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育学士2000—2012真题及答案全案教育学备考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教育学士2000—2012真题及答案全案教育学备考资料.doc(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职教育硕士2000-2012真题及答案(教育学)目录2000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22001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62002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112003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162004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222005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272006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312007 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342008 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392009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442010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49201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522012 年在职攻读硕
2、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真题及答案562000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与义务教育最接近的概念是 ( ) A普及教育 B强迫教育 C基础教育 D国民教育 2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 (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学记 D论语 3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教育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有教育学家称为( ) A顺序性 B最近发展区 C阶段水平 D互补性 4( )是一种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各年级学习内容的课程 (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潜在课程 D核心课程 5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 ) A.集体主义教育 B纪律教
3、育 C劳动教育 D-爱国主义教育 二、填充题(每题1分共10分) 1西方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2教育与文化的联系不可分,它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承传、改造、创新的作用。 3课程设计所形成的文件称为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 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对人的发展起决定的作用。 5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灵活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特征。 6课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类,即根据教学任务和根据教学方法来分。 7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8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全班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特长的原则被称为
4、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原则。 9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 10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三种。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2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3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4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的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5个
5、性发展: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理由。每题5分共25分) 1教育目的不等于培养目标。 答:对。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培养目标。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对象提出的,两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班级管理制度是良好班集体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答:错。班级管
6、理制度只是良好班集体建设的最初因素,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形成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这才能使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持续发展。 3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是同一过程。 答:错。两者不是同一认识过程。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选择的经验材料是经过改造的、少量的,且能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4不能把学生主体论等同与儿童中心论。 答:对。学生主体论是指在教学中,学生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的任务的承担者,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体能动性。但是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存在于教师组织
7、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起主导作用。而且儿童中心论是近代的一种课程理论,主张按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及经验来设计课程,强调儿童通过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在教学中把教师降到从属地位。 5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答:错。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现代教学技术的功能。 答:(1)它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形
8、、声、色、变化和发展的形象的观看,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智能的发展。 (2)它提供代替的经验,使抽象概念半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学习变得容易,即容易转向具体实际化,也容易转向抽象概念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能促进学生知能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 (4)能增进教学效率。 (5)能提高信息的增殖率,扩大教学规模。 (6)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帮助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实现教学思想上的两个转变:从单纯的重视教,转变为既重视教又重视学;从单纯的重视传授知识,转变为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能力培养。 (7)能
9、帮助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形式和手段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答:(1)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首先是说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学科专业素养。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学科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重视科研的教师,才能不停留于照本宣科,教学过程中灌注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2)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还指教师不仅要有学科专业素养,
10、还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教育事业是项社会性事业,它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可以推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发展。一名教师能不能自觉地使教育活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与他有没有教育理论的素养、能否理解教育的本质、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艺术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有较多知识的人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3)教师还需要有一些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特殊要求,比如,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3怎样理解在新形势下德育的开放性,请举例说明。 答:(1)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德育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也应该成为开放性的系统,而不能脱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活环境和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 (2)德育只有形成
11、开放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能保证德育的发展。 (3)德育的开放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国内社会开放,二是向国际社会开放。 (4)德育开放性的实质是使德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沟通起来,与改革开放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与国际社会联系起来,从中吸取营养,以使德育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并使德育自身充满生机和活力,得到发展、提高和完善。 (5)由于德育是开放性的,在我们德育中要敢于借鉴古代、当代,特别是现代西方在陶冶人品德方面一些优秀的做法,拿来为我所用。同时在德育内容上,要注意联系时代,联系当时涌现的英雄人物,例如用孔繁森同王宝森对比来进行道德教育。针对当前西方国家用
12、“最高人权”来否定国家主权、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也要给学生讲明道理树寺正确的政治观点。2001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是由( )提出的。A凯洛夫 B杜威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2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通常称为 ( )A学习内容 B教学内容 C狭义课程 D广义课程3社会学习论者的研究表明,受到奖励或指责的榜样对儿童具有 ( )A替代强化作用B示范作用C暗示作用D激励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普及的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需求是在( )时期提出的。A一次工业革命B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D信息革命5教
13、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与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 )的要求A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论著学记。2“学科中心论”主张,学校课程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3近20年来,我国相继提出了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的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螺旋循环说三种观点或模式,并具体运用其中的螺旋循环说研制出各级学校德育大纲或纲要。4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
