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大班建构游戏中意志品质的培养-幼师毕业名师(完整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大班建构游戏中意志品质的培养-幼师毕业名师(完整版)资料.doc(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刍议大班建构游戏中意志品质的培养-幼师毕业名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刍议大班建构游戏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泰州学院 摘要 幼儿期是一个人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我们应该加强对意志品质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建构游戏又是极具操作和创造功能的游戏,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意志品质是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在建构游戏中抓住游戏前对游戏常规的了解和关键经验的准备,游戏中对幼儿经验的回顾和基本环节的指导、游戏后对幼儿经验的讨论和思维的延伸这三大环节来培养大班幼儿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希望给教师和家长有意义的帮助。关键词 大班 建构游戏 意志品质 培养 良好的意志品质
2、对一个人的成功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幼儿期又是一个人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因而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十分关注对幼儿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和培养。一、概念界定(一)幼儿园建构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古往今来的孩子都着迷于游戏,游戏代表着孩子的自由,天真无邪、自然的天性和潜在的能力。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全神贯注、超凡的想象和无法估量的创造性都令无数教育同仁们为之惊叹。在众多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中,建构游戏以它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这里所说的建构游戏,根据儿童发展中的认知分类法,属于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中的结构游戏,是指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来建构、反应现实生活
3、中的物体的活动。 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21:299.它是游戏活动向非游戏活动的过渡,前期带有象征性,后期逐渐成为一种智力活动。根据游戏活动中游戏的描述性特征分类法,属于功能游戏、建构游戏、扮演游戏和规则游戏中的建构游戏,是儿童从形式创造中获得乐趣的游戏,通过学习使用材料,他们把自己看成是事物的创造者。根据游戏活动中游戏教育作用的分类法,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共同属于创造性游戏,建构游戏属于结构游戏,所以也属于创造游戏。此类游戏主要有幼儿自己玩。根据幼儿园游戏的主动性来分类,建构游戏属于主动性游戏和被动型游戏中的主动性游戏。 邱学青.学前儿
4、童游戏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21:86-94.(二)幼儿的意志品质从心理学角度说,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58.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在行动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并充分认识到行动的意义, 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一定要求的良好品质。大班幼儿开始有自觉性的萌芽,但水平低,不良品质主要表现为受暗示性和独断性,受暗示性随年龄上升而下降,独断性行为随年龄上升而上升。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勇于明辨是非, 及时做出
5、决定, 并执行决定的能力。大班幼儿有一半以上能预见和了解行动的可能结果,其不良品质主要表现为草率决定,优柔寡断的相对比较少。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大班幼儿基本上不能抵抗内外干扰的同时影响,这一阶段的自制性品质一般表现在服从教师的要求上。意志的坚持性是一种在行动中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而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大班幼儿由于注意稳定时间延长,有意注意,情绪调控能力的初步发展,开始能较长时间维持已经开始的符合目的的活动。 李百珍.幼儿意志品质的实验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1(3).二、建构游戏中意志品质培养的意义与现状 (一)建构游戏中培养意志品质的意义建构游戏
6、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性,有利于幼儿动手动脑,是促进幼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与幼儿创造潜能充分开发的有效途径。在良好的游戏设计中,幼儿可以不断地处在问题情景之中,保持高度亢奋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有利于幼儿很快的认定目标并为目标坚持下去。幼儿可以独立构思游戏主题、自主安排游戏内容,自行制定游戏规则、协商游戏角色分工,使幼儿果断地做出抉择,提高幼儿处事的果断性。(二)建构游戏中意志品质培养的现状幼儿教育要挖掘建构游戏的多种教育功能,重视建构游戏带动多领域发展的作用,在真实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开展创造性游戏,使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得以发展。但很多老师却不注重,更忽略了建构游戏中意志品质的培
