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121277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3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 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累赘。这里梧桐笆蕉尽有,或指梧桐龙蕉起个倒好。”探春 笑道:“有了,就称这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 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 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 “众人听了都笑起来材料二:秋爽斋植物景观以芭蕉梧桐为主。芭蕉扶疏似树,高舒垂荫,形态疏朗潇洒,秋爽斋室 内陈设以“大”为特色,内外风

2、格一致,共同映衬了 “探春素喜阔朗”的性格。芭(蕉姿态优 雅,叶下少女亭亭玉立,正是古代人物画的常见主题:蕊叶仕女图。仕女的容姿要符合当时 人们普遍认同的审美标准,内在的气质神韵、思想格调也要达到当时社会所推崇的境界。反 观探春,“俊眼秀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结海棠社不让须眉,理家果断兴 利除弊,与芭蕉寓意的仕女品格不谋而合。黛玉对“蕉下客”的调侃,引出“蕉叶双鹿”的典故。郑人砍柴得一鹿,后来忘记藏鹿 之所,以为是梦一场,路上嘀咕这个梦时,被路人听见,路人依梦取了鹿。樵夫又梦见藏鹿 之所与取鹿之人,前去索鹿。法官说:“你当初真得了鹿却以为是梦,现在梦见了鹿却以为 是真。”在大观园

3、这个舞台上,探春或许正如一个逐鹿之人。她有着复杂的性格,自我设定 是既作栖处诗社文坛的雅士,又想成为“才自精明志自高”的雄才。她有主见有抱负,在是 非、利弊、兴衰、成败上有着精准的洞察与明断,为挽救家族颓势做出了最多努力:可又因 为庶出身份而过度敏感,强烈的自尊掩饰的是深刻的自卑,因而在诸如嫡庶、尊卑、主奴、 宠辱等方面都要辩个分明,争个高低。可惜“生于末世运偏消”,家族到头来“忽喇喇似大 厦倾”,自己落得个远嫁的结局,如同梦幻,了无痕迹,被旧红学索隐派说成是贾宝玉的原 型、与曹雪芹祖父曹寅有通家之谊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曾写过一阙疏彩芭燕词,其结 句为:“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细细品味

4、,分明就是“蕉下客”探春的形象。(摘编自刘楷、张一民等相关文章)材料三: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 藏诸隍中,覆之以蕉。”唐人殷敬顺列子释文称“蕉与樵同”。宋代韵书集韵:“蕉, 为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精神寄托。B. “精神的纽带”错误。不是表现了廊桥是乡民们精神的纽带,而应是表现人们精神上对 廊桥的重视和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C. “而作者却选用供奉神灵的材料,这是不符合散文选材要求的”错误。首先,乡民们在 桥上供奉神灵就是事实;此外,文中还写到“廊桥在村民心里,当然不是迷信那么简单,而 是寄托了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民所求,

5、不过是稻麦长得好一些,家人出入平安, 种瓜能得瓜,种豆能得豆,如此而已。乡民在廊桥上的神灵面前,从未有非分之求去为 向神明祈祷过的每一个幸福与安宁,一点一滴地交付自己的努力,礼失而求诸野。礼在哪里? 在乡间。乡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瑰宝,而廊桥是承载这些内容的文化瑰宝”,这正是关注百 姓心理、关注现实生活的体现。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杳学生分析和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依据“它的老,它的旧,它的不喧哗,它的不繁盛,怎么就有一种别样的美呢?即便是风霜 雨雪、水流云在,它静立于此,怎么就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呢? ”“衰落、凋敝、破旧、 干枯、不完满的事物,会引起人们对生命、对变迁的叹惋、惆怅与留恋”可