14、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历程。5有别于人类一般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教学实践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6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德育的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7根据赫尔巴特多方面兴趣理论,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4个阶段。8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9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
15、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10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训练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小型教学活动,称为微型教学法。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广义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2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3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4课
16、外活动:是指学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5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1青少年学生是权利的主体。答:对。从法制的角度讲,青少年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
17、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答: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3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答:错。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
18、教育的总和,而不单是思想政治教育。4师生关系是知识的授受关系。答:错。这种观点把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理解得太简单了、太肤浅了。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可是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的角色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人格的碰撞的互动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学校的教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
19、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5潜在课程并不是真正的课程。答:对。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试论教育的文化功能。答: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对文化起着承传、改造和创新的作用。(一)教育与文化的承传人类文化的承传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在文字出现以前,文化主要依赖人们之间耳传口授而获得传递和保存。第二阶
20、段:文字出现以后,文化的承传更依赖于文字记载和有系统的教育。第三阶段:人类通过包括教育在内的多种途径承传文化,教育的重心已转移到帮助人们掌握文化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和选取、使用、储存和创造文化的基本手段、基本方法。由于这些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复杂和精细,文化的承传就将越来越依赖于系统的教育。(二)教育与文化的改造教育通过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实现对文化的改造。(1)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这种选择主要包括:第一,选择社会的主流要素和基本精神,如语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第二,选择能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的丛本文
21、化要素;第三,选择有利于利,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应用较高的文化要素。(2)教育对文化的整理。教育对文化有整理的功能首先是因为它本身具有整理文化的需要。浩繁的文化与青年一代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只有经过精心选择和整理,才易于被年轻一代理解和接受;其次是因为教育者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他们不仅具有知识,而且懂得人类掌握文化的基本特点。经过他们整理的文化更易于被掌握。(三)教育对文化的创新。(1)教育上的发明、发现和创造,构成了世界文化总量增加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新的教育思想、学说和方式方法是世界文化中创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3)现代教育为文化的不断更新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活力的
22、人。(4)现代教育的许多活动已都与科技发明、文化更新融为一体。2联系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知、情、意三者的关系。答:(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2)赫尔巴特认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主张把知识涵养和人的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3)知、情、意是教学过程内在的因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不仅与教学内容,也与在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对这些方面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4)学生所学的社会科学本身
23、,就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而自然科学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成果,而且还对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的作用。情、意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越来越明显,人们认识到情感、意志、兴趣等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会学习,而且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实际教学中,知识教学都会伴随有是非感、荣辱感、对待学习中困难和障碍的态度等情感和意志的活动。特别是政治、历史、语文、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情感和意志的因素更为强烈。教师在教学科知识时,要激发与该知识有关的情、意活动,教师本人也应倾注
24、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学生建立起情感、意志的交流。在教屈原的离骚时,在教抗日战争史时,在教中国地理时,都要既传授学科知识,又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甚至教自然科学时,都会涉及到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科学与宗教迷信斗争等可歌可泣的事迹。情感的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真理的信念,成为刻苦学习的动力。3述评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答: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集体教育体系简单说就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他认为集体应有共同的目的、组织机构、自觉纪律、正确舆论、优良传统和作风。他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和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前景教育原则
25、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旺盛的力量。平行教育影响就是“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2002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个体的发展问题上,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格塞尔 C威尔逊 D华生2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舒尔茨 B斯特鲁米林 C布鲁纳 D亚当斯密3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4古希腊最早提出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自然特点的思想家
26、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D赫拉克里特5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个体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6用测量知识的题目去测量学生的智力,这样的测验显然缺乏 (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7随机管理策略多用于( )学习和其他复杂行为的学习中。 ( )A知识 B技能 C概念 D态度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 ( )A.职业 B专业 C事业 D以上三者都是9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它教学设施中活动。”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27、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0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思维或道德推理(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3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从做中学”的过程。4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5涂尔干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意志自由三要素组成。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28、1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2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3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4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育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认识的基本方式是“掌握”,是一种简约的和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活动为基础。5观察学习:社会学习论关于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儿童的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班杜拉和麦克唐纳通过采用道德
29、判断的故事进行实验证实儿童的很多行为习惯是从模仿他人的行为模式中得来的。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1美育即艺术教育答:错。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并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是美学的学习,它的内容要比美学和艺术教育学习要广泛得多。2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是一回事答:错。活动课程渊于课外活动,但与课外活动不同,从课程上看,比课外活动正规化,列人教学计划;从内容上看,注意活动系列化;从参加者看,由部分学生扩展到整体学生,由自由参加到必须但可以自由选择内容参加,因此,不要把我国课程改革中提出的
30、活动课程等同于课外活动。3教学过程的结构就是教学模式。答:错。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按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而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与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它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4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答:正确,教学不仅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德育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形式。通过教学实施德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1、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5学生品德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答:正确。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是学生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对外界的认识对其品德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学生品德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积极的活动和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并接受其检验的。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的认识。答:(1)内涵;主张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
