(牧)犬进行登记,建立家养犬养殖档案,并对家养犬实行拴养制度。登记的内容包括:户主姓名、犬的性别、年龄、毛色、每次驱虫的时期等。消除无主犬:以村为单位对无主犬进行登记造册,清除并作无害化处理。推行犬定期驱虫制度:采用吡喹酮(规格:0.2g/片)对所有犬每月定期进行一次药物驱虫,每犬每次1-2片(体重大于15的犬每次2片),可将药物包被在犬能够吞食的饵料中,给犬喂食。确认
14、犬吞服后在犬驱虫登记卡上进行记录,投药后7天内限制犬的活动范围,收集犬排出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深埋、发酵)。(2)牲畜的屠宰管理屠宰场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对病变脏器实施无害化处理(高温高压、焚烧或深埋),严禁出售;严禁在屠宰场内养犬,并防止犬进入屠宰场。家庭和个人屠宰的管理在目前尚不具备定点屠宰条件的地区,要教育和引导群众不用未经处理的病变脏器喂犬,可将病变脏器煮沸40分钟后喂犬,也可对病变脏器焚烧或深埋。(3)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贯穿于包虫病防治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目的在于通过普及包虫病的基本知识,唤起全体
15、居民对包虫病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居民积极参与和配合防治工作的意识和依从性;增强流行区居民自愿地接受包虫病查治的自觉性;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以降低人群感染率和包虫病在动物宿主间传播的机会,最终达到控制包虫病的目的。牧民和从事屠宰业等高风险人群在生产和生活中要加强个人防护,不喝生水,不食生菜。应避免与犬密切接触,饭前洗水。捕杀野狗,限制犬的数量,严禁用含有虫体的动物脏器饲喂犬畜,加强对家犬驱虫,人、犬驱虫后的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肉食品卫生检测制度和动物检疫制度。(4)人群包虫病患者的发现和治疗病人的发现和疫情报告疫区广大农牧民群众和城镇市民必须配合相关机构开展包虫病的检查监测,切实做到
16、早检查、早确诊、早治疗。方法可根据包虫病诊断标准(WS257-2006)采用B超影像学检查,对疑似者采用血清学方法辅助诊断,计算患病率。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采用网络直报或传染病报告卡对所有确诊、临床诊断和疑似包虫病病例进行报告。病人治疗包虫病患者应遵医嘱,积极开展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目前对于包虫病的治疗,仍然以外科手术为主。中国在包虫病的外科治疗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经过不断改进手术方法,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对符合手术指征并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者,应选择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17、,尽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无禁忌症的肝囊型包虫病-型、多器官包虫病、肝外包虫病和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复发以及泡球蚴病患者等不宜采取外科手术根治的患者。8、:包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制约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给西部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重灾害,在身体疾患痛苦和经济条件双重压力下,人们谈病色变,在个别重疫区甚至已到了水不敢饮、肉不敢食的境地,是广大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中,已明确将其列为重点防控的疾病,这既是包虫病患者的福音,也是广大西部地区公共卫生事业中建设中的重要事件,各族人民翘首以盼,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西部地区
18、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的关心和重视,加强和落实包虫病防控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包虫病的防治重在宣传教育和及时有效的治疗。由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复杂的生物学因素,其流行与人民生活条件差,缺乏卫生习惯,管理措施不当等息息相关,包虫病的防治具有极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群众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配合,只有建立和加强有卫生和畜牧部门共同参与和协作的防控体系建设,各自发挥优势,通过开展宣传教育,专业人员培训,强化基层单位工作力度,动员广大群众乃至全社会积极参与,才有可能实现从控制直至消灭包虫病的目标。目前,中国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方针、路线、目标和措施现
19、均已明确,为综合治理指明了方向。必须加强宣传,让广大群众耳闻目睹包虫病对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危害,认识到“区区小虫”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及防治包虫病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包虫生活史,增加群众预防包虫病的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识,实现群防群治,巩固和提高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效果。第2篇:包虫病前言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蚴幼虫期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也是影响羊的重要蠕虫病。包虫病常见于第三世界国家,中东地区极为流行,特别是在人类与家畜和狗密切接触的农村社区1-2地中海地区国家多发生囊性包虫病,它可以影响任何器官,最常见的部位是肝脏(70)和肺部(20)3。中国也是包虫病高发区之一,在西北畜
20、牧业发达地区的人群血清学阳性率为1.06%32%,患病率为0.1%7.64%,而动物感染棘球蚴病每年造成的中国畜产品经济损失则达8亿元以上4-5。家养动物则是包虫病流行过程中的中间宿主,由于包虫病诊断困难,检验和防控包虫病具有重要的卫生意义和经济意义6。1包虫病检验技术1.1临床诊断技术临床上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患者体征结合X射线、B超、CT扫描和磁共振(MRI)等一些物理成像的方法来诊断包虫病7。其中超声便携快捷、费用低廉,是包虫病的首选检查方法8。临床诊断存在的问题是包囊与肿瘤容易混淆。肺泡型包虫病由于较长的孵育时间,加上仪器水平影响,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9。与常规彩超相比,超声造影技术和
