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124665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DF 页数:86 大小:8.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pdf(8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3年下学期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一、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1、知识教育要点(1)开始学习明暗和色彩知识,写生画和记忆画并举。(2)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图案拼贴和模型制作。(3)学会使用水彩一水粉颜料进行绘画,学习制作多种形式的连续纹样。(4)欣赏外国美术绘画作品。2、能力培养要点(1)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和想象能力,丰富他们的表现方法和手段。(2)不拘一格的采用各种线、色表现自己观察到的物体特征。(3)形成较熟练的制作技能。(4)在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时,能理解它们是用劳动创造的成果,对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产生兴趣。3、审美教育要点(1)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学生对自然

2、界中线条、色彩、形状等形式因素的审美感受。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外国美术作品欣赏11献给教师节的画12肖形印章23中国画山石13中国画树14中国画树和山的组合25美化节日的教室15光和色的世界16色彩的冷暖27用色彩画静物28用色彩画风景29用色彩画人物210画戏剧脸谱110吹塑纸剪贴画111光和影的现象212画出物体的立体感213贴花陶器113方形分解构成114制作节节鱼114方盒造型115简易纸浮雕115从平面到立体116小闹钟设计217贺片设计218测试12003/8/29美术教学大纲学习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

3、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教学目的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2、教学要求低年级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

4、能力。中年级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高年级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遗产的态度。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3、教学内容低年级1.认识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

5、单表现。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平涂等着色方法。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象画等形式,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中年级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4.通过记忆画和想象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6、7.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生活用品或模型。高年级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立体物。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5.体验中国画的笔情墨趣,临摹中国画。6.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7.进行重复、渐变的平面构成练习。8.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9.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儿歌故事或学生做文作插图。10.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4、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1.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2.教学内

7、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第一课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一、作品分析教材选择了一些与高年级学生生活比较贴近,或容易被理解接受的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绘画作品,供学生了解与欣赏,借以开扩学生艺术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本课共选印了 6幅作品,有德国女版画家坷勒惠支反映饥饿中的母子情的 面包,有 马 奈 吹笛的男孩,有苏联儿童学生生活的 又是一个两分,马蒂斯的 金鱼,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 清澈的湖,以及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 工厂。这些作品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一)教学目标:1.

8、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外国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开扩艺术视野,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2.使学生懂得,外国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的优秀美术作品一样,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艺术作品,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品德。3.通过对外国反映儿童生活作品及风景、静物作品的了解与欣赏,培养儿童珍惜社会主义的幸福童年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了解外国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难点: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描写。(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搜集外国反映儿童生活或风景、静物绘画作品的印刷品、幻灯片、音像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2)

9、幻灯机,银幕,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已经学习了六年的美术,在美术课当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我们对儿童美术作品已相当熟悉,但我们对世界大师的绘画作品却知知甚少。其实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只是比我们多了一些勤奋,多了一些天份,多了一些机遇。二、传授新知外国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相当丰富,题材相当广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是和我们的生活比较接近,且我们转易理解的内容。三、作品分析利用课件给同学们展示 又是一个两分,并提问:画面是画了一些什么样的人?姐姐在做什么?小主人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妈妈又在什么?小弟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只有小狗在欢迎他,这幅画

10、的场面描相当集中,而且主题突出,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四、学生讨论分别出示其它几幅画,让学生讨论画是画的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色彩?人物的表情变化是怎样的?一面的中心意义是什么?想好了之后儿个同学一组相互讨论。五、布置有关事项下节课带彩色笔。六、下课板书设计:附:板书设计第一课外国美术作品欣赏马奈 吹笛的男孩坷勒惠支 面包列歇特尼柯夫 又是一个两分马蒂斯的 金鱼 野兽画派东山魁夷 清澈的湖毕加索 工厂 立体主义画派课后记:欣赏外国绘画作品重点在于培养与提高学生感受美、分析美、评价美的能力等审美素质上,欣赏课本来就很乏味,作为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1、,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评价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课献给教师节的画教材分析:凡是当过学生的人总会对自己的老师怀着一种尊敬和爱戴,总会时常想起许多的情景与感人至深的事情。每当教师节来到的时候,学生总要向自己爱戴的老师表达一番敬意。怎样把最美好的敬意献给老师?又怎样通过绘画语言来表达?这是 本 课 命题画,献给教师节的画所要考虑解决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画出充满感情的