6、概括为:老旧凋 敝的廊桥会引起人们对生命、对变迁的叹惋、惆怅与留恋,它历经风霜仍具有别样的美和动 人心魄的力量。依据“廊桥,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道路,也是连接人与人的道路,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 路” “廊桥从来不单单为交通的便利而存在。在数百年间,北涧桥上中间位置的神龛里,都 供奉着几尊神灵,长年香火不断。廊桥在村民心里,当然不是迷信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大 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他看来,这座廊桥保佑了附近所有的人家”可概括为:廊桥在 生活上为百姓提供便利,在精神上成为庇佑百姓之所。依据“在数百年间,北涧桥上中间位置的神龛里,都供奉着几尊神灵,长年香火不断”“桥 神之外,保佑出行平安的路神

7、,还有各种可以保佑一方平安的神灵,也一并被请上廊桥。那 些神灵的塑像,许多人往往分不清,但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些神灵的祭拜。在这些廊桥的神龛 里,神灵们默默无言,长久地驻守,自有一份威严在此,过路旅人行经此地,都会驻足停留, 双手小心翼翼地合十祈祷,保佑平安”可概括为:廊桥文化中供奉神灵的习俗蕴含了人们精 神上对廊桥的重视和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依据“礼在哪里?在乡间。乡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瑰宝,而廊桥是承载这些内容的文化瑰宝” 可概括为:廊桥是承载传统习俗精神礼仪的文化瑰宝。【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体裁特征及表现手法的能力。(1)纪实性。文中所写之景、之人、之事都是作者对廊桥进行实

8、地寻访所得,作者用自己的眼、耳去发现 廊桥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周遭之间的关系。此外,“那年素秋刚毕业,她多想留在外面工 作。她的很多同学都愿意选择城市的生活,素秋一开始也不打算回老家,但是家里人不放心, 左催催右问问,尤其是爷爷,爷爷年纪大了。爷爷说,老家好啊。素秋听爷爷的话,就回来 了” “有菩萨保佑的村头茶馆里喝茶的老人,呷一口浓茶,悠然地说道”“从前的 人们造一座廊桥是极不容易的事,必须到处集资写缘,大家出钱出木,集全村之力、耗 数年光阴才能建成”“在数百年间,北涧桥上中间位置的神龛里,都供奉着几尊神灵,长年 香火不断”,素秋当讲解员的人生选择和感悟、喝茶老人讲北涧桥、乡民们集资建桥、村

9、民 祭拜神灵等内容都是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作者用纪实的语言予以记录。(2)文学性。“那年素秋刚毕业,她多想留在外面工作。她的很多同学都愿意选择城市的生活,素秋一开 始也不打算回老家,但是家里人不放心,左催催右问问,尤其是爷爷,爷爷年纪大了。爷爷 说,老家好啊。素秋听爷爷的话,就回来了”“深秋乌柏叶红,她对着廊桥背解说词,一边 背,一边钻到桥底下去看桥拱的奥秘.时间一长,她觉得廊桥越来越有味道了” “素秋知道, 廊桥从来不单单为交通的便利而存在。在数百年间,北涧桥上中间位置的神龛里,都供奉着 几尊神灵,长年香火不断”等叙事性的语言,增添了文章的故事性、文学性。“廊桥,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道路,也

10、是连接人与人的道路,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 路” “廊桥在村民心里,当然不是迷信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 往”“从这廊桥上走出去,走向外面喧喧嚣嚣的俗世,人们抖擞起精神,去奋斗,去打拼, 去为向神明祈祷过的每一个幸福与安宁,一点一滴地交付自己的努力,礼失而求诸野”,文 章赋予廊桥以象征意义,廊桥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也是连接人与人的道路,更是连接过去与 未来的道路,是乡民们长久不衰的精神信仰的源泉。“一座廊桥接通了新的道路,无数的人将会来到这座廊桥上。人们会在某些特殊又神圣的时 候,在神龛前跪下来,虔诚地祈求神明的护佑;也会于是这里便成了一个小型的商贸集 市,这个村庄由此日渐热闹起