21、超声弹像技作为最新的诊断技术,具有较好的检出率。邓薇10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常规接受普通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研究表明,与普通超声检测相比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的肝泡型包虫病、原发性肝癌的病灶面积、周长以及体积明显增加,对可疑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有助于明确病灶硬度,提高检出准确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才让卓玛等11通过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技术,检查肝泡型包虫病的肝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患78例,表明超声造影诊断肝泡型包虫病的检出率为94.9%,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的76.9%(P免疫学诊断为包虫病诊断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影像学
22、诊断的重要补充。免疫学技术是通过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和信号放大技术达到鉴别物种方法。免疫诊断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免疫胶体金法(immunecolloidalgoldtechnique)及包虫病皮内试验(Casoni)等方法12。包囊液是免疫诊断抗原的主要来源,早期免疫学诊断是将收集的囊液仅简单离心处理,即使用囊液粗抗原用于检测诊断,其特点是获取方便,检测的灵敏度高,可达95%13。免疫学诊断的方法不同,敏感度差异较大。JWuestenberg等14研究表明,比较疑诊肝脏囊性棘球蚴病的诊断方法中,间接血凝试验(IHA)和棘球
23、绦虫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对多房棘球绦虫和总IgE的灵敏度(60.9,68.4)远远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8.9)。目前,免疫层试纸为包虫病诊断提供了简单,特异,快速的方法,不需要专门的化学试剂和设备。ZhuoX等15在检测感染绵羊的E.granulosus抗体中,利用免疫色谱条带,显示阳性率分别为2.61,证实与肝片吸虫,捻转血矛线虫,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和口蹄疫病毒(FMDV)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最新研究中,放射性标记的分子可能有助于推进新的诊断和治疗方式。S.HadjRabia16等用碘125标记的抗体及其抗体,并从放射化学纯度和免疫反应性的角度来表征放射性标记的分子,其纯
24、度达到94,9698,分别为棘球蚴抗原和IgG。在竞争性放射免疫测定试验(CRIA)中用放射性标记的抗原(125I-HHF-Ag)与阴性血清(19.2514.84)相比,患有包虫病患者血清的抗原结合能力(65.639.12)显示出高度显着性差异。1.3核酸诊断技术随着对寄生虫病深入的研究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人们发现在寄生虫早期侵染过程中,患者血浆/血清等体液中能够检测到特异的寄生虫核酸,并且核酸浓度同患者病情进展呈现密切关系。寄生虫循环核酸有望成为寄生虫早期感染的新型诊断标志物17。发现寄生虫种或发育阶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并设计DNA探针或引物从而检测待检样品中的寄生虫DNA,是利
25、用核酸诊断技术诊断寄生虫病的理论基础。WichmannDominic等18以47名患者及来自国内不同中间宿主的包虫卵囊标本,包括来自屠宰场的牛,绵羊,山羊和水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x1)和小亚基核糖体RNA(rrnS)的线粒体DNA(mtDNA)基因的直接测序进行分子表征。结果显示,对于绵羊品系(G1),存在针对cox1和rrnS的七种和三种不同微变体的高发病率。这是对伊拉克E.杆菌分子基因分型的第一个贡献,观察到G1以外的基因型。HCan等19通过研究本研究中开发的M-RT-PCR为棘球蚴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和可靠的方法,并且可以从囊肿样本中鉴别鹅膏
26、绦虫和肠浒苔。2包虫病的防控技术2.1犬类驱虫由于犬类动物是棘球蚴的终末宿主,因此做好犬类驱虫工作对防治包虫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19。胡燕等20研究表明,经过大量临床试验,吡喹酮咀嚼片在农牧区犬只的自动吞服率可达85%以上,保证了药物的吞服率和对犬只体内棘球绦虫的驱除率,为包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西兰为切实落实每年8次驱虫,严格执行45天驱虫,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阿根廷严格按照45天驱虫,狗的感染率也大幅度下降(1%5%),但问题是儿童的感染率在下降到十万分之五之后,再没有进一步的下降,这种低水平的感染率持续了20年没有变化21。2.2疫苗防治疫苗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的
27、手段之一,其典型的特点是投入小、效益大。中国已经有了羊包虫病疫苗,在试点地区的试验表明,羊包虫病疫苗对羊只的有效保护率可以达到94%。2014年,农业部印发文件,首次将包虫病列为推荐免疫病种之一。2023年,农业部将包虫病纳入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在包虫病流行区对新补栏羊只进行包虫病免疫。如今,羊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重组疫苗(EG95)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22。MWLightowlers23表明,针对CE的有效疫苗的开发似乎是控制该传染病的最有前途的策略,开发针对包虫病的疫苗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此类免疫疗法通常不能诱导足够的免疫应答。因此,鉴定具有高免疫原性的抗原(Ag)并开发针对CE的有效疫
28、苗和佐剂构建体是非常有意义的。为此,可以应用各种工具,包括基于免疫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免疫信息学,系统疫苗学和数学/计算建模。参考文献1FirasMahmoudFalehHayajneh,AbdulrahmanMahmuodH.Althomali,AbdelrahmanT.M.Nasr.PrevalenceandcharacterizationofhydatidosisinanimalsslaughteredatAlTaifabattoir,KingdomofSaudiArabiaJ.OpenJournalofAnimalSciences,2014,04(01).2KhalkhaliHR,
