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调查报告《大柳树村:感动·触动·行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蹲点调查报告《大柳树村:感动·触动·行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柳树村:感动触动行动胡玖明一、感动,缘于一种境界!感动之一,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群众究竟如何看待现在的干部?还有没有血肉联系、鱼 水深情?是不是真像有些声音那样说得隔心隔肚?带着这 个问题,我每到一户农家,都迫不及待地先问他们关于这方 面的想法。可在村里走了一圈之后,这个最令人忐忑的问题 成了最不是问题的问题。听听群众的声音:刘先科说,我们怎么会恨你们干部, 我过去是要保过来的,想想过去啃树皮的时光,共产党对老 百姓的恩德真是太大了;詹德军说,过去是老百姓向国家缴 东西,现在国家一分钱不要,种粮给补贴,养猪有保险,房 子坏了补钱盖,老了还发养老钱,现在政策就是好;魏发友 说,胡书记
2、,你不要一直责备自己看我们少,县里的事很多, 上下左右你都要应付,分不开身很正常。就是我们自己娃子, 一年到头也回来看不了我们几回。你能来看我们,我们高兴 都来不及。看看群众的举止:在村里面走访,我还没到门口,老老 少少都迎了出来;走进村民家,我想和他们说句话不容易, 因为他们一直忙着要给我烧鸡蛋茶;临走了,拉着我的手久 久不放,再三要求,这几天一定要到家里喝一杯,实在不行, 本情况摸清楚,并以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建成台账。定思路、 做决策,以此为参考,我想我们的决策一定会站到绝大多数 人的立场上,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行动之二,发一张卡为了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我在大柳树村蹲点时, 给每家
3、农户制发了一张党群连心卡,上面写明,发卡是为了 让我们的党员干部“扎根基层连民心、建强堡垒聚民心、回 应诉求顺民心、铭记宗旨暖民心、同步小康固民心二在卡上, 我们将包村乡镇干部、村干部的职务、联系方式,以及财政 所、派出所、卫生院、中心学校、供电所等基层服务单位的 电话全部录入,并明确规定,电话号码不得随意更换,个人 电话必须24小时畅通。如果有人员调动、单位变迁等特殊情 况,必须在一个星期内进行变更告知。刚发下去,就得到了 群众的正面回应,说过去找村里乡里办点事,山高路远,找 人不方便,跑了不少冤枉路,现在有这张卡方便多了,按卡 上的电话打过去,人在就去,人不在就不去,省了不少事。 制一张卡
4、,花费二三毛钱,却把干部和群众紧紧联系在了一 起。在此之前,我县不少乡镇也在这方面做了尝试。我要把 这张卡普及到全县每家每户,通过小小连心卡、联系你我他。行动之三,结一门亲大柳树村共有23名残疾人、484名贫困人口;从全县初 步统计的情况看,我县贫困人口将近20万,贫困面相当大。 解决这一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除了必要的政策兜底外, 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动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进行帮扶。我们全县有一万多名干部职工,在前期摸底的基础上,按照 “认人认亲、扶智扶贫”的思路,以领导干部包2至3户、 一般干部职工包1户的标准,现在已经对口将贫困户帮扶任 务分配给了每一名干部职工,并且一定7年不变,直到
