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规模递增与空间块状经济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9122629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规模递增与空间块状经济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七讲规模递增与空间块状经济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讲规模递增与空间块状经济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讲规模递增与空间块状经济优秀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讲规模递增与空间块状经济第1页,本讲稿共58页一、报酬递增问题一、报酬递增问题“我们可把因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类:第一是有赖于这工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第二是有赖于从事这工业的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我们可称前者为外部经济,后者为内部经济。”前者“它不决定于个别工厂的大小,而是决定于种类相似的生产总量,而有些-尤其是与知识的发展和技艺的进步有关的经济主要决定于整个文明世界的生产总量。”阿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马歇尔第2页,本讲稿共58页阿伦阿伦.杨格(杨格(19281928,“递增报酬与经济进步递增报酬与经济进步”)指出:)指出:马歇尔对内部生产性经

2、济和外部经济之间区分中,前者是指一马歇尔对内部生产性经济和外部经济之间区分中,前者是指一个企业在市场扩大时允许它扩大经营规模,后者是指个别企个企业在市场扩大时允许它扩大经营规模,后者是指个别企业只能体现在产业作为整体的组织变迁中业只能体现在产业作为整体的组织变迁中。这种区分至少在以这种区分至少在以下两个不同的方面至今还是有用的。下两个不同的方面至今还是有用的。首先,它防止了或应该防止它防止了或应该防止一种普遍的错误,即报酬递增发生作用的地方必然导致实际一种普遍的错误,即报酬递增发生作用的地方必然导致实际的垄断趋势;其次,它简化了对报酬递增情况下所生产的商的垄断趋势;其次,它简化了对报酬递增情况

3、下所生产的商品的价格决定方式的分析。即产业内的一个代表性企业,要品的价格决定方式的分析。即产业内的一个代表性企业,要保持自己的地位,致力于自己的活动范围,就要使自己成为保持自己的地位,致力于自己的活动范围,就要使自己成为纽带或中介,促使产业作为整体所达到的经济(纽带或中介,促使产业作为整体所达到的经济(此处经济此处经济(economies)作节约、节省讲作节约、节省讲)传输给市场,并使这些经济对)传输给市场,并使这些经济对其产品的价格发生影响。其产品的价格发生影响。第3页,本讲稿共58页阿伦.杨格(1928,“递增报酬与经济进”步)指出,从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区分中来考察产业进步过程的性质必然

4、带有片面性;产业进步过程的某些方面得到了阐释,但由于某种原因,与其他问题相关的某些重要方面却是不清楚的。应该清楚的是,必如尽管某些生产原料和设备的企业的内部经济可以看作是其他企业的外部经济,但是,不是所有被称为外部经济的经济都可以看作是所有独立企业的内部经济的简单加总。第4页,本讲稿共58页阿伦杨格认为,亚当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取决于市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范围的原理在全部经济学文献中是最有阐述力并富有成场范围的原理在全部经济学文献中是最有阐述力并富有成果的基本原理之一果的基本原理之一(“one of the most illuminating and one of the most

5、illuminating and fruitful generalizations which can be found fruitful generalizations which can be found anyhwhere in the whole literature of economics.”)anyhwhere in the whole literature of economics.”)。第5页,本讲稿共58页斯密的有关劳动分工原理(the principle 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论述集中国富论前三章,用Nicholas Kaldor的话来说,这

6、一原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that the larger the production,the lower real cost per unit tends to be,because the larger the production,the more efficient the modes of production that can be employed:the greater the specialisation and the sub-division into different processes.”NicholasKaldor,TheIrrelevanceofEquilib

7、riumEconomics.第6页,本讲稿共58页在杨格看来,亚当亚当斯密说明了分工导致发明,因为工斯密说明了分工导致发明,因为工人从事某项专门操作,逐渐会发现完成同一结果的更人从事某项专门操作,逐渐会发现完成同一结果的更好的方法,但是,他忽略了主要之点,即分工使一组好的方法,但是,他忽略了主要之点,即分工使一组复杂的过程转化为相继完成的简单过程,其中某些过复杂的过程转化为相继完成的简单过程,其中某些过程终于导致机器的采用。在使用机器,采用间接过程程终于导致机器的采用。在使用机器,采用间接过程时,分工进一步发展了,后者从经济角度看又受到市时,分工进一步发展了,后者从经济角度看又受到市场范围的限

