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控制器功能模组通用技术规范20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控制器功能模组通用技术规范2022.doc(8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能源控制器模组通用技术规范2022二二二年三月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序号名 称1能源控制器模组专用技术规范目次1 引言32 通用要求32.1 工作环境条件32.2 机械影响32.3 热插拔42.4 温升要求42.5 通信协议42.6 在线升级42.7 电气安全要求42.8 电磁兼容性要求52.9 互换性要求52.10 可靠性指标52.11 模组ID标识53 远程通信模组63.1 远程无线公网通信模组63.2 1.8G-LTE无线专网通信83.3 230MHz无线通信模组94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模组104.1 功能要求104.2 性能要求105 微功率无线通信模组115.1 功能要求1
2、15.2 性能要求126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双模通信模组136.1 功能要求136.2 性能要求137 RS-485 通信模组167.1 功能要求167.2 性能要求168 M-BUS 通信模组178.1 功能要求178.2 性能要求179 CAN 通信模组189.1 功能要求189.2 性能要求1810 电源输出模组1810.1 功能要求1810.2 性能要求1811 遥信脉冲模组1911.1 功能要求1911.2 性能要求1912 控制模组1912.1 功能要求1912.2 性能要求1913 直流模拟量采集模组1913.1 功能要求2013.2 性能要求2014 回路状态巡检模组2014.
3、1 功能要求2014.2 性能要求2015 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模组2015.1 功能要求2015.2 性能要求2116 多功能组合模组2116.1 功能要求2116.2 性能要求2217 检验规则2217.1 检验分类2217.2 检验方法2217.3 验收检验2217.4 型式试验2217.5 全性能检验2317.6 项目和顺序23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功能模组类型及标识24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远程通信模组型式要求25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本地通信模组型式要求32附录D (规范性附录) RS-485通信模组型式要求35附录E (规范性附录) CAN通信模组型式要求37附录F (规范性附
4、录) 电源输出模组型式要求39附录G (规范性附录) M-BUS通信模组型式要求41附录H (规范性附录) 遥信脉冲模组型式要求43附录I (规范性附录) 控制模组型式要求45附录J (规范性附录) 直流模拟量采集模组型式要求55附录K (规范性附录) 回路状态巡检模组型式要求57附录L (规范性附录) 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模组型式要求58附录M (规范性附录) 功能模组接口协议59附录N (规范性附录) 功能模组ID编码规范871 引言1.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以下简称“公司系统”)能源控制器模组的招标采购,它包括技术指标、机械性能、适应环境、功能要求、电气性能、抗干扰及可靠性等方
5、面的技术要求、验收要求以及供货、质保、售后服务等要求。1.2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凡本技术规范中未规定,但在相关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或IEC 标准中有规定的规范条文,投标人应按相应标准的条文进行设备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1.3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招标人认为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如有异议,都应在投标书中以“投标人技术偏差表”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1.4 本技术规范所建议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投标人应按更严格标准的条文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1.5 本技术规范经招标、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