7、养。当我们观察在幼儿园开展建构游戏的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幼儿园建构游戏流于形式化,没有使建构游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忽视了意志品质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时间上安排不够充分。幼儿园中都建立了区角,可是真正能让孩子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却非常少。在短时间内意志品质的坚持性很难实现。相当多的幼儿园在组织活动时,仅仅把建构游戏当作调剂品来使用。如:建构游戏的时间仅安排在家长快来接的时间段。这其中的弊端是相当大的。建构游戏安排在家长接孩子的时间段内,显然是无法发挥其教育意义的,它只会让孩子学会做事半途而废,却忽略了其中坚持性的重要。当然,建构游戏时间不充足,幼儿的创造性也是无法真正发挥起来的。
8、2.玩具种类和数量不足。许多幼儿园虽然配置了许多种类和数量的玩具,可在选择时却忽视了儿童认知的需要。比如:玩具种类、难度单一,忽视幼儿的年龄差异,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成长的需要,玩具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重要教育作用。3.教师指导不当。教师不知道指导游戏应当从何入手、何时指导、以什么方式指导。如:要么就忽视。教师对建构游戏的认识不够,没有充分重视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大教育价值,从而错过了良好的教育契机;要么就干涉过多。体现在教师帮助幼儿选择甚至直接提供给幼儿材料,帮助幼儿构思与规划,在幼儿建构过程中对幼儿指手画脚;评价过于笼统。使幼儿的建构游戏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不当的指导和评价会使
9、幼儿缺失目标和下次游戏的兴趣,这样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很难培养。 三、建构游戏中意志品质培养的指导(一)游戏前的准备1.游戏常规(1)帮助幼儿进入游戏(一些幼儿也许不主动去建构游戏区,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吸引幼儿对建构区活动的注意。例如:坐在建构区里和幼儿一起搭建,为幼儿提出建议,把独特的建构物介绍给幼儿等等。)有了接触才会有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机,明确的动机能促进目标的实现。(2)建立必要的游戏规则(比如:材料轻拿轻放,剩余材料及时归还;需要多少材料取多少;在距材料摆放处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搭建以方便他人取材料;积木(尤其是大型空心积木)不能搭得过高以免倒塌下来压着人;拿同伴的材料要经过别人允
10、许)有了规则就能制约幼儿的行为,培养意志品质中的自制性。(3)引导幼儿结束游戏,游戏结束时间上做到提前告知(对于幼儿来说,从处于专注的游戏状态到结束游戏,需要一定的时间转换,驾驶要尊重幼儿的这种心理需要。给幼儿过渡,可采取,提前告知(我们还有10分钟就要结束了)、大班可用沙漏控制时间(游戏前与幼儿达成共识)、计时器(35钟)、时钟(当钟上的大手走到4的时候)、一段幼儿熟悉的音乐停止前)这样幼儿就会逐步掌握好时间,用缓冲调节状态,自己逐步约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更好的投入到下个活动中。(4)建构材料的收拾和整理(通过收拾、整理建构材料,幼儿不仅可以学习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养成对于环境的责任感,而
11、且也可以获得其他各种有益的经验)2.关键经验准备 (1)建构形象的积累对周围物体和建筑物的形状、结构的观察体验,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的多种建筑,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与色泽特点。如楼房是有层次的,房顶有尖的、平的,也有圆的,桥梁是桥面和桥墩组成的,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王爱芳.浅谈幼儿园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J.科技信息,2021(5).有了这些认识相信在选择材料进行建构活动时不会优柔寡断了。(2)建构材料的认识引导幼儿识别与使用材料,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建构材料
12、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会选用建构材料去构造物体,会灵活使用材料。(3)基本建构技能的掌握建构操作技能引导幼儿学会积木的排列组合(平铺、延长对称加宽加长加高围合,盖顶、搭台阶等),积塑的插接、镶嵌(整体连接、交叉连接、端点连接、围合连接等),以及穿套编织,粘合造型等技能。掌握建构分析技能使幼儿学会看平面图纸,设计建构图纸,能把平面结构变为立体结构。 王华芬.幼儿园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J.当代学前教育,2021(2).(4)设计构思能力引导幼儿整体构思构造,使幼儿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构造活动。在构造实践中能根据需要修改、补充,以取得结构成功。一旦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其积极性和兴趣就会被
