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最新版 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9118619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最新版 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最新版 新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最新版 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最新版 新人教版.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北京市海淀区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1.“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生物需要营养 B.生物能繁殖 C.生物能呼吸 D.生物能生长 2.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动的绿色颗粒。可用来判断该小颗粒是生物的是()A.能移动 B.呈球形 C.体小且呈绿色 D.有细胞结构 3.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既可肉眼观察,也可借助工具 B.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C.有些观察结果可以制成图表 D.不符合常规的观察结果可不记录 4.某研究小组

2、要进行“某校同学是否吃早餐”的调查,下列措施中不恰当的是()A.可选择初一(1)班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这个班不吃的人数多 B.可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用来代表整体的状况 C.可先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汇总所有班级的数据 D.可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5.小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6.下表为小组探究有关黄粉虫幼虫的实验方案。该研究题目应为()放置黄粉虫幼虫的位置 黄粉虫幼虫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 只 明亮 28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

3、只 阴暗 28 适宜 A.探究黄粉虫幼虫数量对其分布的影响 B.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C.探究温度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D.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7.在科学探究中,当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进一步查找资料 B.作出新的假设 C.重新进行实验 D.修改实验数据 8.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撕取的洋葱表皮必须薄而透明,主要原因是()A.便于做装片 B.不易污染显微镜 C.能让光线透过 D.易于染色 9.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 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洋葱表

4、皮 2 细胞中有叶绿体 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要想看到更多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B.C.D.10.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B.细胞均有线粒体、叶绿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遗传和发育 D.活细胞需保持完整结构,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1.下列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A.细胞壁、细胞质、染色体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 D.细胞核、染色体、细胞壁 12.下列各组物质,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

5、动提供能量的是()A.水、糖类 B.糖类、脂类 C.无机盐、维生素 D.二氧化碳、糖类 13.下列图片中蕴含的生物学事实或重要概念,不正确的是()A.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形成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D.胎儿的出生,是新生命发育的起点 14.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表。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组别 营养液的种类 营养液数量 营养液温度 草履虫数量 甲 稻草浸出液 500 毫升 25 2 只 乙 牛奶营养液 500 毫升 10 2 只 A.统一用稻草浸出液 B.营养液温度统一为 2

6、5 C.草履虫数量改为 20 只 D.可用清水培养做对照组 15.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靠表膜上纤毛的摆动,在水中做旋转前进 B.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等为食,可净化污水 3 C.常生活在有机物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中 D.能进行运动、消化、呼吸,没有生殖能力 16.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北京动物园 B.北京动物园的一个池塘 C.北京动物园的所有植物 D.北京动物园的一片草地 17.下列现象中,主要是受阳光影响而产生的是()A.植物根向地生长 B.杨树秋冬季落叶 C.朵朵葵花向太阳 D.莲藕的茎有管状小孔 18.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

7、实例是()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 B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 C地衣将岩石风化为土壤 D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19.养花时,要给花浇水、施肥、松土、照射阳光,天冷了还要搬进室内,而且一个花盆中要栽种适量花卉,这体现了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营养物质 空气 阳光 温度 生存空间 水分 A.B.C.D.20.玉米的茎秆能燃烧,释放的能量来自下列物质中的()A.光能 B.二氧化碳 C.有机物 D.氧气 21.在条件适宜时,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细胞是()A.花生种子的种皮细胞 B.绿豆根尖伸长区细胞 C.天竺葵叶的叶肉细胞 D.杨树叶脉的导管细胞 的是22.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

8、实验,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以下叙述不正确()A.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以探究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两个装置中水量应相同,加入植物油可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 C.该实验装置应放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以免植物枝条缺水干枯 D.一段时间后,用乙减去甲得到的数值,是植物叶片蒸发的水量 23.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桑树或莲的叶表皮(a、b 表示细胞)。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可能是桑叶的上表皮 B.乙可能是莲叶的上表皮 C.a 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D.b 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24.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常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瓜果,不能提高产量的做法是()4 A.除草施肥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温