8、制场范围的限制。第7页,本讲稿共58页对于分工与收益递增的相互关系问题,杨格认为需要需要强调两点:强调两点:第一点是:表现为报酬递增的主要经济是生产的资本化第一点是:表现为报酬递增的主要经济是生产的资本化或迂回方法的经济,这些经济又主要与现代形式的劳动或迂回方法的经济,这些经济又主要与现代形式的劳动分工的经济相等同。分工的经济相等同。第二点是:迂回方法的经济,比其他形式的劳第二点是:迂回方法的经济,比其他形式的劳动分工的经济更多地取决于市场的规模。动分工的经济更多地取决于市场的规模。因此,亚当因此,亚当斯密的定理可以改为分工一般地取决于斯密的定理可以改为分工一般地取决于分工。这决不是同义反复。

9、分工。这决不是同义反复。第8页,本讲稿共58页亚当亚当斯密的定理可以改为分工一般地取斯密的定理可以改为分工一般地取决于分工。这决不是同义反复。决于分工。这决不是同义反复。在生产组织上的每一重要进步,不论它是基于狭义或技术意义上的一个新发明,还是涉及科学进步在产业上的新应用,都改变了产业活动的条件,并对产业结构的其他方面发生反应,而这些反应进一步发生的作用又永无止境。因此,变化是累积的,以累进变化是累积的,以累进的方式自我繁殖。的方式自我繁殖。第9页,本讲稿共58页经济学家们为分析供求与价格关系所建立的框架,对于研究报酬递增更广泛的方面看来不是特别有帮助。最简单的方法是从研究相互的需求的作用开始

10、。这里是指在报酬递增条件下商品竞争性地交换和生产时,在每一种商品的需求有弹性时商品的相互需求。具体地说,一种商品的供给有少量的增加,就会伴随着与这种商品相交换的其他商品数量的增加。在这样的条件下,一种商品供给的增加是对其他商品需求的增加,因此也必须假定任何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起供给的增加。某一产业的增长率是以其他产业的增长率为条件的。甚至在人口不变、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没有新发现时扩大过程也不受限制,除非超过一定限度,需求没有弹性,报酬没有递增。第10页,本讲稿共58页总之,在概述亚当总之,在概述亚当斯密原理的种种变化时必须强调以斯密原理的种种变化时必须强调以下三点:下三点:首先,通过观察个别产业

11、和个别企业的规模变化效首先,通过观察个别产业和个别企业的规模变化效应,是弄不清楚报酬递增机制的,因为,产业的不应,是弄不清楚报酬递增机制的,因为,产业的不断分工和专业化是报酬递增得以实现过程中一个基断分工和专业化是报酬递增得以实现过程中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必须把产业经营看作是相互联系的整本组成部分。必须把产业经营看作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体。其次,报酬递增取决于劳动分工的发展,现代形式的劳动其次,报酬递增取决于劳动分工的发展,现代形式的劳动分工的主要经济,是以迂回或间接方式使用劳动所取得的分工的主要经济,是以迂回或间接方式使用劳动所取得的经济经济。第11页,本讲稿共58页第三,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

12、,而市场规模又取第三,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决于劳动分工。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就存在于上述条件中,人们除了从获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就存在于上述条件中,人们除了从获取新知识取得进步外,也有取得这种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取新知识取得进步外,也有取得这种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不论他们所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或非经济的利益。不论他们所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或非经济的利益。第12页,本讲稿共58页杨小凯认为,杨格的研究代表了杨小凯认为,杨格的研究代表了“将专业化和经济将专业化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最高水平发展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最高水平”。他指出,杨。他指出,杨格定理(格定理(YoungTheor

13、em)的命题由)的命题由3个部分构成:个部分构成:第一,第一,递增报酬的实现依赖于劳动分工的演进;递增报酬的实现依赖于劳动分工的演进;第二,第二,不断市场的大小决定分工的程度,而且市场大小由分工的不断市场的大小决定分工的程度,而且市场大小由分工的演进所制约;第三,需求和供给是分工的两个侧面。对此演进所制约;第三,需求和供给是分工的两个侧面。对此他论证道,他论证道,市场的大小不但由人口规模,而且由有效购市场的大小不但由人口规模,而且由有效购买力决定,买力决定,而购买力由收入决定,而收入由生产力决定,而购买力由收入决定,而收入由生产力决定,但生产力有依赖于分工的水平。但生产力有依赖于分工的水平。第