11、来”,倒数第二段运用想象对廊桥未来热闹场景进行描写,表 达了要传承发扬廊桥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主题。此外,文章也不乏修辞及哲理性的评论,如“人们把内心的祈求交出,把负累交出,把无力 交出,把卑微交出”“时间一点一点,像流水一样淌走” “比起满月,残月更美。比起盛开 的樱花,凋落的樱花更美有一种美,是需要以同等的能量才能看见的”“正是那看似偶 然的几次选择,决定了人生道路的方向”等,修辞及哲理性评论的使用也体现了文章的文学 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调西

12、 京推官。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釉。修贻 书责之,谓其不贪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竺贬夷陵令。后仲淹使陕西,呼掌书记。 修笑而辞日:“昔者之举,岂以为已利裁?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时仁宗更用大臣,用天 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如侬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 进。其略日:“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 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 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日小人无期。君子则不然,所守 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

13、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终始如一,故日惟君子则有朋。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 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日:“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日:“臣在谏职得论事, 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日:“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于是邪党益忌修,谐之。出知同 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减)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文忠公撰纪、表、志,宋景文公撰列传。当时量文所携 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文忠日:“人所见不同,且宋公前辈。

14、“遂已。竺 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知郑州,在文忠下。文忠日:“宋公用力久且深, 何可掩哉? ”遂于所撰各书之。古之君子,存心至公,无欲上人如此。(节选自杨士奇书新唐书后)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 B.当时/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 C.当时/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 D.当时/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坐贬夷陵令”的“坐”意思是因此,与苏武传中“当相坐”的

15、“坐”意思不同。 B. “辟”,由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征”“辟”不同,“征”,由君王 征聘。C.朋党,现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与朋党论中的小人伪朋所指相同。D. “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是欧阳修逝世后,朝廷对他在文学和为臣方面的肯定与赞美。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 人正直。在范仲淹被贬后,欧阳修上疏皇帝来谴贡高若讷,被贬为夷陵令。范 仲淹出任陕西,请他作掌书记,他辞而不受。B.欧阳修深受器重。仁宗之时进行人事变动,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是首选之人。保 州有战事,皇帝告知欧阳修可以越职进言。C.欧阳修见解独到。他在朋党论中认为,

16、君子因同道结为朋党,小人因利益结为朋党。 国君应当斥伪朋用真朋,天下就可以治理得很好。D.欧阳修很有才能。为官论事切直;所写朋党论观点直截了当,论述精辟;参与新 唐书编纂,精通纪、表、志多种文体写作。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于是邪党益忌修,语之。(2)故事,修书,唯官高考一人书职名。14 .杨士奇在书新唐书后中评价欧阳修“存心至公,无欲上人”,这些品质体现在哪 些方面?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QC11. A 12.A. (1)仁宗说:“你只管说,不要让在朝还是在地方有所差别。(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 方。)”于是那些奸邪之人更加忌

17、恨欧阳修,(就共同)陷害他。(2)按照旧例,修书时,只有官位最高的一个人写上职位名称。13 .替范仲淹鸣不平,不为私利;直言进谏,论事切直;尊重前辈,不改他人之文; 尊重他人成果,不掩他人之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宋祁所撰写的是过渡性文字,而且同一本史书却出自两个人之手,于是让欧阳 修详细审看,好改成同样的风格。“过文”意思是过渡性文字,做“撰”的宾语,后面断开;“且”表示补充或另提一件事, 一般放在句首,其前断开,排除BD;“看详”是一个词语,意思是审阅研究,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II题详解】本题考杳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

18、的能力。A.错误,“坐贬夷陵令”的“坐”不是“因此”,而是“因而判罪”。两个“坐”分别 是“因而判罪”和“连坐”。句意:因为这件事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判连坐之罪。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杳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欧阳修上疏皇帝来谴责高若讷”错,原文“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轴。修贻书责之,谓其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可见欧阳修是给高若讷写信谴责他,不 是直接上疏给皇帝。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只管,只;“间”,差别,不同;“忌”,忌恨;“谐”,说人坏话,诬陷 别人。(2) “故事”,按照旧例:“书”,写。【14题