5、2020 年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从掌握的情况看,很多单位已经组 织干部职工去对了门户、认了穷亲,还有的同志甚至双休日 干脆带着家人到穷亲家里过,社会反响很好。下一步,就是 要进一步督促大家,结合各家各户实际,帮群众迅速拿出有 效管用的脱贫致富办法,加快实施。行动之四,解一些难在大柳树村蹲点,群众反映生产生活中的难处不尽相同, 但多数人反映、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路和水。路,该村 虽说公路通到了村部,但只是通到了行政村,很多自然村落 依然是泥巴路。路不通,盖房子拉料“豆腐盘成肉价钱”,发 展产业东西又不好卖,勉勉强强是“赔本赚吆喝二水,全村 人原来吃水都是吃井水、泉水、河水,只是前几年村里一位
6、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家钻了水井、建了水塔,辐射了村部附 近607人,还有一半人吃水状况依旧,遇到天旱,人畜饮水 非常困难。即使吃上水的户,铺设管道每户得投入500元, 吃水每月缴12元钱保底费用、多了再缴,这对农村家庭来 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大柳树村蹲点后,我又到大柳 乡其它村走访,情况一样,还是路、水两大诉求;再到全县 其它乡镇走访,还是路路路、水水水。路、水之所以成为老 大难,是因为投资较大,每年上级部门的建设指标有限,县 里财政也只能每年安排一部分。毛主席讲,一切空话都是无 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水是生命之源,路 是致富之基,路和水都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按照从群 众
7、最关注事情改起的思路,县委、县政府很快形成了决议, 今年4月底以前,由县交通运输局、水电局、各乡镇共同把 每个村的路、水情况摸清楚,拿出详细的工作方案,整合相 关资金,按轻重缓急分年度实施,力争在5年之内将全县路、 水问题全部解决。行动之五,找一条路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雪中送炭”固然需要,但更重要 的是帮群众找到一条可持续管长久的发家致富之路,让群众 “自己身上长肉大柳树村山场面积达30790亩,每户平均 下来有百把亩,山上植被茂密,盛产各种药材。山下土地多 且肥沃,而且因为是高山气候,种植出来的玉米口感良好、 营养丰富,畅销省内外。我当时给村民们建议,只要紧扣住 “种养采”三字,就一定能快
8、速富起来。种,就是在地里大 面积种植良种玉米;养,就是利用山场优势大规模养殖黄牛、 山羊和员邸日黑猪;采,就是平时多上山采药卖。算盘珠扒扒 账面清,煤油灯挑挑眼前明。心里一合计,很多群众都觉得 有道理,有两户正准备外出打工的一听不出去了,立刻开始 着手买猪、牛养殖。推而广之,邮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核心水源区,是山区县、农业大县,要想让发展和环保双赢, 就必须坚持生态立县,高举绿色大旗,发展特色产业。这几 年,我们在促进农民致富的问题上,大力整合各方面的涉农 资金,围绕“蔬果畜药茶”大做文章,建成了近百万亩的产 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十堰农产品加工园为龙头的农产品深 加工业,促进农民人均因此增
9、收1500元以上。下一步,要结合各乡镇各村实际情况,围绕县定特色主 导产业,进一步组织动员群众投身产业建设,使全县现代农 业的规模更大、档次更高、链条更长、效益更好。照这样的 路发展,我相信,那县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呈现出农业强、 农村美、农民富的喜人图景。下次来一定要兑现;还有,我给住宿费、生活费,推来让去, 说啥也不要。这就是最基层的群众!当我觉得对他们关心不 够而心怀愧疚时,他们展现给我的,却是亲人一样最朴实的 情感、最欢快的笑容、最博大的胸怀。有这样的群众、有这 样的支持,我不知道我们还有什么委屈不能忍受、什么困难 不能克服、什么事情不能办到。感动之二,八十老汉砍黄蒿,一日不死当柴烧这句