6、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2 通用要求2.1 工作环境条件功能模组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条件见表1。表1 气候环境条件分类级别空气温度湿度范围最大变化率a/h相对湿度b%最大绝对湿度g/m3C1-5+450.5 59529C2-25+550.5 10100C3-40+70135CX-45+70a 温度变化率应取 5 min 时间内平均值。b 相对湿度应包括凝露。2.2 机械影响模组设备应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机械振动强度要求:a) 频率范围:10 Hz150 Hz;b) 位移幅值:0.075 mm(频率60 Hz);c) 加速度幅值:10
7、m/s2(频率60 Hz)。2.3 热插拔功能模组应具备热插拔功能,功能模组热插拔时不应损坏。2.4 温升要求在额定工作条件下,电路和绝缘体不应达到可能影响模组正常工作的温度。外表面的温升在环境温度为40时应不超过25K。2.5 通信协议功能模组与终端之间的物理通信通道为USB 2.0,通信协议见附录M。2.6 在线升级功能模组可通过终端下发指令完成在线升级,升级过程中不影响模组正常工作,升级完成后可自行切换至新版本运行。2.7 电气安全要求2.7.1 绝缘电阻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2所示。表2 绝缘电阻额定绝缘电压(U)V绝缘电阻M测试电压V正常条件湿热条件U601
8、0225060U250102500U2501021000注: 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U大于250V的要求。2.7.2 绝缘强度电源回路对地应耐受500V(低于60V直流电源回路),2500V(220V交流电源回路)的50Hz的交流电压及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回路之间应耐受1000V 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2.7.3 冲击电压电源回路、信号输入回路、信号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3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表3
9、 冲击电压峰值试验回路冲击电压峰值V试验回路冲击电压峰值V直流电源对地500信号输入回路对输出回路500交流电源对地5000信号输入回路对电源回路 4000信号输入/输出对地500信号输出对电源回路40002.8 电磁兼容性要求模组应能在表4所列的电磁骚扰环境下正常工作,电磁骚扰对模组故障的影响程度用试验结果评价等级表示。评价等级A:电磁骚扰对模组工作无影响,试验时和试验后模组均能正常工作。评价等级B:电磁骚扰使模组暂时不能工作,电磁骚扰后不需人工干预,5min内能自行恢复正常工作。电磁兼容试验项目包括: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工频磁场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静电放电抗扰
10、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阻尼振荡波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浪涌抗扰度、无线电干扰抑。表4 电磁兼容性要求电磁骚扰源严酷等级电磁骚扰施加值施加端口评价等级要求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3000:1(60%),50:1,1:1整机A工频磁场抗扰度-400A/m整机A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310V/m整机A430V/m整机A静电放电抗扰度48kV外壳和操作部分A/B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41.0kV(耦合)通信线A44.0kV电源端口A/B阻尼振荡波抗扰度21.0kV(共模)信号输入/输出端口A/B42.5kV(共模),1.25kV(差模)电源端口A/B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310V电源
