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测试卷(A卷).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119950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测试卷(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测试卷(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测试卷(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测试卷(A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测试卷(A卷)试卷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5分)1.以下选项中字形和加粗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妖姨(rdo)黎明B.摇曳(ye)风骚C.冠冕(guan)篝火D.分外(f6n)辽阔(2分)凝望(ling)哀愁鲜妍(ydn)海狭忧戚(qi)飘逸枉然(wang)嘶哑)2.以下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人们因此称她为滑雪运 动的“一代天骄”。B.这个男子身材伟岸,清明娉婷,眼睛像天空一般清澈。C.一名黑衣女子秀发高耸,瞳孔乌亮有

2、神,流盼间媚态横生。D.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不愧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3.以下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4.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沁园春雪一词将写景、议论、抒情熔于一炉,动静结合,虚实相映照,巧妙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B.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 “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 序像一条红

3、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大陆的无尽思念。C.艾青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诗人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来 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D.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歌在形式上符合新月诗派的诗美原那么,讲求格 律的和谐、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乙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风吹起了柳絮般的雪花,峰峦上 都堆积着白玉般的积雪;乌鸦在城角翻飞,无数山谷都铺开银装。没有树却飘下花, 片片都是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所讲的“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不化妆 却有散落的粉,点点飞散的都是那甘于淡泊的孔门弟子原宪的藜雷之羹。雪珠飞舞入 林,回旋的风摧折了竹子。徘徊凝眸观赏,来引发奇思

4、异想。描画出雪飘云出之情 势,还有仆人拿来松花酒及喝茶的景致,靠着炉火烤山芋,愉快地吃饱,然后画了一 幅雪景图,来寄给高僧欣赏。12 .答案:(1) “灯”象征着温暖、理想、希望。(2)结构上它是贯串全诗的一条主线,内容上反复咏唱,点明主旨,说明了诗人对温 暖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希望的追寻。(3) “记忆”是温暖人心的,在“站台”上指引着我们,唤醒我们内心的温暖。 解析:(1)通读整首诗可知,“灯”在诗歌里的三个场景中出现:窗帘后面、小站 上、大海旁边。“灯”出现在“窗帘后面”,家就有了温暖。“灯”在某个不知名的 小站上出现,在它的指引下,列车稍做停留后继续启程或返乡。“灯”出现在大海旁

5、边,这盏“灯”就是灿烂的朝阳,象征着希望之光,所以“像金桔那么美丽”。(2)从结构上看,“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在诗中出现了四次,它是贯串 全诗的一条主线。从内容上看,诗歌的主题就是“寻找”“灯”,所以通过反复咏唱 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说明了诗人对温暖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对希望的追寻。(3)诗歌第二节,主要写“灯”在某个不知名的小站上出现。“灯” “小站”“荒 草”,单调而又非常熟悉的旅途画面,触动了我们的乡愁,留下了不能磨灭的“温和 的记忆”。所以“温和”指的是我们内心的温暖,表现了记忆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内 心。13 .答案:(1) C(2)(例如)我攒同作者观点。诗歌不仅多情,而且

6、知心,是最易引起共鸣的最好的 人生伴侣。每当我考试失利的时候,就会想起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它抚慰我,鼓励我继续前行。解析:(1) C项表述与文章第六段的观点“虽然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语言 的变革,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不 符。(2) “诗歌是人生最好的伴侣”是本文作者的观点。围绕这一观点,作者从“诗歌的 美是独一无二的”“诗词,是贯穿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元素”以及诗歌成为中华民族 的基因等方面加以论述。学生可以从以上角度,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作答。14.答案:例文灶台的故事那天爸爸来 说,拆了家里的老灶台,我的心突然像被掏空了一

