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追随着西方的脚步走。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 术;甲午战败后转学制度;戊戌变法失败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但 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困境,这便使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 于是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中国改革开放30 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在中国30年间集 中体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如果继续走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那只能
2、是 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所以,这次危机给了 我们一次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好机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它们都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 一。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那就是“中”、“和”、容”,即中庸、和谐、包容。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人、人与 物之间,犹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万物一体而相互仁爱。主张天道即人道,天地 生生之德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需要人来实现,人恰恰可以由“尽心”而“知 性”,由“知性”而“应天”,所谓“尽人事而知天命”,正根源于此。当然,过分强调“天命”,会忽视人类改
3、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一面。需 要特别指出,儒家传统中还有一支主张“天人交胜”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荀子、 王夫之等,他们认为一方面应当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充分运用自然规律;另一方面 又要看到人的有限性,遵循自然天道的正常规律,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道家崇尚“自然”,希望通过“道法自然”实现人道契合、人道为一。认为万物与 人既是平等又是相互联系的,反对人为、机心,主张顺道而为,复归于朴,提倡一 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生命境界。佛教虽为外来文化,但很好地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最有中国特色的莫过 于禅宗。禅宗集中体现了对天人合一观念的理解,对中华道德礼义的吸收和对简
4、朴 生活方式的认同。佛教提出“佛性”为万物本原,万物之差别仅是佛性的不同表 现,其本质乃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山川草木,悉皆成佛”。这些价值观在现实制度和生活中就具体落实为一个“度”字。“度”就是分寸,就 是节制,就是礼数,就是平衡,就是和谐。它不仅是中国政治智慧,也是中国人的 生活智慧,更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这种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 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占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如“爪牙”对应的是“爪子和牙齿还有是此意的转移,如收七义
5、是“墨线、今义是“绳索”,还有 词义范围的变化等,注意区分06.自余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 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 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 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 染溪,斫榛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 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研然洼然,若埋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 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壤为类。
6、悠悠乎 与激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 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 志。12 .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穷:A.穷:穷回溪穷山之高而上B.志:不志其大故为之文以志C.蹙:攒蹙累积而乡邻之生日蹙D.至:自远而至多助之至.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夫人之有一能C.岂他人之过哉D.不知日之入13 .对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始指异之:才开始发现并指出它与其他山岳的不同之处B.尺寸千里:千里
7、之遥的景物如在尺寸之间C.不与培壤为类:不与一般的小土丘为伍D.攒蹙累积:聚集收拢,重叠在一起参考答案:12 A 13 C 14 A始得西山宴游记参考译文: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 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 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到了就拨开 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进一步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 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 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
8、,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 奇特。我于是命令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 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爬上山顶,像簸箕一样坐着,观赏风景, 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衽席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 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 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层层堆叠,没有一个景象能逃脱 (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的。青山白水相互萦绕,远处与天边交会,从四面望去, 浑然一体。这样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西 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
9、气一样,永无边际;(西山的)广阔无边可与天地 自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 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 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 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两个氢原子核聚合成一个氯原子时 发生聚变。这个过程中,少量的质量转变成巨大的热量。解决这一聚变过程的控制问题,世界各地建立了许多实 验装置。此类设备效果都不理想。近日,中国科学家
10、有了重大突破。这项突破 显示 中国的聚变研究已经遥遥领先。A.才从为了但是/ 出 B.就在为不过而/C.才/为了然而不过了 D. / 但是为可是但了 参考答案:B【储析】试遁分析:A.处却后是承接关系,不能用表示务件关系的“才”B处,应用引出方位的介词 “在”,不能用寰示枭由的介词“从” ,碗建长彼樽折.不祝用豪示”的“但是” .C.处是找后” 折,不St用表示直转的“然而”;处不能用表示已然状态的时态助词“了”,因“显示”本身已含表己 然状态的Q*:D.处前府是事争关系,不畿用寰示转折关系的“18是” 处是轻梆专折,不能用表示 重传的“可是”.I.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