10、话出自71岁的老党员刘先学之口,是邮县的“土 话”,意思是人不论年龄多大,只要身体允许就要劳动,砍下 的黄蒿虽然用处不大,但当柴烧也体现出了劳动的价值。刘 先学目前只有老两口在家,三个孩子成了家都在外打工。按 照城里很多人的想法和活法,刘先学现在是颐养天年、乐享 清福的时候,但老刘种了 7亩地,养了 30只羊、3头猪、12 只鸡,平时闲了打打短工,放羊时还顺便采些草药换些零花 钱。他给我算了笔账,7亩地每年收入有5000元,羊每年出 栏一半可以创收3万元,3头猪杀一头卖两头可以创收7500 元,打短工、采草药、养鸡每年最少挣1000元,再加上国 家给的养老金、惠农补贴,这样算下来,老两口年收入
11、在4 万元以上,刨去开支,手头上还有不少闲钱。刘先学只是大 柳树村民勤劳持家的一个缩影。该村总共有360户1371人, 耕地面积1740亩。除去外出务工310人、举家外出87户288 人以及在校学生,能够参加劳动的人数将近700人,基本上 是人均种地2.5亩。另据调查,现常住大柳树村的273户中, 除去养殖大户外,户均养猪2头、养羊3只、鸡鸭7只。这 么大规模的种植养殖,在青壮年劳力基本上外出的情况下, 对每家每户来说活儿都不算轻。干活干活,以“干”求“活”,越“干”越“活”,这就 是大柳树村群众展现出来的生活态度。我们经常讲,身处社 会,每个人都应当尽一份责任、有所贡献。乐观、向上,不 抱怨
12、、不乞求,幸福生活靠自己双手创造,这种态度本身就 是一种境界。感动之三,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在村民黎学友家座谈,当我问他有什么困难、什么问题 需要帮助解决时,黎学友的一席话令人感慨。黎学友说,胡 书记,我自己三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生活过得去,没有什 么劳你费心。就是我们组上秦天华一家,很是困难。秦天华 本人残疾,50多岁,前几年才组合了一个家庭,夫妻俩带俩 孩子多年来一直住在别人家的房子里,现在不能住了想自己 盖房,可手里只有一万多元,我们想帮衬他们家几个钱盖点 房子,但还差不少,看政府能不能帮帮忙?在走访中,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家庭。在高高的草虎城 山上,住着80岁老汉陈德才和他的侄儿媳程良
13、梅。陈德才一 生无儿无女,老伴死后,侄儿陈克友便把叔叔接过来赡养。 这几年,陈克友在外打工,一双儿女已经长大,便在城市里 买了房。可叔叔的养老问题让陈克友犯了难。到十堰市城区 生活,叔叔不习惯;在农村生活,又没人照顾;送到福利院, 老人又不肯。思前想后,陈克友决定让妻子辞去了一年几万 元收入的工作,回到山里照顾老人。当我对程良梅一家的举 动表示赞扬和敬佩时,程良梅笑着说,大养小,小送老,这 都是应该的事。大柳乡福利院,是全县的模范。走进去,有 绿树花草点缀,有文体娱乐设施,院民厨房、寝室都非常干 净,每个星期伙食安排有酒有肉。我揣摩着院里资金每年应 该有些缺口,便问院长王成海有什么需要帮助。谁
14、料王成海 说出的话,同样令人意外。他说,最近,我想做一些尺把见 方的水泥板,院民们去世以后,每人坟前立一块当个碑、刻 上名字,对我们来说是个念想,一旦有他们的后人想去烧张 纸,也是个点儿。这事不落实,在心里是个疙瘩;落实吧, 又怕触犯点啥,胡书记你看行不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些质朴的老百姓,让我想 起托马斯哈代的一句话,金钱比起纯洁的良心来,又算什 么呢?感动之四,钱少事杂多受气,村里干部不容易这次蹲点,我同村干部开玩笑说,对你们,我们不说也 不是,说也不是。不说,总感觉工作离要求还有差距;说着 吧,你们也真不容易。这真是不打不解气,打着又心痛。之 所以说不忍心过多批评,主要是村干部的
15、工作环境和待遇确 实一般。比如在薪酬上,虽然这几年我们尽力提高了不少, 但毕竟财力有限、基础较差,实际情况依然说不上好。以大 柳树村为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会计、村治保主任, 4个人一年工资加起来只有3.2万元。按照现在外出打工的 普遍行情,这基本上只是一个人的打工收入。而村干部在工 作上所面临的现状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工作 最终都要落到村里。掰指头算算,他们承担上面对口下来的 主要任务达20多项,每年对上对下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应该 过千件。农村有句俗话,米面的夫妻,没有物质基础做保证,村 干部的家属也是怨声不断。出门在外工作压力大,回到家里 唠叨声音大,里外受气作难,常常使村