12、儿童画作品,增添对老师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教学重点:引导想象,激励学生大胆作画,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提出绘画创作的要点。教学难点:学生构思的独创性,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对教师的崇敬是画好画的前提。教学准备:儿 童 画 献给教师节的画的作品若干幅,录音机,磁带,色彩笔;学生自备彩水笔或油画棒(蜡笔)等画具。教学过程:一、听(感受)。(5分钟)1.组织教学。教师巡视纪律和画具准备情况。2.导人。学习画命题画,先听音乐。3.放音乐。学生听 山乡小渡船乐曲,教师板书“命题画二4.小 结:这首乐曲,深情地唱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热爱自己的老师的思想感情。(小结时,教师语言稍慢,富有感情)二、新授。(一)提问导人新课

13、。1 .回忆你最尊敬最喜爱的一位老师(或回忆你与老师的生活中最难忘的几件事)。2 .谈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你的想法或感受。3 .我们怎样向老师表达节日的祝贺呢?回忆、讨论三分钟后逐个回答。(二)欣赏照片及学生作品。我们的学校生活离不开老师的关怀、教导。我们的成长过程更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关心。课堂上老师风趣扎实的知识讲解引导我们不断进取;课后老师的谈话、批改作业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愉快幸福。我们是欢乐的,老师是辛苦的。(边讲解边出示师生生活的照片)出示范画逐幅分析:课本第7页右上图:描绘了教师节那天教师收到的学生亲手制作或购买的贺卡、同学的百分试卷、奖状等,从老师那微笑的脸庞就可看出老师心底的喜悦。课

14、本第7页右下图:表现了生活在“花朵”包围下的老师在教师节那天收到少先队员的敬礼和鲜花的情景。而且小作者还将花朵的中心添画了各种生活情景,色彩鲜艳,搭配恰当,内容丰富,构思新颖。(三)再思考两分钟,说出你的构思并讲评。简单画出你的构图,从以下儿方面着手思考:a.题 材b.绘 画 方 式c.主 体 形 象 的 位 置d.色彩的表现三、学生做作业,教师行间辅导。用自己的画向老师表示节日的祝贺。四、学生作业展示五、小结下课附:板书设计第二课献给教师节的画a.题材新颖b.绘画方式c.主体形象的位置d.色彩的表现课后记:在命题创作中除了在内容上无拘无束外,在表现的形式与方法上也应新颖独特,把自己的真情实感

15、自觉不自觉地加以突出与强调。对老师的形象特征,诸如面部轮廓、发式、服侍以及老师的习惯姿态应有所把握,特别是老师的发式、服侍应体现出职业要求,庄重大方,不可花哨。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寻求与众不同的表现角度与方法,较好地表达“献给教师节”这个主题,并让作品体现出学生爱师之情。第三课肖形印章一、教材分析印章是我国特有的艺术样式之一。肖形印章是刻印艺术中的 朵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与占代制陶和青铜艺术息息相关。古往今来,不少宗师巨匠,创作了无数优秀作品。本课将刻制印章的步骤、方法,用清晰的图片列在首位,删除繁枝木节,归纳为三大过程,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总之,印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繁简不一,各具特色。

16、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肖形印章的有关知识和刻印方法。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教学重点:学习肖形印章的刻印方法。教学难点:1.肖形印章范品。2.示范工具。3.布置学生带好软质印章石头(或用肥皂、红薯、橡皮等代替)、刻刀、毛笔、印泥等工具。教学程序:一、理解题意。1.(板书课题)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很多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印章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优良的传统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古往今来出现了不少名垂千古的宗师和无数的宝贵遗产。比如我们熟悉的世界艺术大师齐白石就是其中一个。印章从古到今已有两三千年的悠久历史,人们习惯上称印章为“图章”或“刻印”等。2.肖象

17、印章又叫“象形印章”或“图案印章”,是印章的一种形式。3.教师出示课前刻好的肖形印章范品,并盖印在幻灯片上,然后用幻灯打出来,让学生认识了解肖形印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认识工具。1.章坯:运用质地较软的石头或较细密的木头,体积一立方市寸左右,形状可方可圆,也可是不规则形状。如果弄不到合适的上述材料,也可用其它的材料代替,如肥皂、红薯、马铃薯、橡皮等。2.刻刀:一般用平口刀,大小两把够用。3.印泥。4.印纸:白报纸、毛边纸均可。让学生自己检查一下是否工具都准备齐全。-三、学习方法。1.打 开 教 材 第24页,了解肖形印章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形状有方有圆,边有宽有窄。有的阴阳对照,有的将边简

