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理论学习参考目录和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121369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职工理论学习参考目录和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职工理论学习参考目录和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职工理论学习参考目录和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职工理论学习参考目录和参考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型工理论学习参考目录和参考资料学校党委宣传部2019年11月4日(第4期)目录学习参考目录2019年11月一12月教职工理论学习参考目录 2主要参考资料1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3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43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94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4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 团队建设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

2、实践能力,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提 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 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经过510年时间,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健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双师型”教师和 教学团队数量充足,双师结构明显改善。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聘用 考核制度,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畅通,待遇和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吸引力明显增强, 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目标:到2022年,职业院校“

3、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建设100 家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选派一大批专业带 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建成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按照国家 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 模式全面实施,有力保障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辐射带动各地各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 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一、建设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教师标准是对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适应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的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促进教育链、人

4、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 育层次分明,覆盖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修订中等职业 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研制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 科高校的教师专业标准。通过健全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培养培训、资格准入、招聘聘用、职称 评聘、考核评价、薪酬分配等环节,推动教师聘用管理过程科学化。引进第三方职教师资质量 评价机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评价标准体系,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二、推进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改革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强化专业教学和实践要求,按 照专业大类(类)制定考试大

5、纲、建设试题库、开展笔试和结构化面试。建立高层次、高技能 人才以直接考察方式公开招聘的机制。加大职业院校选人用人自主权。聚焦专业教师双师素质 构成,强化新教师入职教育,结合新教师实际情况,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与为 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严格见习期考核与选留环节。自2019年起,除持有相关领域职业技 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外,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 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自2020年起,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 专业毕业生外,基本不再从未具备3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特殊高技 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

6、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三、构建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培训格局优化结构布局,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建设,支持高水 平工科大学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开展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训进修。实施职业技术师范类 专业认证。建设100家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 明确资质条件、建设任务、支持重点、成果评价。校企共建职业技术师范专业能力实训中心, 办好一批一流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专业。健全普通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职 业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重要作用。

7、鼓 励高校以职业院校毕业生和企业技术人员为重点培养职业教育教师,完善师范生公费教育、师 范院校接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学历教育等多种培养形式。加强职业教育学科 教学论师资队伍建设。支持高校扩大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探 索本科与硕士教育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技术教育领 域博士研究生培养,推动高校联合行业企业培养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四、完善“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盘活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倾斜。推进地 方研究制定职业院校人员配备规范,促进教师规模、质量、结构适应职业教育改

8、革发展需要。 根据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其专业特点,优化岗位设置结构,适当提高中、高级岗位设 置比例。优化教师岗位分类,落实教师从教专业大类(类)和具体专业归属,明确教师发展定 位。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畅通高层次技术 技能人才兼职从教渠道,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建设标准统一、 序列完整、专兼结合的实践导师队伍,推动形成“固定岗+流动岗”、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兼顾 的专业教学团队。五、建设“国家工匠之师”引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学名 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

9、教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通过跟岗访学、顶岗实践等方式,重点培 训数以万计的青年骨干教师。加强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培养,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 育一大批首席专家。建立国家杰出职业教育专家库及其联系机制。建设1000个国家级“双师 型”名师工作室和1000个国家级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 造业人才需要,打造一批覆盖重点专业领域的“国家工匠之师二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 名师等评选表彰中,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六、创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19-2021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1+X证书制度改革需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 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

10、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 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面提升教师开展教学、培 训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 资保证。优化结构,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组织 教学创新团队骨干教师分批次、成建制赴德国等国家研修访学,学习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 先进经验,每年选派1000人,经过35年的连续培养,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 团队。各地各校对接本区域重点专业集群,促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 施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行动导向的模块化

11、教学新模式,建设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 团队。七、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需求,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 能力的教师。把国家职业标准、国家教学标准、1+X证书制度和相关标准等纳入教师培训的必 修模块。发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健全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 系,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在教师培养培训、团队建设、科研教研、资源开发等方 面提供支撑和服