32、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恢心;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2)现实意义:进行启发式、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因材施教,进行理想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2谈谈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答:基本特点:(1)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2)强调加强基础;(3)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4)重视个别差异;(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
33、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3围绕如下问题分析、评论下述案例。(1)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道德教育?(2)这位教师使用了哪些方法教育学生?(3)这个案例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就在今天上午,加伦让我们知道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有事我进教室晚了些, 不过老师还没有来。三、四个男孩子正在逗弄可怜的克洛西_就是那一头红发、残了一只手臂、还有一个卖菜的妈妈的男孩子。他们用尺子戳他,用剥了的栗子壳砸他的脸,恶意地模仿他残臂的姿势,取笑他是个残废,是个怪物。他孤零零地坐在板凳上,
34、脸色惨白,求饶的目光从一个人脸上转向另一个人脸上,恳求他们放过他。可那些人恶作剧的模仿更甚了,他气得全身发抖,满脸通红。突然,一脸坏相的弗兰提跳一张长凳,装作两臂各挎一只篮子的样子,取笑克洛西那以前常来校门口接儿子的母亲,她现在正卧病在床。许多人开始大笑。克洛西狂怒了,他抓起一只墨水瓶,用尽全力向那坏蛋砸去。可是弗兰提避开了,墨水瓶正砸在刚巧走进来的老师身上。大家全跑回自己的座位上,吓得不敢出声。老师脸色苍白地走上讲台,用严厉的声音责问:“谁干的?”没有人回答。老师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遍:“谁干的?”可怜的克洛西的不幸似乎感动了加伦,他突然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是我。”老师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呆坐
35、的学生,然后平静地说:“不是你。”顿了一顿,他又说:“这一次我不会罚那个犯错误的人的。站起来吧!”克洛西站了起来,抽泣地说:“他们砸我,还侮辱我,我气昏了头,才扔_”“坐下吧。”老师说,“欺侮他的人,站起来。”四个人耷拉脑袋站了起来。“你们几个,竟然去侮辱一个根本没有冒犯你们的同伴,竟然去挖苦一个本来不幸的人,竟然去攻击一个无力自卫的人。你们这是卑鄙的行为!是懦夫!”说完,他走下讲台,来到耷拉着脑袋的加伦面前,伸出一只手放在加伦的腮下,抬起了他的头。老师注视着加伦的双眼,对他说:“你是一个高尚的人。”加伦附在老 师的耳旁,不知说了些什么,然后老师就对四个顽皮的同学说:“这次原谅你们。”积极引导
36、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重视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尊重学生的观点,允 许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答:(1)进行如下方面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 法制教育。(2)使用如下道德教育方法;陶冶教育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 (3)该案例反映了如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 在社会道德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注:考生可结合案例展开论述)2003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是在 ( ) A1911年 B1905年 C1898年 D1902年 2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 ) A孔子
37、 B孟子 C苟子 D董仲舒 3决定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根本因素是 ( ) A科学技术状况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价值观念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的国家是 ( )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日本 5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思想家是 (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卢梭 6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 ) A教学大纲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教学参考书 7发现教学、探究教学和问题教学都属于 ( A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方法 B以训练技能为主的方法 B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方法 D以引
38、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8以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为显著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道尔顿制 B班级授课制 C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D分组教学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儿童、少年 ( ) A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C接受六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D接受五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10间接的道德教育就是 ( ) A在各科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 B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渗透道德影响 C学校道德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D以上三者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体差异性和互补性。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道路来实现
39、:一条是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另一条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3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中的“教学生活实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规定的与实践相关的活动性作业;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三是社会实际。 4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5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维护儿童权利的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资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通过对教育资本储量的测定,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教育民主化:是20世纪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的机会
40、均等以及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3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4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具体方法有口头提问、书面测验等,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进程。 5平行教育原则:又称“平等影响原则”,是马卡连柯提出的一条集体教育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教育,要通过学生集体并影响学生集体;对学生集体进行的教育,同时要成为对集体每个成员的教育。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
41、,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 1中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是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答:正确。(2分)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学术性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职业性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双轨制,两种教育相互隔离。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在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教育民主化运动等影响下,这种相互隔离的状况被逐渐改变,出现了在普通教育中增设职业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普通文化教育的趋势,并出现了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为一体的综合中学。(2分) 2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要用
42、探究式学习取代接受式学习。 答:错误。(2分)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各有其适用性;(1分)当前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求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而不是以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2分) 3教学过程就是认识过程。 答:错误。(2分)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特殊认识过程;(1分)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领导性,(2分)(指出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就酌情给分) 4师生平等。 答:错误。(2分)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人格。这个意义上,师生平等的论断是正确的。(1分
43、)总体而言,教师在知识上多于学生,在智力上比学生发达,在社会经验上比学生丰富。这种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以消除这种心智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又要努力提高自己,以保持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地位。(1分)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在权利、义务关系上的不均等。教师必须为学生服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却没有为教师服务,对教师负责的义务。(1分) 5班级集体是班级学生和任课教师共同生活的集体。 答:正确。(2分)班级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
44、单位。(2分)学生和任课教师都是班集体的成员。(1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 答:(1)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主要是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5分) (2)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国际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才的全球性流动、国际教育的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化网络教育的兴起以及国际学位、学分的相互承认等等。(5分) (3)教育国际化对一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出了难得的机遇、不同的经验和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有独到见解者可酌情加分) 2论德育目标要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答:(1)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是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原则之一。根据这条原则,德育目标的设立,应该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1分) 。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样才能团结和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形成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