13、激起,为下次的自觉性奠定基础。(5)合作的能力集体构造的技能引导幼儿在集体构造中学会分工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幼儿在与伙伴合作中,为了能合理分工,就必须学会考虑别人的意见,他们通过平等处理同伴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从而逐渐克服自我中心,获得健康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有了以上的准备和经验,幼儿在游戏时就有明确的目的性,提高了他的自觉性,同时一些常规约束着幼儿,进一步控制着他们的情绪和言行,显而自制性也提高了。 张蕊.搭建主体建筑物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发展J.辽宁教育,2021(21). 3.游戏材料的准备游戏材料准备即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场地及所需的、丰富的游戏材料。教师在充分利用本园现有
14、的游戏材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利用废旧物品为幼儿设计游戏材料。游戏材料的准备要体现幼儿不同年龄特点,不同游戏特点。大班应提供丰富有变化的游戏材料,并让幼儿参与材料的收集、设计和制作,既丰富游戏主题,又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设计和制作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组成部分。一些木板、纸板、纸棍、塑料、绳线、不规则较精细的积木、积塑、火柴杆、塑料管、冰棒棍或用糖纸、金属配件等都是孩子们首选、且百玩不厌的好材料。(二)游戏中的指导1.经验回顾 (1)指导要点: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梳理经验形成方案。以谈话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游戏主题产生兴趣,从而鼓励和启发幼儿根据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搭建主
15、题,分别对游戏中的材料使用、建构技能、各设施的布局规划(搭建场所的分布)等主要问题进行指导。可以回顾与游戏主题相关的经验。或者归纳建构物体的结构,启发幼儿探究、学习建构技能。后续的游戏则可根据上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以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上次滑滑梯的建构中,出现了梯面太窄、积塑之间镶嵌不紧密易松垮的问题,教师以图示或录像的方式引出,二度游戏可以此问题开展讨论切入主题。(2)开展形式:交流引发前期经验、看录像、图片、记录表的回顾、现场再现搭建问题。2.游戏基本环节(1)自愿组合,协商分工,明确搭建任务在幼儿按意愿自主选择分工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运用竞聘、轮流、猜拳等方法分组
16、及协商分配搭建任务。分组的形式可根据主题搭建的需要开展。即可一组搭建一种物体,也可以每组搭建一个小主题建筑。如;修建一条街道,即可一组负责修建天桥,一组负责街道旁的楼房及商铺,也可以两组各在自己挑选的搭建场所各自建构一条街道。(2)共同设计小组搭建图纸小组成立后,由组长带领组员根据搭建的任务思考、讨论并设计出初步的搭建图纸。在后期的搭建中,如果有些地方行不通或出现问题,还可以进行图纸修改,重新按新图纸搭建,图纸的设计在建构游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孩子们画的图纸看起来很幼稚,很粗略,但这是建构中不可忽略的过程,它能约束幼儿有计划有章法的搭建。而不是随心所欲,要知道工程师们做工程是很严谨的
17、,一定要严格按规划图来施工,从小培养幼儿这种素养,将对他们做事做人终身受用。大班可指导幼儿先各自阐述想法,相互协商,达成共识后形成统一方案,画出图纸。(3)自主选择建构材料幼儿根据搭建场所的位置、布局及大小,确定用什么材料搭建合适,然后各自按商量的要求到游戏材料放置区选择、采集建构材料。(4)按规划图合作建构幼儿按照小组分工,根据图纸的方案搭建所负责的工程任务。鼓励幼儿不知道的地方要向老师或同伴求助。(5)教师有效介入指导,推动游戏发展幼儿建构过程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搭建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注意到“问题”。当教师观察到幼儿搭建有问题时可提醒他观察一下伙伴的建构物,让他想一想伙伴
18、的建构物和自己的哪些地方有区别,如果是幼儿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那么幼儿从中学到的东西就会更加有意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来向幼儿提出新的挑战,引起幼儿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丰富幼儿的建构活动。例如:幼儿想给他的汽车造了一个车库,但车库和“地面”间有一定的距离,于是,幼儿总是用自己的手把汽车“搬到”车库里,看到阵中情形,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让汽车自己开到车库里吗?如果这样引导还不能帮助他解决,可进一步引导:“要不我们造个斜坡试试?” 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情景,灵活运用平行指导法、经验分享等策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参与游戏、与幼儿共同探索、共解难题是教
19、师指导的重要途径。有了老师的适时正确的指导鼓励,幼儿才会以充沛的精力克服困难,这样幼儿的坚持性也就提高了。 刘凌.幼儿园大班结构游戏中的指导策略J.沈阳教育,2021(8).(三)游戏结束时的指导1分享经验,提升游戏水平2拓展思路,为下次游戏留有余兴 创造性游戏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一个主题往往需要在多次游戏中不断地推进和完善。因此,单次游戏在结束后,在幼儿分享交流游戏中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讨论:“对下次游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还需要增加哪些搭建或辅助材料等?”帮助幼儿拓宽思路,逐渐丰富场景、材料、主题、情节,使幼儿对下次游戏充满期待。这样有了期待就会有游戏的动机,动机强了,