12、务。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培训者队伍,认定300个“双 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单位。八、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加大政府统筹,依托职教园区、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 共同体。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发挥央企、国企、大型民企的示范带 头作用,在企业设置访问工程师、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标准要求、岗位 设置、遴选聘任、专业发展、考核管理等方面综合施策,健全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 聘请一大批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到学校兼职任教。鼓 励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

13、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 展深度合作,推动教师立足行业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完善教 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推进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以多 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联合行业组织,遴选、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兼职教 师资源库。九、深化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多元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将师 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准 则,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建立教师 个人信用

14、记录和违反师德行为联合惩戒机制。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破除“唯文凭、唯论文、 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顽瘴痼疾。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 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将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设置、项目式教学实施能力作为重要指标。试 点开展专业课教师技术技能和教学能力分级考核,并作为教师聘期考核、岗位等级晋升考核、 绩效分配考核的重要参考。完善考核评价的正确导向,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和激励作用。十、落实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提升社会地位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过程中,全面落实和依法保障教师的

15、管理学 生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强化教师教育教学、继续教育、技术技能传承 与创新等工作内容,制定职业教育教师减负政策,适当减少专任教师事务性工作。依法保障教 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的权利。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I、 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 入不纳入绩效工资,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各地要结合职业院校承担扩招任务、职业培训 的实际情况,核增绩效工资总量。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学时(学分)应核定工作量,作为绩效 工资分配的参考因素。按规定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待遇。十一、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

16、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定向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 对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组织宣传,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实施教师党支部 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队伍。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争做“四有”好老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 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师德典 型、讲好

17、师德故事,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弘扬职业精神、工 匠精神、劳模精神。十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推动解决教师队 伍建设改革的重大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职业院校和各类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主动 性,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有机结合。将教师队伍建 设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投入的支持重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进一步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适时提高职业技术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 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加强督导评估,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18、建设情况作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 评价和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12年10月来源:人民网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 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文如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理想, 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创造形成了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人民物质

19、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全面提 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 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 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 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传承中

20、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断提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为弘扬, 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先进成为风尚,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大大增强,人民思想觉悟、道 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道德领域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同时也要看到,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由于市场 经济规则、政策法规、社会治理还不够健全,受不良思想文化侵蚀和网络有害信息影响,道德 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 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 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造

21、假欺诈、不讲信用的现象久治不绝,突破 公序良俗底线、妨害人民幸福生活、伤害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必须 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坚持目 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规律、积极创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一、总体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 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着眼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理 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

22、一起,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强化教育 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始终保持 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道德 建设各方面,

23、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人们明大德、守 公德、严私德。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继承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 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推 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人们形成 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 实践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鲜明道德导向、弘 扬

24、美德义行,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体现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之中,以法治的力量引导人 们向上向善。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遵循道德建设规律,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 起来,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加大突出问题整治力度,树立新风 正气、祛除歪风邪气。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 好公民;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 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

25、勤俭 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推动践行以爱国奉 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 中养成好品行。二、重点任务1.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引领道德追求。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 人们把握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打牢信仰信念的思想理论根基。在全社会广泛开展 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共产主义

26、远大理想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 大梦想之中。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 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增进认知认同、树 立鲜明导向、强化示范带动,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 遵循,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 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o坚持德法兼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 道德理念,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将社

27、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要求全面体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体现到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公共政策制定修 订、社会治理改进完善中,为弘扬主流价值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3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要以礼敬 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 资源,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 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 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 孝老爱亲等传统

28、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和永恒 魅力,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全体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4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实精神支撑和强大道德力量。要深化改革开放史、新 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民族近代史、中华文明史教育,弘扬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 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 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观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 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康续

29、精神谱系。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念,倡导“幸福源自奋斗”、 “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的理念,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 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三、深化道德教育引导1.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 纳入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遵循不同年龄 阶段的道德认知规律,

30、结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和道德规范有效传授给学生。注重融入贯穿,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各学科教 育中,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中,使传授知识过程成为道德教 化过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劳动精神、劳动观念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更好认识社会、了解国情, 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建设优良校风,用校训励志,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有利于学