14、13页,本讲稿共58页这一方面意味着一个动态机制产生了某种良性循环,使这一方面意味着一个动态机制产生了某种良性循环,使分工水平和市场大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意味着分工的分工水平和市场大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意味着分工的网络效应使市场大小与分工的程度相互依赖网络效应使市场大小与分工的程度相互依赖。第14页,本讲稿共58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格还指出了由专业杨格还指出了由专业化与分工所产生的报酬递增现象对于产业化与分工所产生的报酬递增现象对于产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地理分布的影响:第15页,本讲稿共58页“产业间的分工是报酬递增的媒介。这种形式的变化,不仅对充分发产业间的分工是报酬递增的

15、媒介。这种形式的变化,不仅对充分发挥资本化的生产方式的优势有重要作用(虽然这是主要的),而且可挥资本化的生产方式的优势有重要作用(虽然这是主要的),而且可以发挥并不依赖于技术变化的某些自身优势。例如,可以实行更高程以发挥并不依赖于技术变化的某些自身优势。例如,可以实行更高程度的管理专业化,管理专业化的优势无疑常常是实在的,尽管它们很度的管理专业化,管理专业化的优势无疑常常是实在的,尽管它们很容易被过分强调。容易被过分强调。其次,可以促进产业经营更好的地理分布,其次,可以促进产业经营更好的地理分布,这个优势无疑是实在的,又是重要的。一系列工业过程中的这个优势无疑是实在的,又是重要的。一系列工业过

16、程中的重要部分就是要考虑靠近某种原材料或便宜的动力供给地,重要部分就是要考虑靠近某种原材料或便宜的动力供给地,也要考虑靠近其他产业或廉价的交通地,以及靠近人口更密也要考虑靠近其他产业或廉价的交通地,以及靠近人口更密集的中心。更专业化的产业可以把区位优势和某些较小的折集的中心。更专业化的产业可以把区位优势和某些较小的折衷因素更好地结合起来。衷因素更好地结合起来。但是,由产业间劳动分工所获取的最但是,由产业间劳动分工所获取的最大收益是更充分地实现了资本化或迂回生产方式的经济大收益是更充分地实现了资本化或迂回生产方式的经济 。”第16页,本讲稿共58页“特定产业聚集在硅谷和好莱坞是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17、特定产业聚集在硅谷和好莱坞是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当然不是地区间内在差异的结果,而是某种积累过这当然不是地区间内在差异的结果,而是某种积累过程的结果,同时这一过程必然涉及到某种形式的规模程的结果,同时这一过程必然涉及到某种形式的规模报酬递增,由此地里集中是自我强化的报酬递增,由此地里集中是自我强化的.如今许多经济如今许多经济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便,但如果我们真的生活在这样的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便,但如果我们真的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那么就很难理解为什么经济不是以世界中,那么就很难理解为什么经济不是以后院资本主后院资本主义义(backyard capitalismbackyard capitalism)

18、为特征)为特征”克鲁格曼第17页,本讲稿共58页经济活动的集中与分散是最普遍的经济现象之一。这经济活动的集中与分散是最普遍的经济现象之一。这种研究经济活动发生在何处以及为何集中在某处的空种研究经济活动发生在何处以及为何集中在某处的空间经济学,当然是很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学科。间经济学,当然是很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学科。19911991年,克鲁格曼发表了著名的年,克鲁格曼发表了著名的收益递增和经济地收益递增和经济地理理一文,倡导了空间经济学的复兴。一文,倡导了空间经济学的复兴。第18页,本讲稿共58页空间经济学研究空间经济现象时的理论基空间经济学研究空间经济现象时的理论基础就是规模收益递增,不管是城市还

19、是区础就是规模收益递增,不管是城市还是区域经济发展,都存在这种收益递增现象。域经济发展,都存在这种收益递增现象。第19页,本讲稿共58页经济学中忽略空间问题主要起源于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何思考市场结构。从本质上来讲,对于经济活动在空间的区位,任何讨论都必须偏离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仍然是大部分经济分析的主流。只要经济学家缺乏分析工具来严谨地思考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对经济地理的研究就会仍然徊徘在主流之外。的确,随着经济学变得越来越严谨,对区位理论的研究就越来越被推到了学术的外围。克鲁格曼第20页,本讲稿共58页二、区域经济的二、区域经济的“块状块状”特征特征不管是世界经济还是