20、下次游戏的目的性也就明确了,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也就巩固提高了。四、结语在整个建构游戏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地把握好游戏的准备,游戏中的指导,游戏结束时的指导。以发展幼儿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和坚持性。当然,探究建构性游戏中意志品质的培养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建构游戏中意志品质的培养,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试析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适时介入姓名: 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班级:2021级12班学号: 目 录1 引言P42游戏中教师的介入与指导的必要性.P42.1支持幼儿游戏的态度功能.P42.2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功能.P42.3促进幼儿发展的教
21、育功能.P43. 教师指导要把握时机,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介入才是最佳时候.P54.总结P6参考文献P6致谢试析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适时介入【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参与游戏进行现场指导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支持幼儿游戏的态度功能;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功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功能;教师的“介入”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因素,教师应把握介入与否的适宜时机。【关键词】角色游戏;教师介入试析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适时介入一、引语: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我国学
22、前教育工作者把幼儿自己创造的一种以扮演角色,使用玩具去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角色游戏。角色游戏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3)游戏没有社会使用价值,没有强制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二、游戏中教师的介入与指导的必要性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在幼儿游戏过程中,
23、教师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方面需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积极投入游戏;另一方面,还需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引导其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如果说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条件以及做好游戏开展的组织工作及其计划的制定,是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外界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场外指导,那么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游戏是幼儿自主
24、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者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幼儿可以放任自流,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已成为教育幼儿、发展幼儿的手段或形式,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教师进入幼儿游戏过程的意义,越来越受到肯定和认同。教师参与游戏进行现场指导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2.1支持幼儿游戏的态度功能。教师直接参与到幼儿游戏过程中,其行为本身就向幼儿传递了一种非语言信息,即游戏是有价值、重要的活动,教师参与的行为本身就表达了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它可以影响幼儿游戏的兴趣,游戏持续的时间以及游戏的水平与质量,反之,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漠视或忽视,会让幼儿感到“那件事情没意思,不重要”。 2.2密切师