18、略。图有朱(阳)有白(阴)、有繁有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2.教师讲解示范。(1)将章坯刻印的一面磨平。如果是石章就需要在砂纸上磨平。(2)描绘印纹。在平整光滑的一面用毛笔描绘印纹。如有文字,则要注意反向描绘,否则印出来是反的。(3):执刀雕刻。打开教材第2 5页,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其十二生肖印章是否用一种方法刻制而成。然后教师讲授。刻的方法有阳刻和阴刻两种(教师重点示范),其效果完全不一样。雕刻时要注意执刀和运刀的方法。(要让每个学生理解这两种不同的雕刻方法)(4)授色盖印。要把握印泥的湿度。四、练习雕刻。要求:自行设计、刻制一枚自己喜欢的肖形印章。造型要简练、优美,下刀要准确适度,

19、授色盖印要细心。教师个别辅导。配放古典音乐,最好是用古筝或扬琴演奏的古典音乐。五、总结下课。告诉学生平时多加练习才会熟能生巧。形印还可用来作某种标志。可用类似方法雕刻普通印章,比如自己的姓名或艺名、化名等。不过描绘文字时要反向而描。希望大家课外尝试一下。附:板书设计第三课肖形印章1、提问:什么是肖形印章?2、认识工具3、步骤方法:(1)磨平章坯(2)描绘印纹(3):执刀雕刻阳刻阴刻(4)授色盖印课后记:刻画肖形印章六年级的学生非常感兴趣,其一是肖形印章很有趣,其二掌握了刻印章的方法很实用。在教学中,我觉得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肖形印章的特点要掌握好,就是要繁中求简,所表现的动物形态洗练大方,

20、黑白明快;二是要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朱纹,什么是白纹,怎么样刻,这点非常重要。处理好了这两点学生操作起来就简单多了。第 四 课 中 国 画 山 石一、教材分析在中国画中画山石,要求在一笔中体现出丰富的干湿浓淡的笔墨变化,学生在已有前面儿册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上,可说是顺理成章地开始学习山石的画法。石,在中国山水画中只是一个元素符号,有小石也有大石,积石还能成山,因此在学习山石画法时.,我们绝不可去追求如何画得像一块真正的石头,而只要用笔墨表现出山石的味道似又不似。同时此课作为山石教学的延伸,为学生以后接触山水画垫个底教学目标:1.掌握画山石的一些基本技法,进一步体会笔墨趣味。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

21、感情,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山石的基本画法。难点:由石质感的表现。教学准备:教具:范画,教师示范用纸,毛笔两支,墨汁,国画颜料,瓷碟两个,录音机,磁带。学具:作业纸,毛笔两支,墨汁,瓷碟两个,水桶一个,毛毡。教学过程:1.出示山水画资料,欣赏分析。2.中国画在绘画题材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山水画在表现自然风貌、山川大地方面有其独特的手法,是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结晶、是东方人对自然风景独有的认识。这么美丽的风景主要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画面?(要求学生讲出山石及其变化)3.揭示课题:中国画 山石(板书)4.教师讲述。山石是中国山水画基础,画好山水画首先要学好山石的画法,先

22、从石的练习人手。石头结构简析:石头是立体的东西,古人云“石分三面”,所 谓“三面”,就是说它有着体积上的起伏凸凹。5.教师笔墨演示,结合讲述。(将演示宣纸挂上).画石法:中国画画石主要是通过线条干湿浓淡变化来表现。毛笔先蘸淡墨,笔尖蘸浓墨,求得墨色上的浓淡变化,总体上毛笔含水量不能多,含水量过多,不宜表现石头“坚硬”的质感。画石的运笔方向可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以中锋或侧锋线条勾画出石头的内外结构,转折要有力,在背光部位用短笔,短线条皴染以表现石头的体积感,皴染笔宜下部多,上部少,下部为背光,上部为受光。画山法:山如同扩大了的石头,与石头画法较接近;山的主体部分或近山及山峰宜实,远山及山脚处宜