20、一国内不同地区的经济,都显不管是世界经济还是一国内不同地区的经济,都显示为示为“块状块状”。不同国家之间的这种块状特征是很。不同国家之间的这种块状特征是很明显明显的。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21页,本讲稿共58页首先,经济活动最大的特征之一为经济活动的不可首先,经济活动最大的特征之一为经济活动的不可分性,任何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活动是相互联系的,分性,任何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活动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总与一定的空间范围这种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总与一定的空间范围联系在一起联系在一起;第22页,本讲稿共58页其次,经济要素中有些要素是无法流动的,如

21、矿藏资源、其次,经济要素中有些要素是无法流动的,如矿藏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而这些资源的分布都有一定的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而这些资源的分布都有一定的空间范围而不是连续的点状分布,因此有些特定的经济活动间范围而不是连续的点状分布,因此有些特定的经济活动是集中在某一特定空间范围内而不是集中在点上的。是集中在某一特定空间范围内而不是集中在点上的。第23页,本讲稿共58页第三,可流动要素的区际流动与过渡区无关,也就是第三,可流动要素的区际流动与过渡区无关,也就是说当某一区域的回报率高于其他地区时,除非较发达说当某一区域的回报率高于其他地区时,除非较发达地区对要素流动采取严格控制或信息完全不对

22、称,则地区对要素流动采取严格控制或信息完全不对称,则各种要素流动不会停留在这些连续的过渡点上而直接各种要素流动不会停留在这些连续的过渡点上而直接流入要素回报率最高的地区。流入要素回报率最高的地区。总之,由于经济活动的不可分性、不可流动要素分布的地总之,由于经济活动的不可分性、不可流动要素分布的地带性特征、可流动要素的趋利性特征,实际经济在空间维带性特征、可流动要素的趋利性特征,实际经济在空间维度上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是非连续的过程,具有块状度上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是非连续的过程,具有块状特性。特性。第24页,本讲稿共58页 三、块状之间的非均衡力和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三、块状之间的非均衡力和循

23、环累积因果关系 区域经济为块状经济,它以经济现象的非连续和区域经济为块状经济,它以经济现象的非连续和间断(或突发性)为特征。间断(或突发性)为特征。这种特征说明,区域这种特征说明,区域之间必然存在某种之间必然存在某种非均衡力非均衡力。这些非均衡力是由本地市场效应、本地市场价格指数效这些非均衡力是由本地市场效应、本地市场价格指数效应以及市场拥挤效应的相对大小所决定。应以及市场拥挤效应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第25页,本讲稿共58页本地市场效应本地市场效应是指垄断型企业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是指垄断型企业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区位进行生产并向规模较小的市场区出售其产品的行为。区位进行生产并向规模较小的市场区出售

24、其产品的行为。如果某种外生冲击改变原有需求的空间分布,扩大了对如果某种外生冲击改变原有需求的空间分布,扩大了对某一区域的需求,则大量的企业改变原来的区位,向该某一区域的需求,则大量的企业改变原来的区位,向该区域集中。这种生产区位的转移将扩大某一区区域集中。这种生产区位的转移将扩大某一区 域的市域的市场规模,这种市场规模的扩大又引发更大规模的企业的场规模,这种市场规模的扩大又引发更大规模的企业的转移。转移。这种经济的空间集中进一步促使经济集中的趋势,那么可这种经济的空间集中进一步促使经济集中的趋势,那么可以看出本地市场效应就是聚集力。以看出本地市场效应就是聚集力。第26页,本讲稿共58页价格指数

25、效应价格指数效应是指企业的集中对当地居民生活成是指企业的集中对当地居民生活成本的影响。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由于本地生产的本的影响。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由于本地生产的产品种类和数量比较多,从外地输入的产品种类和数产品种类和数量比较多,从外地输入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较少,因而支付较少的运输成本,这使得该地区商量较少,因而支付较少的运输成本,这使得该地区商品价格较低,消费者支付较低的生活成本,因此在名品价格较低,消费者支付较低的生活成本,因此在名义收人相同的情况下,实际收入水平较高。义收人相同的情况下,实际收入水平较高。第27页,本讲稿共58页市场拥挤效应市场拥挤效应是指不完全竞争性企业趋向于选择是