11、端口A浪涌抗扰度21.0kV(共模)信号输入/输出端口A/B44.0kV(共模),2.0kV(差模)电源端口A/B无线电干扰抑制B-整机A2.9 互换性要求模组可与符合型式规范和接口要求的终端相匹配,满足终端相关功能和性能的要求。2.10 可靠性指标模组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低于8.76104 h,模组应该具备自检自恢复机制。2.11 模组ID标识每一个功能模组具有唯一ID标识,该ID具有唯一性,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基于该ID可实现对接入终端的功能模组进行不同认证级别的可信身份验证,确保接入设备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模组ID的编码规范见附录N。3 远程通信模组3.1 远程无线公网通信模
12、组3.1.1 功能要求远程通信模组应具备不同网络间自动切换功能,并满足模组互换性要求,支持FOTA差分升级;同时应能提供实时的时间、经度、纬度等时间及定位状态信息,GPS/北斗指标要求如下:a) 定位模式:至少支持北斗/GPS双模卫星定位系统,北斗为国产芯片,且可独立工作;b) 定位精度:应满足水平误差不大于10m,高程误差不大于15m;c) 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不超过5s;d) 冷启动:在 GPS/北斗信号接收强度-130dBm情况下,从系统加电运行到实现定位的时间不超过60s;e) 灵敏度:冷启动不低于-140dBm;f) 通道数:不小于 12个。3.1.2 性能要求3.1.2.1 传输特
13、性无线公网通信模组的传输特性应符合3GPP 34.121、3GPP 34.122、3GPP 36.521、3GPP 38.101、3GPP 38.521的要求。采用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对用于某种业务的相应设备所规定的工作频率范围,工作频率与射频性能要求见表5表6。表5 4G工作频率与射频性能要求指标4G(LTE-TDD)4G(LTE-FDD)频率范围B39:1880 MHz1920MHzB34:2010 MHz2025MHzB40:2300 MHz2400MHzB41:2555 MHz2655MHzB38:2570 MHz2620MHzTXB1:1920 MHz1980MHzB3:1710 MH
14、z1785MHzB5:824 MHz849MHzB8:880 MHz915MHzRXB1:2110 MHz2170MHzB3:1805 MHz1880 MHzB5: 869 MHz894 MHzB8: 925 MHz960 MHz输出功率误差2.7dB2.7dB载波频率误差|f| (0.1 PPM + 15 Hz)|f| (0.1 PPM + 15 Hz)RMS 相位误差-表6 5G 工作频率与射频性能要求指标5G NR TDD5G NR FDD频率范围TXN41:2496 MHz2690 MHzN78:3300 MHz3800 MHzN79:4400 MHz5000 MHzTXN1:1920
15、MHz1980 MHzRXN41:2496 MHz2690 MHzN78:3300 MHz3800 MHzN79:4400 MHz5000 MHzRXN1: 2110 MHz2170 MHz输出功率误差N41:2dBN78:+2/-3dBN79:+2/-3dB2dB载波频率误差|f| (0.1 PPM + 15 Hz)|f| (0.1 PPM + 15 Hz)RMS 相位误差-3.1.2.2 无线信道规格和指标无线公网通信模组的指标应符合YD/T 12142006、YD/T 12082002、3GPP 36.104和3GPP 36.141、3GPP 34.121、3GPP 34.122、3GP
16、P 36.521、3GPP 38.101和3GPP 38.521的要求。远程通信单元LTE要求见表7。表7 远程通信单元 LTE 要求指标LTE_TDDLTE_FDD频率范围1880 MHz1920MHz2010 MHz2025MHz2300 MHz2400MHz2555 MHz2655MHz2570 MHz2620MHzTX824 MHz849MHz880 MHz915MHz1710 MHz1785MHz1920 MHz1980MHzRX925 MHz960 MHz869 MHz894 MHz1805 MHz1880 MHz2110 MHz2170MHz调制方式上行:QPSK;16QAM下行