25、生关系的情感功能。教师参与游戏如同教师蹲下身来和幼儿谈话一样,具有密切师生情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功能,它可以使幼儿体验到教师的亲切与关注,把教师看作是一个可以亲近的人。 2.3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功能。教师参与游戏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师向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师作为成人所具有的丰富知识经验和作为教育者的意图在游戏中可以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幼儿,幼儿也在游戏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的影响。三、教师指导要把握时机,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介入才是最佳时候 我们知道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并不是教师指导的频率越高,幼儿的游戏热情就越高,更不是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越积极,幼儿游戏发展得就越快。因此,游戏活动的组织
26、、指导也就成了我们一线老师实践工作中研究、探索的不变的主题。其中教师的“介入”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因素,“介入”与“不介入”只在一念之差,如何把握这关键的瞬间,在孩子需要帮助或不需要干扰时作出正确的判断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这个介入时机的适宜性问题就是我们一线老师最难把握的。下面,我围绕两个“案例”从实践层面谈谈老师在遇到类似情境后“介入”与“不介入”的情况。案例一:大班的医院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分好了工(大卉是医生,潇予是护士,强强是病人),他们用小椅子搭围墙、病床。这时,老师走过来没有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游戏行为就说:“别忘了把医院的围墙围起来!”说完就走了。布置完场地、准备好了器材,游戏正式
27、开始了。医生给病人开了刀,护士非常细心的给病人喂药、打针,为病人盖好被子。这时老师又走过来说:“,潇予,你在给病人盖被子?小护士真细心!”等老师第三次再来到医院游戏时,正遇到医生与“病人”强强发生了争执,医生要求强强出院,因为又有新的病人要进行手术了,而强强认为自己刚进行手术还不能出院。两方谁也不让谁,游戏僵持着。此时,老师说:“你们认为刚进行完手术的病人能马上出院吗?如果不能,一般是怎么处理的?”护士潇予说:“还不能出院,还要进行观察。”“那该在哪里观察呢?”“在病房里,可以转到普通病房。”老师说:“那你们就去准备吧,需要什么帮助请来找我!”于是,幼儿又用小椅子在边上搭了一个床位,把“病人”
28、强强转入了普通病房,游戏继续进行。在上例中,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共有三次,我把其分为两种情况,分别对之分析、阐述。情况一:无意义的干扰我认为案例中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前两次介入都是无价值的,因此把它列为无意义的干扰。当孩子们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游戏,他们没有遇到困难、没有违反规则,更没有任何求助行为,老师的两次介入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对幼儿的游戏发展产生了干扰性作用。为什么幼儿游戏中常常会出现教师的无意义介入?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太习惯于幼儿的求助了,当幼儿自主的、有目的的、忘我的、投入的沉浸于游戏时,老师往往由于不习惯或者觉得无所事事,以至于会不假思索的介入幼儿游戏而对幼儿游戏产生干扰作用,如上
29、例中的“别忘了把医院的围墙围起来!” “潇予,你在给病人盖被子?真细心!”又如:“你是谁呀?”“你在干什么?”等等。实际上这些问题根本不需要问,我们只需要耐心的观察幼儿的游戏,“他是谁?”“他在干什么?”都会在幼儿游戏中找到答案或得到验证。因此,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不适宜性,缺乏耐心及盲目性是其中原因之一。要知道盲目地介入幼儿游戏可能会打断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也会影响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及与伙伴间的相互作用,更会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甚至于反感。情况二:有意义的帮助当幼儿的游戏遇到了困难而他们又无法解决时,可能会导致游戏情节的停滞不前。如果老师的介入能促使游戏继续开展、游戏的情节获得拓展那就
30、是必要的和适宜的。如上例中孩子对于“开完刀”的病人如何安排出现了争议。而老师的第三次介入就是及时的捕捉到了幼儿的需要,运用了间接的语言提示才促使幼儿游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老师并没有直接的提议,而是进行间接的引导:“刚进行完手术的病人能马上出院吗?”“该在哪里观察呢?”孩子在得到老师的语言提示后,马上找来替代物“小椅子”,并把它一个一个拼成床位,把“病人”转入普通病房,医生马上给一位新的病人“开刀”。老师的介入满足了需要帮助的孩子进一步拓展游戏情节的需要,是适时的、也是适宜的,更是一种支持性的介入,而并非是干预性的。案例二:娃娃家游戏中,丁丁和宁宁分别担任了“妈妈”和“孩子”的角色。游戏开始后,
31、每人拿了一盆“水果拼盆”的操作材料各自进行操作,对外界的干扰不闻不问。游戏过半,老师发现两人始终没有说过话、离开过娃娃家,就说:“妈妈,你家的孩子生病了吧!需要送医院去吗?”“妈妈”还没答话,“孩子”却先回答说:“我不去!”“妈妈”看了看孩子,继续操作“水果拼盆”。老师发现孩子根本不理睬就走开了。过了会儿,老师又来了说:“妈妈,去超市吗?等一下我来找你!”孩子并没有回答。老师随即出去,回来时手里提着小食品说:“妈妈,我给你们买了些小食品回来,放哪里?”孩子一概不理,专心致志的操作着“水果拼盆”。为什么老师多次执意的介入?老师认为:“孩子太专心于操作“水果拼盆”了,都忘记了自己妈妈、孩子的身份,
32、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行为,游戏间也没有进行交往,老师想通过自己的提示或介入使孩子获得更多的交往经验。”原来老师以理想的游戏模式束缚了孩子的自由游戏的空间。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情感的、知识的、技能的等等目标我们都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实施来实现。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并不是每一次游戏都能达到促进孩子全方位的发展的理想教育目的。在上例中出现了孩子专心操作“水果拼盘”的情况,而暂时忘却了娃娃家“妈妈”、“孩子”的身份和角色职责。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介入孩子游戏实质已构成对孩子游戏的干扰,也失去了进一步了解孩子需要的机会。我们也看到了老师无论做多大的努力也无法