26、指不完全竞争性企业趋向于选择竞争者较少的区竞争者较少的区 位,因为在某一空间范围内集中众位,因为在某一空间范围内集中众多的企业,则诱发企业间争夺消费者的激烈竞争,多的企业,则诱发企业间争夺消费者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不得不支付较这种竞争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不得不支付较低的名义工资以便保持收支平衡。低的名义工资以便保持收支平衡。第28页,本讲稿共58页 我们把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称为我们把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称为聚集力聚集力,把市,把市场拥挤效应称场拥挤效应称排斥力排斥力。第29页,本讲稿共58页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再加上区际人口移动,就形成了本地市

27、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再加上区际人口移动,就形成了“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或或“前后向联系前后向联系”。如果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之和大于市场拥挤效应,如果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之和大于市场拥挤效应,那么任何初始的冲击将进一步得到加强,促使所有制造业工那么任何初始的冲击将进一步得到加强,促使所有制造业工人和制造业企业集中到一个区域。如果排斥力大于聚集力,人和制造业企业集中到一个区域。如果排斥力大于聚集力,那么工人迁移等这种初始冲击将降低北部的实际工资水平,那么工人迁移等这种初始冲击将降低北部的实际工资水平,这种实际工资水平的降低反过来抑制住初始冲击的强化过程,这种实际工资水

28、平的降低反过来抑制住初始冲击的强化过程,使得初始均衡处于稳定状态。当分散力占主导地位时,人口使得初始均衡处于稳定状态。当分散力占主导地位时,人口移动等初始冲击会得到自我减弱,但聚集力占主导地位时,移动等初始冲击会得到自我减弱,但聚集力占主导地位时,这种冲击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这种冲击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第30页,本讲稿共58页这种聚集力和排斥力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区际非均衡这种聚集力和排斥力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区际非均衡力,正因为区域间存在这种非均衡力,区域经济具力,正因为区域间存在这种非均衡力,区域经济具有块状特征,区际经济变量的变化不是连续的而是有块状特征,区际经济变量的变化不是连续的而是非连续的过程

29、,常常是间断或突发性的。因而,与非连续的过程,常常是间断或突发性的。因而,与这种非连续过程紧密相关的空间经济学诸多模型,这种非连续过程紧密相关的空间经济学诸多模型,大多数是非线性模型。大多数是非线性模型。第31页,本讲稿共58页四、块状经济的研究方法四、块状经济的研究方法由区际非均衡力的创造持续聚集或导致进一步聚集由区际非均衡力的创造持续聚集或导致进一步聚集的经济环境,形成循环累积的过程。空间经济学的的经济环境,形成循环累积的过程。空间经济学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揭示这种空间聚集现象,揭示经济目标首先就是要揭示这种空间聚集现象,揭示经济的空间聚集不断自我强化的过程的空间聚集不断自我强化的过程。为此,

30、首先应建立有关空间聚集的收益递增模型,然为此,首先应建立有关空间聚集的收益递增模型,然后根据这些模型解释收益递增的变化规律,并解释随后根据这些模型解释收益递增的变化规律,并解释随收益递增现象经济发生何种变化的问题收益递增现象经济发生何种变化的问题。第32页,本讲稿共58页空间经济学建模技术所涉及的并不是如何理解现实经济现空间经济学建模技术所涉及的并不是如何理解现实经济现象的问题,而是告诉我们如何把复杂的现实问题在不失基象的问题,而是告诉我们如何把复杂的现实问题在不失基本信息的情况下尽可能简化处理。空间经济学分析经济现本信息的情况下尽可能简化处理。空间经济学分析经济现象时的基本方法,来自象时的基

31、本方法,来自于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的垄于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模型(断竞争模型(D-SD-S模型)(模型)(Dixit and Stiglitz,1977)。第33页,本讲稿共58页D-SD-S模型模型讲的是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两难的故事讲的是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两难的故事。他们假定生产中有规模经济,消费者喜好多样化消费。所以他们假定生产中有规模经济,消费者喜好多样化消费。所以从消费考虑,产品品种越多越好,但从生产考虑,产品的品从消费考虑,产品品种越多越好,但从生产考虑,产品的品种越少越好种越少越好(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大,成本低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大,成本低)。市场竞争会