29、ForoutanM,KhademvatanS,MajidianiH,AryamandS,KhezriP,AminpourA.PrevalenceofcysticechinococcosisinIra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Journalofhelminthology,2023,92(3).3FarahAdel,JosManuelRamia,LuisGijn,RobertodelaPlaza-Llamas,VladimirArteaga-Peralta,CarmenRamiro-Perez.Extrahepaticandextrapulmona
30、ryhydatidosisJ.CirugayCirujanos(EnglishEdition),2023.4CurrentonChinesesignificanceparasitosisbyDepartmentofHealthtoiueC.MOHweb,2005,5,175JiangCi-peng.ExtendedreviewonechinococciasisprevalenceinourcountryJ.ChineseJournalofEpidemiology,2006,2:124l276Abdel-AzeemS.Abdel-Baki,EsamAlmalki,SalehAl-Quarishy
31、.PrevalenceandcharacterizationofhydatidosisinNajdisheepslaughteredinRiyadhcity,SaudiArabiaJ.SaudiJournalofBiologicalSciences,2023.7李伟,高金亮.包虫病及其诊断技术概述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3,27(13):1974-1976.8何顺伟.多房棘球蚴myophilin、LDH蛋白的免疫原性与循环核酸检测研究D.青海大学,20239MeinelTR,GottsteinB,GeibV,etal.Vertebralalveolarechinococcosis-acas
32、ereport,systematicanalysis,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LancetInfectiousDiseases,2023.10邓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肝脏,2023(1):46-48.11才让卓玛,南嘉格列,李晓君,等.常规彩超与超声造影诊断肝泡型包虫病效能比较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1(2):305-306.12王成程,韩国全,王利娜,唐廷廷,蒋玉涵,陈传君.包虫病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9(07):1484-1490.13SiracusanoA,BruschiF.Cys
33、ticechinococcosis:progreandlimitsinepidemiologyandimmunodiagnosisJ.Paraitologia,2006,48(1-2):65-66.14WuestenbergJ,GruenerB,OeztuerkS,etal.Diagnosticsincysticechinococcosis:serologyversusultrasonography.J.Turkish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theOfficialJournalofTurkishSocietyofGastroenterology,2014,25(4):
34、398-404.15ZhuoX,YuY,ChenX,etal.DevelopmentofacolloidalgoldimmunochromatographicstripbasedonHSP70fortherapiddetectionofEchinococcusgranulosusinsheepJ.VeterinaryParasitology,2023,240:34.16S.HadjRabia,F.Benmoua,A.Benzaid,A.Baz.Hydatidosis:PreparationandevaluationofradiolabeledantigensandantibodiesJ.Exp
35、erimentalParasitology,2023,187.17何顺伟.多房棘球蚴myophilin、LDH蛋白的免疫原性与循环核酸检测研究D.青海大学,202318WichmannDominic,PanningMarcus,QuackThomas,KrammeStefanie,BurchardGerd-Dieter,GreveldingChristoph,DrostenChristian.Diagnosingschistosomiasisbydetectionofcell-freeparasiteDNAinhumanplasma.J.PLoSNeglectedTropicalDisease
36、s(Online),2009,3(4).19CanH,İncebozT,CanerA,etal.DetectionofEchinococcusgranulosusandEchinococcusmultilocularisincystsamplesusinganovelsingletubemultiplex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J.MikrobiyolojiBulteni,2023,50(2):266.19孙鹏.羊包虫病的防控策略研究J.今日畜牧兽医,2023,34(04):18.20胡燕,游锡火,吕剑恒.犬包虫病防治专用驱虫药吡喹酮咀嚼片的研制与应用
37、J.中国动物保健,2023,19(07):86-89.21张文宝,郭刚,李军.包虫病的危害与控制策略的选择J.中国动物保健,2023,19(07):4-7.22让疫苗成为包虫病防控利器N.人民政协报,2023-07-19(007).23LightowlersMW.Cestodevaccines:origins,currentstatusandfutureprospectsJ.Parasitology,2006,133(S2):27-42.第3篇:包虫病工作总结计划包虫病防治工作总结计划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
38、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有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流行,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1.0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受威胁人口为6600万。包虫病病程较长,晚期肝包虫病患者极度消瘦,或腹胀如鼓,或肝硬如石,出现黄疸、门脉高压及肝腹水等症状;脑包虫病患者癫痫反复发作,病情十分凶险;囊型包虫病病灶出现突然破裂,可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被称为“虫癌”。据农业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全国每年患包虫病的家畜在50
39、00万头以上,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30亿元。包虫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是导致中国西部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包虫病防治工作力度,2007年包虫病被列为国家免费救治的重大传染病之1一,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包虫病病人筛查和治疗、传染源控制、健康教育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包虫病流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独特,宗教习俗多样,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率较低,防治