19、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 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后仲淹使陕西,辟学书记。修笑而辞日:昔者之举, 岂以为已利裁?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可知,替范仲淹鸣不平,不为私利;由“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日”“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可知, 直言进谏,论事切直;由“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知郑州,在文忠下。文忠日:宋公用力久 且深,何可掩哉?遂于所撰各书之”可知,尊重前辈,不改他人之文;尊重他人成果,不 掩他人之名。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

20、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 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荣选为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欧阳修进入朝廷,升为馆阁 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奏章解救他,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 为应当釉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 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因为这件事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后来范仲淹任为陕西经略安抚副 使后,聘请欧阳修为书记官。欧阳修笑而谢绝说:“我昔日的举措,岂是为了一己之利?我 们虽然同时被斥退,但也不必同时升迁。”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任用天下有 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

21、是可 以做的。朋党的议论产生,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其中概要是:“君子 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我以为小人是没 有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小人所喜好的是利禄,所贪求的是金钱财物,当他们的利害关系 相同时,就暂时互相援引,结为私党,这是伪朋党;当他们见到利益时,就会争先抢夺,或 者利益抢完后就互相伤害,即使是血肉兄弟,亲朋好友,也不能共存,所以说小人没有朋党。 君子则不然,他们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节操。将这些道德品 质用于修身,则能志同道合而相互得益,将这些道德品质用于效力国家,则会大家携手同心, 互相扶持,始终如一,

22、所以说只有君子才有朋党。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只当摒退小人的伪朋 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 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 州发生了兵变,朝廷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 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 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那些奸邪之人更加忌恨欧阳修,陷害他。出欧阳修为同州知州, 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升迁翰

23、林学士,让他修撰唐书。(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减)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修撰写了纪、表、志,宋祁撰写了列传。当时,宋祁所 撰写的是过渡性文字,而且同一本史书却出自两个人之手,于是让欧阳修详细审看,好改成 同样的风格。欧阳修说:“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同,何况宋公是前辈。”于是改书这件事就停 止了。按照旧例,修书时,只有官位最高的一个人写上职位名称。当时宋景文公做郑州知州, 职位在欧阳修之下。欧阳修说:“宋公在修撰史书上出力很久,功夫很深,怎么能掩盖他的 名声呢? ”于是就在他们所撰写的文章上各自署名。古代的君子,存心极其公道,无欲无求 的上人就像这样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

24、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病马【唐】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寒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注】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属于唐 朝边境地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联语意紧密相承,“老”承“久”,“岁晚”承“天寒”,既交代了此马与自己长 期患难相依的关系,又写出了它现在的状态。B.颈联写此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但它在我面前一直十分温顺驯服,对我 非常忠诚,表达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C.同是“沉吟”却意味不同。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因感动于此马

25、 为物虽微但对我情意深厚而沉吟。D.同为“咏物”而视角各异,陆游卜算子咏梅运用第三人称,杜诗以第二人称抒情 达意,把马人格化,生动而饶有趣味。16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杜甫以马自况之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 B 16.这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借马以自况,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 马,来表现自己晚年那种落魄的心态。首联是说自己和这匹马共渡患难的老马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颔联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 老了且病了,不能不让人为它伤心。颈联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尾联写马虽然低微,可是 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感慨非常深。【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26、巧的能力。氏“此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错误,颈联应译为“你的毛骨没有与众不同, 但你的驯良至今未曾改变”。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诗抒写了对病马 怜爱,借马以自况。全诗以四十字抒写了辛劳、遭遇、怨思、不平、感 悟的几层意思,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马,来表现作者自己晚年那种落魄的心态,感情 深沉。首联“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长久地骑着你,冒着天寒,朝向关塞前进。是说自己和这 匹马共渡患难相处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颔联具体描写了马的状态,年 老和生病。颈联“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你的毛骨与众哪有不同?但能驯良地伴随我直 到