32、折中。市场竞争会折中这两方面的利害、达到某种垄断竞争的均衡,这个均衡虽是次优这两方面的利害、达到某种垄断竞争的均衡,这个均衡虽是次优的,但却在垄断不可避免的约束下,将消费者的净利尽量最大化。的,但却在垄断不可避免的约束下,将消费者的净利尽量最大化。而一个经济的规模增大,可以使折中这种两难的冲突有更多的余而一个经济的规模增大,可以使折中这种两难的冲突有更多的余地,所以一个统一市场的规模扩大,会使生产力和产品种类同时地,所以一个统一市场的规模扩大,会使生产力和产品种类同时增加。因为国际贸易增加。因为国际贸易(开放政策开放政策)会增加整个世界市场的规模,会增加整个世界市场的规模,因而会使所有人有更多

33、机会消费更多样化和更廉价的产品。因而会使所有人有更多机会消费更多样化和更廉价的产品。在这个模型巾,所有人被假定为先天完全一样的,所以不存在这个模型巾,所有人被假定为先天完全一样的,所以不存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但因为规模经济的存在,如果人们后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但因为规模经济的存在,如果人们后天选择不同的专业,则斯密的后天比较优势会出现。天选择不同的专业,则斯密的后天比较优势会出现。第34页,本讲稿共58页 D-S模型所掀起的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革命先后引起四个经济学领域研究的创新浪潮:第一个浪潮:产业组织理论;第一个浪潮:产业组织理论;第二个浪潮:新贸易理论;第二个浪潮:新贸易理论;第三个浪

34、潮:新增长理论;第三个浪潮:新增长理论;第四个浪潮:空间经济理论第四个浪潮:空间经济理论。第35页,本讲稿共58页“在国际经济学领域,过去在国际经济学领域,过去1010年事实上是完全重新思考的年事实上是完全重新思考的1010年,年,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大部分贸易代表的是基于收益递增的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大部分贸易代表的是基于收益递增的任意的分工,而不是为了利用资源和生产率等方面的外生的任意的分工,而不是为了利用资源和生产率等方面的外生的差异。差异。最近,增长理论家重新引入了一个观点:持续的增最近,增长理论家重新引入了一个观点:持续的增长可能来源于收益递增。长可能来源于收益递增。过去过去1010

35、年,新贸易理论、增长理论和商业周期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年,新贸易理论、增长理论和商业周期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经济学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与经济学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与19801980年前的大部分理论相差很大。年前的大部分理论相差很大。普遍的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无所不在的多重均衡;历史、偶普遍的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无所不在的多重均衡;历史、偶然事件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或许是纯粹是自我完成的预言:这些然事件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或许是纯粹是自我完成的预言:这些思想越来越流行。思想越来越流行。”-克鲁格曼地理和贸易 第36页,本讲稿共58页五、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五、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新经济地理学的目标就是

36、设计出一个模型构建方法(即新经济地理学的目标就是设计出一个模型构建方法(即一个描述事情的机器),它让人们可以讨论诸如整体经一个描述事情的机器),它让人们可以讨论诸如整体经济背景之中的纽约经济之类的事情济背景之中的纽约经济之类的事情也就是在一般均也就是在一般均衡条件下。它应该能使我们同时讨论使经济活动集中的衡条件下。它应该能使我们同时讨论使经济活动集中的向心力和使它分散的离心力向心力和使它分散的离心力事实上,它应该能使我事实上,它应该能使我们描述出一个经济体的地理结构是如何被这些力量彼此们描述出一个经济体的地理结构是如何被这些力量彼此的消长所塑造的。它还应该从更基本和微观的决策方面的消长所塑造的

37、。它还应该从更基本和微观的决策方面解释这些力量。解释这些力量。”_克鲁格曼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在哪里?在哪里?第37页,本讲稿共58页A.“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工具:的基本工具:a.“.“迪迪克克西西斯斯蒂蒂格格里里茨茨”(Dixit-StiglitzDixit-Stiglitz):指的是20多年前迪克西和斯蒂格里茨提出的一个具有独创性的分析模型(Dixit and Stiglitz,1977)。、b.“.“冰冰山山(IcebergerIceberger)”:指的是一个精明的运输模型,它是由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于1952年在一篇纳入运输成本的传