23、虚和淡,以衬托山体的气势。画山一般有两种表现手法。(1)勾线法:毛笔醮上淡墨,笔尖醮浓墨,笔上水墨含量宜少,用中锋或侧锋勾线,从主要山峰开始,至山体各部,注意山锋间的大小高低变化,山坡脚线条宜自然虚淡,待画面干后,可根据画面需要着色,如土坡山可用赭石和淡墨染色,岩石山用青蓝和淡墨染色。(2)点垛法:毛笔醮淡墨加淡彩(青蓝色)笔尖醮浓墨,笔上水墨总体含量稍满,从山峰开始至由坡脚,大笔墨一气呵成。注意各山峰间墨色的浓淡变化及山体前后气势,控制,好笔端水分,不可将山画成一团“糊”状,如同一块“黑板”。石分三面生阴阳,干湿浓淡要变化,由有高低写好峰,上实下虚自然成。(板书)讲述作业要求。6、学生作业。

24、7、作业讲评8、小结下课附:板书设计第 四 课 中 国 画 山 石画石法:画山法:(1)勾线法(2)点垛法石分三面生阴阳,干湿浓淡要变化,山有高低写好峰,上实下虚自然成。第 五 课 中 国 画 树一、教材分析在学习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知识时.,树的画法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画山水画必然会要画树,树木是山山水水之间的生命之象征、活力之所在。因此,学习由水画内容,必然要了解树的画法。在中国画技法论中不仅有“石分三面”之言,还 有“树分四枝”之说。本课对学生最主要的要求就是知道树干和树叶的画法。画树干和树叶没有死板的程式要求,浓墨淡墨、中锋侧锋、勾线点染都可以互用,它是对前面中国画笔墨学习的综合运用,有利于

25、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目标:学习中国画树的画法,会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各式各样的树。教学重点:学习中国画树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灵活地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树。教学准备:学生作品和绘画工具。教学程序:一、欣赏揭题。我们一向非常喜欢画中国画,有唐鳞、欧阳欢、肖捷等同学的中国画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得金奖和银奖。你看,这就是肖捷同学画的 官庄水库和 山里人家,大家喜欢吗?这两幅画中除了山以外,还有些什么呢?对!还有各式各样的树。树是山水画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对象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中国画来画树。(板书课题)二、分析特征。树由哪些部分构成?(枝、干、叶等)学画树应从单株画起。了解一株树的结构及其画法,千

26、株树万株树不难从笔下表现出来。根据树的生长规律,是先长主杆再分枝叶,那么我们画树的顺序一般是先真毛:再皇墩最后点叶。(板书)三、示范画树。在国画示范板上示范画树:立干:一株树的姿势有正、欹、直、曲,皆决定于主干的基本倾向。示范:画干宜用中锋、以 使树干圆劲挺健,而采用逆锋,又可表现老树苍劲的质感;运笔要注意顿挫转折,才 能 矫 健 多 姿,富有生气。对于不同质的树干,可采用恰当的皴法来表现。(展示画好的各种树的皴法图)分枝:古 人 有“树分四枝”之说,即画树要以左、右、前、后四面出枝,才能表现一株树的立体 感和空间感。由于树的种类不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也多种多样,古人把树枝概括为 两种

27、基本形态;即“鹿角法”和“蟹爪法”。(示范简单的树枝画法于展示板,再出示特征明显的鹿角法图和蟹爪法图)一株树要有疏有密,有收有放。(板书)点叶:表现不同的树有不同的点叶法(展示胡椒点、介字点、平头点等示范作品)。小结:点 叶法不外乎圆、尖、横、直。(板书)四、学生练习和体验。不要拘泥于树形,在宣纸上反复体验用于湿浓淡笔墨画树的方法。练习画出一两种树。五、展示一些较优秀的作业,总结。中国画艺术源远流长,画树技法多样,今天我们掌握了画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同学们可利用业余时间多练习和体验,我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 进 步。附:板书设计第 五 课 中 国 画 树立 干=分 枝|=点叶课后记:本课对学生最主