9、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 D.温室内温度始终保持 25 25.有学者做过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如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叶绿体在光下可产生气体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需要光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A.B.C.D.26.正确选择和使用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所用试剂与使用目的不符的是()实验名称 实验试剂 使用目的 A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去除二氧化碳 B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碘液 检验淀粉 C 验证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检验二氧化碳 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清水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27.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表现出吸收二氧化碳,而不表现出

10、释放二氧化碳,是因为()A.在阳光下,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B.在阳光下,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C.与夜晚相比,植物在白天的呼吸作用会变得非常微弱或没有呼吸作用 D.在阳光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但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要旺盛 28.如图为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时,某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和主要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绿叶 b叶绿体滤液 c叶绿体滤液 (叶绿体滤液中有气泡产生)(叶绿体滤液中无气泡产生)5 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甲组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乙组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B.C.D.29.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

11、气的含量比较稳定,这是()A.光合作用的结果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C.大气中含氧量多的结果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的结果 30.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B.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C.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D.根深入土壤,不利于水土保持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被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如图所示)。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耕作者将桑林附近的洼地深挖为鱼塘、垫高塘基、基上种桑、以桑养蚕、蚕丝织布、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形成可持续多层次复合生态农业循环系

12、统。至今其科学的物质循环利用链和能量多级利用依旧堪称完美,废弃物被循环利用,达到和谐共生零污染,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请根据以上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31.在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中,桑树和鱼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A.生产者 消费者 B.消费者 分解者 C.生产者 生产者 D.分解者 生产者 32.“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列不属于桑树蒸腾作用意义的是()A.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B.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防止被灼伤 C.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 D.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33.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形成基种桑塘养鱼桑饲蚕蚕

13、沙喂鱼塘泥培桑的物质循环利用 6 B.分解者利用蚕沙、人畜粪便、树叶等生产沼气,是物质循环关键一环 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经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完成循环 D.该池塘中存着大量的藻类植物,它们属于生产者,是某些鱼类的食物 34.某同学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绘制了一条食物链:人鱼蚕桑。该食物链存在的主要错误是()A.箭头的方向不对 B.生产者应当在左侧 C.蚕与桑不是捕食关系 D.这些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不止一条 35.该生态系统中,绿藻是鲮鱼及小虾的食物来源,其中小虾也是鲮鱼的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描述中包含 1 条食物链 B.鲮鱼与小虾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水体富营养化,

14、能增加鲮鱼产量 D.该池塘若被汞污染,绿藻中汞含量最高 36.桑叶是桑树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也是蚕的食物来源。兴趣小组将阳光照射下的桑叶经酒精脱色、碘液染色之后,分别制作桑叶表皮和桑叶横切临时装片,进行观察。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上下表皮细胞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B.上表皮气孔数量比下表皮多,是对较为干旱环境的适应 C.叶肉细胞被碘液染成蓝色,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D.表皮临时装片中,被染成蓝色的保卫细胞不含有叶绿体 37.桑葚是桑树的果实,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乌发明目等功效,下列对于桑和桑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桑葚内含有较多的糖分,是桑叶光合

15、作用的产物 B.桑葚果实中甜味物质,贮存在桑葚细胞的叶绿体中 C.将桑葚放入密闭瓶子,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会减少 D.桑葚由多个小果实聚合而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系统 38.在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塘中的塘泥铲出,其原因不包括()A.塘泥淤积,鱼的生存空间变得狭小,不利于鱼类生存 B.塘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其呼吸作用导致塘水缺氧 C.铲出的塘泥能够给桑树作为肥料,促进资源的再利用 D.塘泥被铲出,塘水更清澈,有利于各种生物的光合作用 39.在桑基鱼塘农业生产中,一般会先在农田中培育桑树苗,然后再移栽到池塘边。为提高移栽树苗的成活率,下列措施及其对应的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16、)7 A.适当修剪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B.带土移栽保护根部结构和吸收能力 C.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降低光合作用 D.盖遮阳网降低蒸腾作用 40.下列不能反映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优势的是()A.该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相对稳定,外来入侵生物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B.塘泥培桑环节,减少了桑树栽培中化肥的使用,确保产品安全无污染 C.该系统含水、陆两个生态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为一个整体 D.不仅具有蚕桑生产、渔业生产的功能,还具有休闲、观光等旅游功能 三、非选择题(共 50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41.如图为五种植物及其分类简图,请将 A-E五种植物对应在分类简图相应序号处。A B C D E