7、样,茫然,悲 伤。因为,在那灶台旁,有我们的故事。小时候,我身高刚及灶台,就开始围着灶台转,因为那里总会飘来阵阵菜香,刺 激着我的味蕾。水泥的灶面,粗糙不平,上面摆满了瓶瓶罐罐。从奶奶的嘴里,我认 识了盐、油、酱、醋、糖这些调料。那时,奶奶总说:“生活,就如这盐、油、酱、 醋、糖,调在一起,就有不同的风味。”当时我不理解,如今想来,才解其味。原 来,这是奶奶的人生哲学,也是她在灶台旁给我上的第一课。上小学后,我的身高已经到奶奶的腰身了。奶奶做菜,也准许我坐在灶台旁烧 火。刚开始学习生火,我担忧那短短的火柴梗会烧到自己的手指,一划一丢,总点不 着,引来奶奶的哈哈大笑。我记得她说:“不用怕!沉着点

8、!你还有时间。”好不容 易点着火,我又吃力地往灶台里塞满木柴,火却似乎和我作对,刚才还着着的火竟慢 慢地熄灭了。灶台口里冒出浓烟,呛得我直咳嗽,布满烟灰的手再往脸上一抹,我就 变成了花脸猫。这时,奶奶蹲下来,先从灶口里抽出一半的木柴,又点燃一小把稻 草,放进灶口里,裹住木柴,那木柴竟神奇地燃起来了。“孩子啊,不能塞满木柴, 要留一定的空间,火才会燃得旺。做事也是如此,欲速那么不达! ”如今想来,奶奶的 这番话不仅有生活常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原来,稳重的处世风格是奶奶在灶台旁给 我上的第二课。上了初中后,我每月回家的时候,也是奶奶最忙碌的时候。灶台上,这边的锅煮 鸡蛋,那边的锅煮瘦肉现在,我虽然

9、吃过不少美味,却总怀念吃豆豉瘦肉拌饭的 日子。我曾经问过奶奶怎么做,老人家也曾耐心地指导过我,但我总是做不出那种味 道。那几年,印象最深的是奶奶说的话。奶奶说:“菜,要用心去做,才会香。从选 材到调料再到烹饪,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做好。做人如做菜,用心,生活才更有 味。”如今回味这番话,竟觉得我那可爱、慈祥的奶奶简直就是一位智者,在平凡的 生活中竟有如此深刻的感悟。我的奶奶,借着灶台这个老物件,将传统文化中最值得我铭记的道理一一说给我 听。就像盐溶于汤,溶于菜,那么自然,那么美味,让我细细咀嚼,反复回味。这些 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慢慢成了我灵魂的底色。我时常想起奶奶在灶台旁教给我的人生哲理,也特别

10、怀念灶台上那家常的味道。 如今灶台已拆,灶台旁的故事被我珍藏在内心深处,激励着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解析: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话题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围绕话题、题目自 拟,而且一般不宜直接以话题为标题,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拟题的方法。话题作文的选 材比拟自由,可在话题范围内任意选材,学生应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写作。“我 与传统文化”的关键词是“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根据材料选择熟悉的传统文化作为 素材。“我”限定了选择的内容要与“我”相关,“我”可以是主角、见证者、感受 者等。“与”那么说明写作中要表达“我”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怀念、 传承、开展等。题目要求“以物见人、缘人记事、

11、因事生情”,所以在构思作文时, 可考虑以物为线索,写出“我”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再由此表达“我”对传统文 化的情感。5 .以下句子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B.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 力。C.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 模样了;虽然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却有诗的味道了。D.我看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6 .将以下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读现代诗歌要注意

12、诗歌的表现形式。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 押韵,有些不押韵。, O ,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但又 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而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通读和记忆A.B.C.D.7 .理解性默写。(6分)(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开展,蕴含哲理, 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是:,o(3)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13、表达了他在 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8 .阅读在艾青诗选中节选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树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小州读了艾青诗选中的树,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 完整。初读诗歌树,觉得是一首写景状物诗,描写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 两棵树。再读诗歌发现:虽然从外表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 下”,根须是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o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 解了诗歌的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 民族是“

14、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 深刻主题应该是:0.综合性学习。(11分)新诗抒发诗人的心声,展现时代新风貌。学校拟在九年级学完新诗单元后,举行 一次“与新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为了营造读新诗气氛,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设计一个宣传标语。(2分)(2)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根据例如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4分) 分门别类辑新诗 妙笔生花写新诗(3)在“妙笔生花写新诗”环节中,同学们讨论以学校的“半亩方塘”作为主题来进 行创作,请你尝试写一首简短小诗,要求通过意象抒发情感,不超过四句。(5分) 二、阅读(35分).诗歌阅读。(