28、要的要求就是知道树干和树叶的画法。画树干和树叶没有死板的程式要求,浓墨淡墨、中锋侧锋、勾线点染都可以互用,它是对前面中国画笔墨学习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第六课中国画树和山石的组合一、教材分析当学生学习了树和山石的画法以后,将其恰当地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能够创作一幅完整的山水画作品。本课即是在学生掌握了中国画山石画法和树的画法基础上,学习如何进行画面组合,既是进一步的基本画法练习,又是中国山水画的入门学习。在讲授这一课时,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要加深教学的难度,应始终把握在中国画笔墨知识的了解和练习 o本课题之所以写为“树和山石的组合”,就是为避免教师把这一课上成画由水回,尽管树和山石组

29、合得好就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作品,但却不是我们这课要追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巩固树和山石的画法。2.学会将树和山石的画法融于画面中,提高画面的组织组力。3.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情趣。教学重点:巩固画树和山石的画法。教学难点:如何组织画面。教学准备:中国画画具,宣纸及范画。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复习。(1)请两位学生即性表演山石和树木的画法。(2)其他同学在台下练习,个别辅导,然后讲评表演作品,先请学生评,再由师总结。3.新授。山石和树木息息相关。秃山不美,光树显不出它的雄壮之气,而由、树同在,可显出山的生机,也可显出树的秀美,向时又可显出山川雄伟、隽美之气。(1)白云生处国旗飘范画分

30、析:国画树和山石的组合)三、引导学生设计画面。1.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中央画出一座山,提问:你准备怎样在画面上添加树及其他景物?由的形状和位置可以自己确定,不要受老师板画的影响。2.请几位同学回答问题。3.同桌一起讨论,并用黑钢笔画出稿子,看看哪些同桌描绘的风景美丽怡人?4.张贴画稿,师生点评。如果学生所设计的画稿全以山石为主体物,老师则将自己绘制的以树为主的幻灯片打出,补充由石与树的组合方式。5.老师指导绘画方法。构思的画面可以以山石为主体物,在上面点缀些树和其他景物,例如:民居、寺庙、宝塔、学校、水、船舶、人物、飞鸟、飞行物、太阳、云彩等等。也可以以树木为主,在画上点缀些石头,山岭及其他景物。

31、树木和山石可以根据需要以单个、两个、儿个或者群体的方式出现。画面注意先从主体物画起。画山石和树木可以采用勾线法和点垛法或者结合两种画法。其他的景物也可尝试用这些方法画去。四、同桌两人合作完成一张较大作业。作业要求:利用两人的力量,把树和山石组合在同一画面上,并可适当添加景物,使画面完整。画完后请给画题名,并写上作者姓名和年龄、日期。五、作业展评:根据画面景物组合方式和效果评出“最佳风景画”十张。六、总结下课。附:板书设计第六课中国画树和山石的组合勾 线 法 树 木块 面 法 山 石其他景物:房、人、鸟、日、云课后记:在教学这课时,教师应启发学生重温树和山石画法的基础上,归纳强调中国画笔墨的运用

32、规律,并提出组合的要求。而组合的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则通过教师的教具演义和与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明了。这一课,教师可不作范画,以免束缚学生的组合思路。第七课美化节日的教室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为了配合国庆、新年等节日而设立的课题。作为六年级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美化环境、装点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不过,以课堂教学形式开展环境美化活动,难度较大:1.课前准备工作繁杂;2.课堂教学组织、调控量大;3.身心负担重。要使众多天真烂漫的十二三岁的儿童,在一个老师的指导下,能群策群力,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学用结合,体脑并用,井井有条地进行这个活动,就需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工作。否则容易造成课堂

33、组织纪律失控,出现乱糟糟、闹哄哄的难堪局面。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装饰美化节日的教室;2.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美的真正魅力来自于自己的亲手创造。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欣赏美、积极追求美和大胆创造美。教学重点:发挥各自的特长,团结合作。教学难点:精心制作,把握整体效果。教学准备:1.儿童歌曲、音乐磁带,彩色粉笔;2.布置书法、美术特长生带好笔墨纸砚;3.布置全体学生带好各色皱纹纸、蜡光纸、浆糊、剪刀、毛线等材料和工具,并想一想怎样来美化我们的教室。教学程序:一、师生谈话,整体规划。(本课是一堂综合练习课。为了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教师要把握两点:一是要把本课安排在节日前夕进行。二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