17、 _;_;_;_;_;(填 A/B/C/D/E)42.绿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同学们从绿豆植物体不同部位取材,观察绿豆的细胞。图甲为绿豆叶横切,图乙是同学们将观察结果用示意图的形式呈现。具有假根、茎和叶中无输导组织 具有输导组织 无根、茎、叶分化 具有茎和叶的分化 种子繁殖 孢子繁殖 植物 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8 请据图回答问题:(1)组成绿豆叶片的基本单位是_;(2)绿豆叶肉细胞最外层是_,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_;(3)图甲中所示的叶肉细胞中含有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该类细胞细胞壁薄,液泡较大,这样的细胞群组成了_组织。(4)图甲中所示细胞群为_组织,同学们发现绿豆

18、的 A、B、C器官中均有该种类型的组织。其中的导管,担负着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在图乙的 A、B、C 三个器官中,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方向为。(5)图甲中所示的叶表皮中,除了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外,半月形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绿豆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由此散发到空气中的过程,称作_作用。(6)“绿豆叶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对这段叙述的合理概括是:细胞的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多样的细胞,其形态结构与其_相适应。43.兴趣小组以变异直链藻、铜绿微囊藻及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在固定氮磷比条件下,比较

19、不同温度下的生物量变化。抽取一定量藻类提取液,测定叶绿素含量,作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衡量标准,结果如图所示。(1)本研究中,“固定氮磷比”体现了实验图甲 图乙 02040608010012014017232730叶绿素含量(mg/ml)变异直链藻铜绿微囊藻小球藻 9 设计中的原则,实验变量是。(2)结果显示,这三种藻类的生物量均随温度升高而_,且_的增长速度最快,这是藻类细胞_的结果。由此可见,若温度升高,湖泊中藻类大量繁殖,是引发水华的原因之一。44.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硒肥(富含化学元素硒)溶液处理葡萄幼苗,研究硒肥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1)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葡萄幼苗,置于黑暗处 24 小时

20、,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_。(2)将处理后的葡萄幼苗均分为三组,分别用 0.5 毫克/升、1.0 毫克/升、1.5 毫克/升的硒肥溶液处理叶片。为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设置一个对照组,则该组葡萄叶片应被喷洒_。(3)四组葡萄幼苗在光照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分别摘取四组 葡 萄幼苗的叶片,放入盛有_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 片 脱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用碘液处理。清洗掉碘液后葡萄叶 片 颜色深浅不同(如图 1),表明叶片在光下产生的_含量不同,从而反映出叶片_的强度不同。由实验结果分析,浓度为_毫克/升的硒肥溶液更适合在生产中作为叶肥喷洒在 葡 萄叶上。(4)研究者进一步测定四组叶片中叶绿素

21、的含量,结果如图 2。据此分析用 1.5 毫克/升硒肥溶液处理组叶片颜色较浅的原因是(2 分)。45.某小组探究温度对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通过测定萌发的种子在单位时间释放_的量,衡量其呼吸作用强度。如图所示,在0-4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强度_。10(2)生活中,常在低温条件下贮存蔬菜、水果、粮食,这是因为低温可避免过多消耗食品中的_。(3)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甘蔗,在甘蔗生长期若两地的光照和栽培措施相同,而温度差别较大,甲地白天 34,夜间 15;乙地白天 35,夜间 25。则甲地甘蔗的甜度_(填“高于”或“低于”)乙地。4