15、5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选出以下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A.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B.诗的颌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c.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D.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2)你怎样理解广为流传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 (3 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以下问题。

16、(14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孥一小舟,拥羹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 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修原宪之羹。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 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 一幅以寄僧赏。(选自小窗幽记)注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榜:散开,散落。原宪:孔子的弟子,

17、安贫乐道,甘于 淡泊。霰(xid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醪(Ido):浊酒,汁 渣混合的酒。(1)选出以下各项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上下一白/长堤一痕B.画冒雪出云之势/点点檎原宪之羹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陋室铭)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小石潭记)(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译文:四林皆雪,登眺时见。译文:(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2分)(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

18、含着作者的;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 o (4 分).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9分)我们去寻找一盏灯顾城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在窗帘后面/被纯白的墙壁围绕/从黄昏迁 来的野花/将1变成另一种颜色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在一个小站上/注视着周围的荒草/让列车 静静驰过/带走温和的记忆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就在大海旁边/像金桔那么美丽/所有喜欢 它的孩子/都将在早晨长大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1)诗中的意象“灯”象征着什么? (3分)(2)诗中的“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分)(3)诗中“带走温和的记忆

19、”中的“温和”如何理解? (3分).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7分)诗歌是人生最好的伴侣(节选)吴宝军明代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确实道出了读书的乐趣。如果说书卷是故人,那么其中的诗歌那么胜过故人,她不仅多 情,而且知心,是最易引起共鸣的最好的人生伴侣。孔老夫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语道出了诗歌的真 谛。她耐看,她兴业,她能群,她解怨。观之那么身心愉悦,用之那么事业兴隆,修之那么 品格超群,知之那么心气平和。终人一生,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伴侣?诗歌的美是独一无二的。她是令人销魂的天籁,是令人沉醉的芳醪,是令人刻骨 的相思。好的诗词宛如

20、画境又胜似画境。月明风清之夜,吟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 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幽静绝俗的图画舒展眼前,桂花飘落、山鸟啼鸣 的天籁也仿佛穿越时空来赴约。孤独寂寞之时,揽卷“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顿生“诚知 此恨人人有”的共情之感。徜徉在诗歌海洋中获得的美到极致的享受是任何其他文学 体裁所不具备的。“不知诗,无以言。”在言谈中恰当地引用诗歌,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增加演说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屡次引用诗词。参观复兴之路大 型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引句“长风破浪会有时”,表达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中央党 校讲话

21、时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表达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在 韩国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时,总书记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比喻中韩关系开展 会有新机遇、新境界,引起韩国民众的强烈共鸣,等等。“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去中国化 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从小就嵌在学生们的脑子里,会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慰问走访时,习总书记如是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贯串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元素。“李杜文章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人词客的各领风骚是自然 的,不过,李杜文章在,依旧光焰万丈长。而且,从屈原到李杜,到苏

22、轼,到陆游, 伟大的诗人一直是中国文化中具有高度标志性和象征性的人物,甚至比帝王将相更得 人心。对诗词的热爱,侧证了中国人尤其知识分子群体对诗意生存的向往。而中国文 学最独特的成就也正是深蕴中国人审美意趣、价值观和独到语言魅力的古典诗词。古 典诗词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文化“积淀”的核心,是中国人“文化修养” 的基本成分。它比儒释道思想更为深入人心。虽然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语 言的变革,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诗歌已经渗透到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一代一代潜移默化地影响 着中华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依托。旅途中如果没有诗歌

