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 二级 基础知识复习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 二级 基础知识复习重点.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 二级 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2.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包括:a.是一种相对的稀缺性;b.又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c.其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3.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拥有的劳动量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4.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5.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6.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7.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8.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
2、,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9.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a.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b.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10.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11.实现互惠的交换的障碍: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12.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13.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14.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15.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供给量变
3、动的百分比除以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s/w)16.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17.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前提观点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18.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19.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是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d/w)20.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21.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22.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均衡价格论);一般均衡分析
4、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瓦尔拉。23.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决定就业量与工资。2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a.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b.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c.充分就业。25.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对应的报酬分别是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26.货币工资受三个因素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27.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28.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29.计时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计件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 30.计件工资只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31.福利的支付方式有两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
5、。32.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有以下特征: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b.法定性;c.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33.总供给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总供给=消费和储蓄的总和。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34.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总需求水平。35.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36.摩擦性失业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是一种正常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是高效率利用劳动
6、资源的需要。37.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38.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全部正常失业中占有很大比重。39.缓解结构性失业的有效对策包括:a.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b.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c.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d.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40.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41.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为:增长差距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42.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
7、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43.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 44.年失业率取决于失业人数所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和平均失业持续期。45.政府支出有两类: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政府在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等方面的支出。46.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47.对就业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48.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通过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因其目标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49.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
8、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50.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b.有利于缩小资源的合理配置;c.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51.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当基尼系数接近 0 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基尼系数小于 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 0.4 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 0.20.4 之间。52.控制工资收入过度增长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a.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
9、快、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53.收入平等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a.实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并在实施中采取累进税率制。在个人收入中,劳动收入税率较低,非劳动收入税率较高;b.对遗产、赠与、财产、高消费征税;c.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解决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未成年子女的家庭补贴、低于贫困线的家庭与个人的救济等方面的支出;d.对失业者,特别是其中的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就业培训;e.发展教育事业;f.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廉价住房或住房补贴。第二章 劳动法 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指
10、导性、稳定性、权威性、反映了所调整关系的特殊性。2.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3.平等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4.劳动权保障具体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5.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6.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工会享有广泛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咨询权。7.物质帮助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劳动者而言,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强行性规范,决定了其当事人不得自行确定是否参加保险以及选择保险项目。8.我国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有: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劳动法律、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劳动规章
11、、地方性劳动法规、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正式解释。9.我国宪法全面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如劳动权、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物质帮助权、培训权、结社权等。10.劳动法律是劳动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劳动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1.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包括:工伤保险条例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职工奖惩条例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2.根据解释主体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三者都具有法律效力。而任意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13.习惯法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14.劳
12、动合同制度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的规则。15.劳动标准制度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16.正常情况下,每个月依照法定程序延长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36 小时。17.劳动法的体系包括八项:促进就业法律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18.劳动法律体系的构成: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劳动监督检查法 劳动标准法包括:工作时间法、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包括: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