34、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各尽所能,大胆创造,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元旦佳节快要到了,大家有什么美好的心愿和祝福呢?(让学生说)为了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跨人新的一年,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运用我们掌握的知识美化我们的教室。2.那么,可以怎样来美化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有更完美的效果,看谁的主意好。)我们学了美术字,可以在黑板上写上漂亮的节日标语,可用各种美术字来写,还可以画上热闹的背景。我们学了剪纸纹样,窗户上可以贴上美丽的窗花;我们学了彩练、纸花,可以在教室中间向四周拉彩练,在彩练上挂上好看的

35、各色纸花;有书法、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即兴创作一幅作品贴在教室的墙壁上。3.选用材料:颜料,彩纸或碎布、毛线、橡皮泥、贝壳、羽毛等等,可单独采用,也可综合运用。4.精心制作:利用历届学生制作的范品,启发学生大胆制作。可以直接描绘,可以折叠剪纸,也可以布贴、毛线贴或橡皮泥贴,还可以剪、贴、绘相结合。四、学生制作。1.打开教材第42页,学生看书,加深理解。2.布置作业:两人一组,先商量再共同设计制作一张贺卡。(教师也可以发给学生已基本造型的不同色彩的作业纸造型各不一样。但最好是全部由学生自己设计造型。)3.教师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并告诉学生,希望这音乐能给大家创造一种氛围,带来灵感。然后,教师指导或

36、参与学生的制作。五、贺卡展览,总结下课。附:板书设计第七课美化节日的教室选用材料精心制作课后记:本课是为了配合国庆、新年等节日而设立的课题。作为六年级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美化环境,装点生活的知识能力。不过,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环境美化活动,难度的确较大。故课前准备尤为重要,在课前应作好充分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工作。除了充分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工作外,还必须紧扣计划分工这个环节,力争做到周全细致,让学生各显其能。分工前,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讨论,主动探索与策划,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美化方案,增强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启迪创造美的内驱力。第八课光和色的世界一、教材分析自然色彩依赖光的存在而展现出

37、十分丰富的面貌。没有阳光,就没有晚霞的壮丽,没有白云蓝天;没有光,也不会有花朵的姥紫妍红,不会有溶洞的迷幻神奇。阳光透过三棱镜,可分析出七种基本色光。各种不同的物质因其反射和吸收色光的状况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并在不同状况的光照下表现出千千万万种颜色来。因此,有了光才有色彩缤纷的世界。光与色的世界又使人类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如诗如画。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知晓多彩的世界之所以丰富美丽,是因为物质发热光照的结果,并能运用以前学习过的对比、渐变等色彩知识画一幅充满想象的色彩画。教学重点:光与色的产生及相互关系等相关知识。教学难点:多种色彩的调配与表现。教学准备:教具:教材,彩色图片,三棱镜

38、,水粉画工具材料(示范用),有条件可用录像带或影碟。学具:教材,任一色彩画用具,作业纸。教学过程:一、讲述导入,板书课题。1.光既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也是我们观看世界的首要条件。没有光照,什么也看不见。2.光照能使物体产生明暗深浅,也使物体表现出不同的色彩,阳光下的世界是五彩纷呈的。3.色彩的丰富美丽,有其一定的规律。今天我们学习(接板书)光与色的世界。二、讲授新课,感知光色。1 .演示:(1)开关两次教室内照明灯或打火机,并说明光是能量释放的现象,如太阳、火山喷发、烟花燃放等都是能量转换的最典型例子。演示用三棱镜将日光折射,给学生看到七色光。并说明日光看上去是无色彩的,但它确确实实是各种色光的

39、复合,使人眼难于看到。小结:不发光的物体(事物)之所以显现某种色彩,是因为它具有反射某色光的特性,吸收了其余的色光。红花反射红光,而吸收了绿、蓝、紫、橙、青等色光。黑色物体把全部色光都吸收了,白色物体却把全部色光都反射出来,由于吸收、反射的特性强弱不同,便产生了多彩的世界。(有条件的可放科教像带或影碟三五分钟)2 .千变万化的彩色世界,我们不可能用颜料色来全部表现,但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调配方法和规律,调出近似的色彩来,为美术学习服务。如以前学过的:红+黄=橙;黄+蓝=绿;蓝+红二紫;某色+白(或淡化):浅色;某色+黑(或灰化):深灰色等等。相调配的色料多少不同,便会出现某种色的色感倾向。(