31、生修德立身的良好氛围。2,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要弘扬中 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 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通过多种方式,引 导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用正确道德观念塑造孩 子美好心灵;自觉传承中华孝道,感念父母养育之恩、感念长辈关爱之情,养成孝敬父母、尊 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让家庭成员相互影响、共同 提高,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

32、风尚。3 .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要精心选 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综合运用宣讲报告、事迹报道、专题节目、文艺作品、公 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树立鲜明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 高度。持续推出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广泛推荐宣传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让不同行业、不同群 体都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尊崇褒扬、关心关爱先进 人物和英雄模范,建立健全关爱关怀机制,维护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的荣誉和形象,形成德者 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4 .以正确舆论营造良好道德环境。舆论具有成风化人、敦风化俗的重

33、要作用。要坚持以正 确的舆论引导人,把正确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新闻报道中, 体现到娱乐、体育、广告等各类节目栏目中。加强对道德领域热点问题的引导,以事说理、以 案明德,着力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 违反社会道德、背离公序良俗的言行和现象,及时进行批评、驳斥,激浊扬清、弘扬正气。传 媒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要加强道德修养、强化道德自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5 .以优秀文艺作品陶冶道德情操。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 讴歌人

34、民、讴歌英雄,讴歌劳动、讴歌奉献的精品力作,润物无声传播真善美,弘扬崇高的道 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 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要把社会主义道德作为文 艺评论、评介、评奖的重要标准,更好地引导文艺创作生产传播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文艺工 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 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6 .发挥各类阵地道德教育作用。各类阵地是面向广大群众开展道德教育的基本依托。要加 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

35、设,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基层广 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学习教育实践,引导人们提高思想觉悟、道 德水准、文明素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利用,充实展陈内容,丰 富思想内涵,提升教育功能。民族团结、科普、国防等教育基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 纪念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都要结合各自功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道 德教育。用好宣传栏、显示屏、广告牌等户外媒介,营造明德守礼的浓厚氛围。7 .抓好重点群体的教育引导。公民道德建设既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也要聚焦重点、 抓住关键。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直接影响着全社会道德

36、风尚,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 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要加强政德修养,坚持法律红线不可逾越、道德底线不可触碰, 在严肃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砥砺品质,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 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品格,正心修身、慎独慎微,严以律己、廉洁齐家,在道德建设中为全社 会作出表率。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引导青少年把正确的道 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 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不断修身立 德,打牢道德根基。全社会都要关心帮助支持青少年成长发展,完

37、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 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形成 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社会公众人物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要加强 思想政治引领,引导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自律,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 监督,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四、推动道德实践养成1 .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涵育着公民美 德善行,推动着社会和谐有序运转。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交通、 文明旅游、文明就餐、文明观赛等活动,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交往、公共场所中的文明规范。 着眼完善社会治理、规范

38、社会秩序,推动街道社区、交通设施、医疗场所、景区景点、文体场 馆等的精细管理、规范运营,优化公共空间、提升服务水平,为人们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 创造良好环境。2 .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生动实践。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突出道德要求,充实道德内容,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建设贯穿创建全过程。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要坚持为民利民惠民,突出文明和谐、 宜居宜业,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群众文明素质。文明单位创建要立足行业特色、职业 特点,突出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树立行业新风,引导从业者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为社会提供优质

39、产品和服务。文明家庭创建要聚焦涵育家庭美德,弘扬优良家风。文明校园创 建要聚焦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党政机关、各 行业各系统开展的创建活动,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扎实有效的创建工作 推动全民道德素质提升。3 .持续推进诚信建设。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重要特征。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 的传统美德,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推动各行业 各领域制定诚信公约,加快个人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构建 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 治理

40、,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重视学术、科研诚信建设,严肃查处违背学术科研诚信要求的行 为。深入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评选发布“诚信之星”,宣 传推介诚信先进集体,激励人们更好地讲诚实、守信用。4 .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途径。要弘扬 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围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 助残、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环境保护、健康指导等,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 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完善激励褒奖制 度,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使“我为人人、