27、如今。写马虽如此,但仍忠诚卖力。尾联抒发情感,马虽低微,但对人的情意深厚,让诗 人感动,为之沉吟。杜甫通过写马的状态和情感,抒发了对马的怜爱之情。“杜甫以马自况”,说明杜甫以马喻个人境况,多与仕宦沉浮有关,联系注释“当时诗人流 寓秦州(今U.肃天水,当时属于唐朝边境地区”诗人的流富处境,与病马的处境极其相似, 诗中的“驯良”“长吟”显然别有寄托,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马,来表现作者晚年那 种落魄的心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回望自己的年轻岁月,陆游在书愤中回味了当年“”的豪情壮志,刘克庄在贺新郎中回忆了 “”的军旅生活。(2)古文观止对苏

28、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做了这样的点评:“知终无可奈何也,故 借此意于悲风之中。”据此推断,它点评的句子是“, ”。(3)古人常以月拟人,赋予月亮以人 情态,如:, 。”【答案】.中原北望气如山 .少时棋柝曾联句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 朱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判溪/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 离人妆镜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柝、联、骤、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贵在真,牛跟道先生的文字处处弥漫着一股不可阻挡的真

29、情,这是矫情泛滥的当今文 坛 (1) 的因子。他写人记事,心系桑梓,将山川风物、民俗人情尽展笔端。先生的 笔底所展现的,大都是凡人的生活,烟火气息浓郁,如人生等作品,既体现出作者在物 欲横流的社会中不随波逐流的拓荒者形象,也体现出作者勇于审视自我、让灵魂深处的暗点 在阳光下清晰呈现。文学,让原本看不见、变化不定甚至有些 (2)的思想变得具体实在.精神得以 弘扬广大。作为一名有责任心和良知的业余作家,作为一名恪守做人本分的农家子弟,先生 在用心写作。我想,通过这些文字,一定还会有更多的人认识他,了解他,走近他。一个怀 揣平常心和美好情怀面对精彩生活的人,他生活的每一天也必然是 (3)的。18 .

3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卜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1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误类型并修改。【答案】18. (I)不可或缺(必不可少)(难能可贵、弥足珍贵也可)(2)虚无缥缈(捉摸不定、难以捉摸、变幻英测也可)(3)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精彩纷呈、多姿多彩也可)19. D 20.动宾搭配不当,将“体现”改成“塑造”或者“刻画”;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清 晰呈现”后面加“的精神”。【解析】【18题详

31、解】本题考杳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形容真情对当今文坛很重要,不可缺少,可填“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 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第二处,根据“原本看不见、变化不定”“变得具体实在”可填“虚无缥缈”。虚无缥缈: 形容空虚渺茫。指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就像人的思想境界一样,没有实体感。第三处,形容生活形态多样,可填“丰富多彩”。丰富多彩:形容花样很多,内容丰南。【19题详解】本题考杳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桑梓”代指故乡。A.拟人,“笑”将白云人格化。B.比喻,雪花比作梨花。C.夸张,对蜀道逾越难度夸张。D.借代,用“干戈”代指战争

32、,用“四周星”代指四年。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搭配不当,“体现出作者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随波逐流的拓荒者形象”中“体现”不能与 “形象”搭配,将“体现”改成“塑造”或者“刻画”;成分残缺,体现出作者勇于审视自我、让灵魂深处的暗点在阳光下清晰呈现”中“体现” 后缺少对应的宾语中心语,在“清晰呈现”后面加“的精神”。(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io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雨水虽然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小节气”,既不属于“四立” “二分”这些“大节 气,也不能与“中秋”等传统节日相提并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节气气温回