22、6.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隐藏在显微镜下的秘密 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比 0.1 mm更小的物体或结构细节。想看到更小的物质结构,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这样的工具。1665 年,英国学者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之为“cell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不过,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其后,生物学家用“cell”一词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1674 年,荷兰列文虎克,装配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观察到了血细胞、池塘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列文虎克的一生致力于在微观世界中探索,列文虎克发现的自然界的

23、秘密是人类关于微生物研究的最早专著。1831 年布朗显微观察兰花时,发现花朵外层细胞有一些不透光的区域,将其称为“areola”或“nucleus”,这是人类首次发现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不过布朗并未提出这些构造可能的功能。1835年,捷克学者普金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母鸡卵中的细胞核,提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具有相似性。波兰学者麦克被认为是看到细胞核分裂的第一人,在麦克的论文中,清楚而准确记载了鸡幼胚红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的全过程,并把这一现象当作细胞分裂机制最直接的证据。施莱登于 1838 年发表论植物发生,他认为:“所有植物,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都是由不同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又是以相同的方式产生的

24、。因此,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生命单位,一切植物都是由细胞为实体发育而成的”。施莱登的好友施旺研究动物细胞,通过大量解剖观察,施旺发现:“动植物体的基本部分,不管怎样不同,都有一个普遍的发育规则,那就是细胞的形成”。他用事实证明,一切动物的受精卵,无论大小,都是一个单细胞。施旺还发现,动物细胞在所有方面都与植物细胞相似,细胞是所有生物构造和发育的基础。1839 年,施旺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植物外部形态虽然是五花八门的,“可是实际上处处都是由同一种东西-细胞所构成”;类型比植物更加多样化的动物,“也不过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是由和植物完全类似

25、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在营养活动中,某些方面表现出极端惊人的一致。”由此看来,“所有生物实际上是按同 11 样的规律形成和生长的,因而这些过程应该处处被同样的力量所制约。”这样,细胞学说推翻了分割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给动物和植物在发生、发育方面架起了一座跨越鸿沟的桥梁。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由文中可知,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是_(选填下列字母),最早发现并记录细胞分裂的科学家是_(选填下列字母)。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胡克 C.麦克 D.施莱登(2)就像科学家观察并记录的一样,鸡胚红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由一个变成两个。随后,_(填“细胞质”/“细胞核”)也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然

26、后细胞从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该过程使细胞核中储存的_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细致的观察,以下观察结果,能支持相应结论的是()A.观察到鸡幼胚红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说明细胞来源于细胞 B.观察到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 C.观察到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说明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D.观察到一切动物的受精卵,都是一个单细胞,说明植物与动物相似(4)恩格斯对细胞学说给予高度评价,“有机体产生和成长的秘密被揭开了,从前不可理解的奇迹,实质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按共同的规律进行的。”结合阅读材料分析,“有机体产生的秘密”是指大多数生物都是由

27、发育而来的;“有机体成长的秘密”是指个体的成长,从细胞层面看,是细胞的、和。(5)“细胞学说”被认为“推翻了分割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给动物和植物在发生、发育方面架起了一座跨越鸿沟的桥梁。”请列举支持该观点的事实:。1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D A B B D C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D A D C C D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C D C D D D B D 二、情景选择题(

28、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A C A B C A D C A 三、非选择题(共 50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41.(5 分)E C A D B 42.(12 分)(1)细胞 (2)细胞壁 细胞膜 (3)叶绿体 营养 (4)输导 CBA (5)气孔 蒸腾 (6)功能 43.(6 分)(1)控制单一变量/单一因素差异(2 分)温度 (2)增加 小球藻 分裂 44.(10 分)(1)淀粉/有机物 (2)清水/蒸馏水(2 分)(3)酒精 淀粉 光合作用 0.5(4)高浓度硒肥,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受抑制(符合题意即可得分)(2 分)45.(6 分)(1)二氧化碳(2 分)增加 (2)有机物(2 分)(3)高于 46.(11 分)(1)A C (2)细胞质 遗传信息 (3)A (4)受精卵 分裂 分化 生长 (这三空顺序不做要求)(5)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动物和植物都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细胞/动物和植物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符合题意即可)(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