11、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文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有一个来源,这个来源,就是生活。,有 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但文学不单纯是镜子,文学作品是经过作家内心 处理过的、具有了一定审美形式的东西。作家既是生活的奴隶,O作为生活的奴 隶,是因为作家在具体的生活中,o作为生活的主人,是因为作家追求的是艺术的 真实,他必然创造出一种生活之外的独特的文艺作品。参考答案:文学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文学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又是生活的主人无法摆脱生 活对他的制约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 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
12、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第一处根据后文“有什么样的生 活,就有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但文学不单纯是镜子,”可推出,第二处根据前文“作家既 是生活的奴隶”,后文“作为生活的主人,”可推出,第三处根据前文“作为生活的奴 隶,是因为作家在具体的生活中”可推出。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礼物的贵重,大致有两种体现:一种是货币的价值,一种是情感的价值。货币价值较 高的礼物,;情感价值丰盈的礼物,O当你 处于饥寒的困境之中,有人,;当你饱暖富贵 的时候,有人,。我想,你一定觉得前者更珍贵吧。无法用商贾的眼光来估量赠你以锦裘不一定都有珍贵的内涵飨你以盛宴赠你以粗衣送你以糙食A.B
13、.C.D.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H考或学生选宫泉达连贯的收I.第一三根据前面货币内答应坂关于情垩价值的内容,郑提饥事困境,选11故选,第二到趣前面情罢内容应量关于货币价II的内容,热选.第三.,黑应“饥”,照应票,同理.最后两主先后.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o10 .下面是一幅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请为画中两个人物配上语言。写一段话,表达某种人生哲理(不超过40字)。参考答案:悲观者:全完了;乐观者:幸好还有点。乐观的人在每种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一种忧患。【详解】本题考查的考生语言表达和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遵
14、循以下答题思 路:仔细观察画面;看画中的语言文字;运用恰当的语言。组织答案时应做到:抓住内 容要点;确定结构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本题是一副漫画。一般由漫画(含漫 画中的文字),漫画标题,画注和题目要求三个要素构成。读懂漫画(包括漫画标题)的本意, 进而理解其寓意,了解命题者的意图,这是正确解答漫画题的关键。本题要求为画中两个 人物配上语言。画面的寓意应该是表达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的态度, 所以只要据此来为人物配上合理的语言即可。第二题的人生哲理也是根据漫画的寓意来组 织答案即可。【点睛】本题考查的考生语言表达和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遵循以下答题思 路:仔细观察画
15、面;看画中的语言文字;运用恰当的语言。组织答案时应做到:抓住内 容要点;确定结构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本题是一副漫画。一般由漫画(含漫 画中的文字),漫画标题,画注和题目要求三个要素构成。读懂漫画(包括漫画标题)的本意, 进而理解其寓意,了解命题者的意图,这是正确解答漫画题的关键。六、写作(60分,共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我们从小被告知:只要努力付出,终究会有丰厚的回报。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因此体 会了收获的快乐。但是无法回避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努力付出了,但最终还是一无所 有。当设想中的一切突然落了空,我们往往无法承受,甚至感到自己被欺骗,感到命运的 不公。你在生
16、活中有怎样的体验?请你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想法。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除诗歌 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参考答案:如果立意为“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就是严重偏离题意。因为,这段文字表达的中心是“很 多时候,我们努力付出了,但最终还是一无所有“,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命运的 不公”。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传统特别伟大的一点。在 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古代圣贤典籍 中四书五经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根深 叶茂的参天大树。不追求物质享受
17、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使得生态文明中的日常 生活超越了现实的功利追求。这些生活实践看似涓涓细流,却共同汇成了生态文明 所需要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从容有度的生活方式通过节制人的无限欲望, 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能够纠正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 种种错误。(摘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5期,有删改).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强调“天命”,就会忽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主观能动 性,荀子、王夫之等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主张“天人交胜”。B.道家崇尚“自然”,“道法自然”是他们实现理想生命境界的途径,他们追 求的“天地有大
18、美而不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也就是人道契合、人道为C.所谓“众生平等”,是建立在佛教提出的“佛性”为万物本原,万物的差别 仅仅是佛性的不同表现的基础上的。D.否定物质享受的最大化,提倡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可以使生态文明中 的日常生活极大地超越现实的功利追求。1 .下列各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到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 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都是因为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 题。B.儒家讲求“仁民爱物”,认为人与人、人与物皆为一体并应该相互仁爱,主 张天道即人道,强调人的重要作用,所谓“尽人事而知天命”,正
19、是根源于此。C.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磨合,终于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 合,成为了最具中国特色的禅宗。D.具体落实为一个“度”字的中国生态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牢牢地 扎根于基层社会的家族和礼仪中。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也集中体现了西方100 多年的环境污染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不能不顾现有国情继续走西方工业文明的老 路。B.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形成 了以中庸、和谐、包容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文化体系。C.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