16、干部生活得十分辛苦。靠一种信念工作,对一些人、在某一个阶段来说不是不 行,但要长时间坚持,就不是一件容易事。现在的村干部, 普遍是村里的能人,能站出来把担子搁到自己肩上,已经很 不容易。吵狠了,人跑了,不干了,重新去选干部,也很不 好选。二、触动,缘于一些见证!触动之一,走一走,转一转,矛盾化解一大半在大柳树村调研,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当基层干部, 不能嘴勤屁股懒,要经常到群众家里去看、去听、去问、去 说。走一走,转一转,很多矛盾就成不了矛盾,即使真有问 题也能得到很好的化解。比如,我在走访群众时,村民周光 林说,他们组的会计现在没当了在外打工,但前几年退耕还 林补贴有三年没给群众兑现,问明
17、了情况,我请村里一个星 期之内先垫钱把群众的账结了,再去追偿;村民任时清说, 组里原有一处土坯房,通过公开竞争自己以4.2万元拍到了 手,但组长又反悔了,现在拖了好几年,想盖房盖不成,我 表态半个月之内一定把事解决了; 60岁的退伍老党员吴顺均, 因为年龄在前后两代身份证上不一致,造成现在仍然拿不到 养老金,把吴顺均的情况和大柳派出所沟通后,他们请老吴 第二天就把证件带过去修改;村教学点的学生上厕所要经过 一段土场子,下雨下雪几岁的孩子常摔跤,我现场用电话和 县教育部门商量,先筹措点钱硬化了;村卫生室两个医护人 员一年只有几千元收入,我请县卫计局作一个调研,争取再 提高一下待遇;等等。问题一路
18、走,一路解决,等到后来开党员群众座谈会, 再问大家有什么难题、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时,大家都兴高 采烈,连连摆手说没有了没有了,气氛和谐融洽得就像一家 人。触动之二,一碗饭,一杯茶,群众眼里泪花花为了让全县的干部弄明白“什么样的语言群众能接受、 什么样的工作方式群众能认可、什么样的干部是群众心中的 好干部”,在今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请基层群 众,开展群众帮学。在一次讲课中,一位基层群众说,要想 让老百姓尊重你、亲近你,就不要出门拿杯子、坐凳垫垫子、 接烟看牌子、吃坂擦筷子。通过大柳树驻点,我对这句话有 了更深的理解。几天在村里调研,走到哪里,不论家境好坏, 都先坐下来;坐,不看凳子脏
19、净,只管一屁股坐下;群众递 上一支烟,不论什么牌子连忙起身接过来,主人家如果吃烟, 坚持先给他亲手点着;群众递上一杯水,不论什么杯子什么 水,都双手接过来当面喝一口;不论群众的手有没有泥巴, 只要拉着我的手不放,我就不先放。在村民陈克明家里吃午 饭时,我听到几个妇女悄悄在厨房里说,这个县委书记一点 架子没有,说话客气得很,刚才给他那杯茶,端到他跟前时 才发现有渣渣,人家也没说就喝了。从村民魏发友的家里走 时,他拉着我的手一直颤抖,眼眶里含着热泪,嘴里反复说, 你这么大的领导来我们家,是瞧得起我、心里头有我们老百 姓呐!后来聊起这些事,大柳树村党支部书记任少勇说,人都 是这样的,现在老百姓多数不
20、缺吃不缺穿,不在乎你当干部 给他多少东西,最在意你是不是打心眼里重视他、瞧得起他。 群众热心待你,你若讲讲究究,其实是脱离群众的一种表现, 骨子里保不准有嫌弃的成分。灰沾到屁股上,拍一拍就掉了, 可让老百姓的心里有了 “疙瘩“,再化解就难了。触动之三,解决了关键少数,就团结了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关键的少数:为了解决“关键少数”身上 存在的问题,这几年我们用成就事业凝聚队伍,用政策措施 激励队伍,用规章制度规范队伍,用选拔调配优化队伍,用 科学培训提升队伍,用真诚关怀融合队伍,用示范带动影响 队伍,使全县干部队伍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作风得到了转变。 在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村干部
