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5篇】_1.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128452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5篇】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5篇】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5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5篇】_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5篇】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篇一 设计思路: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自豪和赞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体验出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方式,掌握音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 2、在学习在灿烂的阳光下中体会音乐能反映人的情感,音乐作品是时代的产物。 3、能准确而有情感的演唱在灿烂的阳光下,感知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及音乐的情感。 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演唱,理解把握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的情绪及表现内涵,激发学生对祖的感激和赞颂。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一

2、、创设情境 1、 看图片。 提问:看了图片有何感想?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 2、 听音乐红旗颂情感感受一下 二、欣赏体验 1、导言: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祖国的日趋富强的场面,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首由印青作曲的歌曲。 2、出示课题:音乐欣赏在灿烂的阳光下,播放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1)学生欣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学生哼唱,体会在演唱歌曲时的情绪变化。 三、 演唱感受 1、再次播放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2、听完这首歌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 3、教师范唱,学生随哼唱主旋律。 4、教师指挥,随音乐演唱在灿烂的阳光下一遍,学生自己寻找不足之处。 四、分析歌曲的演唱风格、音乐结构

3、图式和表现主题。 全曲分为三段,以A-B-A1的形式呈现。歌曲的A段为3|4拍,旋律具有抒情风格,以中速演唱,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运用十分朴实的语言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感激之情,仿佛是一位年轻人含着深情地在娓娓诉说着长辈给予自己的思想上的启迪。B段的节拍变为4|4,音乐转向进行曲的风格,演唱速度稍快。歌中充满了为祖国的自豪和赞美。A1部分重复A部,激情的把音乐推向高潮。 五、复听乐曲的A部分,请学生跟着唱主题,感受新时期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特点。有感情地齐唱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六、小结:让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初中音

4、乐欣赏课教案 篇二 一、 教学内容: 1、由课本上的小插图引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大画面,因地制宜地启发学生在探索、发现身边音乐的基础上,能大胆自信地将自己的发展示出来让大家分享。 2、聆听几段熟悉的音乐并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生活场景,揭示一个道理:生活中到处都充满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苍白的、不可想像的。 二、教学目标: 1、对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2、对身边的音乐产生兴趣并萌生探索的欲望。 3、掌握探索、发现音乐的基本途径与技巧。 4、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大胆、自信地展示出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初步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兴趣; 2、精心设计活

5、动方案,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充分地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展示出来; 3、在教材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教学方法: 谈话、交流、讨论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导入课题: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开始是以群居的方式生活的,在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的情况下,他们会是怎样沟通联系呢?(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是通过简单的音节、手势、表情等身体语言来沟通的。他们在共同完成同一个工作时,有什么办法来协调动作的统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呢?比如,筏树。(学生讨论,发表意见)他们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或一定的音节,由一个人

6、做指挥(领唱),其他的人随着他的领导统一了动作、统一了速度等来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是歌曲的雏形,也就是民歌的最早形式劳动号子。在平原上的人们唱的号子种类很多,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劳动号子。在山区上作业的人们唱的是山歌。其实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都是直接来源于生活的。例如:我们在北京旅游去到王府井的小吃一条街,就会听到买卖的吆喝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三)新课:生活中的音乐。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大胆自如地表演自己常听的音乐片段。话题是:生活中的音乐,你会选择不同的时间听不同的音乐作品吗?你会唱你喜欢的音乐作品吗? 2、生活中离不开音乐,我们劳动时离不开音乐、在祭祀

7、时需要音乐,高兴时、悲伤时都需要音乐。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普通人还是伟人、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离不开音乐。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 3、各种生活场景都不能没有音乐,无论是群众集会还是个人休闲,无论是欢庆国庆还是欢送亲朋,无论是商场购物还是车站候车等,都离不开音乐。 4、 欣赏音乐,为场景选配恰当的音乐。(听后学生展开讨论,对比答案) 5、得出结论: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小结本课。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2、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敢在同学面前大胆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创作与表演,激发学

8、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组织能力。 4、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并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活动。 重点、难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理解歌曲的文化情感内涵,对其进行创作与表演。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春晚解说词背景音乐:春节序曲 再见警察 手牵手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二:导入,实践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 生:喜欢! 师:春晚开始的时候放的那首曲子叫什么? 生:春节序曲 师:在春晚出现次数最多的歌曲节目是什么? 生:难忘今宵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演唱一下难忘今宵 师:刚才老师演唱

9、了难忘今宵,大家看一下黑板,我们刚才发声练习时练习的这五个音。a i y o u这是意大利语中的五个元音。尽管是意大利语,但这五个元音在中国歌曲演唱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打开我们的课本,看一下每一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与哪个字母有联系。 生:o 师:好我们现在就来练习一下o 。 师:下面老师再给大家演唱一遍。大家要仔细的听一下每一句最后的一个与o有联系的长音。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演唱一下歌曲的旋律。 钢琴伴奏演唱旋律。 师:我们的旋律演唱先告一段落。下面,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你知道的歌词作者? 生:方文山林夕 师:他们写过很多风花雪月的歌词。但他们很少写自己关于祖国的词。 因为祖国很难写,中国