17、:QPSK;16QAM ;64QAM上行:QPSK;16QAM下行:QPSK;16QAM ;64QAM双工收发信道间隔/B1:190MHzB3:95 MHzB5:45 MHzB8:45 MHz输出功率23dBm2.7dB23dBm2.7dB输出阻抗5050信道带宽1.4MHz20MHz 5MHz20MHz频率误差|f| (0.1 PPM + 15 Hz)|f| (0.1 PPM + 15 Hz)表7 (续)指标LTE_TDDLTE_FDD接收灵敏度Band 34: -96.3dBmBand 38: -96.3dBmBand 39: -96.3dBmBand 40: -96.3dBmBand 4
18、1: -94.3dBm以上均为 10M 带宽下 QPSK 方式单天线参数Band 1: -96.3dBmBand 3: -93.3dBmBand 5: -94.3dBmBand 8: -93.3dBm以上均为10M带宽下QPSK方式单天线参数远程通信单元5G要求见表8。表8 远程通信单元 5G 要求指标5G_TDD (N41/N78/N79)5G_FDD (N1)频率范围TX2496 MHz2690 MHz3300 MHz3800 MHz4400 MHz5000 MHzTX1920 MHz1980 MHz频率范围RX2496 MHz2690 MHz3300 MHz3800 MHz4400 MH
19、z5000 MHzRX2110 MHz 2170 MHz调制方式QPSK;16QAM ;64QAM ;256QAM QPSK;16QAM ;64QAM ;256QAM双工收发信道间隔/190MHz输出功率N41:23dBm2dBN78:23dBm+2dB/23dBm-3dBN79:23dBm+2dB/23dBm-3dB23dBm2dB输出阻抗5050信道带宽10MHz100MHz5MHz20MHz频率误差|f| (0.1 PPM + 15 Hz)|f| (0.1 PPM + 15 Hz)接收灵敏度N41:2 天线 10MHz/30kHz SCS -95.1dBmN78:2 天线 10MHz/3
20、0kHz SCS -96.1dBmN79:2 天线 40MHz/30kHz SCS -89.7dBm2 天线 10MHz/30kHz SCS -97.1dBm3.1.2.3 功率消耗工作电压要求为DC5V,误差10%,峰值电流不超过3A,平均功率见表9。表9 平均功率要求网络制式平均功率W4G45G83.2 1.8G-LTE无线专网通信3.2.1 工作频率采用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对用于某种业务的相应设备所规定的工作频率范围,1785MHz1805MHz。3.2.2 无线信道规格和指标表10 1.8G-LTE专网通信单元信道要求指 标1.8G 专网(LTE-TDD)调制方式上行:QPSK;16QA
21、M下行:QPSK;16QAM ;64QAM输出功率23dBm2dB输出阻抗50参考灵敏度116dBm/25kHz(QPSK)106dBm/25kHz(16QAM)4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模组4.1 功能要求4.1.1 系统网络管理要求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模组应具有网络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网络管理功能。4.1.2 业务功能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模组应具有抄表功能、广播校时、从节点注册、事件上报、远程费控等业务功能。4.2 性能要求4.2.1 工作频率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的基本频带为0.7MHz12MHz,可支持分段使用。4.2.2 功率频谱密度发送功率频谱密度在工作频带内不大于-4
22、5dBm/Hz,工作频带外不大于-75dBm/Hz。4.2.3 辐射骚扰限值按照Q/GDW 116122016中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接入设备的要求,在9kHz30MHz频带内的辐射骚扰限值见表10。表11 9kHz30MHz 频带内的辐射骚扰限值频率MHz场强V/m测量距离m0.0090.4902.4/F 3000.4901.70524/F 301.70530303030MHz以上频带的辐射骚扰限值见表11。表12 30MHz 以上频带的辐射骚扰限值频率MHz3m处场强V/m3088 10088216150216960200960 5004.2.4 通信速率(吞吐量)测试在隔离电源、屏蔽环境、无