21、是“关 键少数”。对村干部,我们建立健全了岗位目标责任制、绩效 考核机制、激励保障机制、优胜劣汰机制,实行“三定”(定 岗位职责、定任期目标、定年度计划)、“三评”(基层组织 自评、党员群众测评、上级组织考评)、“三挂钩”(考核结果 与经济报酬挂钩、政治待遇挂钩、退岗保障挂钩),有效破解 了村干部责任不清、目标不明、考核不严、落实不力、待遇 不高、动力不足以及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借鉴 老百姓的智慧,向村干部提出要经常用“四看”来衡量自己: 一看自己的亲戚朋友是否享受了低保和困难补助等不该享 受的政策,二看落实党的优惠政策是否走了人情、听了招呼、 接了条子,三看自己亲戚朋友违纪违规是否
22、依法依规处理到 位,四看自己平时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以此为标准,时时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老百姓的气顺 了、心齐了,基层工作也好开展了。在大柳树村蹲点时,撇 开村干部,晚代后我独自进行了一些走访,老百姓基本上没 人说村干部的坏话,都说干部一碗水端得平,群众都很服气, 说啥事大家都相信都拥护。尽管这不能以点带面说全县村干 部都是这样,但至少表明,我们这几年抓住关键少数、团结 绝大多数的做法是对的,也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触动之四,农村遍地都是金,就看用心不用心这几年,受打工潮的影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 出务工。尽管收入也算可观,但毕竟外出存在着许多工作和 生活的不便,算算收入支出,也常常是“河
23、里捞块板、屋里 丢扇门而且劳动力的缺失,也成了农村很多建设无法进行、 农村面貌难以得到较快改变的一大原因。通过调研,我发现, 外出打工是一种从众心理,扎根家乡,立足本地资源,同样 能够发家致富。大柳树村张博士,自筹资金在全村建了第一 栋“150”模式标准化哪阳黑猪养殖场,年出栏250头,可获 纯利12.5万元;村民刘胜军,在家种了 20多亩玉米,酿造 本地小窖酒,一公斤按最低24元算,近2000公斤酒可以卖 到四五万元,这还不包括用剩下的酒糟喂养4头猪1万多元 的收入;比刘胜军规模更大的是白泉村村民宋进斌,从上个 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小窖酒加工销售,经过多年的摸索发 展,目前已成为集小窖酒、玉
24、米掾、干野菜等农特产品加工、 销售为一体的产销大户,年营业额在二三百万元。更为可贵 的是,在家门口发展产业,对邻居的拉动作用也非常明显。 宋进斌目前所招收的10名工人,全部是残疾人、妇女、老年 人,这些人在外面打工要么没人要,要么工价很低,而在宋 进斌的厂子里,平均每个人一年可有3万元收入,基本上和 青年人在外打工的收入一样。张博士的养猪场,也是按照自 己先行先试、然后带领村民进行规模养殖、最后形成统一品 牌的路子发展,目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不错。三、行动,缘于一肩使命!行动之一,建一本账通过蹲点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凡事要做到胸中有数, 不能坐而论道。为掌握大柳树村的情况,我设计了一张调查 表,设置栏目包括对每户家庭的人员构成、政治面貌、受教 育程度、健康状况、从业情况、联系方式、家庭收入支出情 况、承包土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享受国家惠农政策情况、 家庭财产、存在的困难、主要诉求、将来打算以及对干部的 意见建议等二十多项。尽管登记时工作量比较大,但经过几 天的逐户走访登记,我发现一册在手,村里的情况了然于胸, 再稍加整理,主要矛盾、问题的脉络已非常清楚。我要把这 种做法在全县推广,利用一个月时间,把全县每家每户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