33、暖,冰雪融化,雨水渐增。雨水与谷雨、小雪、大雪一样,体 现了农业社会人们对气候的现察,对降水的渴盼。中国是农耕社会,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因此雨水节气对于农事非常重要。风调雨顺, 春雨充足的气候, ,农语有“雨水有电庄稼好,木麦少麦叁拄饱”的说法。然而 在很多时候,春雨来得并不及时,春旱现象时常发生。春旱对春耕、春种十分不利,”咆 不落,下秋无着”不管在南方还是北方,春耕都需要雨水的滋泗,因此人们在立春之后 也会格外期盼雨水的到来。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用了农谚,请根据语段内容,分析其

34、作用。【答案】21.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小觑;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会带来一年的好 收成。22 .农谚简洁凝练,写出了雨水充足会带来丰收与雨水不足对春耕不利的情况,突出了雨 水节气对农事的重要意义,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期盼之情。农谚富有生活气息,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使表达更生活化,更具灵活性。【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前面的“小节气”“既不能也不能”可知,这里强调“雨水”似乎不重 要;但从后文“雨水与谷雨、小雪、大雪一样”可知,“雨水”也很重要,此处应用表 示转折的连词,内容上强调“雨水”这个节气重要,可填: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小觑;第二空,“雨水与谷雨、小

35、雪、大雪一样”,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再联系后文“对降 水的渴盼”可知,它们都能反映降水情况,可填: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第三空,前面说雨水节气对农事非常重要,意思是会影响收成;而“风调雨顺,春雨充足的 气候”自然会带来好收成,可填:会带来一年的好收成。【22题详解】本题考杳学生分析句子效果的能力。引用农谚“雨水有雨庄稼好,大麦小麦粒粒饱”写出了雨水充足对庄稼丰收的意义;“雨水 不落,下秧无着”写出了雨水不足对春耕不利。两则农谚一正一反,从不同角度突出了雨水 节气对农事的重要意义,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期盼之情。农谚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富有生活气息;农谚体现的是农民关于气候

36、与耕种之间关系的经验总结,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因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为了便于 流传,农谚一般用语精炼,使表达更生活化,更具灵活性。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文阅读II文本一廊桥上的人生中,素秋本想留在大城市,最终却回到家乡,用 整个青春岁月守护了廊桥;但也有人认为,她留在大城市未必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对手留在家乡、建设家乡还是外出闯荡,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草芥也。”清人王念孙考证:蕉与樵同。薪谓之樵,因而取薪亦谓之樵。 可见自唐宋以降,在音韵学者的考证中,“蕉”之本音当从古音为“樵”,其本意为“柴薪” 或“草芥”,而非“芭蕉”。这是否意味

37、着红楼梦对于“蕉鹿”典故的使用存在批缪呢? 尽管历代音韵学家对“蕉鹿”典故原始含义均有考辨,但在实际流传过程中,“蕉”逐渐脱 离了 “樵”之原始音义,而逐渐偏向于“芭,蕉”。在清代考据学盛行的背景下,多有学者对 “蒸鹿”典故的长期误用提出质疑和批评。在某种意义上,清代考据学家对于“蕉” “樵” 的辨析,折射出“蕉鹿”典故“相沿既久,莫知其误”的现象,通过“蕉下客”雅号,红 楼梦构建了芭蕉意象与贾探春形象的密切关联。红楼梦叙事多以植物比喻人物形象、 预叙人物命运。但不同于玫瑰花、风筝等关键意象,笆蕉与贾探春形象之间不具备排他性的 联系。有鉴于此,“蕉下客”与贾探春形象的关联,便不仅仅在于“蕉下客

38、”表层意义上的 芭蕉意象,而在于“蕉鹿”典故作为一个整体,对贾探春性格、命运的体现和预示。在既有研究中,历来有观点从讽刺世人逐利的角度,或论证“蕉叶覆鹿”喻示“探春不 能真妄两忘,得失两忘,痴迷于主奴、嫡庶、义利、兴衰、治乱上的争竞”,或强调“蕉 鹿梦除此之外还有名利富贵皆如梦,不应过分追逐的一层主题思想也与红楼梦相似”。 的确,讽刺世人逐利是后人对列子“蕉鹿”典故的理解角度之一。但问题在于:O“蕉鹿”寓言的原本寓意为“觉梦不异”,既不在于“得”,亦不在于“失”,而在于 论证“得” “失”之无常空幻,由此阐发“梦” “觉”之模糊界限。但后人在使用此典时, 又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语境和用典习惯。