23、竞争场景、主从节点1:1配比,测试包长为512(1024)字节时,通信速率应不小于1Mbps。4.2.5 网络时延在隔离电源、屏蔽空间环境,主从配比1:1情况下,业务帧长不小于1k字节下的载波报文发送端发送时刻与接收端接收时刻的上下行时延,测试时间20s,网络平均时延应小于30ms。在交流电网环境,兼容智能电表通信口时延。4.2.6 长时间传输性能在隔离电源、屏蔽空间环境,主从节点1:1配比下,测试包大小不小于1k字节,90%吞吐量,2小时测试时间的情况下,上、下行丢帧率应小于1%。4.2.7 抗衰减性能在隔离电源、屏蔽环境、误包率小于10%(业务报文包长100字节)、带内发射功率谱密度为-4
24、5dBm/Hz的条件下,其抗衰减性能应不小于85dB。4.2.8 功率消耗静态功耗不大于1W,动态功耗不大于6W。5 微功率无线通信模组5.1 功能要求5.1.1 地址管理通信单元具备在本地网络中唯一的地址标识,用于建立中继路由关系。能够在无人工干预情况下,自动管理下属节点的中继路由关系。5.1.2 信道转换终端本地通信单元能够按照终端指令(或自动发起),管理下属节点的信道频率,从某个信道组切换到另一个信道组。5.1.3 冲突避让通信单元需具备载波侦听和冲突避让功能。5.1.4 自动路由通信单元应具备自动组网和路由自动建立功能,即无需人工干预,通信单元之间应该能够自动建立数据传输的路由关系;当
25、路由中的某个中继节点拆除或故障后,系统能够立即自动找到一条新路由;当新节点加入到系统中之后,也能够立即建立新路由。5.1.5 网络管理应具备网络管理功能,包括对主节点和从节点版本信息查询、路由信息査询及设置等功能。5.2 性能要求5.2.1 工作频率5.2.1.1 频率范围系统的工作频率为470MHz510MHz。5.2.1.2 频率间隔频道组间隔大于200kHz,组内频率间隔大于2MHz。5.2.1.3 频道切换要求为减少同一地区同频干扰,推荐以组的方式划分为n个频道组,每组内含3个以上的通信信道。每个微功率无线通信单元主节点占用一个频道组与所属微功率无线通信单元从节点进行通信。通信单元主节
26、点与从节点之间可以自动切换通信信道,避开通信干扰。5.2.2 接收机电性能指标接收机电性能指标见表12。表13 接收机电性能指标项目指标要求接收机电性能指标误码率小于 1%时,优于-106dBm,通信速率 10kbit/s可接收中心频率偏移1510-6,即15ppm5.2.3 发射机电性能指标发射机电性能指标见表13。表14 发射机电性能指标项目指标要求输出载波功率470MHz510MHz 时,50mW (e.r.p)数传频偏20kHz30kHz杂散辐射发射限值-36dBm5.2.4 调制方式调制方式使用GFSK (Gauss Frequency Shift Keying) ,用两个频率特征信
27、号分别代表二进制的0和l。基带信号釆用高斯滤波的方式。GFSK符号编码如表14所示。表15 GFSK 符号编码符号编码0f0-f1f0+f5.2.5 功率消耗静态功耗不大于1W,动态功耗不大于2.5W。6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双模通信模组6.1 功能要求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双模通信模组功能部分应遵循Q/GDW 120872020双模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6.2 性能要求6.2.1 高速载波基本通信性能6.2.1.1 工作频带高速电力线载波的基本频带为2MHz12MHz、2.4MHz5.6MHz、0.7MHz3MHz、1.7MHz3MHz,可支持切换使用。6.2.1.2 功率频谱密度发送功率频谱密度
28、在工作频带内不大于-45dBm/Hz,工作频带外不大于-75dBm/Hz。6.2.1.3 通信速率在隔离电源、屏蔽空间环境、无竞争场景、主从节点1:1配比、测试包大小512(1024)字节时,通信速率应不小于1Mbps。6.2.1.4 抗衰减性能在隔离电源、屏蔽环境、误包率小于10%(业务报文包长100字节)、带内发射功率谱密度为-45dBm/Hz的条件下,其抗衰减性能应不小于85dB。6.2.1.5 抗白噪声性能在隔离电源、屏蔽环境、误包率小于10%(业务报文包长100字节)、带内发射功率谱密度为-45dBm/Hz的条件下,加入输出带宽25MHz,功率为-30dBm的高斯白噪声,对于频段1其
29、抗衰减性能应大于65dB,对于频段2其抗衰减性能应大于55dB。6.2.1.6 抗脉冲干扰性能在隔离电源、屏蔽环境、误包率小于10%(业务报文包长100字节)、带内发射功率谱密度为-45dBm/Hz的条件下,加入输出脉冲频率100kHz,脉宽1us,幅值Vpp=4V的脉冲信号,对于频段1其抗衰减性能应不小于65dB,对于频段2其抗衰减性能应不小于55dB。6.2.2 高速无线基本通信性能6.2.2.1 工作频带基本通信频段满足470MHz510MHz。6.2.2.2 信号带宽信号带宽满足表15中所示要求。表16 信号带宽要求参数带宽/kHzOption2431.3151Option3170.8