33、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上移开。这种孩子对某一事物特别关注的现象,在幼儿的活动中经常发生,也是幼儿给教师的某一种信息。作为老师,我认为应该暂时放弃直接干预游戏的方法,而应采取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跟踪性观察”的方法,来了解有多少孩子关注“水果拼盘”?关注的程度怎样?都在进行怎样的操作?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果有很多的人关注“水果拼盘”,老师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开展一个“水果拼盘”区域,引导孩子在排列方法等技能上从纵深出发展。如果只有少数的孩子关注“水果拼盘”,老师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水果拼盘”区的人员有没有与别的区域进行交互,或者可以采用“扮演角色”等方法促进游戏间的
34、交往。四、总结总之,幼儿游戏过程是一个犹如“打乒乓球”的师幼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挥“双主体”作用。即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活动目标的主人,主动学习的主人,活动环境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扶持者、提供者、咨询者、指导者。教师要学会接住幼儿的“有效球”,即教师的指导一定要把握时机,只有在孩子需要教师的介入时,教师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和准备时,教师的介入才是最佳时刻。参考文献1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06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游戏观察记录班级 中四 日期 202116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娃
35、娃家中的食物十分的逼真,而且品种齐全,幼儿都很喜欢去娃娃家做客。可是今天游戏当中,程想把食物把嘴巴里放,引发了讨论。幼儿游戏行为实录:孩子们游戏一开始就很投入地玩起来。小超市的生意很好,很多孩子买了东西走在路上开开心心的,接着去了娃娃家做客,娃娃家的妈妈金喜还一个劲地招待客人。一会儿功夫,妈妈就拿来了好多“好吃”的食物,有水果、美食店打包来的馄炖,小客人们也坐下来分享好吃的。这时娃娃家里传来了妈妈的大叫声:“娃娃家里的东西不可以吃东西的。“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客人程想嘴里咬了鸡蛋。看到我来了妈妈又叫起来了:”老师,程想在娃娃家里面吃东西,娃娃家里面是不可以吃东西的。教师分析与调整:分析:在玩角
36、色游戏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娃娃家中东西可以吃么,经过讨论,把问题在交流讲评时抛给了孩子,让她们来讨论,这样的答案才是最最能让她们信服的。将幼儿的一些生活经验慢慢地引出来,让她们把这些与角色游戏中的情景进行了对比,让她们发现游戏新的规则,让我们的游戏更丰满起来。调整:在讲评的时候,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今天我经过娃娃家的时候,听到娃娃家的妈妈跟客人说吃东西不能要进嘴巴理,你们认为对么吗。”一个孩子马上举手说:“不可以吃的,这样不卫生。”这一说马上有很多孩子都跟着说:“对,娃娃家里面不可以真的吃东西。”通过讨论提升集体经验象征行为装扮行为替代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构造行为 游戏观察记录
37、班级 中四 日期 2021113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幼儿在小银行取钱的规则虽然有反复强调,只能提取每人10元,但是由于操作上的不便,幼儿往往会拿很多钱出来、还会多次取钱。幼儿游戏行为实录:今天周永秀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她坐在柜台前面。她的面前排着长长的取钱队伍。然而这些队伍有推挤的现象,时时还有一些插队的人员。这时候周永秀发话了,不许插队,插队就不让你取钱了。接着她请保安陈振宇管管秩序,帮她负责管理取钱的队伍,这时候队伍才慢慢有序了。轮到吕思恒取钱了,他“我要取115。”周永秀说“没有那么多钱,不可以取那么多,你只可以去10块。”吕思恒听了这话后“说,好吧”接着周永秀数了10元给吕思恒
38、。可是没一会儿,保安陈振宇在大声喊:“老师,有小偷”我跑去一问,原来高爽拿了好多钱,一数有25元,被保安抓住了。高爽还供出吕思恒也拿了好多钱,原来吕思恒又去取钱了,买了10元的 和好多好吃的礼盒装打算去娃娃家做客。保安又把吕思恒给抓住了。教师分析与调整:从游戏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还是能够根据游戏的深入来将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活动之中。从游戏也可以看出孩子们也发生了一定的问题,如不会排队。但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还是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请帮手来帮他维持秩序。使队伍也能够很快井然有序。虽然在游戏前老师有交代取钱的规则,但游戏中也发现了问题,但是老师能够有效地利用分享交流的过程来补救。调整:1、
