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商业伦理导论重点超详细知识汇总全面汇总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商业伦理导论重点超详细知识汇总全面汇总归纳.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 1 第一章 绪论 考点重点 1 伦理的概念 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事实 这种关系的规律,以及引申出的秩序、法则、道理,应当如何的规范 2 道德的概念 伦理关系中内在规律的法则道理给人提出的规范要求 这种要求内化于心、得道于己,形成个人的品德品性 3 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根植于客观的伦理关系之中 道德是将客观伦理的规律转化为行为主体的自律 道德是调节伦理关系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4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1)研究对象 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蕴含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道德上的“善”、“恶”、“正当”与“不正当“以及人应当如何的学问。(2)研究任务 人与人、人与世界之
2、间关系的合理秩序,以及善的行为标准和根据是什么。5 商业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内在规律,研究如何确定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的学问 6 商业活动中的基本伦理矛盾 自利与他利的矛盾 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终极发展目标的矛盾 7 解决商业伦理矛盾的基本方法 社会公正:解决自利他利的根本出路。(需要制度和道德的双重约束)处理好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解决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终极目标的矛盾。8 调节伦理关系的强制手段和非强制手段(法律+道德)二者相互依赖相助强化 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手段是软约束,靠良心、信念和舆论发挥作用 法律是一种强制性手段,是硬约束,靠暴力手段实行 作用范围上法律比道德窄,法
3、律是社会的伦理底线 作用效果上法律比道德更快速更高效,道德则更深刻,持久。第二章 交换中的伦理关系 考点重点 1 市场经济的特点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后出现的经济形式 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引导社会经济运行的经济形式 其特点共十条 生产要素商品化 商品服务价格市场化 企业行为契约化 产权关系独立化 保障事业社会化 经济关系市场化 生产经营自由化 宏观调控间接化 经济活动法制化 追求利益最大化 2 交换关系中伦理的形成(1)交换伦理关系是在交换中存在的一种客观关系,是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伦理关系。在交换中融入人与人的文化、心理、情感,而不仅仅是商品价值的交换,即一种人与人的社会伦理关系
4、(2)交换活动需要伦理关系来维系、维持 生产和需求的矛盾需要由交换来解决,交换系统的正常运行既要法律体系制约也要伦理关系的维系 3 自由(1)消极内涵 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相对的,自由必然要受到某些限制(2)积极内涵 自由选择、自主表达、自主决定的含义 经济社会中经济的自由表现在对财产权的自由支配;形成契约关系的主体是自由的主体,只受法律和工序良俗的制约。4 平等与互利(1)所有者的平等是等价交换的基础(2)交换是享有平等权利的平等人格间的互利 5 所有权 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所有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以及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6 公正 公正是指给予每个人应得的利益,对可以等同的人或事物平等
5、对待,对不可等同的人或事物区别对待 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等利”或“等害”交换 公正是人对个人利益追求的限度和份额 其核心是均衡和合理,是一种均衡关系,是社会成员间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公平公正是交换伦理中的标准和尺度 第三章 契约关系中的伦理 考点重点 1 契约 契约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是由交易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事项的文书,是一种交换工具和法律形式 2 契约关系中的伦理属性 契约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 契约关系中的主体是自由的主体 契约关系中的诚信 契约关系中的公平 契约关系中的合作 契约关系中对公序良俗的维护 3 权利与义务 权利:权力所保障的权益 义务:权力所保障的贡献
6、 法律权利: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能力或利益,表现为自己可作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不做出某种行为 法律义务: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必须作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 道德权力与义务是基于有利于社会的秩序与和谐而形成的全社会的规范,一方的权利,利益恰好限制了他方的权利,利益,规定了他人的义务,反之,他人的权利,利益恰好限制了自己的权利,利益,规定了自己的义务,权力与义务的对等才能保证社会公正和合理的伦理关系秩序。4 法律的伦理意义 伦理关系先于法律关系而存在,而法律关系是认可了有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伦理,与社会习俗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法律不能离开社会伦理而单独存在 法律的制定和变革的