40、例举演示一二)3.色彩与色彩并置在一起,给人的眼睛所产生的心理作用是很不相同的。这便是色彩的冷暖对比、鲜灰对比和色彩的渐变与协调。色彩的对比,会使相对比的色彩更加鲜明生动而富有色彩个性(出示一对比色调的图片或绘画作品说明之)。色彩的渐变和协调,会使色彩具有递进、韵律、节奏感,表现出光感空间与统一,使人看着赏心悦目、感觉舒服(出示图片或画作感受)。小结:色彩的对比也好,渐变也好,它们所产生的色彩效果总是不能离开光照的。有光才有色,有色世界才是美丽的,所以,我们认识和掌握色和光的原理规律,对学习美术尤显重要。三、教师简要示范画出日出或火山喷发,然后指导观摩教材。四、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想象的表现光

41、色的画,要求运用丰富的色彩及对比、渐变。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行指点。六、展评作业,课的总结,宣布下课。附:板书设计第八课光和色的世界呈 现 光 和 色、物质发光/:明暗深浅与多彩 照 射 物 体 ,对 比(冷暖、强弱、鲜灰)色 彩 的 美 丽 Y、协 调(渐变、统一)课后记:本课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偏重于指导学生对自然色彩进行观察、感受和表现的训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色彩的美。第九课色彩的冷暖一、教材分析色彩的冷和暖主要是因色与色、色调与色调之间的比较而存在的。由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对红黄色或倾向于红黄的色易于感到温暖,对蓝色或倾向于蓝的色易于感到清凉、寒冷,便产生了色彩的冷暖倾向和

42、冷暖对比。同样是灰色,偏蓝的灰和偏红的灰之间就有较微妙的冷暖变化。这些冷暖变化或使画面色彩变得更为含蓄,或使画面色彩更加活泼、生动。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和表现客观色彩的能力以及组织画面色彩的能力,并初步学会整体地认识和处理画面色彩。(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认识色彩和色调的冷暖关系。难点:冷暖对比的运用。教学准备:教具:色灯(一冷一暖),房屋模型一套,范图二幅,示范用水彩,十二色环。学具:白纸,水彩工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同学们,冬天里我们都喜欢晒太阳,是因为太阳光暖和;夏天里我们喜欢游泳,是因为湖水凉爽,同学们知道太阳光和湖水是什么颜色吗?(橙色和

43、蓝色)像阳光、火焰这样的色彩给人温暖的感觉我们叫它暖色,如红、黄、橙;像冰雪、湖水、夜晚这样的色彩给人寒冷凉爽的感觉,我们就叫它冷色,如蓝、绿、紫。(板书课题:色彩的冷和暖)二、授新课:1.实物演示,加深感受。出示房屋模型,罩于黄色灯下,再罩于紫色灯下,如此对比两三次,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冷暖给人的不同感受。问:处于黄色灯下的房屋使你联想到什么季节?紫色灯下呢?(秋季和冬季)2.出示十二色环,讲述冷暖对比的概念。同时说明,冷暖对比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3.教材分析。学生看教材,师生对照书上的图分析冷暖对比的相对性,同时强调,冷暖的对比在面积上应有大小的区别。4.出示冬景、秋景的范图,先让学生说出

44、属于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再指出冷暖对比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5.示范上色,可按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从后至前的顺序进行。强调并板书:冷暖对比6.学生作业,巡回指导。7.作业讲评,小结下课。附:板书设计第九课色彩的冷暖暖色:红、黄、橙冷色:蓝、绿、紫冷暖对比课后记:要让学生画出好的作品,就要让学生了解几个表现客观色彩的规律:1、画面应以某种冷暖倾向性较强的色为主来安排画面;2、应注意把握好色彩的微妙变化;3、应注意色彩的深浅变化。第10课用色彩画静物一、教材分析其实,我们如果能通过激发学生对色彩画的兴趣,对色彩表现力的关注,在基本掌握作画步骤和基本方法后,学生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一般的作画步骤和方法只

