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必修二常考的11个易错易混点归纳总结(精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历史必修二常考的11个易错易混点归纳总结(精悍).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斗富考历史史修工库考的11小易福易 海点归轴总辂(精样)自然经济VS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与商 品经济相对立,具有排斥社会分工,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的 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前,在社会经济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生产条件下,是自然经 济的一种典型表现形态,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 细作,实现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规 模小。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联系加深。【例证】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 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
2、能养活五口 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分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 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故A项正确;农业收益的增加与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无直接关 系,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分析】1981年世界银行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 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这一时期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需要从世 界银行获得更多发展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故选A项。世界银
3、行 属于世界金融机构,与贸易体系中关税税率的降低无关,故B项错 误;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欧联合的深入,西欧经济实力显著上升, 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 故D项错误。项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与阻碍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之间没有必然联 系,故D项错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受北方生态环境恶化、战争频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 现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发展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缩小 了其与北方经济的差距,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 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不 要误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开始了南移。【例
4、证】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 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 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分析】江南的开发与经济迅猛发展,促成全国经济重心南移,这是 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坊市制度瓦解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不独在南方, 因此不是促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加 剧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无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海外贸易拓展 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在唐宋时期,海外贸易在全国或 江南经济总量中不占主要份额,因此也不是促成全国经济格局转变的 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唐宋江南经济发展并超过北方,原因复杂,但始终以农业
5、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土地的开发与耕作、亩产量的提 高均与农业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故选C项。3均田制vs宋代“不抑兼并”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即封建王朝制定官民 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这一土地制度有利于恢复和发 展农业生产,激发小农的生产积极性,缓解因贫富分化而引发的社会 矛盾。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 策。“不抑兼并” 土地政策的实施,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地的高度集中,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加剧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 阶级矛盾;但它也促进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对于宋代商品经济 的发展以及荒地的开垦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例证
6、】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 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 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分析】材料中均田制的规定“按户缴纳赋税” “男子达到15岁、 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等,说明政府鼓励适龄男女 婚配组建家庭独立成户,以此增加政府财税收入,故选C项。材料 中未提及土地兼并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人口增长 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政府的举措意在增加其所控制的个 体小农户数,不是稳定个体小农,故D项错误。【例证】宋代,有田产的“主户”
7、只占民户总数2。左右,其余大 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分析】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 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 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的现象,故选B项。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 衰退,故A项错误;坊市制度崩溃主要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与 农民租种土地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谈到的宋代土地高 度集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有关,不能表明 政府管理失控,而是政府对
8、土地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4“海禁” “闭关锁国”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1) “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即“片板不得下海”, 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不 是禁绝)对外贸易,既禁止本国人民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如清朝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的影响,而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 封建制度的衍生物,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具体原因。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近代化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 社会变革。洋务运动主要引进了西方先进
9、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促进了 中国工业、技术、军事、教育、思想等方面的近代化,客观上推动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它并未变革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尚未被提上议事日程。洋务企业vs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是指近代由洋务派兴办的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军事工业产 品归军队使用,属于封建企业;民用工业则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洋务企业是官办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 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民间投资经营的使用机器生产的 资本主义企业,早期称商办企业,与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 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有一定的区别,是进步的经济因素
10、。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有双重影响一是破坏性,伴随着殖民掠夺、奴役而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亚 非拉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和亚非拉地区长 期贫穷落后的局面。二是建设性,殖民扩张和掠夺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 客观上冲击和瓦解着殖民地半殖民地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亚非拉国 家近代化的进程。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vs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 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殖民体 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例证】据研究,从1760年至I1850年间,英国棉纺
11、厂使用的原棉 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 180多倍。据此可知, 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分析】据题干中“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 亿磅,增长了 180多倍”可知英国国内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对原料的 需求,不得不依靠海外,故选C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工业革命 前已经确立,与时间“从1760年至!J 1850年间”不符,故A项错误; 英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场 手工业已被取代,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生产,不是农产品 的
12、商品化,故D项错误。9罗斯福并非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人早在美国总统胡佛在位期间,就采取了一定的干预措施,但胡佛没有 把这种干预上升到政府行为的高度,而且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实行 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其政 策的重点是扶植、补贴大企业和大公司。1933年罗斯福入主白宫后, 则推行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新政。通过政府职能部门 对各个领域的干预管理,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压力,挽救了美国的经济 和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例证】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 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 鉴。胡
13、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一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分析】A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故排除;B项中提高关税并不 具有借鉴性,故排除;C项“自愿” 一词说明此政策并非干预的政策, 故排除;政府向公共工程贷款,为后来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提供了借 鉴,故选D项。1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vs新经济政策目的不同:前者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后者 是建设社会主义。实质不同:前者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手段和行政手段控制 社会经济的运转,企图直接进入共产主
14、义;后者则是在国家掌握经济 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 的发展。两种政策的实行,除了当时形势需要外,还与苏联(俄)建设社会主 义的指导思想有关。两种政策实施的结果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正确途径,而新经济政策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的苏俄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经济发展战略【例证】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 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 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B.是特殊时
15、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分析】据材料中“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可知 当时许多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扼杀社会主义 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是只能在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故选B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恢复经济任务的完成,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以 看出他们反对新经济政策,不可能认为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 路,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vs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救急”性质的机构,当一个国家发生了金融 危机时,可以向它求救,其贷款属于短期行为。世界银行属于“救贫” 性质的机构,主要资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其贷款多为 长期性贷款,利率很低。【例证】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 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 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