38、统贸易理论论文中提出的。这种冰山交易技术就是把运输成本看成是在运输途中一部分产品因“融解”或“蒸发”而造成的损失。这样,DS模型和冰山交易技术相互结合,可以把复杂的空间问题处理了 第38页,本讲稿共58页以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为基础,借鉴国以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为基础,借鉴国际贸易理论,利用萨缪尔森(际贸易理论,利用萨缪尔森(19541954)的)的“冰山冰山”交易交易技术,克鲁格曼把空间概念引人迪克希特一斯蒂格利茨技术,克鲁格曼把空间概念引人迪克希特一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完成了空间经济学的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完成了空间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即开山

39、之作,即“核心核心边缘模型边缘模型”,简称,简称CPCP模型模型。第39页,本讲稿共58页c.动态演化动态演化(Ad hoc dynamics):(Ad hoc dynamics):指的是如何去思考经济指的是如何去思考经济体怎样在几种(或多种)可能的地理结构中选择其中之一。体怎样在几种(或多种)可能的地理结构中选择其中之一。演演进进”指的是核心指的是核心边缘模型中存在多重稳定均衡,此边缘模型中存在多重稳定均衡,此时现实经济会选择何种均衡是不确定的时现实经济会选择何种均衡是不确定的。这时,历史、这时,历史、偶发事件和人们的预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偶发事件和人们的预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演进演进”一

40、词来自于生物进化论,意思是根据一词来自于生物进化论,意思是根据“适者生存适者生存”的的原理,每个个体根据自己变化了的预期选择某种均衡原理,每个个体根据自己变化了的预期选择某种均衡状态(即经济形态)时,常常选择多数人选择的均衡。状态(即经济形态)时,常常选择多数人选择的均衡。第40页,本讲稿共58页d.计计算算机机(computer):(computer):指指的的是是新新地地理理理理论论家家倾倾向向于于使使用用高高科科技技数数字字样样本本作作为为直直觉觉灵灵感感的的源源泉泉,即即获获得得包包含含在在模模型型之之中中的的可可能能性性的的感感觉觉.在在核核心心一一边边缘缘模模型型中中,长长期期稳稳

41、定定均均衡衡是是由由一一组组非非线线性性方方程程组组给给出出,但但这这种种方方程程组组的的解解很很难难用用解解析析式式表表述述,因因此此核核心心边边缘缘模模型型的的很很多多结结论论必必须须通通过过数数值值模模拟拟,这这就就必必须须与与计计算算功功能能强强大大的的计计算算机机联联系系在在一一起起,而而这这一一点点也也限限制制了核心了核心边缘模型在空间经济分析中的作用。边缘模型在空间经济分析中的作用。第41页,本讲稿共58页B.B.两个区域、两个部门、两种要素假设两个区域、两个部门、两种要素假设作为一种理论,空间经济学研究空间问题时作为一种理论,空间经济学研究空间问题时也利用主流经济学惯用的研究方

42、法,首先也利用主流经济学惯用的研究方法,首先提出一系列简化假设,然后考虑经济主体提出一系列简化假设,然后考虑经济主体的最优化决策行为,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的最优化决策行为,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得出长期空间均衡的条件,最后讨论长期得出长期空间均衡的条件,最后讨论长期均衡的稳定性问题。均衡的稳定性问题。第42页,本讲稿共58页空间经济学模型的最基本假设是:空间经济学模型的最基本假设是:A.A.存在两个区域,不妨称之为北部与南部;存在两个区域,不妨称之为北部与南部;B.B.两种部门,即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两种部门,即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部门C.C.两种生产要素,即可流动要素(工业劳动两种生产

43、要素,即可流动要素(工业劳动力)和不可流动要素(农业劳动力)。力)和不可流动要素(农业劳动力)。第43页,本讲稿共58页虽然外生的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的空间差异是经济活动空间虽然外生的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的空间差异是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空间经济学独树分布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空间经济学独树帜,它要找帜,它要找的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以及这些内生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以及这些内生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问题。这里的空间概念撇开了自然因素的差异,认的空间分布问题。这里的空间概念撇开了自然因素的差异,认为空间是一种具有同质的平面,并且空间的存在导致经济主体为空间

44、是一种具有同质的平面,并且空间的存在导致经济主体间交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间交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因此,空间经济学是通过运输成本把空间因素纳入到一般均因此,空间经济学是通过运输成本把空间因素纳入到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的空间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称空间,即不衡分析框架中的空间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称空间,即不存在外生差异的两个区域,这样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导致经存在外生差异的两个区域,这样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导致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差异。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差异。第44页,本讲稿共58页C.C.两种力量两种力量最终决定空间长期均衡稳定性的力量有两种:最终决定空间长期均衡稳定性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市场接近性所带