7、依据是社会的伦理理念,是伦理的底线,并同时起到了调节不同社会群体利益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作用 法律与道德关系密切,二者同属上层建筑和社会规范,反映统治阶级利益,具有共同的使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则相互渗透,常有重合,体现了法律的伦理意义 5 法律对伦理的调节作用 通过立法手段,将重要的伦理关系确认为法律关系,并用法律来保护和调整这种关系 法律意识可以强化伦理关系,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强化了法律意识就是强化了伦理关系。第四章 商业主体道德 考点重点 1 主体道德的本质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时,一个人能够约束,克制,甚至牺牲私欲,以服从社会整体自由全面和谐发展
8、的他律要求 2 主体道德的价值 经过克服、超越自身的努力,将他律的“合理应当”转化为对人自己内心道德的服从,这种出自对客观他律的敬重和服从,出自利他利社会的义务感的正当行为就具有了道德的崇高价值 3 品德、结构及培养 定义:存在于每个人精神内部的东西,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所表达出来到道德状况或道德的心理特征 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组成 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即品德的指导因素,首要环节;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动力,品德的决定因素;道德意志是品德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品德的过程因素,最终环节 品德培养 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 还要有制度、法律等他律作为保证 还应重视道德实践活
9、动 4 动机,效果 动机:个体在行为之前的的意愿、欲望、意图、情感、信念等的综合,是推动人采取行动的内在主观动力,是行为的思想动因,是指导,推动人们去行动的精神力量 效果: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的客观结果,由动机出发所达到的对他人或社会有害或有益的客观事实 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动机和效果是人的道德行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不可分割。动机是行为的出发点,没有动机就不可能有效果。在行动过程中动机和效果并不必然是一致的,一个动机的善要靠它用外在的善行来证实自己,一个行为的善依靠它背后的善念来支撑它,并依靠它产生的效果来支撑它。在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以动地推断结果或者以结果推断动机,而应从动机
10、与效果的内在联系上作综合全面具体的分析,并进行长期考察,最终对整体和行为者做出实事求是地行为评价。5 商业活动动机的善恶标准 善行:商业主体在守法、遵守规则规范的范围内竞争、经营,权衡了个人、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以承认和维护他人正当利益为前提,以不损害社会利益为限地实现自利动机,一切对社会无益的经营一概不做 恶行:没有限制,不择手段的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置国家法律、社会规则、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于不顾的经营行为 6 商业活动中目的与手段的正当性一致性 辩证关系:目的与手段在道德上统一才能实现善的结果,体现和完成善的动机。目的正当而手段不当不能成其为正当和善;只强调手段的善,用它去助长一个邪恶的目的是
11、伪善也是恶。商业活动中追求合理正当的各人利益一定要选择正当的手段,即要坚持既不违法也不违反道德原则 第五章 商业信用 重点考点 1 商业信用的本质 定义:在商品交易中的不同所有者之间发生的商品和货币资金的借贷以及赊销预付等行为,以及在这种行为中形成的维系买卖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商业信用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关系 2 建立商业信用的意义(1)节约交易成本(2)扩大交易规模和范围(3)规范市场秩序(4)为企业制造额外收益(5)商业信用是发展新型交易的基础 3 商业信用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1)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商业信用得以维系的基础(2)信用中介机构是商业信用得以发展的有效桥梁和纽带(3)市场主体、参与
12、信用活动的双方要加强信用意识(4)政府对信用行业及其相关活动的有效管理也是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件(5)建立信用记录档案是营造良性信用环境的有效监督机制 4 商业信用与诚信的区别于联系 联系 二者都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信用制度的确立和信用关系的维系要以企业的诚信为基础,只有企业持之以恒的诚信行为才能保证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只有加快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才能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才能保证企业的诚信行为得到保障,实现双赢。区别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恶一种基本制度,体现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本质要求,诚信是规范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和行为规范 信用关系是在外部的经济利益和契约法律的强制下形成的,诚信则