40、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动物宿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因素,中国包虫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巨大挑战。为了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到2023年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制、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大力开展区域合作和联防联控,注重科研攻关,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各类资源,努力减轻包虫病危害,提高人民健康水
41、平,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二、目标和工作指标(一)目标。21.以村为单位查清包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二)工作指标。1.以当地感染的包虫病病例为线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包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1)传染源犬管理。流行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1条。(2)家畜免疫。流行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85%以上。(3)健康教育。流行地区:流行区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4)病人的治疗与管理。流行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规
42、范治疗率达到7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7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70%以上。(5)人员培训。包虫病流行地区,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中小学校负责人、乡村医生、兽医(防疫员)包虫病防治知识或技能培训率达到85以上。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3提高包虫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主要防治措施(一)控制传染源。1家犬的登记管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牧场)负责组织协调和宣传动员,由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按户对所有的家犬建立犬驱虫登记卡,并负责犬驱虫措施的落实。2犬犬投药、月月驱虫。各流行区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犬驱虫日,广
43、泛动员群众参与和配合犬驱虫工作,并做好个人防护。乡级负责领取和分发犬驱虫药,村级防疫员负责投喂犬驱虫药,犬主需签字确认并负责服药后3天内犬只拴养、犬粪深埋或焚烧。由村级防疫员每月将犬只驱虫情况逐级汇总上报县级。3无主犬控制。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采取多种方法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数量,鼓励捕杀无主犬。每月定期由村级防疫员指导相关人员在无主犬聚集的场所或经常出没的区域投放驱虫药饵。(二)开展健康教育。1结合当地实际,负责开展本系统的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以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氛围。在学校等场所开设专题讲座,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加强以包虫病
44、防治知识、政策、策略和4主要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宣传、培训。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学生向家长和社会传播包虫病防治知识,培养学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远离虫卵不玩狗”的良好习惯。乡镇卫生院的防保人员、乡村医生充分利用逢集日、村民会议、村级广播、犬驱虫日等机会,对农牧民群众宣传“犬犬投药月月驱虫,不用病变脏器喂犬”等基本防治知识。(四)查治与管理病人。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管理办法和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建立农牧民健康档案工作,在包虫病流行区开展人群查病、病人管理、药物和手术治疗,并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五)关怀与救助
45、病人。民政部门负责对生活困难并符合救助条件的包虫病患者及其家庭,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包虫病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因患包虫病导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家庭,纳入低保范围。(七)开展基线调查和病情监测。1.基线调查。以县为单位,按照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城镇、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或按照5不同地理方位进行抽样,对犬感染率、家畜患病率和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2.病情监测。卫生部门按照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儿童血清学阳性率和人群患病率监测,兽医部门按照家畜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犬感染率和家畜患病率监测,为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五、考核与评价(一)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行动计划的要求,将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通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自查、抽查,对工作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对没有实现工作目标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