30、9846.2.2.3 发送频谱模板发送频谱模板示意图见图1所示,频谱模板数值见表16。图1 频谱模板示意图表17 频谱模板数值OptionD0f1/kHzD1f2/kHzD2f3/kHzD3f4/kHz20 dBr215 -20 dBr450 -35 dBr10000-40 dBr 150030 dBr85.4 -18 dBr170-35 dBr400-40 dBr 10006.2.2.4 调制方式调制方式支持OFDM调制方式,子载波映射方式支持BPSK、QPSK、16QAM。6.2.2.5 发送功率谱密度对于信号占用带宽小于等于200kHz的,发送功率谱密度要求满足50mW/200kHz(e
31、.r.p);占用带宽200-500kHz的,发送功率谱密度要求满足10mW/100kHz(e.r.p)。6.2.2.6 发射机性能发射机性能要求见表17。表18 发射机性能要求测试项测试指标发射功率限值17dBm(e.r.p)单次发射时间1s发射中心频率频偏25ppm发射频带平坦度偏差3dB占用带宽Option2500kOption3200kHz杂散辐射限值-36dBm6.2.2.7 接收机性能接收机性能要求见表18。表19 接收机性能要求测试项测试指标接收灵敏度参考6.4.2.8邻道干扰抑制参考6.4.2.9抗频偏容忍度Max 50ppm最大输入电平-10dBm6.2.2.8 灵敏度性能指标
32、在屏蔽环境下、误包率小于10%(业务报文包长100字节),其灵敏度性能满足如表19要求。表20 灵敏度性能要求测试参数OFDM Option 2OFDM Option 3PSDU MCS0(dBm)-109PSDU MCS1(dBm)-106-110PSDU MCS2(dBm)-103-107PSDU MCS3(dBm)-100-104表20 (续)测试参数OFDM Option 2OFDM Option 3PSDU MCS4(dBm)-97-101PSDU MCS5(dBm)-94-98PSDU MCS6(dBm)-91-956.2.2.9 抗邻道干扰性能指标在屏蔽环境下、误包率小于10%(
33、业务报文包长100字节)时,抗邻道干扰性能指标如表21所示。表21 抗邻道干扰性能要求测试参数Option 2Option 3Adjacent channel rejection(dB)Alternate channel rejection(dB)Adjacent channel rejection(dB)Alternate channel rejection(dB)PSDU MCS0(dBm)25351030PSDU MCS1(dBm)23331028PSDU MCS2(dBm)2030725PSDU MCS3(dBm)1727722PSDU MCS4(dBm)1525520PSDU MCS
34、5(dBm)1424219PSDU MCS6(dBm)818-2126.2.2.10 最大输入电平性能指标在屏蔽环境下,最大输入电平-10dBm满足误包率小于10%(业务报文包长度100字节)。6.2.2.11 EVM 性能指标在屏蔽环境下,发送1000帧信号,测试EVM平均值满足如表22中所示要求的EVM。表22 EVM 性能要求EVM 指标MCS RMS Error Value / dBPSDU-EVM0-101-102-103-104-135-166-19PHR-EVM05-106-13SIG-EVM-106.2.3 功率消耗静态功耗不大于1W,动态功耗应不大于6W。7 RS-485 通
35、信模组7.1 功能要求RS-485模组提供透明转发通信通道,波特率及其他通信参数受主机控制,满足300bps115200bps传输速率,传输时信号不失真。应支持自识别功能,实现即插即用。模组应具有自检和自恢复功能。7.2 性能要求7.2.1 可靠性要求RS-485模组可靠性应满足如下要求:a) 在RS-485 A、B端子空载时,输出差模电压|VAB|满足不小于1.5V且不大于5.5V;b) 处于接收状态下,在A、B端子间施加-200mV+200mV差模电压,线路电流的绝对值不应超过1.7mA;c) 在RS-485 A、B端子之间加负载电阻375,输出差模电压|VAB|不小于1.5V;d) RS
36、-485通信接口的接收灵敏度为200mV(允许偏差5%);e) 在RS-485 线路之间加模拟传输阻抗网络电阻50,并在RS-485 A、B端子之间加负载电容0.066uF,RS-485信号的跳变时间不超过信号比特位时间宽度的30%;f) RS-485接口应具备长时间过载保护及自恢复能力;g) RS-485接口的端子间应能承受交流380V历时5min不损坏。7.2.2 功率消耗在非通信状态下消耗的功率应不大于1W;通信状态下消耗的功率应不大于1.5W。7.2.3 连续通电稳定性试验在正常工作状态连续通电72h,在72h期间每8h进行抽测,其功能应满足9.1章节、性能应满足9.2章节相关要求。8