39、其立场逐渐侧重于“失”,而不是“得”:“鹿” 的隐喻逐渐侧重于“名”,而不是“利”。“蕉鹿”典故的文学书写逐渐侧重于感慨仕宦功 名之无常虚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人作为创作主体,其感慨大多针对仕宦沉浮中的人生 命运,且大多创作于失意阶段。此外,由于“鹿” “禄”同音,“鹿”意象在民间信仰中与 仕途际遇具有天然联系。在中国古代文学抒情传统中,以“蕉鹿”典故书写“功名梦断”的 理想抱负破灭、入世心态消解,成为“蕉鹿”典故的惯用语境。由于这些作品大多创作于作 者仕途失意阶段,因此又大多寄寓了世事无常、人生空幻的悲剧意味。红楼梦对“殖鹿” 典故的使用,势必难以摆脱其影响。尽管贾探春作为闺阁女子,不存在

40、建立仕宦功名的可能性,但是,这并不妨碍红楼梦 围绕贾探春设计了 “补天”理想终将破灭的主题线索。贾探春自称“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 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贾探春主导的大观园经济改革反映了挽救家族命运、 振兴家业的积极入世心态,历来被认为是“补天”之举。然而,贾探春的理想抱负最终在家 族没落的过程之中破灭。贾探春的结局无疑体现了其空有高远的理想抱负,却既无法挽回封 建家族衰落的大势,又无法掌握个人命运的人生悲剧,从而为贾探春形象、命运赋予了浓厚 的悲剧意味。在这一意义上,费探春形象与“蕉鹿”典故的深层联系,便在于“才自精明志 自高”的理想抱负与“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命运结局之间的根本矛盾

41、。(摘编自朱姗“蕉下客”考论)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 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提到了两种关于人生方向的选择。借用廊桥上的人生中素秋最终离开大城市,回到 家乡守护廊桥的事例,写出了人生的第一种选择:舍弃繁华,留在家乡,守护家乡,建设家 乡。而“也有人认为,她留在大城市未必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则表现出了第二种人生选择: 离开家乡,去更广阔的天地里成就自我,活出精彩。两种选择并无对错之分,而身为新时代 的青年,更应该

42、肩负起家乡复兴的使命,在投身家乡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获得更高 意义上的成功。对于留在家乡、建设家乡还是外出闯荡,亦或是二者兼顾,考生应辩证分析,体现出新时代 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写作时,考生可从选择什么,为何如此选择,选择后该如何去做等 角度展开具体论证。行文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习 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言论,也可以列举黄文秀北师大硕士毕业后,选择回 到家乡,致力于家乡的脱贫攻坚工作的事例,进而指出当代青年该如何进行人生选择。在素材的选取上,可以立足于当下社会,如写“大学生村官热”等现象,探究其实质,指出 当代青年应肩负

43、起家乡复兴的重任,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立意:1 .燃青春热血,助家乡复兴。2 .携手家乡同行,成就精彩人生。3 .舍小我以成大我,于奉献中成就自我。4 .凝聚青春力量,投身家乡建设。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庶出身份导致的过度敏感和为掩饰自卑而进行的自我设定,是探春复杂性格形成的根本 原因B.旧红学索隐派认为纳兰性德是贾宝玉的原型,材料二提出了纳兰性德是探春原型的独到 见解。C.红楼梦中“蕉叶覆鹿”典故的运用,也能体现这一典故“相沿既久,莫知其误”的 现象。D.材料二、三都结合“蕉鹿”典故,追本溯源,揭示出了“蕉鹿”寓意与探春之间的固有