20、画,无不渗透 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因此,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是相当先进与具体的。D.生态文明需要一种从容有度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可以节制人的无限欲 望,使人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对我国现实的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参考答案:1. B (A原文说的是“过分强调”;C本末倒置;D “极大地”无中生有。)B (A.因果倒置;C.禅宗不等于佛教;D.原文为“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 层社会中扎下了根”。)3.C (无中生有)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前几年,我提出了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 心愿。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
21、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 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 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 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 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 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 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 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
22、明”, 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 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 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 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用 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 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因此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
23、又 要有所“选择”。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 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文化 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 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 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 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 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选
24、自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费孝通,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能在文化观念上进行深刻变革并付出必要的代价,就会实现“美美与共”的现 想。B.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需要走很长的路,去克服其普遍仇视强势西方文明的这一现状。C. “美美与共”是指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能“理解”又有所“选择”和宝贵经验 的文化心态。D. “美美与共”就是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积聚了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的中国学术界,应彻底抛弃中国出现过的盲目崇拜西方或闭关排外的心理。B.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往往相抵触,导致了任何一种文明精华与糟粕并
25、存。 C.要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是各自能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态度。D.我们需认真思考,如何应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形形色色的“异文 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共享一种理智、稳健而非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人类就能实现“美美与共”的文 化。B.我们不要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衡量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精华”与“糟粕”。C.我们不仅要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做到“美人之美”,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文化。D. “天下大同”即人类能生活在“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参考答案:1.C 2. B 3. A【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
26、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 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 行辨析。A项,“如果能在文化观念上进行深刻变革并付出必要的代价,就会实现美美 与共的现想”逻辑事理关系不正确;B项,“去克服其普遍仇视强势西方文明的这一现 状”说法不正确,原文说“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上大都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 欺凌的国家的民众”,就是这些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欺凌的国家也会产生盲目崇拜和极端 仇视两种结果,只有极端仇视的才需要“克服其仇视强势西方文明这一现状”。D项, “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积聚了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是对本民族文化的
27、欣 赏,即“各美其美(自美的文化心态)”做法。而达到美美与共,需要人们文化 观念上的深刻变革,变革会引起一些非议甚至抵制。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 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项,“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往往相抵触,导致了任何一种文明精华与糟粕并 存”强加因果。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 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
28、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 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 一致。A项,“共享一种理智、稳健而非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人类就能实现美美与 共的文化”说法错误,原文说要用“一种理智、稳健而非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 “欣赏”形形色色的“异文化”。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 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 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
29、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 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 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 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 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 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 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 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