45、是达到一般的作业要求,不应成为学习绘画的束缚。本课采用最。一般的作画方法一勾线填色来完成一幅 瓶花的静物画,由于这个作业允许甚至要求学生适当改变颜色来临画作品,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画静物的正确方法和步骤。2.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关系画静物。教学重点与难点:画静物的方法步骤。教学准备:教具:教材,示范图,小色稿,水彩工具。学具:同教材要求。教学程序:一、开门见由,板书课题。教师讲解认识色彩静物写生临摹的作用。初学绘画的人,在色彩写生前增加点临摹练习是有必要的。初学者在临摹过程中起码可以熟悉一下色彩的调配、工具的使用,临一临优秀作品也会从中受益良多。艺术是微妙的,只能在反复实

46、践中意会领悟。二、学习方法。教师一边出示范图及小色稿,一边讲解:1.画正稿前先画小色稿,目的是选择构图,捕捉最初的色彩感觉。小稿不一定画得很细,只需摆对大的色彩关系,这样色稿完成后对所画的实物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上正稿。正稿起稿时首先解决构图问题,即采用取景框的方式,将物体摆放在画面中的适当位置。2.用线勾出物体的轮廓,要求颜色不要太浓、太乱。3.用深色画出瓶子、叶子、投影。4.用暖灰色画桌面,蓝灰色画墙。5.当颜色铺满画面时,大效果应基本画出来,这时亮部颜色一定要饱和。6.画面主体部分要深入刻画,有不适当的地方进行最后调整,直到满意为止。三、学生作业。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构图完整;,(2

47、)色调明确,也可适当地变换色彩;(3)形体塑造要结实。2.教师巡回指导。四、展评作业。评选出优秀作业,指出不足之处,以求共同提高。五、总结全课,下课。附:板书设计第 10课用色彩画静物什么是明度:作业要求:(1)构图完整;,(2)色调明确;(3)形体结实。课后记:在这课中,要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水彩或水粉的性能,并能把握好色彩的深浅变化,通过观察来描绘景物。第十一课用色彩画风景一、教材分析通过前两课及以前所学的线描淡彩画、色彩的对比和色彩的渐变等课的学习,学生从识色、用色、调色到色彩的构成、色彩的产生、色彩的情绪性格、色彩的冷暖对比等等都有了一定的体会和认识。本课及后两课则主要是综合主观的色彩感受

48、和对客观色彩基本规律的初步认识进行色彩画练习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这儿课的教学中,综合复习以前所学,巩固和充实学生的绘画经验,丰富表现技巧,是主要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画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加强审美意识。教学重点:色彩画风景的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通过教师讲授指导与学生练习来解决)。教学难点: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通过示范和学生实践来突破)。教学准备:教具:教材,大挂历风景挂图,示范用水彩画具材料等。学具:教材,水粉画工具材料和8开作业纸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画具准备情况,安定好学生精神,集中学生注意力。二、观

49、赏导人,板书课题。1.出示观赏风景画作品(可用优秀学生作业)。2.简析画面色彩与构图特点。3.提出并板书课题:用色彩画风景。三、讲授新课。(边讲边示范)1.选景构图。可用较大的彩色风景照片挂历作为实景,也可将学生带到室外,视具体情况来确定。用挂历是方便易行且有效的办法。告诉学生选景不可贪多,应简单、有重点,主次得当,切不可将所见之景都画上去。当选择好景物之后开始勾画草图。可用铅笔轻轻画出,不要太详细,应大方饱满,注意取舍,可以挪动搬迁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主要的景物应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占居较大空间。2.从远到近或从近至远铺画景物色彩。以教材上的示范步骤为例:(1)用蓝色加少许紫色大笔

50、触画天空大体色彩;黄色画地面,接画少许蓝色,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笔触概括(见步骤图)。(2)用祸黄色画秋树,随意点画,与未干之天空蓝色相交处变黄绿,自然呈现树叶之色(见步骤图3)o(3)用赌褐色加少许蓝色画树干、树枝和房子,房子阴喑处用浅蓝色稍画,整个画面既有色对比,又是统一协调的,非常好看(见教材大图)。(4)可点画出人物、门窗等细节,直至完成。3.教师小结:刚才老师所画的景物步骤是由远至近画出的,实际上是先画远景再画中景后画近景,同学们画时也可由近到远去画。即近景一中景一远景(天空、远山等物)。四、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1.或参照挂历照片(若干幅任选其一),或参照书上临画,或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