45、来的优势,这是引起区域分异的力一种是市场接近性所带来的优势,这是引起区域分异的力量,也就是导致现代部门向某一区域聚集的力量,我们称量,也就是导致现代部门向某一区域聚集的力量,我们称之为聚集力;之为聚集力;另一种是促进现代部门扩散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另一种是促进现代部门扩散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市场竞争,在企业集聚程度很高的地区,往往企于市场竞争,在企业集聚程度很高的地区,往往企业间的竞争强度很大,这限制了企业的获利能力,业间的竞争强度很大,这限制了企业的获利能力,这种分散力促使现代部门在空间上均匀分布,称之这种分散力促使现代部门在空间上均匀分布,称之为排斥力。为排斥力。正是这两种力量的相对强弱

46、决定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活动正是这两种力量的相对强弱决定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模式。空间分布模式。第45页,本讲稿共58页集聚力包括两种力量集聚力包括两种力量:一种是本地市场效应,又称为一种是本地市场效应,又称为后向联系后向联系;另一种是价格指数效应,又称为前向联系另一种是价格指数效应,又称为前向联系。这两种力量都具有循环累积因果特征,也就是具有这两种力量都具有循环累积因果特征,也就是具有自我强化的特征,从系统动力学角度上说,这两种自我强化的特征,从系统动力学角度上说,这两种力量是正反馈作用力力量是正反馈作用力。这两种力量形成了一种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在空间经济学这两种力量形成了一种循环累积因

47、果关系。在空间经济学模型中,大部分模型都包含这两种集聚力,但也有个别的模型中,大部分模型都包含这两种集聚力,但也有个别的模型只包含其中一种力量。模型只包含其中一种力量。第46页,本讲稿共58页六、空间经济学的核心结论六、空间经济学的核心结论块状之间的作用力为非均衡力,这种非均衡力作用下块状之间的作用力为非均衡力,这种非均衡力作用下的经济现象都是非连续或突发性过程,因此模型化这的经济现象都是非连续或突发性过程,因此模型化这种非连续过程的空间经济学模型也是非线性模型。这种非连续过程的空间经济学模型也是非线性模型。这种非线性过程与新古典的平滑的连续过程是完全不同种非线性过程与新古典的平滑的连续过程是

48、完全不同的,因而空间经济学的许多结论与新古典的结论完全的,因而空间经济学的许多结论与新古典的结论完全不同,空间经济学的许多核心结论更加符合经济现实。不同,空间经济学的许多核心结论更加符合经济现实。第47页,本讲稿共58页A.本地市场放大效应本地市场放大效应本地市场放大效应是空间经济学模型的关键性特征之一。本地市场放大效应是空间经济学模型的关键性特征之一。该效应指的是,如果某种外生冲击改变原有需求的空间该效应指的是,如果某种外生冲击改变原有需求的空间分布,扩大了某一区域的需求,则大量的企业将改变原分布,扩大了某一区域的需求,则大量的企业将改变原来的区位,向该区域集中。来的区位,向该区域集中。第4

49、8页,本讲稿共58页B.循环累积因果链循环累积因果链大多数的空间经济学模型,都包含循环累积因果关大多数的空间经济学模型,都包含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指的是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系。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指的是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相互成为因果关系。指数效应相互成为因果关系。例如,因某种震动而导致的劳动力或企业向某一区域的集中例如,因某种震动而导致的劳动力或企业向某一区域的集中扩大了该区域的市场规模和该区域的供给能力,而以收益最大扩大了该区域的市场规模和该区域的供给能力,而以收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将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区为生产区位。反化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将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区为生产区位。反

50、过来,某一区域内集中了很多企业,则在本地生产的产品种类过来,某一区域内集中了很多企业,则在本地生产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增多,从外地输入的产品数量和种类将减少。从外地输和数量增多,从外地输入的产品数量和种类将减少。从外地输入产品需支付贸易成本,因此从外地输入的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入产品需支付贸易成本,因此从外地输入的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减少以及本地生产的产品和数量的增多,意味着该区域市场上减少以及本地生产的产品和数量的增多,意味着该区域市场上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低。这又意味着在相同的名义工资水平下,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低。这又意味着在相同的名义工资水平下,该区域的实际工资水平较高。这就是价格指数效应。该区域的实际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