30、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 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 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数字图书革命影响深远书籍进入数字世界不是用像素代替油墨这么简单的一回事。我们阅读、写作和出售书 籍的方式可能由此发生深远变化。但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500多年来一直与读书联系在 一起的一些重要特性将受到削弱。数字图书革命有着远大前途和巨大机遇。能够即时搜索数以百万计的书籍,将使找到 所需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观点将由此扩散,创新将由此激增。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建立起 一个包括自己所有藏书在内的
31、虚拟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中的每一个字都可以方便地被搜索 到。这将对学术研究产生无法估量的重大影响亚马逊网站的数据显示,在使用了电子阅览器“kindle”后,人们购买的书籍比以前 多得多。对图书销售而言,容量无限的随身书店是个好消息。对知识的传播而言,也许也 是个好消息。但对注意力这一 21世纪最有限的资源来说,却未必是个好消息。实体书依然是集中注意力的逐行阅读这一 “濒危物种”的保护区。在线阅读时,你一 会儿看看博客,一会儿收发电子邮件,一会儿又浏览电子版的纽约客杂志,自然而然 就分散了注意力。因此我担心读书的最大乐趣之一(完全沉浸于另一个世界)将受到削 弱。我们可能会像读杂志和报纸那样读书:这
32、儿看看,那儿翻翻。将书籍放在网上还会改变我们寻找书籍和讨论书籍的方式。你知道,在你读书时,随 时都可以与他人就你所阅读的段落甚至句子进行对话。从经济角度而言,电子书也可能改变阅读和写作的惯例。销售电子书意味着,向潜在 购买者提供“免费样品”以吸引他们购买整本书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例如, “kindle”阅览器允许读者免费下载很多书籍的第一章内容。不难想像,在这种新的情况下,书籍的序言将发生何种变化。目前,写序言时的假设 是,人们已经买下了这本书。将来,当序言是“免费赠送”时,情况就不同了。序言要用 来吸引读者购买整本书。至于非小说类书籍和短篇小说集,将出现“点菜式”的定价,读者可以花99美分
33、购 买某一章节,就像现在可以购买一首单曲一样。5、下列不属于“数字图书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的一项是()A.以往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一些重要特性将会被削弱。B.能够即时搜索大量的书籍并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C.人们发明并开始使用电子阅览器“kindle”进行阅读。D.读书时可以随时就某些段落或句子与他人进行对话。6、作者说“对注意力这一 21世纪有限的资源来说,却未必是个好消息”的原因是 ( )A.逐行阅读的实体书将成为“濒危物种”。B.在线阅读的方式很容易分散读者的注意力。C.人们会完全沉浸于内容丰富的网络世界。D.读书会变得像读杂志和报纸那样没有目的性。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数
34、字图书革命造成的影响远比像素代替油墨要广泛而深远得多。B.数字图书革命会更有利于观点的传播和阅读方式的创新。C.将来可以先向潜在购买者提供电子版“免费样品”以吸引他们购买实体书。D.销售电子书籍时都可以采用“点菜式”的定价并能像现在卖一首单曲一样销售。 参考答案:5、C (“发明电子阅览器kuuile ”是电子技术的进步,不是“数字图书革命”的影响.)6、B (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 “读实体书不会分散注意力”这一朦思.)7、A (B “创新将由此激电”中的“创新”并不是指阅读方式的创新.C不是吸引他们购买 实体书,而是西买电子书.D “点菜式”定价只限于某些书疆,而不是全部.)略二、古代诗文阅
35、读(35分,共3题)4.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 末,举进土,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 取土,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日:大国 选土,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 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 备巡检。揆上疏日: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 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
36、变,将何以制之? 遂制 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 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吉乱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 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直至管内构求过失。密疏自陈,乃贬揆莱 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 谓晋卿日: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 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 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
37、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 除揆隆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 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代世世。属:撰写。昧:冒犯。恣:任意。代世世。属:撰写。昧:冒犯。恣:任意。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C.深昧求贤之意也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遂制罢羽林之请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A.B.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入拜
38、国子祭酒、礼部尚书C.D.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 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土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 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 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 心。元登相位后,对
39、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参考答案:)4.C 5.A 6.C(10 分)(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略.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 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 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40、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 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5 .对下面四句话中加点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只土成山,风雨兴焉锲而舍之箭神明自得,圣心备考正跪而二鳌A.相同不同B.不同不同C.相同相同D.不同相同.下列四句话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蟹六跪而二螯B.蚓无爪牙之利C.故木受绳则直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参考答案:6. B 7. D.试题分析:B项,中“焉”为兼词;中“焉”为语气词。中“而”为顺接连 词;中“而”为并列连词。6 .试题分析:A项,“跪”,古义:蟹腿。今义:跪下。词义转移。B项,“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感情色彩变化。C项,“绳”,古义:墨线。今 义:泛指所有绳索。词义扩大。D项,无古今异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