23、,脚步便会凝 涩;生活中如果没有诗歌,岁月便会褪色:成长中如果没有诗歌,青春便会萎缩;生 命中如果没有诗歌,心灵便会干涸。诗歌是中国人须臾不可分的人生伴侣。有了这位伴侣,永远不会感觉寂寞孤独。夜深人静时,一个人独坐窗前,诗在 左,词在右,相濡以沫,感觉欢乐而又充实。读几页诗书,啜几口清茶,时而摇头叹 息,时而颔首赞许,仿佛是有人在与你喘喘对话。读到妙句或者偶得佳句时,拍一下 桌子,叫一声好,那种快乐真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得诗歌为伴,今生足矣。(有删改)(1)以下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诗歌的美是独一无二的,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获得的美到极致的享受是任

24、何其他文 学体裁所不具备的。B.文章第四自然段用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屡次引用诗词的例子,证明了 “在言谈中恰当 地引用诗歌,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演说的魅力”的观点。C.诗词是贯穿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元素,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典诗词创作者渐 少,诗词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将会失去。D.文章为了论证观点,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2)结合你平时阅读诗歌的体验,谈谈你对“诗歌是人生最好的伴侣”这一观点的看 法。(5分)三、作文(50分)10 .写作。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生活,如贴对联、穿旗袍;文化是技 艺,如打油茶、烧泥陶;文化是建筑,如骑楼、哈亭;文化是器具,

25、如会鼓、天琴; 文化是首诗,如乡愁秋词;文化是个人,如杜甫、苏轼;文化还是道德素 养,民风家教,祖父传之,子孙继之。文化在身边,文化在心里,文化无处不在。请围绕“我与传统文化”这一话题,自拟题目、以物见人、缘人记事、因事生 情,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2)行文中不出现真 实的校名、人名。答案以及解析1 .答案:D解析:A.凝 ning。B.狭-*峡。C.冠 gudn。2 .答案:B解析:“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3 .答案:D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答案:C解析:应为直接抒情。4 .答案:

26、C解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最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把“虽然”“却”改为 “如果” “就”。5 .答案:B解析:语段主要讲的是诗歌的特点。结合上句中提到的诗歌的两个特点(分行、押 韵)可知,为首句;紧接着表达了 “分行”的作用;表达了 “押韵”的作 用;表达了 “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因此放在最后。6 .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答案: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根本 赞美中华民族紧密团结、英勇顽 强的精神解析:根据“虽然从外表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根须是 纠缠在一起的”可知,应强调认识

27、事物有时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根本。根据“当时 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 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可知,诗歌的主题应是赞美中华民族紧密团结、 英勇顽强的精神。7 .答案:(1)(例如)诗歌点亮梦想,阅读成就人生。(2)(例如)妙趣横生演新诗;声情并茂唱新诗(3)(例如)波光粼粼的半亩方塘/流动着天光云影/珍藏着无限风景/还有我逝去的童年解析:(1)答题时,要扣住活动的主题“与新诗同行”来拟写宣传标语。(2)答题时,要围绕活动的主题“与新诗同行”进行设计,结构最好与例如一致。(3)答题时,要扣住“半亩方塘”,通过意象抒发情感,还要注意句数要求。

28、8 .答案:(1) B(2)这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说明诗人面对挫折(或:仕宦升沉、世事变迁)时 乐观、豁达的精神。解析:(1)此题考查赏析诗词的能力。B项,“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两句中“闻笛赋”“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2)此题考查理解古诗词重点语句的能力。诗人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开展, 表现出慷慨昂扬的气概。9 .答案:(1) B(2)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3)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4)徘徊凝览,以发奇思。(5)家国之思自然之乐解析:(1) A.一:副词,

29、全,都/数量词,一条。B.之:都是助词,的。C.是:代词, 这/判断动词,是。D.折:动词,折断/形容词,曲折。(2)句中重点字词要翻译准确。重点字词:俱,者B;绝,消失。重点字词:皆, 都;登,登高。(3)可根据句意断句。本句翻译为:愉快地吃饱,然后画一幅雪景图,来寄给高僧欣 赏。故可断句为: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4)抓住题干中“沉醉雪景、流连观赏”分析,根据文意可知,“徘徊凝览,以发奇 思”的意思是“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来引发奇思异想”,符合题干的要求。(5)甲文为课内所学,“独往湖心亭看雪”“莫说相公痴”等句表现了作者的志趣,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乙文作者通过描写雪后的景色,表达 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参考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