41、人人为我”蔚然成风。5,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是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围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挖掘创新乡土文化, 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充分发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破除铺张浪 费、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不良习俗。要提倡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抵制迷信和腐朽落后 文化,防范极端宗教思想和非法宗教势力渗透。6 .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要 制定国家礼仪规程,完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 入队等仪式,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

42、感,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 属感。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 体验、增进道德情感。研究制定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 文明用语规范,引导人们重礼节、讲礼貌。7 .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生态道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美好生活 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要推动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围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 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海洋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实践活动,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绿水青山 就是金

43、山银山的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 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和垃圾分类等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 绝奢华和浪费,引导人们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8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展示文明素养。公民道德风貌关系国家形象。实施中国公民旅游文明 素质行动计划,推动出入境管理机构、海关、驻外机构、旅行社、网络旅游平台等,加强文明 宣传教育,引导中国公民在境外旅游、求学、经商、探亲中,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 展现中华美德,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培育健康理性的国民心态,引导人们在各种国际场合、 涉外活动和交流交往中,树立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积极向上

44、的良好形象。五、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L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网络信息内容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要深入实施 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让科学理论、正确舆论、优秀文化充盈网络空 间。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互联网企业和网民创作生产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学、网 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音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加强网上热点 话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有效引导,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 的主流。8 .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网上行为主体的文明自律是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基础。要建立 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明确网络是非观念,培育符合互联网发展

45、规律、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要求的网络伦理、网络道德。倡导文明办网,推动互联网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主动承 担社会责任,依法依规经营,加强网络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坚决打击网上有害信息传播行为, 依法规范管理传播渠道。倡导文明上网,广泛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推进网民网络素养教 育,引导广大网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远离不良网站,防止网络沉迷,自觉维护 良好网络秩序。2019年11月一12月教职工理论参考目录1、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3、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

46、案的通知4、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3丰富网上道德实践。互联网为道德实践提供了新的空间、新的载体。要积极培育和引导 互联网公益力量,壮大网络公益队伍,形成线上线下踊跃参与公益事业的生动局面。加强网络 公益宣传,引导人们随时、随地、随手做公益,推动形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拓 展“互联网+公益”、“互联网+慈善”模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公益、网络慈善活动, 激发全社会热心公益、参与慈善的热情。加强网络公益规范化运行和管理,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促进网络公益健康有序发展。4.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加强互联网管理,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 得好是真本事。要严格依法管网治网,加强

47、互联网领域立法执法,强化网络综合治理,加强网 络社交平台、各类公众账号等管理,重视个人信息安全,建立完善新技术新应用道德评估制度, 维护网络道德秩序。开展网络治理专项行动,加大对网上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清理网络欺诈、 造谣、诽谤、谩骂、歧视、色情、低俗等内容,反对网络暴力行为,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 促进网络空间日益清朗。六、发挥制度保障作用1 .强化法律法规保障。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要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 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都要体现 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及时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 推

48、动社会诚信、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勤劳节俭、孝老爱亲、保护生态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坚 持严格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 坚持公正司法,发挥司法裁判定分止争、惩恶扬善功能,定期发布道德领域典型指导性司法案 例,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推进全民守法普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全社 会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环境,引导人们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2 .彰显公共政策价值导向。公共政策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人 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各项公共政策制度从设计制定到实施执行,都要充分体现道德要求, 符合人们道德期待,实现政策目标

49、和道德导向有机统一。科学制定经济社会政策和改革举措, 在涉及就业、就学、住房、医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上,妥善处理各方面利 益关系,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加强对公共政策的道德风险和道德效果评估,及 时纠正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背离的突出问题,促进公共政策与道德建设良性互动。3 .发挥社会规范的引导约束作用。各类社会规范有效调节着人们在共同生产生活中的关系 和行为。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修订完善市民公约、 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突出体现自身特点的道德规范,更好发挥规范、调节、评价 人们言行举止的作用。要发挥各类群众性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推动落 实各项社会规范,共建共享与新时代相匹配的社会文明。4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道德建设既要靠教育倡导,也要靠有效治理。要综合施策、 标本兼治,运用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