39、师生讨论取钱规则:师:今天银行里有很多人取钱,谁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呀?周永秀:今天我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但是今天取钱的人一开始没有排队,有点乱。师: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周永秀:有了保安陈振宇,后来大家就排队。师:我们角色游戏的小银行,不是真正的银行,所以今天老师在这里要再次交代一下游戏规则,以后我们取钱只能取10,不然银行就没有那么多钱了。2、幼儿小钱包基本上没怎么使用,最好规定好先请银行工作人员先给每个人的钱包里装好10元,在给幼儿从钱包里取钱,这样就不会造成取钱混乱、重复取钱的现象会减少。象征行为装扮行为替代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构造行为 游戏观察记录班级 中四 日期 2021916 记录老师
40、0 幼儿游戏背景:幼儿刚从小班的娃娃家过渡到中班的角色游戏,一切都还很陌生、新奇,对于许多的玩法、规则意识还不强。幼儿游戏行为实录:今天,第一次来到活动室孩子们十分兴奋,首先给他们先介绍了活动室的娃娃家、超市、银行等等,然后我就问你们想玩什么丫?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在我规定好每个区域的人数后,大家就兴高采烈地开展活动了。小医院的小医生整理了一会儿后就坐在那里很无聊了,开始聊天了。过了一会儿也不见有病人来看病,当医生的吕思恒忍不住从窗口中探出脑袋对着娃娃家里喊:怎么都没人看病的啊?没有人理会他。过会儿,他就问我说:“老师,医院里怎么没 机的”我说,为什么丫。他一手提着药箱,很笃定地说:“那么
41、别人可以打 给我,我就可以去别人家替别人看病了”我就跟他说:“你想个办法呀”他就想到了拿个塑料板一样的当作 机来使用。然后他就假装接听 去娃娃家替别人看病去了。教师分析与调整:(要围绕其中的一种行为写,分析时要写清楚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如何解决) 由于最近角色游戏室还处在调整的状态,所以孩子们的游戏受到了影响。于是,我在游戏中及时进行了调整,请孩子们一起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由于之前小班时孩子们在这方面“以物代物”的游戏经验时比较丰富的,所以吕思恒就用塑料物替代了 机。调整:由于材料的限制,小医院里的设施不够齐全,就像今天吕思恒提出的 机在今后也可以提供(根据孩子们的经验增加一些材料)象征行为
42、装扮行为替代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构造行为 游戏观察记录班级 中四 日期 2021923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今天,石婉彦来了活动室后,就表示自己要到菜场里进行游戏。幼儿游戏行为实录:进入菜场后,石婉彦就开始整理菜场里的菜,看来似乎很有经验。不一会儿,周永琇来了,她就邀请她一起来菜场工作,她们两个一起整理、有商有量。今天来买菜的顾客不少,忙得不亦乐乎。在我转了一圈进入菜场时,发现他们正坐在小椅子上休息。我过去了,我就问:“今天生意怎么样呀?”石婉彦告诉说:“很好,东西都快没有了。” 很厉害的么。石婉彦:“就是没有人付钱的,大家都没钱的。”哦,原来,由于角色游戏室还在调整阶段,还没有钱包。
43、因此,在我的提醒下,她改用碎纸片来替代钱币使用。教师分析与调整:分析:这两个孩子很喜欢结伴游戏。石婉彦的妈妈是在厂里的食堂工作的,所以,今天她在游戏时这方面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在游戏中有了替代意识,能自已用替代物来代替钱币来使用,合作意识不是很强,愿意好朋友共同参与游戏了,但真正的合作基本没有。调整: 需要为幼儿提供角色游戏的小钱包,每个幼儿都有钱可供使用。不然就不会出现菜场里面乱拿乱买的情况,幼儿也可以更好地交往、互动。象征行为装扮行为替代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构造行为游戏观察记录班级 中四 日期 2021930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 今天和往常一样,娃娃家里的孩子特别多。因为娃娃家里
44、的游戏材料最丰富,孩子们都愿意到娃娃家里去玩。来得比较早的小朋友们都一溜烟地跑到娃娃家中扮演起了自己事先想好的角色。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今天卫心怡扮演妈妈,是娃娃家的主人,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她呀一会儿请客人喝茶、一会儿请客人吃水果,可忙乎啦!徐朗小朋友看见“娃娃家”很热闹,也想当娃娃家的“客人”,可是他去“娃娃家”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但“客人”非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争吵了起来。 这时老师就以客人的身份介入了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主人”说:“娃娃家有这么多客人,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嘛。” 我说:“那怎么办呀?”看着“客人”着急的样子,我又说:“那你等会儿再来,好吗?”。“客人”听后点点头,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又顺利地开展下去了。 教师分析与调整:分析: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很好的融入游戏当中,特别是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教师应及时调节,掌握适当的时机随机的介入孩子们的游戏,控制游戏节奏,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使角色游戏有条不紊、顺利地开展,达到开展游戏活动的目的。调整: 无象征行为装扮行为替代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构造行为游戏观察记录班级 中四 日期 2021107 记录老师 0 幼儿游戏背景:“十一长假”,所以没有进行游戏。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教师分析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