44、关联。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中所举考证能看出林黛玉所用“蕉鹿”典故在字意、字音层面都与列子原始意 义不符。B.因为“鹿” “禄”同音,“鹿”意象有仕途通达的象征意义,与“鹿”有关的梦境历来 被视为吉兆。C. “蕉鹿”寓言的原本寓意,跟庄生梦蝶、南柯一梦有异曲同工的玄妙,有孰真孰假都如 梦幻的意思。D.从植物文化的角度去读红楼梦,能发现植物意象与人物形象的契合,也可发现作者构 思的缜密。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驳论论据放在材料三中画线处的一项是()A.红楼梦的文本叙述对于探春在“主奴、嫡庶、义利、兴衰、治乱”诸方面的言论举 动几乎全部持正面立场。B.在红楼梦作者

45、和评点者的眼中,贾探春主导的大观园经济改革是“兴利除宿弊”, 体现了 “探春敏智过人处”。C.以“蕉鹿”典故讽刺世人逐利,既不是“蕉鹿”典故的原始含义,也不是科学理解“蕉 鹿”典故的唯一角度。D.在部分评论家看来,探春自号“蕉卜.客”是为了引出黛玉笑语,为后文引出“潇湘妃子” 做铺垫,木身并无深意。4 .请结合材料三简析红楼梦将“蕉鹿”典故引入小说文本的作用。5 .红楼梦版本众多,材料一中画线处,有的版本是“我最喜芭蕉”,有的版本是“我 是喜芭蕉的”,你更认同哪一种表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 B 3. D.“蕉鹿”典故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和预示了贾探春的性格、命运。“蕉鹿”

46、典故的惯 用语境寄寓了世事无常、人生空幻的悲剧意味。贾探春形象与“蕉鹿”典故的深层联系, 在于远大理想抱负与凄惨命运结局之间的根本矛盾 %6 .示例一:我更认同“我最喜芭蕉”的表述。“最”字凸显了贾探春对芭蕉的喜爱程度, 芭蕉疏朗潇洒的形态映衬了探春素喜阔朗”的性格,芭蕉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寓意和贾 探春身上的仕女品格相吻合。示例二:我更认同“我是喜芭蕉的”的表述。“是”字淡化了贾探春对芭蕉的喜爱程度, 符合材料三所说“芭蕉与贾探春形象之间不具备排他性的联系”的观点,更能说明“蕉 鹿”典故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和预示贾探春性格、命运,而非芭蕉本身。【解析】【I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

47、析的能力。A. “庶出身份导致的过度敏感和为掩饰自卑而进行的自我设定,是探春复杂性格形成的根本 原因错误,原文是“她有着复杂的性格,可乂因为庶出身份而过度敏感,强烈的自尊 掩饰的是深刻的自卑,因而在诸如嫡庶、尊卑、主奴、宠辱等方面都要辩个分明,争个高低”, 并没有说探春复杂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无中生有。B. “材料二提出了纳兰性德是探春原型的独到见解”错误,原文“纳兰性德曾写过一阙疏 彩芭燕词,其结句为: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细细品味,分明就是蕉 下客探春的形象”,是说纳兰性德词中的“玉人”是探春的形象。D. “都结合蕉鹿典故,追本溯源”错误,材料三并没有结合“蕉鹿”典故,追本溯源。 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杳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 鹿意象有仕途通达的象征意义,与鹿有关的梦境历来被视为吉兆”错误,原文 是“鹿意象在民间信仰中与仕途际遇具有天然联系。在中国古代文学抒情传统中,以 蕉鹿典故书写功名梦断的理想抱负破灭、入世心态消解,成为蕉鹿典故的惯用 语境可知,鹿意象代表仕途不顺,理想破灭,所以与鹿有关的梦境人们也不是视为吉 兆。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反驳“蕉叶覆鹿”喻示“探春不能真妄两忘,得失两忘,痴迷于主奴、嫡庶、义利、兴衰、 治乱上的争竞”的观点。B.反驳“蕉叶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