13、体现的是商业主体内在的道德要求和对伦理道德标准的主动追求 5 诚信缺失的原因 利润最大化思想的误导 环境因素的影响 诚信的保障机制没能建立起来 6 建立诚信机制的途径 建立全社会讲诚信的浓厚氛围 建立与诚信相关的法律和制度 广泛开展社会职业道德教育 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和伦理教育 7 商业信用制度建设 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信用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建设 信用中介机构建设 信用法律体系建设 8 信用奖惩机制的假设 信用奖励 在完善的企业信用 MIS前提下,政府根据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给与奖励与支持 信用惩罚 在完整的企业信用 MIS支持下,对失信企业给
14、与惩罚,增加其失信成本 9 商业信用主体道德的建设 商业信用主体的道德观念体系建设(道德信念、认识、情感、意志)道德规范体系建设(行业、企业)组织建设(道德执行机构)制度建设(伦理委员会)第六章 企业营销中的伦理关系与道德准则 重点考点 1 营销中的伦理关系 营销活动的关键就是处理好与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即处理好内部蕴藏着的伦理关系 2 营销中的道德原则(1)公平竞争 双方遵守“普通道德”原则(守信、杜绝恶意竞争、尊重任何财产)市场要具备完全竞争市场的规则要求(信息充分、消费者自制、价格竞争、公司市场反应敏感、市场进入自由)(2)互利与合作(交易的基本信条)(3)优质服务(产
15、品竞争产品整体竞争,履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是企业提高伦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3 营销道德原则的制度化 领导者认识、个人行为-员工道德水准、企业行为-行业道德水准、行业行为规范-社会经济的道德行为和行为规范(营销道德软约束-正式约束过渡)4 产品策略中的道德原则(1)道德化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对质量的认识(同等服务对象和价格水平下,性价比越高;根据市场需求决定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不能突破安全底限)产品设计对环境的关注(降低产品能源、原材料损耗;充分利用废物,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采用新技术新流程,增加产品可拆卸性和一销毁性;关注最新成果,充分利用后进优势,实现道德经营;产品设计平衡
16、好消费者短期需要和消费者长远利益和社会长远发展)(2)品牌中的道德问题 品牌设计中的道德性(积极向上的内涵;不能用仿冒抄袭等方式将自己的非名牌与名牌产品拿上关系);保护好自己的品牌,免收不道德侵权行为干扰(3)道德化的产品整体 通过产品和服务,注重顾客全面满意,提高顾客忠诚 (5)道德化包装(说明及警告的重要性;包装成本的投入要恰当;包装材料要考虑环境)(6)主动纠正产品缺陷 5 价格策略中的道德原则(1)制止价格欺诈(2)避免恶性价格战(3)注意价格协调,提高价格灵活性 6 分销中的道德原则(1)应与分销渠道成员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建立相互信任、长期合作的关系(2)选择对顾客最有利的分销方式
17、(3)分销渠道成员应为顾客利益负责 7 促销中的道德原则(1)道德化广告 避免对消费者产生行为控制;禁止广告中的欺诈行为(2)人员推销的道德原则 杜绝不道德的强压式销售;对推销的产品和服务应有保证 8 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 定义:将企业置于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中考察企业的营销活动,将营销看作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动的过程 第七章 企业管理中的伦理关系与道德决策 重点考点 1 企业的伦理导向与企业使命 企业的伦理导向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选择好坏、善恶、正邪的价值取向,必须对企业自身的各项决策有一个伦理思考和道德决策,使企业健康永续地经营 企业使命 企业在
18、社会经济生活中应该担当的角色和任务,以及企业生存的目的、区别于其他企业而存在的理由,是企业开展活动的方向、原则和哲学,伦理导向下的企业使命应该定位于追求利润与推动社会良性变迁和可持续发展上 2 伦理导向下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特征(1)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2)超越法律(3)强调自律(4)履行道德责任(5)追求卓越 3 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区别 经济人假设是指不抱任何其他动机,只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并只按经济原则进行活动的主体,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要点是自利和理性,也即经济人是已自利为出发点与他人进行交易,理性地寻求最大限度地物质利益和功利。社会人假设是对利已和利他之间辩证关系的准确概括和统一。大多数情况下,
19、人们首先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利己的动机大于利他的动机,利己心是推动经济人参加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然而个人不可能仅仅通过个人的力量满足自身全部需要,必须要通过“利他”方式来换取“他人”的利他,从而达到利己的目标,也即将利己利他有对立转向了统一。社会人中利己与利他的统一就是经济利己心与道德利他性的统一 4 企业决策层拥有社会伦理观念的重要性(1)领导者的品德是企业最直观的教科书,使企业的心理支柱和精神领袖(倪润峰、张瑞敏、李东升、柳传志等)(2)在企业营销道德战略的创建中,领导者首先成为一个道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基础因素,要保持企业的道德化标准,首先领导者的道德品质要高标准(3)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