10、很大有56个民族。热爱祖国这四个字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者不同的理解。那位同学能用简单的语言说一下我们的祖国?什么能代表中国?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中国的人民是什么样?中国人民对朋友什么样对侵略者是什么态度? 三、结束。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一、认识木管乐器 二、欣赏单簧管波尔卡、阿赖城的姑娘第二组曲之小步舞曲、波莱罗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的外形、演奏姿势的介绍,音色特点的感受和辨听,使学生对该类乐器艺术特色的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二、通过欣赏在不同形式下演奏的乐曲,了解木管乐器合奏、重奏和独奏的功能和作用,感受它们丰富的音色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并培

11、养学生对西洋木管乐的爱好和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及光盘、VCD机及碟片、乐器实物、录音机及磁带 教学重难点: 一、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木管乐器的辨听。 二、在木管乐器的不同演奏形式中感受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听音乐进教室,感受音乐培尔。金特朝景 2、教师提问:刚才听的乐曲情绪怎样: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3、学生讨论,回答。 4、导入新课:进教室时所听的乐曲是由长笛吹奏的。 二、新课学习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木管器 (一)师:告别了交响乐队中最大的。弦乐家族,我们来到位于舞台中央的弦乐之后的木管乐器家族去作客。 木管乐器的成员比较多,主

12、要有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它们是西洋木管器组中四件重要的乐器,另外,它们又各有近亲邻属,长笛有个小兄弟叫短笛,双簧管有个兄弟叫英国管。 这些乐器都是用一种精选的木头挖成管状,然后运用吹气发声,所以称为“木管乐器”,它们没有饱满的声音和灵活的力度变化,但它们具有多变的音色,这个家族中的每一件乐器都富有个性。 (二)从形状、音色认识乐器。播放课件 (1)长笛:观察形状;听长笛吹奏的音乐片段。 讨论:长笛的音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描述长笛的音色吗? (2)短笛: (3)单簧管(同上步骤) (4)双簧管(同上并对比单簧管与双簧管音色的不同) (5)大管(同一系列的乐器,体形大的音越低) (三)欣赏

13、由长笛主奏的乐曲小步舞曲和单簧管独奏曲单簧管波尔卡。 1、欣赏小步舞曲 (1)看小步舞曲及作曲家比才简介 (2)听、唱两个主题。 (3)听全曲,边分析: 感受乐曲的拍子:3/4拍 感受乐曲情绪、乐器音色 选择乐器,为乐曲伴奏。(除了竖琴外,还能用什么乐器伴奏) 2、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简介“波尔卡”是一种二拍子舞蹈。 (2)听全曲,感受情绪。 (3)选择乐器伴奏,跳二拍子舞蹈。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中的重要成员: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同学们通过游戏,听辨了它们的音色,还欣赏了长笛、单簧管演奏的两首曲子。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篇五 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 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

14、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 将“灯歌”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作为本课的知识点和动点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的动。使学生在动中体验,在动中喜悦,从而真正了解江西灯歌的音乐与舞蹈特征。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欣赏法、视觉图像法、参与体验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看”、“做”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解接受。本课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去发现问题、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问

15、题,采用交流重于传授式教学。并将难点教学融入兴趣中,与学生在反复对答演唱中,师生互动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难点。 教学过程: 一、走进江西 展示一幅瀑布画面庐山瀑布,请学生介绍江西人文,景色等。(设计意图:音乐是人文的一个严重领域这一理念。体现人文、学科的交叉,使学生加深对江西的了解。) 二、感受江西民歌(播放歌曲) 1、江西是个好地方。 2、请茶歌。 3、斑鸠调。 提问:歌曲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曲中有哪几种动物在歌唱春天?你们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设计意图:体现课标内容弘扬民族音乐,通过欣赏几首江西民歌,使学生了解和心爱江西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江西的兴趣。)

16、三、学唱民歌 1、教师范唱斑鸠调,学生随音乐唱出动物的叫声。 2、请学生解放分组互相演唱并讨论歌曲的音乐特征:节奏、旋律、歌词、演唱形式等。 3、学生演唱第一段,教师伴奏询问学生哪一句最难演唱,为什么难唱? 4、出示难点旋律: A、范唱难点旋律。 B、指导学生边唱边按旋律的凹凸用手指画出旋律线。 C、师与全体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 D、师与个别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 E、教师伴奏难点部分。 F、教师伴奏难点部分。 5、放全曲伴奏带,提问:斑鸠调适合在什么场合演唱?并介绍“灯歌”。 6、音乐活动: 教师伴奏斑鸠调第一段指导学生模拟一场“灯歌会”。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参与体验,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小结: 教师小结,放录音江西是个好地方,学生在歌声中离开教室。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