13、法,劳动福利法。(没有工作时间法)19.劳动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三类: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20.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a.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b.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c.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d.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2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主与雇员。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是劳动合同关系。22.完全劳动行为能力是指身体健康,
14、有完全行为自由,18 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1.企业战略的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2.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3.顾客力量分析是企业特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企业产品消费群体分析、顾客购买动机分析、顾客消费承受能力。4.企业管理资源状况分析的内容有:组织管理水平、领导的风格、企业文化。5.企业资源优势具有相对性和时间性的特点,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6.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 波特按照产品生产的价值形成和创在过程价值链,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分成两大类: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7.企业的
15、总体战略有: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撤退战略。8.进入战略包括购并战略、内部创业战略和合资战略。企业可供选择的发展战略有: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战略,横向发展战略,纵向发展战略,多样化发展战略。撤退战略包括:特许经营、分包、卖断、管理层与杠杆收购、拆分为股、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9.战略评价标准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10.战略控制的方法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11.决策科学化的要求是:a.合理的决策标准;b.有效的信息系统;c.系统的决策观念;d.科学的决策程序;e.决策方法科学化。12.确定型决策方法有:量本利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微分法
16、13.风险型决策方法有: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性分析。14.风险型决策的条件/前提:a.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b.存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c.存在着不以决策人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d.可测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e.可测算出种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15.决策树的分析程序:a.绘制树形图;b.计算期望值;c.剪枝决策 16.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由引起需要、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和买后行为五个阶段构成。17.组织市场可分为三种类型:产业市场、转卖者市场、政府市场 18.企业营销机会是指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的市场机会。19.所谓市场
17、定位,就是根据所选定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现有产品所处的位置和企业自身的条件,从各方面为企业产品创造一定的特色,塑造并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目标顾客心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好。20.市场营销组合中所包含的可控变量很多,可概括为四个基本变量:产品、价格、地点、促销,简称 4PS。21.投入期企业适宜采取的营销策略有:快速掠取策略,缓慢掠取策略,快速渗透策略,缓慢渗透策略。22.促销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方式。23.售后服务包括:安装调试、提供维修、提供零件、质量三包、技术培训、特种服务。24.影响企业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有:产品因素、市场因素、企业因素、企业的营销意图、国家的法律约束
18、、中间商的特性。25.企业目标管理的特点:a.它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b.要求有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c.更富于参与性;d.强调自我控制;e.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 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1.能力与人格是决定人生成败、事业成功的两大心理因素。2.责任感与工作绩效有最强的正相关。3.态度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态度直接显示出个体的中心价值和自我意向。4.员工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5.员工工作满意度来源于/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b.公平的报酬;c.支持性的工作环境;d.融洽的人际关系;e.个人特
19、征与工作的匹配。6.组织承诺的三种形式:感情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最早提出组织承诺的是贝克尔。7.组织承诺与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相关。8.社会知觉失真的表现有:首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对比效应、刻板印象。9.满足成就需要的行为包括:比竞争者更出色;实现或超越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发现和使用更好的方法完成工作。10.满足权力需要的行为包括:影响他人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控制他人和活动;占据一个高于别人的权威性的位置;对资源进行控制;战胜对手或敌人。11.满足亲和需要的行为包括:受到许多人的喜欢;成为团队的一份子;友好地与同事一起工作;保持和谐关系、避免冲突;参加社交活动
20、。12.满足安全需要的行为包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免受失业和经济危机的威胁;免受疾病和残疾的威胁;避免受到伤害或处于危险的环境;避免任务或者决策失败的危险。13.满足地位需要的行为包括:拥有舒适的轿车、合体的穿着;为合适的公司工作并拥有合适的职位;居住在合适的社区,参加俱乐部;具有执行官的特权。14.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要求: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 15.第一个将期望理论运用于工作动机并将其公式化的是弗洛姆;第一个对学习中的强化做出理论分析的心理学家是爱德华 桑代克。16.团队的有效性由四个要素构成:绩效、成员满意度、团队学习、外人的满意度。17.群体决策的优点:a.能提供比个体更为丰富和
21、全面的信息;b.能提供比个体更多的不同的决策方案;c.能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d.能增加决策过程的民主性。18.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有五个:第一阶段是选择或定向阶段;第二阶段是试验和探索阶段;第三阶段是加强阶段;第四阶段是融合阶段;第五阶段是盟约阶段。19.有领袖魅力的管理者的关键特征:自信、远见、有清楚表达目标的能力、对目标的坚定信念、行为不循规蹈矩、是变革的代言人、对环境敏感。20.20 世纪 50 年代末,费德勒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21.四种领导行为是: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导向型 22.培训和发展领导者技能的方法:加速站、辅导、按需培训、确定领导技能的范畴。23.心理测量是将
22、人的智力、人格、兴趣、情绪等心理特征按一定规则表示成数字,并赋予这些数字一定解释的过程。24.人事测量是心理测量技术在人事管理领域的应用。25.按照测验方式的不同,心理测验可分为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和情景测验。按照测验目的不同,心理测验可分为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26.在使用心理测验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筛选时,可选择的策略包括:择优策略、淘汰策略、轮廓匹配策略。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人性在自然界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呈现出的特征:a.人性具有能动性;b.人性具有社会性;c.人性具有整体性;d.人性具有两面性;e.人性具有可变性;f.人性具有差异性 2.四种人性假设和管理
23、方式: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3.企业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a.人的管理第一;b.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c.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d.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制;e.和谐的人际关系;f.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4.根据人本管理思想构建的企业组织形态,应具有如下特征:a.明确组织的宗旨和目标;b.组织集权和分权的平衡与适宜;c.组织和地位弹性;d.确立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与渠道。5.环境优化机制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作本身的条件与环境和企业中的人际关系环境。6.人力资本的特征:a.与人体不可分离;b.以无形的形
24、式存在;c.具有时效性;d.收益性;e.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f.累积性;g.个体差异性 7.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分为三类:实际支出或直接支出、放弃的收入或时间支出、心里损失。8.人力资源开发的最根本目标是:开发并有效运用人的潜能。9.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包括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环境开发。10.西方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11.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有三种:市场激励机制、社会激励机制和企业激励机制。12.在正常情况下,组织开发的重点是组织的协作能力。13.管理开发的基本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目标管理手段 14.人力资源的特点:时
25、间性、消费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没有地域性)15.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区别:a.在管理内容上,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员以人为中心;b.在管理形式上,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属于静态管理,而现代属于动态管理;c.在管理方式上,传统主要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而现代采取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d.在管理策略上,传统侧重于近期和当前的人事工作,而现代更注重整体开发预测和规划,是战术性与战略性相结合的管理;e.在管理员技术上,传统照章办事呆板,现代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f.在管理体制上,传统为被动反应型,现代多为主动开发型 g.在管理手段上,传统单一,以人工为主,现代用
26、软件系统 h.在管理层次上,传统是上级的执行部门,很少参与决策,现代处于决策层。16.员工动态特征包括:员工激励、员工的自我保护机制、员工的成熟和发展 17.员工激励的特点:a.激励员工的尝试不一定会产生直接的反应或达到满意的效果;b.员工对激励作出的反应需要一定时间;c.任何一种激励方法都不是万能的。18.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基石:定编定岗定员定额、员工的绩效管理、员工技能开发。19.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测量技术:工作岗位研究和人员素质测评。20.对组织而言,绩效管理的功能有: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是组织诊断、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有力措施;制定和修改员工培训计划的主要前提;监测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21.对员工而言,绩效管理的功能有:相互沟通、规范行为、激励斗志、提升素质、展示才能、促进发展(没有互相竞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