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政权更迭C 420589年)二、民族交融1、北民南迁与江南开发(东晋南朝):(1)表现: 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产量增加;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城市兴起。(2)原因:北方劳动力南迁先进技术的传入南方相对稳定地理条件优越 南 方统治者重视 民族迁徙与交融(3)影响: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交融:(1)内容: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移风易俗:改籍贯、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等。(2)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
2、进了 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隋朝兴亡(公元581618年)1、隋炀帝的统治功:率军灭陈,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贯通南 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过: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2、隋朝兴亡的影响(1)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恢复发展经济,开通大运河;确立三省六部制和 科举制等,为唐朝的繁荣及以后的发展奠定统一和制度上的基础。(2)其迅速灭亡的教训,为唐初统治者吸取,推动唐朝发展。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一)唐
3、朝的繁荣1、表现(1)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社会经济空前繁荣;(3)文化:科技文化繁荣(雕版印刷、千金方等);(4)民族关系:加强与周边各族联系,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交融。(5)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注:第3和第5点涉及第8课)2、繁荣原因(1)长期分裂,百姓渴望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2)隋朝统一、建设和教训,奠定基础、提供借鉴;(3)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政策);(4)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边境统一安定。(二)唐朝的民族交融:唐代与周边民族关系1、措施:战争:唐朝先后击败东突厥汗国与西突
4、厥。设置机构: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加强对西域管理。册封:封靴羯族粟末部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会盟: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羁縻政策:军事打击和政治、经济安抚相结合。羁縻府州制度2、特点:灵活多样;因俗而治;民族平等;开明包容。3、影响: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一)安史之乱,由盛转衰1、起因:唐中后期设藩镇(军镇),节度使拥兵自重(外重内轻)2、影响:(1)中央集权削弱、土蕃叛唐,由盛转衰;(2)藩镇割据,严重削弱统治力量
5、,埋下分裂祸根。(二)黄巢起义,唐朝灭亡1、背景:唐后期,玄宗昏庸,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2、影响:沉重打击唐王朝的统治;起义军将领朱温降唐后,废唐称帝,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1、实质:藩镇割据的延续。2、趋势: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基础。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1魏晋:九品中正制(1)背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察举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干 扰人才选拔;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满足曹魏代汉的需要。(2)标准: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才能;西晋时只看家世。(3)影响:初期:有利于选拔有用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晋:成为维护
6、士族特权 的工具。2、隋唐:科举制(1)背景:士族的衰落,庶族的兴起;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2)影响:积极: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徇私舞弊;打破世家大族对选拔人才的垄断,加强中央集 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推动教育发展,形 成重学风气等。消极:内容集中于文学和儒家思想,官本位思想、束缚思想和科技发展等。二、三省六部制1、确立和发展历程:魏晋形成三省体制;隋唐确立和完善。2、三省的分工与运作程序:r卜;宰.集体.政审核j苹诏j .行j堂|门一省卜_T中一省|尚一省: I一* I一 季岳工手辜岬着冬 史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户部 工部衣ZK政令
7、下达程序 1补充:三省制的流变: 尚书仆射不再参加宰相议政,皇帝指定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以“同中书门 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系衔(继续分化宰相之权); 唐玄宗时期,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并附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僚属 秘书机构。(掌握了从决策到执行的全部权力,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3、影响:(1)职责明确、分工合作、提高效率;(2)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加强皇权;(3)政务 协商,减少失误、节制君权。三、赋税制度1、魏晋时期:实行租调制,按户征粮和绢帛。2、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与均田制相结合,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 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3、唐初:租
8、庸调制,除租调外,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代役钱;免疫钱)。以庸代役 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4、唐中期:两税法(1)背景:玄宗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安史之乱,农民逃亡,户籍损坏,人 口不实,负担不均,租庸调制无法实施,国家财政困难。(2)内容:中央确定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不分主、客户,就地编入户籍;量出制入,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 和秋季两次纳税。(3)利弊利:简化税目,减轻负担,缓和矛盾;扩大对象,增加收入,延续统治;以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体现社会公平;标志古代赋税由实物向货币化转变(
9、户税纳钱)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改变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弊:税外加征,负担加重;折钱纳税,负担不稳;土地兼并,贫富差距等。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化成就(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三教融合与发展(1)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二(2)佛教在中国盛行,并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3)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魏晋玄学)。2、隋唐:儒学受挑战与回应(1)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2)回应:唐中期韩愈率先提
10、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总结:三国至隋唐思想发展的特点:思想活跃、相互融合、多元共生。(二)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参看教材)(三)中外文化交流1、佛教的传播方式影响中国与 印度、中 亚之间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 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东晋的法显到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玄奘,到天竺取经,并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 异域文化为中华文化 发展注入活力,丰富 发展了中华文化。中日和 中朝之 间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 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 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 献。2、其他文化交流(1)唐首都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两国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二、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多元共生、达到高峰、兼收并蓄、领先世界三、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1、政治:国家统一、制度完备;2、政策: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3、经济:经济繁荣;4、交通:交通发达;5、文化:继承、吸收、交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