37、 M-Bus 通信模组8.1 功能要求终端通过M-Bus模组,与具备M-Bus接口的电表、水表、气表、热表等设备进行通信。M- Bus模组提供透明转发通信通道,波特率及其他通信参数受终端控制,数据传输速率至少支持1200bps、2400bps、4800bps、9600bps。8.2 性能要求8.2.1 M-Bus 带载能力每路M-Bus接口带载能力不小于64 mA。8.2.2 M-Bus 接口电气性能M-Bus接口电气参数应满足表22要求,应可耐受60VDC异常电压接入。表23 M-Bus 节点信号发送规格要求(电压源)逻辑值标识取值范围1Vmark22VVmark42V0Vspace12VV
38、spaceVmark-10V8.2.3 M-Bus 接口过载保护M-Bus接口应具备长时间过载保护及自恢复能力,过载时运行灯熄灭指示。打开M-Bus接口电源输出,分别短接各路M-Bus接口的输出端子,此时运行灯熄灭指示,除被短接M-Bus端口外,模组应能正常工作;保持4小时后断开短接点,模组状态指示灯恢复,被短接M-Bus接口不应损坏,应能正常工作。8.2.4 功率消耗在非通信状态下消耗的功率应不大于1W;通信状态下消耗的功率应不大于6W。为避免功率过载,终端应保证两路M-Bus不同时工作。8.2.5 连续通电稳定性要求在正常工作状态连续通电72h,在72h期间每8h进行抽测,其功能应满足本标
39、准中10.1条、性能应满足本标准中10.2.110.2.4条相关要求。9 CAN 通信模组9.1 功能要求CAN通信模组的数据传输采用字节流,应能够基于CAN总线与外置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并保证CAN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支持 ISO 11898 规定的 CAN2.0B 协议。9.2 性能要求9.2.1 通信速率要求CAN-BUS 总线传输速率支持 10kbps、25kbps、50kbps、125kbps、250kbps、500kbps、1Mbps可选。9.2.2 功率消耗在非通信状态下消耗的功率应不大于1W;通信状态下消耗的功率应不大于2W。9.2.3 连续通电稳定性要求在正常工作状态连续通电
40、72h,在72h期间每8h进行抽测,其功能应满足11.1章节、性能应满足11.2章节相关要求。10 电源输出模组10.1 功能要求电源输出模组提供2路12V直流电源输出,输出电流不低于300mA。10.2 性能要求10.2.1 功率消耗在非通信状态下消耗的功率应不大于1W;通信状态下消耗的功率应不大于1.5W。10.2.2 连续通电稳定性要求在正常工作状态连续通电72h,在72h期间每8h进行抽测,其功能应满足11.1章节、性能应满足11.2章节相关要求。11 遥信脉冲模组11.1 功能要求功能要求如下:a) 遥信脉冲模组应具备4路开关量输入接口,遥信输入接口和脉冲输入接口可通过配置实现在功能
41、上复用;b) 遥信输入接口能实时采集位置状态、开关接入状态和其它状态信息,发生变位时应记录并在最近一次查询时发送该变位信号或主动上报;c) 脉冲输入接口能接收电能表输出的脉冲,脉冲输入应能与DL/T 6142007规定的脉冲参数配合,脉冲宽度为:80ms20ms。11.2 性能要求11.2.1 状态量采集状态量采集应满足如下要求:a) 支持单点遥信;b) 软件防抖动时间 10ms60000ms 可设,事件记录分辨率不大于100ms;c) 状态量输入为不带电的开合切换触点,每路状态量在稳定的直流 5V 电压输入时,其功耗0.2W。11.2.2 脉冲量采集脉冲输入累计误差应不大于1个脉冲。11.2
42、.3 功率消耗应不大于1W。12 控制模组12.1 功能要求模组接收终端下发的控制命令进行继电器动作,在继电器动作之前具备预动作处理的功能;可通过参数配置继电器输出模式和脉冲输出的宽度;可监控常开控制回路的开关接入状态。12.2 性能要求控制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a) 输出回路应有防误动作和便于现场测试的安全措施;b) 触点额定功率:交流 250V/5A,直流 110V/0.4A 或直流 30V/2A 的纯电阻负载;c) 触点最大功率:交流 250V/10A,直流 110V/0.5A 或直流 30V/5A 的纯电阻负载;d) 触点寿命:通、断上述额定电流不少于 105 次;通、断上述最大电流不少于 103 次;e) 控制输出可配置为脉冲式输出或电平式输出,默认为脉冲式输出;周期 1 分钟(保证每分钟的补跳),脉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