20、领导人必须进行伦理理性和道德性思考,因此,企业领导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企业的经营活动道德化的基本必要条件 5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是企业成员共同追求的信念和价值观,其给企业成员一种认同感;要求成员拥有一种比自由更大的社会责任;提供一种企业社会系统的稳定感;提供行动的基本方向 是规范企业行为和发展方向的内在原始动力,是企业的精神财富,注重文化功能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伦理导向下的企业都会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把利润作为企业对社会贡献的回报 6 企业行为中的不道德现象 宏观视角:(1)贿赂;(2)胁迫;(4)偷窃;(5)不公平歧视 微观视角 第八章 企业公共关系中的伦理架构
21、与伦理追求 重点考点课本归纳的比较清楚,脉络很清晰,看书即可!第九章 国际贸易中的伦理关系与调节手段 考点重点 1 世界商品交换中的伦理关系 世界商品交换中的伦理关系加入了国家化因素,不单单是法人与法人,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贸易关系,更升华为贸易双方政府本身的相互经济与贸易关系,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及联盟与联盟之间的贸易关系 2 WTO与商业伦理(1)宗旨(2)原则(3)职能(4)特点(1)宗旨 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
22、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实施切实有效的计划,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2)原则 非歧视性原则 贸易自由化原则 稳定贸易发展原则 公平贸易原则 对发展中国家予以照顾原则(3)职能 促进宗旨目标的实现、协议安排的贯彻执行,为协议执行提供一个统一的体制框架 提供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解决争端。按照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定期审议各成员方的贸易制度和与贸易相关的国内经济政策 WTO 贸易与发展委员会研究各国经贸形势,提出积极建议,促进经贸发展(4)特点 WTO 具有法律制度上的正式性(世贸组织协定经过各国立法机构的批准才能生效)组织机构的正式性 管辖内容的广泛性 WTO 具有统一
23、性 3 调节世界商品交换中的伦理关系的手段(1)对外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2)贸易条约和协定(3)关税 4 商品倾销的特点 将出口商品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产品,打击竞争对手以占领市场的削价竞销行为。损害:使得出口国国内消费者受高价消费的损失;受倾销消费者会逐步受到外国垄断者的垄断高价损害;对进口国的其他国家商品供应者造成损害 5 绿色营销与绿色壁垒问题 即环境贸易壁垒,是在相关关税下降趋势下,各国为保护本国产品和产业而寻求的替代关税壁垒的一种新的贸易壁垒形势 其特征是以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生命、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名设置的贸易
24、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巧妙性和隐蔽性、保护技术的歧视性。发展中国家冲破绿色壁垒最好的方式就是顺应绿色潮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发展绿色科技、深化绿色消费观念,健全绿色保障体制,实施积极的绿色战略 第十章 跨国经营中的伦理问题与整合战略 重点考点 1 跨国公司的特点 跨国公司: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控制由工厂、矿山、销售机构或其他财产的企业。特点:(1)规模宏大(2)海外业务占有较大比重(3)投资方式更加灵活 2 早期跨国公司与当代跨国公司的异同 早期跨国公司 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向外扩张的产物,追求超额利润给东道国带来的更多是灾难和不幸 现代跨国
25、公司 是当代国际分工的载体,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不但自身赢得巨额利润带动美国母国经济发展,而且推动了东道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坚力量和人类进步的标志 3 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经济背景 宏观:表现为各国、各地区间密切的经济交往和经济协调,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与依存、相互渗透于扩张、相互竞争与制约空前发展 微观:企业经营战略的多元化与全球化,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经营理念的开放化与包容化 4 企业跨国经营所面临的冲击与挑战(1)价值观念的多元化(2)行为方式的冲突(3)经营环境的复杂性(4)文化认同的过程性 5 跨国公司经营中的不道德行为(1)国际营销中的双重标准(2)跨国投注“员工本地化”
26、中的歧视问题(3)产业转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6 产生不道德行为的原因 微观方面:(1)企业对伦理道德认识不足,不能实现道德化经营;(2)企业短期行为;(3)小团体利益高于社会利益;(4)非伦理决策;(5)压力;(6)伦理领导缺位;(7)规范不清,赏罚不明;(8)企业文化没有建立起来 宏观方面:(1)制度与立法体系不够完全;(2)地方保护主义盛行;(3)社会风气不良;(4)金钱压力和诱惑;(5)社会对伦理道德的宣传、倡导力度不够 7 企业跨国经营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1)有利于东道国和企业所在地的经济(2)促进社会稳定(3)保护所在地环境(4)与当地政府和有关民间机构合作,推进当地教育、卫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8 跨国公司伦理关系整合战略的理论依据 整合同化理论:跨国公司主动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实现对 10 跨国公司伦理关系整合的终极目标 即本土化:在东道国的子公司任用当地管理人员、沿袭当地传统文化、塑造适应当地环境的经营模式、成为地道的本土企业,具体措施包括:(1)营销本土化(2)人员本土化(3)采购生产本土化(4)利益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